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幼儿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67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幼儿教育
分类号: G61
页数: 6
页码: 1319-13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先后办起7所幼稚园。宁波沦陷后,幼稚园全部停办。其后幼儿教育发展迟缓,学生流失严重。解放前夕,境内仅有1所幼稚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重视幼儿教育事业,1960年有公办及小学附设幼儿园36所。20世纪80年代起,提倡国家、集体、个人办幼儿园,一批系统、工厂和港胞捐资幼儿园先后开办。90年代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幼儿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很多家长争着送自己子女进名牌幼儿园、特色幼儿园,幼儿教育事业进入了稳步发展新时期。
关键词: 教育 海曙地区 幼儿教育

内容

民国时期先后办起7所幼稚园。宁波沦陷后,幼稚园全部停办。其后幼儿教育发展迟缓,学生流失严重。解放前夕,境内仅有1所幼稚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重视幼儿教育事业,1960年有公办及小学附设幼儿园36所。20世纪80年代起,提倡国家、集体、个人办幼儿园,一批系统、工厂和港胞捐资幼儿园先后开办。90年代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幼儿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很多家长争着送自己子女进名牌幼儿园、特色幼儿园,幼儿教育事业进入了稳步发展新时期。
  第一节 发展概况
  境内幼儿教育始于民国7年(1918),旅沪富商蔡琴荪,在鼎新街后参议庙(今府桥街55号墙门)创办蔡氏星荫蒙养园(现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前身),首期招收幼儿10余人,科目有礼仪法、识字、认数、唱歌、手技、谈话、游戏、体操等,置有滑梯、秋千、木马、跷跷板等设施。这是全国最早由国人自己创办的蒙养园之一。首任园长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张雪门。20世纪30—40年代有南陈(鹤琴)北张(雪门)之称。8年,美国浸礼会在盐仓门永丰路侧(今解放桥旁,原宁波市第十六中学址)创办圣模蒙养园,园长葛履绥(美国人)女士,保姆、主任、助教为中国人,学生为本地人。11年(1922),蒙养园改名为幼稚园。是年2月,张雪门等人创办的湖西幼稚师范学校附设湖西幼稚园,招收幼儿20余人。8月,基督教群学社又在棋杆巷创办一所幼稚园,招收幼儿40余人。是年秋,星荫幼稚园因经济拮据,移交给鄞县县议会续办,改名为县立星荫幼稚园。12年(1923)创办县立养正幼稚园。14年(1925)春,士绅赵钵尼等在西门外西小学内开办西幼稚园,园长范笑斋。16年(1927),星荫幼稚园改为市立,并移至旧后乐园云石山房遗址。翌年,改名为云石幼稚园。19年(1930),海曙境内已有翰香幼稚园、省立四中幼稚园、西幼稚园、群学社幼稚园、云石幼稚园(原星荫)、山幼稚园、圣模幼稚园7所。是年5月,成立宁波市幼稚园教育研究会。21年(1932),云石幼稚园与县立尊经阁初级小学合并,迁鼎新街,改称县立云石初级小学幼稚园。30年(1941),宁波沦陷期间,幼稚园全部停办。36年(1947),鄞县县党部及地方士绅筹资拨款,在中山公园西隅办鄞县县立幼稚园,园长李文淇。至38年(1949),境内仅存鄞县县立幼稚园,有3个班级、120名幼儿、8名教职工。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幼稚园改称幼儿园。8月,县市分设,鄞县县立幼稚园由市军管会文教部接管,次年8月,改名为宁波市第一幼儿园。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区境内陆续创办一批幼儿园或在小学附设幼儿班,并改革学制和课程,招收3~7周岁幼儿
  入园。1952年3月,幼儿园开设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课程,并使用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幼儿教材。1956年公办、民办幼儿园并举,境内有市第一幼儿园、市第二幼儿园、市级机关一幼、市教医幼儿园等公办、民办及小学附设幼儿园23所。1960年幼儿园增至36所,其中教育部门办6所、其他部门办2所、厂矿企业办3所、人民公社办25所。
  “文化大革命”期间,多数幼儿园停办,1972年仅存9所。1978年后恢复发展,有幼儿园23所,招收3岁半至6岁半幼儿入园,并分成小班、中班、大班3个年级,学制3年。1980年起,提倡国家、集体、个人办幼儿教育,1981年试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设置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6门课程。市第一幼儿园被列入市示范幼儿园和对外开放单位。1983年后陆续使用部编幼儿园教材。1984年11月市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市第二幼儿园史娴虹当选为第一届幼儿教育研究会副会长。1988年、1989年,区文教局直属新芝、高塘幼儿园等相继开办。1985年,甬港联谊会名誉顾问、甬籍港商闻儒根捐赠20万元人民币,拆除大沙泥街109号闻氏祖居,建造闻裕顺幼儿园,1987年1月建成。1989年12月港胞孔爱菊及其胞弟孔庆隆捐资的省第一家专业音乐幼儿园——市宝韵音乐幼儿园建成,1990年7月正式开学。
