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编 方言 谚语 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434
颗粒名称: 第十九编 方言 谚语 故事
分类号: H178;I207.78;I207.73
页数: 27
页码: 387-413
摘要: 本编记述了龙观乡方言、谚语和故事方面的内容,包含了方言词汇、谚谣、民谣等。
关键词: 龙观乡 谚语 故事

内容

第一章 方言词汇
  本地方言属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方言,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尤其是具有本地方言特色的词汇。这里主要记述天文地理、时间方位、人物亲属称谓、人体生理疾病、动植物、食品用具、动作行为和事物、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一般方言。
  一、天文、地理、时间、方位
  日头菩(太阳)蛾眉月(初三四的月亮)鱼鳞斑(鳞云)龙光闪(闪电)天家(天气)鲎(虹)雾露(雾)落雨(下雨)响雷(打雷)雹子(冰雹)石宕(石矿)洪洞(陷井)水头(潮水)昼过,当昼过(正午)暴时(初次)辰光(时候)日脚(日子)旧年(去年)前日(前天)昨日(昨天)今朝(今天)结密,结密子(今天)明朝(明天)后日(后天)下日(后几天)乌早天亮(清晨)天亮(早晨)上半日(上午)下半日(下午)日里(白天)夜快底(傍晚)夜里,夜到(晚上)老底子(从前,本来)老早(很久以前)下遭,下亮遭(以后)压末,末脚(最后)一时三刻(极短时间)阿里(哪里)上底(上面)下底(下面)当中娘,中娘亨(中间)借手半边,借边(左边)顺手半边,顺边(右边)里向,里边,里半边(里面)外边,外半边(外面)堂头(这里)骨直(笔直)
  二、人物、亲属、称谓
  阿姑(姑母)姑丈(姑父)老浓(老婆)囡孙(孙女)儿囡(女儿)老婆娘(对妻子的戏称)小娘,小娘陴,小娘货(女孩)奶欢(哺乳婴儿)队伙(朋友)阿姆(大妈)毛头,小毛头(小孩)小顽(男孩)娘子(女孩)厨工(厨师)阿伯(父亲)姆妈(母亲)阿爷(祖父)阿娘(祖母)囡(女儿)娘舅(舅舅)舅姆(舅妈)嬷嬷(伯母,父亲的姐姐,母亲的姐姐)新妇(儿媳妇)老公(丈夫)人客(客人)讨饭(乞丐)暴出陇(新手)老门槛(老手)戆大(傻瓜)呆大(呆子)寿头(傻瓜,呆子)铳手(扒手)脱底蛇娄(好吃懒做的人)桥头老三(多嘴多舌的人)铁丝卡篓(吝啬鬼)肚仙(女巫)花佬(俗称娼妓)
  三、人体、生理、疾病
  鼻头水(鼻涕)天柱骨(脊髓骨)脚挣主(足踝)经家(月经)夹舌头(口吃)老鸦臭(狐臭)有心(怀孕)哑子(哑巴)聋彭(聋子)麻皮(麻子)拐脚(瘸子)眼泡皮(上下眼皮)眼闪毛(睫毛)眼火(眼力)涎茶水(唾涎)胡咙(咽喉)胸脘头(胸腔)指末头(手指)眠鼾(呼噜)个子头(体格,身材)镂眼(目深)性命(生命)塑子(容貌)大脚胖(大腿)脚娘肚(小腿)
  四、动物、植物
  牯猪(公猪)鲜鸡(阉割的雄鸡)头发螂(螳螂)利市(猪头)赚头(猪舌)烤头(晒干的小海鱼)鲞(剖背去肠晒干的大海鱼)猪娘(母猪)雄鸡(公鸡)麻将(麻雀)田鸡(青蛙)倭豆(蚕豆)番茄(西红柿)茄(茄子)洋芋艿(马铃薯)香瓜子(葵花子)六谷(玉米)草子(紫云英)摸六株(种田)
  五、食品、用具
  陶窑(费用)家计(家财)小货铜钱(私房积蓄)澳斗(臼水木器)夜桶,便桶(粪桶)桌凳(桌子)寿方板(棺材板)下饭(菜肴)吃场(食品)蜜糖(蜂蜜)屋山顶(屋脊)衣裳(衣服)背单(背心)肚兜(涎布)手巾(毛巾)绢帕(手帕)矮凳(凳子)揩桌布(抹布)自来火(火柴)面桶(脸盆)调羹(羹匙)薄刀(菜刀)纽珠(纽扣)小儿书(连环画)信壳(信封)破零破碎(破烂)脚踏车(自行车)天亮饭(早饭)昼饭(中饭)夜饭(晚饭)镬焦(锅巴)老酒(黄酒)线粉(粉丝)精肉(瘦肉)油肉(肥肉)油炸桧(油条)汤团(汤圆)
  六、动作、行为
  相(看)辱(骂)挈(提)客(抓,拿)忖(想,思考)揾(蘸,如:揾酱油)造孽(吵架)加气(生气)做忌(恐人指责随时留意)凑队(交友)啜(吮吸)囥(藏)庉(住)跍(蹲)讴(叫,唤)抲(捉,抓)吃茶(喝开水,喝茶)讲大道(谈天)诧谭(夸口,说大话)猜枚子(猜谜)嚼舌根(信口胡说,搬弄是非)灵市面(了解物价行情,打听消息)拆蚀(亏损)打朋(开玩笑)打相打(打架)弄送(捉弄,戏弄)轧头(理发)畔幽猫(捉迷藏)讴活灵(替小孩压惊的方式)
  七、事物、性质、状态
  三色(人的态度变化)条直(为人安分正派,生活安排得好)调大(空闲)着力(劳累)石骨铁硬(极坚硬)大白(愚蠢)落直(人的行为正直)勿上科(人品性不良,詈语)罪过八拉(可怜)腻腥(肮脏)清爽(干净)爽快(舒服)惬意(舒服)乐胃(舒服,适意)巴结(勤快)勤力(勤快)闹热,闹猛(热闹)冰阴(冰冷)呒清头(糊涂)挑头王(最好的)晏(晚)幽(声音小,火力微)赞(美好)拨(给,被,让)薄(稀)厚(稠)啥西(什么)呒告(没事,没关系)拉倒(算了,作罢)做人家(节省,节约)狗皮倒灶(吝啬)闲话一句(一言为定)
  第二章 谚谣
  第一节 谚语
  作为人们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本地方言中众多的谚语,经口耳相传,约定俗成,成为人们日常言论、行为、处世之规范和依据。其特点正如《鄞县通志》所述:“一曰民族性质之表现,二曰社会状态之演示,三曰风俗习惯之记述,四曰故事神话之流传。”本地融吴越与中原民族为一体,襟山带海,故民性活泼柔和又质直刚毅;清中叶前,鄞人多务农本,故贫苦、节啬、重利,而开埠后,民多业工商,渐转为冒险、崇富、精明;风俗习惯以勤俭耐劳为美德,又重家庭宗法、敬神祀祖、婚丧迷信之操;故事神话则有梁山伯等流传。谚语因其反映的生活广泛,言简意赅,故具有一定的社会和艺术价值。而其句式之灵活,用话之通俗,声调节奏之谐美,则是用以研究地方方言的最好材料。
  本志选录1987年8月龙观民间文学三集成编委会编写的《乡卷·谚语》中较能反映龙观地情、民情的部分,分为故乡、家庭、生活、社交、行业、社会、自然、修养、事理、讽喻十类。其中“自然”类多反映天气、农事、气象、物候情况,在《气候》等有关章节中已有选录,此处从略。其余九类编选如下。
  一、故乡
  乡情 金窠银窠,弗如自家草窠。/走遍天下,弗及宁波江厦。
  乡俗 做寿做九不做十。/三十弗可错,四十弗可做。/请吃酒,挜拜生。/好女弗吃两碗茶。/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新妇三日呒大小。/烧香要烧三宝地,好事要做眼面前。/念佛念一世,弗如过桥石板铺一记。
