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兴修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132
颗粒名称: 第八节 兴修水利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4
页码: 83-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洞桥镇地势低洼,水利建设尤为重要。该地区有众多堰、碶、水库和排涝站等水利设施,经历了多次建设和维护。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它山堰、乌金碶、元贞碶、徐家渡排涝站等。这些设施起到了蓄水、防洪、灌溉等多种作用,对该地区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洞桥镇 农业经济 水利

内容

洞桥境内地势低洼,尤其宁锋片,被称为“镬底田”,平均海拔比鄞西平原低40厘米左右,一旦洪水入境,渍涝难排,水利建设尤为重要。
  堰碶
  唐大和六年(832),明州刺史于季友为蓄山水而作仲夏堰。越明年,郧县县令王元〓主持兴建它山堰。仲夏堰位于它山堰下游5里处,由于选址不当,分流不够,设计不精遂导致蓄水不足,咸潮倒溯,沙土堆积,未及周岁,已是疲惫不堪。它山堰建成后,仲夏堰疏而为河。西乡水源便独赖于它山堰引水。江河分流,樟溪因此“涝则七分入江,三分入溪,以泄暴流;旱则七分入溪,三分入江,以供灌溉”。樟溪经它山堰引导,自堰上向北经300米左右后,一流入小溪江至梅园。一流自洞桥而东为前港;一流入惠明江至仲夏江,称后港;又据洞桥村村史记载,上河堰位于惠明桥东(南塘河)20米处,始建于唐初,比它山堰还早,其主要作用是让四明山水经过它山流进光溪,再拦入惠明江,因该堰志无记载,是否与仲夏堰同堰异名,待考。(见附文四“洞桥的上河堰”)
  洞桥镇东首的乌金碶(俗称上水碶),是它山堰的配套工程,今仍发挥阻咸蓄淡、防洪御潮的功能。上水碶村因碶名而得村名,2001年乌金碶被县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乌金碶以下1.5公里处有积渎碶,亦称下水碶,于1928年堙废。
  洞桥拦浦堰水闸,元《至正续志》、《鄞县通志》记载建闸年份待考。清咸丰七年(1857)修,1924年重修。位于洞桥村南面,一个闸孔,闸孔总净宽2.6米,闸门为钢筋混凝土平板,最大过水能力每秒12立方米。1955年改堰为碶。
  1955年,宁锋乡树桥村建元贞碶,二孔,闸孔净宽5米,闸门形式为一孔木板一孔钢筋混凝土平板,最大过水能力为每秒15立方米,受益面积1.34万亩。
  1964年,宁锋乡宝丰作宝丰碶,一个闸孔,闸孔总净宽2.5米,闸门为木板平板型,最大过水能力为每秒10立方米,受益面积300亩。
  其他有:沙港村的鹊巢碶(碶已毁,详见第十四章“太史全祖望”);1967年,唐堰改堰为碶,一个闸孔,闸孔总净宽2.6米,碶闸为钢筋混凝土平板,最大过水能力为每秒10立方米;1995年,在唐堰南的池塘与鄞江边,又设一碶闸,名为唐堰碶,在该堰碶的西边,铺一根内径为0.85米的过鄞江管道到罗家漕金谷碶河流,以改善宁锋片干旱时的农田用水(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上水碶村的荷花池(自然村)蕙泽碶;前王村的大浦碶、徐家渡碶;鱼山村的百亩涵闸;蕙江村的后山下碶、章家碶(见附文五“修缮章家碶捐助名单”);百梁桥村的联盟碶、朱家碶;罗家漕村的金谷碶;潘家〓村的红卫碶等。
  水库
  1951年,宁锋乡裴岙村建造流水岩小型水库,集雨面积1平方公里,正常库容14万立方米,土坎心墙型,大坝高度9.6米,溢洪道底高8.9米,宽度3.5米,放水洞洞径35厘米,灌溉面积40亩。
