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工人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556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工人组织
分类号: D412.855
页数: 5
页码: 1102-1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工人组织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在工人运动中,宁波的产业工人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解放后,工人阶级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并参与了国家建设和抗日战争。改革开放后,企业转制导致大量工人下岗,工人队伍状况发生了变化。宁波工会组织在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推动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开展职工劳动竞赛评选和职工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还致力于帮助困难职工群体,并参与慈善和社会公益活动。
关键词: 海曙区 工人运动 产业工人

内容

宁波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城区快速兴办实业,工人数量大幅增长。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则是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兴办工厂企业所雇的当地劳工和开埠后的码头工人、海员。这些产业工人在随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成为中坚力量。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一直活跃在宁波政治舞台上。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转制,大批工人下岗,民营和私营业主雇佣大量农民工,工人队伍状况发生很大变化。
  第一节 工人运动
  开埠通商形成的一批码头工人、海员以及外商雇佣的企事业工人外,清光绪十三年(1887)起,宁波民族工业的成长,特别是轻纺业的发展,宁波工人队伍日益壮大。这些工人除流入城市破产农民之外,大部分由手工业工人演变而成,其中店员占很大比例,成为宁波工人阶级的一大特点。宁波工人阶级在帝国主义侵略者和资本家双重压迫剥削下,生活极其艰苦,迫使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三十年(1904),境内染业工人因洋商大量倾销染料,影响生计而举行罢工。三十一年(1905)抵制美货,反对虐待华工而罢工。三十三至三十四年(1907—1908),杭甬铁路反借款斗争,宁波城区工人从中发挥重要作用。“五四”运动爆发后,宁波工商界热烈响应。民国8年(1919)5月中旬,宁波扛帮(码头工人)、船夫拒绝搬运日货,北京来信盛赞其“热忱爱国,海内同钦”,并鼓励说,“深望始终坚持,毅力进行,中国前途实利赖之”。15年(1926),城区黄包车工人反对公司资本家增加车租,1800余名工人连续两天结队前往警察署高呼“抗争车租,抑平米价”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25年(1936)10月由“今日读书会”等发起,在西门筱墙弄成立宁波各界抗日救国会,钱庄、电力、纺织和教育各界30余名工人职工代表参加会议,组织领导宁波各界抗日救亡工作。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宁波工人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境内各业工人出钱出物出力支援前线。城区沦陷后,工人抓住日军“怕夜”的弱点,运用多种形式斗争。抗战胜利后,内战又起,城区小学教员为求生存,联合针织工人罢工。宁波解放前夕,五大纱厂举行罢工,同时开展护厂斗争。宁波永耀电力公司工人获知敌人妄图把电厂机器运往舟山的消息,立即利用合法组织“保护团”保护电厂,迎接解放。
  解放后,工人阶级翻身做了国家主人,境内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参与接管企业,保护工厂,犒军支前,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抗美援朝战争中,捐款32.48亿元(旧币),时可购两架飞机,并派43名汽车司机赴朝支前。在随后政治运动不断的岁月里,境内工人阶级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文化大革命”期间,派出“工宣队”进驻学校、机关等单位支“左”,成立“宁波工人革命战斗队”,后分成宁波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时称“工总司”)和宁波造反总司令部(时称“宁总司”),以停产、武斗等手段闹“革命”。改革开放后,宁波作为全国首批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境内国有、集体企业纷纷改制。改革初期,工人大量下岗,工人为维护自身权益与企业(政府)之间,以及进城务工农民要求解决欠薪和缴纳养老保险金等维权矛盾偶有发生。
  第二节 工会组织
  民国15年(1926)10月21日在境内小校场召开有3000余名工人代表参加的代表大会,宣告宁波总工会诞生,之后,或公开或地下一直领导宁波工人开展各项斗争。
  解放后,1949年6月成立宁波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1年1月召开首届市工人代表大会,成立新宁波市总工会(简称“市总工会”),镇明、海曙两区分别设市总工会下属办事处。“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活动,1977年底逐步恢复。1984年3月两区并建,原两区工会办事处并为海曙区工会。1984年8月海委〔1984〕49号文件,批转工会《关于要求建立区系统工会组织,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和调整基层工会领导班子的请示报告》,基层工会组织得到发展,1986年3月11日成立海曙区总工会(简称“区总工会”)。区总工会成立后,属有工业局、商业局、城建局、卫生局、房管处、文教局、劳服公司、农委、西郊乡、段塘镇、开发办、区机关、湖西街道、县学街道、仓桥街道、江厦街道、天封街道、苍水街道、孝闻街道、马园街道、西门街道等单位基层工会102个,工作委员会6个,会员7514人。第二届期间,原市属中学下放区管,基层工会增至172个,基层联合工会6个,局级工会3个,会员14670余人。第三届期间,企业改革和9个中学归还市属,职工人数、会员人数大量减少。第四届期间,建立区私营企业工会工作委员会,工会组织扩大,基层工会136家,会员1万余人。第五届期间,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得到快速扩大,基层工会194家,会员14826人。2007年,境内120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中105家企业建立工会。同年,区总工会出台《海曙区社区工会工作暂行规定》,至2008年,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也建立总工会。
  第三节主要活动
  职工合法权益维护
