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其他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19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其他桥梁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9
页码: 330-3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洞桥镇名桥风韵其他桥梁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章远桥、洞欣大桥、羁仙桥、乌岩桥及传说、唐堰桥、元贞桥、后新桥、芦泾桥、金壁桥、吴家畈桥、望郎桥、梁桥、潘沙大桥等。
关键词: 洞桥镇 古桥 三望桥

内容

章远桥
  位于宝积桥下游500米,民国13年(1924)建造,俗称王家桥,系王姓而得名。南北向横跨南塘河,为一座两墩三孔石梁平桥。平面呈H形,中部略高,长17米,宽1.8米,每孔由3块石板构成,较狭窄。桥面两侧设钢质桥栏,为现代添建,垂带两侧无桥栏。南北落坡与两岸小路相连,各设垂带踏跺9级,各级东西长2.5米,南北宽0.35米。桥墩均由长条石叠砌而成,呈船形,下窄上宽,迎水面较小,结构稳固,南侧金刚墙内侧仍保留纤道一段。桥额现已模糊不清。章远桥格局完整,建造科学,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洞欣大桥
  位于潘沙大桥下游500米处,2012年建,雄跨于鄞江上,长120米左右,宽34米,是洞桥境内最雄伟的大桥。
  羁仙桥
  位于沙港村,建造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见附文十四“羁仙桥”),南北向横跨南塘河,为一座两墩三孔石梁桥。平面呈H形,桥面长18.5米,宽1.98米,每孔由3块石板铺就,中孔微微隆起。桥面两侧设钢质桥栏,栏高1.1米,为现代添建,桥南北侧设垂带跺7级,上下分别为2级和1级,呈梯形。桥墩由长石板叠砌而成。南侧桥墩下设纤道,现已废除。桥额原位于桥面两侧因多次修缮而遗失。羁仙桥是沟通南塘河两岸的交通要道,为当地村落繁衍、交通发展的实物例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乌岩桥及传说
  乌岩桥座落在夜猫洞江将到南塘河出口处近三十米的地方,原桥为独空石板桥,东西两边『桥脚』块石砌就,桥板是二块长条石。传该桥的桥脚下是大块乌岩,所以当地人亦称老岩桥。
  相传乌岩桥下的岩石洞中有一条老龙,因故将龙潭移到敦五堂(俗称朝北祠堂)河对面的大樟树下(大樟树有几个人合抱起来那么大,在一九八二年夏天发台风时被刮倒)。无几时的一天早晨,有一寡妇早起洗污物,老龙认为这里不干净,就游到下游的照天江的地方一连滚了十八个龙潭,仍认为不适,无奈游到方桥江(奉化江的一条支流)的一处地方定居下来,这就是方桥龙潭礅,至现在本村仍有很多善男信女到龙潭礅烧香拜佛。
  附:媚川孙珍在原谱上作的桓溪八景诗之一乌岩龙窟:
  相传岩窟起蛟龙,修竹垂杨积翠重;每到春深微雨夜,舟人长为白云封。
  摘自《桓溪全氏宗谱》
  唐堰桥
  原俗名横河桥(现距唐堰桥南30米左右新建造一座混凝土桥,横河桥桥名为该桥所使用),位于南塘河与横河交汇处,建造年份不详。唐堰桥平面呈H形,东西向横跨于横河口上,为一座单孔石梁平桥。桥面长4.7米,由3块石板构成,桥面两侧设实体栏板,栏长4.25米,厚0.18米,高0.5米,栏板四角设方形望柱,以榫卯结构与栏板相连。额镌“唐堰桥”三个大字,落款为“宣统元年(1909)己酉,里人重修”。桥面两端各设垂带踏跺9级,踏跺长2.12米,宽0.38米,落坡与沿河小路相通。金刚墙由规整块石砌筑。唐堰桥结构稳固,是当地宗族、交通发展的历史见证。
  元贞桥
