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间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44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民间故事
分类号: I276.3
页数: 7
页码: 404-4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龙观乡民间文学资源丰富,有龙潭传说和请龙求雨等故事。龙潭传说讲述秀珍姑娘吃仙桃怀孕变成龙娘的故事,人们为感谢她年年保佑他们旱涝保收。
关键词: 龙观乡 民间文学 故事

内容

龙观民间文学资源较为丰富,长期流传在当地的有:龙潭传说、一步二座桥、五龙抗金等传说颇有影响。为抢救本地民间文化遗产,保存人民群众口头文学的宝贵财富。现根据1987年本乡民间故事采录资料,特整理选录如下:
  一、龙潭传说
  相传数千年前,在今鄞奉江一带有个叫蕃薯渡的村庄,村上有户姓马的人家,有一女儿名秀珍,生得眉清目秀,且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在方圆几十里颇有名气。
  有一天清早,她与嫂子去河边洗衣担水,走到河边,忽见一只熟里透红的桃子从上游漂浮而来,秀珍眼明手快就俯身把它捞了上来。嫂子细看桃子,见十分新鲜,就劝小姑子吃了这只桃子。秀珍也很客气要尊给嫂子吃,两人互相谦让,一时难以定夺,但在她嫂子的再三的催促下,秀珍难以推辞,就把这只桃子吃了。最后,两人洗完衣襟,抬着满满一大桶水回家了。
  数月后,秀珍姑娘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就把这事告诉了嫂子,她嫂子百思不得其解。心想:近几个月来,她丈夫外出做生意未归,她与小姑子一直生活在一起,连晚上睡觉也在同一张床上,怎么会怀孕呢?秀珍也觉得冤枉,自己从没干过越规之事,怎么肚子会大起来呢?!于是,秀珍整天愁眉苦脸,度日如年地把自己关在闺房中。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被她母亲知道了,她母亲也觉得奇怪。心想,女儿是个很贤惠的大家闺秀,不可能会做出见不得人的事,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怀孕呢?嫂子知道母亲正在逼问秀珍怀孕之事,就过来帮腔解释。说,可能是妖魔鬼怪缠身了,得驱魔作妖。于是,就请来和尚做法事,但事件不但没解决,反而被全村人知道了秀珍怀孕之事,一时众说纷纭。
  秀珍父亲马员外是个爱面子的人,在封建礼教严重的年代里,大姑娘未婚先孕,那是家门不幸,岂不被人贻笑天下。于是,为保家教礼仪,他不分青红皂白,把秀珍姑娘赶出了家门。
  秀珍姑娘被赶出家门后,虽无依无靠,但毫无畏惧。她以四处乞讨为生,立志要弄明白事情真相。一天,她乞讨到东海边今中央岸一带,凑巧这里有一座面朝西,背座东的上花山,右边半山腰有个山屏,山屏中有一个小庵,上书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四姑屏庵”。那天,秀珍姑娘由于路途劳累,又怀有身孕,便向尼姑恳求食宿,并向尼姑说明了自己无缘无故怀了孕,被父亲赶出家门,以四处乞讨谋生之事。尼姑看她可怜,便生了善心,收留了秀珍姑娘。虽然,在庵中生活清贫,但总算有了落脚之地。不久,秀珍姑娘临产了,一连生了三男一女四个孩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孩子们长到了八岁。这四个孩子聪明过人,一教就会。一天,秀珍下山到村里化斋,顺便为孩子们买些布料做几件衣服。忽然,她看见小庵金光闪闪,辐射整个山头,她以为庵堂失火了,就急忙回庵堂了。一到庵门口,听见里面有嬉笑打闹声,她从门缝向里面张望,只见四条小龙缠住四根庵柱正在玩耍,秀珍大吃一惊。心想,这不是自己的孩子吗?!秀珍由于惊慌失措碰撞了大门,四条小龙听见有响动,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踪影。秀珍推门进去,只听见“呼啦”一声,四条小龙飞出了庵门。这时,秀珍才明白自己是吃了仙桃怀上了龙种。不久,自己也成仙变为龙娘了。
  据传,这四条小龙向西北而飞,龙母也遂之而去,在今五龙潭各自安了家。第一潭为小女青龙之家,被敕封“孚泽侯”;第二潭为小儿黑龙之家,被敕封“昭泽侯”;第三潭为龙母娘娘黄龙之家,被敕封“润泽侯”;第四潭为二儿白龙之家,被敕封“利泽侯”;第五潭为大儿赤龙之家,被敕封“显泽侯”。
  二、请龙求雨
  秀珍姑娘吃仙桃变龙娘的消息传开后,住在蕃薯渡的秀珍父母悲痛万分,但悔恨为时已晚。这一年大旱几月有余,蕃薯渡人不但种植的蕃薯晒煞,连水稻也枯死所剩无几。没办法,只好背着秀珍爷爷的神位来天井岙龙潭请龙求雨。说来也怪,请龙十有九灵,每年得到丰收。人们感谢秀珍和她孩子们为民做了好事。
  请龙求雨的消息传到天井山附近的百姓耳中。开始,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请龙求雨,没想到也非常灵验。打这以后,每逢大旱,当地百姓都在族长的带领下,塑上龙母娘、龙太子的神像,供上全猪全羊,全鸡全鸭等祭品,敲锣打鼓,三步一拜,向天井山老龙求雨。秀珍母子也很感谢善良的人们,年年保佑他们旱涝保收。
  数千年过去了,转眼到了北宋建隆元年,由于求雨灵验,建造了天井院。之后,因年年风调雨顺好年成,人们渐渐忘记了祭祀。据《鄞县通志》记载,明万历十六年,当时鄞县知县徐延绶刚上任,第二年就大旱二月有余,急得团团转,梦寐以求雨。因他是江西人,根本不懂当地有请龙求雨风俗习惯。一天,有老百姓告知,说:到天井山五龙潭请龙求雨特别灵验,必下雨。徐知县心想,如求雨应验,何为而不用。于是,便叫上文武百官,供祭品,塑神像,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向天井山进发,上山求雨去了。到了挹秀亭(今乌头门),前行者停步不进,徐知县的马也双脚跪地。知县立即下马观望,见“四面青山锁天地,一带碧水孕风雨”。果然是“王霸初出祥云罩,风水宝地瑞气旺”。感慨地说:“此处是圣地耶,我今日没有白来!”
