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43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故事
分类号: I276.3
页数: 10
页码: 404-4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龙观乡民间故事及抗战故事方面的情况,包含了龙潭传说、一步二座桥、五龙抗金等。
关键词: 龙观乡 民间文学 故事

内容

第一节 民间故事
  龙观民间文学资源较为丰富,长期流传在当地的有:龙潭传说、一步二座桥、五龙抗金等传说颇有影响。为抢救本地民间文化遗产,保存人民群众口头文学的宝贵财富。现根据1987年本乡民间故事采录资料,特整理选录如下:
  一、龙潭传说
  相传数千年前,在今鄞奉江一带有个叫蕃薯渡的村庄,村上有户姓马的人家,有一女儿名秀珍,生得眉清目秀,且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在方圆几十里颇有名气。
  有一天清早,她与嫂子去河边洗衣担水,走到河边,忽见一只熟里透红的桃子从上游漂浮而来,秀珍眼明手快就俯身把它捞了上来。嫂子细看桃子,见十分新鲜,就劝小姑子吃了这只桃子。秀珍也很客气要尊给嫂子吃,两人互相谦让,一时难以定夺,但在她嫂子的再三的催促下,秀珍难以推辞,就把这只桃子吃了。最后,两人洗完衣襟,抬着满满一大桶水回家了。
  数月后,秀珍姑娘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就把这事告诉了嫂子,她嫂子百思不得其解。心想:近几个月来,她丈夫外出做生意未归,她与小姑子一直生活在一起,连晚上睡觉也在同一张床上,怎么会怀孕呢?秀珍也觉得冤枉,自己从没干过越规之事,怎么肚子会大起来呢?!于是,秀珍整天愁眉苦脸,度日如年地把自己关在闺房中。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被她母亲知道了,她母亲也觉得奇怪。心想,女儿是个很贤惠的大家闺秀,不可能会做出见不得人的事,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怀孕呢?嫂子知道母亲正在逼问秀珍怀孕之事,就过来帮腔解释。说,可能是妖魔鬼怪缠身了,得驱魔作妖。于是,就请来和尚做法事,但事件不但没解决,反而被全村人知道了秀珍怀孕之事,一时众说纷纭。
  秀珍父亲马员外是个爱面子的人,在封建礼教严重的年代里,大姑娘未婚先孕,那是家门不幸,岂不被人贻笑天下。于是,为保家教礼仪,他不分青红皂白,把秀珍姑娘赶出了家门。
  秀珍姑娘被赶出家门后,虽无依无靠,但毫无畏惧。她以四处乞讨为生,立志要弄明白事情真相。一天,她乞讨到东海边今中央岸一带,凑巧这里有一座面朝西,背座东的上花山,右边半山腰有个山屏,山屏中有一个小庵,上书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四姑屏庵”。那天,秀珍姑娘由于路途劳累,又怀有身孕,便向尼姑恳求食宿,并向尼姑说明了自己无缘无故怀了孕,被父亲赶出家门,以四处乞讨谋生之事。尼姑看她可怜,便生了善心,收留了秀珍姑娘。虽然,在庵中生活清贫,但总算有了落脚之地。不久,秀珍姑娘临产了,一连生了三男一女四个孩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孩子们长到了八岁。这四个孩子聪明过人,一教就会。一天,秀珍下山到村里化斋,顺便为孩子们买些布料做几件衣服。忽然,她看见小庵金光闪闪,辐射整个山头,她以为庵堂失火了,就急忙回庵堂了。一到庵门口,听见里面有嬉笑打闹声,她从门缝向里面张望,只见四条小龙缠住四根庵柱正在玩耍,秀珍大吃一惊。心想,这不是自己的孩子吗?!秀珍由于惊慌失措碰撞了大门,四条小龙听见有响动,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踪影。秀珍推门进去,只听见“呼啦”一声,四条小龙飞出了庵门。这时,秀珍才明白自己是吃了仙桃怀上了龙种。不久,自己也成仙变为龙娘了。
