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群众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459
颗粒名称: 第一篇 群众体育
分类号: G811.4
页数: 88
页码: 5-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主要介绍了群众体育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域内武术和气功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海曙区 群众体育 体育

内容

群众体育,又称社会体育、大众体育、民众体育,指由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群众体育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域内主要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和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等各类人群体育。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向农村推广过30余项民众活动项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在民众和学校中实施“劳卫制″锻炼,在职工中推广适合于各自条件的广播体操,商店叫“开门操″,工厂事业单位叫“工间操″。60年代域内出现持续数年的“东门一条街″群体活动先进榜样,受到国家体委和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的高度关注。1995年起域内广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力普及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区和各街道先后成立全民健身工作指导性组织。在居民小区安装各式健身器材,组建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方便群众参加的体育活动,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辅导群众学会体育健身方法和手段,群众体育成为体育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域内涌现出5个全国群众体育(社区体育)先进街道(社区)和10个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部门。
  第一章 传统体育
  古代民间体育多寓于庙会、节庆活动和练武、比武之中。自南北朝时的弈棋到宋时的民间习射,至明起浙东民间为抗倭盛行练武之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域内有松溪派内家拳传承至清康熙年间,前后百余年,后隐踪奉化剁源民间,21世纪初在域内复兴。14世纪以来至当代,流行于域内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武术(太极拳、内家拳、木兰拳和气功),休闲体育(钓鱼、风筝、信鸽、体育舞蹈、台球、保龄球、门球、健身球、柔力球)、传统游戏(少儿游戏、益智游戏和跳绳、拔河、踢種子)和棋牌活动(象棋、围棋、国际象棋、麻将、桥牌)等四大类。段塘一带还传承扎布龙工艺和舞龙庆典活动。第一节 武术和气功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源于原始人狩猎和自卫技能。秦置鄞郡时民间已有角抵和手搏,比武时已有裁判。唐时首开武举选拔人才。明起域内武风渐盛,拳术界和营伍中流行应敌诸打法,如穴法、练手三十五、练步十八、七十二跌、三十五拿、十四禁犯病法等。
  明正德年间有鄞人万表(1498—1556),17岁世袭父职为宁波指挥佥事,正德十四年(1579)中武举第一,翌年成武进士,授职浙江总兵,累官至南京中军都督府佥事,其间长期主持漕政,任漕运总兵。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骚扰沿海时率众抗倭俱获全胜,嘉靖三十五年(1556)授浙直海防总兵。嘉靖三十八年(1559)鄞人杨斌(原紫薇巷人)世袭宁波卫指挥使司后所(镇明路原天德巷内)副千户之职,于任上考中己未科武科举会试第一名,是为域内首个武状元。抗倭名将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559—1560)在镇海口设防抗倭时,结识新科武状元杨斌及其同门师兄张松溪后,一起创编戚氏长拳即南兵拳(宁波架式)(《武当》2008年第五期蒋兴材《戚继光与三十二式长拳与南兵拳(宁波架式)》)。万历三十四年(1606)告老还乡的鄞人沈一贯(世居广济街,万历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所撰《搏者张松溪传》载:时城内(鄞县城厢,今区境)有拳师张松溪,名出边诚。其师孙十三佬(一名孙拾山),大梁街人,有徒十三人,民间戏称“十三太保”,张为十三徒中拳技最著者,风格与边诚迥然不同。倭乱时(1553),张松溪曾与少林僧人在迎凤桥(即今迎凤街)酒楼比武。张“袖手而坐,一僧跳跃来蹴,张稍侧身,举手而送之。如飞丸度窗中,堕重楼下,几死”。沈一贯称其法曰“搏”。孙授张“勤、紧、径”三字,张据练拳心得增“敬、切”二字,遂秘传为“勤、紧、径、敬、切”内家五字秘诀。清康熙八年(1669)黄宗羲在宁波讲学时为好友——拳师王来咸所撰《王征南墓志铭》中首称其为内家拳。康熙年间(1662—1722)每年正月初九在孝闻街太岁殿校武(一说每年元宵在佑圣观比武),届时宁属各县武术高手云集,各献技艺,观者如堵。民国十八年(1929)由中医界知名人士吴涵秋、钟一贵等人借江北岸青年会会所组建的“技击社”于十一月由县政府接管改为县国术馆,移于县民众体育场(时江东大教场址)内,民国二十年(1931)撤市后迁入县立体育场(原北大路体育场,今中山广场址)大成殿内,县长陈宝麟兼任馆长,阮增辉任副馆长兼教务部主任并兼任总教习,上海精武会会员朱润身任教习。国术馆教授少林拳、太极拳、十二路谭腿、功力拳、战拳、节拳、黑虎拳、十字战拳、脱战拳、合战拳、达摩拳、群羊棍、棋盘大刀等,并设技击摔跤班,持续十二届,至民国三十年(1941)县城沦陷时闭馆,累计教授民众数万人,多次派员外出比武,有省摔跤冠军施品贵、女子拳术冠军崔雪英、醉拳亚军毛元坤、散手亚军刘允修、娄文淼、汪闻标等。民国二十一年(1932)二月县首次举办国术表演,至1949年共办5次,参赛15队110余名运动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得到继承、挖掘整理和提高。1957年市武术协会在域内成立后,首届主席陈仁镐等拳师连年开展办班授技活动。1977年在省体育工作队武术队受训的徐香梅入选中国武术团出访西欧。1984年吕益康获全国武术太极推手52公斤级金牌。1986年徐香梅入选市代表团赴日访问演出。80年代中期,全市开展武术挖掘整理工作,1986年陈仁镐被评为全国武术挖掘工作先进个人,1992年被授予“中国武术协会荣誉会员”。1993年顾敏敏参加中国舟山国际武术比赛获女子棍术、女子其他拳二类、女子其他器械三类各1枚银牌和女子长拳、女子剑术各1枚铜牌。翌年9月在第十届浙江省运动会上顾敏敏获女子武术4枚金牌。同年区总工会组织35名女职工参加市大众体育木兰拳比赛。1996年5月,顾敏敏在全国武术锦标赛(套路团体赛)上,以8.53分的成绩获棍术第六名,与队友合作以9.03分的成绩获团体金牌1枚。2003年12月,市武术协会所属市太极馆建于月湖畔的三支街46号吴氏支祠内。2004年奉化剡源教房传人夏宝峰携祖上内家拳经落户域内,传授内家拳并成立市武术协会“四明内家拳”分会。2005年7月,域内部分武术爱好者入选市队由夏宝峰带队赴杭参加“青春宝杯”第三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获8金8银9铜。其中孝闻街小学徐晓燕的“精武脱战拳”获金牌,其“二路初级长拳”获银牌;灵塔居民邵永冲获42式太极拳金牌。2006年6月孙嘉祥等发起成立海曙区武术协会,夏宝峰任常务副主席并主持日常工作。翌年8月区武协选派16人参加“第五届杭州国际传统武术大赛”,获28枚金牌、12枚银牌、1枚铜牌。
  域内曾获省武术“武英级”运动员的有胡坚强、顾敏敏,获1984年全国武术千名优秀辅导员的有陈仁镐、印运泽、钟华黎、余斌,同年获省武术百名优秀辅导员的有陈仁镐、印运泽、钟华黎、余斌、朱鹿鸣、夏中心、徐兵。2004年始省局几度行文审核批准涉外传统武术教练员,域内有特级5人:蔡天彪、印运泽、钟华黎(太极拳)、张斌(木兰拳)、夏宝峰(内家拳);一级1人:孙嘉祥(太极拳)。
  传统气功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基本手段,以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与大众体育武术项目——太极拳、内家拳、木兰拳等颇有关系。
  内家拳
  “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的内家拳,其名始见于清康熙八年(1669)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据史料记载,此术在域内始自明嘉靖时大梁街衣工张松溪。传至四明叶继美后有五支,其中一支传单思南至王征南至黄百家,流传于鄞县城厢;另一支传陈贞石至奉化剡源夏枝溪,直至夏氏第十一代传人——民国教馆拳师夏明土,隐踪奉化民间,代代传
  承不息。
  王征南,字来咸(1617—1669),时为城西白云寺(今白云庄址)居士,从钱肃乐抗清失败后,迁隐鄞东宝幢同岙,在铁佛寺传技于黄宗羲季子黄百家。王殁后七年,百家著《王征南先生传》(康熙十四年即1675年,另有《内家拳法》一书,实为其删节本),记述有“五不能”、“打法”、“穴法”、“禁犯病”、“练手者卅五”、“练步者十八”等。清雍正《宁波府志》载:“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为尤善。其搏人必以其穴,有晕穴、有哑穴、有死穴,相其穴而轻重击之,无毫发爽者。其尤秘者,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此法自黄百家后有乾隆时的内家拳名师王瑞伯、徐遇金(江东大墩人)及稍后的陆士逵(江北人)等相传。18世纪后因内家拳师多参与反清复明起事,清政府下令禁练内家拳,故此法隐踪奉化民间300余年。
  2004年3月,奉化剡源夏氏(枝溪)内家拳第十一代传人夏明土之孙夏宝峰携祖传书于地契背面的拳经及套路(《告后昆书》和《源流》两文)在域内藕池新村购房落户。4月,获准在白云庄成立市武术协会内家拳分会并正式命名为“四明内家拳”。6月,夏打破内家拳秘传禁规,在域内多处设点向社会公开招收内家拳学员办班传技。同月,在白云庄“黄过草堂”举办四明内家拳首届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武协副主席吴彬、国际文化交流教授乔然及省武协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忠农等到会。夏坚持“以商养拳”,不断注入资金支持内家拳在域内的传授普及。2008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4套《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秘传内家拳——宁波四明内家拳”节目。迄今内家拳分会刊印资料3辑,建立培训点8个,授徒1400余名,培训涉外武术内家拳教练32名、裁判7名,取得中国武术段位的有13名。该拳在域内复兴之初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申报确认海曙区为内家拳“祖庭”一说。
  夏氏这支内家拳之传承,历经奉化畸山夏氏鼎字辈清流太公、剡源夏氏震字辈夏本龙、夏升千、夏必贤、夏氏定字辈族人、夏氏高字辈族人、夏氏明字辈夏明土、夏氏全字辈夏全龙及子夏宝峰。
  剡源夏氏在域内复兴的内家拳谱(亦称鹅头颈拳)有14种:落路架、顺风锤、推板手、内家醉八仙、行字七十二、雷公飞心腿、三十六计拳、小九天(阴阳十八法)、十二成一(十二归约)、龙形圣手一盘打、四明兵谱、暗器类、古传黄百家原始拳谱、甘(凤池)氏拳谱。
  南兵拳
  南兵拳,指的是明朝嘉靖后浙兵练习的拳种。明朝王士性《广志绎》中说:“九塞五岭,满地浙兵……至今称南兵者,皆其遗也。”南兵拳就是浙兵练兵的拳法。南兵拳起始戚继光、俞大猷来浙江抗倭作战时编定的兵营拳术,后在浙江使用该拳术。《干城录》记载:“嘉
  靖三十三年,俞代汤将,为苏浙副总兵,恐士兵懈怠,乃纂拳练武。人习武艺,手足勤便,且可号令也。未几,戚南塘佥书浙江,询诸艺而教习之,定拳法为艺首,所部日操必先,时谓南兵善张拳(张松溪内家拳),盖得力于斯也。”因南兵拳实用价值大,至明隆庆以后,在浙广为流传,尤以天启年后,凡应武科考试的浙江生员,皆以此拳法为“技击之本”,到清朝亦顺沿其法。在顺治、康熙、乾隆三朝间,中武进士者有五十余人,其中武状元七人,武探花五人。三百余年中一直被浙江省武人奉为武门之径路,南兵拳被称为“打擂台,求功名”的拳法,也是在浙的抚、提、镇协各标用以练兵操卒的拳法。
  南兵拳又名雄拳或长拳,传戚继光在明嘉靖年间,常率浙兵在甬江口训练,得到了宁波新科武状元杨斌的帮助。他结识杨斌的师傅孙十三老(孙武子)及孙十一位徒弟,采纳结合张松溪等人的武艺特长,汇编简单实用的招数,形成典型的浙东武术风格,拳式手脚相应,长短互用,内外周全,刚柔并举,拳路无固定顺序,可先后颠倒,但前后招式都可相连,有雄胆、明眼、快手、力脚、便身等特点。历来奉为兵营拳经,明清广泛流行于浙东,现分布于浙东沿海一带。
  宁波南拳
  南拳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各地的拳术统称。南拳历史悠久,《拳经》里说:“吾国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据《小知录》记载,在明代有“使拳之家十一”、“使枪之家十七”。其拳有“赵家拳”、“南拳”、“勾挂拳”、“披挂拳”……可见南拳的发源可追溯到400多年前。
  南拳内容丰富,各地流传的南拳往往自成体系,各具特色。中国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苏、江西等南方多数省区都有风格各异的南拳流传,浙江南拳亦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相关的历史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拳种。浙江南拳主要分布在温州、台州、杭州、金华以及宁波、绍兴、嘉兴等地。
  各地各派的南拳其共同特点主要有:一、手法多样。如《拳谚》所说“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而且“多短拳”。故人称“南拳北腿”;二、动作紧凑,劲力刚健;三、步伐稳固,重心较低,强调桩步为基本功,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四、身法吞吐浮沉,靠蹦闪转,腰腿身手贯串一致,手起肩随,完整一气;五、气沉丹田,发声吐气;六、出手居中,注意门户,反应敏捷,“触即变,发如箭”。
  宁波的南拳讲究架式,对每一个动作要求巧、灵、细、多,下盘稳固,以“齐马,转马,弓马”为主要步型。目前在海曙流传的土著南拳有“边诚拳”、“黑虎拳”、“缩山拳”、“金枪拳”、“刚柔佛门”、“杨斌拳”、“雷公飞心腿”、“八仙醉酒”等。
  据初步考证,海曙流传的土著南拳是在浙江一带经过长期实践,因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不同,由浙东山越遗民结合当地营卫所拳和其他本地沿海抗倭抗盗的拳种的技击特点,逐渐演变而成,是很有地方特色的拳种之一,现广泛流传于浙东一带。早在1929年秋,在杭州举办的旧中国首次擂台赛——浙江国术游艺大会,鄞县11岁的王玉堂表演了五虎拳,奉化籍武术名家阮增辉表演了雷公飞心腿。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思维与武术、医术、气功引导术等的完美结合。其拳理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经典著作,并吸收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涵,被誉为“国粹”。它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开合有序、刚柔相济,轻灵沉着、柔和慢匀。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于明末清初传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由陈王廷初创,依次流传发展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流派。1931年迁入北大路公共体育场(原孔庙大殿内)的县国术馆开始向民众办班传授太极拳。50年代师从田兆麟的陈志远在市区教授太极拳,精武会会员陈仁镐在市体育场、中山公园、延庆寺、海曙工人俱乐部等处设站义务传技,至1956年共办班26期,学员2000余人次。1956年11月陈仁镐赴京观摩全国武术评奖大会,其间受习并带回24式简化太极拳,翌年即同周克朝、刘沛雄(第二医院医师)等十多名武术师在市体育场等处宣传推广。
  1992年9月26日上午,区在市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迎国庆、庆国际老人节和省老人节”海曙区千人太极拳表演赛。各街道组建百人队、各部队干休所组50人队,共13队1100名中老年运动员参加大会集体表演和分队比赛。来甬考察老龄工作的省老龄委员会领导在区、市有关领导陪同下全程观赛。1994年9月24日,全区5个街道组成五百人太极拳队参加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下称“老体协”)在市体育场举行的“迎国庆、庆国际老年节和庆祝市老体协成立10周年”老三区千人太极拳大会操表演赛,三区共12个街道队1200人参加。1993年起任市武协主席至今的蔡天彪积多年传习研究太极拳之经验,在吸收各流派精华基础上先后创编36式陈式太极拳(以24式陈式为基础增加陈式一路难度动作精华)、28式田式太极拳(田兆麟杨门田式的精缩)和6式太极拳(以传统太极拳新编)。太极拳是域内居民晨练和各类广场体育表演的首选项目,爱好者中多为陈式、杨式,吴式次之,简化24式流行在中老年初学者中。区老体协每两年一届的区老年人运动会迄今已办9届,每届均设有太极拳剑比赛。2000年5月区老体协组队参加市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获太极拳团
  体第一名。2006年,域内选手王汝妃(女,今就读于浙江大学)获全国太极拳锦标赛青少年组金牌。2007年10月底,市“海天杯”第九届太极拳(械)大赛在效实中学宽诚体艺馆举行,30多支队伍、380多名运动员参赛,决出各项目组别金牌计148枚。区武术协会组2队参赛,获24金10银6铜以及陈式扇集体一等奖、杨式40式集体二等奖,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木兰拳
  木兰拳是一项武舞相融、刚柔相济、造型优美、乐曲动听的健身项目,由上海市木兰拳协会会长应美凤创编,1985年由上海民间拳师杨文娣大弟子卓文健来甬教授木兰花架拳起传入域内,直接受教者十人。它将太极拳基本功、气功要领、武术技击基本功、体操基本功及舞台艺术造型有机结合,以吐纳之道和阴阳二气合理运动为理论依据,动静结合,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意守拳路而自然入静,从而防病治病、延年益寿。1987年市气功协会下成立木兰花架拳研究小组,时域内中老年妇女习练木兰花架拳者达千人以上。1992年市武术协会木兰拳分会成立,秘书长张斌(女,常住白云街道),多次组织外出培训交流并参加各级比赛,域内木兰拳队伍进一步扩大,成为女子健身健美的主要运动项目。近20多年来域内流行较久的是“木兰报春”(徒手操)、“鹤舞云天”(木兰单扇)、“春色满园”(木兰双扇)三套规范套路。在市、区老年运动会,街道和社区运动会中常设有木兰拳竞赛套路的比赛。1996年区老体协和域内市退教协会组队参加市老体协举办的木兰拳团体赛,市退教协会获第一名。1997年6月23日晚,灵塔街道组训的千人木兰拳队参加“天堂鸟杯”迎香港回归“1997年宁波市万人全民健身表演大会”获一等奖。2002年6月15日清晨,在中山广场举行区“喜悦杯”全民健身大汇展,区拳操辅导总站组织500名中老年人组成木兰双扇舞队参加集体表演。2004年10月,南门街道木兰拳队参加市“清凉杯”木兰拳比赛获中年组规定套路一等奖、自选套路二等奖,总分第三名。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中山广场举行千人木兰拳表演大会操,欢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气功
  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保健等多种实践中逐渐总结形成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健身术,古称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它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基本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一词首见于晋代道士许逊的《净明宗教录》,有练气、修德之意。至清末《少林拳术秘诀》一书《气功阐微》章中才明确提出气功。1953年现代医家刘贵珍(1902—1983年,河北威县人)把自己的功法(内养功)定名为“气功疗法”,创办河北气功疗养院、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并主持
  临床、教学工作,著有《气功疗法实践》,“气功”一词始为民众认知并获逐步推广。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气功锻炼已成为域内居民群众晨练健身的主要项目之一。域内曾经流行过的主要功法有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形神庄、大雁气功、回春保健操、中华益智功、香功等。
  气功大致有静气功和动气功两类。静气功着重练身体内部,亦称内气功。动气功有动作表现于外,又称外气功。武术气功主要以锻炼身体、防身和提高击技为目的,通过运气、闭气和意念高度集中而作出过人之举,如劈砖裂石、腹托千斤、手折钢筋等。