  与此同时,一批系统、工厂和个私幼儿园先后创办。1991年6月,市外经贸委创办市外经贸幼儿园。1992年,区教育局创办尹江岸幼儿园、翠柏幼儿园。1994—2002年,城南中心幼儿园、繁景幼儿园、中原幼儿园(退休教师协会承办的区教育委员会体制改革试点)、市第一幼儿园柳锦分园、尹江岸幼儿园启文分园、心爱心幼儿园、胜丰幼儿园、锦华幼儿园、段塘镇吴家幼儿园、天一幼儿园、比尔幼儿园等一批民办和私人幼儿园相继创办。2003年,竹福苑幼儿园、南雅音乐幼儿园、闻裕顺南苑幼儿园、启文幼儿园等一批幼儿园先后转为国有民办。至2003年l0月,全区共有55所幼儿园、332个班级、9669名幼儿。其中公立6所(一幼、二幼、闻幼、新芝、高塘、尹江岸幼儿园),国有民办6所(启文、翠柏、南雅、竹福苑、中原、南苑),系统办7所,街道办5所,私人办31所,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7所(一幼、新芝、市实验幼儿园、市级机关一幼、宝韵、外经贸、商幼),四星级以上幼儿园15所。
  2004年为提高办园质量,使幼儿园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调整一批办园条件相对较差的个私幼儿园。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幼儿人数略有减少。至2008年9月,全区有42所幼儿园,44个园区,294个班级,8822名在园幼儿,886名教职工。
  第二节 教育教学
  教育管理
  清代,宁波未设管理幼稚教育的机构。民国时期,幼稚教育管理归属小学部门。民国4年(1915),教育部改订《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对蒙养园设置规定,由管理人或设立人报经县知事认可。11年(1922),确立幼稚园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第一阶段的地位。21年(1932),教育部《幼稚园设置办法》规定:“幼稚园附设于国民学校、中心学校或小学,不单独设置。”据此,民国时期境内幼儿园多设在小学内,由小学校长负责兼管,聘请班主任负责保教工作。富商捐资和教会开办的幼稚园,由创办人或单位负责,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任园长,负责园内教育工作。如蔡氏星荫蒙养园,由创办人蔡琴荪聘请星荫小学的教师张雪门任园长。一般幼稚园设董事长、园长、主任教员、保姆主任、助教等职,或设保教和事务两部。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对接收的幼稚园实行“维持原状,逐步改造”的方针。1952年,辖区内幼儿园主要有全民和集体两种性质。全民性质公立幼儿园由教育部门主管,宁波市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等独立设置,其他幼儿园附设在公立小学内,经费主要由国家拨给,人员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教育业务由市教育局初教科兼管。集体性质幼儿园如机关、系统、街道、企业、合作社等开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业务和儿童保健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经费、人事、教育设备、设施由主办单位负责。1956年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幼儿园的经费、人事、房屋设备和日常行政事务由主办单位管理,方针、政策、法令、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方法和儿童保健业务等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管理。1980年5月,市政府决定,市区小学、幼儿园划归区政府领导和管理。此后,海曙区和镇明区政府的文教科分别负责领导与管理辖区内幼儿园。1984年两区合并,区文教局成立。幼儿园的经费、人事、房屋设备和日常行政由主办单位管理,保育和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方法等,由区文教局教育科领导和管理。1985年,区文教局教研室配备一名幼儿教育教研员,负责全区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开展教研活动。1988年幼儿园实行分等定价,按级收费(共分4个等级)。2002年9月,区内幼儿园一般按幼儿年龄分设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小班20~25人,中班25~30人,大班30~35人。各班采取教养员负责制,三星级以上幼儿园一般设教养员2名、保育员1名,3个班级以上的幼儿园设园长1名。1992年7月,区文教局教育科配备幼教干部1名,负责区内幼儿园的管理工作。1994年12月,区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主要负责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和论文评奖、交流等。1999年《海曙区星级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分五个星级)出台。2002年市教育局《星级幼儿园评估标准》(分六个星级)出台,各幼儿园根据考核评估,按星级标准收费。