  据传,这四条小龙向西北而飞,龙母也遂之而去,在今五龙潭各自安了家。第一潭为小女青龙之家,被敕封“孚泽侯”;第二潭为小儿黑龙之家,被敕封“昭泽侯”;第三潭为龙母娘娘黄龙之家,被敕封“润泽侯”;第四潭为二儿白龙之家,被敕封“利泽侯”;第五潭为大儿赤龙之家,被敕封“显泽侯”。
  二、请龙求雨
  秀珍姑娘吃仙桃变龙娘的消息传开后,住在蕃薯渡的秀珍父母悲痛万分,但悔恨为时已晚。这一年大旱几月有余,蕃薯渡人不但种植的蕃薯晒煞,连水稻也枯死所剩无几。没办法,只好背着秀珍爷爷的神位来天井岙龙潭请龙求雨。说来也怪,请龙十有九灵,每年得到丰收。人们感谢秀珍和她孩子们为民做了好事。
  请龙求雨的消息传到天井山附近的百姓耳中。开始,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请龙求雨,没想到也非常灵验。打这以后,每逢大旱,当地百姓都在族长的带领下,塑上龙母娘、龙太子的神像,供上全猪全羊,全鸡全鸭等祭品,敲锣打鼓,三步一拜,向天井山老龙求雨。秀珍母子也很感谢善良的人们,年年保佑他们旱涝保收。
  数千年过去了,转眼到了北宋建隆元年,由于求雨灵验,建造了天井院。之后,因年年风调雨顺好年成,人们渐渐忘记了祭祀。据《鄞县通志》记载,明万历十六年,当时鄞县知县徐延绶刚上任,第二年就大旱二月有余,急得团团转,梦寐以求雨。因他是江西人,根本不懂当地有请龙求雨风俗习惯。一天,有老百姓告知,说:到天井山五龙潭请龙求雨特别灵验,必下雨。徐知县心想,如求雨应验,何为而不用。于是,便叫上文武百官,供祭品,塑神像,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向天井山进发,上山求雨去了。到了挹秀亭(今乌头门),前行者停步不进,徐知县的马也双脚跪地。知县立即下马观望,见“四面青山锁天地,一带碧水孕风雨”。果然是“王霸初出祥云罩,风水宝地瑞气旺”。感慨地说:“此处是圣地耶,我今日没有白来!”
  到了关龙庙后,根据山民指点,徐知县脱去长袍,徒步而上,直达祭龙台。当时已是明月当空,群星闪烁。面对如此灿烂的夜色,可徐知县无心赏景,却长跪于祭龙台前至天明,然后三步一回头地下山了。当徐知县行至五龙神堂时,骤然乌云密布,他马上上马前行,刚到挹秀亭时,瓢泼大雨随之而下。徐知县立即走进挹秀亭跪在龙王殿前连连叩头致谢。过了几天,他又亲自至五龙潭还愿。
  自此以后,五龙潭请龙求雨习俗从未间断过,一直沿袭至二十世纪60年代初。
  这个故事史书有记载。从科学意义上说,久旱必雨是自然规律现象。徐知县在当时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为民求雨,其心意、其用心良苦当应肯定,也应被人们所理解。由于县官亲自请龙求雨,因此五龙潭越来越被人们神化了。
  三、五龙抗金
  南宋高宗年间,金人大举入侵中原,很快破了临安(今杭州)。南宋检校中郎将郑世忠率部虽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节节败退,此时高宗赵构也逃到了宁波来避难了。在今高桥一带,郑世忠与金兵展开了殊死战斗,但金人勇猛强悍,郑世忠一时无退兵之策。一天,听一老农说:天井山神龙十分灵验,有求必应。你何不去求龙,帮助你退兵呢?郑世忠确实也无退兵之策了。就带领部下供着全猪全羊到五龙神堂敬龙求救。在神堂前,他跪拜求说:“大宋国已危在旦夕,再无退让之地,望神龙相助,救我破碎河山。”他叩头跪拜,热泪盈眶,拳拳爱国之心可鉴。士兵们见之感动,但暗地里还是有点不明事理,求龙助战,恐怕是白日做梦。
  郑世忠回到营房后,张贴布告,广招义士。写道:如能杀退金兵,禀报皇上封江浙路,并赏黄金万两。告示贴出后,前来参军者蜂拥而至,但都是些农民,不会武功,只能当士卒,不能领兵打仗。
  郑世忠对自己麾下无大将,正烦恼不已。一天,营房外突然来了五个悍将,其中一个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一个是身穿大红袍的女小将,另外三个五大腰粗,长相怪样。询问姓名,老者说姓黄名润泽,女将说姓青名孚泽,另外三人一一报了黑昭泽、白利泽、赤显泽姓名。郑世忠说:“你们有什么本领,可以退金兵?”
  老太太说:“我今天带三子一女来,就是来帮你退金兵的。”
  郑世忠疑心疑惑,有点不太相信。说:“你会呼风唤雨吗?”
