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历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1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发展历程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7
页码: 89-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洞桥地区的手艺行业多样,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统一领导。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经历改革,转变为私营或股份制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部分企业产品出口创汇。到了2012年,洞桥地区的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和销售额均超过60亿元,多家企业年产值过亿元,成功进入新兴市场,注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获得专利授权和认证,并吸引了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洞桥镇 工业经济 发展历程

内容

旧时,洞桥“百作手艺”行业较为齐全,而且从业人员众多。有建屋、造凉亭、制犁耙、做风箱和做嫁妆(箱、橱、柜、床等)的“大木”师傅;有做雕花梁床的“小木”师傅;做圆木箍桶的箍桶匠;给家具上漆的漆匠;有建房打墙、盖瓦、居家砌灶、过世做坟的泥水匠;打泥坯烧古砖瓦的窑头师傅;打篮、箩、编篾的篾匠;大的村落有弹棉花师傅;打制刀、锄、耙、厨具的铁匠;制鞋的鞋匠、缝衣的裁缝师傅、生铁补镬、修洋伞、配钥匙、打镴酒壶、剃头、杀猪、宰羊等各行师傅,有的采取开店营业,有的上门作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地有上述20多门类行业,从业人员约300余人。1956年,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手工业者逐步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简称综合社),本地相继成立宁锋乡“综合社”和建丰乡“综合社”,进而演化成为县大集体企业,由县二轻局统一领导;农业兼手工业的则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组成的副业队。在1958年上半年“大办地方工业”运动中,宁锋、洞桥两地政府及各合作社,相继建立农机厂、土农药厂、麻纺厂等手工业社(乡村社)企业,9月后,人民公社成立,多将副业队和乡办手工业社并入社办企业。社办企业采取“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和“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工业、为城乡人民生活、为外贸出口服务”(简称“三就四为”)的生产经营方针。
  1964年,鄞县县委、县政府为加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以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决定恢复发展社队办企业。
  1969年,洞桥、宁锋相继建立农机具修理厂(简称农机厂),分别为宁锋公社电镀厂和洞桥农机厂(后改名为洞桥公社童车厂)。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农村人口的增加,人均耕田面积的减少和城镇知识青年下放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为社队企业创办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又时值“文化大革命”,城市企业多停工减产,这成为乡村企业开辟市场的历史机遇,部分社队企业开始为大企业生产零配件。
  1970年后,洞桥、宁锋两地分别建立工交办公室管理社队企业。
  1973年7月,全县统一改名为工业交通办公室,由公社副书记或委员兼任主任,并配备2—4名专职干部,鄞县工业局社队工业股开始接管社队企业。20世纪70年代中期,本地社队企业仍严格执行“三就四为”方针。部分企业为努力开拓市场,暗中积极开发新产品,国营企业的部分产品和部件也随之扩散转移到社队企业生产,社队企业由此开始逐步小规模批量化组织生产。同时,对外引进技术人员,聘用大企业退休的老工人做技术师傅,达到了技术上的进步和与大企业联系上的更进一步,也在组织生产流程、制定劳动定额、确定设备保养和维修、建立生产质量管理等制度上有了一定的规定,并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
  1978年,由洞桥9位个体裁缝创建洞桥绣品服装厂(社办企业);1995年转制民营,法定代表人夏永元,2008年年产值近千万元。为适应当时农村建房的需求,1978年,社办宁锋砖瓦厂创办,厂长陈阿林。1995年由王彭飞经营,年产红砖2000万块(2006年根据有关政策停办)。1979年,创建洞桥砖瓦厂(社办企业),厂长陈祥寿;1985年,洞桥砖瓦厂在永康县联营办砖瓦厂,年产值3000万元(2006年根据有关政策停办)。同时,新办水泥预制品厂(场),浇灌多孔板、水泥梁及各种预制品。宁锋综合社还开办石灰窑,各大队相继办起小型五金厂和胶木厂等,加工机械零件和胶木零配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社队企业职工实行定基本劳动日、定年务农时间(30—60天)、定全年劳动报酬和超额奖励的“三定一奖制度”,以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
  1979年,为安排下乡知识青年和残疾人就业,县委、县革委会指示,凡企业安排一定比例知青和残疾人就业的给予免税5年的优惠。同时,县委提出“粮钱人一起抓,工、农、副齐发展”的方针,推动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一翼开始独立发展,乡镇企业的经营方针由面向农业、农村、农民逐步转为面向市场。县政府引导全县乡镇企业按社会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大企业不能或不愿做的小批量、多品种、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力抓短线产品,以补市场不足。县革委会规定乡镇办企业的工资、劳保福利可参照县大集体企业有关规定执行;新建企业可免工商税、所得税两年;企业利润在3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是年,还放宽农村经济政策,容许区、社成立供销经理部或农工商公司,可直接参与流通领域活动。当年,洞桥、宁锋两地共有社办企业39家,就业职工1052人,全年工业总产值2007.5万元。