  乡戏 南词唱华堂,走书下农庄,评书进茶坊。/煞清爽,梅兰芳。/呆子看戏,癫子做戏,才子编戏。/破帐蚊子多,破戏锣鼓多。/铜锣响,脚底痒。/千日胡琴百日箫,锣鼓钹子日日敲。/凤箫两头空,会响一半功。/应罕董卓,应罕吕布。
  二、家庭
  家庭 家弗和拨人欺,邻不和拨贼欺。/一家弗知一家事,和尚弗知道家事。/若要好,大做小。/树大分杈,儿大分家。
  父母 阿娘做人,裤脚缚绳。/教子有方,门庭兴旺;教子无方,家计荡光。/狗弗嫌家贫,儿不嫌娘丑。/娘勤囡弗懒,爹懒子好闲。/宁可死做官爹,弗可死讨饭娘。/大海洋洋,忘记爹娘。
  夫妻 男人无妻家无主,女人无夫家无梁。/秧好一年谷,妻贤一生福。/只要老公好,苦苦也呒告。/少年夫妻甜如蜜,老年夫妻恩如漆。/家常便饭粗布衣,知冷知暖是夫妻。/柴米夫妻,酒肉朋友。/半夜吵,五更好。/怕老婆,铜钿多。/弗是怕老婆,为了省省祸。/花佬有良心,大少爷弗会睏凉亭。/露水夫妻难到老,花烛夫妻百年好。
  兄弟 亲兄弟,明算帐。/打死打活亲兄弟,煮粥煮饭加把米。/拳头打出外,手臂弯进里。
  儿女 买田要东乡,儿子要亲生。/猫生猫中意,狗生狗欢喜,自生自值钿。/三代弗出舅家门。/有爹有娘怀中抱,呒爹呒娘路边草。/养儿弗论饭,打铁弗论炭。/三岁意记看到老。/三岁打娘娘会笑,廿岁打娘娘上吊。/宁可生败子,弗可生呆子。/儿子生一百,弗值老头脚一只。/墙倒戤着壁,呒子靠阿侄。/儿子弗种爹,孙子吃爷爷。/儿子像阿娘,银子好打墙。
  女婿 女婿顶半子。/墙门朝稻田,丈姆寻女婿。/丈姆看女婿,越看越中意。/丈姆一声讴,蛋壳一畚斗。/吃儿子骂进骂出,吃女婿谢进谢出。/儿孝弗如媳妇孝,囡孝弗如女婿孝。
  婆媳 做囡像梗龙,新妇像梗虫。/好媳妇弗怕恶阿婆。/呒没新妇东托西托,有勒新妇东哭西哭。/莫看娘家呒人,还有堂房阿婶。
  三、生活
  衣饰 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三分人,七分扮。/莫看廿岁姑娘妆,要看八十婆婆丧。/千层衣弗及一层破花线。/笑脏笑破不笑补,笑馋笑懒不笑苦。/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补阿四,烂阿五。/死要俏,冻勒呱呱叫。/吃吃咸菜汤,搽搽珍珠霜。
  饮食 人是铁,饭是钢。/老成人靠饭劲。/会吃就是补。/面孔老老,肚皮饱饱。/好看红绿,好吃鱼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三日弗吃咸菜汤,两脚有眼酸汪汪。/生鲜熟补咸经拖。/只有眼慌,呒没肚慌。/吃邋遢做菩萨。/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递烟不递火,比死还难过。
  居住 屋宽弗如心宽。/庉庉朝南屋,吃吃陈年谷。/朝北财主,弗如朝南屋柱。/连灶连眠床,对落是屙缸。/蛳螺壳里做道场。/吃着弗如坐着,坐着弗如庉着。
  旅途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面色。/天晴带伞,肚饱带饭。/路在嘴巴里。/凉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五十里以外要带伞,五十岁以上要买板。
  保健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药补弗如食补。/六十弗留宿,七十弗留吃。/一弗可赌力,二弗可赌食。/讲讲话话散散心,闷桶弗响要生病。/弗气弗愁,活到白头。
  医药 只医病,弗医命。/久病成良医。/单方一味,气煞名医。/怕痛怕痒,做弗来外科医生。/手痛络,脚痛搁。/针没四两重,根根筋骨动。
  四、社交
  集体 柴多火旺,见多识广。/大河有水小河满。/人多好用力,人少好吃食。/三兄四弟杀只牛,弗如自家杀只狗。/弗怕人家看不起,只怕自家不争气。/三百六十行,行行弗落当。/弗求地位,只求落位。/吃三观菜保自身。/桥倒压弗煞差鱼。
  团结 洗帚和把缠。/手一摇,人一潮。/好汉不上俩,上俩要掰鲞。/上半夜忖自家,下半夜忖人家。
  婚恋 会拣拣才郎,囫拣拣田庄。/劈柴爿看丝流,抬老婆看阿舅。/草子开花红彤彤,外婆做媒也要哄。/千拣万拣,拣一呒底灯盏。/光棍做人活神仙,生起病来叫皇天。/晾杆挑水后头长,孤孀嫁人趁后生。
  亲邻 小来外婆家,大来丈姆家,老来姐妹家。/娘舅大石头,讲话独句头。/挑箩夹担望远亲,急难之中靠近邻。/隔壁做官,大家喜欢;隔壁做贼,大家吓煞。/左邻右舍是杆秤,隔河两岸是面镜。
  朋友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跟黄狗吃屙,跟老虎吃肉。/吃肉要吃前夹身,凑队要凑老成人。/老凑老,讲讲有味道。/酒肉朋友处处有,落难之时呒人救。/朋友好做好,落雨自割稻。
  师徒 井掏三遍吃水好,人从三师武艺高。/三分靠教,七分靠学。/先进山门为大。/师傅徒弟推板三年,老板伙计差眼本钿。
  应酬 客人是梗龙,吃眼弗会穷。/一日二日是人客,三日四日是便客。/主随客便,客随主意。/前客让后客。/老老来走走,弗用挈包头。/人情急如债,镬爿挈出卖。/人抬人无价之宝。/热面孔贴冷屁股。/有借有还,借借弗难。/虾有虾路,蟹有蟹路。/人情做到底,送佛到西天。
  谈吐 茄子弗开虚花,好汉弗讲假话。/打蛇要打七寸,讲话要有分寸。/过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讲。/推开纸窗说亮话。/话越讲越多,布越扯越碎。/讲讲神仙阿爸,做做死蟹一只。/人像蛳螺,闲话甚多。/近地和尚弗作兴,远来和尚好念经。/摆勒和尚骂石秃。/少讲为妙,多讲伤料。/自家呒用,埋怨祖宗。
  五、行业
  农业 三百六十行,种田第一行。/种田财主万万年,生意财主年管年,衙门财主一蓬烟。/人靠田长,田靠人养。/宁可讨大脚嫂,不可种大脚稻。/田要买做畈(连片的田),屋要买四散。
  林业 若要富,竹、茶、兔。/十年针松一根柱,十年檫树好打船。/千年海底松,万年燥搁枫。
  牧业 猪多肥多,肥多粮多。/养猪弗赚钱,回头看看田。/养猪要蚀,养牛一直,养羊三个铜板一日。/相相量量,养只猪娘。/牛有千斤力,弗可一时逼。
  工商 外行生意弗可做,内行生意弗可错。/种田人靠屙,生意人靠货。/好货弗贱,贱货弗好。/天下三主,顶大买主。/对折拦腰掼,零头掳掳翻。/闷声大发财,元宝奔拢来。/倒贴工钿白吃饭,生活拨你学学惯。/裁缝弗落布,老婆出屁股。/春天生意实难做,一头行李一头货。/吃吃饭店饭,庉庉小客栈。
  六、社会
  国家 家弗和要穷,国弗和要亡。/国乱识忠臣,家贫出孝子。/深山藏猛虎,乱世出英雄。/吃吃曹操饭,做做刘备事。