  黑昭泽说:“这有什么,招手即来。”过一会儿又说:“你要小风小雨还是大风大雨?”
  郑世忠说:“就来大风大雨吧!”
  “好,将军你请看!”黑昭泽走出帷帐,伸手大摆了一下,口中念念有词,即刻风起,天昏地暗,暴雨如注。
  不一会儿,郑世忠部下急冲冲来报:“将军,不好了。沿岸兵营帐篷被大风刮走了!”
  郑世忠一听,这下坏了。急切切地说:“你能不能马上收住风雨?”
  黑昭泽哈哈大笑,伸手向天空一个手势,风雨即刻停下来了。
  这下郑将军心里有底了,于是整装待发,准备与金兵作战。一天,士卒来报,有金兵来犯。郑即召龙母娘娘四子共商应战之策。龙母娘娘说:“将军,请放心,我们自有退兵之策。”那天晚上,金兵乘黑包围了郑世忠驻地,顷刻间要攻下宋军围城。就在这时,雷电鸣闪,狂风暴雨突然一阵下来,金兵纷纷被困在护城河内,淹死的淹死,被箭射死的射死,遍地是尸野,金兵几乎全军覆没,溃不成军,领兵的大将金兀术也中箭身亡。
  宋军大胜,即禀报皇上封赏。皇上派大将韩世忠前来慰问,犒劳郑世忠将士。庆功典礼那天,士兵们到处寻找润泽母子,不见踪影。只见帐篷内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书:“抗金卫国理应当,得胜回府山里藏。”这是宋帝才知是龙神相助,遂之敕封五龙潭龙母娘娘为龙神广济应惠润泽侯,老大为龙神显泽侯、老二为龙神利泽侯、老三为龙神昭泽侯、小龙女为龙神孚泽侯。
  四、一步二座桥
  南宋时,后隆庙跟住的都是外地人,因没有田地,只得靠做手工业或替人帮工过日子。这里有一户姓徐名碾人家,家有老母和妻子,靠帮人家碾谷为生。这一年,金兵入侵,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碾谷活很少,眼看一家人难以糊口,妻子又怀了孕。徐碾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向庙堂借了五十两银子,搞些山货做起了小生意。不料,因不懂行情而亏了本钱。徐碾走投无路,无脸回家,凑巧前方打仗正在招兵买马。“还是当兵去吧!好歹总有口饭吃。”于是,他在宋大帅韩世忠麾下当了差。
  由于徐碾原在碾子里干活,磨练出了一身大力气,经军营调教后,又练了一身好武功。于是累累破敌立功,从一个小卒一直被封为“前锋将军”。转眼八年过去了,倭寇平息。一天,他上奏皇上,说家中有老母、妻子,不知是生是死,想回家看看。皇帝恩准,徐将军一路催马回家。
  这天,徐碾打扮成商人模样,骑马到了“挹秀亭”(今乌头门),举目一望,大惊,马上下鞍。原来,这徐将军离家时乃是一个不学无知之人,现经过军营磨练,学得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可谓是一个抬头识天文,俯首懂地理的孺学家。他一过挹秀亭,只见“四面青山锁天地,一带碧水孕风雨”,望左边“乌贼”“蚰蟾”封水道,观右手“狮子”“白象”锁地脉,果然是:“王霸初出祥云罩,风水宝地瑞气旺”。他怎敢骑马,一路牵马徐行,一边思忖着此地山水独异,日后必出贤人。行至狮子山脚下,望见一岙特低,两边山峰也平坦,徐将军叹了一口气,翻身上马说:“枉有山明水秀,此岙不齐也!”
