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18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物
分类号: K825
页数: 14
页码: 262-2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洞桥镇历史名人众多,包括全权、全元立、全大霖等,他们在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有卓越表现。全祖望是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楼郁则是宋仁宗时期迁居鄞县的著名学者和教师。
关键词: 洞桥镇 人物 传略

内容

历史名人
  洞桥镇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不少人才高志达、英名流传。
  全权 字仲衡,登宋进士,累官侍御史,知青州府,从六品,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自钱塘卜居鄞之桓溪(现洞桥镇沙港口),全氏始祖。
  全元立 字汝礼,一字汝德。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检讨,充会试同考官,所举多为名士。同修会典,进修撰,充经筵日讲官,正三品。严嵩奸恶专权,全元立愤然,援笔草文,揭严嵩罪。杨继盛被害,全元立再讼严嵩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迁侍讲学士,因不肯为皇帝拟青词,出迁南京太常寺卿,兼署光禄寺。到任后裁冗丁,汰冗食,清幕僚。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因受严嵩打击排挤,致仕。严嵩倒台后,累荐不赴。全元立归里后,慕四明山鹿亭、樊榭之胜,作双韭山房,铸印于第九洞天,学者称“九山”先生。
  元立公传
  公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官修撰,册封鲁藩。册使例有厚贻公,即不受王重之,手题《九山图》相赠曰:此可无玷太史装也。大学士严嵩方当轴倾首相夏,言及杨沈诸人相继赴西,市公愤然曰:使吾职台谏,当以言争职,廷尉当以法争吾职。史独有董狐笔在耳,因作告天文,极陈诸公冤状,词义慷慨。嵩闻之怒甚,出为南京侍讲学士,抗疏乞归不许,改南太常寺卿。时京营卫士多穿郊坛,堧垣为径道。公曰:此何地敢若是耶?遂限以崇垣,有犯者治,有乐舞生坐罪,事连勋贵人。贵人为居间,欲寝其狱,公曰:勋贵人得免,俱坐幸矣,尚欲挠吾法耶?再迁南工部右侍郎。岁旱雨都,大臣俱自劾嵩,从中持之,遂听乞归性。至孝归时,发且斑白,属母病,自秋涉春不解带,居丧柴,立竟以积毁,卒六十八。生平无他嗜好,庳屋数椽,与伯仲皓首同居。性耿直,初在史馆,尝典教内侍,有过辄挞之后,孙天叙入馆,复教内侍。有老珰来语,知为公孙,摇首曰:当日全先生太严,其见惮若此。
  杲堂李邺嗣撰
  (摘自《沙港全氏宗谱》)
  全少微 字隐之,全祖望六世祖,先司宝公子,明官和州同知,正五品。
  全天叙 字伯典。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任庶吉士,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日讲官,正三品。天叙词旨高畅,听之易晓。尝小疾,嘱同官代值,皇长子辄问“全先生何在”。晋左中允。万历二十年(1592)与焦竑同主顺天乡试。丁忧后升左庶子兼侍读。又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值察典。全天叙与沈一贯为同乡,沈任首辅,全天叙因嫌被御史弹劾。然沈一贯确实未尝庇于全天叙。后改官南都。年五十三卒。
  全天授 字啬馀,一字灵超,全祖望曾祖父,和州长子,知应山县,正七品。
  全璧 字君复,号泉翁,明著名诗人。其孙辈斯立。
  全斯立 字同古生,号息云叟,明著名诗人。
  全大和 字介石,号他山,国子监生,明代大理评事,崇祯元年(1628)征辟。
  全大程 字式躬,一字襄孙,邑庠生,明代尚宝司。
  全大霖 字懋韬,后名大震,字二何。明代太学,称为非堂先生,天叙次子,全祖望族祖。
  全美樟 字木千,邑庠生授都督府佥事,晚年别署穆翁。明代礼部主事,先宫詹之孙,舍人公之次子。全祖望族祖。
  全美闲 字吾卫,天叙之孙,大霖之子,郡庠生。明代御史监军,全祖望族祖。
  全宗淦 生于约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无考,雍正年间进士。
  全吾骐 字聿青,号北空,郡庠生。以布衣征,赠翰林院庶吉士,世德清白,为勾余望。全祖望祖父。
  全书 (1663—1738)字吟园,邑庠生,好读史,貤赠翰林院庶吉士,推崇“甬上四先生”,性元直,精考证。故居洞桥镇沙港口,全祖望之父。
  全祖望 字绍衣,号谢山,世称谢山先生,祖籍洞桥镇沙港村。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清乾隆元年(1736)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详见第十四章“太史全祖望”)。
