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458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G812.755.4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曙区位于宁波市,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体育传统。该区在历史上曾是州、路、府治和鄞县县治,也经历了多次运动和体育活动的兴衰。20世纪80年代起,各中小学广泛开展体育达标活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开始实施,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该区的运动员在各级比赛中表现出色。
关键词: 宁波 概述 海曙区

内容

海曙区为宁波市辖区,位于奉化江、姚江合为甬江的“三江口″。西南与郵州区(原鄞县)接壤,东北濒姚江,东南临奉化江。南北长9.1公里,东西宽7.25公里,总面积29.4平方公里。
  以始建于唐、重建于明的海曙楼而名区。唐起历为州、路、府治和鄞县县治。清时一度驻宁绍台道。民国初为会稽道治所,后曾为市辖四区和县辖三区,1935年改县辖八镇。1949年11月,分设市辖海曙、镇明2个区公所,后历经区、街道、公社、文化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定为市辖区(县)一级政权建制。1980年10月恢复海曙、镇明两区人民政府。1984年1月,合并为海曙区至今。辖鼓楼、江厦、月湖、南门、西门、白云、段塘、望春8个街道办事处。有社区居委会74个、行政村16个。2007年户籍总人口30.66万。
  域内古代体育始于公元3—5世纪的晋朝,至南北朝时,弈棋已盛。宋时民间习射之风渐起。北宋天禧二年(1018)明州学府内(今中山广场址)首筑射圃。明起武风渐盛。至清代,射、棋列入府学,弈棋、射箭、打拳和放风筝等流行于民间。时法院巷小校场常行骑射习武阅兵诸事。清嘉庆年间(1796-1820),每年正月初九在孝闻街太岁殿校武,是为域内最早的民间单项体育赛事。
  道光廿四年(1844)宁波开埠后,西方近代体育传入,篮球、网球、足球等活动在教会办的青年会、学校、医院、慈善机构中开展,后逐步传入国立学堂和民间。1903年学堂开设体操科,推行兵式体操。1906年域内中学和小学首次组成县队参加宁属五县学校运动会(亦称“丙午运动会″),是为域内最早参加的体育运动会。民国时期域内部分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直接组队参加省两次中等学校联合运动会和第一、四、五、六届全浙运动大会。其中,第一届,省立四中35名选手参加,获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第四届,董其煊、张再生、施兰芬、李介民、裘树涵等5人获6个第一名;第五届,甬江女中获田径总分第一名,郑南瑛、向吟璇、钟漫黛、黄元寿等4人获4个第一名;第六届,陈玉明获3个第一名,省立四中获高中男子公开组4×400米接力和1500米并程接力2个第一名,并获学校组径赛锦标(总分第一名),陈中伟、于铁获网球赛冠军,戴丽燕、张敏伟各获第一名,县田径代表队获金牌18枚,民众组获3个接力第一名,并获径赛总锦标(团体第一名)、乒乓球总锦标、摔跤和轻量级举重锦标。
  20世纪80年代起各中小学广泛开展以贯彻新的《体育锻炼标准》为目标的达标活动,全区学校的开展率为100%。自1990年起开展达标统计评比工作,区属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由86.9%逐年上升至2002年的98.4%。
  民国十八年(1929)新设立的市政府以旧学府射圃为场地建市立运动场(原北大路体育场前身)。1931年4月撤市后更名为鄞县县立体育场。1949年5月宁波市复设,定名为市体育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学习苏联经验,1954年城区机关、学校、工厂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先后遍建“劳卫制”等级锻炼小组。1957年后,机关、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别开展工间操及其他小型多样体育活动,域内涌现出“东门一条街”群体活动先进榜样。1964—1978年域内举行过十次大型纪念性军民横渡江河活动(含武装泅渡)。居民群众自发的健身体育锻炼仍在悄然进行之中。20世纪80年代起,20多个市级和区级单项运动协会、行业体协先后在域内恢复活动或新建,各项民间体育逐渐兴起。拳、操、剑、舞、气功等各流派的民间教习活动广泛开展,加速了社区体育的形成和发展。
  1995年起贯彻《体育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域内市、区两级体育部门均分别建立了市、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并在每年的六月份组织一次规模相对较大的全民健身月(或周)活动的启动仪式。从1999年起区局每年在小区内空地上安装健身器材(每套8—12件不等),建设居民健身点(后称健身工程),方便居民群众早晚锻炼。至2008年域内共建设和更新健身工程103处,平均每个社区拥有1.35套。群众性健身活动不断兴起。2000年区政府被评为宁波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先进单位。2002年初,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海曙区2001年度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
