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58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5
页码: 1130-1134
摘要: 本章主要描述了中国国民党在宁波地区的地方组织情况,包括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党员人数、机构设置以及主要活动等内容。
关键词: 地方组织 民国时期 海曙区

内容

中国国民党宁波地方组织,其前身是同盟会宁波支部,在辛亥革命宁波光复后不复存在。民国13年(1924)建立国民党宁波临时支部,始有实际活动。初创时期,正值国共两党合作,确有革命作为。16年(1927),宁波先于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市党部改组,开始实行独裁反共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与共产党再次合作,抗日救亡活动有所开展。然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执行反共内战政策,至38年(1949)随内战失败而瓦解。
  第一节 地方组织
  辛亥革命前,清宣统三年(1911)8月,中国国民党前身中国同盟会宁波支部成立。同盟会宁波支部受上海同盟会支部领导,有会员数十人,会长赵家艺。同年11月5日宁波光复,宁波同盟会支部停止活动。民国元年(1912)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宁波未有该党组织。
  民国12年(1923),原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国民党员经亨颐来宁波就任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校长,在宁波发展国民党员。是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创设地方组织。中共早期党员俞秀松据此于是年下半年来宁波活动,与经亨颐商议在宁波筹建国民党组织问题。13年(1924)3月,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在杭州成立,经亨颐当选为执行委员,并受命负责筹建国民党宁波市党部。4月,宁波的青年团员即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接着又有张葆灵、张申之、杨守实等地方进步人士参加国民党。同年6月15日下午在城区后乐园(今中山公园内)召开国民党党员大会,宣布成立国民党宁波市临时党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恽代英(中共党员)到会演讲。时宁波有国民党党员78人。临时党部设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会议选举张葆灵、杨守实、周天僇、谢传茂、干翔青等为执行委员,并推张葆灵为常务委员,谢传茂为总干事,负责实际工作。临时党部机关设在后乐园内。随后相继成立城内、江东、江北3个区分部。
  民国14年(1925)至16年(1927)初,国共两党合作,共同组织动员民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国民党宁波临时党部数次召开党员大会,执委及其负责人也有数次变更。14年(1925)3月22日召开党员大会,推举华林、石愈白、周天僇、张葆灵、杨守实为执行委员,孙经文、汪子文为候补委员,并推石愈白为常务委员。同年6月28日召开党员大会,正式成立国民党宁波市党部,选出执行委员石愈白、周天僇、蒋本菁、张葆灵、陈器伯等7人,石愈白任常务委员。同年8月,石愈白调奉化工作,周天僇赴上海学习,市党部常务委员由陈国咏接任。15年(1926)3月,国民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宣告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正式成立,宁波的张葆灵、杨守实分别当选监察委员和候补监察委员。同年4月,宁波市党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推选陈国咏、蒋本菁、竺清旦、冯咏雪、王安卿、陈器伯、宋之英为执行委员,倪慧英、孟亦向、孙谦为候补执委,忻汰僧为监委,蔡梦生为候补监委。陈国咏任常务委员。同年6月陈国咏因和丰工潮遭军阀政府通缉而离甬,6月29日执委会开会推蒋本菁为常务委员。时党部办公地点设在启明女子中学内(中共创办,为中共宁波地委机关秘密驻地)。同年7月30日,蒋本菁遭当局逮捕。是年秋,市党部常务委员由吴近接任。12月上旬,在上海中共训练班学习的杨眉山调回宁波,担任国民党宁波市党部常务委员,吴近去苏联学习。时国民党宁波市党部下设组织部、农民部、宣传部、商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工人部。市党部执行委员有杨眉山(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竺清旦(农民部长)、张子叟(工人部长)、冯咏雪(妇女部长)、林铎(宣传部长)、陈器伯等。下属4个区党部。第一区党部(城内),常务委员强俭僧(后吴文钦)。第二区党部(江东),常务委员顾我。第三区党部(西南),常务委员周今悟。第四区党部(江北),常务委员庄禹梅。党员人数为500余人。市党部设在旧提督署内。16年(1927)2月19日北伐军收复宁波,市党部方公开活动。2月24日,省党部任命赵济猛为驻宁波特派员。此时宁波市党部执行委员杨眉山(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竺清旦(农民部长)、周忍斋(工人部长)、冯咏雪(妇女部长)、倪毓水(宣传部长)、蒋闵琰(青年部长)、吴雄、庄禹梅(商人部长)、王松寿等,监察委员有忻汰僧、蔡梦生等,市党部秘书陈国咏。办公地点迁至旧县议会内。
