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驻区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26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驻区工业
分类号: F429.55
页数: 19
页码: 575-693
摘要: 这篇文字主要讲述了海曙区的机械制造和电子仪表行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机械制造 电子仪表 电气机械

内容

境内现代工业兴起较早,在宁波占有重要地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通益造纸厂在北门外创办。三十二年(1906),通利源油厂创办。民国4年(1915),宁波永耀电力公司发电厂发电。9年(1920)如生笋厂西门外马园开办,12年(1923)西门外设德丰布厂。但以后境内工业一直没有发展。解放后虽然工业基础薄弱,但宁波的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工业也大部分集中在境内。1984年两区并建后,重点发展商贸业。21世纪开始又着重发展服务业,驻区工业大多迁移、转产或停业、倒闭。此处记述的多为这些工业全盛时期的情况,以便留下历史的足迹,具体的生产销售数据和业绩已无从统计。
  第一节 机械制造
  民国初期,机器制造业兴起。至1949年,境内机械工厂有顺记机器厂(屠家巷22号)、荣昌机器厂(桂家巷5号)、永盛机器厂(药行街180号)、永春机器厂(灵桥路107号)、天工机器厂(濠河街)、丁胜利机器厂(马衙巷3号)、万泰机器厂(濠河路51号)、德兴昌机器厂(三支街26号)、得利机器厂(公园路)等10余家,多系小厂。解放后,大型机械制造业发展多在江北、江东,境内机械制造企业较少。
  电气机械
  1958年6月,永耀电力公司发电厂电机修理场用625千伏安壳式单向变压器改制100、240、320千伏安电力变压器3台。同年,鄞奉路宁波电机厂生产JO系列交流电动机,1967年设计制造8千瓦机械整流自励三相同步发电机,1969年后增产3千瓦逆序磁场单相有刷、无刷同步发电机。
  通用机械
  清嘉庆十六年(1811),南郊路开设王大兴打铁铺。道光十二年(1832),碶闸街开办德茂打铁铺。宣统三年(1911),三法卿开办夏天兴打铁铺。此类打铁铺多生产竹工快刀、木工斧头、绕刨、锉刀等传统产品。1961年,鄞奉路宁波钢锯厂生产木工锯条,1963年产量达11.92万条,列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榜首。1963年5月,西郊电器厂(宁波冷冻机厂)试制零下40℃低温箱、冷藏箱、制冰机,次年投产氟利昂制冷压缩机等制冷设备。20世纪70年代后试制R12直径50毫米系列封闭制冷机10余种。1964年,胜丰路曙光机械厂(宁波电热烘箱厂)始产电热干燥箱,后产大型干燥箱。1970年后,镇明区机械修配厂、聋盲塑料五金厂(宁波减速机厂)产JZQ系列减速机。1980年后,宁波减速机厂生产摆线针轮减速机。1958年,西成桥建宁波轴承厂(后改称“粉末冶金厂”),专产粉末冶金制品。1989年成立中外合资宁波新立轴承有限公司,生产小型球轴承。
  运输设备
  船舶北宋时,明州为沿海造船中心之一。天禧五年(1021)岁造漕运船177艘。皇祐三年(1051),明州置官办造船场。元祐五年(1090)诏明州年造海船、战船、内河船、漕运船等600余艘。大观三年(1109),温州造船场并归明州。明州买木场归温州。政和元年(1111),余姚江畔恢复明州买木场,设船场指挥营(战船街,俗称“战船厂跟”)。宣和五年(1123)造海船2艘,赐号“鼐新利涉怀远康济”、“循流安逸通济”神舟,载使者徐兢等赴高丽。舟至高丽礼成江时,“倾国耸观,欢呼嘉叹”。其后境内造船业开始衰落。1958年,段塘镇建鄞县交通船厂,修造300吨以下船只。
  汽车 民国18年(1929),鄞奉公路通车,次年鄞奉货运公司设修理厂。1958年,地区公路运输局设中修车间,首次改装灯塔牌大客车、小轿车成功。10月建汽车修配厂(后称“宁波汽车厂”)。1988年,宁波汽车厂与江北拖拉机厂合并成立拖拉机汽车总厂。
  专业设备
  1949年秋,屠家巷顺记机器厂试制成新农式榨油机6台。1963年,镇明机械厂(宁波纺织机械厂)生产绞纱烘燥、烘纱、染色、摺布、丝光、分条整经、精梳联合、喷气织布机械等,其中生产的“双菱”牌塑料经纱管两次被评为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1965年鄞奉路建立宁波锚链锻件厂生产 锻钢件、链条。
  第二节 电子仪表
  电子元器件
  元件 1965年,望春路建宁波电容器厂生产裸铜线、纸介电容器、开关元件、软磁铁氧体磁芯等。1980年后,宁波电容器厂、宁波磁性材料厂(段塘镇)投资150余万元增置设备。长春路无线电器厂引进碳膜电位器平面丝网印刷机、绷网机,电容器厂引进金属化聚丙烯电容器生产设备。宁波电容器总厂“宁容”牌空调电容器、磁性材料厂“宁磁”牌钕铁硼水磁合金、宁波无线电器厂“火箭”牌水线电位器、宁波佳乐电子有限公司(无线电五厂)“佳乐”牌立体声乐放磁头等多次被评为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宁波电容器总厂“宁容”牌洗衣机、风扇电容器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聚丙烯交流电容器被评为机电部优质产品。
