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舆论宣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46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舆论宣传
分类号: D261.4
页数: 6
页码: 970-9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曙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包括广播、标语、牌楼、幻灯、黑板报、土喇叭等多种渠道,宣传了不同的主题和政策。早期宣传内容主要是反对轰炸、恢复生产、职工当家作主,后来宣传土地改革、镇反、抗美援朝、反右派等运动和政策。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宣传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各种先进典型的宣传上。为了宣传成就,海曙区还与中央和省市的媒体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报道和专题片,展示了海曙区的发展和文化特色。其中包括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和居家养老等方面的报道。
关键词: 干部 舆论宣传 海曙地区

内容

解放初期,利用广播、标语、牌楼、幻灯、黑板报、土喇叭等,宣传反轰炸、恢复生产、职工当家作主等。在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召开群众大会。1950年起,宣传《土地改革法》和镇反运动政策。1951—1952年,围绕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和贯彻实施《婚姻法》展开宣传工作。组织宣传队动员群众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检举、控诉、斗争反革命分子,宣传男女平等、自由恋爱和反对婚姻包办。1953—1956年,组织报告会、成立晚呼队和戏剧、曲艺表演,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反击右派指示,《人民日报》发表反右派社论,海曙、镇明和全国一样开展反右派宣传,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辖区开展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为中心内容的宣传运动,当时的“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等口号,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起到推波助澜作用。1959年、1960年开展反右倾整风运动,以“大鸣大放”形式批判所谓右倾思想,致使“左”的思潮泛滥。1961年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撤掉万人食堂,纠正“共产风”、“浮夸风”。下半年,宣传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规定、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改进商业工作若干规定,宣传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1963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学雷锋活动,宣传雷锋精神和模范事迹,开展学习焦裕禄和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活动。1964年4月召开学习毛泽东著作动员大会。同年6月根据省委宣传部《关于编写村史、家史、社史、厂史工作的情况和意见》,组织力量编写社办厂发展史,向干部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其后又开展“回忆对比、忆苦思甜”活动,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委下设的宣传部门最早受冲击。1969年5月、8月,海曙、镇明两公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宣传工作由革委会政工组宣传办公室负责,主要任务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突出宣传“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1978年12月后,宣传工作开始拨乱反正。集中宣传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1981年7月组织宣传队伍,宣讲《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2月表彰在“五讲四美”活动中评出的积极分子和文明集体。1984年,两区并建。区委设立宣传部。同年5月,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建设文明单位宣传,组织报告团、宣传员,在机关、学校和企业巡回演讲,开展“向张海迪学习”活动。1985年初,开展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宣传,在辖区举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18场。1986年,宣传第七个五年计划,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思想教育。表彰商业、服务行业职业道德模范。召开年度“文明单位”命名大会,向月岛居委会、城隍庙灯具商店等14个区级“文明单位”和4个区级“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赠送锦旗,颁发奖状。1987年宣传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先后在辖区街道、企业举办改革开放报告会20多场。6月举办党的基本知识智力竞赛,向336名宣传员颁发“党的宣传员”证书。倡导婚姻新办、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年底举办“喜盈门电视文艺婚礼”,宁波电视台全程摄录播放。