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筑施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2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建筑施工
分类号: F407.9
页数: 3
页码: 607-609
摘要: 这篇文字主要讲述了宁波地区建筑施工的发展历程和施工技术的变化。在早期,建筑施工多由独立的手工业户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企业逐渐涌现,并引入了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深基础工程、墙体工程、结构工程和屋面工程都出现了新的施工方法和材料。同时,建筑节能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保证建筑舒适性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施工技术 基础工程 墙体工程

内容

早期,建筑施工由泥木作坊主操作,作坊多是独立手工业户,少数作坊主既是工匠,也是承建房屋的“作头”。作坊主揽活形式一是包工包料,二是典工制。民国21年(1932),城区发放建筑许可证。35年(1946)江厦街大东营造厂、中兴营造厂、南永宁巷李兆记营造厂、郎官巷万顺记营造厂等先后开业。
  1950年,区内有名字记载的营造厂有8家,分甲、乙、丙、丁4级。1951年7月,宁波公营建筑工程公司成立。1958年,市建筑工程公司组建设备安装队。1961年多次调整施工企业工程公司。1978年后,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业迅猛发展,但区内高层建筑多由省、市建筑公司承建。1991年,区内(注册登记,下同)有20多家建筑企业,但大多数企业从事单一的房屋施工,而有资质等级企业仅2家,企业规模小、资质低、装备差、管理弱。1996年,全区拥有建筑企业89家,其中有资质等级企业43家,在资质等级企业中有二级企业1家、三级企业18家、四级企业24家。企业的经营范围也从单一的房屋建筑施工逐步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向发展。2008年,全区拥有建筑企业近450家,其中有资质等级企业108家(含装饰企业),在资质等级企业中有一级企业6家、二级企业27家、三级企业63家、劳务企业12家。
  施工技术
  基础工程分浅基础工程和深基础工程。浅基础工程有块石(或浆砌块石)基础、砖砌基础、三合土基础、砼基础工程等。深基础工程即为箱形基础及各类桩基础。民间建筑沿用块石、砖、三合土作基础,对过于松软地基采用松木桩加固。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建筑物高度不断增加,深基础工程广泛得以应用,桩基础类型不断丰富,施工技术也不断创新。境内常用桩基类型有预制方桩、砼薄壁管桩、沉管砼灌桩、钻孔校灌注桩等。沉桩施工工艺有静压、锤击、静压震技、震动、钻孔等。1972年,市邮电局自动电话楼地下室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形基础,面积660平方米。1975年,市防空工程箱形基础采用沉井法施工,面积250平方米。1986年,华联商业大厦施工首次采用植桩法,预制桩长47米,避免预制桩挤压土壤影响邻近建筑物。2001—2003年,“荣安佳境”住宅小区采用薄壁预制管桩与“422”静压灌注桩相结合的基础施工方案,而“都市风华”3幢18层的高层桩则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桩径0。80米,入土深度达55米。2005—2008年,“青林湾”住宅小区高层部分按宁波地质情况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坑围护也采用多种施工方法,如“荣安佳境”等住宅小区采用围护桩与放松系数相结合施工,“都市风华”基坑开挖深度达10米左右,采用围护桩、止水带、锚杆放坡等多种施工工艺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墙体工程 据考证,春秋始有门、墙构造,并逐步发展到夯土为墙。民国时,墙体建筑有毛石墙、板条墙、实心砖墙等,20世纪50年代,实心砖墙增多,分单面清水墙和双面清水墙两种,一般建筑多采用单面清水墙。20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这些类型墙体广泛用于办公楼和工业厂房。20世纪90年代初,陆续推进墙体材料改革,外墙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黏土砖和多孔黏土砖填充为主,内墙填充多采用水泥多孔砖。2000年以后,部分住宅小区采用轻质混凝土加气块分隔,既美观又环保。墙体工程基本形成以多孔黏土砖、小型砌块为填充主体的局面。外墙采用双层真空玻璃,以达到保温节能要求。
  结构工程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有现浇整体性框架,横梁直柱连在一起,另一类为地面支撑立模成形浇捣,分件浇制、机械吊装、组合成形。1985年,市物资局8座钢筋混凝土连体水泥筒仓工程,采用液压滑模工艺,每座直径8米、高24米,水池容积1000吨,为当时市内最大连体滑模施工项目。次年,建造宁波洗衣机总厂混凝土倒锥形水塔工程,采用圆筒塔身滑模施工方法,顶层水池平地预制,然后整体提升,塔身高30米,水池容积100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批商业开发楼盘均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南都花城住宅小区等,高层采用框剪、剪力墙、框筒等结构,如宁波大酒店、中农信大楼等。2002年建造宁波音乐厅,主要采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
  屋面工程 分坡屋面和平屋面,传统屋面采用两面坡屋面,称“人字屋面”,四面坡屋面称“四檐落水”极少。现代建筑多采用平屋面,20世纪50年代初,屋面开始用小砖瓦窑所产青平瓦。1958年大批量使用红平瓦。20世纪60年代,厂房由小跨度木屋面转向大跨度混凝土屋面,普及T形屋面板、钢筋混凝土屋架。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屋架、预应力T形薄壁板等。1991年宁波影都屋面工程施工中,首次采用悬索屋面。屋面防水材料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新型的、冷施工的、无污染的涂膜防水和高分子卷材防水迅速发展起来。涂膜防水施工是将液态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的防水涂料,以刮板或毛刷涂布在防水基层上,经过常温交联固化形成一定厚度的橡胶状弹性涂膜,起到防水作用。2000年后,新型防水卷材发展迅速,性能优良的沥青基防水材料(如APP改性沥青等)、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如PVC防水卷材、涂料等)推陈出新,如“都市风华”、“中央花园”等住宅小区;丽园尚都商业中心、中山路汇金大厦等公建项目均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延长使用寿命。
  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就是在保证建筑体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的重点是加强建筑体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提高采暖、空调设备效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墙体、屋面隔热保温技术及产品,具有建筑节能效果的门、窗、遮阳台或其他附属部件等。2006年10月,市建筑节能工作正式启动,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等环节作了明确规定。区内“维科·水岸心境”住宅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工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新材料应用,实现建筑节能在50%以上,全面提升小区的科技含量及居住品质,成为宁波市首批节能小区、浙江省建筑节能项目、2005年中国节能典范。2008年1月竣工的和义大道滨江休闲工程(万豪大酒店)总建筑面积87232平方米,高度158米(41层)。工程建筑幕墙外装饰由压花钢化彩釉夹胶玻璃和中空钢化玻璃组合而成,屋面材料采用挤塑聚苯板,外墙景观照明采用韩国SIMA品牌的高亮白光LED光带,与普通照明器具相比,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使用寿命长和安全可靠性强等特点。办公楼部分空调采用VAV变风量空调技术,此技术可利用室外的全新风来消除室内热负荷,达到节能目的。2008年开工建设的宁波市第一医院原地扩建暨国际医疗保健中心和宁波段塘公交停车场工程均获得“2008年度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称号。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