  阶级 江山好改,本性难改。/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屋怕不稳,人怕忘本。/猫急上树,狗急跳墙。/救了落水狗,反被咬一口。
  政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狗不咬撒屙人,官弗打送礼人。/十只黄狗九只雄,十个衙役九个凶。/厨下无人莫托盘,朝中无人莫做官。/爹做官,儿享福,牛耕田,马吃谷。/瘟官多告示。/天上星多月弗明,地下官多出奸臣。/抲贼抲赃,抲奸抲双。/听听皇法要打煞,依依佛法要饿煞。/一朝天子一朝臣,做官要靠四大臣。/宁做小国之君,不做大国之臣。/吃百姓,勿压进。/上梁不正下梁歪。/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文官提提笔,武官打脱力。/能大能小是蛟龙,能上能下是英雄。/斧吃凿,凿吃木。/做官勿贪财,过江隔海作啥来。
  贫富 冷冷勒风里,穷穷勒债里。/有铜钱人争家计,没铜钱人挣年纪。/两娘穿条裤,一个穿来一个跍。/扁担两头甩,弗挑要饿饭。/搭搭眠床搁搁灶,只要有吃无气恼。/穷做亲,富做生(寿)。/六月债,还勤快。/千年瓦爿后翻身。/有铜钿人坐包车,呒铜钿人吃灰沙。/虱多弗痒,债多弗愁。/顶臭是穷,顶香是铜。/穷人翻头,小屋翻楼。
  金钱 钱财弗露白,露白要出脚。/有钱人像条龙,呒钱人像根虫。/好看难为钿。/有了千钱想万钱,做了皇帝想成仙。/一个铜钿赚弗来,一千铜钿眼弗开。
  祸福 人无全福,稻无全谷。/鸭大蛋多,量大福大。/人有平安就是福。/呒痛呒痒,福寿增长。/好吃鱼肉,好看红绿。/鸡吃砻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呆人自有呆福,淖泥菩萨庉瓦屋。/三个老侬(老婆)同凳坐,三日坐过就有祸。/墙破麻雀多,人穷灾祸多。/破帐蚊子多,破戏锣鼓多。
  命运 有了满腹才,弗怕运弗来。/沙蟹命,吃吃壮,爬爬瘦。/命生苦,饭奖补。/出道是侬早,运道是我好。/头像麦启孔,讨饭路路通。/头像萝卜,一世劳碌。/面呒四两肉,做人真恶毒。/高鼻头管老鹰眼,一世凑队呒后还。/男嘴大,吃天下,女嘴大,吃厨下。/三十三,乱刀斩。/六十六,阎罗大王请吃肉。/命生穷,拾了黄金也变铜。/瞎子撒一屁,亮眼奔弗及。/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世态人情薄如纸。/打狗要看主人面。/人老实拨人欺,马老实拨人骑。/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眼头活络,百苦弗吃。/中游堂堂,胜过天堂。/只认得你七钱三,勿认得你臭灰蛋。
  七、自然(详见《气候》)
  八、修养
  学习 木弗凿弗通,人弗学弗懂。/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样没学到。/秀才不怕衣破,只怕肚里没货。/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三分靠教,七分靠学。/少年弗要,老来上吊。
  志气 人有志,竹有节;人争气,火争焰。/人穷志气高,弗好也会好。/弗怕别人看不起,只怕自家弗争气。/有心大海好捞针,无心小事亦难成。
  性格 性格生成,落雨清淋。/有桥弗过,情愿游河。/龙门要跳,狗洞要爬。/跌勒倒,爬勒起。/豆腐心肠,越煮越硬。/心直口快,致怨招怪。/河直无风水,人直无家计。/宁受挤,弗受气。/硬到底,苦到死。/屙缸石子臭强硬。
  胆识 财大气粗,艺高胆大。/衣裳贼破,胆子贼大。/胆大做将军。/除死无大事,讨饭永弗穷。/前怕狼,后怕虎,只好摸摸鸡屁股。/走路怕踏煞蚂蚁。
  德行 万贯家财弗算富,一分仁义值千金。/宁亏自家,弗亏人家。/弗是侬咯财,弗落侬咯袋。/人靠良心树靠根,走路全靠脚后跟。/天地良心,到处通行。/脚踏路中央,弗怕人家论短长。/做了好事千年存,做了坏事万人恨。/出钱有功德,弗用拜菩萨。/钿财短,人面长。
  谦慎 开水弗响,响水弗开。/十个手指头,伸出有长短。/知过改过弗为过,重搭戏台重敲锣。/弗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自傲馒头白,咬开纯大麦。/让人弗算低,过后得便宜。/小洞弗补,大洞吃苦。/若要好,问三老,三老弗应,必有毛病。/过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讲。/鲁班师父造凉亭,小讨饭来批评。
  勤俭 夫勤呒荒地,妇勤呒破衣。/勤是外来财,用掉还会来。/要与人家比种田,弗与人家比过年。/三早抵一工,月亮当灯笼。/冷水要挑,热水要烧。/宁可买弗值,弗可买吃食。/吃弗穷,穿弗穷,算计弗好一世穷。/少年弗做家,老了当狗爬。/过口要算盐,家计要算田。/蔬菜三分粮,咸荠当长羹。
  懒怠 物要防烂,人要防懒。/多做力来,多歇病来。/山怕无树地怕荒,人怕懒惰花怕霜。/吃勒来了,做勒呆了。/快活魄尸(身体),饿煞肚子。/越庉越懒,越吃越馋。/三年饭讨过,官都弗要做。/搭搭日子过,苦苦阿狗大。/娘勤囡弗懒,爹懒子好闲。/早睏晏爬起,败光爹娘老家计。/嘴巴馋痨,一世难熬。/蜈蚣百脚蛇游快,会讲会话要招怪,会赚铜钿要背债。/扫地扫一地中央,汰面汰一鼻头梁。/出门弗弯腰,进门没柴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嫖赌勿论钱,吃饭要揾盐。/好吃懒做饭弗香,坐享清福寿弗长。
  智愚 风急落雨,人急生智。/乖人看一眼,笨人摸到晏。/绣花枕头烂稻草,聪明面孔笨肚肠。/宁搭乖人背包袱,莫搭笨人出主意。/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老虎学咬人。/好记性,弗如烂笔头。/求人不如求已。
  九、事理
  道理 道理并弗重,万人挑弗动。/灯弗点弗亮,理弗辩弗明。/劝架弗能劝一面,听话弗能听一边。/有理无理,全在众人嘴里。/煮饭要有米,说话要在理。/闲话讲道理,带鱼吃肚皮。/好话弗在多讲,有理弗在声高。/牛无力打横耙,人无理讲横话。/人怕理,马怕鞭。/舌头无骨,随弯随阔。/门背后撒屙天要亮。
  经验 人望高头,水望低头。/人弗可貌相,海水弗可斗量。/牛怕上轭,人怕落轧(做错事)。/人急悬梁,狗急跳墙。/人要好话听,佛要香烟敬。/心网弗定,卜课算命。/有心弗用灶头立,呒心等得脚骨直。/讲人呒心,听人有意。/欺心犯心,犯着自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有看中意,没有做中意。/闲话听音,萝卜吃心。/隔夜饭好吃,隔壁气难受。/爹有弗如娘有,娘有弗如怀有。/小来怕剃头,老来怕看牛。/死了杀猪屠,弗吃带毛猪。/赊一千弗如现八百。/黄狗改弗了吃屙。/临时抱佛脚。/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做三成功。/当局者浑,旁观者清。/借伞弗用谢,只要晾过夜。