  器件 1966年,大梁街金星乐器生产合作社建晶体管生产车间(后称“宁波晶体管厂”)生产2AK型锗开关二极管、2AK型检波管。1967年,西郊路麻袋生产合作社改建为市半导体研究所(宁波太阳能电源厂),至1968年采用冰醋酸法、液氨吸服法制取多晶硅成功,次年试制N型、P型硅单晶材料及外延片和3AG1型锗高频三极管。1982年,太阳能电源厂与福明船厂等协作,制成“金龙”号玻璃钢太阳能龙船,曾在美国纽约世界能源博览会展出。硅太阳能电池出口斯里兰卡、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4年,宁波晶体管厂引进日本晶体管自动玻璃封装机、瑞士自动划片机、球焊机等,产品有锗、硅、磷砷化镓3种材料7个系列153个型号。后宁波晶体管厂与香港东科公司合作成立塞米康电子有限公司,与台湾显明电子公司合资成立爱米达电子有限公司。
  广播电视通信设备
  广播电视设备 民国21年(1932),潘也鲁、袁世川进口元器件组装0.50瓦、5瓦广播发射机。27年(1938)何瑞荷在北大路(解放北路)创办私立无线电补习学校(电声初级工业学校),以自制收、发报机为教具。1949年,城区(包括江东、江北)有无线电修理行10余家,组装少量收音机、扩大机。
  日用电子器具 1968年,后河巷塑料制品牙刷厂改建为无线电六厂(宁波无线电一厂),生产单波段便携式五管半导体收音机。1969年,桂芳巷圆珠笔厂(宁波制笔总厂)制成C691型四速单声道电唱盘。次年试产160型便携式单波段交(直)流收音、扩音、电唱三用机。1971年,镇明仪表螺丝厂生产蔽极式电风扇,次年改名为“宁波电扇厂”。其后仿制生产循环式、揿拨式、琴键式、蔽极式、电容式电风扇,新产1400毫米吊扇、400毫米电容式台扇、400毫米五档四速开关落地电风扇。1981年,医疗器械二厂转产洗衣机,改称宁波洗衣机厂。1984年年产洗衣机30.50万台。1990年,洗衣机总厂(鄞奉路)“新乐”牌洗衣机获第二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金马奖。1982年,西郊路建成宁波电视机厂,产31厘米、35厘米、44厘米黑白电视机。1988年,宁波无线电一厂、三厂(永丰路),宁波电视机厂和宁波无线电厂联合组建宁波电子电器(集团)公司,产收录机、电视机、电唱机,次年解体。永丰路宁波无线电三厂曾生产计算器、塑料薄膜唱片等。1986年生产的“宁波”牌塑料唱片(单)和“宁波”牌塑料唱片(立体)被评为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宁波佳音音像有限公司生产盒式复录磁带。
  通信设备 1971年,宁波无线电一厂试制成船用短波发射机。1982年,县学街宁波医疗器械厂制成病房传呼器、病房对讲机。1986年,西郊路建宁波通讯设备厂,产HJZ-90型90门、60门、3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计1420门。1988年试制JZX-2D30门、60门、9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及HJD-10型内线交换机。
  仪器仪表
  望京路宁波光学仪器厂,是机电工业部定点生产光学显微镜专业厂,前身系勤俭眼镜厂(后称“宁波眼镜厂”),建于1957年。1968年制成双筒立体显微镜。后投产生物显微镜,示教、体视显微镜,彩色放大机,验钢镜,激光多普勒显微镜等。1979年首批出口解剖显微镜200台。1965年,望京路宁波仪表厂生产卧式机油压力表。1978年后产万分之一光学扭簧比较仪、轴承检测仪,占全国总产量的60%。
  第三节 纺织 服装
  棉织
  色织布 民国12年(1923),西门外设德丰布厂,16年(1927)有布机60台,其中电动布机20台,开现代织布业先声。到22年(1933),境内有振丰染织厂(开明桥教堂弄)、厚丰布厂(西门外天灯下)、顺兴布厂(府前)、顺兴泰记染织厂(府侧街)、厚丰第二布厂(北门外)和恒丰染织厂(南门外航船埠头)6家。32年(1943),北大路(解放北路)建大华布厂,使用电动布机。后在崔衙街、日新街建起多家布厂。至1949年5月,境内有棉织企业30多家。1949年9月国民党飞机轰炸,布厂有的被炸毁,有的迁郊外生产。1950年,恒丰布厂有全铁机204台、电力机272台,年产量595.50万码。1958年后按专业化分工生产,人丰布厂主要产棉贡呢、线呢。
  白织布 民国18年(1929),恒丰染织厂(恒丰布厂)在南门永春巷开业,是市内首家白织布生产厂,产哔叽、斜纹布等坯布,自行染色。1960年购置灯芯绒布机120台,产42/2X21灯芯绒100万米,为省内首家。1964年人丰布厂纯粘布投产,品种有纯粘纤哔叽、东方呢和粘棉(人造棉)等。1976年,境内布厂生产纯棉大提花贡缎。1988年后,人丰布厂、恒丰布厂大提花贡缎生产形成规模。
  棉制品 民国8年(1919),林梦飞在南门外开办大成毛巾厂,为近代市内首家棉制品厂。1949年5月,境内有马福记丝线号(公园路123号)、永盛丝线庄(镇明路565号)、慎泰全百货号(中山东路28号)、春生源制线厂(中山东路27号)、慎兴吉记百货号(中山东路26号)、永兴祥制线厂(中山西路238号)、德兴祥制线厂(中山西路249号)、宝兴制线厂(中山西路272号)等制线作坊。1953年,永宁桥堍建市毛巾生产合作社。同年,23家制线厂联营建东南线厂、光明线厂,后光明线厂等并入东南线厂(宁波线厂)。1957年,青石街建宁波棉毛纺织厂,后迁镇海团桥田湖。1958年,宁波线厂更新改造设备,生产双股染色木纱团。后析宁波线厂织带部建宁波制线织带厂(宁波织带厂)。1976年,延安棉织厂(原浙东棉织厂,后宁波床单厂)产床单坯布,次年产出口彩条印花、麻雀床单1.27万条,1979年出口达到25.50万条。
  印染