  徐将军一路摇头叹气,看看家乡已在眼前,也不再多想此事,只想自己离家八年,现在归来,倒也荣耀,不知老母、妻子可好?离家时妻子已有身孕,不知是男是女?不知不觉便到了村口的碾子房。他停下马来,走进碾房想看看里面有没有变化,这碾房不知使他付出了多少汗水。正想着,看到曾经让他很吃力推动的大碾盘在慢慢移动,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用头顶着在推动大碾盘。徐将军想,此人有如此神力,日后必在我之上。他没有多想就顺势一抬手,推倒了石碾盘,那小孩一命呜呼!他看也没看一眼,就急冲冲地回家了。
  夫妻相见,悲欢离合。说起老母病故,做儿子的没有尽到一份孝心,不免悲痛欲绝;得知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已有八岁,就高兴万分。不知不觉,转眼已近傍晚,仍不见儿子回家,妻子焦急外出寻找,可找遍全村仍不见踪影。这时,徐将军才想起碾子房的一幕。夫妻俩匆匆忙忙赶到那里,掀起碾盘一看,被压死的正是他们的儿子。看到眼前的一切,惨不忍睹,他妻子悲痛欲绝当场撞死在碾盘上。
  一场噩耗,使徐将军昏昏然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事已至此,他掩埋妻儿后,当即写奏章于皇上,辞去前锋大将之职。并告,家乡长年发大水,需建造两座大桥,望拨银二万两。皇帝看了奏章,因徐将军是个有功之臣,况且造桥是为民造福之事,就准了奏章。差人送来二万两银子,并要徐碾督造此桥。
  庙跟这地方那有大桥可造,只有一条水渠从村中经过。于是徐碾就在村口大樟树下用几块条石搁了两座桥。并在桥墩边刻字取名为“想儿桥”和“思妻桥”。
  一天,有个轿夫路过此桥,这轿夫身高马大,见这两桥能一步跨过,哈哈大笑说:“这是什么‘思妻桥’、‘想儿桥’,依我看,叫‘一步两座桥’更确切。”从此以后,就有了“一步两座桥”名称,后被人们传袭至今。
  建造此桥根本用不了多少银子,徐将军心想,当初离家时,曾在庙堂借过五十两银子,如今这庙已经破烂不堪,还不如将这些多余的银子用于修理庙宇吧。于是,他请来能工巧匠扩建了灵显庙,并新塑了菩萨,中间还塑造了抗金名将宋检校中郎将郑世忠像,供民众祭祀。不久,徐将军出家在天井寺当了和尚。
  第二节 抗战故事
  本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一个重灾区,同时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一个重要战场。从1941年4月宁波沦陷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人民抗日武装在本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顽强的战斗,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牢记历史、认识战争、体会胜利果实,进一步弘扬四明革命精神,继承优良革命传统,特记述如下几则在本地抗战的小故事。
  一、林大队天井岙脱险
  林大队,是宁波沦陷后由中共鄞奉县委领导,委派党员林一新同志组建的一支规模较大、战斗力较强、挂着国民党游击队灰色番号的地方抗日武装。
  1943年8月下旬,中共鄞奉县委从各方面得到消息,时任郭青白支队第六大队(即林大队)可能被消灭。县委书记周飞秘密通知李明,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敌人的动向,作好一切防范准备,并布置地方党组织和潜伏在郭青白司令部的共产党员及时传递国民党要行动的情报。时任第六大队副大队长、地下党员李明同志,接到县委书记指示后报告,种种迹象表明,郭青白有消灭第六大队的意图。此事,鄞奉县委当即向中共浙东区委和浙东纵队司令部作了汇报,当时,浙东区委和纵队司令部也截获了国民党浙江省反共顽固派在天台召开的军事会议的情报,将对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和三五支队进行军事围剿。俞济明、郭青白在全面围剿共产党之前向六大队开刀。浙东区委指示,一要密切注视敌人动向,二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六大队这支人民抗日武装。必要时,抢在敌人下手之前把部队拉出来,并命令四明山三五支队给予支援。
  由此同时,郭青白也在加紧对六大队秘密策划,并确定利用军训时缴获六大队枪支。鄞奉县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将计就计,在军训拉练时拉出部队,并将这一情况报告中共四明地委和浙东区委。
  8月底,李明接到郭青白命令,要他率部到龙观乡天井岙集训。李队副接到命令后,迅速向县委报告,并把情况报告了四明地委和浙东区委。