  实践 暴吃馒头三口生。/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子孙。/蜡烛弗点弗亮,菩萨弗塑弗像。/弗到西天弗识佛,弗见棺材弗落泪。/嘴上呒毛,办事弗牢。
  是非 寡妇门前是非多,走出门去要闯祸。/人心隔肚皮,三娘六主意。/脚踏路中央,不怕他人说短长。/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多讲伤料,少讲为妙。/拳头大,做阿哥。
  十、讽喻
  讥讽 教书欠通,讨饭欠穷。/挂羊头,卖狗肉。/我做和尚弗吃荤,狗肉馒头囫囵吞。/既做婊子,又立牌坊。/好心犯恶意,石板压脚面。/好省弗省,念佛送鲞。/活灵弗生,只会拖羹。/日里扛(讲)夜里,菩萨还在庙里。/有愁呒愁,愁勒六月呒日头。/笨贼偷捣臼,笨人遮亮头。/等侬得知,外甥八岁。/忖忖好像诸葛亮,做出事体三弗像。/讲讲纯劲道,做做瘟跌倒。/吃饭打先锋,做起活来打瞌冲。/好日黄狗奔弄堂。/差狗弗如自走。/烂鼻头管装正经。/犯落哑脸弗认人。/屋里烧缸灶,外头充有佬。/当侬客气,还当福气。/三个女人抵潮鸭。/恶人自有恶人磨,杨蠡自有蛤蟆拖。/死弗死,鹿变麂。/好死弗死,多吃饭米。/九子十八孙,独自上孤坟。/老实就是笨,可恶就是恨。
  感慨 老咯豆腐嚼弗落,小咯桌凳撩弗着。/混沌沌弄口饭吞吞。/做牛力,吃猪食。/吃饭吞,走路奔。/奔前头,佗零头。/生看见,熟呒份。/一脚弗来,一脚不去。/上弗上,落弗落。/癞头做年,碰着闰年。/吃馊气冷饭,背杀头罪名。/清白良民,苦勒伤心。/天高弗算高,人心节节高。/自家做做来弗及,人家做做弗中意。/屋倒碰着连夜雨。/生好了命,钉好了秤。/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天下十八省,马屁弗穿绷。/长子弗得力,苦勒脚骨直。/有子气难淘,无子死难熬。/托相信,弄干净。/呒告话头,眼泪鼻头。
  比喻 张郎送李郎。/大脚装小脚。/上轿穿耳环。/聊天八只脚。/黄狗咬痛脚。/好笋出笆外。/老大多,倒船没。/头发丝吊元宝。/脚娘肚弹琵琶,/心越急,柴越湿。/开头门,多头风。/吊杀鬼劝上吊。/强盗碰着劫贼。/肚皮里打官司。/牙齿打落肚里咽。/羊肉没吃羊臊臭。/三个厨工杀谷蜢。/远来和尚会念经。/皇帝弗急太监急。/老鼠尾巴生大毒。/买来炮仗拨人家放。/半斤对八两,胡椒对生姜。/中药店里揩桌布,揩来揩去总是苦。
  劝导 赌无种,单怕哄。/赌来钱一蓬烟,挣来钱万万年。/只好起早,弗好落夜。/只好带根绳,弗好带个人。/只好欠恶霸,弗好欠众家。/宁可挑弗动,弗好单头重。/春弗做牛,夏弗上楼。/羊癫病也要学三分。/贪小失大,贪嘴落夜。/轻记还重记,打煞自该死。/留根尾巴掸掸苍蝇。
  戏谑 弗像爹,弗像娘,只像门口卖蟹浆。/凹脸扑脑壳,落雨淋弗着。/眼睛大只小,看见东西样样要。/十五吃顿酒,初一饿起首。/吃过用过,剩副家伙。/吃吃饱,睏一觉,三十年夜杀一刀。/讲过忘记,吃过肚饥。/三岁死阿娘,话柄会介长。/落手快,弗招怪。/行业弗寻,赌场撮引。/活络活络,背只料勺。/廿岁英雄挑两盏灯笼。/碰着斗风还要七撞八撞。
  第二节 歌谣
  本地民间歌谣主要来自秧歌(包括山歌和演唱)、唱新闻、文书(亦称四明南词或宁波摊簧)以及各种地方戏中的唱词,其中田头山歌和童谣因不附丽于民间曲艺和戏剧表演形式,为农夫童孩信口唱成,故更多本地风情特色。1987年8月,本乡开展民间文学大普查,搜集采录民间歌谣80余首,其中27首编入《民间文学龙观乡卷》,内包括生活歌、时政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歌谣对反映和研究本地的社会、艺术和语言有一定的价值。现选录如下:
  一、民谣
  1、情歌
  十八摸 紧打鼓来慢打锣,停锣住鼓听唱歌;诸般闲言也唱歌,听我唱过十八摸。/伸手摸姐面边丝,乌云飞了半天边;伸手摸姐脑前边,天庭饱满兮瘾人。/伸手摸姐冒毛湾,分散外面冒中宽;伸手摸姐小眼儿,黑黑眼睛白白视。/伸手摸姐小鼻针,攸攸烧气往外庵;伸手摸姐小嘴儿,婴婴眼睛笑微微。/伸手摸姐下各尖,下各尖匕在胸前;伸手摸姐耳仔边,凸头耳交打秋千。/伸手摸姐肩膀儿,肩膀同阮一般年;伸手摸姐胁肢湾,胁肢湾弯搂着肩。/伸手摸姐小毛儿,赛过羊毛笔一枝;伸手摸姐胸上旁,我胸合了你身中。/伸手摸姐掌巴中,掌巴弯弯在两旁;伸手摸姐乳头上,出笼包子无只样。/伸手摸姐大肚儿,亲像一区栽秧田;伸手摸姐小肚儿,小肚软软合兄眼。/伸手摸姐肚脐儿,好相当年肥勒脐;伸手摸妹屁股边,好似扬扬大白绵。/伸手摸姐大腿儿,好相冬瓜白丝丝;伸手摸姐白膝湾,好相犁牛挽泥尘。/伸手摸姐小腿儿,勿得拨来勿得开;伸手摸姐小足儿,小足细细上兄肩。/遍身上下尽摸了,丢了两面摸对中;左平摸了养儿子,右平梭着养了头。/东一着来西一着,面上高梁燕变窝;两面针针棘样样,好像机匠织布梭。/左一着来右一着,冷中只位热家火;好相胡子饮烧酒,身中生得白如玉。/开掌倚在盆边上,好相胡子喝烧汤;尔的屁股大似磨,叁坦芝麻酒半斤。/两面又栽杨柳树,当中走马又行舟;两面拨开小路中,当中堪塔菜瓜棚。/老年听见十八摸,少年之时也经过;后生听见十八摸,日夜贪花哭老婆。/寡人听了十八摸,梭了枕头哭老婆;和尚听了十八摸,揭抱徒弟呼哥哥。/尼姑听见十八摸,睡到半夜无奈何;尔们后生听了去,也会贪花讨老婆。/睡到半冥看心动,五枝指儿搓上搓;高拨上来打拨去,买卖兴旺多闹热。
  长长弄堂十八弯(田头山歌) 长长弄堂十八弯,小妹庉在第三间。/恐怕阿哥要弄赚(搞错),红红绢帕隔窗甩。
  2、生活歌(乡俗歌)
  小白菜 小白菜,嫩艾艾,/丈夫出门到上海,/廿元廿元带进来,/介好丈夫哪里来,石岩缝里爆出来,/日里打牌九,夜里搓麻将,/铜钱输掉八百万,老婆卖掉做讨饭。
  正月马灯跑又跑 正月马灯跑又跑,/阿姆阿婶撩年糕,/年糕呒没米也好。
  夏九九歌 一九二九,出脚凸手;/三九四九,出汗淌流;/五九六九,扇子勿离手;/七九六十三,床上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翻夹里;/九九八十一,绣房生炭节。
  冬九九歌 一九二九,滴水不流;/三九四九,绞开捣臼;/五九四十五,穷人街头舞;/六九五十四,笆头出嫩刺;/七九六十三,破衣两头甩;/八九七十二,黄狗瘫荫地;/九九八十一,飞爬一齐出。
  十二月节令歌 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上坟带顶子,/四月种田下秧子,/五月白糖揾粽子,/六月朝南扇扇子,/七月老三驮银子,/八月月饼嵌馅子,/九月吊红夹柿子,/十月芋艿子,/十一月落雪子,/十二月冻煞凉亭叫化子。