  1981年4月,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会开设医疗体育指导站,开办气功培训班,至1983年共办22期,培训气功学员1200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7月,省、市体委推广形神庄气功、健美操等新兴体育项目,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骨干。10月在解放北路体育场进行的市首届老年运动会开幕式上,12名气功辅导员表演静功、动功、大雁功、五禽戏等功法。1987年市气功科学研究会在域内成立。12月,在市体育场举行市气功功法表演会,72人表演8个功法20余个节目。1990年10月区气功协会成立,首届主席陶玄福(兼),常务副主席陈兴久兼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1992年4月开办气功咨询辅导站,陈兴久兼任站长。10月成立香功辅导站,站长徐长蓉。12月,区气功协会在江厦公园A字楼前组织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文体活动和气功咨询服务。1993年区老体协组队参加市第三届老年运动会五禽戏比赛获团体第一名。翌年4月中华养生益智功辅导总站成立,站长李翠娥。1998年9月区气功协会2000多名会员自发向长江、嫩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的灾区人民义捐善款6520元。1999年域内出现邪教组织“法轮功”活动,翌年,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协会在做好结束工作后报区民政局办理自行注销手续后停止活动。此后域内民间气功活动趋于分散自发状态。2006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健身气功管理办法》后,民间健身气功陆续恢复活动。健身气功系指群众通过气功锻炼,从而强身健体,以自身运动为特点,达到健身的目的。
  第二节 休闲体育
  域内消遣、休闲、娱乐性体育古已有之,诸如踏青、登高、放风筝,钓鱼、游河、荡秋千,以至当代的台球、门球、健身球、保龄球、溜旱冰和柔力球等。段塘一带还传承着节庆舞龙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1995年国家施行双休日制度(40小时工作周)和人性化管理后,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倍增,传统休闲体育活动成为当代人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选择。
  钓 鱼
  钓鱼起源于水乡先民谋生手段之一的渔猎活动。最初使用顶端系有手工蜡线和钓钩、浮子的竹竿在江、河、湖、塘中诱捕鱼类。20世纪末以来多以高分子聚合物尼龙丝取代钓线,以碳素套杆取代竹竿,竿长可伸展10米以上且方便调节和携带。域内西、南两郊的河塘小且不多,垂钓爱好者往往利用双休日远至江北、鄞州、余姚等地广布的河塘、水库下钓取乐。
  1984年12月,市钓鱼协会在域内成立。1991年5月区老体协在鄞县横溪水库举行老年人钓鱼比赛,高塘海军干休所离休干部抛钩钓得10余斤青鱼一条,是为20余年来域内有组织垂钓单尾之最。6月,区钓鱼协会成立,名誉主席裘仰峰(副区长兼)、钟祥云(宁波白纸板厂党委书记兼),主席朱承宗(区老干部局局长兼),下设30个团体会员单位,每年组织1—3次团体会员赛,并派员参加市钓协一年一届举办市钓鱼比赛。1992年3月,区钓协在余姚陆埠水库举办1992年春季手竿赛,团体会员单位共60名运动员参赛,宁波洗衣机总厂队、市长运公司队、市新华书店队分获团体前三名。4月区钓协在余姚陆埠水库举办抛杆比赛。9月在鄞县大公鱼塘举行手竿赛,30个团体会员单位70多名运动员参赛。新华书店李思聪、区检察院戴友定、市长运公司王柏全分获手竿总重前三名。同月在大公鱼塘举行抛竿赛,印染织厂黄利滨、人丰布厂张明龙、市肉联厂王锡富分获抛竿总重前三名。11月区钓协派员参加市钓鱼赛获个人总重量第一、第五名各1个,并获团体总重量第一名。
  1993年5月区钓协增补市长运公司工会主席应柏金为副主席。有团体会员24个。6月换届,有委员18人,名誉主席叶正儒,顾问朱承宗、张仕祥,主席林贤平(区老干部局局长兼)。有团体会员单位11个。翌年10月钓协组织会员单位钓鱼比赛,宁波汽修厂队、宁波洗衣机总厂队、市公路运输总公司队分获前三名。1998年11月灵塔街道举办第二届“灵塔杯”钓鱼比赛,辖内20多个企业事业单位组队,60余名运动员参赛,城隍庙商城队、区府办队、市果品公司队分获团体前三名,城隍庙商城沈国兴获个人第一名。20世纪90年代,区老干部局每年组织1—2次域内离休干部钓鱼活动以自娱自乐。
  风筝
  风筝俗称“纸鹞”。春秋时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天。后以纸代木,故称“纸鸢”。五代时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即称“风筝”。域内民间流传较久,作为时令活动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在清明节前后季风相对稳定的时节利用开阔地带放飞。风筝制作材料不断更新,近十几年来趋于“以绢代纸”或“以尼龙纺代纸”扎糊。近几年在沿江公园一年四季的晚间均可见现代工艺大风筝(由尼龙纺加碳素骨架即时组合而成)在放飞,一般在风
  筝上缀以各色发光二极管,由手机锂电池供电。风筝以人物、动物为雏形扎制和彩绘成如老鹰、美女、蝴蝶及各种鱼类等形状。小型风筝制作方便,放飞简单;多节纸鹞(即串类)由若干小纸鹞组合成串。域内偶见中、小型串类,大型如龙鹞、蜈蚣鹞等基本未见。
  20世纪90年代地处城西的原宁波师范学校教师段振利(余姚人)善于扎制和彩绘风筝,工于“扎、糊、画、放”四艺,所带学生亦多擅长制作风筝。1992年区体委举办风筝比赛并成立区风筝运动协会,宁波工艺美术厂、段塘学校、市聋哑学校和各街道组队参赛。10月,区风筝协会组队代表市赴广东阳江参加首届国际风筝会暨全国第二届风筝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五名,个人单项获2金1银4铜,共获奖项11项。此后协会举办过数届区级风筝比赛,组队参加市风筝比赛均有获奖。
  域内市聋哑学校于1993年分配调入师范生姜佩芳(全国风筝比赛冠军),兼有美工、劳作和放飞操作的风筝运动在校内兴起。是年至2001年学校先后10次组队参加市级风筝比赛,共获28枚金牌;6次组队参加市少儿风筝赛(市青少年宫为主举办),共获17枚金牌。1994年组队参加全国中学生风筝夏令营,获金、银牌各1枚。
  信鸽
  信鸽亦称“通信鸽”,人们利用鸽子天生的归巢本能来传递紧要信息,现今特指用于飞翔竞赛的鸽子。1928年开明街曾设有店铺经营信鸽,时沿袭上海称“彩鸽”,有不少信鸽爱好者业余从事信鸽驯养和竞翔活动。1982年市信鸽协会在域内成立后,一直把域内分为城西、城南两片组织活动。1988年8月区信鸽协会成立,发起人兼首届主席汪自义,秘书长崔永乐。协会把域内信鸽爱好者统一组织起来,使用定制的足环开展科学驯养、定期放飞和参加各级竞翔比赛。翌年4月举行信鸽放飞大赛。1990年8月协会换届,有会员鸽户200余户。每年举行空距500—1000公里的信鸽放飞训练活动,组织优秀赛鸽参加市、省鸽协举办的信鸽赛。1989年起区信鸽协会与杭州市信鸽协会连续5年举办500公里友谊对抗赛,区鸽协获5次冠军,还举办了一次1000公里对抗赛,杭州市鸽协获得冠军。1990年举办合肥—宁波500公里信鸽大奖赛,首创借用部队返航直升机将参赛信鸽和监放人员空运至合肥后由当地鸽协监督放飞,前三名奖品分别为彩电和自行车,大赛参加者以老三区鸽户居多。1994年中国最早成立的石狮市国际赛鸽棚信鸽运抵宁波放飞,区鸽协会员十几羽信鸽参加,并由协会负责监放。后漳州、福州、厦门、汕头等鸽协到宁波放飞均由区鸽协监放。区鸽协多次按各单位要求集拢数百至2000羽信鸽参加市、区大型庆典仪式中的彩鸽放飞活动。2001年底,区鸽协举行秋季赛表彰大会,向在大奖赛、幼鸽赛、单飞赛中获奖的50多名信鸽运动员授奖,奖额达7.5万元人民币。
  轮滑运动
  轮滑即溜旱冰,简称“溜冰”,是一种脚穿装有四副轮子的特制轮滑鞋在平整的硬质地面上滑行的有氧娱乐运动,能锻炼全身肌群的协调性和快速滑行中的肢体平衡能力。20世纪50年代域内出现业余轮滑活动。1957年市体委在城隍庙(握兰巷,今郡庙商场)首建一个溜冰场,吸引不少青少年加入溜旱冰行列。至80年代,一些游泳场所入秋后利用池周宽阔平台开展轮滑运动,也有的干脆放水溜冰,或利用水泥篮排球场地开展轮滑。1985年市轮滑协会在域内成立。时区体委曾数次举行域内轮滑比赛暨选拔赛,择优参加市宁海、镇海等地举办的市轮滑赛。80年代末,市解放北路体育场灯光球场改建为面积6000平方米的溜冰场。至20世纪末,域内商家建有经营性溜冰场4处,即位于南门街道的三五八溜冰娱乐厅、位于白云街道的联丰菜场轮滑场、位于江厦街道的天一溜冰休闲俱乐部和位于月湖街道的阿拉丁溜冰场等。迄今,每到夏秋晚间乘凉之时,在一些广场的硬质开阔地带,有专业教练指导、家长陪同的少年儿童轮滑学习班在一批批进行。
  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即“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一种以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社交性交谊舞于20世纪30年代由国外传入。1928年在省立四中操场举行的“宁波、鄞县联合运动会”上就有舞蹈集体表演项目。50年代初,学习苏联体育模式,在青年学生和职工中广泛开展跳集体舞活动。60年代中后期,中青年人以跳“忠字舞”为唯一娱乐形式,播放毛泽东语录歌和颂歌,以特定的身姿反复表示崇拜和革命。80年代初期域内开始流行交谊舞,到80年代末期域内出现多家营业性舞厅和交谊舞培训班,交谊舞在中青年和中老年人群中广为流行,包括以国内舞曲和欧美舞曲伴奏的慢三、慢四、探戈、快三、快四,也有国标和恰恰等。90年代迪斯科舞、霹雳舞和摇滚乐传入并兴起,它们以强烈的音乐节奏和不拘一格、可自由发挥的舞姿身段为主要特征。至后期发展为能展现年轻人个性自我的街舞。作为一种健身项目和心理调节手段,20多年来逐步演进的跳舞热潮至今不衰。开办于1985年的市老年大学和2003年开办的宁波星光学院(即海曙区老年大学)一直设有舞蹈教学课,入学名额年年供不应求。1995至1997年域内体育舞蹈高级教练张一丽连续举办3届市少儿拉丁舞培训。2001年10月举办省体育舞蹈一级裁判和教师培训。2002年2月举办市首届拉丁舞比赛。
  90年代区总工会组织职工交谊舞活动频繁。1991年4月区组织36人队参加市“三江杯”舞蹈比赛。1993年12月,举办区第三届艺术节职工交谊舞比赛,10个系统队98名职
  工参赛。1995年1月区7名职工参加市舞协组织的国际交谊舞裁判、选手资格培训,均获证书。5月组队参加市第三届体育舞蹈比赛。1996年10月举办职工交谊舞比赛,18个系统队90名职工参赛。区总工会退休干部史仁甫等于2002年、2004年先后获省体育舞蹈锦标赛拉丁舞常青组、拉丁舞长寿组第一名,2005年获华东六省一市体育舞蹈锦标赛拉丁舞常青组第五名。2001年4月,月湖街道举办“月湖之春”广场体育舞蹈大赛。近年来新引进的起源于美国西部乡村舞曲亦称牛仔舞的“排舞”在域内兴起。排舞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既可个人独享又可团体同乐。2008年5月,区派出9名中老年骨干参加市在东恩中学举行的体育排舞培训,以规范动作推广排舞。7月,白云街道在环科院广场举办排舞推广活动,所辖10个社区的120多名排舞爱好者参加,以适应民众健身活动求新之需。
  台球
  台球也叫桌球,源于英国,是一种用球杆在特制的台面上击球、以计分确定胜负的室内娱乐体育项目。1987年域内兴起台球运动,均为英式落袋16彩球台球。当时较为宽阔的街道和开阔地段均设台球桌,体育场馆、俱乐部、娱乐中心、宾馆、饭店大都先后开设台球厅、室。至1999年经工商登记的台球经营户达56家。2000年域内持体育经营许可证的台球户46家,2001年减至28家,至2003年列为政府日常管理项目时仅剩16家,民间台球活动渐趋低潮。域内台球爱好者以设奖自娱自乐为主,间或参加市及以上各种杯赛。
  保龄球
  保龄球源于13世纪德国的一种叫“九柱球”的宗教游戏,14世纪初由九瓶制发展为十瓶制的地滚球而流行于欧美民间。它是在木板道上滚球击柱的一种室内运动。比赛分个人赛和多人赛,击倒1瓶为1分,积分多者为胜。近代传入我国,20世纪90年代起在域内作为一项时尚体育开展起来,曾先后出现市工人文化宫保龄球馆、区文化馆海乐门保龄球俱乐部、台湾商人办的佳佳保龄球馆、新兴体育运动中心保龄球馆等。此时期,域内市、区各系统均多次举办过职工保龄球比赛、杯赛和邀请赛等。区第三届机关运动会曾设项在体育场路的佳佳保龄球馆组织保龄球比赛,各组队单位全部满员报名参赛。区老干部局曾多次组织20多位离休干部开展保龄球比赛活动。
  门 球
  门球起源于法国,1983年传入中国。比赛时以棒击球依次穿越一、二、三门和最终撞柱,计分决出胜负。1986年市老体协派送域内竺培娣、林在濂、马喜友、徐畊堂、夏宝根及
  东航王永祥等9人赴杭参加省老体协办的门球培训班,学归后开始在市区推广门球运动。1987年西郊门球场建成,3月,海军高塘干休所和苍水街道组建起第一批门球队开展活动。5月在新建的西郊门球场举办首次市门球赛。翌年3月,在原解放北路体育场西侧杠上运动区空杂地上建成15米×20米见方的门球场。同年,西门、鼓楼等街道和人丰布厂相继成立门球队开展活动。两年后苍水街道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东侧、网球场以北的杂地上辟建门球训练场一片,俗称苍水门球场。天封街道在宁波中学操场以南铁路北侧空地上修建简易门球训练场一片。1991年,高塘四村门球场和宁波军分区马园干休所门球场相继建成。90年代,苍水街道先后举办“煤气杯”门球邀请赛、海军高塘干休所先后举办“迎春杯”门球邀请赛各3届。1990、1991年区老体协举办门球裁判员学习班各1期,培养出域内第一批裁判员队伍。至1992年域内已有门球队17支,门球场6个。是年3月,区门球协会成立,首届主席刘富昌,秘书长孙吉臣。此后每年举办等级赛、锦标赛,年年坚持不辍,至2008年已各办17届。还先后举办个人技能赛、夫妻赛、双人赛、单打冠军赛、门球擂台赛,协办“宁波舰杯”赛5届、“宁钟杯”赛3届、区“三八杯”女子门球赛4届、“月湖杯”赛2届、“城隍庙杯”赛、“江厦杯”赛、全国门球冠军赛浙江宁波赛区“国税杯”海曙区预赛2届,全责承办每两年一届的区老年运动会门球比赛。自门球运动引进以来域内门球队不断扩展,至2006年包括市属各系统队共有球队32支、运动员303人,有注册等级裁判员72名、等级教练员47名;5次组队参加省赛获冠军1次,第三、四名和优胜奖各1次,两次代表市参加全国门球精英赛和全国冠军赛总决赛。
  健身球
  健身球又称无极健身球,由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们依中医按摩理论创编,全称为无极健身球保健操。球具由手柄、弹性绳和内填中药的球体组成。锻炼者在音乐伴奏下借助舞姿舞步,以健身球反复拍打身体的有关穴位以求健身,是一项颇具民族特色的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可单人自练或集体表演,分单球、双球两种。
  1986年域内宋爱珠等赴杭参加省老体协举办的无极健身球操培训班回甬后在天封街道组建第一支健身球队开展健身操训练。1987年区老体协成立后,开始不定期组织健身球比赛,以期推广普及适老运动,后各街道均组建起健身球队开展晨晚练习。1993年区拳操辅导站(后为总站)成立后,集中健身球操教练员开展培训提高,并组队参加各级比赛和应邀在市、区各大庆典活动中集体表演。2005年区老体协组队参加第六届市老年运动会获健身球团体赛第二名。健身球定期列入市、区老年人运动会集体比赛项目。2007年11月初,区中老年队赴浦东张江镇参加全国“张江杯”无极健身球保健操精英赛,获规定套路
  第四套优胜奖和自选套路表演出色奖。至2008年域内已推广至第八套,每一套都针对不同的穴位群,以期达到不同的健身效果。是年,首次列入第七届机关运动会团体项目,参赛18队206人。12月,区老年队赴南宁参加“百年乐杯”全国中老年健身球操比赛,获老年组优胜奖和最佳编排奖。
  太极柔力球
  太极柔力球由山西晋中卫校白榕副教授始创于1991年,后经北京体院退休的刘家骥副教授编创规定套路第一套、第二套后在京津地区中老年人群中广为传播,2001年列入全国老体协推广项目。这是一项新兴的、颇具民族特色的适合老年人的运动。运动员手持专用拍子,运用弧形引化的方法抛接球。可以单人独练、两人对抛、多人互传或隔网竞技、集体表演等。
  域内于2002年冬派员随市老体协组队赴京学习引进该项运动,当年春节前后两次举办社区级教练员培训班,培训骨干70余名,翌年购拍习练者达3000余人。2003年3月,60名中老年柔力球员组队为前来龙柏社区观摩考察的全国老体协工作会议300余名代表首次表演规定套路第一套。6月,西门街道柔力球队入选市队参加省赛,黄毅自编的表演套路获团体第一名、规定套路第一套获第二名。11月入选市队赴上海参加第二届全国柔力球比赛获自编套路第一名、规定套路第二套第二名。翌年继获市赛、省赛第一名。至2008年连续参加第四至第七届全国中老年赛获团体冠军4次、亚军1次、季军5次、第四名3次,获最佳表演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各1次。该球常作为团体表演项目应邀在市、区各大庆典活动中集体表演。
  第三节 游戏
  游戏源于生活。域内民间世代流传的游戏主要有少儿游戏、健身活动类游戏和益智类游戏。前者包括孩童中常见的老鹰捉小鸡、跔脚、丢绢帕、跳橡皮筋、跳房子、滚铁环、撞拐、打弹子、扔沙包、寻幽猫(捉迷藏)、打年糕爿、打杀坯(陀螺)、打水仗、打雪仗、打弹弓、穿棕绷(手指翻绳)、扔炸弹、放烂泥炮仗、掷彩棒、滚铜板、扔纸飞机、玩纸老鹰、斗蟋蟀、骑竹马、点点窝窝、猜指末头等。健身活动类有跳绳、踢毽子、拔河、掰手腕、划拳(猜拳、石头剪子布)等。益智类有七巧板、走棋子(屙缸棋、西瓜棋、牛角棋、跳棋、象棋、围棋)、扑克、麻将、牌九等。
  少儿游戏
  老鹰捉小鸡 一种多人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由一人扮演老鹰,一
  人扮演母鸡,其余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拉住一个地躲在母鸡后面。母鸡需要挡住老鹰,不让其抓到身后的小鸡,而老鹰则要通过跑动等办法抓住母鸡身后的小鸡。鹰手触碰到小鸡身体任何部位即为“捉住”,该小鸡出局,游戏继续进行,直至小鸡全部被捉出局时结束,老鹰胜。若小鸡队伍脱节断链游戏暂停,连妥后继续。游戏一段时间后一只小鸡未被捉而众人已觉劳累,可协商结束,母鸡方胜。
  跔脚 孩童群体游戏。推选出一人作为点脚者,其余小孩或躺或坐在草地(草席或阶沿)上成一排,腿脚伸直朝向点脚者。游戏开始,一人用手点,点脚者边念歌词“踢脚板板,板过南山。南山……削落蹄子跔一脚”,边一只只依次点脚过去,念一字点一脚,当念到最后一个“脚”字时点到的那只脚要跔起来。游戏继续从下一只脚开始循环点数,到最后未被点到脚的人为胜,成为下一轮的点脚者。歌词中间部分可以自己即兴创作,到最后用上末句即可。
  丢绢帕 儿童团体性游戏。参加者脸朝内围坐成一圆圈,选出一人手持绢帕或适宜物件在圆外顺圆小跑,择机将绢帕置于某人身后继续顺着圆周跑,如跑到此人背后即为“抓住”,被抓者需表演一个小节目,游戏继续;如此人中途发现身后绢帕则变为丢帕人,原丢帕人归队入座,游戏继续。
  跳橡皮筋 又称跳皮绳或跳皮筋,是女童们喜欢的健身项目。将橡皮筋串成皮绳,两端系于树枝或物件间适当高度,在两脚交替跳跃中完成各种动作,如插入“点、迈、挑、跨、压、踢、绕、盘、踩、掏、摆、顶、转”等花样组合。边跳边念自编的顺口溜,跳完一曲不间断或不出现差错视为完成一个级别,可升一个高度再跳。可一人自乐或多人比赛。
  跳房子 这是锻炼腿劲和脚控制力的游戏之一。参加者以三五人为宜。在硬质地面上画一排或两排一尺见方的格子,用跨步量出起点线(距格子1或2米)。捡一石子作投具。游戏开始,游戏者站在起点线上投石子至第一格内,投准就用单足跳至第一格内并单足站立,捡起投具单足跳回起点。接着投第二格,同样单足跳至第二格捡起石子跳回起点,如此往复依次跳完全部格子为第一阶段完成。投掷石子和单足跳均不能出格、不能触线,否则视作失败由下一个进行。先完成者进入第二阶段:将石子投入第一格,单足跳至第一格,用触地的脚将石子踢入第二格(踢出为失败),再跳入第二格将石子踢入第三格,如此下去,将所画格子都踢个遍,踢到最后一格时将石子捡回,仍用单足跳回起点算胜利完成第二阶段(规则同前)。中途失败,轮到下一次比赛时就将石子投向失败之格内,跳至此格后踢石子至下一格,继续进行下去。第二阶段胜者可在所画格子中选择一格作为自己的房子,每逢跳至此格时可双脚落地作短暂休息。其他人投石子和跳时均需越过此格不得入境。最后以得“房”多者为优胜。
  滚铁环 是男童较喜玩的活动性游戏。制作一直径为40—50厘米左右的铁环(最好
  是细钢筋焊接而成)和一根带U字形钩头的把柄。玩时依把柄钩头在环上的用力位置不同可分为推进滚、拉进滚、导向滚、自由滚等,依所在场地不同可分为速度滚、跑道滚、障碍滚、转弯滚。
  撞拐 亦称斗鸡。游戏时两人在约定大小的圈域内各以一足立地,另一足屈膝前提,以一手握住脚背,另一臂屈肘贴身,彼此以合理冲撞(躲闪)或假动作把对方挤撞出圈外或使对方所屈之腿触地所握之手松开等为胜。双方均出圈外为平局。
  打弹子 即打玻璃珠。玩的人各出弹子数枚,玩法通常有“出纲”(即出界)或“打老虎洞”两种。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界即成为赢者的战利品,叫“出纲”。在地上挖出五个小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成“老虎”,可以打着谁就吃掉谁作为战利品,叫“打老虎洞”。一方弹子全被吃光,一局游戏结束。
  扔沙包 一种群体性游戏。将参加者分为扔沙包和躲沙包两组,扔沙包的一分为二站于场地两端,躲沙包的站在中间。两头扔沙包的轮流砸中间躲沙包的人,被砸中则退下,被接住一个沙包,则可换上一个退下的人入场。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躲沙包的人全部退下,两组互换,游戏重新开始。
  寻幽猫 即捉迷藏、躲猫猫,亦称摸暗子或藏猫儿,儿童游戏。规定一个范围,蒙眼者凭感觉抓捕触摸他的人,被抓住即输,换位后继续游戏。或选定一个范围,蒙眼者数数到百之前,众人藏身于各处,到百后亮目寻找,全数找到后游戏结束。
  打年糕爿(打花绿纸、拍洋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男生最迷恋的游戏之一。将废弃的软包装烟盒纸折叠成三角牌形状,俗称年糕爿,或将大张的花绿纸依所印图片大小剪开为小画片即可。玩时可双人或多人,各人拿出1张年糕爿(画片)平放地上或桌面上,每人顺次用手去拍,把画片拍翻过面即归己有,拍不翻面则让下一个拍。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无牌出局。或双方各出2张平放地上,每人轮流用各自的年糕爿(画片)扇(摔)对方放在地上的年糕爿,以翻过另一面为战利品,可继续摔取,翻不过面让给下一位摔。或多张并列,扇时手掌稍弓,猛抽向画片边缘,借助风力将所有画片都翻到另一面为胜。
  打杀坯 即抽陀螺,明时已成儿童玩具。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以木制居多。木制陀螺为圆锥形,上大下小,锥端常加铁钉或钢珠。玩时,以绳绕陀螺使其旋转于地,再以带柄绳鞭抽打,使之旋转不停。抽打得越狠旋转得越快,域内俗称“打煞坯”(或“打杀坯”)。
  打水仗、打雪仗 打水仗是夏天男童们喜爱的打仗游戏之一。选取一节竹筒,竹节中心钻一射水小孔,找一根比竹筒稍长的竹筷,头上缠上适量布条成活塞状,将“活塞”置入竹筒推到底,用此竹筒在水中拉动“活塞”吸满水即成水枪。玩时可数人射水比远或追逐互射,衣湿多者为输。打雪仗在冬天进行,以雪球为飞弹相互攻击,中弹多者为输。
  打弹弓 旧时少年儿童喜爱的简易射击活动。以铁丝弯成Y形弹弓或选合适树杈缠上橡皮筋作拉弦,以纸团或小石子或植物小坚果作弹丸,随机择定合适目标如鸟儿、树干等为目标进行比赛。但时有互射伤人之险而遭人反对,现已基本匿迹。
  串棕绷 即翻绳,亦称翻花绳。将一根不粗不细的棉纱绳打结成环,绷绕于双手指间。单人玩和双人玩均可。运用双手十指的缠、绕、钩、穿、挑、绷、翻等一次次变换花样。双人挑则需搭档间紧密配合,同样运用钩、拉、穿、绷等手指技巧翻出各种花样造型。配合不当即为一团乱绳,游戏终止。
  健身性游戏
  跳绳 在域内流行历史悠久。唐时称“透索”,清时称“跳飞”,至民国时才称跳绳。跳绳器具简单,方式多样,可单人跳、双人跳或多人跳,还有长绳多人集体跳、二长绳交替多人集体跳等。花色也多样,仅单人跳就有单摇双脚跳、后单摇双脚跳、单双脚交替跳、后摇双脚交换跳、两臂体前交叉摇绳跳、双摇双脚跳(双飞)、双摇单脚跳、带人跳等。跳绳能增强四肢力量,提高全身协调性、灵敏性,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机能,尤其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因而除流行于民间,还列入小学生课内外活动项目。20世纪80年代至今,区局每年组织一次小学生跳绳比赛,以1分钟内所完成次数计算成绩。在区机关运动会和家庭运动会中也曾设过跳绳项目。1994年3月区女职工跳绳、踢毽子比赛,16个系统及单位172名女职工参赛。2003年5月,宁波电视台记者曾到孙文英小学采访小学生跳多绳活动,所录视频送中央电视台七套《东方儿童》栏目播出。136名手持长绳一端的同学排列成左右相对的两个90度圆弧形,68根长绳交汇于圆心处同时起挥,一人在圆心处起跳一次跃过全部绳子,创下一分钟完成45次的最高纪录。
