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小学选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67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小学选介
分类号: G62
页数: 6
页码: 1348-135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海曙区海曙中心小学、宁波市翰香小学、宁波市海曙区实验学校、宁波市解放南路小学等学校。
关键词: 教育 海曙地区 小学

内容

宁波市海曙区海曙中心小学 前身是清同治九年(1870)蔡筠创办的星荫义塾。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改建成初级国民小学堂,校址在蔡家巷14号,校董蔡鸿仪,校长王炜。民国元年(1912),蔡琴荪捐资建造两层楼房一幢,平房5间。学校增设高级段,改称蔡氏私立两等小学校。16年(1927)更名为宁波市私立星荫小学。20年(1931)改称鄞县私立星荫小学。1949年又改为宁波市私立星荫小学。1956年1月改为公立,更名为宁波市府桥街小学。7月,改为宁波市第一中心小学。1959年改为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1984年8月改为现名。1993年,解放北路小学并入。1996年,学校易地重建,又名吴剑鸣外国语学校。
  学校坚持“致知力行”的校训,形成“高质量、严要求、有特长”办学特色。1981年,数学特级教师楼盈菲课堂教学实况《整理数据》在全省推广。1983年,校长谢慕兰作为中国教育考察团成员赴澳大利亚考察。是年,校女子篮球队获全省冠军。1985年获全国少先队活动“创造杯”奖,1987年获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1988年,校科技小组制作的“保国古寺展新容”,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一等奖。1997年,学校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1997—2002年,《教育探索》和《以小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两书分别由学林出版社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小学数学认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性研究》等三项科研成果获省一等奖和三等奖,《推进小学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验研究》等八项课题成果分别获宁波市教委、市政府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学生习作结集《童年笔记》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2005年,五年级学生钟亦龙出席全国第五次少代会,并当选少工委委员。2003年5月,学校列入中国名校600家。先后被评为省、市文明学校、省实验工作先进学校、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著名教师,有张雪门、王任叔(巴人)、沙文威、严式轮、楼盈菲、姚丽飞、许金娥等。毕业的学生著名的有曾任外贸部常务副部长、党组书记的卢绪章,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香山,中科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农业化学家李庆逵,中科院资深院士、著名地理科学专家任美锷,工程院院士、电子信息系统工程专家童志鹏,中科院上海物理研究所所长王建宇等。
  校址在孝闻街8号,有36个教学班、1801名学生、85名教职工,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9名、小学高级教师58名。有省市区级教坛新秀58名、市区学科带头人5名、市区级名师4名、宁波市名校长1名。
  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 前身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鄮山书院改建的鄞县县立高等小学堂,校址在云石街52号,首任校长冯丙然。民国2年(1913)改为鄞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16年(1927)改称市立第一小学校。18年(1929)改为市立鄮山小学。20年(1931)改称鄞县县立鄮山小学,附设幼儿园。后又改为湖东中心小学、市镇明中心小学、市第二中心小学。1984年7月改为现名。2004年,在南都花城创办实验校区,校址在云霞路226号,由中心小学实行统一管理。
  1953年,学校被列为市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试点单位。1962年列为市重点小学。1963年被定为贯彻《浙江省全日制小学暂行条例》省重点试行单位。1977年该校少先队大队部被评为省先进集体。1982年,教师孙曾佑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优秀教师,于1984年上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83年,学校建造了全市第一个儿童乐园。1984年提出“品德良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体质健壮”的培养目标,建立校、班两级兴趣小组,开展“低幼衔接”、“电化教育”、“自然常识”课等教育实验。1985年,学校列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田径、游泳)学校。1987年4月,学校建造了游泳池,先后向市、省及国家游泳队输送运动员20多名。198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体育(游泳)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体育教师张自康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裁判。9岁学生陈华在全国国际和平年电子琴比赛中获二等奖,六年级学生王俊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在区小学生运动会上连续9年获第一名。学校开展教学实验,有多项课题成果在省、市获奖。学校被评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等。
  学校有46个教学班、2105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06名,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43名、市级名师1名、省教坛新秀3名、市教坛新秀13名。
