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月湖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79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月湖建筑
分类号: TU-86
页数: 9
页码: 1635-16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月湖的园林、宅第、水利、景区改造的建筑情况。
关键词: 海曙区 建筑 景区

内容

月湖建筑可谓丰富多彩。历代浚湖筑堤,建造亭台楼阁,渐成月湖十洲,突显江南园林特色。官家广修宅第,庶民环湖而居,多数明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为防海潮侵入,阻咸蓄淡,水则碑亭“平”字碑工程的历史文化与科学价值弥足珍贵。
  第一节 园林
  自北宋僧人蕴臻在月湖筑桥,知州钱公辅修偃月堤,建众乐亭(见图29-1-1),后修建月湖十洲胜景,十洲之中又有众多的园林建筑。20世纪末,对月湖景区东三洲和中四洲(除竹洲)进行大规模建设,立石镌刻,恢复十洲之名。月湖园林既具有实用功能,又美化了月湖风光。
  月湖十景
  雪汀 位于北区西侧偃月街旁,上有古建筑超然阁,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清时设月湖书院,在今月湖石浦饭店址。汀上古树成荫,为市民纳凉佳处。
  芙蓉洲 位于北区西侧偃月街旁,与雪汀毗邻,两洲以虹桥相连.桥上有芙蓉舫,现为游船码头。原儿童公园址的航空游乐场改建为圆形露天剧场,也称“老月湖戏台”。在北端保留清嘉庆六年(1801)进士童槐官邸银台第。南宋时有史弥远相府第,南起虹桥,北至水仙庙,旧名“衮绣坊”。
  芳草洲 位于月湖北端,为一小岛,有芳草东、西二桥连接。南宋孝宗年间,史浩建碧让亭于其中,因又名“碧壮”。杨简应聘在此讲学,史浩的四个儿子在此受学,后人称“杨简碧让讲学处”。史浩长孙史守之筑鸿禧馆以藏书,与吏部尚书楼钥所建竹屿东楼相呼应。碧壮之阳,史文卿筑山泽居。明代中期,洲上有丰氏宅(丰坊所有)。丰坊晚年将万卷楼遭火灾后的藏书连碧壮宅舍出售予范钦,范在其上建祠堂。民国时有茂盛花园。解放后亦曾改建为儿童公园。月湖一期改建工程后,恢复“芳草洲”之名。
  菊花洲 在北区东面,毗邻镇明路。改建后的菊花洲为月湖景区十景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景点,其上古建筑繁多,为宁波现存较完整的古代民居宝奎巷街区,有建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的宝奎庙,开庆年间(1259)郡守吴潜建造的水则亭,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的大方岳第,建于民国时期的蒋介石同父异母兄长蒋介卿故居(蒋宅)。还有徐氏宗祠、宁波市服装博物馆、高丽使馆。在月湖清淤时,就地堆土成“重阳山”,山上遍植桃树。
  柳汀 在芳草洲南侧。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明州知州钱公辅筑众乐亭,左右构以长廊。南宋时,知州莫将又建逸老堂,即贺秘监祠。未几,魏王赵恺建涵虚馆,后续建有四宜楼、水云亭、闽国公祠、瀛洲接武牌坊等。明崇祯年间(1628—1644),为纪念关羽,建关帝庙。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立居士林,民国23年(1934)为佛教所用。现存居士林、关帝庙、贺秘监祠、瀛洲接武牌坊。