  学制与招生
  民国11年(1922),教育部公布“壬戌学制”,规定“幼稚园招收4岁至6岁以下儿童”。28年(1939)和32年(1943),教育部先后公布《幼稚园规程》和《设置办法》,规定幼稚园招收4~6岁幼儿,以120人为限,并规定视地方情形分别为全日制、半日制、上下午半日二部制。境内幼稚园基本按此规定办理。解放前的公、私立幼稚园招生对象多为富家子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幼儿园学制、招生均按教育部制定规程实施。1949年12月后,将过去半日制幼儿园逐步改为全日制,取消寒暑假制度,招收3~6岁幼儿。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幼儿教育列为国民教育的最初阶段。1952年,教育部《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幼儿园招收3~7岁的幼儿,按年龄划分为小小班、小班、中班和大班。招生时除体格检查外,不得进行其他测试。每园3~4个班,每班20~35人。幼儿园向工农子女开放。1966—1976年期间,学制依旧。为解决不足7周岁的学龄儿童入学要求,境内小学陆续开办一年制小学预备班(学前班),吸收6~7岁儿童入学。部分幼儿园办起一年制预备班。幼儿园一般为三年制,每年秋季招生。对烈士子女、残疾人子女和单亲子女等予以照顾。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设置的幼儿园,除招收本单位工作人员子女外,有条件的向社会开放。从1999年开始,为适应幼儿入学年龄降低,区内幼儿园开始由3周岁半入园调整到3周岁入园。部分幼儿园进行了“托幼一体化”探索,2周岁或2周岁半的幼儿也可入园,单独编为小小班或幼托班。从2000年开始,区内各小学(除爱菊艺校外)停办学前班。
  保育与教学
  解放前,幼稚园以教为主,以养为辅。一般设识字、计算、图画、唱游、手工等课。最早建立的星荫幼稚园开设的课目为:礼仪法、识字、认数、游戏、唱歌、谈话、手技等。教会办的圣模等幼稚园另增“礼拜”科。民国21年(1932),教育部规定幼稚园课程设置、教育目标、课程范围和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是增进幼稚儿童身心健康,力谋幼儿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协助家庭教养幼儿,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境内幼稚园课程设置包括音乐、故事、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等项。主要采用设计教学法,进行单元教学,打破科目界限,从儿童自由活动中发现设计题材。
  解放初,改造旧幼儿园教育,废除单元教学和识字教育,引进苏联幼儿园教育经验,境内幼儿园开始对幼儿进行德、智、体几方面教育,在抓好保育工作的同时抓好教育工作。1952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暂行教学规程纲要》(草案),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养工作。幼儿教养项目有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科目。1957年,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编写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提出体育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教育工作的内容为体育、游戏、认识环境与发展语言、计算、音乐及美术等7项。境内幼儿园以“指南”为依据,在教学方法上注意掌握直观和兴趣性原则,选择和编写为幼儿所理解和喜爱的故事、童话、儿歌和歌曲,采用实物、沙箱模型、木偶表演等具体形象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1958年后突出智育,幼儿园开设拼音字母课,采用拼音课本,并要求幼儿学写汉字,教汉字时出现词和句。
  “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教学搞成人化、概念化,幼儿每天早晨也读《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每周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课6节、音乐课2节(唱语录歌)、体育课1节、美工3节。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要求像中学那样学工、学农。1976年10月以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了改变,每周设语常4节、计算2节、美工2节、体育2节、音乐2节。1979年5月,根据教育部《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幼儿园贯彻“保教并重”原则。1980年开始采用新编幼儿教材。