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铁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3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铁路
分类号: F530.3
页数: 4
页码: 666-669
摘要: 这篇文字详细讲述了宁波火车站及萧甬铁路的历史和发展情况。萧甬铁路起自杭州萧山区,经过绍兴、上虞、余姚,最终抵达宁波南站,全长147.70千米。文章还提到了萧甬铁路的修复和扩建工程,以及宁波火车站的改扩建情况。铁路的开通和发展使得旅客客流量不断增加,宁波火车站成为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另外,文章还简单提到了萧甬铁路的货运情况。
关键词: 宁波火车站 萧甬铁路 发展

内容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创建浙江铁路公司,批准全浙铁路由浙人自办。翌年又批准江苏省自办铁路,以苏州为起点的苏杭甬铁路始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以上海为起点,苏杭甬铁路更名为“沪杭甬铁路”。宣统二年(1910),沪杭甬铁路曹娥至宁波段始建,民国3年(1914)全线通车营业,抗日战争开始后为阻止日军进犯奉命拆毁。1953年7月始修复萧甬铁路。1959年6月庄桥至宁波南门续修,9月30日竣工,举行通车典礼。至此,萧甬铁路全线修通。1988年2月重建宁波站,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设有大、小6个候车厅。1996年9月,萧甬铁路复线项目开工,2001年12月全线贯通。2005年1月开工建设甬台温铁路。1997年4月起,铁路客运多次提速,列车运行速度加快。1997年4月和1998年10月铁路客运两次全面提速,2000年6月以后,萧甬铁路进行第三次大提速,提速后旅客列车在萧甬复线上的运行速度从原来每小时限速45千米提高到每小时100~110千米,上海至宁波旅客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压缩到4小时以内。2005年上半年,宁波被列入全国50个铁路枢纽城市之一,标志着宁波火车站即将告别终端,成为又一大铁路枢纽。至2006年,铁路客运日开行城际列车7对,始发客运长途列车线增加到8条。日办理始发、终到列车21对,杭甬城际列车5对。铁路年旅客发送量从1980年的317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745万人次。位于境内的铁路全长7050米(奉化江铁路桥至余姚江青林湾铁路桥),有车站1座。2008年9月,甬台温铁路开始铺轨。12月,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其中宁波段全长约64.5千米,新建铁路59.40千米,利用萧甬铁路庄桥至宁波站既有铁路约5.10千米,建设工期4年。9月、12月,分别增开宁波至南昌和宁波至北京直达列车。是年,铁路宁波站开行旅客列车27对。
  萧甬线
  萧甬铁路起自杭州市萧山区,经绍兴、上虞、余姚至宁波南站,全长147.70千米,是国家铁路规划“八横八纵”沿海大通道中打通正在建设的甬台温铁路与浙赣、沪杭、宣杭铁路的主要通道,南站为宁波的起始站。清宣统二年(1910)农历六月十五日,商办浙江省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倡募股款,筑沪杭甬铁路曹娥至宁波段。民国元年(1912)12月,宁波至慈溪县城(今慈城)段通车,长18.19千米。3年(1914)6月,宁波至曹娥段通车,长77.90千米。25年(1936)10月,萧山至曹娥段始建,次年10月通车。因曹娥江阻隔,萧山至宁波全线未能贯通。27年(1938),日军进犯,奉命逐段拆除。31年(1942)始,宁绍商车联营处将宁波至曹娥段路基逐段改为汽车路。民国政府拟筹划修复甬曹段铁路,因战事频繁,经济崩溃,修复事宜终成泡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甬铁路在原路基上分段重建,并计划延筑至镇海穿山(今北仑穿山),因此曾名“萧穿铁路”。1953年7月起,萧山至曹娥先行开工。1955年1月连接萧山至曹娥段,6月修通至余姚,9月至慈溪县城(今慈城),12月通到庄桥。因余姚江青林渡大桥两岸地基松软,路堤屡次塌方而停建。1957年4月,铁道部宁波基点试验组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作余姚江大桥两岸软土筑路试验,历时两年告成。1959年6月,庄桥至宁波南门段续修,9月30日竣工并举行通车典礼。至此,萧甬铁路全线贯通。宁波作为终点站,至穿山段停建。1982—1984年,拓宽境内段路基,两侧加砌石矮墙,将每米43千克轻型钢轨改为每米50千克重型钢轨。1996年9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萧甬铁路复线项目开工。萧甬铁路复线总长89.524千米,其中宁波范围内复线为47.93千米,同时扩建宁波客站,从而实现萧甬线客13对、货3200万吨的通过能力。2006年11月,萧(山)甬(宁波)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在余姚开工,按照时速120千米双线电气化铁路建设标准,对萧山站(不含)至宁波总长约147千米的铁路双线实施电气化改造,总投资近10亿元。1984年2月始建北仑至宁波铁路支线,是为萧甬线北仑支线,1986年12月建成。全长35.50千米,接轨铁路宁波南站,东延至北仑港区,连港区铁路。2008年底,萧甬开通固定旅客列车27对,日开行货物列车35对,行包专列2对。2008年12月,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杭甬双线电气化客运铁路始于杭州站,经绍兴、上虞、余姚到铁路宁波东站,全长150千米,列车设计时速250千米,建设工期4年,工程投资估算213.90亿元。