  月岛 位于月湖风景区南区,东面毗邻镇明路,西面中段建有长栏,隔湖与共青路相望,南面东有湖心东桥与花屿相通,西有湖心西桥与共青路相通。月湖景区建设后,月岛上植有大面积草坪,北端有市科委1999年、2004年两次种植的银杏林,称为“院士林”,林中共有82棵银杏,代表着82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两院中宁波籍院士。南端保留建于民国16年(1927)的吴氏支祠,它是首任宁波商会总会总理吴锡葭的家祠。月岛上有月湖庵遗址。市茶文化博物馆位于月岛西侧。
  花屿 在柳汀南侧,又称“园中园”。西接烟屿,西有湖心东桥连月岛。园内保留明清时期建筑,有南宋风格的亭廊、假山黄石溪流,形成江南园林的独特风格。其中花果园庙初建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南宋知州赵伯圭建沧洲阁于湖心寺内,寺外有赓生堂。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兵部尚书张时彻改湖心寺为月湖精舍,内设宝纶堂,专藏皇帝宸翰。月湖庵(又称“湖心寺”)建于明清时期。还有建于清道光年间道台袁仰周的府第袁宅及宁波著名教育学家(宁波二中原校长)杨菊庭故居杨宅。
  竹屿 位于南区东南隅,在今三支街、紫金巷、梅园巷一带,因其植有大面积竹林得名,共植各种竹类19种。宋吏部尚书楼钥生于此。上有林宅、吴氏宗祠等古建筑。
  松岛 在月湖南侧,为一小岛,又名“竹洲”,曾为浙东学术重地。“庆历五先生”之一楼郁于此讲学30年,时人称“楼西湖”。南宋丞相史浩建真隐馆,堆山凿石,宋光宗题“四明洞天”四字,其好友沈焕、沈炳在此讲学。明万历年间(1573—1620),全天叙建藏书楼,取名“淡平斋”。清全祖望(谢山)居此,重建“竹洲三先生(沈焕、沈炳、吕祖俭)书院”。清光绪年间(1875—1908),知州宗湘文立辨志精舍。民国元年(1912),鄞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后改女中)在此创办,现为宁波二中。
  烟屿 位于南区西南隅,在今共青路南段,柳汀西、桂井巷一带。明代湖广参政陆懋龙居此,宅后老桂树枝蟠高洁,环围如井,人称“桂花井”,沿称至今。现存清徐时栋旧居烟屿楼。一期改建时,在此处建立月坛,竖立月岛雕塑,并在坛下南入口处设立4根6米高、直径1.2米的龙、凤雕塑柱,以日、月、龙、水纹组成龙柱,以日、月、凤、云纹构成凤柱,象征“日月同辉、龙凤呈祥”。
  三堤七桥
  月湖之上原有“三堤七桥”胜迹,现“三堤”已难觅踪迹,“七桥”或被改建,或被拆毁,唯月湖桥保持原样,为月湖景区增添美景。
  偃月堤 连接醋务桥与平桥,成东西横堤,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知州钱公辅筑。今偃月街北段和迎凤街、镇明路北段均改筑马路。
  广生堤 连接月湖桥、大厅桥,亦钱公辅所筑。
  桃花堤 遗址在今月湖南隅,靠近长春路一带,“竹洲之阳,城下隙地,直至长春水门”,为明万历丙戌(1586)进士、卒赠礼部右侍郎全天叙所建。“筑石作堤,履道坦然。堤之内,雉堞参差,其荫足休息;堤之外,湖光清泚,画船箫鼓,出没花木间……堤上所植,无所不有,而夭桃为最。”游人呼之为“桃花堤”。
  湖心西桥 花屿、烟屿间架有湖心西桥,为单孔石拱桥,北宋元丰七年(1084)始建。因清时桥下有参将大厅署,俗名“大厅桥”。后被改为平桥,20世纪末在月湖整治中又按原状重修。
  湖心东桥 现称“月湖桥”,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花屿、月岛间,为单孔石拱桥。始建年代与湖心西桥同,现存的东桥系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重修。桥拱砌法为拱券石纵联砌置法。桥高3.8米、宽4.85米、长15.7米,桥面两侧设有石栏板,各立荷花柱头望柱6个,石栏板为素面;桥面正中铺设有荷花石板,两侧为垂带踏步,为城区内唯一幸存的石拱桥。月湖整治中增植树木,现在月湖桥四周绿树掩映,环境清幽。
  憧憧西桥 在柳汀、烟屿间,为单孔平桥,又名“澄清桥”,因桥下烟屿有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知府张瓒为陆瑜所建的尚书牌坊,后称“尚书桥”。