  区总工会成立后,选派17名职工为物价检查员,参加市场物价监督,维护物价稳定。组织93名先进职工,分7批疗养。1987—1989年建立区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和法律顾问室,26个调解组织,处理信访事件41件,参与劳动仲裁1次。组织503名先进职工,分16批疗养。参加市场物价监督,执勤1400人次,查处826起。1990—1994年建立法律工作、劳动争议调解、接待来信来访“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处理信访194件,参与劳动仲裁2次。组织270名先进职工,分35批疗养。1995—1999年,劳动争议调解员和劳动法律监督员增至60名,签订劳动集体合同88家,建立工会法人登记58家,处理信访116件、796人次,参与劳动仲裁4次。组织659名先进职工,分40批疗养。2000-2004年成立由区劳动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区工商联调解委员会组成的劳动争议三方调解委员会,建立协商机制和签订集体合同131个,企业671家,调解处理劳动争议28件。设立“区职工维权服务站”,后改为“81890”维权服务热线,受理来信来访1112件。组织630名先进职工,分35批疗养。28600余名职工参加医疗互助保障,发放915名职工补助金10.85万元。2006年11月出台《海曙区基层工会主席权益保障金制度》,通过区总工会本级经费划拨和区直属工会经费资助,为各级基层工会主席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保障。2007年起,开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83家已建工会企业参加申报参与,后经运作考核,2家企业获“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进单位”称号,16家企业获“区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进单位”称号。建立工会与人大代表联合维权机制,联手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享资源、共接来访、共商调处,联动维权,派出专职法律顾问与人大代表共同接待职工群众来访,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此项工作被市总工会授予2007年度工会工作创新奖。2008年,联合区政协建立工会维权工作联动机制,维护职工权益。
  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1985年起,区总工会逐步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简称“职代会”)制度,区内25个单位建立职代会,卫生系统同时推行民主评议院长。建立8个财务工作互助组,开展财务互查。1989年,区委下达《关于施行海曙区工业、商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方法的通知》,以职工代表大会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建立职代会企事业单位增至47家。1995—2004年,因企业体制改革,职代会制度建设有所削弱。2005年起,区总工会在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和原国有集体转制企业民主管理成果的同时,重点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厂务民主管理的实施,分解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目标,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协调机制,落实相应对策措施,并列入全区各街道、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街道、直属工会重点工作考核内容。至2008年,全区建立职代会企业98家,建立厂务公开企业86家,实行其他民主管理形式企业36家。
   职工劳动竞赛评选 重视劳动保护,通过讲文明、联系实际算账对比、参观访问、竞赛比武的“一讲二比三看四赛”活动,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技术交流。1987—1989年组织全区职工开展“双增双节”劳动竞赛,创造经济效益约134万元,评出全国劳动模范1人,省劳动模范3人,市劳动模范9人,市先进生产者28人,区先进生产者72人。1994年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活动,创造经济效益约138万元,提出建议1780条(实施1020条),评出全国劳动模范2人,省劳动模范3人,市劳动模范7人,市先进生产者22人。1995—2004年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活动,10850人(次)参与490场次比武,提出合理化建议9670余条,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评出全国劳动模范1人,省劳动模范5人,市劳动模范19人,区劳动模范26人,市先进生产者15人,区“十佳”先进个人20人,全国劳动奖状获得单位1个,市先进集体13个,区先进集体19个。“81890”求助服务中心获“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全区262家企业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参赛者16708人,1人获得省首批五一劳动奖章,5人获“市劳动模范”称号,2家单位获得“市模范集体”称号。2008年2月开展“工人先锋号”模范集体评选活动,7月29日召开表彰大会,区地方税务局服务厅等20个集体被命名为“工人先锋号”。
  职工人文素质教育
  区总工会成立后,即以异形铜材厂为试点,按照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职工队伍要求,以抓读书、抓培训、抓先进事迹宣传,创建文明班组、合格“职工之家”等手段,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先后组织2万余人次职工参加读书活动,2万余人次职工参加普法学习,借阅各类图书资料者18万人次。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分批分期轮训基层工会干部5180余人次。创建合格班组69个,文明班组17个,先进班组50个,合格“职工之家”4个。1995—2004年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培训工会干部823人次,创建文明班组40个,文明岗位36个,评出文明职工36人。2007年开通区总工会网站,为基层工会相互交流提供平台。2008年,区总工会下达《海曙区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建设五年规划》和《关于开展“职工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做好参赛参演各级体技竞赛和文艺演出工作,组织职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活动累计达636次(场),参与者14505人次。
  困难职工群体扶助
  区总工会建立前,发放255人困难职工补助金1.20万元。建立后,1987—1989年发放1021人困难职工补助金4.36万元,发放甲肝困难职工补助金6000元,捐助宁海、奉化救灾款5000元。
  1990—1994年,发放60余人特困职工补助金1.20万元。1995—1999年,发放699人困难职工补助金28万余元,介绍248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2000—2004年,以帮困助学、帮困结对、爱心超市等形式,慰问困难职工、劳模1367户,发放慰问金53.21万元。建立劳模专项基金,组织劳模体检和疗养,实行劳模荣誉津贴和医疗补助。介绍5230名职工再就业。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开展“天灾无情人有情,我为灾区献爱心”活动,全区工会会员缴纳“特殊会费”16.35万元,职工捐款510.82万元。筹募帮扶慰问金29.46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劳模和困难外来务工人员227户。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全区参保者43842人次,连续6年获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一等奖。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