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27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发展演变
分类号: F403.2
页数: 2
页码: 594-595
摘要: 这篇文字主要讲述了海曙区工业发展的历程。从1958年开始,海曙区创办了多个生产项目,取得了可观成绩。到1965年底,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到36家,产值达到1338.80万元,利润达到159万元。在1970年代,经历了整顿巩固和发展稳定阶段。到1995年末,工业产值达到5623万元,利润达到1088万元。到2005年底,工业企业数量达到777家,工业产值达到87.90亿元。
关键词: 海曙区 工业发展 产值

内容

1958年在大办人民公社、大办工业的浪潮中,境内城区先后创办生产项目29个,安置从业人员1191名,创工业产值66.23万元,获利润95000多元,当年就回收区筹资金9万元,发给职工工资11052元,集体积累固定资产16000元。到1965年底,原海曙、镇明两区工业企业增加到36家,职工3859人,工业产值1338.80万元,8年增长19倍;实现利润159万元,8年增长15.70倍;固定资产176万元,8年增长100倍;缴纳税收118.38万元,发放工资总额113.60万元。
  1970年,原归口市各部门管理的工业企业重新由区管理,两区区委、区革命委员会采取“巩固、稳定、调整、发展”的方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冲击较大的企业进行整顿巩固,对有发展的企业进行稳定提高,对有前途的企业争取纳入国家计划渠道。尤其是1974—1977年,冷冻机、电热烘箱、农机钢球、医疗器械、节育器械、合金铝等50多种产品列入部、省计划,氨纶毛线、尼龙手套、民用布鞋、绣花线、小麦棉纱、劳工手套等40多种产品列入省、市地方产品计划。至1977年底,有独立产品200多种,企业44家,职工7635人。工业产值达到6462万元,实现利润1047.74万元,缴纳税金901万元,一年发放工资总额348.88万元,职工人均收入456元。尤其是原海曙区注重发展基础工业、计划产品和独立产品,工业基础扎实,经济效益超过市属工业和其他区工业。当时全市工业发展中有这样一句评价:“全民看宁动(宁波动力机厂是当时全民工业企业中发展最快的企业),二轻看东风(二轻东风机床厂即后来的宁波塑料机械厂),四区看海曙(当时海曙区的产值、利润不仅四区中最高,并且超过了当时市机械局的水平)。”1978年5月,原两区区办工业又全部上调市各部门管理,共上交工厂企业40家,固定职工6300多人,独立产品230余种,计划产值8000多万元,资产2500多万元。区属工业企业全部上交市管后,区级工业经济又成空白,仅留下109个街道、居民生产组,1098万元产值、年利润242万元的小集体经济。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市委号召城区政府发展集体经济,以安置城区劳动就业,加强城市服务,促进社会安定,并在财政与物资上作必要扶助。区属工业又从零开始发展。1983年底,区属工业恢复到55家,职工增加到5271人,工业产值达到2746.42万元,5年增长1.50倍,实现利润达到436.24万元,5年增长1倍,上缴税收250万元,发放工资总额297.30万元,固定资产达到580万元,定额流动资金达到672万元。原海曙区采取服务行业、基础工业、日用品工业“三平等”方针,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358万元增加到1983年的1342万元,增长2.75倍。原镇明区日用品工业产值从741万元增加到1400万元,增长89.47%。
  1984年1月两区合并,新海曙区成立,西郊乡和段塘镇也划为区辖。1983年底,全区城乡有工业企业102家,职工人数10330人,工业产值5623万元,实现利润1088万元。“七五”、“八五”期间,以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经济和优化产品结构,全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至1995年末,工业产值在400万元以上企业已经达到41家,产值4.40亿元,利润1845万元,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值和利润的45.10%和43.70%。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外向型经济粗具规模,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从1990年的1632万元上升到1995年的2.10亿元,增长11.60倍,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由1990年的8.90%上升到1995年的21.40%,增长12.50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加大技改投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着力发展一批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企业,扶持了太平鸟集团、京甬毛纺厂、德威正大等一批优势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为主体的工业格局。2000年,全区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5.95亿元,为1995年的2.80倍,工业外向度从1995年的21.40%上升到2000年的28.50%,提高了7.10个百分点。外贸自营出口值也由1995年的2452万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800万美元,增长94.50%。2000年,全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2.62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48.90%,实现利润8355万元,占全区工业利润的80%。“十五”期间,加快招商引资,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04年底,市属工业企业实现属地管理,海曙区共接受规模以上原市属工业企业38家。接收的企业有隶属于富邦集团的宁波(中银)电池有限公司、宁波市新乐电器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隶属于电子集团的有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宁波新容电气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隶属于维科集团的有宁波维科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另有宁波博洋纺织有限公司、宁波众鑫印染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也归海曙区管理。其后,海曙区以发展商贸和服务业为主,宁波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宁波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等分别迁往镇海、江北,宁波钢锯厂、宁波远东印务实业有限公司歇业,宁波东宇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转为规模以下企业,原市属规模以上下放工业企业只有33家还在境内。2005年底,全区共有工业企业777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52家。全年完成工业产值87.90亿元,比2004年增长13.4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6亿元,比2004年增长18.30%。实现销售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长17.90%,上缴利税总额6.50亿元。至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8.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79.77亿元。工业产品生产销售率达到99.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7.38亿元。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