  3、时政歌
  四明山上打游击(挖花调) 天亮金鸡三声鸣,苏联红军进柏林;/日本鬼子死日到,受苦人民要翻身。/地牌两头都是红,人民领袖毛泽东;/九十多万主力军,百万民兵真英雄。/四六头上四点红,政治委员谭启龙;/准备起来总反攻,即刻解放全浙东。/一六头上一颗心,三五支队何司令;/鬼子一见吓破胆,指挥部下有本领。/斧头身上插镰刀,阿拉紧跟共产党;/四明游击撒下网,打得鬼子没处逃。/陈家阿娥三十三,腰粗走路三条弯;/丈夫上山打游击,妻来送饭送子弹。/啊哟三大红九对,张家有个小阿妹;/日里织布做军鞋,夜里送信弗脱白(不落空)。/幺五警察没事情,不要查我良民证;/你我都是本地人,眼开眼闭弗要紧。/二六全身八点乌,百姓做人多辛苦;/若要赶快找出路,参加民主新政府。
  乡长买田砌屋 乡长买田砌屋,保长吃鱼吃肉,甲长脚底奔薄,百姓嚎啕大哭。
  媳妇歌 过去妇女罪孽重,好好脚叉缠带拢,缠脚时候多少痛,两只眼睛哭红肿,你想心痛弗心痛。
  4、历史传说歌
  童养媳叹苦(莲花落) 正月梅花香又白,忖起奴奴真可怜;三岁没了亲爹娘,七岁抱出做养生(童养媳)。/二月兰花盆里清,可恨娘舅起凶心;还说公婆老实人,日打夜骂难做人。/三月桃花开清明,皮肉打得血淋淋;夏天瘀血格外青,冬天皮肉生血脓。/四月蔷薇开得香,弗许养生响一响;假如养生响一响,先送茶来后摆香。/五月石榴开得齐,公婆每餐上白米;养生要吃黄糙米,侬看可怜弗可怜。/六月荷花伏中心,小姑小叔搬嘴货;婆婆又发老毛病,抲来养生拷一顿。/七月凤仙两头甩,婆婆念经瞎扯淡;我挡养生也不坏,一日三餐燥米饭。/八月丹桂开半载,蕃薯芋艿都挑来;自烧火来自上灶,可怜养生呒尝到。/九月菊花开得齐,蕃薯芋艿都挑齐;养生偷芋尝尝鲜,婆婆要扯嘴巴皮。/十月芙蓉白洋洋,对头有个老阿伯;会得公婆来商量,拣出日子要拜堂。/十一月水仙花儿开,丈夫出门在上海;乘着轮船归家来,养生做人出头来。/十二月腊梅带雪开,洞房花烛笑嘻嘻;十根头发九根披,丈夫中意谁敢欺。
  戏目文十只台子 第一只台子四角方,小方卿得中状元郎;可恨姑妈良心丧,假扮道情来察访,陈翠娥小姐泪汪汪。/第二只台子凑成双,文必正烧香进庵堂;花园拾得双珠凤,相公不做做书童,私托终身在房中。/第三只台子桃花红,申贵生游玩到庵中;众班尼僧来相逢,耽搁志贞云房中,可怜小爷命归阴。/第四只台子四角平,梁山伯读书到杭城;同窗好友祝英台,三年分别回家来,未知她是女裙钗。/第五只台子是端阳,秦始皇捉拿万喜良;喜良公子去逃生,可恨昏君无道理,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第六只台子荷花放,赵五娘相配薄情郎;蔡伯锴上京去赶考,家中荒年难活命,肩背琵琶上京城。/第七只台子七稀奇,赵云卿扬州去投亲;耽搁招商身染病,传差赵母供花银,半路碰到李文林。/第八只台子绒毯铺,天下才子唐伯虎;妻房尚有八美图,三笑姻缘成夫妇,秋香当作九美图。/第九只台子菊花盛,周文正失落黄金印;可恨田荣起黑心,多承小姐来知情,盗得金印赠文正。/第十只台子都唱齐,朱买臣娶个不贤妻;逼写退书出眼泪,马前泼水难收起,一生做人苦到底。
  戏目武十只台子第一只台子四角方,岳飞枪挑小梁王;武松手擎千斤石,姜太公八十遇文王。/第二只台子凑成双,辕门斩子杨六郎;诸葛亮要把东风借,三气周瑜芦花荡。/第三只台子桃花红,百万军中赵子龙;文武双全关夫子,连环巧计是庞统。/第四只台子四角平,吕蒙正落难破庙庉;朱买臣山上挑柴卖,何文秀私行唱道情。/第五只台子是端阳,莺莺小姐去烧香;红娘欲想退其旨,勾引张生跳粉墙。/第六只台子荷花放,阎婆惜活捉张三郎;宋公明投奔梁山上,沙滩救主小秦王。/第七只台子是七巧,蔡状元造起洛阳桥;观音龙女来作法,四海龙王早来朝。/第八只台子只只好,滚龙公下闹江宵;判断阴阳包文正,张飞吓退霸陵桥。/第九只台子菊花黄,王婆照应武大郎;潘金莲勾引西门庆,药死亲夫见阎王。/第十只台子唱完成,唐僧西天去取经;孙行者领路马前走,山中碰着妖怪精。
  孟姜女哭夫(闺怨歌)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灯笼;别人家夫妻好团圆,孟姜女丈夫造长城。/二月里来暖洋洋,燕子双双到南洋;百鸟飞过都成双,孟姜女房中独自愁。/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人家坟上纸钱飘,万喜良坟上冷清清。/四月里来养蚕忙,姑娘嫂嫂去采桑;桑篮挂在桑树上,揩把眼泪捋把桑。/五月里来是黄梅,黄梅发水泪满腮;别家田中栽秧苗,孟家田中是青草。/六月里来热难挡,蚊子飞来叮胸膛;宁可叮奴千点血,别叮我夫万喜良。/七月里来七秋凉,家家窗下做衣裳;青红蓝绿都裁到,孟姜女家中是空箱。/八月里来雁门开,鸟雁足上带信来;闲人只说闲人话,哪位童儿带信来。/九月里来是重阳,重阳美酒菊花香;人家饮酒我勿吃,有酒敬夫万喜良。/十月里来秋稻场,牵砻做米纳官粮;别人家都有官粮交,孟姜女家中是空仓。/十一月里雪花飞,孟姜女长城送寒衣;前面乌鸦来领路,领到长城哭亲夫。/十二月里过年忙,杀猪宰羊市场上;别家都有年来过,我孟姜女寻夫在路旁。
  二、童谣
  囡囡宝 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爷抱,阿爷胡须捋捋睏晏觉。/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娘抱,阿娘念佛烧香进山岙。/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爸抱,阿爸出门赚元宝。/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姆抱,阿姆做鞋做花袄。/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叔抱,阿叔霍霍磨柴刀。/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哥抱,阿哥读书做文章。/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姐抱,阿姐背篮割猪草。/囡囡宝,派来派去没人抱,还是落地自走好。
  火萤团 火萤团,团一团,团到外婆屋里吃汤团,/汤团搬一搬,搬到宁波江北岸,/宁波货轮几时开,明朝后日开,/货老板,大老板,椅子矮凳翘扁担,/一直翘到井冈山,井冈山人叫我吃夜饭,/啥下饭?燕子飞过燕子蛋,麻将飞过麻将蛋,/什么鸡?生鸭蛋,/中国造出原子弹,帝国主义大坏蛋,/美国飞机嘭嘭嘭,中国人民有力量。
