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工业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13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工业经济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20
页码: 87-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乡镇企业在缓解农村矛盾中兴起,成为农民的出路之一。乡镇企业从简单的加工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涉及多个领域的产业体系。乡镇企业的活力在于它直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锻炼了一批有胆识的农民企业家。此外,乡镇企业还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关键词: 洞桥镇 工业经济 地方工业

内容

乡镇企业(一段时间里与行政体制相对称,称为社队企业)是农民的一大历史性进步。农村有限的土地与日益增加的人口之间存在的矛盾,驱使洞桥农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中始终寻找着一条新的出路。其时限制人口流动,传统的经商之路被阻断,单一的种植业又利薄功微,乡镇企业于是依仗集体经济的基础而悄然兴起。
  旅外乡人的乡情地缘,无疑成为初创时期乡镇企业与外部产业世界联系的桥梁,而洞桥的教学传统又为其提供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二20世纪60年代末,华东大电网向境内社队延伸,使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有了实现的可能,社队企业从农机具维修、小五金加工等起步开始,逐步形成以麻纺、服装、机械部件、电器等产品的加工、制造及电镀业为“龙头”的产业体系,产品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过渡到以智力与技术含量取胜。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社队企业的社会地位始终受到怀疑,人们顾虑于这种能迅速带来致富的产业会不会同时带来“资本主义”,这种狭隘的想法使社队企业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求生存、求发展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理论上扫清了这一思想障碍,洞桥的乡镇企业历经磨砺后又春风得意,蓬勃发展。
  乡镇企业的活力在于它从一开始就直接受动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和质量竞争,锻炼了一大批有胆识的农民,使他们具有了大工业的目光、胸怀和精明,而成为新一代的企业家。宁波帅特龙车辆部件有限公司、宁波桑泰制衣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梁桥米业有限公司、鄞县宁锋电镀厂、宁波爱乐吉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上规模、上等级、上水平中脱颖而出,并成为当地农村工业化的导向和示范。
  乡镇企业的另一重大作用是催化了农村的城镇化,使农民的思想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节 发展历程
  旧时,洞桥“百作手艺”行业较为齐全,而且从业人员众多。有建屋、造凉亭、制犁耙、做风箱和做嫁妆(箱、橱、柜、床等)的“大木”师傅;有做雕花梁床的“小木”师傅;做圆木箍桶的箍桶匠;给家具上漆的漆匠;有建房打墙、盖瓦、居家砌灶、过世做坟的泥水匠;打泥坯烧古砖瓦的窑头师傅;打篮、箩、编篾的篾匠;大的村落有弹棉花师傅;打制刀、锄、耙、厨具的铁匠;制鞋的鞋匠、缝衣的裁缝师傅、生铁补镬、修洋伞、配钥匙、打镴酒壶、剃头、杀猪、宰羊等各行师傅,有的采取开店营业,有的上门作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本地有上述20多门类行业,从业人员约300余人。1956年,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手工业者逐步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简称综合社),本地相继成立宁锋乡“综合社”和建丰乡“综合社”,进而演化成为县大集体企业,由县二轻局统一领导;农业兼手工业的则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组成的副业队。在1958年上半年“大办地方工业”运动中,宁锋、洞桥两地政府及各合作社,相继建立农机厂、土农药厂、麻纺厂等手工业社(乡村社)企业,9月后,人民公社成立,多将副业队和乡办手工业社并入社办企业。社办企业采取“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和“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工业、为城乡人民生活、为外贸出口服务”(简称“三就四为”)的生产经营方针。
  1964年,鄞县县委、县政府为加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以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决定恢复发展社队办企业。
  1969年,洞桥、宁锋相继建立农机具修理厂(简称农机厂),分别为宁锋公社电镀厂和洞桥农机厂(后改名为洞桥公社童车厂)。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农村人口的增加,人均耕田面积的减少和城镇知识青年下放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为社队企业创办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又时值“文化大革命”,城市企业多停工减产,这成为乡村企业开辟市场的历史机遇,部分社队企业开始为大企业生产零配件。