  9月2日,李明率部队按时开进天井岙,按郭青白指定的营区驻扎后,召集中队长开了一个短会,布置了警戒。为使郭青白放心,特意向他汇报了宿营情况。
  9月3日上午,李明借口到支队向郭青白报告集训情况,其实是想摸清郭青白的真实意图。没有发现可疑迹象,李明就告辞郭青白支队长回到了六大队。
  9月4日上午,李明带中队长、警卫班长、通讯员等察看了驻扎营地周围地形,发现六大队已置于各大队包围之中。下午4时,支队部作战科发来一份敌情通报:“宁波敌人,可能5日拂晓出来扫荡。三、五支队已到达峙岭一线集结。”紧接着,支队部又发来一份作战命令并指定各大队任务:“吴再生大队坚守茶岭岗一线;严国栋大队坚守定光寺左侧;任善宝大队坚守定光寺右侧;李明大队附率领六大队包括重机枪中队坚守天井岙后山,不准出击,用火力掩护严、任两大队出击和保护支队部安全转移。5日早晨6时前,各大队到达指定地点。”
  李明接到命令后,对郭青白的作战部署顿感怀疑:一是过去打仗,六大队都是担任出击任务,这次却要他们坚守阵地,不准出击;二是严、吴、任三个大队都驻扎在天井岙四周,却居高临下,把六大队夹在中间,形成合围圈,万一发生缴枪事件对六大队攻、守都很不利。李明明白郭青白的部署是把六大队置于死地,想吃掉六大队的阴谋完全暴露了。李明立即派通讯员把紧急情况送给了县委书记周飞:“郭青白明晨六时前要下毒手,我准备在郭动手之前拉出,路线照前议定走。请告三支队接应。”
  晚上,李明召开支部会议,分析研究郭青白的作战命令,传达县委交给支部的任务。大家一致认为郭青白的作战命令意图很明确,是要吃掉六大队。最后,他们讨论了行动计划:一是凌晨2时起床,3时吃早饭,提前上山,把部队拉出包围圈;二是派通讯员迅速到许家联络站、蜜岩乡公所,通知徐紫云、毛尹乡长立即转移隐藏;三是部队拉出路线从天井岙翻山,经祝家佛堂蜜岩、长里方、童家到红岭。
  5日凌晨3时,部队紧急集合,李明作了简短的动员后,布置了准备战斗命令:邵炳炎带一个排作后卫掩护;李明率领大队警卫排先头开路,一中队、重机枪连等按顺序紧跟,迅速上山。命令下达后就出发,拂晓,部队到达山顶,脱离了危险地带。接着在蜜岩与县委书记周飞、大队长林一新等一起会合,经童家,向红岭进发。11时,全大队260多人,全部安全到达红岭,与前来接应的三支队会师。
  郭青白偷鸡不着蚀把米,林大队的拉出,还带来了与林大队合并的重机枪连40多人,一挺重机枪,25支步枪。不久,六大队公开成为共产党员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命名为鄞奉县大队。
  二、小灵峰伏击战
  一天,郭青白与林达联合抗日,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郭青白部攻击古林日伪军据点,一路由林达带领袭击西城桥日伪军据点。最后郭部只远远的放了几枪,白白消耗了一批子弹,逃回了驻地,导致给六大队造成很大压力。而由林达率领的六大队,不但拔掉了西城桥日伪军据点,还把前来助战的古林据点日伪军打得屁滚尿流。三支队大获全胜,军威扬遍鄞西。郭青白不仅丢尽了面子,还怕日后三五支队在鄞西扩大影响,心里感到不安。
  中共鄞奉县委抓住郭青白好大喜功、沽名钓誉的心理,并分析了他与林达联合作战后的复杂心情,决定由六大队长林一新、大队副李明向郭青白提议:“引蛇出洞,伏击日伪军”。郭青白为了挽回影响,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伏击战选择在龙观乡小灵峰。由陈炳奎、林一新、李明指挥六大队担任主攻,在小灵峰山岙里埋伏,张开网袋。
  1944年5月上旬,鄞奉县委通过统战人士向潜伏在鄞江桥日伪军情报站的内线送去假情报:“鹳岭乡(现属龙观乡)雪岙一带有土匪活动。”这一着棋果然很灵,驻守在鄞江桥的日伪军接到情报后,决定次日上午前去清剿。当晚,情报站内线迅速把日伪军到雪岙清剿的消息送到鄞奉县委和六大队。六大队接到情报后,于凌晨4时带领部队埋伏在日伪军去雪岙途中小灵峰,并封阻来往行人,等待日伪军钻进已经张开的口袋。
  上午8时,100多个日伪军从鄞江出发,10时许进入小灵峰伏击点。此时,枪声大作,由陈炳奎、林一新、李明指挥的第六大队指战员向日伪军发起猛烈的袭击,轻、重机枪、步枪集中扫射。日伪军遭到突然袭击,顿感中计,迅速用强大的火力反击,组织突围,最后抬着尸体和伤兵向原路逃窜。
  这次伏击战,毙伤敌人10余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六大队大队长陈炳奎和中队长王厚生受伤。郭青白对这次伏击胜利,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显示了国民党宁警支队的强大实力。委任林一新为代理大队长。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