  踢毽子 域内流行始于汉代、盛于唐宋明清。毽子有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和绒线毽等多种。基本动作有盘踢、磕踢、拐踢和蹦踢4种。盘踢即用脚内侧交替踢,磕踢即用膝盖将毽子弹起,拐踢即用脚外侧反踢,蹦踢即用脚尖踢。踢时尚可用身体任何部位接毽反弹而不使堕地即可。比赛方法有单人踢、双人踢、团体踢或传踢等,比赛内容有踢次数、踢花样、踢难度等。域内小学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每年举行踢鸡毛毽比赛,以单人盘踢次数多者为优。1995年后随着小学生比赛项目增多,遂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未停。曾为早期举办的区老年运动会和家庭运动会及群体比赛的项目之一。
  拔河 源于民间的群体游戏,域内见诸记录始于20世纪30年代,盛行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拔河比赛简单易行,多凭体力搏击,也需一定技巧。一般10人一队相互对抗,竞争氛围浓烈,极具团体意识。现已发展成为集健身、娱乐、竞技、观赏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
  体育项目。从1937年4月第三届全县运动会拔河比赛始,域内除地、市级人民运动大会外的历届各类运动会,包括市首届居民运动会,市级、区级机关干部运动会,消防运动会,各系统职工运动会等均把拔河列入团体竞赛项目。1989年5月,孝闻街道举办第四届墙门运动会,13个居民区、18个单位楼群计400多名运动员参加四大项比赛,时任市委常委、公安局长的牟高望,区委书记余富来参加拔河比赛。1989—1996年举办区和系统女职工拔河赛4次。1997年6月,举办“回归杯”区机关拔河比赛,10队100名机关干部参赛。是年11月9日,全区组建由10个系统职工合成的500人拔河队赴甬江新区管委会所在地参加由市政府主办、市体委承办,旨在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五环杯”千人拔河赛,首场为区500人队对鄞县500人队,后因发生踩踏伤亡事故而中止未果。域内数十年流行的是无级别拔河比赛。2006年第六届区级机关运动会始,拔河赛规定10人总重不得超过650千克。
  掰手腕 亦称拗手劲,古代角力的一种。运用手臂手腕的力量进行对抗的活动。两人隔桌相向而坐,各出右手相对紧握住对方大拇指根部,肘置桌面,两只右臂成垂直交叉状,两人的屈肘程度基本相等。裁判下达“开始”口令后双方发力,以把对方手臂或手腕压到桌面为胜。此项活动简单易行,在青壮年男子中较为多见。
  石头剪子布 一种流传广泛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功能,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双方先各自握紧拳头,然后两人一起共同念出口令,在说最后一个音节的同时,双方出示自己手势(“石头”——握紧的拳头、“剪子”——伸直食指中指成剪刀状、或“布”——伸直五指全掌张开),玩者可据经验判断对方手法而决定自己的手法。比赛无任何场地器具要求,但会有多次平局重复,以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来决定胜负。
  豁拳 又名豁指头,与“石头剪刀布”相似的饮酒时的一种博戏。作为猜拳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就有“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的记载。一般在饮酒场合,两人同时喊数并伸出拳指,以所喊数目与双方伸出拳指之和数相符者为胜,败者罚饮。
  益智游戏
  七巧板 是一种智力拼图玩具。由7块不同几何形状的图板依古算术“出入相补原理”组成,可拼出许多象形图案(等积变换),亦称“七巧图”、“智慧板”。源于北宋的“燕几图”(即宴几图),明人按“燕几图”原理设计出由13件案几拼成的“蝶翅几”,明末清初简约为现代七巧板,遂成为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清嘉庆初期(19世纪初)传入欧洲。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载:“七巧图……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世俗皆喜为之。”现代七巧板多系蝶式,由一块正方形切割为五个大中小勾股形和一个正方形加一
  个菱形共7件,可一人玩,亦可供多人比赛。
  第四节 棋牌活动
  棋牌类活动源于民间益智类游戏。域内民间流行较广的是中国象棋、围棋、麻将、五子棋、陆军棋和国外传入的桥牌等。
  象棋
  象棋 即中国象棋,系由古代博戏发展而成,属中国传统棋种,在域内流传已有2000多年历史。1932年10月,县举行首届象棋比赛。1937年5月鄞人陈昌荣等6人组织环城象棋团并举办象棋擂台赛。1943年11月底县民教馆举办民众棋类比赛。1956年成立的市棋类协会主要活跃在域内。区总工会于1988年、1997年、1999年多次组队参加市职工桥牌和中国象棋等比赛,1990年组队赴温州参加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三项棋类比赛。1989年区成立以胡锦尧为主席的区棋类协会。1989—1991年区体委和棋类协会联合举办由街道组队参加的“曙光杯″职工棋类流动锦标赛3届,1990—1992年举办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直接组队参加的“迎春杯″职工棋赛3届。1991—1994年每年入夏,区体委举办由老三区棋手个人自由报名参加的中国象棋“海曙棋王赛″计4届。王志安每届均夺冠,终获“海曙棋王″称号。
  至2006年6届区级机关运动会均设有中国象棋比赛,每届参赛者三五十人不等。域内群众性棋类竞赛的定期举办,推动了域内棋类活动的普及和提高,公园凉亭和夏日乘凉时着棋者随处可见,亦奠定了棋类的竞技水准。从1989年第十一届市运动会至2001年第十四届市运动会共获三项棋类金牌27枚,平均每届约获7枚。
  围棋
  围棋即古之“弈”,一种智力游戏,为古棋类之鼻祖,起源于春秋中叶。古人称道的“琴棋书画”四艺,棋即指围棋。在汉魏时期围棋之战已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南北朝时棋局已是“纵横十九道”,与今天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清《宁波府志》载,鄞人楼达得、赵九成、范洪及屠隆(《明史·徐谓传》载)均为明初围棋国手。《鄞县通志》载:清嘉庆年间(1800年前后)鄞人郑起凤善弈,“江南李步青,成亲王之上客也。寓京十年,弈无对。慕起凤名,南游甬上,携枰登天封塔,坐而角也。观者缘梯上下,络绎不绝。步青竭其术,欲以屈起凤而不能也。比十日,一局始终。而两人皆病矣。”足见域内民间围棋之盛。
  1964—1966年间,位于碶闸街的市国防体育俱乐部增设棋室开展“三棋”(即中国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业余训练,由域内教师裘然浔、陈敏炬执教,宁波市第八中学学生严世恩、张永明和华光中学的张维炽等10余人接受围棋启蒙教育。“文革”期间围棋训练隐入民间,裘然浔(家住大梁街)、陈敏炬(家住小沙泥街)、王熊(家住右营巷)等在家设坛摆阵,带徒传艺。后期,沈明芳在君子街家中开设民间围棋俱乐部,聚集40余名爱好者苦练棋艺,常举办小型比赛以磨砺功力,这些当时的围棋爱好者现已成为宁波围棋界的中坚力量。张永明于1962年起学习围棋,1985年晋升为国家一级裁判员,1989年获国家级裁判员证书,1993年起连任市围棋协会副秘书长至今。王亦民12岁进入省围棋集训队,1987
  年获全国冠军,1992年获全国锦标赛冠军队员并晋升为专业七段,现任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专职教练。赵伟达于1986年学习围棋,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域内(市新华书店),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裁判员。张维炽1964年开始学棋,1987年任市体育俱乐部围棋专职教练,译有《吴清源围棋高级死活集》一书,在《围棋》、《体育报》等发表文章多篇,曾兼任省围棋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市围棋协会副秘书长。现在市农行海曙支行工作的黄明磊14岁进省围棋队,1991年为全国围棋锦标赛冠军队员,被定为初段。忻志伟1998年晋升为业余六段,国家一级裁判员,任教练多年,现任市围棋协会副秘书长和协会专职工作。自1974年市第七届运动会至2001年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历届成年部围棋比赛中,域内张鸿杰、张永明、陈敏炬、孔繁茂、郑珍云、忻志伟、施佩佩、王亦民、张子言等计获4金5银1铜和3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获团体亚军、季军各一次。在第十四届市运动会青少年部围棋赛上,区队女子和男子团体分获冠、亚军。
  麻 将
  麻将即四人骨牌博戏,起源于三四千年前殷纣王时期的古博戏。江南民间戏称为“马吊”。至清中叶定型为麻将。麻将牌技复杂多变,刺激有趣,是历代官方和民间均盛行的博戏形式。
  清初鄞人李邺嗣(1622—1680)所著《马吊说》(《广虞初新志》卷一),称马吊之戏始自明朝天启中期(1625年前后)。至清末,麻将在域内有所创新。清末民初杭县人徐珂(1868—1928)所撰《清稗类钞》载:咸丰年间,世居宁波城内蒋祠巷(今月湖盛园内,为连通冷静街与原白水巷之南北小巷)的陈政钥(1817—1878,字鱼门,号仰楼。道光二十八年拔贡,以功叙内阁中书,加三品衔),于同治元年(1862)寓居江北岸同兴街时尝与英领事、总兵等旅甬洋人玩纸牌马吊为娱,于三年改纸牌为竹骨牌,按照马吊的基本花色和牌九的基本形式,新增东南西北“四风”各4张共16张,新创一对“麻雀”,创设“杠”、“吃”和用骰子定位的方法。此新法流行于同治、光绪年间。清末上虞人杜亚泉(1873—1933)所撰《博史》称:“相传麻将牌先流行于闽粤濒海各地及海舶间,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由宁波江厦延及津沪商埠。”
  20世纪50—70年代,麻将一度被视为赌博形式而隐匿民间。80年代中后期渐趋公开。1998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审定制订《中国麻将竞赛规则(试行)》一书后,作为大众娱乐形式的健康麻将迅即在城乡兴起。2001年2月,市麻将运动协会在迎凤街25号成立。6月,宁波首家麻将博物馆在湖西马衙漕的陈氏宗祠开馆,时日本125人代表团抵甬参加落成仪式和麻将比赛。
  20世纪初开始,域内营业性棋牌室(实则一色麻将)发展迅速,时宾馆饭店利用客房辟建的棋牌室占半数以上。2001年5月,域内有棋牌类经营户24家。2002年5月,有营业性棋牌室42家,麻将桌近500台,可同时容纳近2000人活动。另外尚有遍布于各社区的老年活动室,大都有数台麻将桌可供人们娱乐休闲。至2004年8月,域内有营业性棋牌室119家,其中备案90家、未备案10家、无照经营的19家。麻将活动成为民间一大休闲娱乐项目,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或一桌或多桌。区离退休教师协会常组织退休教师开展麻将活动,组队参加市退教协会组织的健康麻将竞赛,屡获团体和个人名次。
  桥牌
  桥牌于20世纪中叶由国外传入,50年代中期在域内有所活动,80年代始在离休老干部和机关上层人士中较为流行。从1984年起市老干部局每年组织一届老干部桥牌比赛,区老干部局每次组队参赛,至2002年为第十八届。1990年6月张根苗、徐建国等筹资发起在区府招待所(鄮城饭店)举办桥牌名人邀请赛。7月成立海曙区桥牌协会,主席裘仰峰(副区长兼),秘书长徐建国。协会利用工余时间培训机关干部和基层骨干并组队参加上级桥牌比赛。1992年9月,集资30余万元在蓬莱大酒店举办1992年全国桥牌双人赛和俱乐部杯赛,各省、市、自治区和各行业体育协会(简称“体协”,下同)计44个代表队、300余名桥牌高手参加为期一周的双人赛和名人赛,湖北队获公开组“浙开杯”冠军,煤矿队获混双组“篮鸽杯”和女子组“海曙杯”两个冠军。翌年被国家体委评为1992年全国优秀赛区。1995年10月底,由海曙客货车队主办的宁波“海客杯”名人桥牌邀请赛在金龙饭店(今富邦大酒店)举行,全国计150人参赛。1999年起,区老干部局开设桥牌活动室,每年组织老干部比赛并一年数次组队参加市局、邻县区和镇海炼化公司等举办的桥牌邀请赛。2002年10月市在新芝宾馆举行“城展杯”2002年全国大企业桥牌赛。2006年1月初,由宁波雪龙汽车风扇制造有限公司主办、市桥牌协会承办的市“雪龙科技创新杯”桥牌邀请赛在新芝宾馆举行,96人参赛。
  第二章 职工体育
  职工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体育即单位职工体育,是一定的组织以一定的计划开展,以职工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种社会体育。它以不追求高水平运动成绩为特点而区别于竞技体育。
  第一节 近现代职工体育
  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列强敲开了宁波对外通商之门,1844年后域内三江口江厦街一带成为中外商贸要地,西方近代体育随之在教会办的学校和慈善机构中传入。至清末民初,公立和私立学校中普遍开设体操课教授体育技能,后逐渐传入民间,部分项目在员工和民众中开展起来,但为数不多。
  五四运动以后,提倡尚武精神,学校体操课正式改为体育课,开展现代体育技能教学。体育运动逐渐向民众体育、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分支发展。1922年4月县青年会首次举办篮球比赛。20世纪20年代,域内永耀电力公司、四明电话公司、华美医院等开始组建员工篮球队、足球队、网球队和乒乓球队,并开展校际赛、队际赛和杯赛。少数照相业职工和屠宰、搬运工人则主要练习民间传统武术和举石担等。1928年城区青年会举办县首届足球锦标赛。6月举办的鄞县全县运动大会虽仍以学生为主,但已设有民众组百余人参赛。翌年全县运动大会有44名民众参加民众组比赛,包括径赛22人、田赛26人,还专设拉车、担重等项。1932年5月县在北大路县立公共体育场首办民众业余运动会,140人参加,项目有田径、球类和国术表演,还有人力车比快、自行车比慢、负米、挑水和提水等项比赛。11月县首次举办篮球公开赛,分男子甲、乙、丙及女子计4个组别共16队参赛。1937年4月县举办第二届全县运动会,125所学校和6个民众组151人参赛,民众组项目设田径、篮球、自行车蛇形赛、滚铁环、拔河、团体操等。
  20世纪30年代初,市公共体育场内设有足球、篮球、网球、排球、田径、单双杠及武术活动室,方便民众和职工参加体育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在中学强制推行“战时体格锻炼办法”以救亡图存。在日军占领宁波期间,曾在北大路县立公共体育场举办过“浙东五县复兴运动会”、“国府还都运
  动大会”、“全县运动大会”和第一、第二届全县运动会等,均设有民众组各项比赛,另有日军、日侨参赛。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8年县每年举办一届规模较大的乒乓球锦标赛,翌年2月举行总决赛。1947年5月鄞县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运动会设有民众组41人参赛。翌年10月全县第一届运动大会亦设有民众组参赛。
  第二节 当代职工体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域内职工各类体育比赛开始有届次地进行。职工体育的主要项目有广播体操、拔河、游泳、长跑、棋牌类、军体射击类、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等,主要形式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日常训练活动和组队参加市、区举办的单项比赛或综合性职工运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64年间的职工体育
  1950年12月,市学联、电力工会等为救济皖苏淮河灾胞、劝募寒衣,发起并举办篮球义赛,5队参赛。1951年全国体总(筹)、教育和卫生等部门联合推广第一套广播体操,翌年团市委举办星期日干部广播操学习班,市总工会举办120人参加的工厂体育干部广播操训练班。机关干部参加广播操的人数,上半年平均占50%,到下半年增至70%。各工厂、系统的做操活动随之开展起来。1953年,机关职工进行工间操,商店职工开展开门操,工厂职工进行班前班后操。5月,镇明、海曙两区机关干部和市级机关干部参加专区和市联合组织的首届机关体育运动大会,项目有田径、自行车、拔河。
  1954年春节期间,有160名运动员参加的市春节篮球联赛在解放北路体育场进行。3月,中央政务院《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运动的通知》下达后,各级体育和工会部门贯彻实施,域内市、区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广播体操和体育锻炼活动进一步开展。市级企业系统九成以上成立体育协会以推动职工体育。翌年元旦,镇明区工人俱乐部举行“元旦康乐活动大会”,内容有智力测验、障碍竞赛、常识测验等20多种,单位职工参加踊跃。6月,市体委在湖西河开辟天然游泳池50米×25米一方,供竞赛和群众游泳。翌年域内首个专业泳池——市战船街游泳池建成开放。
  1956年市足球协会在解放北路体育场首办工人足球等级赛。9月,在地区和市第一届工人运动会上,由公私合营永耀电力公司、甬江印刷厂等企业组建的红旗体协足球队获冠军。10月在省首届工人运动会上,由域内永耀电力公司、甬江印刷厂、文化用品商店、容光理发店、火车站等单位职工组建的市工人足球队获冠军。12月,镇明学区教工组队参加市
  “钟声杯”教职工篮球比赛获冠军。1956年、1957年两年机关干部参加市第二、第三届机关干部运动会,比赛项目有广播体操、拔河、投掷“手榴弹”、跳绳等。1957年7月,域内各街道居民组队参加市首届居民体育大会,项目有广播体操、拔河、掷“手榴弹”、跳绳。1959年5月域内职工施安甫、袁福年、倪永福、陈涉、郑积华等5人入选省足球队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足球预赛天津分区赛。1959年10月1日,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庆国庆”全民性篮球比赛,21队230名运动员参加。据是年省体委调查统计,平均有3成以上基层职工参加以广播操为主的各种体育锻炼。
  1960年,响应市教育、体育、总工会、团市委发起的30万人乒乓球活动倡议以迎接翌年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在北京举办,域内工厂、企业、机关、学校掀起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热潮。5月,机关、工矿企事业单位开展“千人篮球竞赛活动”。是年,源康布店和纺织品经理部举行商店第一届运动会,项目有乒乓球、象棋、跳绳、太极拳、拔河、负重爬山等。人丰布厂利用工余时间举行第三届职工体育运动会。“东门一条街”群众体育经验在全市范围宣传推广,并在宁波制药厂和第二百货公司等单位召开现场会。此后,东门大街多数商店建立一天一操制度。
  1962年市财贸工会在东门街人行道上举行小型业余运动会,有8个单位180名运动员参加,项目有广播操、拔河、象棋、气枪等。12月,在市体育场举行省职工六单位足球比赛,运动员126人,市职工足球队获男子团体第一名。翌年10月,在南门地区普及群体活动试点中组织篮球赛,汽车修理厂队胜华伦造纸厂队夺冠。
  1964年5月市召开东门大街主要商店负责人会议,推广源康布店六年坚持开门操做广播操经验。此后,从开明街公园理发店至灵桥协成五金店,其间100多家商店的开门操形成制度,店员人人参加开门操。翌年4月至6月,域内企事业单位组队参加市职工篮球、乒乓球、象棋三项协作竞赛。
  1966年4月,在市开门操评比活动中,源康布店获荣誉奖,市第一百货商店、市新华书店、市妇儿用品商店、东门食品店和市生产资料公司获优胜奖,市第一百货商店并获循环红旗。是年,宁波工艺美术厂职工95%以上坚持工间操,开展跑步、打球、练拳等,还自编一套工艺劳动操。11月起,宁波铝制品厂民兵营利用假日举行射击、投弹、爬山等军体比赛,《东海民兵》杂志多期撰文宣传,并数次获军、地各级嘉奖。
  “文革”时期的职工体育
  “文革”期间,各级体育部门实施军事化管制(军管),仅在1970年9月由地区革委会和军分区联合召开过一次体育工作会议部署群体活动。各体育协会基本停止活动。出于健
  身和娱乐所需的群众自发性体育锻炼仍在民间悄然进行。1964—1978年的15年间,域内军民出于对领袖的崇敬,曾先后10次参加市“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大型游泳横渡江河活动,累计参加1.3万人次。详见表1-2-1。
  1975年后体委工作逐渐开始恢复,4月上旬,市职工篮球比赛每晚在解放北路体育场进行。至1979年市级体委和基层训练机构的工作基本恢复。
  改革开放后的职工体育
  1980年11月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市职工长跑比赛。1981年2月,市航仪一厂职工金伟在杭州古荡省射击场举行的省射击锦标赛上,3×20发卧、跪、立三种姿势以515环成绩破省509环最高纪录获第一名,市第十六中学朱文龙手枪慢射10+30发以250环成绩获第一名,湖西五金厂肖丽雅、市第十五中学胡亚萍分获女子卧姿射击各组第二名。8月,市消防大队(今海曙中学运动场址)篮球队参加市军民篮球邀请赛获亚军。9月中旬,金星乐器厂(马衙漕秦氏支祠)民兵林良鸿参加市实弹射击5发子弹均中红心获50环,该厂13名基干民兵参加,获总评优秀。10月,在教卫系统职工第六套广播操比赛中,市一院队获第一名。198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重申1954年政务院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工间操和其他体育运动的通知后,9月,市体委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举办企事业单位领操员学习班推广第六套广播体操。11月,市纺织系统职工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第三届消防运动会,24个单位210名运动员参赛。
  1982年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举办市职工第六套广播体操流动杯比赛,12队500名运动员参赛。翌年,市二院举办男女羽毛球、乒乓球团体和单打比赛,市第二轻工业局在西郊泳
  池举办职工游泳赛。10月,市教卫系统举办职工第六套广播体操比赛。1984年11月,海曙学区教职工队、第一医院职工队在有12队800名运动员参加的市职工第六套广播体操流动杯比赛中分获第二、三名。