  憧憧东桥 在柳汀、菊花洲间,初名升平桥,明时桥下建四明驿馆,又称“馆驿桥”。明崇祯三年(1630),大理卿陆世科于桥西建关帝殿,故又称“陆殿桥”。
  虹桥 在雪汀、芙蓉洲间,西通马衙街,南北通偃月街。20世纪末浚河时重建。
  衮绣桥 位于偃月街小学东南侧,沟通芙蓉洲与月湖北滨。始建于北宋,因桥侧有宰相史弥远的衮绣坊而得名。左侧旧有水仙庙,俗称“水仙桥”。跨月湖西岸西流到菱池头的支河之口。南北走向,南通虹桥头,北通醋务桥。历代有修葺。1954年填塞月湖西流至菱池的支河,桥废。今已拆建成马路。
  四明桥 架在菊花洲与月湖北滨之间。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吴潜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于桥侧置水则亭,立“平”字碑于亭中,以测水位,遂改名“平桥”。
  问字桥 不在七桥之列。始建于明代。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废花屿之上古寺湖心寺为自己的书院,为进出方便,于月岛、花屿间架小桥,东通花果园巷,西通花屿。因桥形同“问”字,故名。桥小而简朴,为单孔石桥。1998年建设月湖景区时,月湖东岸改造,桥曾经大修。
  第二节 宅第
  自宋以降,“并湖甲第,嵯峨尺五;碧瓦朱登,更仆难数”(全祖望《湖语》。官第豪宅、名寺古刹,与湖光水色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江南建筑特色。根据历代志书记载,月湖区内曾有名人宅寓府第90余处,书院书楼20余处,寺庵祠庙60余处,坊表30余处,桥、堤、池、井100余处。历史上月湖几度遭劫,当年深宅大院、崇楼杰阁更因改朝换代,所存无几。从近年普查资料分析,幸存建筑均为明清至民国时
  期遗物,尤以清中后期为多。与记载相比较,虽然大多已经毁损,但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全、文化内涵之丰富,在宁波仍首屈一指。
  月湖的实用功能居观赏功能之前,为月湖周边建宅居住提供了生活之便。月湖整治前,沿月湖四周砌有大量河埠头,供居民浆洗。湖滨住宅多将河埠建在临湖门外,直接伸入月湖之中。原花屿上也设有大量河埠,花屿居民一出门就能到月湖浆洗。可以说月湖为半城居民提供了浆洗之便,这一功能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
  宽阔的水面,千年的经营造就了月湖一带优美的环境,使月湖周边成为建宅宜居之地。自宋以降,官宦富商都在周围建宅筑舍。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傍湖的名人多达近百位。这些人家财力充足,建筑选材精良,有不少保留至今,因此月湖周边古宅就成为宁波同时期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
  明代住宅有范宅、大方岳第等。这些建筑体现了明代简约的风格。如大方岳第梁柱用材硕大,而整幢建筑古朴无华。
  清代建筑以林宅为代表。林宅中的月岛上的旧宅,下图为吴冠中的水墨画《双燕》。月湖之美吸引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对照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吴冠中的画作就取材于此砖雕及其他建筑装饰体现了美化功能与实用功能的巧妙结合,其珍贵的雕刻艺术品对研究我国的雕刻艺术、建筑装饰艺术具有重要价值。清代建筑银台第,两楼间有过弄连接,过弄用砖墙封闭,目的是不让男女混杂,反映出程朱理学对宅第主人的深刻影响。