  1970年后,洞桥、宁锋两地分别建立工交办公室管理社队企业。
  1973年7月,全县统一改名为工业交通办公室,由公社副书记或委员兼任主任,并配备2—4名专职干部,鄞县工业局社队工业股开始接管社队企业。20世纪70年代中期,本地社队企业仍严格执行“三就四为”方针。部分企业为努力开拓市场,暗中积极开发新产品,国营企业的部分产品和部件也随之扩散转移到社队企业生产,社队企业由此开始逐步小规模批量化组织生产。同时,对外引进技术人员,聘用大企业退休的老工人做技术师傅,达到了技术上的进步和与大企业联系上的更进一步,也在组织生产流程、制定劳动定额、确定设备保养和维修、建立生产质量管理等制度上有了一定的规定,并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
  1978年,由洞桥9位个体裁缝创建洞桥绣品服装厂(社办企业);1995年转制民营,法定代表人夏永元,2008年年产值近千万元。为适应当时农村建房的需求,1978年,社办宁锋砖瓦厂创办,厂长陈阿林。1995年由王彭飞经营,年产红砖2000万块(2006年根据有关政策停办)。1979年,创建洞桥砖瓦厂(社办企业),厂长陈祥寿;1985年,洞桥砖瓦厂在永康县联营办砖瓦厂,年产值3000万元(2006年根据有关政策停办)。同时,新办水泥预制品厂(场),浇灌多孔板、水泥梁及各种预制品。宁锋综合社还开办石灰窑,各大队相继办起小型五金厂和胶木厂等,加工机械零件和胶木零配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社队企业职工实行定基本劳动日、定年务农时间(30—60天)、定全年劳动报酬和超额奖励的“三定一奖制度”,以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
  1979年,为安排下乡知识青年和残疾人就业,县委、县革委会指示,凡企业安排一定比例知青和残疾人就业的给予免税5年的优惠。同时,县委提出“粮钱人一起抓,工、农、副齐发展”的方针,推动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一翼开始独立发展,乡镇企业的经营方针由面向农业、农村、农民逐步转为面向市场。县政府引导全县乡镇企业按社会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大企业不能或不愿做的小批量、多品种、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力抓短线产品,以补市场不足。县革委会规定乡镇办企业的工资、劳保福利可参照县大集体企业有关规定执行;新建企业可免工商税、所得税两年;企业利润在3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是年,还放宽农村经济政策,容许区、社成立供销经理部或农工商公司,可直接参与流通领域活动。当年,洞桥、宁锋两地共有社办企业39家,就业职工1052人,全年工业总产值2007.5万元。
  1980年6月,全县乡镇企业实行“五定一奖”经济责任制,即由公社、大队对企业人员定产量或产值,定消耗、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利润,在超额利润中提取企业奖金。企业内部也对车间、班组和个人定任务、定质量、定消耗,并予以奖励。因此,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和独立计算劳动产品价值、按劳付酬的经济实体。
  1982年,宁锋、洞桥两地企业推行“利润包干,超额奖励”的承包责任制,承包期一年或数年,利润按比例递增,同时实行厂长岗位责任制,企业职工则采取各种形式的计件工资制。1984年12月,县委、县政府确定乡镇企业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地位由“农工副”改为“工副农”,经营方针由“三就”转为“着眼农村致富,发挥各自优势,立足市场调节,积极外引内联”和“按照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产品方向”,鼓励与外地企业开展横向联营,并辅之以“一包五改”措施,即确定厂长(经理)为代表的集体承包为主,辅之以合作承包和个人承包方式,改厂长(经理)委任制为聘任制,改职工固定工资制为计件浮动工资制,改职工调配制为合同制,改封闭式经营方式为开放式经营,改“官办”企业为“民办”企业。
  1985年,洞桥有乡办企业22家,产值1013万元,销售额796万元,利润额125万元。1986年,宁锋有乡办企业19家,产值1214万元,销售额817万元,利润额78万元。
  为了解除企业界因“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而产生的误解和顾虑,1986年5月,县委发出《关于经济活动中的若干政策性意见》,鼓励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企业生产稳定和增长。7月,县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系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以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联营,以引进人才、信息、资金、设备和产品。本地领导和企业赴上海、广州等地,召开不同形式的同乡会、经济协作恳谈会、产品交易会,介绍本地投资环境,结交联营单位,洽谈联营业务,发展横向经济。
  全国性经济领域治理整顿,迫使乡镇企业另找市场。1987年起,县委、县政府为推动乡镇企业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先后就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出《关于扩大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出口创汇的企业在原料、资金、税收、分配方面予以优惠或优先安排,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创汇作为鄞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对外商投资在税收、水电、运输及通信设施使用等方面予以优惠或优先安排。