  纯棉印染 旧时手工印染作坊印染毛蓝、双蓝、玄色、漂白、蓝底白花棉布。后德国靛青染料倾销,土染料遭排挤淘汰。民国18年(1929),裕成棉布号经理王稼瑞于南门外永春巷创办恒丰染织厂设印染部,从业人数五六十人,日产光元色细布、条漂布万余米(三四百匹)。21年(1932)增置设备,日产全棉漂白花布三四千匹,产品有阴丹士林蓝细布、杂色富绸、元哔叽、浅色花布等百余种。抗战期间,染坊大多闭歇转产,抗战胜利后逐渐复苏。1949年5月,境内漂染、洗染作坊有正丰染坊(中山西路)、功茂仁记染坊(镇明路)、惠成染坊(偃月街)等近30家。1957年,宁波漂染厂(宁波第二印染厂)建立,加工漂染纱。1963年,恒丰染织厂玫红色灯芯绒为全国优秀产品。1983—1985年,宁波印染织厂、第二印染厂投产外销纯棉印染布,产品有纯棉大提花贡缎和漂白、杂色、印花绒布。
  化纤印染 1964年人丰布厂等提供的粘胶纱线、坯布,由恒丰印染织厂染整毛型粘胶印染布,为市内首批化纤印染产品。1985年,第二印染厂添设热转移连续印花机,始产涤纶长丝仿毛、仿绸印花布。
  化学纤维
  1974年,宁波合成纤维厂与宁波漂染厂涤纶车间合并,在北郊路建宁波化学纤维厂,产涤纶短纤维,1977年年产能力达到1500吨。1986—1987年,投资2715万元,扩建年产2000吨涤纶长丝、短丝纺丝缕工程竣工,短纤维纺丝和牵伸丝生产线投产。1990年产品有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维、涤纶弹力丝等,年产能力达到7000吨,年实产5000多吨。
  毛麻纺织
  毛纺 1968年,海曙羽毛厂用改造后的旧棉纺设备纺氯纶绒线,后易名为“宁波毛纺厂”。1974年,宁波合成纤维厂氯纶绒线车间并入,年产绒线150吨。1981年,宁波毛纺厂产毛腈混纺绒线、全毛绒线、针织绒线等。
  麻纺织 1985年,宁波东方毛麻纺织厂在段塘镇成立,产黄麻纱线,后转产。
  针织
  民国3年(1914),同生利百货店经理赵宇椿在县西巷创办美球丰记针织厂,产拉毛袜子,后产线、纱、毛绒袜,形成规模。15年(1926)产汗衫、纱衫、绒衫、桂地衫等数十个品种。至22年(1933),境内有美球丰记针织厂(石柱桥)、美星针织厂(县东巷)、明星织袜厂(冲虚观前)、淮阳针织厂(廿条桥)、三民针织厂(开明坊)、天纶丝袜厂(县前萧家桥)等。1949年5月,境内有胜利针织厂(西河街)、丰泰针织厂(呼童街)、周兴昌内衣厂(中山东路)、锦丰针织厂(国医街)、大禄针织厂(镇明路)等20多家。1955年,宁波袜厂(后宁波第二针织厂)在永丰路建立,产纱线袜、化纤弹力袜、卡丝袜等。至1958年出口绒衫4.32万件、棉毛衫6.84万件。1960年、1964年分别开办了宁波第三针织厂(新高路)和宁波第四针织厂(西河街)。1985年,宁波第二针织厂投资947万元,引进先进机械设备,产纬编涤纶面料、针织服装。1984年和1988年“新香”牌纬编涤纶面料、“金光”牌弹力绵纶三色花袜4次被评为部优产品。
  丝绸 南宋时,今丝户巷一带设丝纺局,生产贡品吴绫、交梭绫、大花绫等。明清时期,产深青宁丝、白生丝、平罗纱、白绉纱、青熟丝及绫、绸、缎、绢等。全祖望有诗载:“未若吴绫夸独绝,大花璀璨状五云。交梭连环泯百结,濯以飞瀑之赤泉。”民国15年(1926),县东巷开设华亚电力织绸厂,专织华丝葛、印度绸。还有紫微街通州绸厂、新街华经绸厂。其后多家绸厂开业,多前店后厂。后日本人造丝倾销,蚕茧产量下降,解放前夕,丝绸业衰落。1981年,宁波丝绸印染厂在段塘镇投产,为全市首家丝绸印染专业厂。至1983年,年产能力达到1400万米。
  服装
  民国14年(1925)后,奉化王才运等人从上海回甬开设的服装店,以城区三民公司、新衣业同业公会等较为显著。1955年,老市区建立服装生产合作社,次年创办宁波服装总社,承接百货公司及市民来料加工,生产普通服装、劳保服、蚊帐及杂件等。1960年,章耆巷宁波服装四社(宁波服装一厂)首产出口联邦德国绒布男衬衫5万件,出口苏联人造丝影条男衬衫6000件,外贸收购值达29.1万元。1965年成立宁波市服装鞋帽公司。1973年增设镇明综合社(服装五厂)、海曙综合社(服装六厂)。1977年,宁波服装一厂生产衬衫、睡衣、睡裤等,销往东南亚。此外有狮子街宁波服装二厂、中山东路宁波服装四厂、苍水街宁波服装五厂、洪圣巷宁波服装六厂。宁波服装一厂生产的“天一阁”牌连衣裙、“红灯”牌男衬衫曾被评为部优产品。
  第四节 冶金 建材
  金属冶炼
  大办钢铁 1958年掀起“大办钢铁”运动,开创宁波炼铁工业历史。9月成立城中(海曙境)钢铁生产指挥部,发动机关、街道、学校、企业、农村社队大筑土炉炼铁,有小高炉、三节炉、冲天炉等。搞“以钢为纲”、“钢铁元帅升帐”,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砸取和收集旧钢窗铁门、铁镬器皿作炼铁原料,用木材、煤球、焦炭、泥炭作熔炼燃料。所产烧结铁似铁非铁,能用者少。至1959年上半年,群众热情难以为继,大坯炉熄火拆除。“大办钢铁”以失败告终。
  回收提炼 民国时,居西门外异地渔民挖河道水下废铜烂铁,熔炼出售,俗称“扒沙”。1958年,西郊成立金属熔炼小组,淘炼冶铸机械工业垃圾中有色金属。其后孝闻街道金属提炼小组并入西郊金属熔炼小组,改名为“海曙西郊金属提炼厂”,收购机械行业扒口灰、炉仓灰、铜铅屑末角料熔炼成锭。1959年改称宁波金属提炼厂(西成桥南),熔炼铜锭、锡锭、铝合金。
  金属压延
  民国22年(1933),城区有铜锡店坊,多系前店后坊。1966年后,宁波金属提炼厂铜材车间生产再生、压延铜棒。1976年析铜材车间在西河街建宁波铜材厂。至1987年,生产能力达5500吨,实产4490吨。
  建筑材料