1989—1991年初,宣传工作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防止“和平演变”为主题展开。在辖区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基本路线、基本国情和遵纪守法教育,先后举行形势报告会40余场。表彰第二批文明单位(村镇)15个,评出“双文明户”、“五好家庭”、“遵纪守法户”132个。在评选全区“1989年度十大佳事”的基础上,推荐评选宁波市“199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十件新事”。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创建中山东路文明一条街和共建文明片区活动宣传。1992—1994年仍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十佳”典型为主要宣传内容。开展“十佳公仆”、“十佳孝子(女)”评选活动,继而进行“十佳文明居民”评选。此项活动为期2个多月,评选揭晓后,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彰大会。1994年开展“文明在海曙”评选活动,经推荐、考核、验收,在年底评出“‘文明在海曙’百面红旗优胜单位”和“十佳双文明企业”。“十佳双文明企业”得票数前3位分别是宁波喜盈门食品厂、宁波天封仪表配件厂、宁波老三进鞋帽商店。其间还在街道、企业、学校继续开展“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举办辖区街道思想工作研讨会以及各类主题演讲、文艺演出活动。其中有“读《生命之歌》,学英雄精神”大型演讲比赛、反腐倡廉大型文艺晚会《时代钟声》等。1996年开展以“强海曙实力,创一流城区”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举办宣传员培训班4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江泽民关于讲政治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论述。同年11月举办“月湖杯”树港城文明、做文明市民公民知识竞赛。12月,年度海曙区“十大佳事”评选揭晓。此后“十大佳事”评选定为每年举办一次。1997年为进一步弘扬“博纳兼容、诚信崇德、开拓务实、追求卓越”的海曙精神,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和迎接香
  港回归,全年先后举办图片展览、演讲比赛、形势报告会和学习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征文等30多场次。在范宅举办“宁波市海曙区改革开放成就回顾展”,展出全区25个部门、8个街道(乡镇)的照片600余幅。区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以海曙客货车队队长、党支部书记王昌海为主人公的长篇报告文学《涅槃》,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999年3月在城饭店召开第九批区级文明单位和1998年度区级“文明小区”命名表彰大会。7月下发《关于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切实搞好处理“法轮功”问题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稍后在中山广场、江厦公园举行揭批“法轮功”专题文艺演出。同年还先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演讲大赛、纪念宁波解放50周年座谈会、海曙区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海曙区各界人士迎澳门回归庆祝大会,以及《东方巨人毛泽东》、《巍巍中山舰》等图片展览。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组织全区近4000名党员参加《宁波日报》举办的阅报知识竞赛活动。举办“展示‘九五’成就,展现‘十五’伟业——海曙区纪念建党80周年大型图片展”。举办“党旗飘飘——海曙区庆祝建党80周年大型广场电视直播晚会”,1万多名群众观看演出。是年11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1家国家级新闻媒体的记者对海曙区文明社区建设进行采访和报道。2002年10月,首办于1989年、每年一届的“海曙文化艺术节”改为“海曙区商贸文化艺术节”,由宣传和文化部门共同策划实施。11月与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喜迎十六大·公民道德建设漫画展”,展出展板160块,参观市民达3万余人。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协同《宁波日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赴京采访十六大代表杨凌娜,在《宁波日报》开辟专栏,刊登《十六大代表杨凌娜手记》,在宁波电视台开辟“杨凌娜北京热线”、“杨凌娜专访”专栏。2003年3—4月,全区社区居委会直选试点工作展开。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中国社会报》、《浙江法制报》、《都市快报》和宁波市媒体先后对这件新事进行报道。同月组织创编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文艺宣传专辑和歌曲专辑,在中山广场举行“社区文化建设先进表彰会暨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文艺宣传启动仪式”。5月初做好防治“非典”宣传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和区政府通告共22万份,《海曙通讯》发行防治“非典”专刊20万份,编印每套4册的《民族魂·人间情》“告别陋习、远离‘非典’”系列文艺专集共2000套。11月在宁波星光学校(区老年大学)举办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老年宣讲团培训会,8个街道近百名老年宣讲团成员参加培训。2004年初,《人民日报》宁波记者站组织“中国记者眼中的宁波”新闻采访团来海曙区采访,再次集中报道澄浪、万安等社区创建文明示范社区的先进经验。3月召开全区宣传舆情信息工作会议,表彰2003年度舆情信息先进单位和优秀舆情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4月,《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记者对“81890”再作集中深度报道。