  20世纪80年代始,鄞县洞桥制刷三厂、鄞县沪东造船厂、鄞县洞桥铝制品厂、鄞县洞桥钟表厂、鄞县纺配厂、鄞县西服三厂、鄞县宁锋服装厂、鄞县异型铜材厂、鄞县宁锋机械厂等相继兴办。至1994年,洞桥乡镇企业已有49家,年销售额近2亿元。
  1994—1996年,乡镇企业以明晰产权为核心,进行经营体制改革,原属乡镇企业的厂家,通过拍卖、租赁或资产重组方式,转为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至此,乡镇企业结束了纯集体性质的历史。经营机制转换后,企业产权明晰、利益直接,决策机制更加灵活,生产要素实行优化组合,在分配问题上企业打破“大锅饭”,形成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00年,洞桥乡镇企业达到109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8809万元,现价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7653万元,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6家。部分企业产品由内销逐步转向出口,有39家企业的5类产品出口创汇,产品总值21877万元。
  2012年,全镇共有民营企业457家,共有职工11081人,实现工业产值68.61亿元,销售额67.24亿元,增加值15.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6.34亿元,销售额44.93亿元,利润3.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19.9%和29%。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增长3.3%。引进市外资金1.02亿元,实际到位外资500万美元。新增11家产值上亿元企业,总数达到18家,实现产值34.0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73.4%。进口企业11家,出口企业52家,加工贸易出口733万美元,机械产品出口2367万美元,汽车配件出口交货值132万美元,高新技术出口93万美元。新兴市场出口2019万美元。新兴市场主要国家有“金砖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中东(伊朗、以色列、科威特)、北非(埃及、利比亚)、墨西哥、澳大利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
  2012年,企业研发投入9708万元,占GDP比重达到4.5%左右。全镇企业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20项,76项市级新产品获认证通过,完成商标注册14只,申请市级以上名牌2只,申报工业新产品18只。引进高素质人才5人。宁波爱乐吉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宁波新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宁波远达船机配件有限公司通过国家新技术企业验收,全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宁波新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获评为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宁波远达船机配件有限公司、宁波东川游泳池设备有限公司获评为区级专利示范企业。
  第二节 产业基地
  洞桥镇洞北工业园区
  洞桥镇洞北工业园区创建于2001年,地处洞桥镇北端,东起蜃蛟公路,西迄野猫洞江,南始荷晓东路,北至甬金高速洞桥段(上凌村),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园区内水电、道路、照明等配套设施齐全,道路三纵(上下凌路、洞欣北路、王家桥路)三横(荷晓东路、洞北路、洞振路),总长6786米。
  园区内入驻企业有宁波江友电子有限公司、宁波市鑫晟工贸实业有限公司、宁波市兴达精艺制刷厂、宁波市鄞州区雅维斯型材有限公司、宁波市红岩汽配厂、宁波爱乐吉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宁波培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区启航制衣有限公司和宁波海臻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50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企业6家,千万元企业15家,其中外资企业8家,2012年引进外资500万美元。
  明州工业园区
  明州工业园区于2003年进驻洞桥,洞桥镇内园区占地8000余亩,涉及王家桥村、沙港村、张家垫村、前王村、鱼山头村、三李村、罗家漕村和潘家〓村等部分地块,已浇筑园内水泥路一、二、三号路,投入约3亿元,后因政策调整,于2005年撤出。
  第三节 企业设备、产品及人员
  设备
  社队企业创建初期设备简陋,大多以手工操作。洞桥、宁锋两地麻纺厂轧麻用的是脚踏木制机,纺麻用手摇木制纺纱车和木制脚踏打麻机,织麻袋也用木制脚踏土织机。农机具修理厂也多用一些刀量具进行手工操作,机电站的生产和轧米厂的轧米仅用柴油机作动力。
  20世纪60年代末,华东大电网开通,社队企业开始购置简单的机械设备,五金厂购置简易仪表车、旧式车床,麻纺厂增添国营企业换下的旧式纺织机。有的企业因地制宜,先后购入胶木压机、塑料压机以及一些通用机械设备。
  20世纪80年代开始,乡镇企业设备再次更新,从国营、大集体企业中购置换代设备,如车、刨、铣、磨、镗、钻床等设备逐步齐全,逐渐形成生产流水线,具有较强机械精加工能力。