  民国16年(1927)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宁波于4月9日提前开始反共“清党”行动。4月10日市党部“改组”,国民党右派李庸倩、虞志飞、包文等9人组成临时执委和监委,李庸倩任常务委员。4月11日,市党部通令国民党员重新登记,重新组织国民党各区分部。其后省党部又派“清党”特派员来甬成立“改组委员会”,重新组织执委和监委。17年(1928)7月,省党部派赵见微、左洵等为党务指导委员,成立市党部党务指导委员会,吴望伋为常务委员,重建所属区党部、区分部,并建立鄞县县党部。
  民国18年(1929)3月召开宁波、鄞县党部合并大会,成立中国国民党鄞县县党部,设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两委均由常委主持日常工作。
  民国18年(1929)3月至38年(1949)5月,国民党鄞县县党部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及其组织概况如下:
  第一届 任期从民国18年(1929)3月至19年(1930)2月,由宁波、鄞县党部合并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当时有党员231人。设区党部6个,城区区党部设于开明街。共有区分部11个、直属区分部2个。选出监委会委员4人,内候补委员1人,刘圭瓒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委会委员10人,内候补委员3人,赵见微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李朝阳任委员长兼组织部长,左洵任委员兼宣传部长,吴望伋任委员兼训练部长。
  第二届 任期从民国19年(1930)2月至20年(1931)1月,由第二次全县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当时有党员235人。设区党部3个,区分部11个,直属区分部2个。选出监委会委员4人,内候补委员1人,姜伯喈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行委员8人,内候补委员3人,赵见微任委员兼常务委员,张先履任委员兼组织部长,左洵任委员兼宣传部长,吴望伋任委员兼训练部长。
  第三届 任期从民国20年(1931)3月至21年(1932)2月,由第四次全县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当时有党员226人。设区党部3个,区分部11个,直属区分部2个。选出监委会委员4人,内候补委员1人,姜伯喈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委会委员8人,内候补委员3人,林建中任委员兼常务委员。
  第四届 任期从民国21年(1932)3月至22年(1933)3月,由第六次全县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当时有党员219人,预备党员231人。设区党部3个,区分部11个,直属区分部2个。选出监委会委员4人,内候补委员1人,姜伯喈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委会委员8人,内候补委员3人,林建中任委员兼常务委员。
  第五届 任期从民国22年(1933)6月至23年(1934)5月,由第八次全县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当时有党员322人,预备党员133人。撤销区党部,设区分部22个,统属县党部。选出监委会委员2人,内候补委员1人,姜伯喈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委会委员8人,内候补委员3人,左洵任委员兼常务委员。
  第六届 任期从民国23年(1934)6月至24年(1935)6月,由第十次全县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当时有党员343人,预备党员116人。设区分部20个。选出监委会委员4人,内候补委员1人,沈友梅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委会委员8人,内候补委员3人,左洵任委员兼常务委员。
  第七届 任期从民国24年(1935)7月至25年(1936)11月,由第十二次全县代表大会选出额定加倍名单,报由省执委会圈定。当时有党员388人,预备党员244人。设区分部20个。选出监委会委员4人,内候补委员1人,沈友梅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委会委员8人,内候补委员3人,吴则民任委员兼常务委员。
  第八届 任期从民国25年(1936)11月至26年(1937)11月,由第十四次全县代表大会选出额定加倍名单,报由省执委会圈定。当时有党员650人。选出监委会委员4人,内候补委员1人,沈友梅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委会委员8人,内候补委员3人,吴则民任委员兼常务委员。设区分部33个。
  非常(时期)委员会 任期从民国27年(1938)5月至33年(1944)3月,因在抗日战争期间,停止改选,中央党部指派干部充实县党部,合并执、监两委员会,取消常务委员制,改为书记长制。27年(1938)5月,当时有党员3500人。设区分部71个。选出执委会委员14人,吴则民任书记长。后县党部改组。29年(1940)4月至30年(1941)4月,有党员3500人。设区分部71个。选出委员5人,内候补委员2人,姜伯喈任书记长。30年(1941)4月再次改组。32年(1943)底,报到登记的党员591人,设区分部46个。党员重新登记后为1600余人,设区分部59个。选出执委会委员8人,内候补委员1人,姜伯喈任书记长。后张维任代理书记长,任至民国33年(1944)3月。
  第九届 任期从民国35年(1946)3月至36年(1947)7月,由第十五次全县代表大会选出额定加倍名单,报由省执委会圈定。34年(1945)年底党员5592人。设区分部180个,直属区分部12个。选出监委会委员4人,内候补委员1人,汪焕章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委会委员7人,内候补委员2人,沈明才任书记长。