  民国时期民居距今年代较近,大多保存完好,其中以蒋宅最具代表性。这一时期建筑大都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基础上融入西方建筑元素。“五口通商”后,来宁波居住的西方人大多聚集江北岸一带,江北岸的民居较多地融入了西方建筑风格。而月湖周边建筑如蒋宅继承传统风格较多,融入西洋风格较少,有别于宁波江北岸一带的民国建筑。现存民国时期民居,建造时一般都预定供多户居民居住。而蒋宅系蒋介石之兄蒋介卿居所,为一家一户居住设计,格局独特。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在月湖周围建有活动场所,其中位于月湖西岸后营巷的清真寺是宁波现存唯一的伊斯兰教建筑。月湖近旁的佛教建筑形制相对较小,难与日湖周边的观宗寺、延庆寺等相比。花果园庙在月岛上,月湖河港相对较窄,建筑匠人充分利用了月湖空间,将庙与戏台隔河而设。这在宁波并不多见。
  月湖及其周边著名宅第建筑有:
  范宅 位于月湖北岸,宁波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住宅建筑。
  秦氏支祠 位于月湖西边,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方岳第 又称“张方岳第”,西濒月湖,现存建筑由大门、照壁、前厅、中厅、后楼、厢房等组成。
  银台第 位于月湖北岸,宅主人童槐曾任明通政副使,与通政银台司相近,故别称“银台”。
  蒋宅 位于月湖东岸,蒋介石同父异母兄弟蒋介卿宅邸。
  袁宅 位于月湖花屿,有上题“竹庐”的月洞门,是清道光年间(1821—1850)颇具特色的建筑。
  卢宅 位于月湖菊花洲,辛亥革命光复宁波中建有功勋的卢洪昶、卢成章父子住宅,具有民国建筑特点。
  宝奎庙 位于月湖菊花洲,为土地神庙,原址在菊花洲外,月湖一期改造工程时西移。
  花果园庙 位于月岛内。为纪念南宋将军杜恺建造的祠庙,又说为丞相史浩的花果园,是土地神庙。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建。
  贺秘监祠 位于月湖柳汀,俗称“湖亭庙”,传为唐贺知章家祠。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重修,明间上悬“逸老堂”匾。
  超然阁 位于月湖西岸马衙街口。阁原在柳汀上,系柳汀义学内魁星阁,现为月湖上仅存杰阁。
  瀛洲接武坊 原址柳汀居士林照壁后,柳汀街道路改造时迁至关帝庙前。额坊正反面刻有浅浮雕“瀛洲接武”四字,“接武”意为接近胜迹之地。为城区内现存最完整的石牌坊。
  (详见第四编“宁波古城”)
  第三节 水利
  月湖水系
  宁波滨海枕江,淡水难蓄而易泄。岁小旱,则池井皆竭。“居斥卤之最下,阡畴交错,每苦灌输之难。”(《四明丛书·甬上水利志》)月湖通过河网与奉化江、余姚江相连,也存在这一问题。历代水利专家都注重阻咸、蓄淡、泄洪、排涝,兴建堰坝碶闸,筑堤围塘,以减轻旱涝之患。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大举疏浚月湖。嘉祐(1056—1063)和元祐(1086—1093)年间,历任明州知州又继续浚治,月湖成为城中10万户居民日常生活的用水主要来源。
  月湖水源有两个,皆源于四明山。一自它山堰经仲夏堰,再从南塘河(前塘河)入南门,与月湖相通;一自大雷经后塘河入西门,经南斗河汇入月湖。为确保阻咸蓄淡、泄洪排涝需要,南宋宝祐五年(1257),月湖南筑行春碶(今称“石碶”),与奉化江相通;北筑保丰碶(又名“永丰碶”、“北郭碶”),与余姚江相通,以宣泄湖水。月湖水蓄泄,均与周边南塘河、濠河、护城河、北斗河、南斗河、后塘河及城中诸河相连,组成完整水网。月湖水系通畅,农田旱涝之虞遂减,城乡得舟楫航运之利,居民有饮用洗涤之便。
  “平”字水则亭
  菊花洲镇明路与迎凤街交叉口有水则亭,亭中则水碑立于通月湖的平桥河中(原平桥下)。“则”字其意为准则、榜样,“有典有则,是则是效”,“水则”就是测水的意思。
