第三节 游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46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游戏
分类号: G898
页数: 6
页码: 20-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域内民间流传的游戏主要有少儿游戏、健身活动类游戏和益智类游戏。少儿游戏包括老鹰捉小鸡、跔脚、丢绢帕、跳橡皮筋等;健身活动类游戏包括跳绳、踢毽子等;益智类游戏包括七巧板、走棋子等。这些游戏源于生活,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 海曙区 游戏 电子游戏

内容

游戏源于生活。域内民间世代流传的游戏主要有少儿游戏、健身活动类游戏和益智类游戏。前者包括孩童中常见的老鹰捉小鸡、跔脚、丢绢帕、跳橡皮筋、跳房子、滚铁环、撞拐、打弹子、扔沙包、寻幽猫(捉迷藏)、打年糕爿、打杀坯(陀螺)、打水仗、打雪仗、打弹弓、穿棕绷(手指翻绳)、扔炸弹、放烂泥炮仗、掷彩棒、滚铜板、扔纸飞机、玩纸老鹰、斗蟋蟀、骑竹马、点点窝窝、猜指末头等。健身活动类有跳绳、踢毽子、拔河、掰手腕、划拳(猜拳、石头剪子布)等。益智类有七巧板、走棋子(屙缸棋、西瓜棋、牛角棋、跳棋、象棋、围棋)、扑克、麻将、牌九等。
  少儿游戏
  老鹰捉小鸡 一种多人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由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母鸡,其余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拉住一个地躲在母鸡后面。母鸡需要挡住老鹰,不让其抓到身后的小鸡,而老鹰则要通过跑动等办法抓住母鸡身后的小鸡。鹰手触碰到小鸡身体任何部位即为“捉住”,该小鸡出局,游戏继续进行,直至小鸡全部被捉出局时结束,老鹰胜。若小鸡队伍脱节断链游戏暂停,连妥后继续。游戏一段时间后一只小鸡未被捉而众人已觉劳累,可协商结束,母鸡方胜。
  跔脚 孩童群体游戏。推选出一人作为点脚者,其余小孩或躺或坐在草地(草席或阶沿)上成一排,腿脚伸直朝向点脚者。游戏开始,一人用手点,点脚者边念歌词“踢脚板板,板过南山。南山……削落蹄子跔一脚”,边一只只依次点脚过去,念一字点一脚,当念到最后一个“脚”字时点到的那只脚要跔起来。游戏继续从下一只脚开始循环点数,到最后未被点到脚的人为胜,成为下一轮的点脚者。歌词中间部分可以自己即兴创作,到最后用上末句即可。
  丢绢帕 儿童团体性游戏。参加者脸朝内围坐成一圆圈,选出一人手持绢帕或适宜物件在圆外顺圆小跑,择机将绢帕置于某人身后继续顺着圆周跑,如跑到此人背后即为“抓住”,被抓者需表演一个小节目,游戏继续;如此人中途发现身后绢帕则变为丢帕人,原丢帕人归队入座,游戏继续。
  跳橡皮筋 又称跳皮绳或跳皮筋,是女童们喜欢的健身项目。将橡皮筋串成皮绳,两端系于树枝或物件间适当高度,在两脚交替跳跃中完成各种动作,如插入“点、迈、挑、跨、压、踢、绕、盘、踩、掏、摆、顶、转”等花样组合。边跳边念自编的顺口溜,跳完一曲不间断或不出现差错视为完成一个级别,可升一个高度再跳。可一人自乐或多人比赛。
  跳房子 这是锻炼腿劲和脚控制力的游戏之一。参加者以三五人为宜。在硬质地面上画一排或两排一尺见方的格子,用跨步量出起点线(距格子1或2米)。捡一石子作投具。游戏开始,游戏者站在起点线上投石子至第一格内,投准就用单足跳至第一格内并单足站立,捡起投具单足跳回起点。接着投第二格,同样单足跳至第二格捡起石子跳回起点,如此往复依次跳完全部格子为第一阶段完成。投掷石子和单足跳均不能出格、不能触线,否则视作失败由下一个进行。先完成者进入第二阶段:将石子投入第一格,单足跳至第一格,用触地的脚将石子踢入第二格(踢出为失败),再跳入第二格将石子踢入第三格,如此下去,将所画格子都踢个遍,踢到最后一格时将石子捡回,仍用单足跳回起点算胜利完成第二阶段(规则同前)。中途失败,轮到下一次比赛时就将石子投向失败之格内,跳至此格后踢石子至下一格,继续进行下去。第二阶段胜者可在所画格子中选择一格作为自己的房子,每逢跳至此格时可双脚落地作短暂休息。其他人投石子和跳时均需越过此格不得入境。最后以得“房”多者为优胜。
  滚铁环 是男童较喜玩的活动性游戏。制作一直径为40—50厘米左右的铁环(最好是细钢筋焊接而成)和一根带U字形钩头的把柄。玩时依把柄钩头在环上的用力位置不同可分为推进滚、拉进滚、导向滚、自由滚等,依所在场地不同可分为速度滚、跑道滚、障碍滚、转弯滚。
  撞拐 亦称斗鸡。游戏时两人在约定大小的圈域内各以一足立地,另一足屈膝前提,以一手握住脚背,另一臂屈肘贴身,彼此以合理冲撞(躲闪)或假动作把对方挤撞出圈外或使对方所屈之腿触地所握之手松开等为胜。双方均出圈外为平局。