  楼郁 (?—1078)字子文,号城南。本系奉化人,宋仁宗天圣年间迁居鄞县,居县城南月湖边,并以城南为号,人称“西湖先生”,为鄞县楼氏始祖。楼郁操行高洁,性好读书,经史百家均遍读且融会贯通,学问以穷理为先。其与王致、王说及慈溪杨适、杜醇并称为四明“庆历五先生”。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出任鄞令,创办县学。请来楼郁,掌教县庠,又教授郡学。其道德学问,深得学子敬重,也甚为王安石所尊礼。皇祐五年(1053),楼郁中进士。治平元年(1064),调庐江主簿摄参军事。不久,丁忧离职,丧期后致仕,授大理评事衔,继续在县学郡学掌教。又与王说、杜醇等在妙音院立孔子像,讲贯经史,创建鄞县书院的雏形,为学者所宗。其先后任教30年,一时英俊学子均出其门下,成就甚众,如其学生丰稷、袁毂、罗适,后来皆成学者名士。楼郁性格敦厚,处事无论大小必按规矩,才高名显,从不自炫。为人谨慎缜密,路遇三尺童子也小心翼翼。其著作有《唐书编题》30卷、《正议集》30卷。
  楼异(?—1123)字试可。元丰八年(1085)进士。调汾州司理参军,徙永兴,预策幕府监,在京文绣院知大宗正丞。元符二年(1099),任登封县令,迁度支员外郎。政和七年(1117)知随州。入朝,奏请于明州置高丽司,创百舟以接待使者。又奏明州有广德湖,可垦而为田,收其租入以给费用。宋徽宗许之。楼异遂知明州,垦辟湖田710顷,岁得谷3.6万斛。甚合徽宗意,徽宗令其再任,加直龙图阁秘阁修撰,至徽猷阁直学士。明州向资广德湖水灌溉,为利甚广,自垦辟为田后,百姓自始苦旱。宣和三年(1121)知平江府,宣和五年卒。《宋史》有传。楼异曾疏浚积渎碶西港塞,乡人立栎社桃浦桥东的戚浦庙为祀。
  楼璩(1107—1182)楼异子,楼钥父。绍兴二十八年(1158)为溧阳丞。隆兴初监进奏院检详,改诸军粮料院,迁军器监丞,权工部郎。监察御史张某荐举楼璩,称其“御下以严,处事以静,严而加恤,静而能办”。出守处州,复归任沿海制置司参议官,张朝议大夫。楼璩自幼清介,仁厚廉直,蔚有令问。始终无玷,封衮国公。
  楼钥(1137—1213) 字大防,又字启铂,南宋杰出诗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被考官胡铨称赞为“翰林才”,为翰林学士,后升为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尊称楼太师),进用为参知政事,又授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枢密院事。曾任台州、钱塘、温州等地方官。为宋进士楼异孙,故居于洞桥镇洞桥村。(见附文十“楼钥传”)
  楼璹 宋绍兴年间,於潜县令作家乡《耕织图》45幅,图文并茂,高宗下诏将图颁行全国。是中国第一套农业技术图示。清道光年间再次由国家颁印。
  楼锡 字予善。以恩补将仕郎。乾道元年(1165)授秀州司户参军,善决狱。命监都门兼摄南库,迁太府寺丞、大理寺丞。每见吏牍,必详究其人,亲加听察。处断大狱,悉皆公允。乾道九年知严州,时值郡苦于旱潦,到任后拨赈济,察缓急,决诉讼,兴学校,时人赞颂。年五十卒。
  楼昉 字阳叔。少从吕祖谦学,有俊声,博闻强记。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从事郎,监行在点检赡军。楼钥荐举楼昉,谓其“居有乡曲之誉,文有制诰之体,宜居馆阁”。迁宗正簿,封事论对,有直声。嘉定年间,为太学博士,言金人求和,皆非其实意。后守兴化军,识虑深长。其文汪洋浩博,宜于论议,从其学者数百人,显名者甚多。著有《宋十朝纲目》、《中兴小传百篇》等。
  朱氏 佚名,明朝武进士,洞桥村人。据老人说,20世纪50年代的堂前中间,挂着一块直督匾额“武功大夫”,大门正中挂上“乡会联捷”的牌匾。
  周氏 佚名,明朝武举人,洞桥村人,因与强盗搏斗取胜有功,在村附近造“斑鸠庙”以作纪念,拆毁于1959年。
  赵敏 洞桥村人,赵政兄,明朝正统十年(1445)进士。
  赵政 洞桥村人,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举人,正统初期官至参政,建赵参政官第。
  楼信针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在乡试(省考)中第八名举人,报单到家5份,贴在天兴庙;道光十年(1830),楼信针代表楼氏宗祠主持天兴庙重修事宜,乡里颇有名望。
  楼祖同 又名恭荪,系信咸之子,是钦授职衔,经吏部注册的候选县左堂。有捷报(见附文十一:“捷报”)。楼氏有24间走马楼,毁于1864年间,后有楼祖同主持,集祀产子资在原基地重建楼氏三通间高大厅堂(名曰楼家大厅,拆于1987年11月)作楼氏家族操办婚丧大事场所,备有桌、凳、炉灶和餐具。楼祖同卒于民国7年(1918),在他晚年正值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风起云涌,为同情革命,辞事清朝,特刻一方“守拙居楼、恭荪行一”的印章,表示隐守家园。