  到了关龙庙后,根据山民指点,徐知县脱去长袍,徒步而上,直达祭龙台。当时已是明月当空,群星闪烁。面对如此灿烂的夜色,可徐知县无心赏景,却长跪于祭龙台前至天明,然后三步一回头地下山了。当徐知县行至五龙神堂时,骤然乌云密布,他马上上马前行,刚到挹秀亭时,瓢泼大雨随之而下。徐知县立即走进挹秀亭跪在龙王殿前连连叩头致谢。过了几天,他又亲自至五龙潭还愿。
  自此以后,五龙潭请龙求雨习俗从未间断过,一直沿袭至二十世纪60年代初。
  这个故事史书有记载。从科学意义上说,久旱必雨是自然规律现象。徐知县在当时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为民求雨,其心意、其用心良苦当应肯定,也应被人们所理解。由于县官亲自请龙求雨,因此五龙潭越来越被人们神化了。
  三、五龙抗金
  南宋高宗年间,金人大举入侵中原,很快破了临安(今杭州)。南宋检校中郎将郑世忠率部虽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节节败退,此时高宗赵构也逃到了宁波来避难了。在今高桥一带,郑世忠与金兵展开了殊死战斗,但金人勇猛强悍,郑世忠一时无退兵之策。一天,听一老农说:天井山神龙十分灵验,有求必应。你何不去求龙,帮助你退兵呢?郑世忠确实也无退兵之策了。就带领部下供着全猪全羊到五龙神堂敬龙求救。在神堂前,他跪拜求说:“大宋国已危在旦夕,再无退让之地,望神龙相助,救我破碎河山。”他叩头跪拜,热泪盈眶,拳拳爱国之心可鉴。士兵们见之感动,但暗地里还是有点不明事理,求龙助战,恐怕是白日做梦。
  郑世忠回到营房后,张贴布告,广招义士。写道:如能杀退金兵,禀报皇上封江浙路,并赏黄金万两。告示贴出后,前来参军者蜂拥而至,但都是些农民,不会武功,只能当士卒,不能领兵打仗。
  郑世忠对自己麾下无大将,正烦恼不已。一天,营房外突然来了五个悍将,其中一个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一个是身穿大红袍的女小将,另外三个五大腰粗,长相怪样。询问姓名,老者说姓黄名润泽,女将说姓青名孚泽,另外三人一一报了黑昭泽、白利泽、赤显泽姓名。郑世忠说:“你们有什么本领,可以退金兵?”
  老太太说:“我今天带三子一女来,就是来帮你退金兵的。”
  郑世忠疑心疑惑,有点不太相信。说:“你会呼风唤雨吗?”
  黑昭泽说:“这有什么,招手即来。”过一会儿又说:“你要小风小雨还是大风大雨?”
  郑世忠说:“就来大风大雨吧!”
  “好,将军你请看!”黑昭泽走出帷帐,伸手大摆了一下,口中念念有词,即刻风起,天昏地暗,暴雨如注。
  不一会儿,郑世忠部下急冲冲来报:“将军,不好了。沿岸兵营帐篷被大风刮走了!”
  郑世忠一听,这下坏了。急切切地说:“你能不能马上收住风雨?”
