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藏书楼 图书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75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藏书楼 图书馆
分类号: G259.25
页数: 3
页码: 1535-1537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宁波的几个图书馆和藏书楼,包括宁波市图书馆、海曙区图书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宁波工程学院图书馆、宁波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和效实中学图书馆。
关键词: 藏书楼 图书馆 海曙区

内容

藏书楼
  境内文士学者和官宦人家向有藏书传统。最著名的明代范钦藏书楼天一阁,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此外还有清代内阁中书徐时栋烟屿楼藏书处水北阁,诸生卢址藏书处抱经楼,民国李氏藏书处萱荫楼,蔡鸿鉴藏书处墨海楼,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藏书楼伏跗室。(详见第四编“宁波古城”、第二十九编“月湖 日湖”、第三十编“天一阁”)
  图书馆
  宁波市图书馆 位于永丰路32号,系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清光绪十年(1884),宁绍台兵备道薛福成辟“后乐园”于公廨西面(今中山广场西侧),作为课士之所。内设藏书楼揽秀堂,用鸦片税款购置古籍经典,供士子研习。此为宁波最早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场所。二十年(1894)改为崇实书院,继续采集藏书。三十一年(1905),崇实书院改为宁波府教育会,副会长陈训正增购新书2400余册。民国2年(1913),宁属六邑公会在后乐园北建造西式楼房3楹,宁波府教育会藏书悉数庋藏其中,为纪念薛福成,命名为“薛楼”。16年(1927)改为宁波市立图书馆,馆长是张汝钊,有藏书1.54万册。19年(1930),馆长杨铁夫编纂书目,计有藏书3933部、1.86万册,杂志51种,日报5种。次年废市,改称鄞县县立图书馆。21年(1932)冬,迁址于园东南隅商品陈列处(今军分区大院内)。25年(1936),馆长凌仁榆再次编印目录,计8531种、1.3万部、2.7万册,另有儿童图书8880册、漏刊图书4000余册。抗战后图书散失过半。解放后,宁波市人民政府文教局组织专人清理古籍,移藏于古物陈列所(1957年移回市图书馆)。1953年市图书馆复馆,并于次年元旦开放,设外借处、综合阅览室、儿童阅览室。藏书8946册,同年底增到1.89万册。1957年设科技图书资料室和古籍处。1959年增设农村流通书库。1962年9月迁址于药行街,馆舍面积1400平方米,藏书12万册、期刊报纸230余种。1967—1969年闭馆。1970年2月与市文管会合并为图书文物馆,7月开放。1972年增设少儿阅览室。1978年9月恢复市图书馆建制,藏书20余万册。1985年在馆旁新建面积4300平方米阅览楼,1987年竣工使用,馆舍面积共计6288平方米。1987年初,包玉刚先生捐资500万元港币,在永丰路兴建组合型图书馆大楼,同年10月动工,翌年10月落成,定名包玉刚图书馆。馆舍占地面积8328平方米,建筑面积7061平方米,其中阅览楼4层1600平方米,设座位360个;书库楼5层,1508平方米,可藏书70万册;多功能楼3层,1100平方米;中门厅2层,516平方米,总造价650万元。1988年12月,市图书馆由药行街迁入新址。截至2000年,累计藏书70余万册,其中古籍9.28万册。最具代表性的古籍有明钱士升《南宋书》68卷、明万历二十三年刻本《新唐书》、清初刻《后西游记》(海内孤本)等。中文图书形成以艺术、经济、医学等几大块为馆藏重点藏书体系,尤以艺术类文献为重中之重,收有《世界传世名画》、《故宫博物院藏画》、《中国艺术展作品集》、《中国墨迹经典大全》等珍藏本,艺术类图书种类达13500余种。1997年建立地方文献书库,文献资料内容涉及宁波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收藏甬籍文人、院士等著名人士著述,以及近代和现代宁波地方报刊、地方志等。地方文献收藏为一大特色。1998年建成共有书目数据库,有中文、外文、报刊、古籍四大书目数据22万条。电子阅览室拥有高配置多媒体电脑50台,并通过128KDDN(DDN,即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专线与Internet互联,收藏多媒体光盘近3000张。馆内设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古籍阅览室、少儿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部等服务窗口,每周开放60小时。设有采编部、辅导部、办公室等业务行政部门,全馆有职工48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2人,大专以上学历34人,占总人数的70.8%。2005年有持证读者1.3万人,年借阅读者约24万人次,年流通图书资料约57万册次。2001年、2002年先后获省“群众文化、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市图书馆成为国内首批实行“零门槛”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全年办借阅卡3.77万人次,服务馆内读者104.2万人次。6月,盲人阅览室成立,收藏盲人图书172种、266册,有声读物2000种、3000盒。7月开通宁波网络图书馆。11月推出“天一展览”和“天一讲堂”,不定期推出不同主题的展览活动和各种文化讲座。
