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语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04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语法
分类号: H07
页数: 4
页码: 1992-1995
摘要: 本章简述了海曙区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若干语法特点,分为词法和句法两节。由于语法是语言构词和造句的基本规则,比语音和词汇更具有稳定性,因此各地方言的语法差异没有语音和词汇大。
关键词: 方言 语法 海曙区

内容

语法是语言构词和造句的基本规则,比语音和词汇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各地方言的语法差异没有语音和词汇大。本章简述海曙区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若干语法特点,分词法和句法两节。
  第一节 词法
  1.海曙区方言人称代词如下表,其中单数人称代词有两套并行形式:
  老一代的人(指大约60岁以上者)都在说两套单数人称代词,新一代的人(指大约60岁以下者)则多说第一套。新一代与老一代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双音形式的我侬、你侬、你僚、其拉都存在语流音变现象。
  2.疑问代词单复数同形,共有三套:(1)谁3;(2)谁侬;(3)啥人。老一代的人三套都说,新一代的人一般只说第三套。
  3.指示代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海曙区方言相当于普通话“这”和“那”的都用“该。当需要区分远近时,可以用“堂和该”分别表示近指和远指,如:堂头/堂面/堂底/堂厢/堂横里——该面/该厢;堂只花瓶呒没该面一只好看。但是也可以用“该底一该面”对举来表示近指和远指,如:该本书该底呒没咯,倷到该面看看看。
  4.词头“阿”用途广泛,使用普遍。亲属称谓名词前面大都可以加“阿”,如:阿太、阿爷、阿娘(祖母)、阿爸、阿姆、阿叔、阿婶、阿姑、阿姨、阿哥、阿嫂、阿姐、阿弟。小名及兄弟姊妹排行也可加词头“阿”,如:阿狗、阿毛、阿明、阿华、阿大、阿二、阿小。
  5.词尾“头”使用范围比普通话广泛。名词如:纸头、盖头、讲头、做头、高头、亮头、五元头、一斤头、该个头、边沿头、角落头、五更头、昼过头。形容词如:老实头、苦意头、涩啃头、甜嫩头、懈门头。
  6.词尾“子”常用在时间名词后面,如:旧年子、前日子、今灭子、明朝子、闲遭子、从前子、老底子。
  7.方位名词中表示“上面”的用“顶登”、“上顶”、“头顶"',如:地板顶、箱子顶,书上顶、汽车上顶,灶头顶、屋头顶、衣橱头顶。表示“下面”的用“底下”、“下底”,如:眠床底下、桌凳底下、楼梯底下,抽斗下底、玻璃板下底。
  8.单音节动词后面加上“记”再重叠,构成“动记动记”格式,表示动作的重复或表示某种情态。如:看记看记、摸记摸记、撞记撞记、走路腰记腰记、嘴巴瘪记瘪记要哭了。这种格式中的两个动词也可以是字面不同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如:张记望记、撮记引记、立记〓记。
  9.单音节动词还可与数词“三”、“四”或“七”、“八”构成“三动四动”或“七动八动”格式,表示动作的重复。如:三弄四弄弄坏了、三讲四讲讲嘞豁边了、三吃四吃吃醉了、七发八发甮发了、七查八查查出了、七改八改反使改坏了。
  10.单音节动词重叠后有时表示某一动作过去发生目前仍在持续。如:电影放放有响了、其街里去去弗来了。这种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还可以带宾语或补语,如:生生病一年了、出出门两个月了、爬爬起半日了。
  11.用“动”作形容词词尾。有些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加上“动”,就构成形容词,表示一种生动的情态,有“…的感觉”、“…的样子”等意思,如:晕晕动、〓〓动、慽慽贼动、拐拐动、旺旺动。
  12.用“叫”或“个”作形容词词尾。有些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可以带词尾“叫”或“个”,如:慢慢叫、好好叫、轻轻叫,慢慢个、好好个、轻轻个。
  13.有些形容词可以带“得”或“格楞敦”、"的剥落”等词尾,以构成四字格形容词。如:背时背得、呆脸呆得、大面大得、厚嘴厚得,小格楞敦、杂格楞敦、侧格楞敦、笡格楞敦,呆的剥落、硬的剥落、灰的剥落、黑的剥落。
  14.有些形容词还可插入中加成分“括”或“括斯”、“得斯”,以构成三字格或四字格形容词。如:冰括冷、雪括淡、贼括老、畳括亮,冰括斯冷、雪括斯淡、贼括斯老、锃括斯亮,血得斯红、滚得斯圆、屁得斯轻、怪得斯酸。