  1986年,辖区内单位派员参加省、市总工会、体委联合组织的新兴项目桥牌、健美、地掷球、形神庄气功和健美操等骨干培训班,在职工中引进推广。翌年4月,区总工会组织全区职工乒乓球比赛,房管、教育两系统队分获男、女团体第一名,房管系统包光荣、张芬芳分获男、女单打第一名。
  1990年8月,区教育系统组织首届教职工游泳比赛,中小学共60多名运动员参赛。12月,区总工会组队参加市总工会和市体委联办的职工公路越野跑。翌年8月,区总工会首次举办职工游泳比赛,10个系统队99名职工参赛,杨永泰、楼诗德、蔡明分获男子100米仰泳、蛙泳、自由泳第一名;姚建芬、姜春香、陈亚芬分获女子50米仰泳、蛙泳、自由泳第一名。
  1992年3月,海曙区苗圃公司、宁波市体育运动学校、宁波市市政管理处各选拔出1名长跑运动员参加在北仑区举行的省公路越野赛。同月,体委、机关党委联合组织首届机关干部乒乓球比赛,20队58名运动员参赛,商业、法院、工商等队分获团体前三名。6月,区体委组织机关干部首次举行篮球赛,参赛8队,工商队、检察队、区府机关大院联队分获前三名。翌年3月,在区房管处会场组织区女职工跳绳、踢毽子比赛,16个系统队、172名职工参赛,史剑峰、张爱芬分获女子跳绳、踢毽子第一名。8月,区总工会再次举行区职工游泳比赛,10个系统队90名职工参赛。11月,由市总工会和市体委联合举办的市首届国标体育舞蹈和交谊舞比赛在新芝宾馆举行,22对44名男女运动员参赛。
  1994年6月,区体委、区乒协联合举办“组工杯”机关乒乓球赛,商业、工商、法院队分获团体前三名。8月,体委举办区级机关干部游泳比赛,14个部门和街道队参赛,工商、法院、组织等队分获团体总分前三名。10月,效实中学教职工男篮获市教工篮球赛冠军。翌年1月,域内邮电系统工会组织职工迎春长跑比赛,276人参加。3月,区总工会组织女职工委员队参加市庆“三八”迎1995年职工环城跑活动,从体育场出发经中山路到东门口转和义路返回,全程3000米。5月,职工吴忠梁参加在宁波举行的省健美锦标赛获男子60公斤级第一名。10月,由海曙客货车队主办,区总工会、区工人文化宫、市体委承办的宁波“海客杯”名人桥牌邀请赛在金龙饭店(今富邦大酒店)举行,全国各地桥牌选手计150人参赛。11月,效实中学教职工乒乓球男队获市大中专学校教职工乒乓球赛团体第一名。12月,灵塔区体育联合会举办由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独家资助的“健康杯”乒乓球邀请赛,辖区23个单位组队参赛。是年,区总工会分别组队参加市大众体育木兰拳比赛、市第三届体育舞蹈锦标赛、市职工交谊舞比赛、全国“百城市萨马兰奇”自行车赛宁波赛区比赛。
  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的职工体育
  1995年颁布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每年6月市、区均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此外还举办各类职工体育竞赛和大型活动来推动全民健身的贯彻落实。1996年1月,区教职工举行第二届乒乓球比赛,由各学区组队共44名运动员参赛,海曙、广济两学区队分获男女团体第一名,谢如峰、李红艳分获男、女单打第一名。3月,在有20余队参加的区女教职工广播体操比赛中,镇明中心小学队获第一名。5月,效实中学教职工队获市教职工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11月,吴忠梁在宁波大剧院举行的1996年“中保人寿保险杯”华东地区健美邀请赛中获男子60公斤级金牌。12月,域内宁波日报社、宁波电视台、宁波电台参加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的市新闻界首届运动会,分获团体总分前三名。翌年11月9日,区体委组建10个系统500人拔河队参加市“五环杯”千人拔河比赛。区公安篮球队在1996—2004年的第一、二、三、五届区级机关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均获冠军。
  1998年5月,区体委组织第二届区级机关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计17队340名运动员参赛,代表政协联队的教委机关队获第一名。是年7月11日晚,组织200名机关干部广播体操队参加“迎省运”浙江省暨宁波市体育健身万人表演大会获表演奖。翌年7月,“金龙杯”市新闻界围棋联赛在金龙饭店举行,7队20余名运动员参加。12月,市新闻界“可口可乐杯”第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在宁波中学体育场举行,16队700多名运动员参加篮球、乒乓球、保龄球、象棋、围棋、桥牌和田径等比赛。
  2000年8月区足协举办由域内金融、工矿、电信、电业等系统12支职工足球队参加的首届足球邀请赛,10月承办由15支职工足球队参加的市第十七届“足协杯”比赛,翌年7月承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成年部(即职工)男子足球赛。
  2002年5月,区第四届机关运动会在军分区慈城射击场举行“人武杯”实弹射击比赛,步枪百米点射,69名机关干部参赛。9月,市直属机关“通茂杯”飞镖比赛在联谊宾馆举行,39队200名运动员参赛。10月,区第四届机关运动会举行五人制足球赛,公安队获冠军。同月,区足协组队参加省首届沙滩五人制足球赛获第六名。
  2004年4月,首届“国税杯”门球比赛在中山广场门球场和白云、双东坊及宁港社区等8个门球场进行,51支球队400多名运动员参赛。翌年2月,宁波首届“福特杯”企业乒乓球联赛在效实中学举行,21队100名运动员参赛。
  第三节 区属系统职工体育
  区属系统开展职工体育较早的是海曙区公安分局,1985年建立前卫体育协会海曙区委员会,组织公安干警开展球类、棋类、长跑等运动。区公安分局于1995—2008年独立组队参加区级机关运动会7届次,其中4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区属职工体育经常开展的有文教(教委、教育)、城建、工商等部门。
  教职工体育
  工商职工体育
  1999年海曙工商分局机关入驻中山西路298号海光大厦七楼,专设面积百余平方米
  健身房一间,投资20万元购置乒乓球桌2张、跑步机、举重牵引机、健腹机等健身器材,制订并实施《海曙工商分局健身试点工作意见》、《干部健身实施方案》等,以推动职工健身活动。每个工作日的午休时间在健身活动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0—40名,项目包括乒乓球、弹子棋、围棋、跳绳、跑步等。
  2000年4月颁布《加强机关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高度重视干部职工的体质状况,提高体育健身意识,人人参加体育健身;要采取措施保障干部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机关体育工作列入分局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之中,体育设施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计划,制订出台机关体育锻炼制度,定期开展检查评比。
  1999—2005年每年年终组织分局职工举行“体育大赛”,项目以棋牌类为主,2003年起增设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参加者达百余人次。
  2001年出资冠名并组队参加第四届区级机关运动会“工商杯”篮球赛获第一名。组建机关业余运动队,有田径、篮球、乒乓球、游泳、足球、体操等队。2004年3月由工会牵头利用双休日请“武俊玲美体中心”教练组织43名女职工开展形体训练。选派职工参加2004年市工商系统第四届“华裕杯”乒乓球赛和2005年市级机关运动会游泳比赛,均获名次。
  区级机关运动会
  自1991年开始,区体委、区级机关党委和机关工委每年联办2—3项体育比赛,项目有乒乓球、篮球、拔河、棋类和团体接力等。1995—2010年每两年举办一届区级机关运动会,共办八届,总参赛八千余人次。详见表1-2-4、表1-2-5。
  2010年16年间举办的共8届机关运动会,设项有所增减,组队亦有变动,但主要项目如田径、球类、棋类、游泳等基本照旧,其成绩和金牌情况此处从略。
  第四节 参加上级工人(职工)运动会
  20世纪50年代,域内职工(包括区属单位职工)归口各系统组队参加第一至第四届市工人运动会;60年代始,先后由海曙公社、镇明区和海曙区的工会共青团系统及两区合并后的区总工会组队参加市第五至八届工人运动会。1956—2005年域内职工参加第一至第八届市工人(职工)运动会共获46金。详见表1-2-6。
  以系统归口组队参加1956年9月宁波市首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和1959年6月市第二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域内运动员共获金牌12枚、奖牌多枚。表14月初在杭州举行的省首届工人暨大学生运动会上,沈照富获工人组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冠军。
  在5月举行的市第四届工人运动会上,域内运动员共获金牌10枚、奖牌多枚。
  张君炎 中国象棋 第一名 海曙1963年4月,海曙公社与各系统组队参加市第五届工人运动会,域内运动员共获金牌14枚。详见表1-2-10。
  域内市第一百货商店、市第一医院、市航海仪器仪表厂、市汽车运输公司工会、市政工程管理处、市用电管理所和镇明学区工会等单位被第七届市工人运动大会表彰为市级职工体育先进单位。市第一医院陈鸿耀、市印染织厂周志培、甬江印刷厂张国荣、市汽车运输公司刘常青、人丰布厂陈剑敏等人被评为市级职工群众体育优秀组织者,市商业学校袁和茂、前卫电机厂叶文虎、海曙中心小学徐步云、市邮电局金伟良等人被评为市级优秀体育积极分子。
  2005年5—8月,区总工会组队参加市第八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6月承办并参加“狮丹努杯″中国象棋比赛,陈意敏、谢江英分获女子第三、第四名。8月组队参加游泳比赛,王孝义获女子蛙泳第二名。
  域内省级职工优秀运动队和省、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名录
  1983年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会开设的医疗体育指导站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1984年1月,域内宁波制药厂桥牌队、航仪厂篮球队、人丰布厂和铝制品二厂男子乒乓球队被省总工会、省体委评为省职工业余体育优秀运动队并获通报表彰。翌年5月,市第一医院、宁波第一百货商店获“浙江省职工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9月,市邮电局、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工会、宁波无线电二厂被评为省职工体育先进集体。
  1998年市邮电局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评为全国职工体育先进单位。第三章 各类人群体育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联络相关部门致力于新时期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老年人体育、少年儿童体育的开展和发展。1958年9月,国务院在一个体育工作文件中就开展农民体育作了专门指示;80年代初期,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委《关于成立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的报告》,批复要求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老年人体协开展活动,促进了各地农民体育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的迅速成立,推动了农民体育和老年人体育的蓬勃发展。域内在80年代初期就成立了市农民体育协会、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和残疾人体育协会等,区级农民体育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也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相继成立。上述职工体育和少年儿童体育分别归入上一章《职工体育》和下一篇《学校体育》。
  第一节 农民体育
  区境内自唐起历为州路府治、宁绍台道、会稽道治所和鄞县城厢,历来市民居多,西、南两郊农民颇少。至2006年仅存望春街道和段塘街道所辖计16个行政村,且多数已转为城区居民,正式农民户籍已不足千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县民众教育馆向乡村农民推行省民众运动委员会提倡的击鼓传令、叠罗汉、滚铁环、老鹰抓小鸡、障碍赛跑、担水竞走、竖蜻蜓(倒立)、打虎跳、翻跟斗、荡秋千、捉迷藏、举石箍、三足竞走、跳绳等33个运动项目。其间,篮球、乒乓球等项目亦由城区、学校推向郊区农村。
  1951年4月,宁波专署召开首次农村体育工作会议后,近郊农村开始辟跑道、挖沙坑、装单杠、置石担,开展体育活动。1958年春节期间,农民篮球赛在市体育场进行,另有农民参加举重、拔河比赛等。翌年8月,市农民游泳比赛在战船街游泳池进行。9月,有265名农民参赛的市农民田径运动会在北大路市体育场进行。1963年提倡农民开展体操、球类、跑步、游泳、太极拳等体育活动,与民兵训练和劳动生产相结合。1982年始,农村体育以乡镇文化站和“青年之家”为主要阵地,翌年开展争创体育之乡活动。1988年市首届农民运动会470人参赛,项目有田径、乒乓球、篮球、自行车、射击。1990年10月至1991年9月举行
  第二届农民体育运动会,项目有田径、篮球、乒乓球、象棋、民兵军事三项,选拔项目有中国式摔跤、自行车、武术、游泳。
  1989年10月15日,区体委在镇明中心小学举行区农民乒乓球、自行车慢骑等四项体育比赛暨区农民体育协会成立大会,区农经委主任胡锦尧兼任主席,王巧娥任秘书长。市体育总会副主席韩智斗到会并讲话。此后随着城区用地不断扩大,域内农户递减,大量农民转为城市居民。数年后区农民体育协会自行注销。
  第二节 妇女体育
  近、现代的女子体育
  清末起,在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女生基本接受与男生同等机遇和水准的教育。清廷《奏定小学堂章程》、《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小学堂女生比男生少兵式体操一项,其余均同。五四运动后女权运动兴起。1922年“壬戌学制”规定,中学男生练国术,女生练舞蹈。1930年后,宁波中学规定下午课后体育锻炼男女生分开活动,女生活动项目有舞蹈、国术、网球等。抗战爆发前夕,按民国教育部《中等学校强迫课外活动试行办法》规定,中学女生增学战地救护一项。50年代起厉行男女平等,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均为男女合班教学,高中阶段根据女生生理发育特点多数学校采用男女生分班教学,基本教学内容相同,活动项目有所区别。从1906年域内中小学堂参加宁波首次学生运动会(丙午运动会)起,到1947年5月举行的鄞县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运动会和历届县运动大会,每次均组织男女组包括民众组的女子项目参赛并取得不俗成绩。
  辛亥革命后域内先后建有具备一定规模和较长办学年数的两所女子专门学校:私立甬江女子中学(1844—1958)和宁属县立女子师范学堂(1912—1942)。
  甬江女子中学前身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英国伦敦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女教士爱尔敦·赛在原祝都桥(原《宁波日报》社址)竹丝墙门内大屋开办的女义塾。民国十二年(1923)定名“私立甬江女子中学”,设课并开展正规的女子体育课教学,1951年改为公立“宁波女子中学”,1958年改办普通中学(宁波市第六中学)。
  县立女子师范学堂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今宁波市第二中学址),先后易名“市立女中”、“县立女中”,至1941年宁波沦陷时并入县立临时中学后成为普通中学。
  女子学校的女子体育教学比之普通学校更为专一和注重。民国时期至60年代,甬江女中的体育教学和女子竞赛成绩均较突出。
  当代女子体育
  20世纪50年代初,学校、机关、企业和商店女职工纷纷参加政治集会,做广播体操和参加“劳卫制”锻炼。1951年6月,在甬江女中运动场举行市大中学校体育大会,设有球类、田径、舞蹈、国术、叠罗汉、拔河、鞍马7大项,有的班级在《镇压反革命》歌声伴奏下表演《赶美帝下大海》集体舞蹈。1960年,女工居多的人丰布厂1200多名职工参加纺织工人操和其他锻炼活动的占90%以上。1976年3月8日,区组队参加市庆祝三八妇女节群众体育汇报表演大会。80年代,据域内专业泳池统计,每日接纳游泳群众在千余人次,其中五成以上是男女职工,妇女和儿童游泳比率从50年代的30%上升至60%。1989年1月举行区女职工拔河赛,10个系统组队120名女职工参赛。3月,区教工女子拔河队获市教育系统三八节拔河比赛第一名。1992年3月,区教育工会举办女教工“庆三八”拔河比赛,16队160人参赛,海曙学区队、市第九中学和市第二中学分获前三名。1994年3月举行区女职工跳绳、踢毽子比赛,16个系统及单位172名女职工参赛。同月,区举办三八女子门球邀请赛,有女子门球队5队40名运动员参赛。1995年三八节,区总工会组织百名女职工参加市三八节女职工长跑活动。9月,区体委承办市“迎世界妇女大会在京召开女子门球赛”。1996年3月举办女职工三八节拔河比赛,区属各基层工会19队计190名女职工参赛。同月,举行区女教职工广播体操比赛。1998年3月6—7日,举办“海曙杯”三八女子门球邀请赛。2002年3月7日,区组队参加市庆三八纪念大会暨妇女健身大奖赛。80年代培训推广的五禽戏健身操,90年代培训推广的木兰拳、扇子舞、无极健身球操等,无论用作日常健身还是参与各级竞赛,迄今均为中老年女子专项,并无男子介入。其他适老运动项目亦以女子为多,唯80年代引进推广的门球运动始终为女少男多。
  女子体育竞赛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女子参加各级运动会人数大体与男子持平,其所获金牌比率基本与男子相平。域内运动员共参加15届市运动会,女子所获金牌数在全部金牌数中占48.8%;共参加12届浙江省运动会,女子获金牌数约占60%,成为域内参加上级体育竞赛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域内女子参加1959—2005年第二至第八届市工人(职工)运动会共获14金;参加历届市运动会共获333金;参加历届浙江省运动会共获金、银、铜牌111枚;参加全国分区赛、单项赛共获7金5银;参加历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共获3金2银1铜;参加历届全国运动会共获6金5银4铜;域内运动员在新兴力量运动会和亚洲运动会上所获6金1银2铜均为女子项目;参加国际性比赛、世锦赛共获41金12
  银5铜;参加奥运会共获3个名次,亦均为女子所得。
  1998年7月,国家体操队员桑兰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赛前训练中不幸摔伤致残。1999年省政府授予其“浙江省功勋运动员”称号,并号召全省人民学习桑兰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号召学习桑兰“不畏挫折、乐观向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翌年5月桑兰应邀在上海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点燃火炬。同月,全国体育大会在甬举办前夕,有100多个版面300多幅照片的“桑兰之歌”展览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公展一月,观者达5000人次。
  第三节 残疾人体育
  聋哑青少年体育主要集中在聋哑特教学校。50年代后,人民政府在尽力解决成年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注意在残疾人较集中的宁波减速机厂和部分街道福利工厂中引导和鼓励开展适当的体育运动,如短跑、立定跳远、聋哑人乒乓球、棋类等。1987年区文教局创办海曙达敏学校,首开智障儿童的各类教育。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残疾青年”的宁波减速机厂职工马宝宝于1997年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获2金1银后,参加在丹麦举行的第十八届世界聋哑人运动会获100米第十名,又于2000年参加在台北举行的第六届亚太地区聋人运动会。2004年9月30日,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市聋哑学校挂牌成立,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盲人门球、田径等训练。2005年6月,市第一届特残奥运会在孝闻街小学操场进行,达敏学校和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共60名学生参加50米、100米、400米径赛和垒球、铅球、跳远、立定跳远等田赛项目。
  域内伤残人参加体育竞赛始于1957年市首届聋人田径选拔赛。1959年的市聋人运动会设有田径、篮球、举重、自行车4项。至1982年共参加7次。1984年,组队参加市首届伤残人运动会田径、游泳、乒乓球比赛,市聋哑学校学生陆财军、胡海鹤分别破1983年省聋哑学校男子跳远、跳高纪录。7月,区承办并组队参加市伤残人乒乓球比赛,11个县(市)、区队90名伤残运动员参赛。1986年市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上,聋人胡海鹤以100米11秒5和跳远6.27米的成绩,分别超2项全国聋人纪录。1990年5月至7月,组队参加市第三届伤残人运动会获金牌3枚——学生丁逸获女子组100米、200米、400米3个第一名。1991年3月,叶昕在市伤残人乒乓球比赛中获聋人男子组单打第一名。1998年5月参加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共获6金:谢宏君获聋人成年组跳高、跳远金牌各1枚,吕春、张竹秧获少年女子组100米、400米金牌各1枚,樊碧芬获盲人少年女子组100米和跳远金牌各1枚。2002年8月组队参加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获11金、1铜:张文根获下肢残举重
  第一名,孟耿彪(下肢残T44级成年男子)分获100米、跳高、跳远三项第一名(均超省纪录),朱文宗(成年男子肢体残组)分获T46级100米、F46级跳高两项第一名,吴佳燕(成年女子F44组)铁饼第一名,朱波(成年男子智残组)三项全能第三名,林国良(成年男子下肢残组)气手枪射击30发第四名,吴勇(成年男子聋哑组)100米自由泳1分52秒12获第一名,崔娜琪(成年女子下肢残组)A1、A3级50米蛙泳和100米自由泳获两项第一名,李景(智残组)获田径女子三项全能第一名。2006年7月底,组训26名运动员参加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获12金16银6铜,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1名运动员获精神文明运动员奖。