  砖瓦 1965年,南门段塘建宁波砖瓦一厂。1979年,砖瓦一厂建膨胀珍珠岩车间,1981年7月试制首批框架轻板预制构件成功。次年用框架轻板预制构件建槐树路化工宿舍楼,高6层,为省内第一幢预制构件试验楼。后又建老龙湾第二幢试验楼,因造价较砖混结构高未推广。1984年砖瓦一厂停办,厂基改建白板纸厂。1983—1990年,境内有涂泥制砖厂4家,产砖31700万块。
  防水材料 1958年在段塘镇建防水材料合作工厂,1963年改名为“防水材料厂”,产油毡原纸。1980年更换设备,产双幅纸。1981年产原纸8445吨,为省内产油毡原纸大户。1982年起,油毡远销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宁夏、黑龙江等地。
  非金属矿材
  玻璃 1958年,宁波玻璃厂试制平板玻璃未成,1966年产压花玻璃,至1971年累计生产60万平方米。后因产品滞销,改产玻璃瓶。
  玻璃纤维 1958年,宁波玻璃厂用煤灶熔化拉制玻璃纤维,至1961年累计产玻璃纤维纱135.20吨,其中有保温用粗纱,织造用细纱。
  第五节 食品加工
  粮油
  碾米 传统碾米手工操作,采用石臼、碾子、木碧或脚碓、水碓。稻谷破糙,以木誉为主。民国元年(1912),城区泰康、泰记米厂首用机器碾米,用蒸汽机拖动碾米机。14年(1925)前后,城区(包括江东、江北)有米厂40余家,最盛时有78家。1950年,专署粮食局在延庆寺建稻谷加工厂,为宁波首家国营米厂。1956年,私营米厂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1966年,公私合营米厂都转为国营。1978年推广米糠综合利用,榨油、制植酸钙,另制白酒。
  磨粉 清光绪年间(1875—1908)磨坊以牛力牵动磨具,生产通粉、鲜夫、切面。民国11年(1922),境内乙未街成立乾大机器粉厂,为浙江机制面粉业之始。16年(1927),鼎新街口办起恒顺面粉厂,采用美麦、澳麦和山东济宁白麦、苏锡杜黄,年产面粉12000包。
  榨油 旧时土法榨油,采用木车(油车),加工油菜籽、棉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濠河街通利源榨油厂用机器榨油,专产棉油,固定资本8万银圆,为省内资本最大油厂,号称宁波“三支半烟囱”中的半支。1950年,国家以租赁形式接办通利源油厂。
  罐头
  民国9年(1920),章林生与陈如馨在西门外马园开办如生笋厂,产“宝鼎”牌油炯笋、清汁笋等罐头食品。次年,“宝鼎”牌油炯笋罐头获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首次展览会金质奖章,15年(1926)获美国费城博览会特等奖,16年(1927)获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章,18年(1929)获中华国货展览会金质奖章。22年(1933),境内罐头食品厂除如生笋厂外,还有西门外恒生笋厂、顺生罐头厂、城区西门和生罐头厂、大陆罐头厂、滋生罐头厂和华新罐头笋厂。1954年仅存如生笋厂独家,1956年公私合营,改名为“宁波罐头食品厂M966年置真空自动封口机2台,1981年、1982年引进空罐生产自动线等主要设备,1987年引进大、小罐型电阻焊生产线,结束锡焊罐工艺。同年,投资1805万元扩建果蔬罐头车间。其间,“梅林”牌蘑菇罐头获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章、第十二届萨里玛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酒饮料
  酒 北宋城区产“双鱼酒”素负盛誉。明代绿豆烧(白酒)称佳。清乾隆七年(1742),城区开设楼茂记酱酒坊。清末,段塘有醇德酒坊。民国21年(1932),境内主要酒坊有陈生号(西门外行宫后)、太和顺记(西门马园桥下)、袁祥和成记(西门外)、郑公和成记、郑公和仁记(西门外筱墙弄)、祥和(西门外新河塘)、张晋太源记(西门外廿九房)、范宾利甡记(西门外后莫家漕)、范宾利(椅子漕)、范宾利兴记(西门外莫家漕)、榆茂(西门外东弄堂)、乾康成(西门外惊驾弄)、周生泰记(双池头)。1951年,城区10多家酒坊组成永生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次年,咏归路历生茂酒坊转为国营宁波酒厂。1958年,永生酒厂并入宁波酒厂,年产黄酒4851.93吨。1961年粮食困难,产量减至738吨。1972年,宁波糖果饼干厂啤酒车间建成,产啤酒203吨。宁波酒厂采用机械压榨,酿酒生产流程实现机械化。1981年,采用大罐发酵新技术,产量超过5000吨。
  调味品 1961年,宁波市酱品酿造厂分设鼓楼车间,后改为味华酿造厂。1987年,味华酿造厂装置酱油、米醋生产线,酱油机械装瓶流水线。
  饮料 民国14年(1925),城区同兴街开设北利汽水厂,生产碳酸饮料。1950年,宁波冷藏公司置2台汽水机,生产碳酸饮料。1957年建立宁波汽水厂,日产汽水600打,次年并入糖果饼干厂,至1983年年产汽水1475吨。
  冷饮品 民国28年(1939),宁波冷藏公司始产棒冰,至1949年产棒冰77.25万支。1959年宁波糖果饼干厂产冷饮品22.60吨。1980年,燎原食品厂产冷饮品87.50吨。1985年,冷藏公司和燎原食品厂引进冷藏制品生产线。1990年,冷藏公司产量达2431吨,燎原食品厂产量达3054吨,糖果饼干厂产量达702吨,以阿波罗冰淇淋、果酱夹心冰淇淋为佳。
  糖果 糕点