  庄永 自福建迁居洞桥镇石臼庙村庄家自然村,其迁居时代无考。太常卿庄元辰为其后。
  庄简李公赞公讳光,字国华,崇宁间进士,累迁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兼集英殿修撰,谥庄简,所著有《盘溪宏辞藳》、《左氏杂说志》九十余卷。
  赞曰:仪容魁宇,才志绝伦。浩然豪气,岸然直身。行不惕势,言不徇人。威则难犯,仁则可亲。盘溪宏辞,左氏杂说。宜与丰功骏烈,垂百世而常珍。
  文天祥(明相)撰
  尚书李公赞
  公讳梓,少负英雄气象,行重先儒,名高当代,登绍熙间进士,授潮州刺史,教养兼至,士民戴德,迁荆南节度使,所至有阳春之颂,晋秩礼部尚书。
  赞曰:言动端庄,冠裳整饬,英气宏才,梯荣莫测,尽台评廷对之辞,推厘政旬宣之力,用能布深,仁魁众职,而阳春之颂,归嘉德噫殆蒸蒸乎!褒锡之隆,历层阶而登陟。
  文天祥(明相)题
  景钧李公赞
  公讳以秉,余同年友也,登宝祐四年进士,官从事郎,监行惠民,药院赘上,虞因家焉。
  赞曰:裒乎轩举,蔼乎秀色。刚方性成,孝友天植。文标艺苑,缨振王国。药院惠民,允推称职。作客乘龙,徙家新特。噫遗庆泽于子孙,畴不嘉公之懋德。
  年家弟文天祥(明相)撰
  千廿五李公赞
  公讳榛,器识宏通,操履耿介尝以耕读,训子孙谓殚力,在已无取速效,苟有良田岂忧晚岁,其风度固超轶今古也,后以子贵赠礼部尚书。
  赞曰:天生硕德绍龙光,子孝孙仍碧玉郎。自此庆余高甲第,荣封叠贲享烝尝。恢恢气宇超今古,操履廉贞示我行。无速效,茀禄康,良田之稔有余芳。
  姻生史浩(明相)拜题
  孙德茂 宋代人,自苏州始迁慈溪鸡鸣山下,后迁鄞碧溪,复迁洞桥镇孙王村。清道光二年(1822)进士,知山西襄陵县孙家谷,翰林孙学绚为其后。
  王昱 明儒官,字子明,号平野,宁锋乡后王与其同家,御史知长少府王瑫为其后。
  王华堂 又名王阿华,男,光绪八年(1882)出生在洞桥镇前王村。是鄞西地区早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积极分子。他带头组建农民自卫队,发动群众利用农闲时间修筑江塘,也常救济有困难的村民,曾当选马湖乡乡长、宏文小学校董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4月,日军发动宁绍战役,4月20日,鄞县(宁波)城区的县委机关迁移到鄞东小白村,王华堂以乡长身份掩护,在经济上积极支持革命工作,引起敌伪和国民党反动派注意和仇视。1941年秋天,由于地痞恶霸王阿朝告密,王华堂被捕,牺牲于潘家〓村渡口对岸的(王家桥头)李家坟滩。
  王衡 字筠则,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节度使,建炎三年(1129)冬,扈至明勅权留制置监海事,鱼山村人(摘自《鱼山王氏宗谱》)。
  王焘(1862—1911) 洞桥镇鱼山村人,字丹山,号梨门,光绪年间贡生。教授甬上学生,门人尤多。擅书法,楷书工整,行书奔放,苍劲遒雅。著有《对山楼诗稿》16卷、《诗稿续刻》1卷。
  马元演 三李村人,宋宝祐元年(1253)进士,吏部侍郎,翰林学士。
  马武庚 三李村人,宋赠枢密院事。
  马原道 三李村人,宋由荐举仕至知州。
  马文彬 三李村人,宋任州司马。
  陈璧 三李村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四川布政司巡抚,从二品(又说四川提刑按察使佥事)。
  宣向荣(1765—1840) 宣裴村宣家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官内阁中书,善书法,工楷书,官阁体,一笔不苟,端方雅正。
  张广 蕙江村人,宋元祐进士,累官同知,枢密院事。
  潘氏 佚名,相传为宋代节度使,迁居宁锋乡潘家〓。乡贤俊达
  全平(1919.12—2005.3) 原名永钊,字寅昌,号光斋,世均长子(世均,字磬甫,号可平,又号同笙),沙港口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无线电工程学校,民国35年(1946)4月创办宁声电台;民国37年(1948)底为配合解放军南下,帮助架设浙东游击队与党中央联系的电台,秘密离家去四明山参加革命;1949年5月随军到杭州,组建浙江省军管会最初通讯电台;1949年9月调到浙江电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前身)负责技术,历经浙江广播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在省广播电视部门主持技术工作至1985年离休。历任工务科科长、技术部主任、浙江广播科学研究所所长。主持“有源向南弱定向天线”、“中波水平垂直共用天线”、“中波小功率宽频天线”、“中波与电视共塔发射”等中央广电部(局)、解放军总参重点研究项目,均取得好成果,多项技术属当时国内首创。获1958年、1960年省文教战线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奖章,1960年“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1963年出席全国电子学会学术会议,在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负责同志的接见。