  20世纪中叶到90年代,区境内陆续建有市级体育场2处、泳池4个、中型训练房4个。有学校体育场地120处(6环道以上体育场4处、训练房18个、篮排网球场60个、泳池4个)。后市级体育场地及训练设施先后改建、搬迁而不复存在。至2008年域内未建区管体育场地,仅有学校、社区和企业体育场地设施(动态)总计288,747平方米。
  20世纪中期始域内部分中小学校重点开展田径、游泳、三棋、网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和武术等项目的课外业余训练,并逐渐成为全市范围内的优势特长项目。域内(含籍内)运动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尤其是在国际性比赛中挂金摘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相当一部分运动员退役后历练成长为优秀教练员和裁判员。1980年技巧选手马素萍获得全省第一枚世界技巧锦标赛奖牌。1981年体操选手卓晶晶在第四届突尼斯国际体操邀请赛上连摘5枚金牌获一等功。乒乓球选手丁亚萍连续两届(第41、42届)获得世乒赛女双季军,受到原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1984年技巧选手赵漪波获世界技巧锦标赛亚军。1990年体操选手杨波在比利时第八届世界杯体操赛上获得4枚金牌,并于1992年受到李鹏亲切接见,其体操动作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命名为“杨波跳”。2001年篮球选手马澄清获得亚洲篮球锦标赛女篮冠军。1997年体操选手桑兰在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女子跳马冠军,1998年7月在美国世界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致残,后被授予省“功勋运动员”,受到江泽民、钱其琛等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1994年10月小军人乐滢在日本广岛举办的第十二届亚运会上获得游泳金牌,2001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第三十八届国际军体游泳锦标赛获得3枚金牌。域内(含籍内)运动员迄今计获市运动会金牌683枚,省运动会金牌68枚,全国城市运动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1枚,亚运会(含新兴力量运动会)金牌7枚、银牌铜牌各1枚,在历届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上共获世界冠军8个,获奥运会第四、七、九名各1次。
  域内有国家级国际级教练员5名,高级教练员15名,传统武术涉外教练员8名。其中国家级游泳教练钱洪元曾启蒙培养了潘维成、韩玉华、贺慈红、乐滢等全国和国际游泳冠军,获“世界冠军启蒙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体操教练张一鸣曾启蒙培养了杨波、马素萍、赵漪波、卓晶晶、武珊妹、桑兰等12位运动健将和国际比赛金牌得主,获“世界冠军启蒙奖”并公派赴泰任教一年。国际体育舞蹈教师张一丽培养全国冠军2对、亚军3对、季军18对。域内(含籍内)有各运动项目国际级裁判员4名(马素萍、赵颖、王雷钧、赵漪波),国家级裁判员20名,多次公正公平执法国内外重大比赛。
  1989年到2010年,域内有18个单位21次获省体育先进单位称号,9个单位获全国体育先进称号。其中宁波铝制品厂(1975年)、效实中学(1979年)、县学街道老体协分会(1990年)、镇明中心小学(1997年)、宁波中学(1999年)、南门街道(2000年)、白云街道(2001年)、月湖街道(2002年)、鼓楼街道中山社区(2004年)、江厦街道(2005年)等被评为全国先进。据1980至2005年有限记录,域内(含籍内)有60人先后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各类涉体荣誉118项次。2006年10月在第十三届省运动会上,域内市总工会、市出入境检疫检验局、市老体协等受大会表彰,获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和2010年,区体育局分别获得2002~2005年度和2006~2009年度浙江群众体育先进集体;2010年,海曙区门球协会获2006~2009年度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宁波市海曙区体育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管理、体育人物等方面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叙了海曙区体育发展的轨迹和脉络。全书收录域内(含籍内)体育人物传略或简介70余人,“大事记”录有自宋至今560余条、2.7万余字的重大体育事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