  糖果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城区同泰、万和、复兴、鼎崇兴等糖果饼干作坊产粽子糖、花生糖等。1949年,城区(包括江东、江北)有糖果作坊50家。1956年公私合营,组成甬江糖果厂、金星糖果厂、联盟糖果厂3家。1958年,3家糖果厂与国华、大康、伟大3家饼干面包厂合并成立国营宁波糖果饼干厂。同年,新建燎原食品厂(集体所有制)生产糖果。1965年,两家企业产糖果1336.60吨。宁波糖果饼干厂“马”牌酒芯巧克力、果仁巧克力、敦煌奶糖,燎原食品厂“燎原”牌金猴奶糖、橘型软糖、蝴蝶软糖曾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两厂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项、银奖7项、铜奖2项。
  糕点 民国21年(1932),和义路开办味果食品公司,产早茶饼干。36年(1947),东后街开设伟大饼干面包厂。1958年,伟大、大康、国华3家饼干厂与3家糖果厂合并成立国营宁波糖果饼干厂。1958年,糖果饼干厂产饼干1822吨。其后,因生产工艺落后,消费需求变化,外地产饼干进入,产量锐减。后糖果饼干厂、燎原食品厂关闭。
  第六节 造纸 印刷
  造纸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赵家荃在北门外集资创办通益造纸厂。民国17年(1928),城区(包括江东、江北)有造纸作坊13户。其后外纸输入,土纸衰落。24年(1935),朱瑜章于南门外澄浪堰独资开办大利纸厂。1949年,华伦造纸厂生产机制纸39.95吨。解放后,造纸工业逐步发展。1958年,市手工业联社建立黄板纸厂,生产瓦楞纸,后改名为“东风造纸厂”。1963年,宁波防水材料厂生产油毡原纸,至1981年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1985年,段塘镇宁波造纸总厂(后白纸板厂)建年产3.40万吨涂布白纸板生产线,列省市“七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1988年试产白纸板11118吨,改变了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印刷
  宋时,境内有官办、民间雕版印刷。明州公使库为全国十大刻书公使库之一,其刻本称“四明本”或“明州本”。如《攻魏先生文集》20卷、《宝庆四明志》21卷等。元代庆元路官刻本有《四明志》、《困学纪闻》等近20种。民间雕印有袁桶《清容居士集》、《玉海》等2404卷。明代范钦刻印书籍30多种,今天一阁存刻板数百片。清代刻印以志书为主,徐时栋烟屿楼刻印《宋元四明六志》。清末后石印、铅印(凸版印刷)渐趋发达,雕版印刷衰落。20世纪30年代,境内有华陞印刷公司(崔衙街)、美美印书馆(公园路)、章荣泰印刷所(县前),经营石印或铅印,或石印、铅印兼营。1949年11月,和义路建立宁波甬江印刷厂,1954年甬江印刷厂置胶版印刷机开始平版印刷(胶印)。1962年,海曙印刷厂投产,1965年甬江印刷厂生产扑克牌,1972年扑克涂塑上光成功,为省内首家。1984年,宁波彩色印刷厂扑克车间析出,在孝闻街建宁波扑克彩印厂,年生产扑克3.87万箩,至1990年扑克彩印厂出口产品产值260万元。
  第七节 化学医药制造
  无机化工原料
  1955年,车轿街应家弄新兴皂烛厂利用宁波榨油厂棉籽壳灰生产碳酸钾,后因原料断绝停产。1958年,宁波塑料厂在南门鄞奉路建年产300吨隔膜法电解烧碱车间,次年停产。
  有机化学产品
  1951年,南郊路泰山化工厂年产酒精216千克。1967年,咏归路宁波酒厂年产300吨酒精装制投产,后年产能力增至4500吨,1987年产商品酒精3199吨。1959年,宁波榨油厂建年产400吨糠醛装置,以棉籽壳为原料生产糠醛,后停产。1972年,宁波塑料厂以酒精为原料年产150吨低压聚乙烯装置投产。1984年,万安路宁波橡胶二厂引进挪威、德国设备,建年产1000吨聚氨酯软泡、260万平方米复合面料生产线。
  化学农药
  1958年,湖西警工路(现改共青路)筹建农药制药厂生产茶乙酸,后迁江北。
  椽胶制品
  工业制品1958年从事橡胶制品的上海回乡职工林祥庚等人合伙在咸塘街开办群力橡胶工业社,后改名为“宁波橡胶厂”,生产固定三角胶带等3种产品。1963年,仓桥橡胶小组生产橡胶密封件。1971年,宁波橡胶厂生产拖拉机轮胎、汽车轮胎,年产能力3000套。1981年生产建筑用震荡胶管3000米。
  日用制品1961年,宁波橡胶厂试产布面胶鞋,次年年产14.60万双。1966年年产解放鞋、松紧鞋等4种123.60万双。1979年年产布面胶鞋能力扩至600万双。1985年生产注塑鞋。1986年年产布面胶鞋能力增至1000万双,成为全国19家重点胶鞋生产企业之一。
  乳胶制品1958-1962年,宁波橡胶厂生产指套、医用手套等乳胶制品。1970年在西北街建立海曙区乳胶厂,产医用手套、卫生手套、输血胶管等。1978年后生产乳胶海绵、摩托车坐垫、乳胶圈等。
  医药
  中成药 南宋宝庆三年(1227),明州知府胡榘在城内创办官营惠民药局,制售中成药,“焙室烹釜,莫不毕备”。宝祐五年(1257),药局迁海晏楼扩建,增设销售铺14处,有府前班春亭都局、城内上马亭铺、南门大庙前铺、瓜亭铺、灵桥门铺等。元大德二年(1298)设药局于清澜桥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四明桥西即时亭重设惠民药局。清代废官营药局,兴民间药业。药行街有药行20余家,药店10余家,街由此得名。著名的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创办的寿全斋,道光十一年(1831)创办的香山堂,康熙元年(1662)创办的冯存仁堂,光绪七年(1881)创办的赵翰香居,均前店后坊,制售中成药丸剂、散剂、胶剂、丹剂、药酒等。20世纪40年代起,中药店铺渐减。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各家医药企业资金共41.90万元,其中冯存仁堂16万元、寿全斋8.60万元,两家占全行业资金的58.60%。同年建立市公私合营国药号制造部,1956年改名“宁波国药制剂厂”。1960年迁址鄞县梅墟,后并入宁波制药厂。1965年在药行街石板巷分设宁波中药制药厂。1972年与宁波化工厂合并,迁建西北街。
