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编 工业 建筑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262
颗粒名称: 第十编 工业 建筑业
分类号: F429.55;F407.9
页数: 60
页码: 573-632
摘要: 这篇文字主要讲述了海曙区的驻区工业、建筑业和区属工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驻区工业 建筑业 区属工业

内容

第一章 驻区工业
  境内现代工业兴起较早,在宁波占有重要地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通益造纸厂在北门外创办。三十二年(1906),通利源油厂创办。民国4年(1915),宁波永耀电力公司发电厂发电。9年(1920)如生笋厂西门外马园开办,12年(1923)西门外设德丰布厂。但以后境内工业一直没有发展。解放后虽然工业基础薄弱,但宁波的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工业也大部分集中在境内。1984年两区并建后,重点发展商贸业。21世纪开始又着重发展服务业,驻区工业大多迁移、转产或停业、倒闭。此处记述的多为这些工业全盛时期的情况,以便留下历史的足迹,具体的生产销售数据和业绩已无从统计。
  第一节 机械制造
  民国初期,机器制造业兴起。至1949年,境内机械工厂有顺记机器厂(屠家巷22号)、荣昌机器厂(桂家巷5号)、永盛机器厂(药行街180号)、永春机器厂(灵桥路107号)、天工机器厂(濠河街)、丁胜利机器厂(马衙巷3号)、万泰机器厂(濠河路51号)、德兴昌机器厂(三支街26号)、得利机器厂(公园路)等10余家,多系小厂。解放后,大型机械制造业发展多在江北、江东,境内机械制造企业较少。
  电气机械
  1958年6月,永耀电力公司发电厂电机修理场用625千伏安壳式单向变压器改制100、240、320千伏安电力变压器3台。同年,鄞奉路宁波电机厂生产JO系列交流电动机,1967年设计制造8千瓦机械整流自励三相同步发电机,1969年后增产3千瓦逆序磁场单相有刷、无刷同步发电机。
  通用机械
  清嘉庆十六年(1811),南郊路开设王大兴打铁铺。道光十二年(1832),碶闸街开办德茂打铁铺。宣统三年(1911),三法卿开办夏天兴打铁铺。此类打铁铺多生产竹工快刀、木工斧头、绕刨、锉刀等传统产品。1961年,鄞奉路宁波钢锯厂生产木工锯条,1963年产量达11.92万条,列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榜首。1963年5月,西郊电器厂(宁波冷冻机厂)试制零下40℃低温箱、冷藏箱、制冰机,次年投产氟利昂制冷压缩机等制冷设备。20世纪70年代后试制R12直径50毫米系列封闭制冷机10余种。1964年,胜丰路曙光机械厂(宁波电热烘箱厂)始产电热干燥箱,后产大型干燥箱。1970年后,镇明区机械修配厂、聋盲塑料五金厂(宁波减速机厂)产JZQ系列减速机。1980年后,宁波减速机厂生产摆线针轮减速机。1958年,西成桥建宁波轴承厂(后改称“粉末冶金厂”),专产粉末冶金制品。1989年成立中外合资宁波新立轴承有限公司,生产小型球轴承。
  运输设备
  船舶北宋时,明州为沿海造船中心之一。天禧五年(1021)岁造漕运船177艘。皇祐三年(1051),明州置官办造船场。元祐五年(1090)诏明州年造海船、战船、内河船、漕运船等600余艘。大观三年(1109),温州造船场并归明州。明州买木场归温州。政和元年(1111),余姚江畔恢复明州买木场,设船场指挥营(战船街,俗称“战船厂跟”)。宣和五年(1123)造海船2艘,赐号“鼐新利涉怀远康济”、“循流安逸通济”神舟,载使者徐兢等赴高丽。舟至高丽礼成江时,“倾国耸观,欢呼嘉叹”。其后境内造船业开始衰落。1958年,段塘镇建鄞县交通船厂,修造300吨以下船只。
  汽车 民国18年(1929),鄞奉公路通车,次年鄞奉货运公司设修理厂。1958年,地区公路运输局设中修车间,首次改装灯塔牌大客车、小轿车成功。10月建汽车修配厂(后称“宁波汽车厂”)。1988年,宁波汽车厂与江北拖拉机厂合并成立拖拉机汽车总厂。
  专业设备
  1949年秋,屠家巷顺记机器厂试制成新农式榨油机6台。1963年,镇明机械厂(宁波纺织机械厂)生产绞纱烘燥、烘纱、染色、摺布、丝光、分条整经、精梳联合、喷气织布机械等,其中生产的“双菱”牌塑料经纱管两次被评为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1965年鄞奉路建立宁波锚链锻件厂生产 锻钢件、链条。
  第二节 电子仪表
  电子元器件