  残疾人省赛获奖情况
  2001年至2005年,参加省级伤残人体育比赛共获各项目金牌16枚;获省特奥会金牌15枚。2001年省聋人羽毛球、乒乓球选拔赛上,域内运动员获金牌2枚:市聋哑学校学生郑祖良、陈芦分获男女羽毛球单打第一名。7月,达敏学校组队参加省首届特奥会获7金、12银、10铜。翌年,市聋哑学校组队参加省聋人单项体育比赛获2金、1银、2铜:羽毛球男女单打金牌2枚、乒乓球男女单打银牌、铜牌各1枚、门球男女队各获铜牌1枚。6月达敏学校选派9名弱智学生参加省智障特殊学校运动会暨全国特奥会选拔赛。2004年4月在省残疾青少年羽毛球比赛上张忠获男子听力障碍组羽毛球单打第一名。11月,聋哑学校组队参加省首届聋人运动会获10金:男子甲组的汪江慧获100米、200米、400米金牌3枚,李君获800米、1500米、5000米金牌3枚,男子乙组的李科杰(800米)、张裕丰(仰泳50米)和女子甲组的张静(乒乓球)、男子甲组的张忠(羽毛球)各获金牌1枚。2005年7月,达敏学校承办市首届特奥会并组队参加省第二届特奥会获6金、8银、12铜。2006年10月,7名运动员入选市队赴杭参加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坐式排球和门球比赛,获4银:朱文宗(T45/T46级)跳高、跳远获银2枚,谢林英加盟女子坐式排球,朱文宗、孟耿彪、蔡佳霄加盟男子坐式排球均获银(原减速机厂马宝宝在男子听力T13级获径赛金、银、铜牌各1枚,今迁至江东,未计入)。2007年11月,达敏学校学生洪峰在省第二届特奥运动会上获跳高、跳远2枚金牌和50米铜牌,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称号。
  残疾人全国赛获奖情况
  域内聋哑运动员参加历年全国比赛获3金5银1铜;参加全国特奥会和东亚区特奥会各获2金1银。1984年10月胡海鹤在全国首届伤残人运动会上获跳远第二名。1987年
  8月,袁燕飞等3人在全国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上获1金3银。1996年5月,在大连全国第四届伤残人运动会上,刘良科获聋人男子组200米第三名、400米和100米均第五名,俞树存获聋人男子组400米第四名、800米第五名、1500米第六名。1997年,马宝宝参加全国聋哑人田径锦标赛获男子100米、400米2枚金牌和200米银牌。2004年4月,张忠参加全国残疾人乒乓球、羽毛球锦标赛获男子听力障碍组羽毛球单打第六名。翌年10月的全国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和坐式排球比赛中,陈芦加盟羽毛球双打获聋哑女子组银牌,蔡佳霄加盟男子坐式排球获第六名。
  2002年8月,达敏学校学生陈勤力参加全国特奥会获男子乒乓球单打银牌。2006年8月该校学生胡燕参加全国特奥会获女子乒乓球单打、双打金牌2枚。2008年11月,胡燕入选国家特奥队赴台参加东亚地区特殊奥林匹克桌球锦标赛暨国际乒乓球邀请赛获女子单打、混合双打2枚金牌,加盟女子双打获银牌。
  特教学校体育选介
  民国三十六年(1947)4月,由杭州籍聋哑人章春波创建的“鄞县私立济喑聋哑学校”在孝闻街131号林氏宗祠开办。1949年9月易名为“宁波市私立济喑学校”,由市工商联负责人兼任校董会筹措教育经费。1956年1月由人民政府接办后定名为“宁波市聋哑学校”。1985年前曾九迁校址,后移至横河街36号,时占地4亩,校舍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学制为小学初中一贯制,8个年级、11个班级,在校聋哑学生253名,教师27名。学校辟有乒乓球室、棋室、综合活动室等,操场安装篮球架,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按教学大纲开设体育课。1986年起低年级开设律动课,贯彻“两课两操两活动”要求,提倡晨间锻炼与课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棋类、跳绳、踢毽子,也有踏青、远足等活动。平时开展小型多样的单项体育竞赛活动。自1970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校运动会,至今已办35届。
  2002年学校迁至粮丰街165号,有在校学生302人(其中盲生32人),分19个班(盲班3个)。校园占地面积30余亩,有小运动场3个计5005平方米,其中塑胶球场3个,室内场馆2处计600平方米。2004年9月,“宁波市残联体育训练基地”在该校挂牌。
  1991年成立校风筝队。1993年风筝特长师范生姜佩芳分配至该校任教,风筝运动在校内兴起。1993年至2001年,学校先后10次组队参加市级风筝比赛,共获金牌28枚。1994年组队参加全国中学生风筝夏令营获金、银牌各1枚。
  1999年成立校篮球队,每年组织篮球赛。2001年起参加宁波市直属学校中学生篮球比赛,2002年获市直属中学初中组第四名,并获道德风尚奖。
  2002年成立盲人门球队,当年参加省盲人门球赛分获男、女队第三名。后多次参加省盲人门球比赛。
  2003年始成立校足球队,参加市直属学校学生足球比赛,2004年由该校为主组成足球队代表省参加全国聋人足球锦标赛获第十名;2005年获市直属学校高中男子组第五名和道德风尚奖。部分学生多次参加全国足球赛。
  1998年5月组队参加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4名学生获各项金牌6枚。1990年组队参加省第五届残疾学生运动会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2004年11月组队参加省首届聋人运动会,获金牌10枚。2005年4月,学生汪江慧、李科杰参加2005年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获3金1银2铜(汪江慧男乙组T60级400米、4×400米接力各获1枚金牌、加盟4×100米接力获铜牌;李科杰4×400米接力获金牌,800米获银牌,4×100米接力获铜牌,200米、1500米各获第五名,5000米获第六名)。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近代和现代,老年人迫于生计,极少参加现代体育活动,只有少数拳师或体育人士在晚年坚持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如练拳、舞剑、下棋等。1929年,时任县国术馆副馆长、68岁的阮增辉(奉化籍)参加了省国术游艺大会表演拳术。
  20世纪60年代起,部分退休老年人在街巷庭院自行散步、跑步、掼手、弯腰、踢腿、拍打肢体等简便运动以灵活筋骨兼辅疗疾患,多为自发、分散、个体性活动。1981年市老体协成立后,城区老年体育出现有组织有指导有激励的新格局。同年,以34名中老年为主体的甬江长跑队成立,后发展到近百名,口号是“健康是个宝,老年体育好”,每月初集中长跑1—2次。1985年10月,退休工人王裕云、管企参加在天台华顶山举行的省老年人“重阳杯”登山比赛分获个人第三、第四名,并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是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省首次老年人乒乓球比赛上,洪积慧获女子单打第一名,王荣卿获男子60岁组单打第二名。1987年1月区老体协成立后,域内戚昆、徐畊堂、王裕云、马喜友等长跑爱好者组建由50余人组成的“海曙长跑队”,每月月中长跑1—2次。1988年域内中老年运动员组队参加市老体协举办的象棋、围棋、五禽戏、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钓鱼、门球等比赛。至1989年底,全区10个街道均设有老体协分会。至1993年底,辖区119个居委会成立老年体育小组,占124个居委会总数的96%,并建有项目不一、规模不等的老年健身队。1991年9月,区老体协在市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迎国庆”千人太极拳表演赛,14队(含4个军队干休所队)1200余人参加,是为城区首次千人级太极拳集体表演。1994年9月,市老体协举办由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各街道老体协组队参加的1200人24式太极拳大会操表演赛。
  是年,合并后的5个街道和1乡1镇续建老年人体育协会并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的老年体育活动。至1997年区老体协成立十年间共举办区级单项比赛60余项次,参赛运动员达5000余人次;每两年与区老龄委、老干部局、总工会、妇联、民政局联合举办区老年人运动会,至2007年共办9届,每届设项目8—10项,有五禽戏、健身球、中国象棋、围棋、太极拳、太极剑、垂钓、广播体操、木兰拳、门球、乒乓球、大秧歌、太极柔力球、飞镖、气排球等,每届参赛的中老年人在500至2200人次。
  2002年9月,以区人事局为主、区体育局协办,组建95人代表团参加市首届退休干部运动会的门球、篮球(投篮)、排球(发球)、足球(射门)、麻将、象棋、钓鱼等12大项比赛,域内市退教协会队和区队分获团体冠亚军。
  2002年省、市政府关于老年体育工作的“专题会议纪要”公布后,区政府于翌年2月出台相应的专题会议纪要,从思想认识、工作体制、经费安排、设施建设、组织活动五方面贯彻落实。全区8个街道分别于2004年底至2005年初发出关于街道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通知。至2003年年底全区有专兼职老年体协干部12人,57个社区居委会中54个建有老年体育组织,占95%;年度列入各级预算内经费的老体活动费9.5万,街道和社区年竞赛活动197项次,参加1.7万人次;有辅导站点96个,辅导员116人;老年体育人口19792人,占老年人口的46%。2007年全区74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老年体育组织,经常参加锻炼的老年人占老年总人口的69%;年度老年体育经费达52万元,实际使用达88.3万元;辅导点119个,辅导员257人。
  2003年3月27日上午,在杭参加全国老体工作会议的荣高棠、张彩珍等二十几位副部级以上新老领导和与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300人专程来甬观摩西门街道龙柏社区老年体育工作。在宁波高等专科学校(今宁波工程学院)体育馆举行欢迎仪式和专场汇报表演,街道主任张腾、区长李亚珍、市体育局长吴亚能在会上作专题汇报。
  2008年3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意见》印发各街道、各单位贯彻执行。全区老年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加市级以上老年人运动会
  1989年至2005年区老体协组队参加市第二至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获项目团体第一名10次,代表团总分第二名2次,体育道德风尚奖1次。详见2006年6月15日,区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暨健步走启动仪式在中山广场举行。次日清晨,各街道、社区组织近万名中老年人开展健步走活动。翌年3至8月组队参加市老年柔力球、健身球操、地掷球、气排球、网球、中国象棋6项比赛,柔力球自选套路、健身球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气排球男队和女队及网球男双分获团体第一名。9月10日区柔力球队参加河北举行的第五届全国中老年人柔力球比赛获最佳表演奖。8月8日,组队参加在天一广场举行的市迎奥运健身系列活动暨健步走启动仪式。10日清晨全区8个街道74个社区幵展健步走活动,参与者约1.6万人,占域内老年人总数的35%。10月中旬,组织柔力球、健身球、气排球、网球计5队代表市参加省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柔力球自选套路和网球答获团体第一名。2008年5月中旬,全省共18队210人参赛的省中老年柔力球比赛在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举行,区派出2队答12人参赛,老年组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均获团体冠军,中年组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均获团体亚军。10月区老年柔力球队赴安阳参加全国赛获老年组第一名。12月组队赴南宁参加健身球全国赛获团体优胜奖。2009年7月区柔力球队参加第一届全国老年体育健身大会获金牌。2010年6月区柔力球队参加富阳区举行的省中老年柔力球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9月在晋中参加全国赛获大会一等奖。11月参加上海举行的全国老年人健身活动展示大会获二等奖。
  评选健康老人
  1985年开始,按照全国和省、市老体协组织关于评选健康老人的通知精神,当年,原效实中学退休的邓诗亭被评为省健康老人。1995年时任市武术协会主席的陈仁镐被评为省健康老人。2000年原副市长时亨起和冯马兴、马喜友被评为省健康老人。2004年孙仲良被评为省健康老人。域内夏中心(1991年)、陈仁镐(1995年)、钟一棠(2004年)先后被评为第
  三、四、六届全国健康老人。2008年10月,评选区级健康老人5名,即江厦街道钱宋荣、白云街道崔安大、鼓楼街道胡嘉定、段塘街道莫仁法、白云街道崔荣生。
  省级以上老年体育先进荣誉
  1990年原县学街道老体协分会获全国老年体育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月湖街道老体协被评为省老年体育先进集体。1994年区老体协获市老年体育先进集体荣誉。1995年、
  1998年区老体协拳操辅导站(总站)被评为省老年体育先进集体。2006年区老体协被评为
  “2002—2005年浙江省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白云、西门、月湖、望春4个街道获省首批
  小康型老年体育街道称号。2005年被省老体协评为“纪念省老体协20周年活动”一等奖。
  2005—2008年度区老体协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0年海曙区
  被省老年体育协会授予“浙江省老年体育特色项目之乡(柔力球、健身球操)”荣誉称号。
  2007年至2010年区老体协被评为省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第四章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指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是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体育。它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
  第一节 社区体育概况
  域内民间自发性的健身活动在社区初成规模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三五成群的居民自愿在住地附近进行各种拳、操、剑、舞的集中演练。1995年,国家先后颁布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确立了社区体育在城市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翌年,区成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街道亦相应成立管区范围内的全民健身指导协调性组织。1999年开始在居民小区建设全民健身路径以方便居民就近健身,至2006年累计在74个社区建成106套,平均每个社区1.43套。社区体育开始由政府倡导、有组织地开展,体育锻炼成为市民的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民间拳操辅导组织及活动
  从区级机关退休后在县学街道负责老体协分会工作数年的张文卿于1993年联络各类拳操教练和居民区体育骨干发起组建海曙拳操辅导站,成为区气功协会下属组织。是年12月,组织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文体表演。翌年10月区拳操辅导站扩展为辅导总站,下设6个分站,并归属区老体协管理。1995年11月,总站组织“海曙区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拳操表演大会”,有木兰双剑、徒手拳、迪斯科、红绸舞、印度舞、朝鲜舞、太极拳等16支表演队133人上场表演。1997年6月底举行“迎七一、庆香港回归”文体演出庆祝大会,有歌舞《东方红》、太极拳、太极剑、双扇木兰拳、革命歌曲大联唱等表演。11月初,组织17个文体节目表演队赴四明山革命老区毛坳村宣传演出。2002年6月总站组织500人木兰双扇舞队参
  加区“喜悦杯″全民健身大汇展表演。1999年区拳操辅导总站被省老体协评为“1995—1998年度老年体育先进集体″。总站站长张文卿获省老体协“1997—2001年度省老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街道全民健身活动
  1996年始,答街道每年组织管区内居民群众和单位职工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包括单项体育竞赛表演和综合性运动会。1997年4—10月,鼓楼、灵塔、月湖、西门4个街道先后举办社区体育运动会。6月,列为市全民健身计划首批试点单位的灵塔街道组织千人木兰拳表演队参加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的1997年宁波市万人体育表演大会获一等奖。是年重阳节前夕,区老体协、拳操总站在江厦公园组织“海曙区全民健身文体交流大会″,同时展出由32个版面300余幅彩照组成、反映辖区中老年人健身风貌的“第二青春″风采展。1999年5月初,鼓楼街道在鼓楼步行街举办第二届全民健身社区体育运动会暨军民体育友谊赛,18个辖区单位、21个居委会、42户家庭参赛,共500多人参与。10月,西门街道在李兴贵中学操场举办社区运动会,有7个百人团体表演和8项社区及家庭体育竞赛。2003年11月至2004年6月,江厦街道体育联合会举办“海电杯″社区体育健康运动会暨第六届街道老年运动会,设三人制篮球、乒乓球、门球、飞镖、垂钓、中国象棋、拔河计7项,辖区内20多个企事业、机关、学校1200多人次参赛。2004年5月、6月,南门街道的马园和澄浪两个社区先后举办首届社区体育运动会,是为域内最早举办的社区运动会。是年5月白云街道成立辖区内52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社区文体联谊会″。2005年望春街道主办“西城杯″街道社区羽毛球比赛,8个街道80名运动员参赛。2006年南门街道举办“南门杯″街道羽毛球比赛。
  区级家庭运动会和社区运动会
  1990年始区体委与区妇联合办两年一届的家庭趣味运动会,至2000年为第六届,2007年续办第七届“真功夫杯″趣味家庭运动会。由街道选拔数户3口之家组队参加区5—8个趣味项目比赛。详见表1-4-1。
  2003年区老体协举办由社区组队直接参加区赛的首届区级社区老年人运动会,项目有太极柔力球、健身秧歌、健身球、门球计4项8站比赛,40个社区、200个队次、2200人次参赛。
  2006年6月举办“金隆国际”杯商务楼宇趣味运动大比拼,域内海曙大厦、天一豪景、华联写字楼、中宁大厦、天元大厦、天宁大厦、灵桥广场、新景江大厦、天封大厦、柳汀星座10个楼宇300多名员工参赛。
  全民健身好家庭
  2005年始,区体育局开展全民健身好家庭评选活动,是年域内获准5户,即芝红社区朱丹枕家庭、平桥社区张骥青家庭和李泽龙家庭、县学社区郭天鸣家庭,天一家园社区任信芳家庭。翌年(第二批)获准市级全民健身好家庭10户:吴银屏家庭、乐嘉丰家庭、郑和定家庭、张根法家庭、毛恒模家庭、吴孟迁家庭、叶惠珍家庭、桑庭晓家庭、陈明耀家庭、刘延平家庭。
  2007年评出区级(第二届)“全民健身好家庭”有:西门街道新高社区刘国栋家庭,月湖街道迎凤社区王勇家庭,太阳社区吴文佳家庭,鼓楼街道秀水社区吕海波家庭,段塘街道华兴社区陈伯常家庭,南苑社区严春芳家庭,望春街道泰安社区胡蕊珍家庭,南门街道迎春社区俞静毅家庭,车站社区董贺芬家庭,白云街道云丰社区毛国芳家庭,白云庄社区王菊萍家庭。
  2008年评出区级(第三届)“全民健身好家庭”有:段塘街道—南塘社区应海祥家庭、西门街道—胜丰社区孟国荣家庭、月湖街道—县学社区袁翠红家庭、平桥社区邬亚飞家庭、区教育局—青林湾社区顾国平家庭、文化社区西门街道李崇浩家庭、江厦街道天封社区陈金香家庭、白云街道—联南社区舒振立家庭、江厦街道—郡庙社区俞康雄家庭、望春街道—胜丰家园姚湘虹家庭。
  参加上级社区运动会和单项比赛
  市体育局举办的社区运动会均由街道组队直接参赛。2003年部分街道组队参加市首
  届社区体育运动会拔河、乒乓球、羽毛球、象棋、飞镖、蹴球等比赛,月湖街道天一社区获乒乓球团体第一名,月湖街道获团体总分第二名。2005年街道组队参加第二届市社区体育运动会拔河、羽毛球、钓鱼、乒乓球比赛,西门街道汪弄社区获乒乓球团体第二名。
  2000年由西门街道组队代表市参加全国首届健身路径优秀锻炼方法表演赛,获4枚金牌、2枚铜牌。2003年由月湖街道组队代表市参加省“五洲杯”社区健身路径比赛获2金1银。
  获省级以上先进街道、社区名录
  1994年灵塔街道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8月灵塔、月湖两街道被授予“省首批社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1月鼓楼街道被授予“省社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11月,西门街道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001年白云街道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12月月湖街道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004年10月鼓楼街道中山社区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005年江厦街道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第二节 全国社区体育先进单位选介
  江厦街道的群众体育
  1992年原天封、江厦两街道合为灵塔街道。2003年易名为江厦街道,辖4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东有沿江而筑的江厦公园和琴桥公园,北有天一广场,西有时代广场等10余处居民群众晨晚练健身场所,建有全民健身(苑)点5处,有等级裁判和教练各3名,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名。
  自1989年4月成立街道老体协组织(天封分会)至2005年,共举办街道“老年人康乐运动会”和街道老年运动会各2届。组队参加区老年运动会9届次。1993年第三届区老年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门球、围棋、乒乓球、太极拳、太极剑5项获冠军。1989—1991年组队参加区“曙光杯”象、围棋流动锦标赛共3届,终获“流动杯”(中国象棋、围棋团体各获第一名)。1991年、1992年参加区风筝比赛2届,分获团体总分第三、第二名。1993—1998年举办区际门球邀请赛4届次,其中“灵塔杯”2届、“城隍庙商城杯”和“宁波舰杯”各1届,参赛近80队次。