  化学药品 原料药:1959年、1960年,宁波制药厂(前身宁波农药制药厂,地址湖西警工路,后迁江北贝家巷,又迁江东东来坊,再迁北郊路。北郊路原属海曙境内,后划归江北区)生产呋喃西林、肾上腺素、对氨基水氧酸钠、口服水解蛋白,不久停产。后产口服葡萄糖、芦丁、柠檬酸铁铵等原料药、四环素碱、呋喃坦啶、消炎通、维生素C等。宁波油厂生产谷维素。制剂:清同治九年(1870),广东一教徒在甬创立西药房屈臣氏药房,开始传入西药。后开设天一信孚堂、积善斋等药房。民国13年(1924),奉化人孙志吕开办四明药局,后改四明药房,制剂有十滴水、复方氯仿酊、胃气散、疳积散等55种。1958年,宁波制药厂、市医药公司附属制药厂产片剂、酊水剂。1964年产片剂、粉剂、酊水剂。1969年,西郊路建的宁波工农制药厂产酊水剂、人丹、清凉油、服药水等。1975年迁址咏归路,后专产针剂。1984年易名为“宁波第二制药厂”,1990年针剂品种达35个,产量6291万支。
  第八节 工艺品制造
  骨木嵌镶
  在木器家具表面嵌镶用牛骨、象牙、螺甸(蚌壳)、黄杨木为原料的图案,这叫骨木嵌镶,它具有独特风格。清乾隆时这种工艺达到很高水平,进贡的八角茶几,至今保存在北京颐和园乐寿堂。民国时衰退,到1949年从业艺人多数改行。1962年,宁波工艺美术厂实验厂老艺人臧成芳传授技艺,嵌镶工业得以继承发展。1964年,骨木嵌镶工艺品开始出口,次年外贸收购额达到7万元。1973年,郑洪生等创作的《群芳雅集》落地嵌镶屏风,获省创作设计大会优秀奖,展出于香港“宋城”。此后创作的挂屏《百美图》、地屏《普天同庆》分获第三、第四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1985年,高级工艺美术师孙翼年等设计创作的金冠牌骨木镂嵌《西湖春泛图》大型组合博古橱,获第五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被列为全国珍品。1990年,骨木嵌镶等制品出口产值达458万元。后因开明街拓宽,工艺美术厂停办。
  朱金木雕
  木材经雕刻后贴朱金漆而成,又名“漆金木雕”。唐时朱金木雕已兴,宋代兴盛。民间结婚眠床,四周用朱金木雕,骨嵌、绘画作装饰,耗工巨大,有称“千工床”。新娘出嫁乘坐花轿,四周镶衬木雕楼台亭阁、戏曲人物,彩画镜片围屏,玲珑剔透,光彩夺目,誉为“万工轿”。1964年,宁波工艺美术厂经重点发掘,制作朱金木雕屏风,箱柜和朱金花板销往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澳门。1974年创作朱金大地屏《群仙云集》,正面雕赴蟠桃盛会的107位神态各异的仙人,气势宏大。
  漆器
  泥金彩漆融合绘图、雕漆于一体,有金彩漆、描金漆、沥金漆、脱胎漆、推磨漆5类,产品有屏、橱、椅、箱、桶、盂等,日用与欣赏价值兼具。1960年,市工业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实验厂(市工艺美术厂)生产泥金彩漆工艺品。后生产的咖啡桌、挂屏、电视机橱等大件泥金漆器出口。1979年,泥金彩漆立地屏风《红楼金钗》由日本商人购置收藏。
  刺绣
  宁波刺绣(宁绣)分金银绣、机绣和绣衣等,历史上与蜀锦、苏绣齐名,金银彩绣,又名“仿古绣”,与中国传统刺绣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赵朴初曾题赞:“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妙笔神针。”清光绪六年(1880),许朝阳、许朝松兄弟在大梁街开设许德来绣花作坊。1956年,许德来绣花作坊传人加入宁波绣花生产合作社(宁波绣品厂),次年创作的毛泽东绣像献给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代表会议。宁波金银绣艺术馆展出的代表作品大型金银彩绣《甬城元宵图》,把天封塔、城隍庙等甬城古迹,状元楼、缸鸭狗、升阳泰等百年老店和灯会抬阁、舞龙耍狮等传统习俗融会一体,使用了鲜花绣、网绣、盘金绣、盘银绣、打籽绣等20余种绣法,在第二届中国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夺得“天工艺苑杯金奖”。机绣,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用缝纫机替代手工绣花,生产枕套、床罩、被面、帐沿、窗帘、台布等产品。绣衣,是把宁绣工艺运用在服装上,在衣服前领、前襟、边口加上绣花装饰。1958年,宁波绣服厂加工出口绣绸、绣衣,品种有衬衫、连衣裙、睡袍、浴衣等。1982年,宁波绣服厂“牡丹”牌真丝绣衣、“百合花”牌化纤绣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草编
  望春一带,向有种植席草、编织草席和草帽传统。后金线草传入,一些人又兼编织金纺草帽。民国21年(1932),境内有大生软席厂(高塘墩)、宝星席厂(北门外)、金源记席厂(湖西)、明心席厂(西门施祥寺)、德大软席厂(柳汀街财神殿)等织席业厂家,有华孚、天森(西城桥)、联昌、泰丰(法华庵)、天隆(柳庄接官亭)、涌丰(白龙王庙)等草帽收购加工厂家。20世纪80年代,席草编制草帽渐减,草席厂转产或停办。