  全永昕(1925.01—)原名全永鑫,字家昌,世均次子,沙港口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机械工程学系系主任、摩擦学研究中心主任、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等。曾任国家教委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席、机械设计课程指导组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方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主要成果: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和机械科学研究。曾主持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及省部委研究项目,其中获国家发明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9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出版《工程摩擦学》、《摩擦磨损原理》等专著和教材10余种。198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的荣誉证书。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全一毛(1927.12—2000.2) 原名全永锵,字实昌,世均三子,沙港口人。笔名霖萍、乙卯。民国37年(1948)毕业于中国新闻专科学院。原上海《文汇报》编委、评论顾问、高级记者。曾为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杂文家协会常务理事。主要成果:1946年起参加新闻工作,1948—1949年在担任香港《文汇报》驻浙东记者期间,发表有《末路皇帝到奉化纪录》、《溪口的传奇》等通讯20篇,后汇编出版作品200余万文字,选编出版调查报告集《上海工人支援全国的成就》(合作)、杂文评论集《愚园放谈》、论文集《记者随笔》。1984年被评为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专家”证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事迹被收入《中国新闻年鉴》、《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名录》、《上海作家词典》。
  全山石(1930—) 字宝昌,世均四子,民国19年(1930)出生于宁波,籍贯鄞县,现鄞州区洞桥镇沙港口人,画家。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留校后任研究员。1954年由国家选派赴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回国。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美术委员会副主任。部分作品有:1959年与罗工柳合作的油画《前赴后继》,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1976年重画,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后陆续创作油画《英雄不屈》、《娄山关》,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先后出版《全山石油画精选》、《全山石油画肖像选》、《全山石素描精选》,又主编《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素描集》,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任浙江省教育厅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在香港举办“全山石油画展”;1999年获俄罗斯文化部普希金奖章,第13次赴新疆写生;2009年任乌克兰艺术科学院院士;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合作创作油画《血肉长城——义勇军进行曲》。