  1996年成立灵塔地区体育联合会前后,举办辖区内单位职工参加的体育比赛多次:
  1995年12月,举办由市医药公司独家资助的“健康杯”乒乓球邀请赛和工行资助的“东门工行杯”元旦千人健身跑。1997年5月组织千余名运动员开展“首届全民健身节”,11月组织“灵塔杯”钓鱼比赛。翌年6月举办第二届“健康杯”乒乓球邀请赛,11月再办第二届“灵塔杯”钓鱼比赛。1999年5月举办第二届全民健身节。1995至1998年连续举办街道家庭运动会计4届,先后共有70余户家庭组队参赛。2004年12月专题发出加强街道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
  1997年6月组织千人木兰拳表演队代表区参加“迎回归1997年宁波市万人体育表演大会”获一等奖。1998年6月组队参加市“迎省运‘昂立杯’家庭健身大赛”。1999年8月组织江厦公园片晨练队伍参加市万人晨练活动,千余名晨练者参与太极拳、剑,木兰拳、扇,广播体操,健身舞,武术等表演。
  1994年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省群体先进单位”称号,同年获区委、区政府1993年度“百面红旗竞赛”活动“老体协工作优胜红旗单位”奖。1997年10月被授予省首批“社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西门街道的群众体育
  西门街道至20世纪末常住人口5.6万,中老年人体育人口占6成以上,辖区内单位职工体育人口占7成以上,所辖24个居委会全部建有全民健身小组。辖区内企事业单位40家,其中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11所。域内有设于公园、广场、绿地的晨晚练点18个。至2006年,有2级、3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3名。建有门球、腰鼓、红绸舞、木兰拳、太极拳、保健操、气功、广播体操等体育健身团队。有公共的或社区共享的群体活动场所36处(健身房3处、门球场2处、篮球场5处、大小操场5处、公园健身路径1条、小区健身点20个)。
  1996年10月举办街道老年运动会,5个项目另加大型广播体操表演,320人参赛。2004年11月办事处制订并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意见》。2005年6月,文体骨干黄毅、张国芬2人被评选为区十佳社会体育指导员。
  1997年4月在宁波师范学校操场举行全民健身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大会暨家庭运动会,组长张腾、副组长姜保勇、成员俞美仕等14人;2003年调整为组长骆仁坚、副组长何建林、成员俞美仕等14人;2006年调整为组长丁晓芳、副组长何建林、成员王国宝等15人;2007年调整为组长竺培楠、副组长王海敏、成员王蔚等15人。
  1998年7月,组织2所中学千名学生训练秧歌舞集体造型表演,参加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的“迎省运浙江省暨宁波市体育健身万人表演大会”获三等奖。
  1999年10月,在李兴贵中学操场举办“全民健身暨幸福家庭运动会”,共设7项(腰
  鼓、回归扇、广播操、太极拳、红绸舞、武术、拳操)百人团体表演和8项社区及家庭体育竞赛。2004年6—11月,举办第四届社区运动会,分设少年、成年、老年、家庭4组共22个项目,13个社区和24个辖区单位组队,2000余人次参赛。
  组队参加历届区老年运动会、区级机关运动会、区级单项比赛和市级社区运动会。1997年6月获区“回归杯”机关干部拔河比赛第一名。1999年获区第六届老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2003年组队参加市第一届社区运动会“农行杯”乒乓球比赛获混合团体第二名。2005年组队参加市第二届社区运动会7个项目比赛。同年参加区“西成杯”街道羽毛球赛获混合团体第三名。参加历届区机关运动会获个人项目6枚金牌。
  2000年组队参加省健身路径赛获团体第一名,11月组队参加全国首届健身路径优秀锻炼方法表演赛获个人项目4枚金牌、2枚铜牌。
  2003年3月27日上午,赴杭参加全国老年体协工作会议的荣高棠、刘建章、张彩珍、张发强等20位副部级以上老干部(包括现职领导)和200余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老体协的代表专程来甬观摩龙柏社区老年体育活动。街道组织训练全市第一支60人柔力球队和红绸舞队等6个节目参加汇报表演。
  2003年推广开发新的适老项目——太极柔力球运动。当年9月街道柔力球队代表市赴杭参加省首届太极柔力球比赛分获规定套路第二名和自编套路第一名。11月柔力球队入选镇海总浦桥社区队,代表市赴上海参加第二届全国中老年柔力球赛获中老年组自编套路第一名、规定套路第二套第二名。2004年参加市柔力球比赛获中老年组规定套路第一套和第二套双优胜奖。2005年6月赴宁海参加省柔力球赛获规定套路第二套第三名,9月赴昆明玉溪参加全国赛获基本套路二、套路三最佳奖(套路二、三分获第一、第三名)。
  2004年5月街道副主任何建林在威海举办的华东地区老年体育协作会议上发言介绍街道老体协工作经验。5月,区首届社区老体协工作现场会在西门街道进行,龙柏、马园、联南三个社区代表在大会发言。会后相关人员参观了龙柏、芝红两社区的老年体育活动。
  1994—1997年度西门街道被评为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7年、1998年、2003—2004年度获市老体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10月获“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街道副主任姜保勇被评为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评为省全民健身节组织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1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社区体育先进单位。2006年获“省级小康型体育街道”称号。
  白云街道的群众体育
  白云街道始设于1996年,地处宁波西郊,占地6.6平方千米,辖10个居民区,常住人
  口4.2万,老年人口占10.5%。
  域内在6个小区建有全民健身点(苑)器材6套,2005年更新3套。2003年5月,市体委实施“全民健身篮板工程”,在各社区免费安装篮球架10个。
  1998年6月建立街道文化站,组织实施街道群众体育。云东社区12名老年人组成街道第一支门球队开展门球活动。2003年8月建立街道老年人体育协会。2004年5月发出关于《加强白云街道老年体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以进一步落实省、市、区三级政府关于老年体育工作《专题会议纪要》的精神。2005年12月在区老体协年会上介绍街道老年体育“一重、二抓、三突破”经验。次日在街道召开的区老体工作现场会上再作大会介绍,会后观摩了街道7个文体团队的表演。
  2003年1月“联丰路社区少儿象棋学校”成立。2004年5月街道“社区文体联谊会”成立,辖区内52家企事业单位参加。7月,学校易名为“白云少儿象棋学校”。2005年10—11月,为吸引和团结体育爱好者,先后组建体育健身沙龙4个:以云乐社区为基地的“双燕”健身沙龙,200余名健身爱好者参加;以联南社区为基地的“搏乐”中国象棋沙龙,100余名中国象棋爱好者参加;以南雅社区为基地的“怡康”老年门球沙龙,44名门球爱好者参加;以云丰社区为基地的“飞鹰”乒乓球沙龙,109名乒乓球爱好者参加。
  1999—2004年举办家庭趣味运动会共5届,历称“联南杯”(第一届)、“云和杯”(第二、三届)、“云乐杯”(第四届)、“云丰杯”(第五届)。组织单项比赛6次、体育表演4次:1999年1月举办“百人健身舞蹈展演”,14个社区200余名健身爱好者参加;9月举行“家庭趣味健身赛”,14个社区的16户家庭参加;2000年4月在安泰社区举行“春在白云”社区广场健身舞蹈展演,14个社区的200余名健身爱好者参加;2001年6月举行“云和杯”老年人乒乓球比赛,14个社区50余名老年人参加;同月组织“相约安泰”百人太极拳表演暨街道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8月举行“情系奥运”青少年篮球邀请赛。2002年7月,“白云夕阳”百人太极拳队参加区第四届机关运动会开幕式表演。2003年3月举办“都市女性风采录”健身舞蹈大赛,有民族舞、竹板舞、太极扇、木兰扇、印度舞、健身操、单圈、柔力球、健身球等10余个项目,100余名健身爱好者参加。6月在联丰广场举行“全民健身、抗击‘非典’”启动仪式,10个社区的百名健身爱好者展示了健身球、柔力球、太极拳、广播操等健身项目。2004年5月举办“世纪欢舞”百人健身秧歌大赛暨联丰路社区第三届文化艺术节闭幕式,100余名健身爱好者参加。2004年、2005年联丰路社区举办老年运动会共2届。
  2004年组队参加第五届区级机关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七名。2001年8月联丰社区青少年篮球队在新兴大酒店参加区社教委组织的“中行杯”街道社区学院篮球比赛获第三
  名。2003年街道老体协组队参加区首届社区老年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1999年12月60人单圈健身队获区委宣传部授予的“海曙区广场健身舞明星队”称号。2001年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月湖街道的群众体育
  月湖街道由原县学、湖西和仓桥的部分地段于1992年10月合并而成,月湖系列景区纵贯其境。
  1999年在迎凤社区建成第一个全民健身点(苑),至2005年先后建成7处。2002年初在镇明路631弄1—3号建成面积500平方米的“月湖健身俱乐部”,内设乒乓室、棋牌室、体育健身器材室等。同期在镇明路108号建成“月湖文体活动中心”,面积200平方米,有摄像、投影、专业音响、健身器材、体质测试器材、电教化设备等。有22个健身人群相对集中的晨晚练点。至2004年有经各级培训的社区体育骨干58名,其中等级裁判员4名、教练员14名、二级及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0名。
  原湖西、县学两街道老年体育组织建于1987年,合并后重建街道老体协。1996年成立月湖群体联谊会,并随办事处领导班子的调整而及时进行换届。1998年始将体育纳入街道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并逐年贯彻落实。多次在月湖景区内组织各类人群的体育比赛和展示。
  2001年4月在月园举办“月湖之春”广场体育舞蹈专场,5月举办第一届“婚育新风杯”门球邀请赛;2003年4月举办25个门球队参加的第二届“月湖杯”门球邀请赛。2004年6月在菊花洲举办“大家一起跳”广场体育舞蹈展示。1994年至1997年连续举办4届街道老年运动会(含全民健身运动会)。2004年12月专题发出加强街道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60人大型舞蹈《响响扇》和百人体育舞蹈《茉莉花开》经常参加各种表演和庆典演出。
  1989年至2005年组队参加区老年运动会共9届次。2001年的区第七届老年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第二名,2003年参加区首届社区老年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1年7月组队参加市“百户家庭健身大赛”获团体第三名。翌年6月参加市家庭运动会获团体第四名;2003年组队参加市第一届社区运动会,分获乒乓球、蹴球团体第一、第二名。7月参加省“五洲杯”社区健身路径比赛,张胜九获男子单杠第一名,王才良获男子双杠第一名,卢蔚获女子扭腰第二名。
  1990年10月原县学街道老体协被授予“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7年10月被授予“浙江省首批社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12月被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
  中山社区的社区体育
  鼓楼街道中山社区地处鼓楼商贸步行街,面积0.35平方千米,居民1831户,常住人口3840人。宁波军分区机关大院和市中山广场适处其境。社区内建有3个室外健身点、3个室内综合活动室。广场上每日自觉参加晨练的居民众多,项目有太极拳、五禽戏、柔力球、秧歌舞、健身球、门球、腰鼓、扇子舞、探戈、恰恰等。世纪城小区建有1400平方米的健身俱乐部,内有跑步机、台球室、乒乓球桌、壁球馆、游泳池等健身设施。军分区大院内体育场地常为社区活动共享。自2001年始社区每年举办一届“庆八一”军民综合运动会,项目有篮球、乒乓球、接力跑、拔河等,经费由辖区内单位冠名杯赛资助。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009年7月在宁波军分区举办了“为健康加油”——2009年军民健身运动会,比赛项目有跳绳、运球、传递球等,辖区14个代表队250人参加。
  第五章 全民健身
  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后,翌年5月区政府发文批准区体委关于《海曙区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意见》的报告,并号召在全区贯彻执行。6月成立区全民健身领导小组。至1997年,区辖5个街道都建有辖区范围的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协调性组织,灵塔(今江厦)街道称“地区体育联合会”,月湖称“体育联谊会”,南门称“文体联谊会”等,把街道贯彻执行《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工作推向整个辖区。
  第一节 全民健身计划
  1996年6月6日,区全民健身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在海乐门电影院召开有300多名代表参加的“海曙区贯彻执行《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动员大会”,时任组长的李圣文副区长作动员报告,市体委主任邬仪扬到会讲话。
  是年始,市和区每年于6月组织一次全民健身月(或周)的启动仪式,并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和每年一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详见表1-5-1。
  1998年调整区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组长成岳冲(兼),办公室主任陶玄福(兼)。2003年底调整为组长叶正波(兼),办公室主任周伟英(兼)。
  第二节 大型群众健身活动
  域内群众参加各级组织的大型健身活动可分为组队参加市办大型健身活动、区办大型活动和街道社区组织的健身活动三类。
  区组队参加市办大型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区公所,后历置镇明、海曙两区政府,灵塔、月湖、海曙、望京4区、鼓楼、孝闻等10个街道办事处,海曙、镇明两街道办事处,海曙人民公社,镇明、海曙两个公社,镇明、海曙两个革命委员会,镇明、海曙两个区政府,至1984年合为海曙区,设立体委。之前,凡市体委布置的如市运动会、市机关干部运动会及各类大型群体活动,均由当时的行政机构负责组队参加,1984年后由区体委负责组队参加。
  1955年五四青年节,工厂、学校、机关组建29队377名青年运动员参加在域内举行的市青年“五四″障碍接力越野赛跑。1957年、1958年连续两年的5月上旬,域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职工幵展市“全民体育活动周″活动,进行广播操、航模、体操、武术、乒乓球、象棋、篮球等表演及环城跑、足球、乒乓球、火炬接力等竞赛。1964年12月初至翌年2月底,辖区内军民开展冬季锻炼活动,内容以跑步、登山为主,田径、球类、武术、棋类为辅。1977年12月至翌年3月,开展冬季百日体育锻炼活动(一操、一跑、一球、一拳、一活动)。1975年、1976年两年的五四青年节,2000余名团员青年参加集会纪念活动,并从市体育场出发举行区、市联合3千米火炬接力长跑。1978年12月30日晚间,镇明、海曙两区和部分中学组队参加市庆祝元旦新长征火炬长跑活动,1200多名军民参加。翌年12月30日晚间,3000多名由各系统组织的运动队伍在城区大街上进行火炬长跑迎新年活动。1980年12月31日,镇明、海曙两区区委共青团组织团员参加在市体育场举行的“市庆元旦青年新长征火炬接力赛”。1990年12月区总工会组队参加市职工公路越野跑比赛。2000年7月西门街道组织辖区内1000余名中学生表演的秧歌舞,参加“迎省运”浙江省暨宁波市体育健身万人表演大会获三等奖。2001年8月,市“全民健身百万人晨练活动”海曙区分中山广场、海曙公园、江厦公园3片同时进行,5000名业余体育健儿同时表演各种文体节目,历时1小时。其中灵塔街道组织江厦公园片千余名晨练者参与太极拳、剑,木兰拳、扇,广播操,健身舞,武术等表演。2003年10月,组织老年健身队伍参加市庆祝省第16个老人节万人健步走和赠书仪式大会,西门街道黄毅代表老年人在大会发言,健步走活动在域内中老年人群中逐渐普及。2006年5月,组队参加市全民健身月活动“体彩杯”6000人太极拳表演赛获优秀表演奖。2006年6月15日,区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暨健步走启动仪式在中山广场举行。次日清晨,各街道、社区组织近万名中老年人参加健步走活动。10月,市体总、老三区体育局联办的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在天一广场进行。2007年2月,鼓楼街道沙罐舞《走进新时代》、望春街道腰鼓《军嫂》和区老体协的柔力球队参加市“欢乐体育健康年”新春活动展示。
  自1959年元旦市“跃进杯”环城跑始至2008年每年的元旦前后,域内均有由区组织或学校、机关单位组织的干部、职工、学生和当地驻军参加的环城长跑活动。1959—1975年域内职工响应号召开展“宁波—北京”、“奔向月球”、“宁波—大寨”等象征性长跑活动。
  1965年7月中旬始,夏季群众性游泳活动在姚江、甬江、湖西河、北斗河等处新划定的安全河道有组织地开展。1966年元旦,气温零度以下,百名游泳健儿在湖西河举行“冬泳”横渡表演。
  1971年、1975年、1977年的6月10日,为纪念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域内先后举行30所中小学校3000余名运动员参加的市广播操大会操、千名“工农兵学干”参加的火炬环城长跑和火炬长跑接力等大型活动。
  1982年11月,计有12队8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的市职工第六套广播体操流动杯比赛在市解放北路体育场进行,海曙学区教工队和第一医院职工队分获第二、三名。
  1988年9月11日,区体委组织55名机关干部队、区总工会组织50名职工队参加全国各地统一于同日举行的市“1988年国际体育援助‘与时间赛跑’活动”长跑。
  1995年6月,组队参加市五千人“全民健身计划动员大会”。10月,市、区体委联合举行庆祝《体育法》颁布实施活动,近5000市民参与,邵孝杰、陈守义等市领导与会。
  街道组队直接参加市办大型活动。1991年6月,区属5个街道组队参加市首届街道体
  育运动会,设拾粮归仓、抱运气球、迪斯科集体舞、乒乓球接力、婆媳敲锣等5项。1994年9月区辖街道组成百人太极拳队参加市老体协“迎国庆、庆国际老年节和庆祝市老体协成立10周年”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千人太极拳表演赛,西门街道获二等奖。1997年灵塔街道千人木兰拳表演队在市“迎香港回归1997年宁波市万人体育表演大会”上获一等奖。1998年参加市“迎省运‘昂立杯’家庭健身大赛”,灵塔街道莲桥居委会王国海家庭获一等奖。2001年7月灵塔街道组织健身球队参加市“东鹏陶瓷杯”全民健身表演大会暨社区健身周活动启动仪式。
  区办大型健身活动
  1992年9月26日上午,举办“迎国庆、庆国际老人节和省老人节海曙区千人太极拳表演赛”,各街道、部队干休所组织1200余人参加。1995年在新芝小学操场举办区首届离退休教师趣味运动会,设投篮、托乒乓球跑、自行车慢骑、立定套圈、简易保龄球、立定跳远、投实心球、门球射门、自垫排球、迎面接力等10项,18队200名运动员参赛。进入21世纪后,区体育局除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外,于2002年6月举办区全民健身路径比赛,项目有女子平衡木、仰卧起坐、扭腰器、伸展器、肋木,男子漫步器、俯卧撑、吊桩、蹬力器、天梯。区门球协会于2006年2月承办民政干休所主办的“军休杯”门球邀请赛,45支球队参赛;3月承办海军高塘干休所主办的第二届“高海杯”门球邀请赛,45支球队参赛;4月举办2006年中国门球冠军赛宁波赛区暨第二届“国税杯”门球比赛海曙分区赛,32队参赛。6月,举办“金隆·国际杯”海曙区商务楼宇趣味运动大比拼,10个楼宇队300多名员工参赛,天宁大厦、新景江大厦分获冠、亚军。10月,市体育总会和海曙、江东、江北三区体育局联合组织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10月,门球协会承办、甬江职高主办的第二届“甬江职高杯”门球邀请赛,41支球队参赛;11月,门球协会承办白云街道主办的市第十五届“宁波舰杯”暨“华侨豪生杯”门球邀请赛,57支球队参赛。
  街道办大型健身活动
  1989年5月,孝闻街道举办第四届墙门运动会,13个居民区和18个单位楼群计400多名运动员参赛,设有自行车慢骑、传球、头顶花篮、拔河4项,市委常委、公安局长牟高望、区委书记余富来参加比赛。灵塔街道于1995年12月30日举行“东门工行杯”元旦健身跑,10个会员单位队200余人参加;于1997年元旦举办“迎新春迎回归”千人健身长跑,街道干部、居民群众、8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和十几个辖区单位职工计千余人参加。4月,鼓楼街道举办“1997年迎香港回归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辖区14家单位、5所学校、24个居