  15.单音节形容词前后一般可以加叠音成分,叠音成分加在前面表示“很”,叠音成分加在后面表示“有一些”。如:滚滚圆——圆滚滚,碧碧绿——绿映映,雪雪淡——淡呵呵。
  16.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表示“比较…”的意思。如:该人笨笨咯、事情多多咯、车开慢慢咯、雨落大大咯。
  17.表示概数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毛三十、挨三十、靠三十、三十弗到眼、三十横里、三十横横动、可三十、三四十、三十多眼、三十多些新(强调其多)。
  18.“头”和后面“两”等数词一起表示约数,有“将近…”、"…不到一点儿”的意思,如:头两斤、头两个月、头两千块。“靠”用在“十”、“廿”、“百”等前面,有“大约、将近”的意思,如:靠十斤、靠廿岁、靠百块。
  19.量词重叠时可插入中加成分“打”,表示无一例外,如:个打个、件打件、回打回、记打记。有时还可表示“一个一个地(一箩一箩地…)”的意思,如:西瓜只打只买弗上算咯,是箩打箩买便宜。
  20.拟声词很丰富,说起来绘声绘色,十分生动,如:心里咕咕忖忖、米缸愁愁会浅落去、棉被晒嘞哄哄响。双音节拟声词可重叠,可同韵推延,可加衬音,变化无穷。如:
  嘀嗒 嘀嘀嗒嗒 嘀嗒嘀嗒 嘀嘞嗒勒踢脱 踢踢脱脱 踢脱踢脱 踢嘞脱勒
  叽咕 叽叽咕咕 叽咕叽咕 叽里咕噜
  唭跍 唭唭跍跍 唭跍唭跍 唭里跍噜
  单音节拟声词有的也有固定的衬音,带衬音后还可重叠。如:
  别嗒 别嗒别嗒 骨嗒 骨嗒骨喏
  笃格 笃格笃格 嘞格 嘞格嘞格
  21.有些复音词音节顺序跟普通话正好相反,如:人客(客人)、气力(力气)、牢监(监牢)、栏栅(栅栏)、蛳螺(螺蛳)、欢喜(喜欢)、火着(着火)、闹热(热闹)。
  22.海曙区方言里还有一些类似古汉语偏义复词的词语,这些词语中一个词素(或成分)只起陪衬作用,不表示意义,如:桌凳(桌)、雾露(雾)、要紧要慢(要紧)、溢ka?进溢出(溢出)、缒上缒落(缒落)。
  23.“介…既…”相当于“这样…那样…”,如:介也弗是,既也弗是,到底咋弄弄仔好?/一晌要介,一晌要既,弗晓得其到底要啥西。
  第二节 句法
  1.话题型语言特点明显。与普通话相比,海曙区方言句子的主语更趋话题化,和后面谓语的语义关系松散,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话题+评论(述题)”型方言。比如:我饭吃了三碗。(我吃了三碗饭。)/我香烟弗吃咯。(我不抽烟的。)/侬该件衣裳到底要〓?(这件衣服你到底要不要?)/其美国去去三年了。(他去美国三年了。)/屋里饭煮该,侬快点回去。(家里烧着饭呢,你快点回去。)/我砖头、石灰、水泥、沙泥和总是侬地方买咯,侬拨我便宜眼好〓?(砖头、石灰、水泥、沙子我都是从你这儿买的,你给我便宜点儿好不好?)
  2.表示动作的动词与趋向动词中间用“带”(又音旦)连接,表示一种委婉的祈使语气,如:走带过来、伸带出去、看带落去、弄带起来。这种“带”字后面还可以出现表结果的补充成分,以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饭煮带好,依弗来吃;衣裳淋带湿,快换掉。
  3.海曙区方言没有与近指代词“该(这)”、“该貌(这样)”相对应的远指代词。普通话“这(这样)…那(那样)…”对举的句式,海曙区方言则用“该(该貌、该样)…该(该貌、该样)…”句式表示,如“该也〓其,该也〓其,到底要啥西?”“该貌弗对,该貌也弗对,弗晓得咋弄弄好。”
  4.“弗来”相当于普通话“不能”,但“弗来”放在句子中动词或动宾结构后面,如:弄弗来(不能弄)、吃弗来(不能吃)、做人弗来(不能做人)、过日脚弗来(不能过日子)。另一词语“弗像”(也说“弗相像”)相当于普通话“不会”,也放在动词或动宾结构后面,如:唱弗像(不会唱)、算弗像(不会算)、做人弗相像(不会做人)。
  5.海曙区方言没有用“而”连接的联合词组,如“伟大而光荣”,海曙区方言说成“又yi23以以伟大,又yi213以光荣”。
  6.“从…”介词结构,海曙区方言常用“…格”来表示,如:我学堂里格来(我从学校里来)、堂边格去路近(从这边去路近)。“格”来自表样貌的助词“介”,词义进一步虚化后,语音形式也弱化成促声“格”。
  7.“动+补+宾”句式,在海曙区方言里或是说成“主+动+补”,如:饭吃弗饱(吃不饱饭),号码对弗上(对不上号)。或是说成“动+宾+补”,如:打其煞(打死他),对其弗起(对不起他)。有时表否定的“弗”还可以置于宾语之前,如:讲弗其过(说不过他),寻弗其着(找不着他)。
  8.海曙区方言里,“还给你”可说成“拨侬还”,如:该眼书和总拨侬还(这些书都还给你)。
  9.“快上课了”这种句式,海曙区方言说成“上课快了”,如:其要走快了(他快要走了)、电影放好快了(电影快放完了)。
  10.海曙区方言“…咋弗住”(也可说成“…弗咋住”)句式,相当于普通话“不太可能”的意思。如:差咋弗多(差不多,差不太多)、追咋弗上(追不上,不太可能追上)、推咋弗倒(推不倒,不太可能推得倒)。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