  海曙区图书馆 位于环城西路南段32号,区社区学院内。2004年11月筹建,2005年7月开馆。馆舍面积1710平方米,其中书库500平方米。有员工7人。内设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4个服务窗口。2005年有藏书6.9万册、报刊216种。馆内采用计算机管理,发放磁性图书借阅卡,实行全开架服务,全年365天开放。同年9月,被列为省三级公共图书馆。2007年为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范围,对全区74个社区阅览室设备进行更新、扩充图书,并在万安、柳锦等8个示范社区阅览室建立首批图书流动站。2008年为扩大流动图书馆建设,开展流动图书进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四进入”活动,进一步发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优势。全年读者达30.5万人次,流通图书79.8万册次。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位于联丰立交桥南,系辖区内现代化高校图书馆之一,前身为宁波商业学校图书馆,建于1965年5月。2002年11月从南站西路18号随学院迁至今址。新馆面积13170余平方米,设有融藏、借、阅为一体的4个跃层书库,2个大型阅览室,以及教师资料室、专家研修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可供师生使用的阅览室座位1634个。现有馆藏图书74万册,其中纸质中外文图书46万册、电子中外文图书28万册、报纸80余种、现刊1200余种。图书以商业经济、财会、电子计算机为主。馆藏检索、图书编目、现刊登记、借还图书、读者管理等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周开放时间96小时,年读者22.9万人次,借阅图书14.9万册次。图书馆设有馆长室、教材采购招标中心、采编部、流通部、技术部等。
  宁波工程学院图书馆 分别位于后河巷20号、启运路298号,系辖区内现代化高校图书馆之一。前身为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始建于1983年9月,2004年随学校改称宁波工程学院而改现名。图书馆由藏书楼、逸夫信息楼和启运分部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近1.24万平方米(其中落成于2002年10月的逸夫信息楼面积为7500平方米),藏书楼面积为4837平方米。设有大型阅览室、大型电子阅览室和语言实验室,有阅览座位1500余个。图书馆下设办公室、资源建设部、流通部、期刊部、技术部、咨询部、网络中心和启运分部。截至2005年底,馆藏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21万册,中外文现刊1500余种、过刊3万多册,并建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pringer外文期刊数据库、重要报纸数据库等11个数据库。馆藏图书、期刊实行全开架、全天候借阅,并在分类检索、图书编目、现刊登记、图书借阅等方面采用计算机管理。2008年读者17.65万人次,借阅图书12.85万册次。
  宁波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 位于药行街6号。前身为市工人俱乐部图书馆,建于195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图书被毁。1979年10月重建后对外开放。1995年随工人文化宫改建新楼,馆舍由原80平方米扩建至250平方米。其中阅览室150平方米、座位110个。现有藏书4.25万册、中文期刊256种、报纸97种,采用计算机借阅和管理。2008年,读者7550人次,借阅图书1.97万册次。
  效实中学图书馆 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15年(1926)筹款购书1400余册,其中古籍有《十三经注疏》、《四部备要》、《二十四史》、《九通》及其他史部、子部、集部书籍。抗战时期幸存图书仅原来的1/3。解放后藏书日增,至1966年达10万册,其中古籍6000余册、报纸29种、杂志212种,珍本有《古今图书集成》、《四明六志》、《元曲》、《东方杂志》等。1987年,侨胞陈廷骅捐建1800平方米图书馆楼,学校又购入《四库全书》一套。1999年夏,随学校迁址白杨街178号。现有藏书11万余册,报纸、杂志320余种。实行全天候全开架服务,馆内各项流程实行计算机管理。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