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交通、网络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59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交通、网络管理
分类号: D631.5
页数: 3
页码: 1175-1177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宁波市交通警察队伍的发展历程,包括交通警察部门的设立以及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和改进。同时也涉及了宁波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大队的设立和其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和成绩。
关键词: 交通管理 公安工作 海曙区

内容

交通秩序管理
  交警发展概况 民国14年(1925),城区首次出现一辆小轿车。18年(1929),鄞奉公路通车,鄞奉长途汽车公司开办,有大客车10辆、小客车4辆。22年(1933),环城马路建成,宁波公安第二科设交通股,从各分局选调60名警察集中训练,授以交通指挥法,负责城区交通管理,自此宁波始有专职交通警察。其后交通建设发展缓慢,长期处于落后状况,道路交通管理无多大变动和进展。
  解放后,市区各公安分局设交通警察班,每班13~16人,负责辖区内交通管理和维护路面行车秩序。1950年6月,市公安局治安科设交通中队,下属3个分队10个班、150余人。是年10月,交通中队划归公安大队领导。1953年,交通中队改称宁波市公安局交通民警队,下设3个班、50人。1958年,增设女子交通民警班,全班12人。一年后,女子交通民警班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交通民警队改称宁波市革命委员会人民保卫组交通中队。1983年,交通中队改称宁波市公安局交通大队,下辖2个队6个班、67人。是年5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104个城市的车辆监理工作由公安部门负责”的指令精神,市公安局、交通局联合发布《关于宁波市区交通监理工作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的通知》,海曙交警中队成立,隶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编交警20名。6月1日建立宁波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负责市区和郊区的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工作。12月,交通大队改称交警大队,有交通民警96人。1984年9月,交警大队对内称交通管理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85年,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机动车和自行车大量增加,车辆流动密度急剧上升,海曙区建立交警队。1986年4月成立非机动车管理所,负责非机动车牌证发放和管理。1987年9月,全市城乡道路交通由公安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市交通监理处建制移交宁波市公安局,原交通监理人员转为公安交通警察。1987年12月,交警大队改称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下设办公室、政工科、交管科、安全科、培训指导科,辖海曙区交警中队和机动车管理所、非机动车管理所等单位,负责市区路面管理和交通管理业务指导。1989年4月,交通警察支队增建机动中队,6月建立机动车辆检测站。1991年3月,支队财务科、安全科分别更名为行政财务科、事故处理科。同年6月,海曙区交警中队改称宁波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曙大队(简称“海曙交警大队”),大队下设若干中队。1993年8月,机动车辆检测站并入机动车管理所。2008年,海曙交警大队下设直属、事故、社区、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四中队、五中队8个部门,在编干警157名。
  交通管理设施 民国22年(1933)春,宁波市公安局在城区主要街道路口设立交通岗伞20处,供警员值勤使用。24年(1935)11月,交通岗伞增至39处,其中10处为砖木结构。新江桥边设守望所,派驻警士2名,协助岗警指挥交通。
  解放初至1950年,老市区先后设置砖木结构和水泥钢筋结构的固定交通岗亭39处。1949年8月,市警备司令部与市军管会公安部联合颁发《宁波市交通管理暂行规则》和《宁波市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信号规则》,确定红、绿旗为警察指挥交通信号。红旗为指示危险或停止信号,绿旗为安全放行及前进信号。1951年改为手势指挥。1953年后,交警队缩编,部分岗亭逐渐拆除。1955年改用指挥棒指挥。是年8月,执行全国《城市交通管理规则》和《宁波市交通规则补充规定》,市区主要交通干线和交叉路口用白漆在路面上画快、慢车道线和人行横道线,主要路口竖立交通标志牌。1957年,市区建新江桥南堍及北堍、灵桥东堍及西堍、人民剧院前、东门口、开明街口、鼓楼等地八角形木结构岗亭。1958年,在新江桥南堍和北堍、灵桥东堍和西堍及东门口5处岗亭装置由闸刀控制的红、黄、绿三色交通指挥信号灯,由交通民警在交通岗亭里手工操作,随后在各岗亭普及。