  平桥初名“四明桥”,水则亭在四明桥下,因水则亭中的“平”字碑而改称“平桥”,河流亦通称“平桥河”。水则亭始建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为观文殿大学士授沿海制置使、判庆元府主政吴潜创建。吴潜借鉴前人经验,改进水文观测设施,选址郡西南月湖平桥之下,建立全城统一的“水则”标志,建亭立碑,镌刻空心“平”字于石上。规定城外所有碶闸均视“平”字之出没,为闭启潴泄之标准。吴潜治郡3年,勤政施民,广修水利,并亲自作《平桥水则记》:“余三年积劳于诸碶,至洪水湾一役,大略尽矣……”(《平桥水则记》全文详见《丛录》)他还率领民众,建造直接沟通月湖水系的大西坝、北郭碶、澄浪堰(时称“郑郎坝”),在宁波水利史上功不可没。
  明嘉靖十三年(1534),宁波知府郑威在水则亭旁构筑社学。历百余年,社学废而则水碑也尽埋于瓦砾之中。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观察陈中孚疏浚城河,在古址瓦砾中寻获则水碑后,重加修葺并立于原处。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后因年久,再度湮没。
  1999年5月,在月湖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中再次发现碑(亭),经文物考古部门发掘清理,这一古遗址再见天日。再次出土的“平”字则水碑共2块,分别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和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立的碑石。水则亭由亭与“平”字碑组成,坐东朝西,台基18.4平方米,亭四柱,歇山顶石构建筑。碑阴相靠的两通古碑经修补后,竖立于古朴的碑亭中。石碑上残存文字依稀可辨,记述吴潜当年注重调查研究,实测四乡碶闸所在河流水位与农田水位的高程关系,统一换算为月湖平桥处的水位,设定测水标尺“平”字碑的过程。据当代科学测定,“平”字首横上缘为黄海海拔高度1.62米;第二横上缘为1.36米,下端为1.09米。推测第二横为当时的常水位线,与现在宁波常水位1.33米基本相符。由此可见,则水碑的水位测量技术在当时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它的设立,提高了防汛抗旱能力,为一郡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考古学家认为,则水碑遗址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其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弥足珍贵。2005年5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节 景区改造
  月湖自开凿以来,历代都有修建。南宋史氏家族在月湖广建楼台亭阁,使月湖成为“州人胜赏之地”,后世又或修或增,终成十洲七桥三堤胜景。解放后,辟芳草洲为儿童公园,月岛上修月岛公园,在月湖西岸筑亭栽树。1998年,市政府投入巨资,实施月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自南而北一气呵成,形成占地面积28.6公顷的景区。景区保留了“浙江水乡特色,江南园林风格,历史文化内涵”,使胜境再现、文化重辉。
  洁水清淤
  清淤深挖。月湖积淀了千年文化的底蕴,在湖底也沉积了大量松软漂浮的游泥、枯枝败叶以及周边人们饮食起居活动带来的生活垃圾。1999年3月开始月湖洁水清淤工程,于5月结束,历时两个月,累计清除黑泥、腐殖土6.1万立方米。月湖淤积平均深度0.6米,湖中心淤积最深处达2米,外运建筑生活垃圾3200立方米;对较浅湖底深挖,挖土量2万立方米。
  截断污染源。月湖东片拆迁3000余户居民,减轻月湖生活污水负荷。周边偃月街、镇明路、迎凤街、三支街结合道路改造,截流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杜绝污染源。
