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间传统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88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民间传统体育
分类号: G85
页数: 5
页码: 1753-17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武术发展情况。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体育项目,起源于原始狩猎和自卫技能。明朝时期,境内武风逐渐兴盛,出现了应敌诸打法等武术技巧。明朝正德年间,鄞县人万表成为了武进士并开始传授武术。后来,武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学习,出现了许多武科举会试第一名和武状元。内家拳也在明末清初时期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在清朝康熙年间得到了广泛传播。民国时期,县国术馆开始教授各种武术技巧,包括少林拳、太极拳等,吸引了大量民众参加。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各种武术比赛和表演活动也不断增加。
关键词: 海曙区 民族 传统体育

内容

古代民间体育活动多寓于庙会、节庆活动或练武、比武之中。南北朝时,民间弈棋就较为普遍。宋时,民间流行习射。至明代,浙东民间因抗倭,盛行练武之风。嘉靖年间,境内有松溪派内家拳传承至清康熙年间,前后凡百余年。14世纪至当代,流行于境内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民间武术(太极拳、内家拳、木兰拳、气功),休闲体育(钓鱼、风筝、信鸽),传统游戏(跳绳、拔河、踢毽子)和棋牌活动(围棋、象棋、麻将)四大类。
  第一节 武术和气功
  武术
  武术即技击术,又称武艺,是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因此可称为国术。武术源于原始人狩猎和自卫技能。秦时,境内民间已有角抵和手搏,比武时已有裁判。唐时首开武举选拔人才。明代起,域内武风渐盛,拳术界和营伍中流行应敌诸打法,如穴法、练手三十五、练步十八、七十二跌、三十五拿、十四禁犯病法等。明正德年间,鄞人万表(世居大梁街,现新巷26号为其故居遗址)17岁世袭父职为宁波指挥佥事,正德十四年(1519)中武举第一,翌年成武进士。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骚扰沿海时万表率众抗倭俱获全胜,三十五年(1556)授浙直海防总兵。嘉靖三十八年(1559),杨斌(原紫薇巷人)世袭宁波卫指挥使司后所(所驻地在今镇明路原天德巷内)副千户之职,于任上考中己未科武科举会试第一名,是为境内首个武状元。抗倭名将戚继光抗倭时结识杨斌及其同门师兄张松溪后,共编戚氏长拳即南兵拳(宁波架)。万历三十四年(1606),沈一贯(世居广济街,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归乡后所撰《搏者张松溪传》载:时城内(鄞县城厢,今区境)有拳师张松溪,名出边(边诚,慈溪人)上。其师孙十三佬(一名孙拾山),大梁街人,有徒13人,民间戏称“十三太保”,张松溪为拳技最著者,风格与边迥然不同。倭乱时曾与少林僧在迎凤桥酒楼比武(古称迎凤桥即今迎凤街),张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雍正《宁波府志·张松溪传》)。沈一贯称其法曰“搏”。孙授张“劲、紧、径”三字,张增“敬、切”二字,遂秘传为“劲、紧、径、敬、切”内家五字秘诀。清康熙八年(1669),黄宗羲在延庆寺和白云庄讲学,为好友拳师王来咸撰《王征南墓志铭》,首称其为内家拳。康熙年间(1662-1722)每年正月初九在孝闻街太岁殿校武(一说每年元宵在佑圣观比武),届时宁属各县武术高手云集,各献技艺,观者如堵。民国18年(1929),中医界知名人士吴涵秋、钟一贵等人借江北岸青年会组建“技击社”,11月由县政府接管改为县国术馆,移于县民