  1980年6月,全县乡镇企业实行“五定一奖”经济责任制,即由公社、大队对企业人员定产量或产值,定消耗、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利润,在超额利润中提取企业奖金。企业内部也对车间、班组和个人定任务、定质量、定消耗,并予以奖励。因此,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和独立计算劳动产品价值、按劳付酬的经济实体。
  1982年,宁锋、洞桥两地企业推行“利润包干,超额奖励”的承包责任制,承包期一年或数年,利润按比例递增,同时实行厂长岗位责任制,企业职工则采取各种形式的计件工资制。1984年12月,县委、县政府确定乡镇企业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地位由“农工副”改为“工副农”,经营方针由“三就”转为“着眼农村致富,发挥各自优势,立足市场调节,积极外引内联”和“按照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产品方向”,鼓励与外地企业开展横向联营,并辅之以“一包五改”措施,即确定厂长(经理)为代表的集体承包为主,辅之以合作承包和个人承包方式,改厂长(经理)委任制为聘任制,改职工固定工资制为计件浮动工资制,改职工调配制为合同制,改封闭式经营方式为开放式经营,改“官办”企业为“民办”企业。
  1985年,洞桥有乡办企业22家,产值1013万元,销售额796万元,利润额125万元。1986年,宁锋有乡办企业19家,产值1214万元,销售额817万元,利润额78万元。
  为了解除企业界因“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而产生的误解和顾虑,1986年5月,县委发出《关于经济活动中的若干政策性意见》,鼓励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企业生产稳定和增长。7月,县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系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以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联营,以引进人才、信息、资金、设备和产品。本地领导和企业赴上海、广州等地,召开不同形式的同乡会、经济协作恳谈会、产品交易会,介绍本地投资环境,结交联营单位,洽谈联营业务,发展横向经济。
  全国性经济领域治理整顿,迫使乡镇企业另找市场。1987年起,县委、县政府为推动乡镇企业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先后就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出《关于扩大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出口创汇的企业在原料、资金、税收、分配方面予以优惠或优先安排,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创汇作为鄞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对外商投资在税收、水电、运输及通信设施使用等方面予以优惠或优先安排。
  20世纪80年代始,鄞县洞桥制刷三厂、鄞县沪东造船厂、鄞县洞桥铝制品厂、鄞县洞桥钟表厂、鄞县纺配厂、鄞县西服三厂、鄞县宁锋服装厂、鄞县异型铜材厂、鄞县宁锋机械厂等相继兴办。至1994年,洞桥乡镇企业已有49家,年销售额近2亿元。
  1994—1996年,乡镇企业以明晰产权为核心,进行经营体制改革,原属乡镇企业的厂家,通过拍卖、租赁或资产重组方式,转为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至此,乡镇企业结束了纯集体性质的历史。经营机制转换后,企业产权明晰、利益直接,决策机制更加灵活,生产要素实行优化组合,在分配问题上企业打破“大锅饭”,形成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00年,洞桥乡镇企业达到109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8809万元,现价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7653万元,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6家。部分企业产品由内销逐步转向出口,有39家企业的5类产品出口创汇,产品总值21877万元。
  2012年,全镇共有民营企业457家,共有职工11081人,实现工业产值68.61亿元,销售额67.24亿元,增加值15.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6.34亿元,销售额44.93亿元,利润3.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19.9%和29%。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增长3.3%。引进市外资金1.02亿元,实际到位外资500万美元。新增11家产值上亿元企业,总数达到18家,实现产值34.0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73.4%。进口企业11家,出口企业52家,加工贸易出口733万美元,机械产品出口2367万美元,汽车配件出口交货值132万美元,高新技术出口93万美元。新兴市场出口2019万美元。新兴市场主要国家有“金砖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中东(伊朗、以色列、科威特)、北非(埃及、利比亚)、墨西哥、澳大利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
  2012年,企业研发投入9708万元,占GDP比重达到4.5%左右。全镇企业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20项,76项市级新产品获认证通过,完成商标注册14只,申请市级以上名牌2只,申报工业新产品18只。引进高素质人才5人。宁波爱乐吉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宁波新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宁波远达船机配件有限公司通过国家新技术企业验收,全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宁波新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获评为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宁波远达船机配件有限公司、宁波东川游泳池设备有限公司获评为区级专利示范企业。

知识出处

洞桥镇志

《洞桥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财政金融、镇村建设、交通邮电等多个方面反映洞桥镇的历史和现状,记述时限,上限尽可能追溯事、物之发端,下限原则上到2012年末。

阅读

相关地名

洞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