  铁路南站
  即宁波站,又名“宁波南站”。原址位于江北槐树路即今江北公园,民国元年(1912)初建,客货兼运,首开客车一列两节车厢。1955年7月重修萧甬铁路迁建南门祖关山车站,1959年9月建成通车。1983年建信号楼,建筑面积659平方米。1985—1986年,为缓和宁波站负担和建设北仑铁路的需要,又添筑站线6股,扩建和新建旅客站台、雨棚、地道等客运服务设施。1987年4月,国家投资343万元重建客运大楼,次年2月建成启用。大楼坐南朝北,呈船形,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设候车厅6个,一次可容纳旅客2500人。此后,又扩建客运广场,7月竣工。
  2003年12月30日,火车南站广场大规模改造工程竣工并投入试运行,广场总面积5.85公顷,是原来的5倍多,广场由地下和地面两层构成,公交车辆进入西侧6000平方米的公交专用场地停靠,其他车辆进入地下层上下客,出站旅客由广场上面疏散,避免人流车流相互干扰,广场与城市道路交接口的交通秩序得到改善。广场地下层面积约1.2万平方米,设有220个停车位,4个机动车出入口、3个行人出入口和2个人行疏散通道。3个行人出入口各配有1对自动扶梯,其中南站候车室前2个行人出入口还安装供残疾人使用的垂直升降电梯。南站周边道路也得到拓宽。改建后的南站东路长190米、宽24米,南站西路长560米,由原10米路幅拓宽到30米。改造中,同时拆除了约4万平方米破旧商业建筑用房,整修了周边保留的建筑物立面,并在护城河畔开辟6000多平方米的滨河休闲绿地。改造后的南站广场除了承担交通枢纽的重任,还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观景的去处。广场中心区域呈椭圆形布置长约200米的带状喷泉,沿喷泉带设置12柱时钟灯柱,种植7棵加纳利海枣和16株金桂,局部种植高大银杏树或用四季草花点缀小块绿地。2008年7月新建南北站房和高架候车室,站房和车场下建地下集散厅。站场总规模8台14线,预估算总额31.20亿元。
  民国元年(1912)12月,宁波至慈溪县城(今慈城)段筑成通车,首开客车1列、2节车厢。9年(1920)3月,甬曹段日开客车5对,其中宁波至曹娥段快慢车各1对,至余姚1对、至慈溪县城2对。25年(1936)7月增开快车1对。乘客以沿线乡镇走亲访友的居民和小商小贩为主,其流向以甬曹段铁路沿线乡镇为主。1956年,萧甬铁路修复至庄桥,日开客运、货运混合列车各1对。1959年6月增开甬杭客货混合列车1对。9月,宁波客运站移至南门(即现址)。旅客以探亲、外调、出差者为主。其后(20世纪60年代初期)短途贩卖渐多,慈城、余姚客流量增大。1965年,旅客发送量135万人次。1978年后,外出调查者、供销人员流量增多,流向经杭州、上海转往全国各地。1981年快车改为内燃机牵行,20世纪80年代的铁路旅客多为经商供销人员、外出做工、因公出差者及华侨、港澳同胞。90年代后,乘客中外地建设者和外来务工人员猛增,流向遍及全国各地,列车客运量也随之激增。尤其是春运期间达到最高峰,其次是本地与外地大学生寒暑假期间的返家、归校高峰。另外,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和双休日等假期也是市民和外地建设者们旅游、省亲的客运高峰期。1993年7月开行宁波至包头直通旅客列车。1997年4月,增开宁波至合肥直达旅客列车。1998年10月开通宁波至北京、广州、吉林3趟长途旅客列车,结束了宁波无直达华南、东北地区旅客列车的历史。1997年10月宁波站首次开行宁波至南京的假日休闲旅客列车。2000年9月,宁波至杭州城际列车开通,第二年旅客发送量达103万人次。2008年末,杭甬客运专线开工。
  行包运输 萧甬线境内各站均办理行包运输。铁路宁波南站为宁波市域内最大的行包托运站点。行李,凡按规定不超过免费携带重量、长度和体积外,凭车票托运。包裹,鲜活、急运包裹优先承运,余者均按车站指定日期计划运输。包裹分为4类。一类包裹范围:自发刊日起5日以内的报纸,中央、省级政府宣传用非卖品,新闻图片和中、小学生课本。二类包裹范围:抢险救灾物资、书刊、鲜或冻鱼类,肉、蛋、奶类、果蔬类。三类包裹(属四、五类品名除外)范围:重要文件、图纸、资料、档案材料,疫苗、血浆、医疗器械、假肢,鲜或冻的鱼类、肉类、果蔬类、乳类、蛋类、秧苗、果树苗、果树接穗及活动物,残疾人车。四类包裹范围:不属于一、二、三类包裹的物品,一级运输包装的放射性同位素、油样箱、摩托车,泡沫塑料及其制品,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指定的其他需要特殊运输条件的物品。
  客流量 民国17年(1928),客运量99万人次。23年(1934)增至145万人次,次年受公路运输影响,降至127万人次。解放初期,宁波仅开行客运列车与客货混合列车各1对,年旅客发送量5060人次。1956年旅客发送量57.03万人次。1984年,旅客发送量459万人次。萧甬铁路全线修复后,旅客列车增至4对,1985年增加至8对。次年9月首次开通宁波至上海特快旅客列车。1990年,旅客发送量454.36万人次。1993年7月开行宁波至包头直通旅客列车。1997年4月增开宁波至合肥直达旅客列车。1998年10月开通宁波至北京、广州、吉林3趟长途旅客列车,是年,境内旅客发送量300.20万人次。2008年,客流量达到1170万人次。
  货运 民国时期,沪杭甬铁路甬曹段宁波、余姚两站为主要货运办理站。1958年2月,宁波北站(位于江北区孔浦)开站营业。铁路宁波南站只是北站货物发至北仑港的区间停靠站,不装卸货物。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铁路南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