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25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
页数: 6
页码: 039-04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本乡的自然灾害情况,主要分为易洪易涝区和旱涝兼有区,其中水灾是最常见的灾害之一。在历史上,本乡曾多次遭受水灾的侵袭,如1920年和1987年的水灾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台风等极端天气对本乡的影响,如1956年、1962年和1979年的台风等。
关键词: 鄞州区 龙观乡 自然灾害

内容

本乡的自然灾害主要为水旱灾害。但旧志等文献记载的自然灾害简略而不系统,对建国前的灾害只记大概脉络。
  从灾害记载中,比较明显的都集中在夏秋二季,以秋季成灾比例最高,与梅期——台风期特点相一致。由于夏秋二季正是农业生产重要季节,因此常造成严重影响。本地灾害大致可划分为两个区域:
  一是易洪易涝区。主要分布在樟溪河谷,桓村、后隆、庄家溪谷地。这些地区处于暴雨中心,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900毫米,且其地溪床坡度大,集流时间短,梅雨后期和台风季节如遇连续大暴雨,则水位暴涨,而平时蓄水常朝盈夕涸,因而有洪常冲毁农田,旱时却无源可取。
  二是旱涝兼有区。主要为龙谷、金溪及观岭坑一带,由于地质处于砂石土,暴雨时易于泄排不畅,横溢成灾;夏秋时降水少而蒸发快,河网蓄水不足,又值工农业用水高峰期,易成干旱。
  以上两区如在1956年12号台风,雨量500多毫米;1962年14号台风,山区雨量465毫米;1979年10号台风,雨量457毫米,几乎都出现了田淹、屋塌,人、牲畜伤亡的大灾难。
  第一节 水灾
  宋·绍兴十八年(1148),大水害稼。
  淳熙十一年(1184),七月风雨山水暴出,大水入市。
  绍熙五年(1194),秋飓风刮海害稼。是年人有食草木者。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秋大水。
  至顺元年(1330)闰七月大水。
  明·天顺四年(1460),四、五月间阴雨连绵积潦伤禾成灾。
  成化十三年(1477),大水。
  正德五年(1510),十月大水。
  正德六年(1511),十月飓风大作。
  隆庆三年(1569),大水,县西凤凰溪从流合潘溪入桃源溪。
  万历十六年(1588),春雨不止,麦苗尽萎。
  万历十九年(1591),七月中大风雨不止,沸潮入城。
  万历二十四年(1596),秋大水。
  万历二十六年(1598),九月大水,全省大水,鄞被灾九分。
  万历三十七年(1609),七月大水。
  万历三十九年(1611),六月大水。
  万历四十六年(1618),七月大水。
  天启六年(1626),七月大水。
  天启七年(1627),七月风雨作,山崩石裂。
  崇祯元年(1628),七月大风雨。
  清·顺治十四年(1657),六月大风雨坏堤岸。
  康熙八年(1669),八月大水,一夕平地数尺。
  康熙九年(1670),六月大风水害稼。
  康熙二十年(1681),夏雨二月。
  康熙三十八年(1699),水成灾。
  雍正五年(1727),七月洪水暴发。
  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被水。
  乾隆二十三年(1758),八月被水。
  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大水,大雨三昼夜,山水暴出。
  道光三十年(1850),八月积水出平地三尺。
  咸丰五年(1855),七月雨久,潮决。
  同治十三年(1874),七月大风雨,山水暴下,害人畜无算。
  光绪十五年(1889),八月中大雨不止,水暴涨伤禾。
  光绪十八年(1892),八月大水。
  1920年,七月中大风雨暴作,日夜不止,四明诸山石崩岩裂,洪水数道并下。所有村落庐舍、道路触流立毁。淹溺人畜不可算数,背山诸乡皆及其灾。
  1921年,九月中暴风雨竟夕,洪水披山而下,较上年尤甚。近山各村无不被害,塘圮岸崩,田庐人畜随流而尽,为百年未有奇灾。
  1956年12号台风过境,西部山区雨量516.5毫米,最大风速90米/秒,最低气压902百帕。人畜伤亡无数。