  众体育场(时江东大教场址)内.20年(1931)8月撤市后迁入县立体育场(原解放北路体育场,现中山广场址)大成殿内,县长陈宝麟兼任馆长,阮增辉任副馆长兼教务部主任并兼任总教习,上海精武会会员朱润身任教习。国术馆以教授少林拳、太极拳、十二路谭腿、功力拳、战拳、节拳、黑虎拳、十字战、脱战、合战、达摩拳、群羊棍、棋盘大刀等为主,并设技击摔跤班,持续12届,至30年(1941)县城沦于日军时闭馆,累计教授民众数万人。有省摔跤冠军施品贵,女子拳术冠军崔雪英,醉拳亚军毛元坤,散手亚军刘允修、娄文淼、汪闻标等。21年(1932),县首次举办国术表演,至38年(1949)共办5次,参赛15队,运动员110余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优秀民族遗产继承。1957年,市武术协会在境内成立,首届主席陈仁镐等拳师办班授技。是年,在省体育大队武术队受训的徐香梅入组中国武术团出访西欧。1984年,吕益康获全国武术太极推手52公斤级金牌。1986年,陈仁镐被评为“全国武术挖掘工作先进个人”、1992年又被授予“中国武术协会荣誉会员”称号。1993年,顾敏敏参加中国舟山国际武术比赛获女子棍术、女子其他拳二类、女子其他器械三类3枚银牌和女子长拳、女子剑术2枚铜牌。翌年9月,在第十届省运会上获女子武术4枚金牌。1996年5月,在全国武术锦标赛(套路团体赛)上,与队友合作获集体金牌1枚。2003年12月,市武术协会于月湖畔三支街46号吴氏支祠内建市太极馆。2004年,奉化剡源教房传人夏宝峰携祖上内家拳经落户境内,传授内家拳并成立市武术协会“四明内家拳”分会。2005年7月,境内部分武术爱好者由夏宝峰带队入组市队赴杭参加“青春宝杯”第三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获8金、8银、9铜。其中孝闻街小学徐晓燕“精武脱战拳”获金牌,“二路初级长拳”获银牌,灵塔居民邵永冲获42式太极拳金牌。2006年6月,孙嘉祥等发起成立海曙区武术协会,夏宝峰任常务副主席。翌年8月,区武协选派16人参加“第五届杭州国际传统武术大赛”,获28金、12银、1铜。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等的完美结合,发展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流派。民国20年(1931),北大路公共体育场(原孔庙大成殿内)县国术馆开始面向民众办班传授太极拳。20世纪50年代,师从田兆麟的陈志远在市区教授太极拳,精武会会员陈仁镐在市体育场、中山公园、延庆寺、海曙工人俱乐部等处设站义务传技,至1956年,共办班26期,学员2000余人次。1956年11月,陈仁镐赴京观摩全国武术评奖大会,其间授习并带回24式简化太极拳,翌年同周克朝、刘沛雄(二院医师)等十多名武术师在市体育场等处宣传推广。1992年9月26日,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迎国庆、庆国际老人节和省老人节”千人太极拳表演赛。1994年9月24日,全区5街道组成500人太极拳队又参加市体育场举行的“迎国庆、庆国际老年节和庆祝市老体协成立10周年”千人太极拳大会操表演赛。1993年起,市武协主席蔡天彪在吸收各流派精华基础上先后创编36式陈式太极拳(以24式陈式为基础增加陈式1路难度动作精华)、28式田式太极拳(田兆麟杨门田式的精缩)和6式
  图32-1-1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董毅在练太极拳
  太极拳 (以传统太极拳新编)。太极拳是境内居民晨练和广场体育表演的常见项目。爱好者中多为陈式、杨式,吴式次之,简化24式流行在中老年初学者中。区老体协举办的比赛中每届均设有太极拳、太极剑比赛。2006年,境内选手王汝妃获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国内最高级别赛)青少年组金牌。2007年10月,区武协组2队参赛,获24金、16银、6铜,陈式扇集体一等奖,杨式40式集体二等奖,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内家拳 “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的内家拳,其名始见于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据史料记载,此术在境内始自明嘉靖时大梁街张松溪。传至四明叶继美后分为5支,其中一支传单思南—王征南—黄百家,流传于境内。王征南,字来咸,城西白云寺(今白云庄址)居士,从钱肃乐抗清失败后,迁隐郭东宝幢同蚕,在铁佛寺传技于黄百家。黄百家著有《王征南先生传》,记述“五不能”、“打法”、“穴法”、“禁犯病”、“练手者卅五”、“练步者十八”等。