  戒装道具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咸塘街、纱帽巷一带有戏装制作坊。解放后成立的宁波绣品厂仍保留戏装生产车间,1981年制作的男蟒袍、男大靠、女披和戏帽4件产品,获全国戏装道具质量评比第五名。
  金银首饰
  民国时期,东门口、江厦街和灵桥门一带裘天宝、天宝公记、老天宝、宝成、宝庆、方聚元、方紫金、老凤祥、新凤祥、老庆和、老九霞等10多家银楼,都设有金银首饰作坊。解放初银楼转业,金银首饰停产。1961年建立宁波首饰标牌厂,承接民间金银首饰来料加工,后停产。
  第九节 其他
  日用器具
  金属制品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濠河头设仁和镬厂。1951年,老市区(包括江东、江北)有打铁铺182家,生产铁器刀剪等。1958年,湖西中营巷五金生产合作社年产揿钮20万粒。1965年,宁波铝制品厂产粗制铝茶壶,1969年产精铝茶壶。1979年,宁波铝制品二厂(即宁波铝制品厂)制成铝茶壶嘴十合一联机,改原手工10道工序为一次成型。1986年试制自鸣铝茶壶销往国外。此外还有高塘路宁波压力锅厂、西郊路铝器皿厂,生产压力锅和饭盒。
  玻璃制品 1957年,卖鱼路建立宁波玻璃厂,生产汽水瓶、罐头瓶、农药瓶等。1959年产民用灯泡。后析出设宁波灯泡厂,不久闭歇。1981年自行设计制造玻璃瓶罐耐内压试验机,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首家应用国产设备和仪器,实现玻璃料房自动化,日用玻璃制品、啤酒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5.15%。
  家具 明时有圆木业,制作木桶等器具。明末清初宁式木制家具做工精巧,享誉省内外。民国15年(1926),陈友仁在碶闸街开设兴泰昌沙发店。20年(1931),城区有木器作37家,多数集中在药行街。此外还有篾竹、藤器作、圆木作。1954年7月,五联木器工场改称“五联木器厂”,后易名“宁波木器厂”。20世纪60年代初,铝制品、塑料制品兴起,木制家具衰落。1965年,建铁器家具厂生产铁床。1972年,宁波木器厂生产卧房套装家具。后又生产钢丝折床、钢折椅。1985年引进美国粉末静电喷涂设备,取代油漆涂刷工艺。宁波木材家具一厂引进国外设备,产板式组合家具,圆木制品停产。
  塑料 皮革制品
  塑料杂品 1964年,长春路宁波塑料一厂生产全塑鞋(塑料鞋),至1978年,年产塑料鞋能力达500万双,成为省内最大生产塑料鞋企业。1984年引进意大利双色注塑机,年产塑料旅游鞋、运动鞋50万双。1971年始产杯、盒、盆、盘、桶以及保温瓶壳、带等日用塑料杂品。1976年,柳庄巷宁波塑料三厂生产合成革。
  皮鞋及制品 解放前城区有制革业,多为前店后坊或皮鞋作摊。解放后有老三进、同心等较大皮鞋店,参加公私合营宁波皮鞋业联产联销工场。1958年初,宁波制革生产合作社购置剖皮机、削皮机、打光机等设备,代替手工制革。10月,宁波制鞋生产合作社等并入,改为宁波皮鞋制品厂,生产皮鞋出口苏联、东欧。后因皮革资源紧缺,城区保留长城皮鞋厂、老三进皮鞋工场两家。1985年在濠河头成立宁波皮革制品总厂,与长城皮鞋厂、塑料皮件厂、合成革厂建立联合体。
  文化用品
  制笔 清光绪年间(1875—1908)日新街、车马弄开设鸿文堂、文品号等毛笔作坊。民国3—5年(1914—1916)灵桥门有夕照堂和三法卿三礼堂生产毛笔。1952年,私营制笔厂生产自来水笔。1954年,宁波制笔厂改产圆珠笔。1985年,宁波圆珠笔厂生产聚丙烯油管圆珠笔芯和直灌式圆珠笔等新产品。
  乐器 民国36年(1947),中山东路娄美声乐器店开业。1956年与赓和风琴厂等组成乐器生产合作社,后改名为“宁波金星乐器厂”,组装88
  键钢琴。1970年,湖西竹器社乐器小组并入金星乐器厂,1977年,产小提琴3万把。
  专记1
  通利源榨油厂
  宁波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和丰纱厂锭子响,太丰面粉灰烬扬,永耀发电灯笼亮,通利源榨油放炮仗,‘三支半烟囱’可怜相。”其中“一支半烟囱”就在海曙境内。过去有人嘲笑宁波在解放前工业落后,说它只有“三支半烟囱”。比起永耀电厂、和丰纱厂、太丰面粉厂等大工厂的烟囱,通利源榨油厂直径半米的铁管烟囱的确只能算半支。以现代眼光看,民国时期宁波的工业的确落后,与现在宁波的工业不可同日而语。但若以历史眼光来看,民国时期宁波的工业还是比较发达的。在浙江省,宁波工业规模仅次于杭州,是全省第二大工商业城市。海曙在宁波的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宁波是浙江省最早的商埠,附近各县农村普遍种植棉花,弹花、纺纱、织布等行业均较发达,是浙东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鸦片战争之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洋货、洋布充斥宁波市场,一斤洋纱几乎等于一斤棉花的价格,使当时的宁波“巡行百里,不闻机声”,手工棉纺织业因此遭受沉重打击。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著名实业家严信厚联络专做日本生意的新生泰洋布店老板汤仰高,把湾头下江村(现属江北区)一个原来手工轧棉花的工场改建为机器轧花厂,称“通久源轧花厂”。