  黑昭泽哈哈大笑,伸手向天空一个手势,风雨即刻停下来了。
  这下郑将军心里有底了,于是整装待发,准备与金兵作战。一天,士卒来报,有金兵来犯。郑即召龙母娘娘四子共商应战之策。龙母娘娘说:“将军,请放心,我们自有退兵之策。”那天晚上,金兵乘黑包围了郑世忠驻地,顷刻间要攻下宋军围城。就在这时,雷电鸣闪,狂风暴雨突然一阵下来,金兵纷纷被困在护城河内,淹死的淹死,被箭射死的射死,遍地是尸野,金兵几乎全军覆没,溃不成军,领兵的大将金兀术也中箭身亡。
  宋军大胜,即禀报皇上封赏。皇上派大将韩世忠前来慰问,犒劳郑世忠将士。庆功典礼那天,士兵们到处寻找润泽母子,不见踪影。只见帐篷内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书:“抗金卫国理应当,得胜回府山里藏。”这是宋帝才知是龙神相助,遂之敕封五龙潭龙母娘娘为龙神广济应惠润泽侯,老大为龙神显泽侯、老二为龙神利泽侯、老三为龙神昭泽侯、小龙女为龙神孚泽侯。
  四、一步二座桥
  南宋时,后隆庙跟住的都是外地人,因没有田地,只得靠做手工业或替人帮工过日子。这里有一户姓徐名碾人家,家有老母和妻子,靠帮人家碾谷为生。这一年,金兵入侵,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碾谷活很少,眼看一家人难以糊口,妻子又怀了孕。徐碾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向庙堂借了五十两银子,搞些山货做起了小生意。不料,因不懂行情而亏了本钱。徐碾走投无路,无脸回家,凑巧前方打仗正在招兵买马。“还是当兵去吧!好歹总有口饭吃。”于是,他在宋大帅韩世忠麾下当了差。
  由于徐碾原在碾子里干活,磨练出了一身大力气,经军营调教后,又练了一身好武功。于是累累破敌立功,从一个小卒一直被封为“前锋将军”。转眼八年过去了,倭寇平息。一天,他上奏皇上,说家中有老母、妻子,不知是生是死,想回家看看。皇帝恩准,徐将军一路催马回家。
  这天,徐碾打扮成商人模样,骑马到了“挹秀亭”(今乌头门),举目一望,大惊,马上下鞍。原来,这徐将军离家时乃是一个不学无知之人,现经过军营磨练,学得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可谓是一个抬头识天文,俯首懂地理的孺学家。他一过挹秀亭,只见“四面青山锁天地,一带碧水孕风雨”,望左边“乌贼”“蚰蟾”封水道,观右手“狮子”“白象”锁地脉,果然是:“王霸初出祥云罩,风水宝地瑞气旺”。他怎敢骑马,一路牵马徐行,一边思忖着此地山水独异,日后必出贤人。行至狮子山脚下,望见一岙特低,两边山峰也平坦,徐将军叹了一口气,翻身上马说:“枉有山明水秀,此岙不齐也!”
  徐将军一路摇头叹气,看看家乡已在眼前,也不再多想此事,只想自己离家八年,现在归来,倒也荣耀,不知老母、妻子可好?离家时妻子已有身孕,不知是男是女?不知不觉便到了村口的碾子房。他停下马来,走进碾房想看看里面有没有变化,这碾房不知使他付出了多少汗水。正想着,看到曾经让他很吃力推动的大碾盘在慢慢移动,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用头顶着在推动大碾盘。徐将军想,此人有如此神力,日后必在我之上。他没有多想就顺势一抬手,推倒了石碾盘,那小孩一命呜呼!他看也没看一眼,就急冲冲地回家了。
  夫妻相见,悲欢离合。说起老母病故,做儿子的没有尽到一份孝心,不免悲痛欲绝;得知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已有八岁,就高兴万分。不知不觉,转眼已近傍晚,仍不见儿子回家,妻子焦急外出寻找,可找遍全村仍不见踪影。这时,徐将军才想起碾子房的一幕。夫妻俩匆匆忙忙赶到那里,掀起碾盘一看,被压死的正是他们的儿子。看到眼前的一切,惨不忍睹,他妻子悲痛欲绝当场撞死在碾盘上。
  一场噩耗,使徐将军昏昏然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事已至此,他掩埋妻儿后,当即写奏章于皇上,辞去前锋大将之职。并告,家乡长年发大水,需建造两座大桥,望拨银二万两。皇帝看了奏章,因徐将军是个有功之臣,况且造桥是为民造福之事,就准了奏章。差人送来二万两银子,并要徐碾督造此桥。
  庙跟这地方那有大桥可造,只有一条水渠从村中经过。于是徐碾就在村口大樟树下用几块条石搁了两座桥。并在桥墩边刻字取名为“想儿桥”和“思妻桥”。
  一天,有个轿夫路过此桥,这轿夫身高马大,见这两桥能一步跨过,哈哈大笑说:“这是什么‘思妻桥’、‘想儿桥’,依我看,叫‘一步两座桥’更确切。”从此以后,就有了“一步两座桥”名称,后被人们传袭至今。
  建造此桥根本用不了多少银子,徐将军心想,当初离家时,曾在庙堂借过五十两银子,如今这庙已经破烂不堪,还不如将这些多余的银子用于修理庙宇吧。于是,他请来能工巧匠扩建了灵显庙,并新塑了菩萨,中间还塑造了抗金名将宋检校中郎将郑世忠像,供民众祭祀。不久,徐将军出家在天井寺当了和尚。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