  十颗星 一颗星,亮晶晶,二颗星,放光明,/三颗星,工农兵,四颗星,团结紧,/五颗星,五星红旗飘北京,/北京真正好,火车通苏杭,/苏杭名气大,直落到宁波,/宁波码头崭,轮船通舟山,/舟山舟,到温州,/温州温,到厦门,/厦门隔海是台湾,人民台湾要讨还,/炼好钢铁造兵舰,造好枪炮千千万,/美国佬,快滚蛋,活捉反动派,要给人民办。
  雪里蕻 喔喔嗡,雪里蕻,一担馒头一担葱。/一挑挑到桥头墩,花灯闹,荸荠吵,哥哥摇船妹张貌。妹呀妹呀莫哭来,花花轿子抬进来。/抬到乌竹笆塘好人家,毛笋也有吃,乌笋也有吃。/乌笋送人家,毛笋打墙笆,碰进地板房,碰出石明堂,/蓝蓝帐子拖踏床,新花棉被盖新郎,红红提桶占包糕,老亲做亲更加好,毛兰布衫像红花,手挈提桶望嬷嬷。
  戏儿歌 丢丢虫,抲只麻将剥剥皮。/小鸟管屋里,老鸟抲虫去,嘟……飞起来啦。
  拖鼻頭 拖鼻头,牵黄牛,一牵牵到娘床头,/帐子捋开六盆头:一盆花生,一盆豆,/一盆荸荠,一盆藕,/一盆水鸡炒带豆,一盆白片揾酱油。
  族长 族长族长,吃肉活抢,/走到祠堂门口一张,看见子孙打相打,/快快走开弗管帐。
  老鼠眼睛像胡桃 老鼠眼睛像胡桃,老鼠尾巴像锉刀,/前脚低,后脚高,身穿一件皮棉袄,/日里嗤嗤睏晏觉,夜里做贼做强盗,/黄鼠狼看见告诉老爷道,/老爷是介话:侬也呒没好/搭人家生蛋鸡咬咬倒,/害得两公婆鸡狗鸡狗吵弗好。
  第三章 故事
  第一节 民间故事
  龙观民间文学资源较为丰富,长期流传在当地的有:龙潭传说、一步二座桥、五龙抗金等传说颇有影响。为抢救本地民间文化遗产,保存人民群众口头文学的宝贵财富。现根据1987年本乡民间故事采录资料,特整理选录如下:
  一、龙潭传说
  相传数千年前,在今鄞奉江一带有个叫蕃薯渡的村庄,村上有户姓马的人家,有一女儿名秀珍,生得眉清目秀,且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在方圆几十里颇有名气。
  有一天清早,她与嫂子去河边洗衣担水,走到河边,忽见一只熟里透红的桃子从上游漂浮而来,秀珍眼明手快就俯身把它捞了上来。嫂子细看桃子,见十分新鲜,就劝小姑子吃了这只桃子。秀珍也很客气要尊给嫂子吃,两人互相谦让,一时难以定夺,但在她嫂子的再三的催促下,秀珍难以推辞,就把这只桃子吃了。最后,两人洗完衣襟,抬着满满一大桶水回家了。
  数月后,秀珍姑娘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就把这事告诉了嫂子,她嫂子百思不得其解。心想:近几个月来,她丈夫外出做生意未归,她与小姑子一直生活在一起,连晚上睡觉也在同一张床上,怎么会怀孕呢?秀珍也觉得冤枉,自己从没干过越规之事,怎么肚子会大起来呢?!于是,秀珍整天愁眉苦脸,度日如年地把自己关在闺房中。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被她母亲知道了,她母亲也觉得奇怪。心想,女儿是个很贤惠的大家闺秀,不可能会做出见不得人的事,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怀孕呢?嫂子知道母亲正在逼问秀珍怀孕之事,就过来帮腔解释。说,可能是妖魔鬼怪缠身了,得驱魔作妖。于是,就请来和尚做法事,但事件不但没解决,反而被全村人知道了秀珍怀孕之事,一时众说纷纭。
  秀珍父亲马员外是个爱面子的人,在封建礼教严重的年代里,大姑娘未婚先孕,那是家门不幸,岂不被人贻笑天下。于是,为保家教礼仪,他不分青红皂白,把秀珍姑娘赶出了家门。
  秀珍姑娘被赶出家门后,虽无依无靠,但毫无畏惧。她以四处乞讨为生,立志要弄明白事情真相。一天,她乞讨到东海边今中央岸一带,凑巧这里有一座面朝西,背座东的上花山,右边半山腰有个山屏,山屏中有一个小庵,上书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四姑屏庵”。那天,秀珍姑娘由于路途劳累,又怀有身孕,便向尼姑恳求食宿,并向尼姑说明了自己无缘无故怀了孕,被父亲赶出家门,以四处乞讨谋生之事。尼姑看她可怜,便生了善心,收留了秀珍姑娘。虽然,在庵中生活清贫,但总算有了落脚之地。不久,秀珍姑娘临产了,一连生了三男一女四个孩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孩子们长到了八岁。这四个孩子聪明过人,一教就会。一天,秀珍下山到村里化斋,顺便为孩子们买些布料做几件衣服。忽然,她看见小庵金光闪闪,辐射整个山头,她以为庵堂失火了,就急忙回庵堂了。一到庵门口,听见里面有嬉笑打闹声,她从门缝向里面张望,只见四条小龙缠住四根庵柱正在玩耍,秀珍大吃一惊。心想,这不是自己的孩子吗?!秀珍由于惊慌失措碰撞了大门,四条小龙听见有响动,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踪影。秀珍推门进去,只听见“呼啦”一声,四条小龙飞出了庵门。这时,秀珍才明白自己是吃了仙桃怀上了龙种。不久,自己也成仙变为龙娘了。
  据传,这四条小龙向西北而飞,龙母也遂之而去,在今五龙潭各自安了家。第一潭为小女青龙之家,被敕封“孚泽侯”;第二潭为小儿黑龙之家,被敕封“昭泽侯”;第三潭为龙母娘娘黄龙之家,被敕封“润泽侯”;第四潭为二儿白龙之家,被敕封“利泽侯”;第五潭为大儿赤龙之家,被敕封“显泽侯”。
  二、请龙求雨
  秀珍姑娘吃仙桃变龙娘的消息传开后,住在蕃薯渡的秀珍父母悲痛万分,但悔恨为时已晚。这一年大旱几月有余,蕃薯渡人不但种植的蕃薯晒煞,连水稻也枯死所剩无几。没办法,只好背着秀珍爷爷的神位来天井岙龙潭请龙求雨。说来也怪,请龙十有九灵,每年得到丰收。人们感谢秀珍和她孩子们为民做了好事。
  请龙求雨的消息传到天井山附近的百姓耳中。开始,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请龙求雨,没想到也非常灵验。打这以后,每逢大旱,当地百姓都在族长的带领下,塑上龙母娘、龙太子的神像,供上全猪全羊,全鸡全鸭等祭品,敲锣打鼓,三步一拜,向天井山老龙求雨。秀珍母子也很感谢善良的人们,年年保佑他们旱涝保收。
  数千年过去了,转眼到了北宋建隆元年,由于求雨灵验,建造了天井院。之后,因年年风调雨顺好年成,人们渐渐忘记了祭祀。据《鄞县通志》记载,明万历十六年,当时鄞县知县徐延绶刚上任,第二年就大旱二月有余,急得团团转,梦寐以求雨。因他是江西人,根本不懂当地有请龙求雨风俗习惯。一天,有老百姓告知,说:到天井山五龙潭请龙求雨特别灵验,必下雨。徐知县心想,如求雨应验,何为而不用。于是,便叫上文武百官,供祭品,塑神像,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向天井山进发,上山求雨去了。到了挹秀亭(今乌头门),前行者停步不进,徐知县的马也双脚跪地。知县立即下马观望,见“四面青山锁天地,一带碧水孕风雨”。果然是“王霸初出祥云罩,风水宝地瑞气旺”。感慨地说:“此处是圣地耶,我今日没有白来!”