  全永金(1932.8—2012.9) 字宗昌,世均五子,沙港口人。1951年在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学习机务技术,历任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人民广播电台筹建处领导小组成员、宁波市广播电台工务股股长。1963年6月始,在宁波市影剧院从事电影放映、电影维修工作,1979年4月任宁波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技术副经理,1984年退休。历任宁波市广播电视局科研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宁波市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
  王永宝 沙港村人,1972年起连续4年被评为宁波市畜牧业先进个人和宁波市劳动模范,1973年起连续4年被评为浙江省畜牧业先进个人。
  龚亚麟 沙港村人,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司长。
  全一武 1972年生,沙港村人,现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2003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一等奖;200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陆千波 1973年出生,沙港村人,1992年入伍到北京空军司令部,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现为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教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国画作品先后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展、2008年奥林匹克美术作品大展等多项重要的全国性和军队的展览,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徐悲鸿美术奖银奖”。多幅国画作品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
  楼敬淼 1875年生,洞桥村最早一位赴沪经商者之一。16岁在甬学徒,后赴沪经商,创建“新中国棉花公司”,在沪商界声望颇著。1934年,回故里探亲,见雨天洞桥席行市买卖者受暴雨湿衣之苦,解囊出资建造石柱凉亭,使其免受风雨之苦,由洞桥村乡绅赵麟祥、朱宇平等人接管此事,亭建成后名曰“莫露亭”。楼敬淼造福桑梓,千嘱亭内不刻其名,后人钦佩。1948年,洞桥重修时又解囊资助。
  楼北英 1890年生,洞桥村人,在上海四川中路合股开设新万利西服店。1948年,献资重修洞桥,数额为旅沪同乡之冠。
  楼北棠 洞桥村人,与楼北杰(系北英兄弟)、赵缘德,皆系上海稍有名气的经营商,1948年重修洞桥是解囊捐资较多者。
  楼邦彦 早年留学英国3年、留法1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国,执教于北京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北大教授、北京政法学院教授等职。1957年向中共中央提出两条中肯意见,被扣上右派的帽子,次年平反复职。
  赵达兴 生于民国3年(1914),洞桥村人,在校读书时受到先进思想启发,18岁婚后即离家出走,于上海、洛阳参加学生会,联系共产党,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前夕,任河北日报社编辑,后任河北省计委主任。
  朱樟龄 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洞桥村人,30岁在上海南京西路创建上海百货商店。50年代初,清资核产、公私合营,资金雄厚,经营有方,是上海静安区著名的工商业家。1956年,被上级任命为静安区百货公司经理。是1948年出资重修洞桥者之一。
  郑久康 生于民国14年(1925),洞桥村人。1950年参加征粮工作,后任鄞县财政科科长,现已退休。
  翁行华 生于1953年,洞桥村人,当选为鄞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3—1955年,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农业劳模。1956年,当选为中共鄞县第一届党代会代表。1968年,作为代表出席中共浙江省党代会。
  沈建法 1963年生,石臼庙村人,香港大学教授。
  严阿仁 1964年生,程家村人,被选为浙江省“贫协”代表,出席省“贫协”代表大会。
  张明伦 李家村人,南昌陆军学院毕业,任福建厦门海军基地副参谋长(正团级)。
  王茂爽 张家垫村人,北洋军阀孙传芳师父,后任孙部队18师师长,抗日战争前退休,居宁波广济街。
  吕振大 又名吕名康,张家垫村人,1944年参加四明山“三五支队”,后任第四野战军炮兵连连长,参加抗美援朝时受伤,后退伍到南京任交通厅科长,后转任无锡市邮电局党委书记(正厅级),2007年病卒。
  顾方舟 前王村人,病毒学教授,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等职务。
