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口头文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103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口头文艺
分类号: J021
页数: 3
页码: 1951-19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民间创造了许多娱乐方式,包括口头文艺和民间歌舞杂艺等。口头文艺包括讲故事、说唱、唱新闻、唱道情、小热昏和民谣等,其中小热昏是旧时海曙县前街、开明街口、郡庙前空地常有的一种说唱表演形式。而民间歌舞杂艺则包括马灯舞、龙舞、杂技、戏法等表演形式,其中马灯舞是四明南词的表演形式之一,龙舞则是用傀儡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戏法。
关键词: 海曙区 艺术 民族风格

内容

讲故事
  段塘阿姆故事流传于宁波城乡。说一年正月十五夜宁波行灯会,段塘人用“双龙抢珠”开道,随后行会队伍从南门举着各种各样花灯,有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还有高跷、台阁,青年男女扮演“白娘娘”、“孙悟空”、“猪八戒”等拥入城区。队伍中有一个年轻女子,相貌漂亮,她也扮演一个角色,一路上向两旁观者发疯逗趣,说话颠三倒四,行走没有规矩,忽儿往前,忽儿后退,忽左忽右,横冲直撞。观灯的年轻人因她的表演滑稽引人,就不去观灯,围着她疯。人群中有人问:“哎,这小娘啥地方来呀?”有个段塘人回答:“她是阿拉段塘人,不是小娘,她儿子都三岁了,老早做阿姆了……”人们回去很快传开了,说今年灯会最好看的是段塘阿姆闹花灯。后来,人们看到年轻女子不合常规,就说她是段塘阿姆。现在甬语中“段塘”成为形容词,比如说这人“介段塘”就指这人太不正常。还有“段塘小娘”、“段塘阿婶”、“段塘叔公”、“段塘小儇”、“段塘婆”之称,有的干脆叫“段塘”,“段塘阿姆”成了一句口头俗语。
  说唱
  四明南词 (详见第二十七编“文化”第一章“文学艺术”。)
  走书 走书演唱多用四弦胡琴、琵琶伴奏。伴奏者参与伴唱、随唱、对白,故又叫“奏书”。“奏书”有40多种书目,如《包公》、《大红袍》等。常用曲调有四平调、马头调、赋调、还魂调、词调、二黄、三顿、乱弹、高调、佛调、三五七调等,流传于望春、段塘一带。著名走书演唱女艺人朱桂英生前住境内卖鱼桥。
  唱新闻 唱新闻艺人,身背“双满”、小锣、方鼓、触板,自打自唱,内容多把街巷、码衙、凉亭、桥头听来的奇闻趣事,编成说唱段子,套用民间小调,如“五更调”、“马灯调”、“四季调”等。多在境内街头、巷口、市郊段塘、望春、内河客运航船上演唱,唱毕,将铜锣翻过面来向听众要赏钱。
  唱道情 唱道情多在农历正月。唱者身穿长衫,有的头戴“道士帽”,肩挎“道筒”。演唱时,左臂竖抱道筒,右手拍击筒底,习惯与筒板合拍,伴奏“道情”。自奏自唱,唱毕,索取钱物。
  
  小热昏 旧时海曙县前街、开明街口、郡庙前空地常有“小热昏”艺人说唱。甬城著名艺人要数柯福元与罗定法(即小麻皮)。小热昏行头简单,一面小锣,一条矮凳子,见人围拢,开始说唱,唱的是九腔十八调,唱广告,说笑话,打诨逗趣,“荤腥”勿忌。说到关键时刻,突然刹住,开始卖“梨膏糖”。说唱常有嘲讽、抨击时政的内容,为避受迫害,故取名“小热昏”,意为我刚才唱的说的,都是乱话三千,发热昏了。
  民谣
  天封塔
  天封塔,十八格
  孰嘞儿子会做贼
  我嘞儿子弗会做贼
  三寸金莲
  旧社会妇女缠足,孩童嘲笑大足女子:
  三寸金莲
  四寸银莲
  五寸惹嫌
  六寸哭脸
  七寸弗要倭脸
  背猡猡
  大人背着婴儿边走边摇边唱:
  背猡猡,卖香螺
  卖来卖去臭猪猡
  猜谜子
  四个斗
  高高斗(旗杆子)
  低低斗(畚斗)
  冷冷斗(沃斗)
  热热斗(熨斗)
  太阳
  谜子谜子众人猜
  千万银子买勿来
  明朝天亮送过来
  象棋
  四角方方一座城
  城里兵马闹盈盈
  弗动刀枪见输赢
  杀了兵马可伤心
  剪刀
  有嘴巴无舌头
  有眼睛无鼻头
  一脚伸一脚跑
  蜘蛛
  南阳诸葛亮
  坐在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
  要捉飞来将
  棺材
  出身深山冷岙
  富贵是我大号
  人人见我烦恼
  个个落我圈套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