  到了关龙庙后,根据山民指点,徐知县脱去长袍,徒步而上,直达祭龙台。当时已是明月当空,群星闪烁。面对如此灿烂的夜色,可徐知县无心赏景,却长跪于祭龙台前至天明,然后三步一回头地下山了。当徐知县行至五龙神堂时,骤然乌云密布,他马上上马前行,刚到挹秀亭时,瓢泼大雨随之而下。徐知县立即走进挹秀亭跪在龙王殿前连连叩头致谢。过了几天,他又亲自至五龙潭还愿。
  自此以后,五龙潭请龙求雨习俗从未间断过,一直沿袭至二十世纪60年代初。
  这个故事史书有记载。从科学意义上说,久旱必雨是自然规律现象。徐知县在当时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为民求雨,其心意、其用心良苦当应肯定,也应被人们所理解。由于县官亲自请龙求雨,因此五龙潭越来越被人们神化了。
  三、五龙抗金
  南宋高宗年间,金人大举入侵中原,很快破了临安(今杭州)。南宋检校中郎将郑世忠率部虽奋力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节节败退,此时高宗赵构也逃到了宁波来避难了。在今高桥一带,郑世忠与金兵展开了殊死战斗,但金人勇猛强悍,郑世忠一时无退兵之策。一天,听一老农说:天井山神龙十分灵验,有求必应。你何不去求龙,帮助你退兵呢?郑世忠确实也无退兵之策了。就带领部下供着全猪全羊到五龙神堂敬龙求救。在神堂前,他跪拜求说:“大宋国已危在旦夕,再无退让之地,望神龙相助,救我破碎河山。”他叩头跪拜,热泪盈眶,拳拳爱国之心可鉴。士兵们见之感动,但暗地里还是有点不明事理,求龙助战,恐怕是白日做梦。
  郑世忠回到营房后,张贴布告,广招义士。写道:如能杀退金兵,禀报皇上封江浙路,并赏黄金万两。告示贴出后,前来参军者蜂拥而至,但都是些农民,不会武功,只能当士卒,不能领兵打仗。
  郑世忠对自己麾下无大将,正烦恼不已。一天,营房外突然来了五个悍将,其中一个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一个是身穿大红袍的女小将,另外三个五大腰粗,长相怪样。询问姓名,老者说姓黄名润泽,女将说姓青名孚泽,另外三人一一报了黑昭泽、白利泽、赤显泽姓名。郑世忠说:“你们有什么本领,可以退金兵?”
  老太太说:“我今天带三子一女来,就是来帮你退金兵的。”
  郑世忠疑心疑惑,有点不太相信。说:“你会呼风唤雨吗?”
  黑昭泽说:“这有什么,招手即来。”过一会儿又说:“你要小风小雨还是大风大雨?”
  郑世忠说:“就来大风大雨吧!”
  “好,将军你请看!”黑昭泽走出帷帐,伸手大摆了一下,口中念念有词,即刻风起,天昏地暗,暴雨如注。
  不一会儿,郑世忠部下急冲冲来报:“将军,不好了。沿岸兵营帐篷被大风刮走了!”
  郑世忠一听,这下坏了。急切切地说:“你能不能马上收住风雨?”
  黑昭泽哈哈大笑,伸手向天空一个手势,风雨即刻停下来了。
  这下郑将军心里有底了,于是整装待发,准备与金兵作战。一天,士卒来报,有金兵来犯。郑即召龙母娘娘四子共商应战之策。龙母娘娘说:“将军,请放心,我们自有退兵之策。”那天晚上,金兵乘黑包围了郑世忠驻地,顷刻间要攻下宋军围城。就在这时,雷电鸣闪,狂风暴雨突然一阵下来,金兵纷纷被困在护城河内,淹死的淹死,被箭射死的射死,遍地是尸野,金兵几乎全军覆没,溃不成军,领兵的大将金兀术也中箭身亡。
  宋军大胜,即禀报皇上封赏。皇上派大将韩世忠前来慰问,犒劳郑世忠将士。庆功典礼那天,士兵们到处寻找润泽母子,不见踪影。只见帐篷内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书:“抗金卫国理应当,得胜回府山里藏。”这是宋帝才知是龙神相助,遂之敕封五龙潭龙母娘娘为龙神广济应惠润泽侯,老大为龙神显泽侯、老二为龙神利泽侯、老三为龙神昭泽侯、小龙女为龙神孚泽侯。
  四、一步二座桥
  南宋时,后隆庙跟住的都是外地人,因没有田地,只得靠做手工业或替人帮工过日子。这里有一户姓徐名碾人家,家有老母和妻子,靠帮人家碾谷为生。这一年,金兵入侵,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碾谷活很少,眼看一家人难以糊口,妻子又怀了孕。徐碾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向庙堂借了五十两银子,搞些山货做起了小生意。不料,因不懂行情而亏了本钱。徐碾走投无路,无脸回家,凑巧前方打仗正在招兵买马。“还是当兵去吧!好歹总有口饭吃。”于是,他在宋大帅韩世忠麾下当了差。
  由于徐碾原在碾子里干活,磨练出了一身大力气,经军营调教后,又练了一身好武功。于是累累破敌立功,从一个小卒一直被封为“前锋将军”。转眼八年过去了,倭寇平息。一天,他上奏皇上,说家中有老母、妻子,不知是生是死,想回家看看。皇帝恩准,徐将军一路催马回家。
  这天,徐碾打扮成商人模样,骑马到了“挹秀亭”(今乌头门),举目一望,大惊,马上下鞍。原来,这徐将军离家时乃是一个不学无知之人,现经过军营磨练,学得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可谓是一个抬头识天文,俯首懂地理的孺学家。他一过挹秀亭,只见“四面青山锁天地,一带碧水孕风雨”,望左边“乌贼”“蚰蟾”封水道,观右手“狮子”“白象”锁地脉,果然是:“王霸初出祥云罩,风水宝地瑞气旺”。他怎敢骑马,一路牵马徐行,一边思忖着此地山水独异,日后必出贤人。行至狮子山脚下,望见一岙特低,两边山峰也平坦,徐将军叹了一口气,翻身上马说:“枉有山明水秀,此岙不齐也!”