  宁波市翰香小学 前身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鄞县举人陈愈守创办的翰香家塾,“翰香”之名取“文翰振其书香”之义。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翰香初等小学堂,校址在仓基街55号。民国元年(1912)更名为陈氏翰香初等小学校。13年(1924)毁于火,暂并入附近日湖小学。15年(1926),陈圣佐(蓉馆)捐资10.4万元重建校舍,定名鄞县私立陈氏翰香小学。抗战初期,丙庆女校并入,部分校具设备搬至鄞西樟村办学,城内缩小规模。宁波沦陷后,学校停办。抗战胜利后复校,名为翰香代用中心国民学校。1956年改为公办,定名为仓基街小学。1972年,白水巷小学并入。1988年复名翰香小学。1993年,仓桥小学并入。
  民国19年(1930),学校有藏书楼一幢,藏古今书籍5000余卷,内有珍本《四库全书》、《万有文库》,校外人士也登楼阅览。旁设仪器标本储藏室。校训“恒勤”,要求学生“恒勤于学”,要求教师“业精于勤”。注重国文、英文、算术等学科的教学。另加开商业专修班,加强珠算、尺牍教学,学生毕业因书算流利,为商行器重。蔡元培、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来校演讲。素有“中学效实,小学翰香”之美誉。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走“科研兴校”之路,先后承担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小语学法指导”等五个省级以上课题。有百余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级获奖或发表。学校曾先后被评为省图书馆建设先进单位,2000年被中央教科所评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校小足球队参加全国、省及中日少年足球赛,获冠军12次、亚军9次;培养了一大批书法、运动尖子学生。毕业生中有中科院院士陈中伟、教育家陈效中、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林家宁、原《文汇报》文艺部副主编徐开垒、原宁波市副市长朱尔梅、香港著名企业家袁勃、上海市市长韩正、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前经济顾问陈效仁等。
  学校有12个教学班、518名学生,专任教师29名,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14名,区名教师1名,市、区教坛新秀6名。
  宁波市实验小学前身为鄞县私立西小学,民国11年(1922)由原西郊文昌阁内单班小学改办。16年(1927)改为市私立西小学。20年(1931)改名鄞县私立西小学。1952年由市政府接管,更名为海曙区第三中心小学。1956年改名为市西郊路小学。1978年秋,学校迁入万安桥1号新建教学楼。1981年改名为宁波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86年1月命名为市实验小学。2001年,市政府出资1500万元,港胞范思舜先生捐资200万元,原地重建新校舍。
  1960年,校少先队辅导员曹素珍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出席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享受全国劳动模范待遇。1984—1988年,学校附设浙江社会艺校宁波分校文艺班,1985年获省“班班有歌声”一等奖,市器乐合奏特等奖。1985—1987年,先后与日本长冈京市和德国亚琛市学校缔结友好关系,进行教育交流。1986年起承担“整体教育改革”、“审美教育研究”、“选择教育”、“数学建模”等全国或省市级立项课题,其中“审美教育研究”获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省首届基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进行小班化教学和建立网上学校实验。学校曾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和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省“优秀家长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科研兴校200强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创办80余年,培养毕业生1万余人,其中有核探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毛用泽,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和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乌家培,航空工业部教授、高级工程师、曾任航空喷气发动机研究所所长的陈及恒,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勋伟,浙江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董儒宾,原子核物理和核武器工程专家、工程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思得,北京钢铁学院教授陈于恒等著名人士。
  校址在万安路1号,有30个教学班、1102名学生,专职教师75名,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4名,小学高级教师32名,市名校长1名,省、市、区级“教坛新秀”及“教改之星”31人。
  宁波市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 原名市广济街小学,创办于1964年。1972年,柳汀街小学、灵塔中心小学及县学小学部分学生并入。1984年改为现名。1976年,学校试办“少体班”,组建“广济小红花艺术团”。1978年,定为宁波地区首批重点小学。1980年定为宁波市第一所对外开放窗口学校,先后接待来自欧、亚、美、澳洲各国及港澳地区的友好代表团,有7名师生出访日本。1990年附设市红领巾艺术学校。1994年10月,市红领巾艺术学校另建校舍,改名为市爱菊艺术学校,与广济中心小学脱离附属关系。
  1998年由美籍华人陈绍华提议,FNT基金会捐赠人民币500万元,市、区两级政府拨款300万元扩建校舍,同时,大梁街小学并入,并设分部。1999年新校舍建成,办学规模扩至31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附设哲英书画学校。2003年在联丰世纪苑新开办广济中心小学实验校区,纳入中心一体化管理。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单位、省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书法教育实验基地、全国班集体建设实验基地等。