  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靠自身积累和政府的政策扶持,逐步购置较为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基本接近国内同行的水平。
  进入21世纪,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规上企业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引进高精度加工设备,以及10万级涂装流水线、全自动电镀流水线、汽辅注塑机、双色注塑机等新型节能设备;宁波威麟马电子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自动贴片机、自动插件机、全热风回流电焊机等设备;宁波三龙电气有限公司购置自动数控冲床、数控折弯机、剪板机等,开始流水线生产。先进设备的引进,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产量质量,而且减少了企业的用工和生产成本,使乡镇企业在新世纪跟上现代化步伐。
  产品
  旧时,产品主要是农村自销品,一般多为铁、木、竹等农具制品以及生活日用品的草席、草帽、扇、鞋等一些手工零星产品。
  社队企业初办时,只能生产草绳、草包和五金、胶木、塑料等零部件加工产品,无法自行制造机械部件和整件产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机电站除机械、五金部件加工外,开始开发电动机产品,其他企业加工纺织服装、麻纺制品。同时,砖瓦厂、建筑队、运输队和石灰窑相继兴办。
  进入21世纪,产品从部件加工制造向部件、整件制造提升,显现产品的“多维型”态势。整件产品有XHJ-350钢筋桁架焊接机、精密轴承、用于飞机的单沟四角接触轴承、钢筋自动喂料机、家用电器、各类闹钟、灯具、电子、各种服装(针织服装)、洁具、印刷、建材、米业等众多产品。宁波帅特龙车辆部件有限公司的汽车内饰件、宁波米氏实业有限公司和宁波市鄞州梁桥米业有限公司的大米获评省名牌产品;宁波帅特龙集团的汽车门内扳手总成、宁波威麟马电子有限公司的灯具、宁波江友电子有限公司的插头电线、宁波东川游泳池设备有限公司的洁具设备、宁波米利鸟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米利鸟”、“沙路草”服饰均获评市名优产品。
  人员
  社队企业初办时,企业负责人由社队领导从农民中选派,一般文化程度不高,职工多数是安置的困难户,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初中学历人员算是高学历,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和骨干力量。据1984年调查,当时技术人员与职工之比为1∶2000。以后,社队企业开始重视对职工的文化技术培训,要求高小和初中毕业的职工参加由县(区)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对从事机械业的职工进行“应知应会”培训或组织专业函授学历学习,逐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专门培训和考核,在全体职工中开展文化学习。自此,乡镇企业出现一批通过进修和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等专业人才,企业还与大专院校、职业高中等进行校企合作,直接选拔企业所需人才。
  至2012年,全镇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中,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人、本科学历125人、大专学历340人、高中学历80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3人、中级技术职称80人、中级技师15人。
  第四节 部分重点企业简介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法定代表人吴志光,是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司本着以“产品做精、做专,企业做强、做大”的经营理念,成为德国奥迪、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天津丰田、北京现代和一汽轿车等汽车制造公司的战略供应商。主导产品有电子排档控制器总成、烟灰盒总成、外门手柄总成、内门手柄总成、顶棚拉手柄总成、饮料杯架总成、储物盒总成、遮阳棚总成等系列。公司被客户评为“优秀供应商”、“A级供应商”、“优秀质量奖”等。公司位于洞桥工业园区,厂房面积5万多平方米,有员工600余人,高级技术职称2人。公司总资产5亿余元,2012年产值10亿元。
  公司一直致力于汽车生产“同步工程”,加强人才工程和互动平台的建设,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请国家专利80余项,研发团队运用PRO/E、UG、CATIA、MOLLDFLOW等软件,直接与国际各大汽车设计公司进行数据交换。公司有高精度模具加工设备,汽辅注塑机、夹层注塑机、双色注塑机等新型节能注塑机,10万级涂装流水线,全自动电镀流水线、总装线等160多台(套)国际国内先进的制造设备。同时,公司测试中心拥有60多套实验设备,可进行总成零件的寿命耐久实验、高低温存放实验、气候交变试验、破坏力试验、落球试验、振动试验、形变试验等,材料的耐腐蚀实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维卡软化试验、挥发性能试验(气味、雾化)等,零件的三坐标测量、3D影响测量等。
  公司履行经营制度化、工业流程化、管理精细化、生产精益化的“四化”管理标准,奉行“以人为财”的用人理念,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1999年通过ISO9002、QS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ISO/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单位”、“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浙江省创新试点企业”、“浙江省绿色企业”、“宁波市制造业100强企业”等。
