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众电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33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公众电报
分类号: TN917
页数: 4
页码: 707-710
摘要: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宁波的电报线路的建设和电报设备的发展情况。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宁波设立了第一条电报专用长途线路,逐渐建设起了与上海、杭州等地相连的电报线路网络。文章还提到了不同时期宁波的电报设备的更新和增加,从莫尔斯收发报机到莫尔斯收发机、音响机、韦斯登自动发报机、电传机等设备的使用。同时还介绍了宁波的无线电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以及电报业务的种类和变化。
关键词: 宁波 电报线路 电报设备

内容

电报线路
  清光绪九年(1883)三月,苏浙闽粤4省电报线路动工兴建。六月,线路到达宁波,宁波始有第一条电报专用长途线路。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为防法舰入侵加强镇海海防,架设从镇海西门外杜冠英营务处驻地至宁波新江桥堍电报线路1条,全长19.50千米,立杆250根,并铺设过姚江水底电缆1000尺,与宁波电报局相连,在当月二十日开通。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宁波至台州(临海)挂设电报线路1条(12号铜线1对),经宁海延伸联通,全长150.34千米。宣统元年(1909)初,上海至宁波开通有线电报线路。
  民国3年(1914)7月,虞洽卿在龙山(今属慈溪)虞兴村太平桥堍西,独资开设电报分局,由龙山至宁波竖杆496根,杆程29千米。11年(1922)8月,宁波至黄岩段电报线路架设完成,至此,甬温电报杆线全线贯通,全线造价9890.80元。次年,宁波与省内20个市、县连通。
   电报设备
  清光绪九年(1883)六月,宁波官督商办电报分局成立时,有莫尔斯收、发报机各2部。民国5年(1916),宁波已有莫尔斯收、发报机5部。17年(1928)12月,宁波无线电台建成,呼号XGH,址设新丰里3号,有收、发报机各1部,通报地点为上海、杭州、福州。次年5月,小开明桥另设无线电台,呼号XPN,与上海、嵊山、杭州、福州和坎门通报,宁波成为全国28处设无线电台城市之一。24年(1935)初,电报业务量逐渐增加,遂添置重锤式韦斯登自动发报机1部与上海通报,效率提高3倍,也使发往天津、青岛、沈阳以及广州、香港等地电报当日即可到达。4月,无线电台并入电报局,分别设有线和无线报房。次年7月,无线增加15瓦手摇机1部。30年(1941)4月侵华日军占领宁波前夕,电报局设备、人员撤离城区。次年8月,宁波至上海增韦斯登自动发报机1部,由此,韦斯登发报机及音响机逐步代替莫尔斯收发电报机。32年(1943)8月增置超短波收发报机各1部,开通甬沪超短波电报电路。同年,无线电台迁至西门郎官巷设海岸电台,与上海、福州、温州、海门以及定海沟通船舶电报。37年(1948),无线电台迁战船街23号(鄞县电信局内)。38年(1949)1月,蒋介石下野回奉化溪口,为此,溪口至宁波、杭州至南京增设无线电台、直达载波电路和电报快机与南京联络。5月,宁波至上海改用超短波(特高频)话传通报。同月,宁波解放后,宁波至定海、福州、永嘉(今温州)的无线电路因国民党飞机轰炸而暂停。9月,至永嘉、福州无线电路恢复。10月,宁波至上海有线电报电路恢复,无线停开。至年底,有线电报设备有莫尔斯机5部、音响机2部、韦斯登机2部、话传机2部,与宁波相互直达通报的有上海、杭州、绍兴、余姚、奉化、临海、慈溪、宁海、镇海等地。
  1950年9月,宁波至定海无线电台恢复通报。次年10月,有线报房和无线报房合并,无线除与杭州继续通报外,其余电路仅定期联络。1958年5月甬沪双工直达电路开通,加快了甬沪电报的传递速度。次年8月,国产BD55型电传机开始使用,逐步取代音响机和韦氏机。9月,根据中央指示,整顿无线电台,按照“少设严管”的原则,在保证沿海国防重地和遭台风、暴雨、洪水袭击明线阻断时的通信畅通的前提下,整顿后设置3个电台。至11月,先后开通宁波至上海、杭州电传电路,并设置16路载波机1部。1962年随着电报业务逐步上升,电报设备也相应增加和更新,其时已拥有电传机6部,波纹收报机5部,重锤收报机4部,凿孔机2部,电报交换机1部,16路载波机1部,4路及单路载波机各1部;电路有载波电路4条,幻线电路11条。次年,宁波至专区内各局有9条直达电路。11月,省局通知各县市邮电局停止无线通报。至1970年,有载波电报机5部,各类电传机6部,莫尔斯机、音响机及韦斯登快机逐步停用;有电传电路13条(其中区境内2条)。1973年7月,电报机房由解放北路迁至和义路96号。1976年由省局调拨BD55型电传机2部,开通报房至东门营业处电传。1978年5月,增自动译码机2台,开始实现来报译码自动化,摆脱繁重的人工译码工作。次年4月20日起,无线恢复定向联络,定期会晤。1980年12月,宁波电报接入上海64路自动转报系统。1984年2月,第二路电报电路接入杭州64路自动转报系统,转报时间大为缩短,由原每份20.75分钟缩短至2.57分钟。