1981年10月,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提出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任务和教育内容,包括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8个方面。课程设置实行语言、常识分科,每周设语言3节、常识2节、体育2节、美术3节、计算2节、音乐6节,还安排午睡、游戏、户外活动等。教学方法注意科学性和直观教学,运用实物、图片、幻灯等形象化教学,培养幼儿观察、思维、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认识客观事物,寓教学于活动之中,克服幼儿园小学化的偏向。园舍环境建设达到“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的要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智力方面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重视指导观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求知欲。德育方面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生活环节中,逐步形成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美育方面培养幼儿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重视家长工作,采取开家长会、发《家长通讯》、举办“家长接待日”、“家长学校”等形式,争取家长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1985年,区内各幼儿园引进南京实验幼儿园综合教学课程(也称“主题教育”),改革以往分科教学模式,让各项活动围绕某几个主题进行。1989年遵照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对幼儿实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区内许多幼儿园创设环境,开设做做玩玩、科技小实验活动,让幼儿动手动脑。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7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本课程。如宁波市第一幼儿园“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的行为课程,宁波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游戏教育化”的游戏课程,强调幼儿自发生成、自愿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注重课程内容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第三节 幼儿园选介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 前身为鄞县蔡氏私立星荫蒙养园。1950年8月改为宁波市第一幼儿园。1957年列为市重点幼儿园。1981年定为市首批示范性幼儿园和对外开放单位。1998年起,幼儿园开展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实验研究,形成生活化、行为化、本土化的课程特色,课题成果曾获中国“幼教百年”优秀论文、省学前教育“十五”课题一等奖。1999年9月,开办柳锦分园,实行一园两址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接待日、美、澳大利亚等国及港澳地区代表团20余个。美国葛兰特夫妇曾说:“想不到中国宁波有这么好的一所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六星级幼儿园,省、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首批示范性幼儿园,省校本教研示范园,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园)。总园园址在公园路192号,有19个班级、517名幼儿、44名教职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幼儿园高级教师18名,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达100%。
  宁波市新芝幼儿园 创建于1988年9月,园址在高塘四村,有4个班级、136名幼儿、17名教职工。1998年春,开办高塘花园分园,规模扩大至12个班级,实行一园两址管理。园内有多功能活动室、美工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室、电视演播厅、保健室、电脑室、多媒体室、儿童戏水池、塑胶活动场地、大型户外体育活动器具。先后被评为省示范性幼儿园、市六星级幼儿园、现代化建设达纲幼儿园、一级绿化单位、家教先进集体、优秀辅导幼儿园等。总园园址高塘新村,有13个班级,420名幼儿,33名教职工。其中幼儿园高级教师16名,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达95%。