  1981年,市区岗亭改进装备,实现交通信号闪单点定时自动控制指挥仪指挥交通。1983年11月,首次在中山东路和江厦街设置安全隔离栏1300米。以后在灵桥路、长春路、中山西路、鄞奉路等转弯处相继设置交通隔离栏。至1995年底,老市区(包括江东、江北)共有交通隔离栏24344米,其中铁梯栏318米、人行护栏2982米、各种道标744套、刷新各种标线120.76千米,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美化市容创造了良好条件。以后设立交通设施举报奖,规定凡损坏隔离栏者必须自觉报案,可按被撞的隔离栏成本价赔偿,反之则照价成倍赔偿。对举报者,按损失金额的10%给予奖励。1988年7月,解放北路中山西路口建立全市第一座钢结构悬臂式交通信号指挥岗亭,后又相继在江厦桥西和灵桥西新建或改建悬臂式交通指挥岗亭。1990年,后程控时显(光带)交通信号仪相继投入使用,为疏导车流、改善交叉路口附近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装备汽车38辆、摩托车108辆、无线对讲机260台(含车载)、测速仪1台、电脑110台,管理措施日趋现代化。
  网络安全管理
  2003年5月,海曙分局设立计算机信息通信装备科。8月,成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大队,作为计算机信息通信装备科内设机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主要职责是:掌握网上敌情、社情、信息,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监督管理网上运行秩序,维护网上公共秩序,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网上情报信息收集立足“三个本地”,即本地网上的有害信息和社情民意信息,境内外网站反映本地的信息,境内外网站反映的与本地社会稳定和安定有关的信息。同年9月,完成全区68家经营网吧的升级改造工作,安装网吧实名制登记系统,推广安装实名制上网刷卡系统,将所有上网人员的身份信息刷卡录入电脑。10—11月,对全区68家网吧实名制上网系统和过滤系统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5家网吧依法进行处罚,10家网吧限期整改。同时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为破案追逃中心工作服务。通过安装缉控预警系统,将全区旅社业系统和暂住人口系统内的人员数据实时与逃犯库比对,抓获逃犯3名。2004年,网监部门与公安刑侦、经侦、国保等部门协作,利用网侦手段侦破“6·3”省厅督办法轮功案、“8·25”抢劫杀人案、洪某等人麻醉抢劫案,利用网络技术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37名,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6起,抓获网上逃犯13名。全国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分局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发现案件线索35条,封堵各类淫秽色情网站200余个,协助办理案件3起。两次开展打击网上赌博专项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办结案件17起,处理违法人员5名、单位14家。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专项整治工作,单独或会同市、区文化、工商部门检查网吧684家次,处罚违规网吧61家次,限期整改30家次。督促网吧业主规范经营,全区76家网吧“过滤王”安装上线率达100%。Pwbwin管理软件启动率达100%。其间,通过网吧系统抓获CCIC(全国违法犯罪信息中心数据库)通缉逃犯(简称“网上逃犯”)13名,其他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17名。2005年上报市局互联网情报信息863条,删除网上有害信息450条,情报信息报送、网监工作总评位列全市第一。运用网侦手段,开展侦察破案和破案追逃工作,侦破和协助侦破“6·14”聚众扰乱交通秩序案、“10·6”杀人案、市公安局督办的便利店系列抢劫案、公安部督办中功非法行医案等16起有影响的刑事案件。利用网络技术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6名、网上逃犯16名,办理各类行政案件14起。先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6次专项整治行动,出动警力176人次,依法查处违规网吧57家次,其中罚款27家次,限期整改30家次,确保“过滤王”软件运行正常,上网实名制登记工作落实。2006年单独设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大队。上报市局互联网情报信息1026条,删除网上有害信息2148条。在侦破401澳洲联球公司非法经营案过程中,一些人蒙蔽加盟商在互联网上煽动闹事的言论,3500多人发布帖子,20.3万人次浏览相关帖子。网络安全监察大队QQ群以海曙警方名义发布信息,引导网上舆论向有利于社会稳定方向发展,控制局势主动权。同时利用网监技术,查明非法经营的所有事实,获取资料1000多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可靠证据。一年中,运用各种网侦手段,积极开展破案追逃工作,共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73名,其中网上逃犯34名,各类犯罪嫌疑人39名,参与侦查协破24起重特大刑事案件。7月,分局在全区组织开展打击网络赌球集中专项行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名,查获诈骗金额达4000多元,被害人涉及全国27个省、市的网上裸聊诈骗案。2007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2名、网上逃犯45名。2008年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13名、全国网上逃犯25名,协助侦破刑事案件23起,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30起。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