  沟通月湖水系与外围水系。修缮南侧望湖闸门,改造北侧闸门。中部马衙街口处开口,以明渠与马衙漕相通,马衙漕西侧以暗渠与北斗河水系相连。控制月湖水系,理顺进水出水关系。
  生物洁水。放养能吞噬有氧菌及藻类的鱼苗,建立良性生态链,达到持续洁水效果。
  月湖是一双充满灵性的眼睛,水清则目明,清澈的湖水还月湖以本来面目,成为月湖文化传承的基础。
  十景恢复
  北宋明州太守刘淑、刘埋疏浚月湖,堆土成芙蓉洲、菊花洲、芳草洲、竹洲、烟屿、竹屿、花屿、雪汀、柳汀、月岛,栽柳植松,遂成月湖十景(详见本编第二章第一节),形成“城中湖、湖中岛、岛中池”交相辉映的特征。月湖景区一期工程对十景中的八景进行不同程度的恢复(松岛有二中,暂不改造;柳汀已形成儒、道、释三教并有格局,予以保留),对景区内的保留建筑、名人宅第进行修缮整葺。建设内容涵盖传统景观园林要素:建筑有亭、台、楼、阁、堂、轩、廊等各种形式;石作有黄石、湖石、溪石、梅园石等石料,驳岩、叠石、孤峰、假山、置石等多种变化;土作模拟自然,演绎出山地、丘陵、陡坎、缓坡、平地,或开阔疏朗,或宁静出闲;绿化疏密有间,层次丰富,与地形空间结合,与十景吻合。另有人工水景、溪流、水湾与或曲或拱的园桥相映衬,虚实交错,灵活多变。
  古建筑修缮
  对宝奎巷、宝奎庙、徐氏宗祠、银台第、大方岳第、蒋宅、卢宅、杨宅、袁宅、吴氏支祠、花果园庙等古旧建筑进行修缮,并修复挖掘发现的水则亭。修缮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根据古建筑现存程度,确定修缮方案。材料应用、构件尺寸、装饰细部花纹、施工工艺等尽量遵循原有建筑风格特点,原有风貌基本得以恢复。共完成古建筑修缮1万多平方米,大部分成为各种民间文化艺术展览场所,也是甬城宅居建筑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
  新景增添
  新增景点建设工程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
  点。就是新增园林建筑,既是休憩赏景场所,也是画龙点睛的景观所在。新增建筑包括亭、廊、阁、舫、轩、堂、榭等19个单体,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大多为仿古砖木结构。采用现代施工方法,表现传统工艺效果,使新增建筑成为游人视线焦点和画面点睛之笔。
  线。主要是湖岸、湖坎和园路的组织,累计整修和改建湖岸2300米。湖岸、湖坎采用黄石自然砌筑,进退有序,错落有致,改变原来生硬的岸线,使水面显得亲切易近,展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景观特点。园路建设2万平方米,材料选择以天然素雅为原则,多选用本地青石、梅园石、鹅卵石等石材。“十字海棠”、“万字梅花”等古典图案,用于幽静典雅的内庭园和幽深小径,供游人细细阅读。还修缮景观桥4座,新建景桥10座。
  大面积绿化和水体成为容纳与衬托各景点景观的面。景区绿化体现“十景”意境特色。绿化品种多达100余种,有大规格大树大苗,也有外地引进的稀有树种。树苗采购人员走遍周边林地苗圃,乃至驱车市外省外,搜罗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优秀名贵树种落户月湖。如南菊花洲苍古遒劲的沙朴树,是警车开道护送、大型吊车定位而种植的。景区共建成绿地11公顷,乔木、灌木、地被119种,其中大树2000多株。建筑中,对月湖北侧水系至水则亭进行发掘修复。在菊花洲和月岛挖土引水,形成大面积荷塘。月亮湾小岛设“钓翁”铜雕。宝奎巷附近设“磨剪匠”、“卖油翁”、“货郎”人物雕塑,再现古代街市生活场景。
  月湖的自然文化既满足了市民休闲要求,又成为市区重要的旅游胜地,并与三江六岸绿化连成一体,起到调节城市气候、营造生态环境的作用。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丛录九大类构成,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