  委会组队参加体育表演和比赛,分组项目有学校组“中山杯”团体操表演(大型少年广播操、少警列队操、少儿鼓号列队表演),单位组“邮电杯”拔河、运球接力、快速过河,家庭组“电力杯”家庭运球投篮、巧踢毽子、“香港之行”。5月,灵塔街道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节,包括第三届家庭运动会、职工拔河赛、门球邀请赛、小学生广播韵律操、各训练点健身项目表演等,千余名运动员参加,观者逾万。同月,月湖街道举办月湖社区“红五月”文体表演暨街道第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会,西门街道举办全民健身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大会暨家庭运动会。1999年5月,鼓楼街道举办第二届“全民健身社区体育运动会暨军民体育友谊赛”,有腰鼓舞、少警列队操、碟子舞、擒拿术、太极拳等团体表演,竞赛设家庭趣味组和单位技竞组各三项,18个辖区单位、21个居委会的42户家庭500多人参赛。同月,灵塔街道举办第二届全民健身节,分宣传、展示、比赛三大块,宣传《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街道中老年健身运动大会、辖区单位职工的神枪手射击比赛、文明小区友谊拔河比赛和健娃运动会。2003年9月,月湖街道举办第二届“月湖杯”门球邀请赛,25支球队参赛;鼓楼街道举办第十五届“宁波舰杯”门球邀请赛,52支球队参赛。9月,江厦街道组织“庆祖国华诞文体团队大展演”,8个团队300人参加,进行腰鼓、秧歌、竹板舞、太极功夫扇、木兰拳等表演。11月至翌年6月,江厦街道举办“海电杯”社区体育健康运动会暨第七届老年运动会,设三人制篮球、乒乓球、门球、飞镖、垂钓、中国象棋、拔河等项目,20多个企事业单位队、1200多人次参赛。2004年3月江厦街道举办“海电杯”门球邀请赛,市区40多支门球队360名队员参赛。6—10月西门街道举办第四届社区运动会,设家庭组、成人组、少年组、老年组4个组别24个项目,13个社区和24个辖区单位组队,2000余人次参赛。
  第三节 传统晨晚练活动
  20世纪50年代国家推行劳卫制,群众性晨间和晚间的锻炼活动持续数年。1961年北京举办第二十六届世乒赛,虽历经三年国民经济困难,但中小学校和民间习练乒乓之风仍被触发而掀起高潮。至70年代末,历经“文革”,但域内居民群众仍于早晚伺机开展体育健身,每天清晨自发地在城区马路上开展健身长跑,或在解放北路体育场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和练单双杠等。80年代中后期,更多居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住所周围的公园、广场及马路开阔地段练习各类拳、剑、操、舞和各流派气功。市武术协会的永年太极拳社和市气功协会在各公园、开阔地带招收各类拳、剑和气功学员,开始在民间收费培训。1990年成立的区气功协会和1993年建立的区拳操辅导站,把原分散在各街道居民区的晨练点负责人组织起来,分门别类地统一动作要领,使原先自发形成的晨练点更加普及,群众性的拳、
  剑、操、舞和功法水准得以不断统一和提高。90年代中期国家颁布实施《体育法》后,大力倡导“生活要小康,身体要健康”,政府逐年在社区投资建设健身点(苑),到2006年平均每个社区建有1.43套活动器材,大大方便了居民群众的晨晚练活动,大批中老年人和部分在职干部、职工自觉投入健身晨晚练中,每日参练人数在万人左右。
  第四节 国民体质监测
  1999年至2006年,按市体委(局)3次下达的各年龄段男女性别样本数开展区属单位国民体质监测(属抽样监测),主要对象为区级机关干部、区属单位知识分子和街道老年群体,2000年首次增测幼儿园幼儿。
  1999年7月对区级机关干部和教育卫生两类系统职工共698名体质测定,优秀者10.2%,良好和合格者70.5%,不合格者19.3%。测定结束后由区统计局撰文分析并上报下发。2005年对8个街道的157名老年人和教师、警察等非体力劳动者共619名体质测定,优秀17.1%,良好和合格73.5%,不合格3%。2004年秋起,域内中小学校全面实施与国民体质测定无缝接轨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试行办法,2005年对全区中小学生进行体质监测,合格以上占98.99%。
  第五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
  1996年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均以国家体委专门编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试用)》为课本,聘请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或讲师择要讲解,后进行书面答卷,合格者发给证书。1996—1998年每年选派人员参加市体委牵头组织的市区(海曙、江东、江北、鄞县)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统一培训。2000年后由区体委(局)独立举办,至2008年共办11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送市体委培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送省体委培训。
  历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1996年16人,1997年5人,1998年10人,2000年43人,2001人44人,2003年24人,2004年67人,2005年60人,2006年70人,2007
  年45人,2008年86人,2009年55人,2010年72人。
  历年送市体委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1995年4人,1997年7人,1998年4人,2000年6人,2002年8人,2003年9人,2004年24人,2006年53人,2007年8人,2008年16人,2009年14人,2010年28人。
  历年送省体委培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1998年1人,2000年6人,2001年5人(以上统计不含在域内的市级机关、市级训练单位和市级体育协会)。至2010年年底全区累计有经过培训合格的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56名,经二级培训的221名,一级以上64名(升级培训必有重复)。累计培训1026人次。
  历年培训、送训名录
  1996年首次海曙、江东、江北、鄞县联合培训,域内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人:栗庆刚、鲁莲英、顾建红、蔡国豹、梁素玲、李光荣、梁国民、毕美玲、胡翠娥、胡跃华、柴赛君、林美香、唐慧群、付永强、汪如意、郦萍。
  2000年送市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人:体委周海君,拳操总站张文卿、周兰珍、宋爱珠,西门街道黄毅、张国芬。
  2001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4人:
  月湖街道:朱美芬、金志敏、李泽龙、张玉凤。
  南门街道:马惠琴、叶燕萍、林月红、周金花、邵菊玲、贾丕华、吴秀君、徐良君、林赛芬、张俊云、沈晓虹。
  鼓楼街道:吴荣芬、孙永平、曹静娣、王金苗、陈慧芬、蒋剑晨。
  白云街道:蔡有英、王丽珍、钱景清、耿国爱、陈惠琴、毛金梅、陶夏松、万秀兰、沈美丽、干志芬、方惠芬、林之寅、朱宁宁、龚佩华。
  西门街道:胡蕊珍、陈莉凤、李金兰、王锦秀、苏德贞、童芳玲、沈玉娣、戴红梅、金竹菊。
  2001年送省培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人:周海君、张文卿、周兰珍、宋爱珠、张国芬、黄毅。
  2003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6人:
  月湖街道:莫丰、张雅君、陈金花、徐夏芽、王素英、陈玉玲、胡斐斐。
  望春街道:陈莉莉、许波英、常宁珠、包耀君。
  南门街道:周琴、裴秀菊、王晶、吴一帆、陈八妹、郑贵英、黄亚芬、董贺芬、陈平、陈丽英。
  鼓楼街道:胡文杰、吕瑞珠、徐敏、杜秀珍、汪琪鲁。
  2004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7人:
  鼓楼街道:薛承恩、陈胜利、叶春萍、贾艳梅、刘传梅。
  白云街道:汪美君、辛艺喆、柯月娣、朱乃图、赵微、周一敏、王维蜜、周威、吴尝君、汪姬琼。
  江厦街道:韩雅娟。
  段塘街道:龚绵锦、龚林君、周惠丽、徐乐球、沈亚慧、李培荣。
  月湖街道:戎诚、应淑芬、张新明、朱赛竹、刘延平、王芳。
  望春街道:王云、王巍、徐萍、张亚飞、姚湘虹、严凤娥、孙永红、李春祥、姚强、夏波。
  西门街道:曹雁、项月华、舒波、胡萍、吴静、方赛英、徐蓓、邬佩芳。
  南门街道:金志玲、潘翠珠、叶乃春、刘建新、陈树辉、桂伟民、王舒国、孙隆飞、范旭波、王震东。
  体育社团(羽协):肖寿发、金定根、何民。
  经营性体育场所:胡鹏飞(海曙二五八溜冰娱乐场)、张黛碧(文艺旅馆)、张德健(联丰宾馆)、刘建镖(鼓楼台球厅)、张斌(陈三和棋牌室)、刘开正(阿拉丁溜冰场)、陈国清(宁波新爱心俱乐部棋牌室)、贺平国(东亚假日酒店)。
  2004年送市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4人(体育教师):李龙飞、徐津梅、周红、周国强、崔志斌、任舍予、邬维亚、钱晖、冯晨、周桂芳、胡胜伟、朱小勇、张明波、包国强、方平、林平、杨永颖、俞锦龙、徐晶、陈蜀梅、廖平、冯荣、徐松表、胡建浩。
  2005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0人:
  鼓楼街道:周联盟、王蓉蓉。
  月湖街道:李敏、叶琼、冯莉莉。
  白云街道:颜美琴、陈美琴、张蕾、董慧燕、冯立芝、庄丽娜、董淑贤、陈项雅、王菊平、丁冬君。
  西门街道:李元霞、周单单、徐艳、徐冬娜、何银光、唐莹、陆平。
  江厦街道:李华。
  南门街道:汪聪慧、胡微微、陆碧云、刘婵、魏莹波、郑玮、徐剑君、方敏。
  望春街道:张琼、吴彬、徐琼、王亚波。
  段塘街道:沈丽、李喆。
  局机关:李崇浩、张意蓉、陈臣、应敏芝、邬扬辉、钱建峰、丁松江。
  幼儿园:金虹青、宋黎敏、徐晓青。
  各协会:排协习建平、汪光辉、叶华、刘伟平,棋协汪宁、于春,足协张兴华、胡瑞林,羽协周国强、郭天鸣、何民、李泽龙、张洁。
  2006年 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0人:
  段塘街道:李世燕、李宏君、毛霞莉、姜吉波、应静、叶利月。
  望春街道:周蔚文、许香梅、钟燕宁、林琳、马燕君、陈玲艳、毛雪芬、顾雅凤、周丽娜、何萍芬、许明红、张珥、朱维强、张爱莉。
  西门街道:李文建、姜浩、李英、陈小明、李志杰、王雪珍、董本霞。
  南门街道:金天一、姜成波、陈丹、姜莹。
  白云街道:黄亚玉、谢瑞娣、任梅芳、林新民、劳秀兰、赵洁、俞瑶莲、吴琼、徐丽娜。
  月湖街道:朱永华、林秀丽、潘月珍、朱佩瑜、崔定昂、李建平、乐美囝、张维、戴光华、阮根娣、陈惠萍、吴超英、邬秀英、胡慧仙、戴春来、傅亚飞、贾桂菊、陈明耀、汪翠娣、胡小毛、陈学华、邬亚飞。
  江厦街道:许待颖、俞月芳、陈巧珠、樊凤英、陈娉娉、陈文卿。
  鼓楼街道:陈惠良、杨根良。
  2006年 送市培训(第一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名:颜圣娣、章光荣、蔡国豹、石瑚、陈富娟、陈亚娣、吴彬、许波英、王云、王亚波、王巍、徐琼、张琼、杨国芳。
  2006年 送市培训(第二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9名:徐丽娜、邵梦、陈美琴、毛金梅、赵洁、朱乃国、陈项雅、忻赛珠、王菊萍、周联盟、吕瑞珠、孙振兰、柯日娣、谢瑞娣、庄非娜、周丽娜、朱维强、苏德珍、钟燕宁、张珥、毛雪芬、马燕君、林琳、张爱莉、陈玲艳、许香梅、周蔚文、许明红、何萍芬、陆珠凤、董本霞、缪宝玉、陈惠芬、谢雅娟、王雪珍、徐惠、王志安、庄盛、张宇。
  2007年 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5名:
  白云街道:叶丽君、郑和定、樊禧、戴嘉英、陈敏敏、吴亚萍、宓伟锦、胡月季。
  望春街道:胡静芝、应斐。
  西门街道:宋淑文、竺小林、王瑞芳、周美菊。
  鼓楼街道:陈思文、方惠玲、林玲美。
  南门街道:余双莲、潘翠珠、姚广美、俞联联、励德刚、凌翠玉、徐春甫、王大领、姚晓明、吕淑英。
  江厦街道:胡秀娣、周荷香。
  月湖街道:陈炼红、何寿廷、吴元佳、马怀瑜、蒋玲爱、张朝英。
  段塘街道:李国芬、郑梦瑶、蒋孝伟、陈祥云、朱敏英、龚伟君、李伟麟、龚君芬、张琦、徐巧。
  2007年 送市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名:薛承恩、李文建、郑玮、徐宏美、王震东、姜莹、王蓉蓉、韩雅君。
  2008年 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6名:
  西门街道:李玲、杨雪芳、汪艺菊、李福艳、赵美婷、余淑萍、朱映青、俞雪松、张惠君、缪亚波、吴佩丽、陆素芳。
  月湖街道:林爱娣、吕节伟、丁燕儿、朱兆英、孙瑞芬、钱兴宜、沈英君、王秀菊、刘兴娣、王桂英、邹积媚、陈林菊、周惠芳、叶国玲、叶国敏、贺雅奋、裘维华、李锦霞、王宝娣、王丽华、王惠敏、宋雅君、宋家芬、冯慧珠、石惠敏、张绪楣、梁传贤、张玉英、周静、江沛浩。
  鼓楼街道:杜培珍、邱绿云、邵志英、郑慧珍、张文文、廖迎慧、胡菊娣。
  白云街道:张美丽、叶人君、王秀清、马爱娣、忻雅芳、殷桂珍、范志鹏、应锡祥。
  望春街道:李青波、何峰。
  南门街道:周云香、冯暖、贝雅珍、刘雪娣、陈兰英、吴玉光、陈延龄、张厚娣。
  段塘街道:陈俐英、李雪芬、林秀兰、徐芳、朱莲珍、柳德意、钟国梅。
  江厦街道:王爱珍、刘玲玲、谢宇红、黄绍文、李海红、彭宁宁、涂晓黎、蔡幼琴、罗敏莉、夏瑾、藏婷玉、叶胜梅。
  2008年 送市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6名。
  区十佳社会体育指导员
  2005年5月,区局首次评选十佳社会体育指导员,6月行文公布10名:西门街道黄毅、张国芬,月湖街道叶惠珍,鼓楼街道汪祺鲁,南门街道陈平,江厦街道朱秀凤,白云街道赵微,望春街道胡蕊珍,段塘街道程建萍、宋爱珠。
  2008年12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西门街道黄毅为全国“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荣誉匾一方。是为市内唯一获此荣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第六节 全民健身路径建设
  1996年始学习推广上海建设里弄健身设施经验,1999年开始在部分社区建设健身点(苑),在居民小区楼宇间选择性安装扭腰器、臂力器、上肢牵引器、压腿架、单杠、双杠、天梯、水车、滚筒、浪木、浪桥、荡椅、太空漫步器等健身器材中的8-10种为一个健身活动点(器材种类较多、占地面积较大者称健身路径,后统称“健身路径″)。居民在小区内就能幵展健身活动,颇受欢迎。至2001年累计建成健身点25个,至2003年累计建成健身路径68条,至2004年建成健身路径82条共85套器材,平均每个社区1.35套;至2006年年底全区建成健身路径106条(另更新6条),平均每个社区建有1.43套。至2008年域内经更新计有公共健身路径100条,平均每个社区1.35套,另有单位内建3条,共有103条。
  2007年下半年更新健身器材8套:西门街道汪弄社区1套,南门街道车站社区、周江岸社区,朝阳社区、柳锦社区共计2套。段塘街道洞桥社区、南苑社区、新典社区答1套,鼓楼街道中山广场内1套,月湖街道月湖公园内1套。
  第七节 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
  自1986年第十届市运动会至2007年第十五届市运动会,每届评选和命名市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域内34个单位获市群众体育先进荣誉35次,获市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人次。
  1986年至2007年共6届市运动会上,域内有20人获市群体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是:段塘学校张良(第十届市运动会),区棋类协会丁祥琯、区教研室徐步云、市电业局毛彭生、市教研室陈瑞龙(第十一届市运动会),区府办唐佐助、区房管处梁素玲、区气功协会陈兴久、军分区政治部叶青(第十三届市运动会),月湖街道俞美仕、黄宣利,南门街道王震东(第十四届市运动会),区实验学校崔志斌、东方中学杨普刚、白云街道赵枫、望春街道蔡国豹、西门街道黄毅、区教育局余莉英、公安分局吴本华、区老体协叶正儒(第十五届市运动会)。
  1989年到2005年,18个单位21次获省级群体或社区体育先进称号,11个单位获全国群体或城市体育先进称号。详见表1-5-7、表l-5-8。
  第六章 群众体育团体
  辛亥革命时期,部分革命党人联络甬籍各界知名人士在域内建起首个民间体育组织——上海国民尚武会宁波分会,并创办体育旬刊《武风鼓歙》(亦名《武风鼓吹》),借以宣传国民和操练民团,进行救亡图存的爱国活动。1927年底,由李惠泉等各界知名人士11人发起在域内成立市体育协进会,主席李惠泉,常务主席金兆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域内市级单项体育工作委员会即协会前身纷纷成立,域内学校体育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骨干参加了协会的各项工作。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区体委根据群众对建立自己身边组织的需求,顺应时势,先后联络各类骨干筹备和组建区级各类人群体育协会和单项体育协会十余个。
  第一节 体育团体发展
  20世纪50年代,市级各项运动工作委员会(协会前身)和人群体育协会先后在域内建立。1952年,省立宁波中学体育教师冯马兴任中华体育总会浙江省分会第一届委员,为宁波专区五委员之一。翌年4月,冯马兴和原镇明区陈杰、原海曙区王清珠、小教界的宋静之、宁波市第三中学的傅政霖等为浙江省体育总会宁波体育分会第一届委员。1956年1月始,市田径、篮球、排球等工作委员会和协会的筹委会先后成立,5月改名为各单项运动协会。“文革”时期停顿。80年代域内市级田径、游泳、大小球类、棋牌类、举重等运动协会先后恢复活动或新建。时有150余名域内干部职工在14个市级体育协会中担任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委员等社团各类职务。
  市级各类体育社团初创期(50年代)域内人兼职名录(计82人)为:
  1956年5月市篮球运动工作委员会,冯马兴任主任。陈长江、陆勤芳、陈洪清、黄金昌、邓诗亭、姜尚熊、戚文国、崔绍鋆、唐自强、于亦波、蔡海祥、俞维龙等为成员。
  市排球运动工作委员会,俞德谦任主任,赵再清任秘书长,唐日诚、朱志祥、朱家辉、周汉保、汤鸿健、戚文国、崔绍鋆、唐自强、于亦波、蔡海祥、毛崇炎、姜兆京、蔡志鹤为成员。
  市田径工作委员会,陈超任、吴礼成、翁耐久、袁福年、徐祥甫、戚文国、崔绍鋆、唐自强、于亦波、蔡海祥等为成员。
  市小皮球工作委员会,毛彭生任副主任,徐步云任委员,张自康、冯和涞、张沛霖、邵祖诚、陈仲准、蔡志鹤等为成员。
  市体操运动工作委员会,奚幼昌任主任,俞中云、郭幕越、林家枫、高成章、王秀芬、戚文国、崔绍鋆、唐自强、于亦波、蔡海祥、任康定等为成员。
  1956年8月市足球运动工作委员会,张德德、樊九惠、张崇源、郭绍桂、戚文国、崔绍鋆、唐自强、蔡海祥、于亦波等为成员。
  1957年5月市游泳运动协会,韦延坤任主席,钱洪元、张自康、张昌观为副主席,邱梅英、李芝、周积康、周信伟、周开祥、吴维鹏、陈冠桦、陈金邦、吴根夫、车传骥、陈玉峰、李祖康、施安甫、周先逵、汤能能等为成员。
  1957年6月市武术协会,陈仁镐任主席,吴宝观、蔡天彪任副主席,竺培悌任秘书长,印运泽、沈寿、夏中心、钟华黎、方文生、倪国良、徐兵等为成员。王志远、蔡晓炜、章才根、陈忠良为永年拳社成员。
  1957年12月田径协会筹备委员会,徐祥富、姜兆京、陈超、潘金龙、张昌观、沈照富、章敷增、林家风等为成员。
  “文革”期间各体育协会停止活动。80年代各协会逐步恢复活动并重建或新建组织,选举协会组成人员。
  在市级协会中,域内人员兼职名录(计154人)为:
  1980年市篮球运动协会恢复,徐定华任主席,钱迪立任副主席,孙维仁、余孟雄、丁晓、张健、施安甫、毛彭生、周孝贞、张亚君、范定静、张静等为委员,李维帮、刘耀、董承志、严银菊、王文治等为成员。
  1980年市排球运动协会恢复,尤大朴任主席,赵再清任秘书长,周建成、俞康雄、傅为民、朱元聪、陈谦等任委员,常力生、陈英坚、张聚华、吴维鹏、黄昌金、张孙寅、俞利民、徐恩钻、洪胜华、蔡志鹤、邵克勰等为成员。
  1980年市足球运动协会恢复,陈金坤任主席,刘富昌、赵生祥、严振华为秘书长,李纪浩、李光甫、陈安康、徐乾康、袁福年、叶新华、任舍予、陈涉等任委员,曹云华(镇明纺机厂)、冯亚明、林瑞康等为各组成员。
  1980年12月市田径运动协会恢复,冯马兴任主席,陈瑞龙、章玉成、毛宗炎、徐国楣、陆圣荣、徐步云、潘金龙、张明科、刘春风、沈德明等为委员,梁宣舜、马友嵩、贺初、王悌康、张家径等为各组成员。
  1981年1月市羽毛球运动协会,史行法任主席,肖寿发任副主席,沈传根、董平、赵云龙为秘书长,郑建芳、徐曙鸣、顾志量、黄克辉、陈鸿跃等为各组成员。
  1981年举重运动协会恢复成立,第三届主席倪荣全,副主席陈青茂,秘书长郁延芳,郁延年、曹光兴等为委员。
  1981年市乒乓球运动协会恢复,蔡和生任主席,袁忠康、张亦峰任副主席,陈继山任秘书长,周美珍、卓绍基、胡万炳、蔡永华、赵有良等任委员,罗炳荣、车传骥等为成员。
  1981年9月市棋类运动协会,纪重道任主席,杨大栋、张君炎任副主席,李云章、丁祥琯、顾祖金、宋孝槐、陈少华、金才华、沈明芳、张永明、毛永芳、袁品祺、毛茂良、李学海等为成员。
  1982年3月市信鸽运动协会,胡公望任主席,罗继江、鲍国庆、马定富、吴忠良、王国华、张来华、应启云等为成员。
  1982年5月宁波地区中小学体育协会,娄道明为五理事之一,并任体育教学组成员。
  1984年10月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伏庆祥、邵一萍为顾问,李传孝为名誉主席,朱延平任主席,吴元章、夏乐亭、张祥道、何守光、夏明熊、吕久扬、童月华、冯马兴、陈仁镐、刘富昌、王景清等任副主席,庄志信、许仁钦、戚昆、刘达佛、徐畊堂、冯亚明等为副秘书长,闵文、王国钧等为成员。
  1984年11月市网球运动协会,林秉权任主席,闵文任副主席,章玉成、钟华黎、李浩然、竺培悌、姜颖、徐京华、崔明耀、宋先路、鲁越东等为成员。
  1987年5月市摩托车运动协会,邵一萍任主席,余孟雄、蔡天彪、李祖良、于亦波、潘金龙为副主席,王永康、庞云宝、徐雪良、李康年等为成员。
  1988年1月市桥牌运动协会,徐峰任主席,沈明芳、余孟雄任副主席。
  至2008年域内建有市级体育协会30个,其办公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山广场体育馆内(横河街7号,7个)和市体育局内(解放北路91号,8个),尚有三支街46号(吴氏支祠内,3个)。
  1987年,首个区体育社团——区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主席张珑仙(副区长兼)。后陆续成立信鸽、棋类、农体协、气功、桥牌、钓鱼、门球、风筝、乒乓球、摩托车等协会。1994年由海曙区政府办公室39号文件批复同意成立海曙区体育总会。区体育总会于12月26日召开第一次全委会通过海曙区体育总会章程和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海曙区体育总会宣告成立,主席李圣文(副区长兼),副主席15名,秘书长陶玄福(兼),委员44人。至此共有区级体育协会11个。
  海曙区体育总会办公地址在戒珠巷21号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内。区体育总会(简称“区体总会”)的历届组织结构如表1-6-2。
  表1-6-2 区体育总会历届组织结构表
  起始年月 届次 主席 秘书长 团体会员数
  1994.12 一 李圣文 陶玄福 协会11个
  2002.12 二 叶正波 周海君 协会7个
  2007.04 三 叶正波 张意蓉 协会8个、分会2个