  宁波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 前身为宁波地专机关幼儿园,创办于1955年1月,园址在长春路96号,曾改名为培红幼儿园、天一幼儿园,1984年改为现名。幼儿园“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求创新、以科研求突破”为目标,形成“健康教育”与“游戏化课程、小班化教育、个性化发展”结合的办园风格。2003年被评为市首批六星级幼儿园。现为省示范性幼儿园,市现代化建设达纲幼儿园,园林式单位。有16个班级、380名幼儿、61名教职工,其中幼儿园高级教师16名、高级保育教师7名。
  宁波市实验幼儿园 原名宁波市教工幼儿园,创办于1952年6月,原址在戒珠巷25号,1960年改名为市教育医务职工幼儿园。2004年3月改为现名。幼儿园以美术教学为课程改革突破口,形成教学特色,有水墨画、水彩画、线描画、版画、蜡版画、锯末画、剪纸、染纸、团纸粘贴、刺绣、陶艺等科目,幼儿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金艳小朋友的版画——《同唱回归》获宁波市“迎回归”百名少年书画比赛最佳作品奖。奚涵宇小朋友的《汽车房子》获省少儿科学幻画比赛一等奖,并参加在北京举行的2000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网上同步竞赛现场决赛,获特别奖,赠送给北京奥申委。为省示范性幼儿园,市六星级幼儿园,首批现代化建设达纲幼儿园,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园址在柳汀街618弄32号,有8个班级、250名幼儿、34名教职工,其中专职教师16名、幼儿园高级教师11名。
  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 1987年1月,海外侨胞闻儒根捐资创建,原址在大沙泥街109号闻儒根故居,现园址在环城西路南段608弄104号。2000年8月扩大办园规模,分别在京华苑、南塘小区、南苑小区开办三所新的闻裕顺幼儿园。2003年达到18个班级,有600余名幼儿、77名教职工。2003年8月实行幼教体制改革,南塘和南苑幼儿园分别与闻裕顺幼儿园脱钩,成为国有民办幼儿园。京华苑闻裕顺幼儿园独立成为直属海曙区教育局的公立幼儿园。幼儿园开展园本管理研究,建立以节日文化为基点的园本课程,形成家园互动的办园特色。为市现代化达纲幼儿园,市五星级幼儿园,市环保模范幼儿园,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市文明卫生先进单位,区实验幼儿园。曾荣获省幼教科研先进集体。总园园址在蓝天路299弄12号,有12个班级、327名幼儿、23名教职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幼儿园高级教师9名。
  宁波市宝韵音乐幼儿园 1990年2月由港胞孔爱菊、孔庆隆姐弟捐资兴建,园址在柳汀街吴家塘128号,隶属市妇联。托幼一体,能容纳近900名婴幼儿。幼儿园围绕“全面+特色”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除开设普通课程外,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开设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爵士鼓、古筝、扬琴、二胡、琵琶、舞蹈、声乐、美术等11个科目。创办以来历届毕业幼儿中,有10名幼儿分别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上海舞蹈学校等,2名幼儿分别到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澳大利亚音乐学院深造,7名幼儿分别获得省第一、二、三、四届“明珠杯”钢琴比赛一等奖。幼儿体操曾两次获全国幼儿基本体操比赛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市六星级幼儿园、保育保健先进集体、“三八”红旗先进集体、捐赠项目管理先进单位、优秀辅导幼儿园、省首批示范性幼儿园、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省基本体操训练基地、AMI体系蒙特梭利浙江省教学研究基地、全国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实验研究基地。全园有23个班级、562名幼儿、65名专职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93%。
  宁波市外经贸幼儿园 创办于1991年,原址三板桥街10号。1997年迁现址筱墙巷22号。幼儿园实行双语教学,从外聘教师到配备专业英语教师,形成英语教学特色。对教育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目标的人本化园本教学课程进行探索和研究,有多篇论文获省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幼儿园曾获市“三八”红旗集体、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市文明幼儿园等荣誉,系省示范性幼儿园、市六星级幼儿园。全园14个班级、390名幼儿、56名教师,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幼儿园高级教师8名。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