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国时期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观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23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国时期区划
分类号: K295.5
页数: 2
页码: 006-007
摘要: 本文讲述了鄞县在民国时期到1949年之间的行政区划变迁。在民国时期,由于共和体制的引入,县内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27年至1930年期间,宁波城从鄞县析出置市,导致县内区划更动。三十年代时,乡镇数量一度达到351个,后来又调整为88个。抗战后期,鄞县县城宁波沦陷,各乡镇情况混乱,行政区划呈混乱状态。1930年,龙观属于第二区,后来调整为第七区,最后调整为龙谷和鹳岭两个乡。1949年2月,鄞县的部分地区成立了四明县,鄞县的乡镇数量减至52个。
关键词: 龙观乡 行政区划 民国时期

内容

民国时期,因共和体制与前代专制体制不同,县内行政区划变动较大。1927年至1930年期间,宁波城从鄞县析出置市,又导致县内区划更动。三十年代,时而分小乡制,乡镇多达351个,后又改大乡制,并三百多个乡镇为88个。抗战后期鄞县县城宁波沦陷,各乡镇有沦陷、半沦陷、未沦陷各种情况,行政区划亦呈混乱状态。
  1930年,城区称为“市区”,为宁波市辖。鄞县则在乡村设5个区,并以序号为区名,区直接管辖村里。而“村里”可以是“联合村”,联合村由若干个(最多有30多个)自然村组成;也可以一个自然村为一村;大集镇的部分居民区则称里。是年,全县5个区共有村里363个。那时龙观属第二区,区公所设在鄞江桥它山堰段公祠,第二区下属有鄞江区、章远区两个。龙观划在鄞江区,所辖村有鹳岭联合村,环水联合村,金谷村,灌溪村。
  1931年初,宁波市撤销,城区仍归鄞县辖。翌年,县内行政区划又一次大变动。全县不论城乡,统一划分为10个区。也以序号为区名。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5个区在宁波城区及近郊,其余5个区为乡村。区之下又设乡镇,全县共有乡、镇351个,这是本县历史上设乡镇最多的一次。当时龙观属于第七区,区公所设在鄞江桥旧自治公所,下辖43个乡镇,龙观乡分为鹳岭、环溪、龙谷三个乡。
  1935年,鉴于县内乡镇数太多难于管理的情况,行政区划又作了一次调整,时称对乡镇区划“整理”。整理后,全县原351个乡镇归并为88个乡镇。不设区,乡镇直属于县。整理后龙观为龙谷、鹳岭两个乡。
  龙谷乡,乡公所所在地设在孤山头定德小学,下辖后弄、天井岙。
  鹳岭乡,乡公所所在地设在卢王王氏宗祠,下辖鹳岭、环溪、雪家岙、潘溪、黄官岭、李家岙、洞南坑、桓村、大庄及鄞江镇西部三地晴江岸等。
  1941年,日本军队攻占宁波,全县88个乡镇沦陷的为36乡23镇,半沦陷的13乡2镇,未沦陷的10乡4镇,本乡为未沦陷乡。国民政府和汪伪政府的鄞县政府拉锯似地控制县内政权,县内行政区划呈混乱状态。汪伪政府把县内重新划分为6区77乡镇。1944年,又划分为91个乡镇。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下半年行政区划又进行调整。1946年初,全县分为71乡镇,其中镇22个,乡49个,分别属于6个区。那时本地属于四明区龙鹳乡,四明区所辖的还有鄞章镇、锡东乡、桃浦乡、宁湖乡、章蜜乡、大皎乡、杖锡乡等1镇7乡。
  1946年9月,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根据省政府决定,指示鄞县的乡镇个数不得超过47个,鄞县随即进行乡镇政区调整,至1947年上半年,县内乡镇数缩编为56个,凡在城区的为镇,共8个;在农村的为乡,计48个乡。那时龙观为独立乡,即龙鹳乡。
  1949年2月,鄞县西部与余姚南部、慈溪部分地区成立一个四明县,鄞县划出杖锡、大皎、樟蜜、龙观四乡全境及罂湖、武陵、锡东、鄞章四乡的一部分。前四乡不属于鄞县,后四乡仍属鄞县,且乡名未改。至此,鄞县乡镇减至52个。

知识出处

龙观乡志

《龙观乡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政区沿革、自然环境、土地人口、政党政务团体、种植业、林业特产、农电农机水利、畜牧业、工贸、税务财政、交通城乡建设、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邮电、宗教崇拜、民情方言谚谣故事和人物诗文。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鄞州区
相关地名
龙观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