  区体育总会成立后每两年协同区涉老部门和区老体协举办一届区老年人体育运动会。2000年始每年协同区体委(体育局)举办海曙区全民健身月大型广场组织活动。是年,中共中央关于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的通知下达后,区体育总会协同区体委数次组织区气功协会委员以上成员学习贯彻,肯定协会十年来为民健身疗疾主流成果,清理域内分散性气功活动和协会下属分会组织如香功、中华益智功等,引导协会履行“自行注销”手续后平稳解体。
  各体育协会均采用主席领导下的委员会制,一般每3—5年换届一次。在民政部门尚未介入体育社团管理前,区体委审定批准即为合法体育社团。
  2000年7月起,贯彻民政部社团管理规定,实施法人社团,区门球、钓鱼两协会因注册资金不足3万元而内部列为区体总下属分会,对外仍为独立资格协会。
  第三节 区级体育社团选介
  区级各体育协会积极适应群众需要,以其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团结各类体育爱好者,为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作出了应有贡献。本节按成立先后为序,对区
  老体协、信鸽协会、桥牌协会、气功协会、风筝协会、门球协会、拳操辅导总站、足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和有关街道的精品体育团队予以逐一介绍。
  区老年人体育协会
  区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7年1月,张珑仙(副区长兼)任主席,陶玄福任副主席兼秘书长。至1989年底,全区10个街道均建有老体协分会。至1993年底,辖区119个居委会成立老年体育小组,占124个居委会总数的96%,并建有项目不一、规模不等的老年健身队。1991年9月30日,区老体协组织了城区首次千人太极拳集体表演,14个队1200余人参加。1994年,合并后的5个街道和1乡1镇续建老年人体育协会并组织开展小型多样的老年体育活动。至1997年区老体协成立10年间共举办区级单项比赛60余项次,参赛运动员5000余人次;每两年与区老龄委、老干部局、总工会、妇联、民政局联合举办区老年运动会,至2007年,共举办9届,每届项目8—10项,有五禽戏、健身球、中国象棋、围棋、太极拳、太极剑、垂钓、广播体操、木兰拳、门球、乒乓球、大秧歌、太极柔力球、飞镖、气排球等,每届参赛的中老年人在500至2200人次。至2007年全区74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老年体育组织,经常参加锻炼的老年人占老年总人口的69%;有辅导点119个,辅导员257人。2007年10月,组成5个中老年代表队代表市参加省第五届老年运动会柔力球、健身球、气排球、网球等项目,获套路团体冠军2个。
  1990年原县学街道老体协分会获“全国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2年获“省体育社团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获“省老年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区信鸽协会
  成立于1988年,汪自义任主席,崔永乐任秘书长,原市委副书记王学正任首席顾问。现有会员鸽户200余户。每年举行空距500—1000千米的信鸽放飞训练活动,组织优秀赛鸽参加市、省鸽协举办的信鸽竞翔活动。1989年起与杭州市信鸽协会连续5年举办500千米友谊对抗赛,还举办1000千米对抗赛1次,区鸽协获5次500千米冠军,杭州市鸽协获1000千米冠军。1990年举办合肥—宁波500千米信鸽大奖赛,首创借用部队返航飞机将参赛信鸽和监放人员空运至合肥机场后在当地鸽协有关人员监督下放飞。1994年中国最早成立的石狮市国际赛鸽棚的信鸽到宁波放飞,区鸽协会员十几羽信鸽参加,并由协会负责监放。后漳州、福州、厦门、汕头等鸽协到宁波放飞信鸽时均邀请区鸽协监放。多次按举办单位要求的规模集拢信鸽数百至2000羽参加市、区大型庆典仪式中的彩鸽放飞活动。2001年底,区鸽协举行秋季赛表彰大会,向在大奖赛、幼鸽赛、单飞赛中获奖的50多名信
  鸽运动员授奖,数额达7.5万元人民币。
  区桥牌协会
  成立于1990年7月,裘仰峰(副区长兼)任主席,张根苗(区委办主任、区工商局局长兼)任常务副主席,徐建国任秘书长。成立初期定期组织机关干部和基层单位业余爱好者开展桥牌牌技和竞赛规则培训并组队参加上级桥牌比赛。是年6月在城饭店(时为区政府招待所)举办桥牌名人邀请赛。
  1992年受国家体委和中国桥牌协会委托,9月15日—22日,集资30余万元,举办1992年全国桥牌双人赛和俱乐部杯赛,各省、市、自治区和各行业体协计44个代表队300余名桥牌高手参加为期一周的双人赛和名人赛。湖北队获公开组“浙开杯”冠军,煤矿队获混双组“篮鸽杯”和女子组“海曙杯”冠军。翌年被国家体委评为1992年全国优秀赛区。
  区气功协会
  区气功协会成立于1990年,陶玄福任主席,陈兴久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指导中老年爱好者开展气功健身活动。按1995年中宣部、民政部、国家体委等七部委《关于加强对社会气功活动管理的通知》的规定,协会先后办理了区、市政府职能部门颁发的社会团体登记注册证、银行开户许可证、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宁波市收费许可证等。协会广泛团结各类功法门派,组织气功师和活动骨干开设“气功健身咨询辅导站”、“香功委员会”、“拳操辅导站”(1996年划入区老体协)、“中功培训中心”(1999年自行解散)等,面向中老年群体开展优秀功法辅导和咨询释疑活动,深受老年群体欢迎。1999年中央关于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决定下达后,协会及时组织会员学习文件批判邪教,搞好思想清理工作,于2000年按上级要求履行“自行注销”手续后解体。
  区武术协会
  2005年底始,由夏宝峰、汪自义、杨吉明等热心武术人士近半年的努力,于2006年4月23日,由孙嘉祥先生任主席,业务骨干夏宝峰任常务副主席的宁波市海曙区武术协会宣告成立。成立至今,培训不断,活动经常,在全国或国际各类武术比赛中披金挂银,硕果累累。现区武术协会第二任主席为夏宝峰。
  区风筝协会
  1991年3月举办区首届风筝比赛,翌年春季区第二届风筝比赛前夕成立区风筝协会,
  陶玄福任主席,杨忠明任秘书长。同年10月组建5人风筝队,由宁波星光灯具厂冠名资助、秘书长杨忠明带队,代表市赴广东阳江参加首届国际风筝会暨全国第二届秋季“乔士杯”风筝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五名,个人单项获2金、4铜,共获奖牌和名次11个。此后协会举办过数届区级风筝比赛,组队参加市风筝比赛,主要参赛单位有宁波工艺美术厂队、段塘学校队、市聋哑学校队和灵塔、鼓楼、月湖等街道代表队。1994年后自行解体。
  区健身气功站
  2008年12月,区体育局成立了云丰社区和天一社区2个健身气功站。云丰站由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韩开兰老师负责;天一站由国家级体育指导员陈兰芬老师负责。全区共有健身气功指导员217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1人,市二级18人,区三级196人。全年无偿培训500余人,指导360余次。健身气功站成立以来,共获全国集体一等奖3次,省集体一等奖4次,市集体一等奖6次,韩开兰获个人全国一等奖2次。
  区门球协会
  海曙区门球协会成立于1992年,刘富昌(市总工会副主席退休)任主席,程益学任秘书长,李传孝为名誉主席。时为全市首个门球运动协会,有团体会员(门球队)16队,运动员128人。至2006年的15年间共举办队际赛、个人技能赛、双打赛、单打冠军赛、门球擂台赛、各种杯赛,还有每年一届的等级赛、锦标赛等计48次,举办裁判员、教练员和门球队长培训班等20期,至2006年协会已有等级裁判员72名(国家级2名、一级3名、二级43名、三级24名),等级教练员47名(一级9名、二级12名、三级26名),为区属社团中最早实施等级教练员、等级裁判员制度,亦是拥有最多等级教练员、等级裁判员的协会。域内现有可供正规比赛的公共门球场和单位属门球场10片,有市属各系统队、部队干休所队和街道队等团体会员门球队32队,运动员303人。
  曾5次组建区门球队参加全国老年门球比赛,获第七名2次;5次组队参加省赛,获冠、季军各1次。1997年在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荣誉。2001—2002年度被评为市级先进协会。区门球协会自主编写出版《海曙区门球协会成立15年大事记》一册,亦为区属协会之首创。
  区拳操辅导总站
  区拳操辅导总站成立于1993年,张文卿任站长,周兰珍任秘书长。先后隶属于区气功协会和区老体协。在城区6个街道建有相应的6个分站,在各公园广场设有辅导活动点30
  个,拥有近百名各项目辅导骨干,常年活跃在各活动点,带领拳剑爱好者进行各类拳、操、剑、舞的培训和操练。坚持以培训“养”活动,曾组织文体团队深入四明山革命老区交流、表演文体节目。多次在公园、广场组织“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庆香港回归”、“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等大型文体表演,为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作出了贡献。多次在市和省老体协年会上应邀介绍经验。1995年、1998年两度被评为省级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区足球协会
  区足球协会成立于1997年,陈冠榕任主席,张兴华任秘书长。每年筹集资金举办或承办职工足球、学生足球、老年足球等各种杯赛,2001—2006年承办省级足球赛3届次、省际和全国足球赛5届次。2001年承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成年部足球赛被评为优秀赛区,同时被大会表彰为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详见第三篇第四章第七节之“区足球协会的足球运动”)。
  区羽毛球协会
  区羽毛球协会成立于2000年,陈金坤(区机关党委副书记兼)任主席,李崇浩任秘书长。副主席肖寿发曾先后租用原宁波师范学校(今甬江职高址)礼堂和南苑小学礼堂创办羽毛球俱乐部以适应群众性羽毛球健身活动之需。从1998年至2008年自费或冠名组队(准自费)组织老年羽毛球爱好者参加“华人杯”国际羽毛球邀请赛8届、2002年5月杭州参加“广通杯”国际性羽毛球邀请赛,计获4金5银8铜;参加全国老年人羽毛球邀请赛5届。至2008年承办或协办4届次区级机关运动会羽毛球比赛。
  第四节 市级体育协会选介
  至2008年,共有22个宁波市级单项体育协会驻扎在域内办公,组织、指挥各协会的全部活动,对海曙区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起着重要的辐射、推动作用,在域内干部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今择要选介市篮球协会、市武术协会、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市围棋协会。
  市篮球协会
  宁波市篮球协会办公地址设在域内中山西路169号。其前身为1955年7月成立的市重点体育运动项目开拓发展管理中心下设的篮球工作委员会。1956年成立市篮球运动委
  员会,冯马兴任主任兼竞技指导组组长。域内陈长江、陆勤芳、陈洪清、黄金昌、邓诗亭、姜尚熊等为各组成员。“文革”期间基本停止活动,但仍不时在基层单位或下农村组织群众性篮球比赛。1980年恢复活动并换届成立第三届市篮球协会委员会,徐定华任主席,连任至今(第九届)。1984年起建立并实施市篮球等级联赛、“八一杯”市军政民篮球邀请赛等定制性赛事,迄今未间断。1988年起首创“社会化办赛,走市场化运作”之路,翌年具体推出并实践“依托社会,联姻企业”的工作模式。1991年成功举办“神马杯”全国男篮邀请赛,实现了宁波神马集团“推介企业、提高知名度”的迫切愿望。1996年3月,承办工行宁波市分行主办的国际女篮挑战赛,首次成功拍卖场地广告权。多次举办裁判员学习班,培养训练出一支“召之能来,来之能判,判之服人”的队伍。现有国家级裁判6名,国家一级裁判员110余名。
  在1998—1999年赛季,力争全国男子篮球甲A职业联赛(CBA)的“八一”男篮落户宁波主场,并创建了最佳赛区,此后持续10年不辍。2000—2001年赛季接受市体育局授权,全权承办该赛季CBA联赛宁波赛区包括集资和竞赛在内的全部事宜,采取“市场化票务、出售秩序册广告和赛场有偿广告”等措施进行集资,独立、圆满地完成办赛任务,并再创最佳赛区。连续7年全权承办,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企业冠名承办,协会集资协办,政府补资辅办”的市场化办大赛运作模式。
  20年来首创的“企业冠名主办,协会诚信承办”的群众性篮球活动实施模式获得进一步发展。近几年在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学校中开拓青少年篮球训练点共7个,举办篮球夏令营共5次(其中与“八一”富邦(宁波)篮球俱乐部联办2次),力推宁波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自1980年以来,先后承办600余次群众性篮球比赛,7万余人次参赛,观众30万余人次。多次获全国、省、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优秀体育社团等荣誉,先后7次获CBA优秀赛区,并于2005年被评为“CBA十年最佳赛区”。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体育突出贡献集体奖”。被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誉为“全国篮协的一面旗帜”。
  市武术协会
  市武术协会现办公地址在域内三支街46号吴氏支祠内。协会成立于1957年6月30日,精武会员陈仁镐任主席,刘沛雄任秘书长,连任四届,于1993年5月换届,选举蔡天彪为主席,后连任四届至今(第八届)。现任秘书长为丁天佑(兼)。下设永年拳社(1983.10)、太极拳分会(1984.07)、致柔拳社(1993.04)、木兰拳分会(1994.12)、太极馆(2003.01)、南北拳分会(2003.04)、散打分会(2008.01)、四明内家拳分会(2004.04)等分支机构。
  20世纪60—80年代,曾在域内镇明儿童公园、市体育场、中山公园和江东、江北等地
  设立10多处辅导站,开展少林拳、太极拳、南拳等群众性普及培训,同时深入机关、学校、医院、农村,在市府大院、镇明区委、市公安局、商业局、华侨饭店、市工商联等单位针对性传授练功十八法、冠心病防治操、呼吸操、预防感冒操及保健按摩操等,为干部职工授武艺、送健康。自1963年组织武术队参加第四届省运动会起,至2006年第十三届共8届省运会,计获35金21银18铜。90年代起与宁波卷烟厂共同组建“大红鹰武术队”,历经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在2004年全国武术锦标赛上获2金4银3铜和团体总分亚军。
  市武术协会20年来坚持不懈地走“推介企业、振兴武术”的双赢之路。从1992年由华联商厦赞助举办“华联杯”市太极拳团体赛起,陆续举办了“大唐杯”、“奔驰杯”、“清泉杯”和1999—2005年连续7届的“电信杯”、2006年的“海天杯”等市级冠名赛事。多次组织千人武术团队参加诸如“禁毒大会”、“迎庆回归”、“申奥集会”、“健身月启动仪式”等市级大型活动。1997年起组团走向海外,赴日、美、法、德等国及港澳台地区交流技艺,成功实现互访。2003年1月,宁波市太极馆在位于月湖畔的吴氏支祠内设馆开办,协会始有办公和活动基地。
  协会多次被评为市群体工作先进集体、省先进社团、全市能力建设测评优秀社团、“真诚献社会,诚信促发展”先进社团,2007年1月被授予市“先进民间组织”称号。编撰有《宁波市武术协会成立50周年纪念册》一书。
  宁波市太极馆位于三支街46号吴氏支祠内,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是市武术协会下属的一个实体性机构。2002年8月市体委发文同意市武术协会组建“宁波市太极馆”,市民政局核准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浙甬民证字第05002号),开展太极拳类武术培训、比赛和交流。首任馆长蔡天彪(市武协主席兼)。培训项目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和自编的六式、十二式太极拳及太极剑等。建馆五年(至2007年)培训近2000人,其中2005年市级机关干部参训400余人。5年来,太极馆组队参加全国太极拳交流大会2次,共获11金15银6铜和2个一等奖;参加全国太极拳锦标赛3次,共获6金9银9铜。其中2004年的全国太极拳锦标赛上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翌年获团体总分第四名。
  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市老体协成立于1984年10月,主席朱延平,秘书长冯马兴,名誉主席李传孝。至2008年4月为第五届。协会致力于发展和完善全市各级老年体育组织网络和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在协会推动下,至1987年,市辖11个县(市、区)均建立老体协,此后6个市辖系统(企业)老体协组织亦相继成立。至1994年底,市区93%的居委会建有老体协小组并经常开展
  活动。工作中坚持“巩固城市、发展农村”的方针,至2004年86%的行政村建有老体组织。每年举办全市性老年乒乓球、中国象棋、围棋、钓鱼和各类拳、剑、操、舞及先后引进的门球、桥牌、秧歌、健身球、柔力球、地掷球等单项比赛4—6项,至2006年举办全市综合性老年人运动会5届,计2300余名老年人参赛;召开全市乡镇老年人运动会4届,计670余名老年人参赛。组队参加省老年人运动会4届,前3届获总团体“获优胜奖最多”单位,第四届获门球和桥牌双冠军,总团体第二名。全市老年体育人口已达5成。
  1987年在西郊体育场东边建成门球场一个,次年9月增建一个。两个25米×20米的标准球场成为此后市、区门球训练和比赛的主要场所,10年后随西郊体育场划归宁波高等专科学校使用而被拆除,后在1998年建成的中山广场地下停车场平台上新建门球场3片以作补偿。2004年8月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1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室外有门球场4片,网球场和地掷球场各3片,是集健身、比赛、培训、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所。
  按全国健康老人评选标准,至2004年评出历届全国健康老人13名、省健康老人56名、市健康老人126名。先后获得全国老年体育先进集体9个、先进工作者20名;省老年体育先进集体14个、先进工作者52名;全国老年体育开拓者1名,省老年体育开拓者16名。
  1989年2月起创刊《宁波老年体育》简报一份(至21世纪改为彩色版面),面向全市内部赠阅,至2008年共刊出153期。先后编撰印刷《宁波老年体育十年》和《宁波老年体育二十年》图文资料两册。
  曾获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表彰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荣誉,1997年、2003年两次被中国老体协授予“全国老年体育先进集体”称号。
  市围棋协会
  市围棋协会设在域内三支街46号吴氏支祠内。其前身为1981年9月成立的市棋类协会(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历两届8年后于1989年4月围棋单独成立协会。时由回乡办赛的应昌期先生应聘担任名誉主席,前来参赛的聂卫平应聘任顾问,张义斌任首届主席,杨大栋任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协会日常工作。至2006年9月已5次换届。2004年9月“宁波棋院”在吴氏支祠内挂牌成立,象、围两协进驻办公、办赛、办学,向棋类爱好者提供活动场所,开展有偿服务,共同管理运作至今。
  20年来(至2008年)比赛形成制度,企业赞助频繁。共举办市级围棋比赛139次,参赛选手8996人次,其中团体赛22届、段位赛32届、各类杯赛85届次(其中冠军赛11届,霸王赛12届,名人赛28次,少儿赛17次,天元、精英、大奖、擂台等赛17次),推动了群众性
  围棋运动的开展。先后培养专业段位棋手5名(七、六、三、二、初段各1名),业余段位棋手541名(六段1名、五段30名、四段52名、三段73名、二段146名、初段239名)。曾派出选手参加世界围棋赛计获1金2银,参加国际赛计获3金1银4铜、1个第四名、3个第五名、4个第六名,参加全国赛计获9金3银1铜、1个第五名、2个第六名、1个第七名,参加省赛计获42金25银17铜。
  协会自成立至2008年曾承办和协办国际围棋赛计6次:1989年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锦标赛决赛、1991年第八届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2003年“方太杯”国际城市围棋赛、2004年第五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八强赛和半决赛、2006年中国(宁波)鄞州“甬港杯”国际围棋赛、2008年中国(宁波)余姚“大丰杯”国际城市围棋赛。举办或承办全国赛计12次:1990年和2005年的全国围棋段位赛、1995年“金轮摩托杯”全国业余围棋大奖赛、1995年“金港杯”中国围棋快棋棋王赛、1999年“溪口杯”首届中国围棋棋圣赛决赛、第二届“溪口杯”中国围棋棋圣赛七段组赛、2000年全国体育大会“罗蒙杯”围棋比赛并获最佳赛区、2001年“雅戈尔杯”全国围棋个人锦标赛并获优秀赛区、2002年“启新杯”友好城市名人围棋赛、2005年第一届“昌期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和第四届五城市三项棋类协作赛、2008年慈溪“天宇轴承杯”全国围棋公开赛。承办省级各类围棋比赛多次。
  20年来曾先后派出7个围棋代表团共58人次出访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瑞士、法国、泰国等国和香港、澳门等地区,开展对外交流,增进友谊,扩大宁波的知名度。曾在全国和省市级新闻媒体上报道和播发围棋动态消息计1391篇次,编撰印刷《宁波围棋史》图文资料一册。
  市围棋协会及时配合教育、体育部门举办历年中小学生围棋比赛和围棋传校赛,参赛达1.3万人次。58名教练员(教师)在51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授围棋,在训生达4346名。在海曙中心小学等校建有育苗工程基地5处。
  协会曾于1998年、2003—2004年、2005—2006年、2007—2008年4次被评为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省先进体育社团,6次被评为市体育社团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管理、体育人物等方面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叙了海曙区体育发展的轨迹和脉络。全书收录域内(含籍内)体育人物传略或简介70余人,“大事记”录有自宋至今560余条、2.7万余字的重大体育事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