  徐将军一路摇头叹气,看看家乡已在眼前,也不再多想此事,只想自己离家八年,现在归来,倒也荣耀,不知老母、妻子可好?离家时妻子已有身孕,不知是男是女?不知不觉便到了村口的碾子房。他停下马来,走进碾房想看看里面有没有变化,这碾房不知使他付出了多少汗水。正想着,看到曾经让他很吃力推动的大碾盘在慢慢移动,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用头顶着在推动大碾盘。徐将军想,此人有如此神力,日后必在我之上。他没有多想就顺势一抬手,推倒了石碾盘,那小孩一命呜呼!他看也没看一眼,就急冲冲地回家了。
  夫妻相见,悲欢离合。说起老母病故,做儿子的没有尽到一份孝心,不免悲痛欲绝;得知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已有八岁,就高兴万分。不知不觉,转眼已近傍晚,仍不见儿子回家,妻子焦急外出寻找,可找遍全村仍不见踪影。这时,徐将军才想起碾子房的一幕。夫妻俩匆匆忙忙赶到那里,掀起碾盘一看,被压死的正是他们的儿子。看到眼前的一切,惨不忍睹,他妻子悲痛欲绝当场撞死在碾盘上。
  一场噩耗,使徐将军昏昏然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事已至此,他掩埋妻儿后,当即写奏章于皇上,辞去前锋大将之职。并告,家乡长年发大水,需建造两座大桥,望拨银二万两。皇帝看了奏章,因徐将军是个有功之臣,况且造桥是为民造福之事,就准了奏章。差人送来二万两银子,并要徐碾督造此桥。
  庙跟这地方那有大桥可造,只有一条水渠从村中经过。于是徐碾就在村口大樟树下用几块条石搁了两座桥。并在桥墩边刻字取名为“想儿桥”和“思妻桥”。
  一天,有个轿夫路过此桥,这轿夫身高马大,见这两桥能一步跨过,哈哈大笑说:“这是什么‘思妻桥’、‘想儿桥’,依我看,叫‘一步两座桥’更确切。”从此以后,就有了“一步两座桥”名称,后被人们传袭至今。
  建造此桥根本用不了多少银子,徐将军心想,当初离家时,曾在庙堂借过五十两银子,如今这庙已经破烂不堪,还不如将这些多余的银子用于修理庙宇吧。于是,他请来能工巧匠扩建了灵显庙,并新塑了菩萨,中间还塑造了抗金名将宋检校中郎将郑世忠像,供民众祭祀。不久,徐将军出家在天井寺当了和尚。
  第二节 抗战故事
  本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一个重灾区,同时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一个重要战场。从1941年4月宁波沦陷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人民抗日武装在本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顽强的战斗,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牢记历史、认识战争、体会胜利果实,进一步弘扬四明革命精神,继承优良革命传统,特记述如下几则在本地抗战的小故事。
  一、林大队天井岙脱险
  林大队,是宁波沦陷后由中共鄞奉县委领导,委派党员林一新同志组建的一支规模较大、战斗力较强、挂着国民党游击队灰色番号的地方抗日武装。
  1943年8月下旬,中共鄞奉县委从各方面得到消息,时任郭青白支队第六大队(即林大队)可能被消灭。县委书记周飞秘密通知李明,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敌人的动向,作好一切防范准备,并布置地方党组织和潜伏在郭青白司令部的共产党员及时传递国民党要行动的情报。时任第六大队副大队长、地下党员李明同志,接到县委书记指示后报告,种种迹象表明,郭青白有消灭第六大队的意图。此事,鄞奉县委当即向中共浙东区委和浙东纵队司令部作了汇报,当时,浙东区委和纵队司令部也截获了国民党浙江省反共顽固派在天台召开的军事会议的情报,将对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和三五支队进行军事围剿。俞济明、郭青白在全面围剿共产党之前向六大队开刀。浙东区委指示,一要密切注视敌人动向,二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六大队这支人民抗日武装。必要时,抢在敌人下手之前把部队拉出来,并命令四明山三五支队给予支援。
  由此同时,郭青白也在加紧对六大队秘密策划,并确定利用军训时缴获六大队枪支。鄞奉县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将计就计,在军训拉练时拉出部队,并将这一情况报告中共四明地委和浙东区委。
  8月底,李明接到郭青白命令,要他率部到龙观乡天井岙集训。李队副接到命令后,迅速向县委报告,并把情况报告了四明地委和浙东区委。
  9月2日,李明率部队按时开进天井岙,按郭青白指定的营区驻扎后,召集中队长开了一个短会,布置了警戒。为使郭青白放心,特意向他汇报了宿营情况。
  9月3日上午,李明借口到支队向郭青白报告集训情况,其实是想摸清郭青白的真实意图。没有发现可疑迹象,李明就告辞郭青白支队长回到了六大队。
  9月4日上午,李明带中队长、警卫班长、通讯员等察看了驻扎营地周围地形,发现六大队已置于各大队包围之中。下午4时,支队部作战科发来一份敌情通报:“宁波敌人,可能5日拂晓出来扫荡。三、五支队已到达峙岭一线集结。”紧接着,支队部又发来一份作战命令并指定各大队任务:“吴再生大队坚守茶岭岗一线;严国栋大队坚守定光寺左侧;任善宝大队坚守定光寺右侧;李明大队附率领六大队包括重机枪中队坚守天井岙后山,不准出击,用火力掩护严、任两大队出击和保护支队部安全转移。5日早晨6时前,各大队到达指定地点。”
  李明接到命令后,对郭青白的作战部署顿感怀疑:一是过去打仗,六大队都是担任出击任务,这次却要他们坚守阵地,不准出击;二是严、吴、任三个大队都驻扎在天井岙四周,却居高临下,把六大队夹在中间,形成合围圈,万一发生缴枪事件对六大队攻、守都很不利。李明明白郭青白的部署是把六大队置于死地,想吃掉六大队的阴谋完全暴露了。李明立即派通讯员把紧急情况送给了县委书记周飞:“郭青白明晨六时前要下毒手,我准备在郭动手之前拉出,路线照前议定走。请告三支队接应。”
  晚上,李明召开支部会议,分析研究郭青白的作战命令,传达县委交给支部的任务。大家一致认为郭青白的作战命令意图很明确,是要吃掉六大队。最后,他们讨论了行动计划:一是凌晨2时起床,3时吃早饭,提前上山,把部队拉出包围圈;二是派通讯员迅速到许家联络站、蜜岩乡公所,通知徐紫云、毛尹乡长立即转移隐藏;三是部队拉出路线从天井岙翻山,经祝家佛堂蜜岩、长里方、童家到红岭。
  5日凌晨3时,部队紧急集合,李明作了简短的动员后,布置了准备战斗命令:邵炳炎带一个排作后卫掩护;李明率领大队警卫排先头开路,一中队、重机枪连等按顺序紧跟,迅速上山。命令下达后就出发,拂晓,部队到达山顶,脱离了危险地带。接着在蜜岩与县委书记周飞、大队长林一新等一起会合,经童家,向红岭进发。11时,全大队260多人,全部安全到达红岭,与前来接应的三支队会师。
  郭青白偷鸡不着蚀把米,林大队的拉出,还带来了与林大队合并的重机枪连40多人,一挺重机枪,25支步枪。不久,六大队公开成为共产党员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命名为鄞奉县大队。
  二、小灵峰伏击战
  一天,郭青白与林达联合抗日,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郭青白部攻击古林日伪军据点,一路由林达带领袭击西城桥日伪军据点。最后郭部只远远的放了几枪,白白消耗了一批子弹,逃回了驻地,导致给六大队造成很大压力。而由林达率领的六大队,不但拔掉了西城桥日伪军据点,还把前来助战的古林据点日伪军打得屁滚尿流。三支队大获全胜,军威扬遍鄞西。郭青白不仅丢尽了面子,还怕日后三五支队在鄞西扩大影响,心里感到不安。
  中共鄞奉县委抓住郭青白好大喜功、沽名钓誉的心理,并分析了他与林达联合作战后的复杂心情,决定由六大队长林一新、大队副李明向郭青白提议:“引蛇出洞,伏击日伪军”。郭青白为了挽回影响,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伏击战选择在龙观乡小灵峰。由陈炳奎、林一新、李明指挥六大队担任主攻,在小灵峰山岙里埋伏,张开网袋。
  1944年5月上旬,鄞奉县委通过统战人士向潜伏在鄞江桥日伪军情报站的内线送去假情报:“鹳岭乡(现属龙观乡)雪岙一带有土匪活动。”这一着棋果然很灵,驻守在鄞江桥的日伪军接到情报后,决定次日上午前去清剿。当晚,情报站内线迅速把日伪军到雪岙清剿的消息送到鄞奉县委和六大队。六大队接到情报后,于凌晨4时带领部队埋伏在日伪军去雪岙途中小灵峰,并封阻来往行人,等待日伪军钻进已经张开的口袋。
  上午8时,100多个日伪军从鄞江出发,10时许进入小灵峰伏击点。此时,枪声大作,由陈炳奎、林一新、李明指挥的第六大队指战员向日伪军发起猛烈的袭击,轻、重机枪、步枪集中扫射。日伪军遭到突然袭击,顿感中计,迅速用强大的火力反击,组织突围,最后抬着尸体和伤兵向原路逃窜。
  这次伏击战,毙伤敌人10余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六大队大队长陈炳奎和中队长王厚生受伤。郭青白对这次伏击胜利,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显示了国民党宁警支队的强大实力。委任林一新为代理大队长。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