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才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95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人才市场
分类号: C962
页数: 3
页码: 1865-1867
摘要: 本章介绍了人才市场的建设和人才引进情况,包括人才服务中心的成立、人才市场的建设以及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同时还涉及人才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包括档案代管和人事代理服务。
关键词: 海曙区 人才市场 档案管理

内容

1989年部分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启动,人才市场应运而生。后随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市场自主择业的实施,人才市场建设日趋完善,服务项目日益扩大。
  第一节 市场建设
  中专毕业生于1989年开始“双向选择”就业,1991年率先在全市成立编制15人的区人才服务中心,为流动人才提供政策咨询、档案管理。1993年建立区人才市场,举办首届人才交流会,48家区属企事业单位设摊招才,900余名各类专业人才与会,初步达成意向223人。1996年于高塘路1~3号建立120平方米的固定人才市场,内设宣传廊、服务窗口和人才交流洽谈室,配员1名负责管理流动人才人事档案。建立专业技术人员集体户口,举办人才交流会,56家单位设摊,1300多名人才与会洽谈。次年6月,人才市场扩建至658平方米,增挂人才培训中心牌子,配工作人员3名。2000年9月迁址西北街1号,面积扩至1253平方米。1999—2001年期间,举办和参加招聘会27次,引进人才1527名,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336人、硕士9人、博士4人、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20人。2002年6月,区人才中心以窗口式、一站式承接办理就业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协议书鉴证工作,实行签证、人事代理一条龙服务,910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就业签证,409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人事代理,接收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档案650余卷。2006年建立海曙人事人才网服务平台,实施网上定期人才招聘会制度。
  第二节 人才引进
  1984年改革人事制度,人才引进权下放给企业,当年引进专业管理人才35人。1993年,干部调配引入市场机制,引进专业人才55名,之后每年通过专业洽谈会形式引进专业人才。1999年实施“4321”人才培养工程,即培养和造就45岁左右的国(省)内享有知名度的高级专家40名,培养和造就40岁左右能代表市学科优势的高级专家300名,培养和造就35岁左右学术水平高、业绩显著、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2000名,培养和选拔30岁左右高层次学历、有中级职称、有发展前途的后备人才1000名。出台紧缺人才引进认定与津贴等专项举措。2005年津贴制度规定,两院院士每人每月5000元,国内高级专家每人每月2500元,博士、正高级职称人员每人每月1000元,经认定的其他急需引进人才每人每月500元。2006年编制高素质紧缺人才引进导向目录,52个高素质岗位紧缺人才按有关规定亦可享受紧缺人才引进津贴。至2008年,引进人才3533人。
  第三节 人才档案管理
  长期来人才档案由各单位自行管理。1991年区人才服务中心成立后,代管流动人才档案。1996年代管档案57份,建立和办理41名专业技术人员集体户口。此后,代理项目扩至人事档案管理、人事关系接转、养老保险代办、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人事代理、转正定级、失业保险代办、人事政策咨询、职称评审上报、各类考试报名、出国(出境)政审、医疗保险代办、劳动手续代办等事宜。2004年代理单位1181家,代管档案4747份,代理户口1485份。2008年人事代理7000人,并于市、区两级人事网站发布人才档案目录索引,方便当事人查找。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