  1953年,又建小型水库——八宝台,集面积0.3平方公里,正常库容3万立方米,坝型浆砌石重力坝,高度6.5米,溢洪道4.5米,宽度2.5米,放水洞洞径20厘米,灌溉面积30亩。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洞桥、宁锋两个公社社员曾经相继参加卖柴岙水库、周公宅水库、皎口水库的建造和维修工程(见附文六“卖柴岙水库、周公宅水库、皎口水库建造及维修的出工情况”)。
  排涝站建设
  元贞桥排涝站 1982年建立,采用电动抽水式排涝,但遇到水位上涨过快,皮带过水,就无法使用。在1989年时采用苏排Ⅱ型污工泵。配备变压器500千伏安,泵55千瓦5台。每台泵排涝能力秒两个流量,投入资金190万元,由县政府投入。
  徐家渡排涝站 1986年建立,配云龙巨神泵业潜水泵110千瓦6台,配备变压器1000千伏安,每台泵排涝能力秒两个流量。投入资金280万元,由县政府投入。
  宁锋江塘维护
  新中国成立前,从鱼山头经宝丰到树桥该段的剡江和鄞江都有江塘,马湖点(以上几个村等所在地域的旧称)地势较低,江塘逐年加高。20世纪80年代,塘高在1米左右,顶宽约1米。
  从树桥到百梁桥的鄞江江塘,自1991年开始新建,长度3500米,县拨款46万元,主要用于砌石等,泥塘由整个宁锋乡各村按土地面积分摊分段施工,工程完成时间1年左右。
  2005年,经镇提议,区立项的从鱼山头到徐家渡排涝站江塘(称剡江南江塘)全线进行加高,外坡干砌石加固,长度3100米,投入资金86万元(府拨款)。
  2006年,从树桥到百梁桥的鄞江江塘进行一次维修。主要是:加高及重新盖上压顶;树桥500米,百梁桥300米进行外坡浆砌石贴面。投入资金46万元(由区政府拨款)。
  河道挖掘与疏浚
  自它山堰营筑始,四明东侧诸水挟沙而下,南塘河日见淤浅。为此,宋、元、明各代均有浚修。清咸丰六年(1856)河道淤浅更甚,宁绍台巡道段光清于次年重修它山堰后,召民疏浚南塘河等主干流。民国13年(1924),士绅朱炳蕃、张申之等组织鄞西水利会,募款修浚自官池至洞桥上汇头间干河共4228米、洞桥上汇头至照天江间干河及支河共7562米、照天江直至段塘疏浚工程于1928年3月结束,费银16万余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事业。1959年冬,洞桥公社(管理区)开挖新河(又称五锋桥河),长约1.5公里,宽约15米,位于南塘河北岸至程家村郁家自然村,“五锋桥”(3号公路桥)横跨河的东西两岸。20世纪70年代初,宁锋公社先后挖幸福河、中横河和后横河等28条新河,全长22908米。1975年秋冬,洞桥公社发动全社社员,挖掘新仲夏江。该江长5公里,宽10米。同时,填平旧仲夏江,拆除仲夏桥。是年,新挖程家行政村郁家自然村至陈家山头自然村(属于石臼庙行政村)约1公里新河,并连通新仲夏江。1977年冬,洞桥公社疏浚5公里长的南塘河。1978年冬,挖新惠民江(或曰直新河),河水自洞桥村东的南塘河流入石臼庙村的葛家湾、里龙江,汇流仲夏江,同时填平老惠民江。
  2000年和2010年,鄞(县)州区水利局多次抽干洞桥境内的南塘河水,雇用专业人员,用现代化设备吸走河里淤泥,清理河中垃圾,疏浚河道。

知识出处

洞桥镇志

《洞桥镇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财政金融、镇村建设、交通邮电等多个方面反映洞桥镇的历史和现状,记述时限,上限尽可能追溯事、物之发端,下限原则上到2012年末。

阅读

相关人物

季友
相关人物
王元〓
相关人物
全祖望
相关人物
段光清
相关人物
朱炳蕃
相关人物
张申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洞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