  王以愷 前王村人,曾任鄞县乡镇企业局副局长、鄞县交通局局长。
  王财宝 前王村人,部队任副团级干部,1999年转业到鄞州区文广局任副处级调研员。
  王光龙 前王村人,曾任宁波市海曙区副区长,2002年11月至今任宁波市经济协作办副主任。
  王庆达 鱼山村人,1978年参加高考获宁波市理科第二名,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工作。后出国深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毕业,又攻读电脑软件设计,毕业后在加拿大做软件工程师。
  曹忠明 鱼山村人,198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工作,2003年任驻法大使馆参赞.2006年任非洲司副司长,2010年至今,任驻马里大使。
  吕海庆 鱼山村人,2010年至今,任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周坚 三李村人,1944年,在宁波二中读书期间,和老师一起参加“三五支队”,新中国成立后任宁波市农经会秘书,后被错划为右派。
  陈汉甫 三李村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响应中央号召支援大西北,只身一人来到兰州,先在一家企业当学徒,克服水土不服等生活上的困难,勤奋工作,并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后进入武威县人民银行工作,之后又调入武威县财政局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同年还获得“全国信贷结算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北京参加表彰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马地泰 清宣统三年(1911)生,蕙江村人,民国23年(1934)复旦大学毕业,先后任复旦大学助教、讲师、教授,同济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铁路缓和曲线理论和类型》,曾发表论文近10篇。1992年同济大学退休,定居上海。
  马地云 民国27年(1938)8月出生,蕙江村人,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高级工程师,曾任职于国防科工委第五研究院,现在西安工作。
  陈继日 百梁桥出生,蕙江村人,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宁波大学,已退休。
  吴宝发 农民出身,蕙江村人,民国35年(1946),为逃避国民党抽壮丁打内战,到上海天一印染厂做工。1952年入党,任人事科科长。1956年6月,国家调整工业布局,天一印染厂从上海内迁武昌,划归湖北省属企业,先后任天一印染厂筹建处副书记、组织部长、厂长、厂党委常委。1966年后,调湖北省纺织总公司,在武汉市纺织局和武汉市毛麻丝工业公司任副处长、主任、经理。
  杨祥延 生于1949年6月,蕙江村人,学生参军,20世纪70年代转业时为金华军分区科长(团级),现已离休,定居宁波。
  马云良 蕙江村人,重庆建筑学院毕业,宁波第二建筑公司工程师。
  邵懋照 又名民九,民国9年(1920)出生,百梁桥村人,民国33年(1944)大学毕业于四川,新中国成立初任讲师,1957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被打成右派分子,1961年摘“帽”,1971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遣送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四人帮”粉碎后任宁锋中学教师。1978年纠正错划右派,复职返回沈阳农业大学,1980年被评为教授,同年入党。现已退休,定居沈阳。
  杨炳章 字寅栋,百梁桥村人。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任宁波新昌南货站经理,40年代逐步把所有股东(除本村杨元贞尚有一股外)并集。1956年公私合营,现退休,居住宁波。
  孙国富 百梁桥村人,1968年入伍,在部队某团任宣传部部长,1992年任镇海县人民法院院长,2008年正区级退休。
  许跃进 百梁桥村人,承包农田890亩,组建洞桥南瑞粮机专业合作社并任社长,合作社规模农田5000亩。2008年“甬优12号”单季晚稻亩产836.69千克,摘取全省冠军,创省农业吉尼斯纪录,百亩方亩产以798.15千克高产获全省第一;2011年,“杨麦12号”小麦攻关最高单产511千克、百亩方亩产506.8千克,创省小麦单产和百亩方亩产吉尼斯纪录;单季晚稻“甬优12号”亩产943.1千克、百亩方亩产912.7千克再次夺得省高产第一名;连作晚稻“甬优538号”亩产695.8千克创省吉尼斯纪录,同时,该方平均年亩产达到1419.5千克,折桂全省最高纪录;2012年,“甬优12号”单季晚稻1014千克亩产再创省吉尼斯纪录,示范方平均亩产963.65千克刷新全国超级稻纪录。先后获得“全国种售粮大户”、“浙江省优秀种粮大户”、“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等称号。2012年获“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