  广济校区校址在广济街47号,实验校区校址在丽园北路75弄138号,共有49个教学班、2212名学生、111名教师。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4名、小学高级教师60名、省市级教坛新秀14名。
  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 创建于1994年10月,原址紫金街38号,前身为市红领巾艺术学校,附属广济中心小学。1999年3月转为国有民办。
  学校坚持以学科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艺术特长为宗旨,除开设规定课程外,还开设器乐、舞蹈、美术、书法、声乐等特色课。在艺术教育方面,有450人次学生在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260人次学生在省级竞赛中获奖,120人次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有40多名学生考入了高一级的艺术院校和文艺团体。其中舞蹈“小巷记忆”获首届全国蒲公英少儿舞蹈大赛创作、表演双金奖,李辰、周诗瑶、余昕露等同学参加全国少儿声乐、器乐比赛获特等奖、金奖。有10名学生分别荣获全国手拉手好少年、全国第五届千名好少年、全国好儿童百花奖等。奚宜峰同学曾代表宁波市参加全国少代会,包闻韵同学获全国五星雏鹰奖章,学校被评为全国雏鹰假日大队、全国红旗大队、省文明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校址在后河小区西巷66号,有18个教学班、623名学生、42名教职工。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20名、区级以上教坛新秀20名。
  宁波市海曙区实验学校 创办于2002年9月,是区九年一贯制实验性、示范性窗口学校。学校分中学、小学两个教学区及体育中心。教学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体育中心占地57亩。设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各1个,集温水游泳池和运动场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内体育馆1座,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和羽毛球场各1个。配有学生科技广场、综合教育实践基地和航模码头。学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功能齐全的教学设施。
  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招收24~30名学生。除开设规定课程外,还开设活动课、综合实践课、心理健康辅导课,开展艺术、体育(足球)、英语、计算机等特色教育。有25位教师被评为省、市、区级各类先进。学生在全国、省、市、区获奖人数达253人次。学校被评为省“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
  校址在望春路82弄86号,有33个教学班、1199名学生、64名教职工。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8名,小学高级教师49名,省级教坛新秀3名,市、区级教坛新秀18名。
  宁波市解放南路小学 前身是民办的市灵湖小学,创办于1951年。1952年更名为市延庆巷小学,1964年改为现名。
  70年代末,学校以“红领巾气象台”为代表,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成立“红领巾气象台”,气象观察小组,模型制作以及种植、养殖小组。曾获得全国“我们爱科学”活动优秀活动奖,学生制作的科技作品“太阳灶”参加全国第一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1991—1995年,以“启明星科学院”为标志,广泛开展小设计、小创作、小发明、小考察等“四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技争章活动。少先队获得“全国雏鹰红旗大队”称号。1996年起,承担《浙江省素质教育“百校工程”实施策略研究》的子课题,进行以《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为标志的科技教育模式的探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法。至1999年,有148人次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课题研究成果获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被命名为宁波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2001年以来,科技教育进入以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综合培养研究》为标志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探索时期,获省级以上科技活动集体奖9项,其中《行动起来,阻止废电池带来的危害》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环境与科学实践活动优秀项目二等奖,学生小发明、小制作、金点子等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50多项。其中用废旧牙膏雕刻成56个具有民族特色头像的手工作品获全国一等奖,并参加国际交流。“方便抓鱼手套”获省青少年发明大奖赛二等奖,申请国家专利1项(专利号03229163—9)。学校被定为中国青少年科技普及活动实验基地,获全国“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优秀集体奖。教师中有浙江省“春蚕”奖、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科技英才奖、教育科研青年标兵及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等20多项荣誉称号的获得者。
  校址在解放南路10号,有10个教学班、411名学生、26名教师。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12名、教坛新秀16名。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蔡筠
相关人物
蔡鸿仪
相关人物
王炜
相关人物
蔡琴荪
相关人物
吴剑鸣
相关人物
楼盈菲
相关人物
谢慕兰
相关人物
钟亦龙
相关人物
沙文威
相关人物
严式轮
相关人物
姚丽飞
相关人物
许金娥
相关人物
张雪门
相关人物
王任叔
相关人物
卢绪章
相关人物
李庆逵
相关人物
张香山
相关人物
王建宇
相关人物
张自康
相关人物
陈华
相关人物
王俊
相关人物
孙曾佑
相关人物
林家宁
相关人物
陈中伟
相关人物
陈效中
相关人物
朱尔梅
相关人物
陈效仁
相关人物
韩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