7月,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外贸通信的需要,华侨饭店营业处设公众用户电报国际电路1条。9月,东门电信支局设公众用户电报国际电路1条,上述电路均接入杭州用户电报自动交换机。11月,电子电传机始用。次年12月10日,140线用户电报自动交换机开通,宁波成为全省第二个用户电报交换中心。同年,增上海产ZB319-16载波机2部,BHC-83译报机2部,T×-20电传机30部。1987年1月,宁波电报分别进入上海、杭州256路自动转报系统。1990年3月20日增开140线第二套用户电报交换机。至是年末,有载波机21部,电传打字机151部,真迹传真机10部,BES-4201程控发报机10部,用户电报交换机总容量280线,无线设备有短波收发讯机7部。1995年,新增电报分集器64线,载波终端设备100路。
  1997年,传真存储转发网宁波服务器开通,正式投入运行,该网在杭州设主机,在宁波设置了服务器,中继为PCM2M电路,并与国家骨干网相连,通达全国及世界各地。1999年9月,宁波市电信局对公众电报业务作重大改革,使用30多年的模拟电报传输话路被以数据电路(DDN)和分组交换进行传输的数字载波系统所取代。
  电板业务
  清光绪九年(1883)六月电报分局设立初期,宁波可与上海、杭州等24个市、县通报,限华文和外文明语两种。光绪三十二年(1906)增办华、外文密码电报业务。民国3年(1914),业务种类增为平常、加急、政务与官电4种。9年(1920)7月,开办邮转电报新业务。18年(1929)1月开办国际无线电报至欧美各国,并直达菲律宾及南洋群岛。23年(1934)3月、4月和5月,相继在鼓楼前邮政支局、日新街邮政支局和鄞县一等邮局开设电报收发处。25年(1936)9月调整业务种类分为官军、局务、公益、私务和特种5类。次年5月起,增办交际电报业务,该项业务浙江限杭州、邦县(宁波)及绍兴3局。35年(1946)11月开办甬沪特快电报。次年12月,增办夜间电报业务,凡拍发夜间电报、国内限用华文或英文明语书写,每份以25个字起算,逾此按字递加计算。
  1951年,电报业务种类分为寻常、私务、加快私务、军政、寻常企业、新闻及书信6种。1953年电报业务种类改为军政、企业、公益、航行、安全、报讯、航舶、新闻、公务、普通及书信。1957年业务种类变动,分为防空、事故、天气、报讯、公益、军事、军政、企业、新闻、汇款、公务、普通及书信13种。次年2月15日增办公众船舶电报业务,同时将原来的企业及书信电报并入普通电报,共为12种。同年,区境内办理电报业务的支局(所)有江左街、中山西路、中山东路、开明街、西郊路、灵桥路、镇明路7处。
  1971年10月,电报业务种类改为特种(警报信号、无线电信号、气象、水情)、军政、新闻、公务、汇款、普通6类。1978年,电报种类调整为11种,计防空、事故、天气、报讯、公益、军事、军政、新闻、汇款、公务、普通。1979年2月21日起,增办宁波至台湾电报业务。1980年6月取消来去国际书信电报业务。1984年6—9月,先后在华侨饭店和东门电信支局开通公众用户国际电报业务,改善国际的电报通信,业务量逐年上升。1985年12月140线用户电报设备开通后,首批开通用户电报的用户有:外贸局、纺织公司、炼油厂、保险公司、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港务局等,至月底已开通用户电报48户。1988年,电报计费业务量达到87.89万份,创历史最高纪录,用户电报户数增加1/3。1990年开办公众真迹传真电报。次年12月1日起,开办请柬电报业务,为纪念、庆典、喜庆活动及邀请嘉宾光临等提供新的通信方式。1993年4月28日推出“异地鲜花礼仪电报”业务,鲜花可按照用户致电地点送达。1995年,宁波已与国内181个城市及地区进行双向和200多个城市及地区开办“单向(来报)鲜花礼仪电报”业务。同年,电报业务量开始下滑,宁波市局收受计费电报21.29万份,按市区人口计算,全年每百人拍发电报16份,仅为1990年每百人52份的1/3。1996年12月18日在全省率先开办“同城蛋糕礼仪电报”业务,首批推出6个档次、9个品种。1997年3月24日无线报路停开。1998年,“鲜花礼仪电报”日益受到人们欢迎。同年9月,邮、电分营,电报受理委托邮政5处支局代办(区境内为中山东路、中山西路和南站3处)。1999年2月1日起,全市电信部门开始受理春节指定日期投送的“鲜花礼仪电报”业务。同期,电报用户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民用电报减少,而银行、邮政、政府、气象等部门的汇款、灾情等电报增多,且电报的种类推陈出新。2002年8月停办新加坡及中国台湾地区电报业务。同年,停办“蛋糕礼仪电报”,并取消K类电报(即汇款电报)业务。此后传统公众电报继续下降,昔日的“拳头”产品已成为无足轻重的“陪衬”。2005年1月1日起,停收韩国公众电报。同年12月1日起,取消公众礼仪和鲜花礼仪电报业务。2006年除OBS气象电报通报外,全年仅受理电报200份左右,代办点也只保留中山东路邮政支局1处。至此,电报业务已无实际意义上的存在,100多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称雄一时的电报通信终因其自身的局限,让位于更为便捷的电话网络通信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