  罗国祥 罗家漕村人,曾任浙江省衢州市市长。
  潘嘉成 潘家〓村人,1993—1995年任鄞县县长。
  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许元君 洞桥镇百梁桥村梁桥自然村人,古砖瓦工艺第五代传承人(宁波市级)。
  全永祯 全祖望传承人(区级)。
  吴瑞芳 全祖望传说传承人(区级)。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曾执行编辑宁波市文广新局《甬上风物》鄞州区洞桥镇非遗项目,参与鄞州区《非遗大观》的编撰。近年来百余件作品入选报刊、杂志及文艺书籍:唱词《新的历史里程碑》《十唱共产党》等“浙江曲艺”杂志选用;小品《换瓜》、快板《俩老乘飞机》等宁波市“群艺舞台”选用;《宁波走书》《救火会》等鄞州区“百姓修志文集”选用;戏曲《真假孝子》走书《广播嫂告状》等鄞州区“放歌新农村”选用;故事《奖金之谜》《没有血缘的亲人》等在“鄞州日报”刊登;《百梁桥》《书说鄞江》等鄞州区“地名故事”入选。其中宁波走书《买进卖出》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小品《情系黔岭》甬剧小戏《接姆妈》宁波走书《一块警示牌》等二十余件作品在省、市、区征文或演出大赛中获奖。编著的《吴瑞芳曲艺作品集》《全祖望传说》由宁波出版社出版。
  庄根华 鸬鹚捕鱼(区级)。
  张圣华 鸬鹚捕鱼(区级)。
  民间艺人
  吴锡成 洞桥镇沙港村人,人称“大木”师傅。其继承父亲吴嘉仁木作工艺,同时又带领吴锡芳、吴赐云两个弟弟学习木雕技术。后来,又有全春芳、赵天尧、朱芳明传承这门木雕工艺。他的木雕工艺远近闻名,雕刻的龙、凤、人物、飞鸟、走兽、花卉等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博得人们的一致好评。这些木雕多用于庙宇、戏台、廊桥、亭子和老式木床等装饰,有吉祥喜庆的寓意,鄞江镇的湖山庙、洞桥镇的周公宅庙、上水碶村的六角亭、石碶街道的鄞江庙(庙中的廊屋戏台)、沙港村的河边连廊等,这些建筑或建筑内的浮雕均由他设计、制图和雕刻完成。除木雕外,吴锡成还能制作木结构风箱(净谷器具、生活用具)和水车(生产工具)。
  全夫成 沙港村人,扎制艺人。擅长扎制布龙、马灯,为当地庆贺节日增添祥和欢快的气氛。沙港村、王家桥村、李家村都有全夫成师傅的杰作,后传艺于子。
  徐水道 洞桥村人,82岁,1954年任县业余文保员至今。向国家上缴500余件文物,其中40多件为珍贵文物。他有口技(当地又名“隔壁戏”)绝活,能模仿鸡、猫、狗、羊等叫声,如“公鸡报晓”、“狗吵架”等,也能模拟“女人生孩子”及其他口技。1966年4月,口技作品曾在宁波电台录音播放。
  夏永元 草根艺人,宁波鑫鑫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致力于为繁荣地方文化作贡献,创作的作品形式有小品、说唱、快板、三句半和独角戏等。方言小品《求孙记》、《春归》获宁波市曲艺创作赛一等奖。有曲艺作品集《岁月留痕》。
  洞桥镇烈士英名录
  赵国忠(1940.1,三门)、王华堂(1941,鄞县)、凌洪康(1946.6,泰安)、周学勋(1946.6,泰安)、王绍阳(1946.6,泰安)、凌永汉(1946.12,宿迁)、李如良(1946.12,宿迁)、励元康(1946.12,宿迁)、周志华(1947.7,山东)、沈阿章(1947.8,尉氏)、王云星(1950.10,鄞县)、马信岳(1951.5,鄞县)、徐清宝(1951.7,朝鲜)、全永正(1959.4,岱山)、夏朝霞(1990.9,鄞县)朱安法。(摘自《鄞县志》及民政局)

知识出处

洞桥镇志

《洞桥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财政金融、镇村建设、交通邮电等多个方面反映洞桥镇的历史和现状,记述时限,上限尽可能追溯事、物之发端,下限原则上到2012年末。

阅读

相关人物

吕振大
相关人物
顾方舟
相关人物
王以愷
相关人物
王财宝
相关人物
王光龙
相关人物
王庆达
相关人物
曹忠明
相关人物
吕海庆
相关人物
周坚
相关人物
陈汉甫
相关人物
马地泰
相关人物
马地云
相关人物
陈继日
相关人物
吴宝发
相关人物
杨祥延
相关人物
马云良
相关人物
邵懋照
相关人物
杨炳章
相关人物
孙国富
相关人物
许跃进
相关人物
罗国祥
相关人物
潘嘉成
相关人物
许元君
相关人物
吴瑞芳
相关人物
吴锡成
相关人物
全夫成
相关人物
徐水道
相关人物
夏永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洞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