  第十届 任期从民国36年(1947)8—11月,由第十六次全县代表大会选出额定加倍名单,报由省执委会圈定。当时有党员5800余人。设区分部90多个。选出监委会委员4人,内候补委员1人,倪维熊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委会委员12人,内候补委员3人,汪焕章任书记长。
  国民党三青团合并后 任期从民国36年(1947)11月至38年(1949)5月。37年(1948)3—4月,登记党员500人左右(原有党员5800余人、三青团员600余人)。设区分部80个。选出监委会委员7人,内候补委员2人,倪维熊任委员兼常务委员。执委会委员21人,内候补委员5人,汪焕章任书记长,周正祥任副书记长。
  第二节 主要活动
  中国国民党宁波地方组织建立,时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主要活动为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动工农群众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支持北伐战争。民国14年(1925)1月,临时党部联合各人民团体,组织宁波国民议会促进会,动员人民拥护孙中山关于召开国民议会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同年3月孙中山逝世,临时党部在城区小校场召开3000余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在会场散发传单,出售孙中山《建国方略》等遗著,在群众中公开接纳党员。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6月2日临时党部与市学生联合会、救国十人团等团体发起成立宁波外交后援会,发动各界民众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以抵制日货、英货,募捐支援上海工人反帝斗争。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矛盾日益突出。14年(1925)12月20日,临时党部召开党员大会,通电反对“西山会议派”反对国共合作的主张。15年(1926)元旦,临时党部邀请中共中央委员萧楚女来甬演讲,宣传国共合作意义,并发展工人、农民、学生和妇女入党。党部创办《甬江潮》刊物,宣传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指导党务工作。15年(1926)12月下旬,组织前敌宣传队赴绍兴慰问北伐军官兵。16年(1927)元旦,党部召开庆祝北伐胜利大会,发表《对时局宣言》和《告工人农民书》。2月帮助重建宁波总工会、宁绍台农民协会办事处,召开群众大会,组织人民团体联合会,建立宁波市临时政府筹备会,创办机关报《民国日报》,反帝反封建斗争到达高潮。4月,国民党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宁台温防守司令、执掌宁波军政大权的王俊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于4月9日在宁波提前行动。是日,国民党宁波市党部和民国日报社被查封,报社社长庄禹梅被传讯扣押,杨眉山、王鲲等前往防守司令部营救也被扣押。4月10日,王俊出兵镇压集会抗议群众,开枪致1死4伤,逮捕30余人。当晚市党部被改组,成立由党内右派势力主持的国民党宁波临时执委会。随后刊登启事通令国民党员重新登记,重组国民党区党部,开除杨眉山、王鲲、庄禹梅、赵济猛、竺清旦、柴水香、冯咏雪、许汉城、陈国咏、忻汰僧等42人的国民党党籍,解散宁波市临时政府,改组工会和农会,通缉追杀共产党人。至6月下旬,宁波地区被捕共产党人和积极分子100余人。在宁波市区,共产党人杨眉山、王鲲、胡焦琴、甘汉光、陈良义、吴德元等惨遭杀害,邱廷芳、庄禹梅等18名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工会积极分子被判刑。大革命在宁波失败。经过2年审查登记,18年(1929)3月召开宁波、鄞县党部合并代表大会,成立中国国民党鄞县县党部。22年(1933)3月建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鄞县通讯小组。设邮电检查所,实施邮电检查。迫害进步学生,逮捕进步人士20余名。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鄞县县党部组织宣传队宣传抗日救国,成立战时图书馆,举办“民族问题”讲座,支持政府成立防护团和防空指挥部等抗日救亡组织。30年(1941)4月宁波沦陷后,县党部撤出城区。为在敌占区建立党组织,成立县调查统计工作站(情报站),收集日伪情报,同时也收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情报。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党部迁回县城。县党部成立肃奸委员会,肃奸5个月,最终在报上公布3批300余名遁散汉奸名单。36年(1947)11月,国民党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合并,成立鄞县党团统一委员会。次年春,改组所属农工运动委员会,集中城区纺织、碾米等工会理监事42人,以举办讲习班为名授特务训练两周,布置监视工农进步人士活动。是年7月至38年(1949)4月,万信、和丰等5家纱厂工人罢工,县党部令县警察局车巡队镇压,逮捕罢工领导人。38年(1949)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县党部召集区分部书记布置“应变”措施,党部职员遣散,档案分散匿藏或转运定海,并在府侧街焚毁一批文卷,部分人员潜伏下来,紧急扩充鄞西自卫大队妄图进入四明山顽抗。5月宁波解放,国民党鄞县县党部及下属组织和工作机构均告解体。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