11月召开全区社区义务宣传员培训会,辖区8个街道的100多名义务宣传员参加培训。是年还举办“首届海曙读书月”等活动,完成历时近两年的“宁波文化景观墙”设计和制作。2005年2—3月,《宁波日报》等媒体报道区残联副理事长王延勤事迹后,配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策划大型舞台剧《好人王延勤》的剧本创作,约请浙江省著名作家王旭烽撰写长篇纪实文学。6月,大型舞台剧《好人王延勤》在凤凰剧院公演。同月开展“三车”整治专项宣传活动,编印宣传资料1200册,对社区义务宣传员进行专项宣传培训。9月在开明街举行侵华日军宁波细菌战遗址纪念碑迁建落成仪式,在社区学院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10月,81890服务中心和王延勤、夏慧星先进事迹入选“宁波市公民道德十件新事”。是年先后编印发送《创建文明城市大家知》、《告市民书》等宣传资料20多万份。2006年3月在全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树立以“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4月在全区范围开展“宣讲形势送政策”主题教育活动,区、街道两级宣讲团到基层宣讲100余场,分发宣传资料2万份。与市社科联联合举办2006年“风雅海曙”宁波历史文化系列讲座。6—7月,纪念建党85周年和长征70周年,以“学党章、知党史、强党性”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文艺演出等系列纪念活动。9月在中山广场举行“弘扬长征精神、共筑钢铁长城”海曙区2006年国防教育日活动。12月,省委、省政府授予海曙区首批“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称号。2007年3月起在段塘、望春街道被征地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提升新市民素质”主题教育活动。7月举办“《三字经》与王应麟”研讨会,纪念家乡文化先贤和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启蒙教育的贡献。9月与省社科联联合举办宁波市2007年社会科学普及月暨海曙区“社科知识进万家”活动月,设主干项目10余项,辖区有5万余名青少年参加本次活动。同月在浙江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大会上,海曙区报送的长篇纪实文学《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获“五个一工程”特别奖。2008年3月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再创发展新优势”主题征文活动。5月,奥运火炬传递沿途群众互助活动在阳光广场举行。其时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海曙区及时调整活动安排,在火炬传递活动中开展抗震救灾宣传动员。6月底,在联谊宾馆召开纪念建党87周年暨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大会,表彰主题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和优秀宣讲员。7月举办全区道德模范报告会,邀请省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徐亚芬、金艳婷、杨明根、谢明亚4位道德模范作报告。其后召开全区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会议。会后通过设置路牌、墙体广告、电子翻牌和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迎检、创建工作。9月召开全区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辖区各街道、部门分管领导出席会议。12月举办宁波市2008年度“‘我身边的文明之星’评选活动走进海曙”专场活动。中旬举行纪念浙东史学大柱全祖望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全祖望塑像揭幕仪式、公祭全祖望、全祖望事迹书画展、全祖望与浙东学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10余项。是年,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记者对海曙区的居家养老、社区直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平安建设和公共服务等进行多方面报道,在《新华内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媒体上刊登新闻稿件250多篇。
  为宣传海曙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成就,历年来,在《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报刊刊登海曙专版(12次),出版《今日海曙》、《人文海曙》、《云霞舞出新海曙》、《海上丝绸之路》大型画册(5种),摄制《江厦雄姿》、《中山东路展新颜》、《古刹话沧桑——延庆寺、观宗寺今昔》、《旖旎月湖波》、《日本僧人画家雪舟》等纪录片、专题片、风光片等(9种),制作《走近海曙区历史文化遗产》幻灯片(1种),协助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在辖区拍摄专题片、风光片《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宁波风采》、《梨园花如雪》等(5次)。出版《海曙风》、《人民电影的奠基者——宁波籍电影家袁牧之纪念文集》、《阳光与鲜花》、《媒体看海曙》、《海曙区社区建设新闻报道选编》、《2005年度区委中心组成员理论与调研文集》、《2005年度区管干部优秀调研文章专辑》等纪念文集、新闻文集、理论文集(11种),外宣品邮册《云霞出海曙》(1种),《甬上风物·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海曙卷》(1种8册),编印《社区工作手册》、《社区便民手册》等(28种)。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海曙的新闻6800多篇。
  附录:中央媒体宣传海曙区的部分新闻报道