  宁波威麟马电子有限公司
  宁波威麟马电子有限公司由宁波兴华灯具实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出资创办,法定代表人周晓兴。公司位于洞北工业园区,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有员工7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公司是集开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灯具公司。尤其是Y5节能灯、LED灯具及驱动、电子变压器、电子镇流器极具竞争力。2012年销售额近2.5亿元。
  公司建立国际先进的研发管理、制造和质量标准体系,斥巨资升级制造技术,引进国际先进的自动贴片机、自动插件机、全热风回流电焊机、数控双峰焊机等高新电子设备,并建立灯具实验室、电子实验室,配置防水测试装置、灯具防风罩、耐热耐火试验装置、EMC测试仪、ROHS检测仪、光谱分析仪、智能电量测试仪及振动试验仪等检测设备。率先采用ERP企业资源信息计划管理平台,结合国际领先的5S现场管理体系,实现生产现场管理的流程再造。企业获评“宁波市工业企业成长之星”、“宁波市信用管理的示范企业”、“金融资质AAA级”等。
  宁波培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培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法定代表人俞培军,主营汽车减震器活塞杆、摩托车配件、塑胶制品。公司位于鄞州区洞桥镇程家村,工厂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2012年,企业有职工339人,其中科技人员83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45人,大专学历38人。有固定资产8920万元,2012年总产值1.6亿元。
  公司为提高产品质量,斥巨资先后引进宫野数控车床、高精度无心磨床、德国先进表面处理流水线等。通过NQA公司TS16949:2002认证,企业拥有自主创新专利20余项,2011年被评为鄞州区“50佳”企业。
  宁波三龙电气有限公司
  宁波三龙电气有限公司创建于1983年5月,法定代表人叶光微,集资1000余元,在樟村梅龙村500米的高山上,开办五金加工厂,仅有3部仪表车,5名职工。2005年迁入洞桥镇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6800平方米。2008年开始,新厂房全部投入使用。产品逐步转向配电箱、配电柜,从箱体的外壳向成套装备发展,公司投入300万元购置一套自动数控冲床、数控折弯机、自动数控剪板机,又购置10余台60—125吨冲床等一批先进设备。2012年,公司投入2500万元,在洞桥北路新建17000平方米厂房,规划开发新产品。是年公司有职工近200人,固定资产8000万元,年创总产值10050万元,获国家专利30个。公司获得区2012年度优秀企业“50佳”、“区工业投入标兵奖”等称号。
  宁波江友电子有限公司
  宁波江友电子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6月,法定代表人江黎鋆,为港商独资企业。主要生产及销售多国认证的插头电源线、电线、接插件等,产品远销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公司位于洞桥镇洞北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730平方米。有职工356人,其中科技人员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大专23人。固定资产1668.86万元,2012年总产值10016.8万元。
  公司秉承“诚、信、勤、准”之经营理念,为广大海内外厂商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产品及优良的服务。不仅在内地、香港,而且在日本、欧盟、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成功地注册“FEIL”、“江友”、“Light-Heavy”、“莱特海威”商标。先后引进自动车床、自动绕线机、自动铆打机、自动打孔机、机械手等自动化机器设备。已取得包装VDE、UL、TUV、PSE、SAA、SABS、CCC等20多个国家的安全认证,是同行中获得认证最多的企业之一。多次获鄞州区、宁波市先进企业称号,先后获得“宁波名牌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证书”、“安全生产标准化市级企业”、“宁波市治安安全合格单位”、“社会责任先进企业”、“浙江省优秀侨资企业”等证书。
  宁波桑泰制衣有限公司
  宁波桑泰制衣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法定代表人王安友,经营服装,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公司位于洞桥镇鱼山头村,占地面积33069平方米,建筑面积17443平方米。有从业人员446人,其中技术人员40人,大专学历20人。固定资产3675万元。2012年,工业总产值10180万元。
  1996—2004年,公司产品先后获评“宁波市名牌产品”、“浙江省推荐产品”、“中国名牌西服”。2012年,公司获评“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

知识出处

洞桥镇志

《洞桥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财政金融、镇村建设、交通邮电等多个方面反映洞桥镇的历史和现状,记述时限,上限尽可能追溯事、物之发端,下限原则上到2012年末。

阅读

相关地名

洞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