  位于鄞江之下游,北为上水碶村界,南为树桥村界。元贞元年(1295)初建,时为石桥。清宣统三年(1911)重修。民国10年(1921)改建为混凝土桥,长60米。民国17年(1928)改建为公路桥,系钢筋混凝土墩,钢桁架3孔,工字梁桥面1孔,全长88米,民国27年(1938)毁于战火,车辆往来改为舟渡。民国36年(1947)重建,钢筋混凝土钢架活动结构,3孔,长87.2米。1959年因超荷载,1孔钢节架折断,遂改建为单层3排贝雷式钢架桥。1961年在上游50米处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悬臂式结构,5孔,桥长83.6米,净宽7米,高7.8米,两置人行道,坡度1%,设计荷载汽-13,挂车60级。1994年12月改建,仍为5孔,最大孔径20.95米,桥长151米,宽24米。设计荷载汽-20,系今甬临公路之主桥。元贞桥下的鄞江与奉化江汇合二川归海,故有涨潮退潮自然现象。
  后新桥
  位于洞桥镇孙王村王家自然村北侧,建桥年代不详,为清代建筑。该桥东西向横跨长河塘,为一座单孔石梁桥。后新桥平面呈H形,桥面由3块长石板铺就,长4米,宽2米,无桥栏,两侧落坡与农田机耕路相连,坡面由方形石板铺就,距桥面最近处为民国末期混凝土浇筑而成,上部印莲花花纹。该桥桥脚由长条石叠砌而成,圆角收边。桥额原位于桥面两侧,因风化已不可辨。孙王后新桥格局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芦泾桥
  南北方向,位于树桥与舒家滩自然村西南角,建于民国16年(1927),1994年重建拓宽为34省道公路桥。该桥最早是木桥,建于清代,1964年和2010年两次重修改成钢筋混凝土桥。
  金壁桥
  建于民国16年(1927),位于鱼山村与前王村交界处,1994年两次拓建加宽。
  吴家畈桥
  位于洞桥镇宣裴村巴弄自然村,该建筑南北向横跨于村边的板桥河上,为两墩3孔全石结构平梁桥。桥全长约11.7米,南北两边无踏跺,桥面与路面持平,桥面宽1.2米,由6块长条石铺筑而成,其中南北两边4块分别为长3.6米、宽0.6米、厚0.27米的条石,中间两块用长4.5米、宽0.6米、厚0.27米的条石组成。桥无栏,金刚墙及桥墩用不规则的条石错缝砌筑,两墩上游设破水尖,以减轻水流对桥体的冲击力。据当地老人讲,该桥建造年代久远,与著名的百梁桥同时建成,但无证据可考。这里原是当地村民翻越南边山岙进奉化的必经之路,是当地交通发展的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望郎桥
  建于清代,东西向横跨在蕙江村西边的河上,为单孔石梁平桥。桥长2.7米,宽2.4米,桥面原用5块宽为0.6米的长条石组成,现1块已毁,仅存4块。桥面两侧无栏,桥两边无踏跺,桥面与两边的路面持平。该桥虽小,是旧时村民进出到鄞江方向的必经之路。至今村民到地里劳作时仍于此过,现桥面上石板浇铸上混凝土,以方便农业机械的过往。传说该村陈氏祖先曾出过名人,做过大官,有“十八顶黄龙轿”之称,古建有花祠堂。后因官司牵连,陈氏后人被官府逮捕,陈氏妻子天天在此桥处等候,盼望丈夫早日冤清归来,故此桥被称作“望郎桥”。
  梁桥
  位于百梁桥村梁桥自然村,始建于宋代,重建于2000年,现为长10米、宽8米的水泥桥。
  潘兴桥
  位于潘家〓村,建于1995年。
  潘沙大桥
  位于鄞江之上,南为潘家〓村,北为沙港村,将隔江相望的潘家〓与沙港口连接起来,故名“潘沙大桥”。1996年建造,长102米,宽9米,5孔。将原宁锋与洞桥的道路开通(连接)起来(原两村之间用船只摆渡),使其真正合二为一。
  甬金高速公路立交桥
  2003年建造,由东北往西南,洞桥段从孙王邵家到百梁,途中建有4座分离立交桥:邵家桥(长360米);李家桥(长20米);沙港桥(长416米);百梁桥(长320米)。

知识出处

洞桥镇志

《洞桥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财政金融、镇村建设、交通邮电等多个方面反映洞桥镇的历史和现状,记述时限,上限尽可能追溯事、物之发端,下限原则上到2012年末。

阅读

相关地名

洞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