  打弹子 即打玻璃珠。玩的人各出弹子数枚,玩法通常有“出纲”(即出界)或“打老虎洞”两种。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界即成为赢者的战利品,叫“出纲”。在地上挖出五个小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成“老虎”,可以打着谁就吃掉谁作为战利品,叫“打老虎洞”。一方弹子全被吃光,一局游戏结束。
  扔沙包 一种群体性游戏。将参加者分为扔沙包和躲沙包两组,扔沙包的一分为二站于场地两端,躲沙包的站在中间。两头扔沙包的轮流砸中间躲沙包的人,被砸中则退下,被接住一个沙包,则可换上一个退下的人入场。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躲沙包的人全部退下,两组互换,游戏重新开始。
  寻幽猫 即捉迷藏、躲猫猫,亦称摸暗子或藏猫儿,儿童游戏。规定一个范围,蒙眼者凭感觉抓捕触摸他的人,被抓住即输,换位后继续游戏。或选定一个范围,蒙眼者数数到百之前,众人藏身于各处,到百后亮目寻找,全数找到后游戏结束。
  打年糕爿(打花绿纸、拍洋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男生最迷恋的游戏之一。将废弃的软包装烟盒纸折叠成三角牌形状,俗称年糕爿,或将大张的花绿纸依所印图片大小剪开为小画片即可。玩时可双人或多人,各人拿出1张年糕爿(画片)平放地上或桌面上,每人顺次用手去拍,把画片拍翻过面即归己有,拍不翻面则让下一个拍。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无牌出局。或双方各出2张平放地上,每人轮流用各自的年糕爿(画片)扇(摔)对方放在地上的年糕爿,以翻过另一面为战利品,可继续摔取,翻不过面让给下一位摔。或多张并列,扇时手掌稍弓,猛抽向画片边缘,借助风力将所有画片都翻到另一面为胜。
  打杀坯 即抽陀螺,明时已成儿童玩具。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以木制居多。木制陀螺为圆锥形,上大下小,锥端常加铁钉或钢珠。玩时,以绳绕陀螺使其旋转于地,再以带柄绳鞭抽打,使之旋转不停。抽打得越狠旋转得越快,域内俗称“打煞坯”(或“打杀坯”)。
  打水仗、打雪仗 打水仗是夏天男童们喜爱的打仗游戏之一。选取一节竹筒,竹节中心钻一射水小孔,找一根比竹筒稍长的竹筷,头上缠上适量布条成活塞状,将“活塞”置入竹筒推到底,用此竹筒在水中拉动“活塞”吸满水即成水枪。玩时可数人射水比远或追逐互射,衣湿多者为输。打雪仗在冬天进行,以雪球为飞弹相互攻击,中弹多者为输。
  打弹弓 旧时少年儿童喜爱的简易射击活动。以铁丝弯成Y形弹弓或选合适树杈缠上橡皮筋作拉弦,以纸团或小石子或植物小坚果作弹丸,随机择定合适目标如鸟儿、树干等为目标进行比赛。但时有互射伤人之险而遭人反对,现已基本匿迹。
  串棕绷 即翻绳,亦称翻花绳。将一根不粗不细的棉纱绳打结成环,绷绕于双手指间。单人玩和双人玩均可。运用双手十指的缠、绕、钩、穿、挑、绷、翻等一次次变换花样。双人挑则需搭档间紧密配合,同样运用钩、拉、穿、绷等手指技巧翻出各种花样造型。配合不当即为一团乱绳,游戏终止。
  健身性游戏
  跳绳 在域内流行历史悠久。唐时称“透索”,清时称“跳飞”,至民国时才称跳绳。跳绳器具简单,方式多样,可单人跳、双人跳或多人跳,还有长绳多人集体跳、二长绳交替多人集体跳等。花色也多样,仅单人跳就有单摇双脚跳、后单摇双脚跳、单双脚交替跳、后摇双脚交换跳、两臂体前交叉摇绳跳、双摇双脚跳(双飞)、双摇单脚跳、带人跳等。跳绳能增强四肢力量,提高全身协调性、灵敏性,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机能,尤其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因而除流行于民间,还列入小学生课内外活动项目。20世纪80年代至今,区局每年组织一次小学生跳绳比赛,以1分钟内所完成次数计算成绩。在区机关运动会和家庭运动会中也曾设过跳绳项目。1994年3月区女职工跳绳、踢毽子比赛,16个系统及单位172名女职工参赛。2003年5月,宁波电视台记者曾到孙文英小学采访小学生跳多绳活动,所录视频送中央电视台七套《东方儿童》栏目播出。136名手持长绳一端的同学排列成左右相对的两个90度圆弧形,68根长绳交汇于圆心处同时起挥,一人在圆心处起跳一次跃过全部绳子,创下一分钟完成45次的最高纪录。
  踢毽子 域内流行始于汉代、盛于唐宋明清。毽子有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和绒线毽等多种。基本动作有盘踢、磕踢、拐踢和蹦踢4种。盘踢即用脚内侧交替踢,磕踢即用膝盖将毽子弹起,拐踢即用脚外侧反踢,蹦踢即用脚尖踢。踢时尚可用身体任何部位接毽反弹而不使堕地即可。比赛方法有单人踢、双人踢、团体踢或传踢等,比赛内容有踢次数、踢花样、踢难度等。域内小学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每年举行踢鸡毛毽比赛,以单人盘踢次数多者为优。1995年后随着小学生比赛项目增多,遂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未停。曾为早期举办的区老年运动会和家庭运动会及群体比赛的项目之一。