清雍正《宁波府志》载:“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为尤善。其搏人必以其穴,有晕穴、有哑穴、有死穴,相其穴而轻重击之,无毫发爽者。其尤秘者,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黄百家后,有乾隆朝时内家拳名师王瑞伯、徐遇金(江东大墩人)及稍后之陆士逵(江北岸人)等相传。18世纪后,因内家拳师多参与反清复明起事,清王朝下令禁练内家,故此隐踪奉化民间300余年。清末民初,有内家拳师、天津镖师张午亭(鄞人)护镖至四川顺庆(今南充市),传技于武术名家陈晓东,此术遂流传于川并名之为“松溪内家拳”。2004年3月,奉化制源夏氏(技溪)内家拳第11代传人夏明土之孙夏宝峰,携祖传书于地契背面的拳经及套路(《告后昆书》和《源流》两文)在境内藕池新村购房落户。4月,被批准在白云庄成立市武术协会内家拳分会并正式被命名为“四明内家拳”。6月,夏宝峰打破内家拳秘传禁规,在境内多处设点向社会公开招收内家拳学员办班传技,在白云庄“黄过草堂”举办四明内家拳首届文化学术研讨会。夏坚持“以商养拳”,不断注入资金支持内家拳在境内的传授普及。该拳在域内复兴之初已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申报确认海曙区为内家拳“祖廷”一说。2007年8月,区武术协会内家拳学员16人参加“第五届杭州国际传统武术大赛”,获28金、12银、1铜。2008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拍摄播出“秘传内家拳”。
  木兰拳 木兰拳是一项武舞相融、刚柔相济、造型优美、乐曲动听的健身项目,由上海市木兰拳协会会长应美凤创编,1985年由上海民间拳师杨文娣大弟子卓文健来甬教授木兰花架拳起传入境内,直接受教数十人。它将太极拳基本功、气功要领、武术技击基本功、体操基本功及舞台艺术造型有机结合,以吐纳之道和阴阳二气合理运动为理论依据,动静结合,在优雅乐曲声中意守拳路而自然入静,从而防病治病、延年益寿。1987年,市气功协会属下成立木兰花架拳研究小组,境内中老年妇女习练木兰花架拳者达千人以上。1992年,市武术协会木兰拳分会成立,秘书长张斌(常住白云街道),多次组织外出培训交流和参加各级比赛。木兰拳是境内女子健身健美的主要运动项目,流行较久的是“木兰报春”(徒手操)、“鹤舞云天”(木兰单扇)、“春色满园”(木兰双扇)3套规范套路。1997年6月,灵塔街道组训的千人木兰拳队参加“天堂鸟杯”迎香港回归“,97宁波市万人全民健身表演大会”表演获一等奖。2004年10月,南门街道木兰拳队参加市“清凉杯”木兰拳比赛获中年组规定套路一等奖。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中山广场举行4人木兰拳表演大会操。气功
  古称吐纳、导引、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基本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一词首见于晋代道士许逊的《净明宗教录》,至清末《少林拳术秘诀》一书《气功阐微》章中才明确提出气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气功锻炼成为境内居民群众晨练健身的项目之一,主要功法有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形神庄、大雁气功、回春保健操、中华益智功、香功等。武术气功主要以锻炼身体、防身和提高技击为目的,通过运气、闭气和意念高度集中而作出过人之举,如劈砖裂石、腹托千斤、手折钢筋等。1981年4月,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会开设医疗体育指导站,开办气功培训班。1986年7月,省、市体委推广形神庄气功、健美操等新兴体育项目,举办骨干培训班。10月在解放北路体育场举行的市首届老运会开幕式上,12名气功辅导员表演静功、动功、大雁功、五禽戏等功法。1990年10月,区气功协会成立。1992年4月开办气功咨询辅导站,10月成立香功辅导站,12月,区气功协会在江厦公园A字楼前组织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文体活动和气功咨讯服务。1993年,区老体协组队参加市第三届老运会五禽戏比赛,获团体第一名。翌年4月,中华养生益智功辅导总站成立。1999年,区气功协会注销。2006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健身气功管理办法》,民间健身气功陆续恢复活动。