  城市管理
  《“海曙模式”新探——宁波市海曙区环卫改革三部曲》(2003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解读宁波城管“海曙模式”》(2004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宁波海曙首创城市管理新模式》(2008年1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社区建设
  《这是一个居住创业的家园——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建设见闻》(2002年8月17日《中国社会报》)
  《现代“墙门”启示录——宁波市现代化人文社区寻访》(2002年5月17日《中国社会报》)
  《宁波市海曙区正式实施社区工作者资格认证》(2002年9月7日《中国社会报》)
  《采取五措施法律进社区》(2002年10月16日《中国社会报》)
  《家园无处不春风——浙江省社区建设工作扫描》(200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海曙区建成十分钟社区教育服务圈》(200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让居民终身“老有所养”》(2008年1月22日《人民日报》)
  居家养老
  《宁波市海曙区政府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免费提供给高龄独居老人,撬动了整个养老产业,创新了养老模式——100万元解决5万老人养老问题》(2005年5月15日《经济日报》)
  《宁波海曙区探索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破题“未富先老”》(2006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宁波海曙打破传统养老模式,情暖孤独老人心》(2007年4月26日中新社)
  《每3个月培训一批养老护理员 宁波海曙区成立养老照护院 专家称此举属国内首创》(2008年3月25日中央电视台)
  平安建设
  《警民早会》(2003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宁波海曙区:治安管理的立体思维》(200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平安社区和谐家园》(2006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
  社区直选
  《自主选择“当家人”这里的直选很味道》(2003年3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广网)
  《宁波海曙:直选居委会》(2003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宁波海曙:59个居委会全部直选》(2003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民主政治
  《宁波海曙区人大积极推进城市社区民主自治》(2008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依法拆迁有情操作》(2008年7月28日《法制日报》)
  文化建设
  《宁波海曙区率先创建社区文化宫》(2003年8月3日《中国文化报》)
  《让文化落“地”生“根”》(2005年1月8日《人民日报》)
  《喜洋洋的节日 红火火的表演——宁波海曙区广场文化巡礼》(2005年2月14日《都市文化报》)
  《文化之舟出海曙——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文化馆改革发展纪实》(2006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社会事业
  《盘活人才三步棋》(2004年8月18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海曙区困难群体享低价医疗药品只需成本价,医疗费用一律免收》(2006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宁波海曙社保新模式:养老服务政府补贴》(2008年3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81890”事迹
  《替百姓当家“零收费”宁波市政府热线81890见闻》(2003年10月29日《光明日报》)
  《浙江宁波——政府热线服务百姓》(2003年11月30日《经济日报》)
  《一拨就灵解民忧宁波市海曙区“81890”求助热线见闻》(2004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拨一拨就灵” 百姓事再小也管好》(2005年3月29日新华网)
  《“拨一拨就灵”究竟灵在哪? 宁波创立政府公共服务第一品牌的调查》(2005年11月17日《经济日报》)
  《把方便带给老百姓》(2005年11月17日《经济日报》)
  《一键联系万家市民有求必应宁波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解民难》(2006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宁波市: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006年11月28日《中国电台报》)
  《民心热线胜似亲人——宁波海曙81890的故事》(2008年4月16日《工人日报》)
  《以为人民服务为荣——宁波海曙81890求助服务中心的“接线生”和她们的故事》(2008年4月25日《经济日报》)
  王延勤事迹
  《王延勤:和残疾人心贴心》(2005年8月5日中央电视台)
  《好人王延勤》(2005年5月23日新华社)
  《共产党员首先应当是群众心中的好人》(2005年5月23日新华社)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册内容涵盖海曙区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口岸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地方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团体、中华民国地方政权及其党团组织、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