  1959年,8月29日~9月8日4号台风在福建连江登陆,本地雨时出现在9月4日~6日,西部山区雨量269毫米,最大风速60米/秒,最低气压963百帕,农田、房屋、人畜均受灾。
  1962年,14号台风影响,雨时出现在9月3日~6日,西部山区雨量465毫米,金溪、后隆、桓村下山角等大多民房进水4米以上,街道可行舟。
  1963年,12号台风在福建连江登陆,本地雨时出现在9月9日~15日,西部山区雨量416.7毫米,最大风速70米/秒,最低气压918百帕。冲毁农田、公路、桥梁、房屋,为辛酉年以来罕见大灾。
  1966年,15号台风影响本地,雨时出现在9月4日~8日,雨量450~600毫米,最大风速65米/秒,最低气压970百帕,农田堤坝被毁。
  1974年,13号台风于8月19日晚11时在象山石浦登陆,最大风速75米/秒。正值天文大潮。本地雨量301.4毫米,农田房屋被毁。
  1979年,10号台风影响。雨时出现在8月21日~24日,雨量457毫米。农田山塘水库受损。
  1981年,14号台风影响。雨时出现在8月30日~9月3日,雨量472毫米,农田房屋倒塌。
  1983年,10号台风影响,雨时出现在9月24日~27日,西部山区降雨量220毫米。水利工程、房屋均受损。
  1987年,12号台风影响。本地雨时出现在9月8日~12日,雨量352毫米,山洪暴发,本地民房进水4米以上,大片农田受淹。
  1988年7号台风,出现在8月7日,本地降雨187毫米,坍塌民房、农田受淹。
  1992年10号台风,降雨量每小时65毫米以上,金溪、后隆、桓村有200多户民房受淹,三星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进水,产品、厂房受损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死亡1人。
  1994年8月,受17号台风,境内一批企业、房屋、农田受损。
  第二节 旱灾
  宋·淳熙五年(1178),旱,大饥。
  淳熙九年(1182),秋旱,种几绝。
  淳熙十四年(1187),七月旱成灾。
  元·至正六年(1346),旱,时无考。
  至正十三年(1353),大旱。
  明·正统十年(1445),春旱,因久旱而起疫。
  天顺元年(1457),六、七月久旱枯苗。
  正德三年(1508),六月至十二月不雨,民食几绝。
  正德六年(1511),夏亢炎,次年乏食。
  万历十六年(1588),夏秋亢旱成灾,有以子女易一饱者。
  天启三年(1623),夏旱。
  崇祯九年(1636),大旱。
  崇祯十一年(1638),七月旱。
  崇祯十三至十六年,均为大旱成灾。
  清·顺治三年(1646),四月至七月不雨。
  顺治六年(1649),旱。
  顺治十一年至十二年,夏大旱。
  康熙十年(1671),夏无雨。
  康熙二十年(1681),秋旱。泉枯。
  康熙二十六年(1687),夏秋大旱。
  乾隆十二年、十六年(1747、1751),夏旱。
  嘉庆三年(1798),旱。
  嘉庆二十四年(1819),夏大旱。
  道光二十七年(1847),正月至四月不雨。
  咸丰二年、十年(1852、1860),旱。
  同治十年、十一年(1871、1872),夏大旱。
  光绪五年、十二年(1879、1886),夏大旱,水涸不通舟楫,禾枯。
  1934年,自四月不雨,直达中秋后始稍有雨意,且每日亢热非常,河床毕露,稻田龟裂,晚稻枯黄。及秋中雨足,禾穗方结实,而虫害突发。
  1940年,自农历二月二十七日起至八月底长达六个月无雨,民无饮水。
  1951年,5月中旬起不雨,干旱46天。
  1953年,自7月1日至9月2日旱,其间仅有局部雷阵雨106毫米。
  1954年,夏、秋间,干旱36天。
  1955年,夏、秋间,干旱43天。
  1956年,自6月30日至7月29日旱,其间降水仅80.1毫米。
  1957年,自8月13日至9月13日,干旱32天。其间仅降雨60.4毫米。
  1958年,自5月19日至8月23日旱,其间仅降雨226毫米。
  1961年,自6月11日至9月5日旱,其间仅降雨133毫米。
  1967年,6月7日至9月9日旱,其间仅降雨66.2毫米。
  1971年,6月2日至8月30日旱,其间仅降雨58.9毫米。
  1973年,11月28日至1974年1月9日无雨,小河干枯。
  1978年,7月5日至於8月5日,其间降雨仅17毫米。
  1979年,伏旱。
  1981年,冬旱连春。
  1983年,夏旱23天。
  1988年,秋旱连冬。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