  第二节 棋牌
  棋牌类活动源于民间益智类游戏,后逐渐发展成单一类别的体育竞技项目。境内民间流行较广的是中国象棋、麻将、五子棋、陆军棋和国外传入的扑克牌等。
  棋类
  象棋 象棋即中国象棋,系由古代博戏发展而成,属中国传统棋种,民国21年(1932)10月,鄞县举行首届象棋比赛。26年(1937)5月,鄞人陈昌荣等6人组织环城象棋团并举办象棋擂台赛。33年(1944)11月底,县民教馆举办民众棋类比赛。1956年成立的市棋类协会主要活跃在境内。1989年成立区棋类协会。区总工会于1988年、1997年、1999年等年份多次组队参加市中国象棋等比赛,1990年组队赴温州参加全国沿海开放城市3项棋类比赛。1989—1991年,区体委和棋类协会联合多次举办“曙光杯”、“迎春杯”、“海曙棋王赛”等象棋比赛。王志安多次在比赛夺冠,获“海曙棋王”称号。境内群众性棋类竞赛定期举办,公园凉亭和夏日乘凉时着棋者随处可见。
  国际象棋 20世纪由外国传入,50年代中期在境内开展,然不普及。高塘小学是国际象棋传统学校和市青少年国际象棋训练基地,多次组队参加省、市比赛。
  围棋 围棋即古之弈,为古棋类之鼻祖,起源于春秋中叶。古人称之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棋即指围棋。清《宁波府志》载,鄞人楼达得、赵九成、范洪及屠隆(《明史·徐渭传》载)均为明初围棋国手。1964—1966年,位于碶闸街的市国防体育俱乐部增设棋室开展三棋业余训练,由境内教师裘然浔、陈敏炬执教。“文化大革命”期间,围棋训练隐入民间,裘然浔(大梁街)、陈敏炬
  (小沙泥街)、王熊(右营巷)等在家设坛摆阵、带徒传艺。沈明芳在君子街家中开设民间围棋俱乐部,聚集40余名爱好者苦练棋艺,举办小型比赛。张永明于1962年起学习围棋,1985年晋升为国家一级裁判员,1989年获国家级裁判员证书。王亦民12岁进入省围棋集训队,1987年获全国冠军,1992年获全国锦标赛冠军队员并晋升为专业七段。赵伟达于1986年学习围棋,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裁判员。张维炽译有《吴清源高级死活集》一书,在《围棋》、《体育报》等报刊上发表棋理文章多篇。黄明磊14岁进省围棋队,1991年为全国围棋锦标赛冠军队员。忻志华于1998年晋升为业余六段,国家一级裁判员。
  牌类
  麻将 麻将即四人骨牌博戏,江南称“马吊”,至清中叶定型为麻将。清初鄞人李邺嗣(1622—1680)著有《马吊说》。至清末,麻将在域内有所创新。清末民初,杭县人徐珂所撰《清稗类钞》载,世居宁波城内蒋祠巷(今月湖盛园内)的陈政钥(鱼门)改纸牌为竹骨牌。蒋祠巷旧居居民皆知“屙老爷(陈鱼门)发明麻将”。清光绪初年(约1875),麻将由宁波江厦延及津沪商埠。20世纪50—70年代,麻将一度被视为赌博形式而隐匿民间。80年代中后期渐趋公开。1998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审定制定《中国麻将竞赛规则(试行)》一书后,作为大众娱乐形式的健康麻将迅即在城乡兴起。2001年2月,市麻将运动协会在迎凤街25号成立。6月,宁波首家麻将博物馆在湖西马衙漕的陈氏宗祠开馆,日本125人代表团抵甬参加落成仪式和麻将比赛。境内营业性棋牌室发展迅速,宾馆饭店利用客房辟建的棋牌室占半数以上。2001年5月有棋牌类经营户24家,2004年8月发展到119家,大多以麻将为主。另外各社区老年活动室,都有数台麻将桌可供人们娱乐休闲。麻将活动成为民间一大休闲娱乐项目,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扑克 为国外传入的民间游戏器具。玩法多种多样,有“争上游”、“打四十分”、“斗地主”等,多见于里弄小巷、公园广场、家庭亲朋好友相聚之所。外来民工进城缺乏其他体育活动,打扑克常常为他们工余的主要娱乐。
  桥牌 属于扑克中难度较大的一种游戏,20世纪中叶由国外传入,50年代中期在境内有所活动,80年代始在离休老干部和机关上层人士中较为流行。1984年7月区桥牌协会成立,利用工余时间培训机关干部和基层骨干并组队参加上级桥牌比赛。1995年10月底,由海曙客货车队主办的宁波“海客杯”名人桥牌邀请赛在金龙饭店(今富邦大酒店)举行,全国计150人参赛。1999年起,区老干部局开设桥牌活动室。2002年10月,在新芝宾馆举行“城展杯”2002年全国大企业桥牌赛。2006年1月,在新芝宾馆举行“雪龙科技创新杯”桥牌邀请赛。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