每年从慈溪、余姚、镇海、上虞、绍兴等地产棉区收购大批籽棉,用船运至厂内,然后轧成被棉,大部分运往日本。面对轧花厂轧下的大量棉籽,宁波的民族资本家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对棉籽进行再加工,办起了通利源榨油厂,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和利润率。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宁波绅士张玉成等7人集资12万元,在城区南门濠河(今音乐公园一带)创办通利源榨油厂,购置了蒸汽机、柴油机各1台和发电机1台、锅炉4台、磨籽机2台、水压榨油机5台等设备,专产棉油,每年需原料棉籽15万担(一说每天榨棉籽10万斤),雇佣工人百余名。宁波的通利源榨油厂是浙江第一家机器榨油厂,当时通利源所产棉油杂质很多,消费者不爱吃。其时在江东有一家小油店,因购进的棉油没有销路,就把它放在角落里。有一天,棉油缸上面不经意放上了一包石灰。日久,石灰粉末漏进了缸里。过些天,有人要买棉油,店主拿掉石灰包向缸里一看,见缸里的棉油清澈如镜,状如市上供应的花生油。此后他从通利源进来棉油,如法炮制,以略低于市面上价格出售,生意很好。久而久之,通利源发觉别的油店棉油生意都不好,独有这爿小店生意很好,觉得奇怪。向店主打听,店主却不肯说出来。最后通利源出了高价,才把这套秘密弄到手,后加以改进,改用石碱代替石灰,取得了成功。以上是通利源第一阶段的情况。
  20世纪初,余姚人翁基初在宁波开了一爿宏大花庄。他看到通利源利用棉籽可以榨油,又想起家乡一带产棉区,都把棉籽当成废物,如果把这些废品都收购起来榨油,不但可以使农民增加收入,而且大大有利可图。于是就集资10万(一说80万)银圆,收购了原通利源榨油厂,并且购置地皮,建造厂房,添置机器,开设起新式的大型榨油厂,招牌仍叫通利源。翁基初当上第一任董事长。
  第二阶段的通利源聘请了徐荣生为总办(总经理),蔡臻诚为厂长。蔡为人沉默寡言,对业务很是钻研。他经常深入车间,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榨油剩下来的棉籽饼,没有出路,觉得可惜。于是就把这些棉籽饼,再进行一道加工,轧成粉剂,送到鄞西樟村,供作贝母田基肥,不取代价。经过一年试验,效果很不错,于是就大做广告。通利源棉仁粉就在宁波郊区农村畅销。
  徐荣生去世后,本来可以将蔡臻诚提升为总经理,但得不到翁基初的支持。蔡因此愤而离职。后来聘请杨容林为总经理,杨做了6年总经理,至宁波沦陷辞职。后又聘请上海大昌兴油厂老板张梅成为总经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通利源每年向棉区收购棉籽3000万斤,每百斤棉籽可榨油13~14斤,估计年产棉油约400万斤。当时食油价格便宜,因此400万斤棉油产值最多也不会超过30万元。榨油时间大约从中秋开始,到第二年端午结束。端午以后,还有一个月油菜籽可榨。其余的时间,停产修机。因通利源榨油厂是季节性生产,因此被称为“半支烟囱”。
  解放后,通利源榨油厂改名为“宁波油厂”。
  专记2
  宁波永耀电灯公司
  宁波市区最早发电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孙某投资1.40万银圆,在境内战船街创办了宁波电灯厂,4年后因经营亏损而停业。宣统元年(1909),宁波当地工商界人士顾元琛、戴瑞卿、王萌亭再次集资8.28万银圆,筹办了和丰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战船街旧址建成了装机120千瓦新发电厂。
  随着宁波对外开埠和工厂增多,虞洽卿发起成立的宁波永耀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为当年宁波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民国3年(1914)4月,永耀电力公司创办,公司董事长虞洽卿,经理周仰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它都是宁波电力工业的支柱。
  永耀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在余姚江和北斗河边置地11亩,收购了战船街和和丰电灯公司,还购置了1台50千瓦发电机和80马力蒸汽机,发电能力大大增强,扩大了市区的供电范围。民国8—26年(1919—1937),永耀电灯股份有限公司4次增股,5次扩建,单机容量从120千瓦扩至1200千瓦,当年总装机容量达到9520千瓦,年发电量984.20万千瓦时。虽然永耀电厂装机容量不到1万千瓦,与现代电厂相比较,实在太小了,可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它的烟囱是宁波最大的烟囱。日本侵华后,由于燃煤来源困难,永耀电厂锅炉曾改为烧柴薪维持夜间供电。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1953年12月,永耀电厂实行公私合营,1965年,宁波电网并入华东电网运行,改称为“宁波电力公司”。1983年3月,宁波电力公司发电厂停止发电。
  现在永耀电厂的原办公楼依然存在。该建筑坐北朝南,为中西合璧的3层建筑。面宽八开间,外墙原为清水实叠墙,方形水泥柱。在其平台屋顶上另建有一小型中式建筑,面宽、进深均为单开间,屋檐起翘,花格门窗。东侧朝南还建有一假山墙,与中式建筑同高。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