  拔河 源于民间的群体游戏,域内见诸记录始于20世纪30年代,盛行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拔河比赛简单易行,多凭体力搏击,也需一定技巧。一般10人一队相互对抗,竞争氛围浓烈,极具团体意识。现已发展成为集健身、娱乐、竞技、观赏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从1937年4月第三届全县运动会拔河比赛始,域内除地、市级人民运动大会外的历届各类运动会,包括市首届居民运动会,市级、区级机关干部运动会,消防运动会,各系统职工运动会等均把拔河列入团体竞赛项目。1989年5月,孝闻街道举办第四届墙门运动会,13个居民区、18个单位楼群计400多名运动员参加四大项比赛,时任市委常委、公安局长的牟高望,区委书记余富来参加拔河比赛。1989—1996年举办区和系统女职工拔河赛4次。1997年6月,举办“回归杯”区机关拔河比赛,10队100名机关干部参赛。是年11月9日,全区组建由10个系统职工合成的500人拔河队赴甬江新区管委会所在地参加由市政府主办、市体委承办,旨在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五环杯”千人拔河赛,首场为区500人队对鄞县500人队,后因发生踩踏伤亡事故而中止未果。域内数十年流行的是无级别拔河比赛。2006年第六届区级机关运动会始,拔河赛规定10人总重不得超过650千克。
  掰手腕 亦称拗手劲,古代角力的一种。运用手臂手腕的力量进行对抗的活动。两人隔桌相向而坐,各出右手相对紧握住对方大拇指根部,肘置桌面,两只右臂成垂直交叉状,两人的屈肘程度基本相等。裁判下达“开始”口令后双方发力,以把对方手臂或手腕压到桌面为胜。此项活动简单易行,在青壮年男子中较为多见。
  石头剪子布 一种流传广泛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功能,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双方先各自握紧拳头,然后两人一起共同念出口令,在说最后一个音节的同时,双方出示自己手势(“石头”——握紧的拳头、“剪子”——伸直食指中指成剪刀状、或“布”——伸直五指全掌张开),玩者可据经验判断对方手法而决定自己的手法。比赛无任何场地器具要求,但会有多次平局重复,以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来决定胜负。
  豁拳 又名豁指头,与“石头剪刀布”相似的饮酒时的一种博戏。作为猜拳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就有“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的记载。一般在饮酒场合,两人同时喊数并伸出拳指,以所喊数目与双方伸出拳指之和数相符者为胜,败者罚饮。
  益智游戏
  七巧板 是一种智力拼图玩具。由7块不同几何形状的图板依古算术“出入相补原理”组成,可拼出许多象形图案(等积变换),亦称“七巧图”、“智慧板”。源于北宋的“燕几图”(即宴几图),明人按“燕几图”原理设计出由13件案几拼成的“蝶翅几”,明末清初简约为现代七巧板,遂成为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清嘉庆初期(19世纪初)传入欧洲。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载:“七巧图……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世俗皆喜为之。”现代七巧板多系蝶式,由一块正方形切割为五个大中小勾股形和一个正方形加一个菱形共7件,可一人玩,亦可供多人比赛。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管理、体育人物等方面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叙了海曙区体育发展的轨迹和脉络。全书收录域内(含籍内)体育人物传略或简介70余人,“大事记”录有自宋至今560余条、2.7万余字的重大体育事件。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文英
相关人物
余富来
相关人物
李日华
相关人物
肖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