  元件 1965年,望春路建宁波电容器厂生产裸铜线、纸介电容器、开关元件、软磁铁氧体磁芯等。1980年后,宁波电容器厂、宁波磁性材料厂(段塘镇)投资150余万元增置设备。长春路无线电器厂引进碳膜电位器平面丝网印刷机、绷网机,电容器厂引进金属化聚丙烯电容器生产设备。宁波电容器总厂“宁容”牌空调电容器、磁性材料厂“宁磁”牌钕铁硼水磁合金、宁波无线电器厂“火箭”牌水线电位器、宁波佳乐电子有限公司(无线电五厂)“佳乐”牌立体声乐放磁头等多次被评为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宁波电容器总厂“宁容”牌洗衣机、风扇电容器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聚丙烯交流电容器被评为机电部优质产品。
  器件 1966年,大梁街金星乐器生产合作社建晶体管生产车间(后称“宁波晶体管厂”)生产2AK型锗开关二极管、2AK型检波管。1967年,西郊路麻袋生产合作社改建为市半导体研究所(宁波太阳能电源厂),至1968年采用冰醋酸法、液氨吸服法制取多晶硅成功,次年试制N型、P型硅单晶材料及外延片和3AG1型锗高频三极管。1982年,太阳能电源厂与福明船厂等协作,制成“金龙”号玻璃钢太阳能龙船,曾在美国纽约世界能源博览会展出。硅太阳能电池出口斯里兰卡、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4年,宁波晶体管厂引进日本晶体管自动玻璃封装机、瑞士自动划片机、球焊机等,产品有锗、硅、磷砷化镓3种材料7个系列153个型号。后宁波晶体管厂与香港东科公司合作成立塞米康电子有限公司,与台湾显明电子公司合资成立爱米达电子有限公司。
  广播电视通信设备
  广播电视设备 民国21年(1932),潘也鲁、袁世川进口元器件组装0.50瓦、5瓦广播发射机。27年(1938)何瑞荷在北大路(解放北路)创办私立无线电补习学校(电声初级工业学校),以自制收、发报机为教具。1949年,城区(包括江东、江北)有无线电修理行10余家,组装少量收音机、扩大机。
  日用电子器具 1968年,后河巷塑料制品牙刷厂改建为无线电六厂(宁波无线电一厂),生产单波段便携式五管半导体收音机。1969年,桂芳巷圆珠笔厂(宁波制笔总厂)制成C691型四速单声道电唱盘。次年试产160型便携式单波段交(直)流收音、扩音、电唱三用机。1971年,镇明仪表螺丝厂生产蔽极式电风扇,次年改名为“宁波电扇厂”。其后仿制生产循环式、揿拨式、琴键式、蔽极式、电容式电风扇,新产1400毫米吊扇、400毫米电容式台扇、400毫米五档四速开关落地电风扇。1981年,医疗器械二厂转产洗衣机,改称宁波洗衣机厂。1984年年产洗衣机30.50万台。1990年,洗衣机总厂(鄞奉路)“新乐”牌洗衣机获第二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金马奖。1982年,西郊路建成宁波电视机厂,产31厘米、35厘米、44厘米黑白电视机。1988年,宁波无线电一厂、三厂(永丰路),宁波电视机厂和宁波无线电厂联合组建宁波电子电器(集团)公司,产收录机、电视机、电唱机,次年解体。永丰路宁波无线电三厂曾生产计算器、塑料薄膜唱片等。1986年生产的“宁波”牌塑料唱片(单)和“宁波”牌塑料唱片(立体)被评为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宁波佳音音像有限公司生产盒式复录磁带。
  通信设备 1971年,宁波无线电一厂试制成船用短波发射机。1982年,县学街宁波医疗器械厂制成病房传呼器、病房对讲机。1986年,西郊路建宁波通讯设备厂,产HJZ-90型90门、60门、3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计1420门。1988年试制JZX-2D30门、60门、9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及HJD-10型内线交换机。
  仪器仪表
  望京路宁波光学仪器厂,是机电工业部定点生产光学显微镜专业厂,前身系勤俭眼镜厂(后称“宁波眼镜厂”),建于1957年。1968年制成双筒立体显微镜。后投产生物显微镜,示教、体视显微镜,彩色放大机,验钢镜,激光多普勒显微镜等。1979年首批出口解剖显微镜200台。1965年,望京路宁波仪表厂生产卧式机油压力表。1978年后产万分之一光学扭簧比较仪、轴承检测仪,占全国总产量的60%。
  第三节 纺织 服装
  棉织
  色织布 民国12年(1923),西门外设德丰布厂,16年(1927)有布机60台,其中电动布机20台,开现代织布业先声。到22年(1933),境内有振丰染织厂(开明桥教堂弄)、厚丰布厂(西门外天灯下)、顺兴布厂(府前)、顺兴泰记染织厂(府侧街)、厚丰第二布厂(北门外)和恒丰染织厂(南门外航船埠头)6家。32年(1943),北大路(解放北路)建大华布厂,使用电动布机。后在崔衙街、日新街建起多家布厂。至1949年5月,境内有棉织企业30多家。1949年9月国民党飞机轰炸,布厂有的被炸毁,有的迁郊外生产。1950年,恒丰布厂有全铁机204台、电力机272台,年产量595.50万码。1958年后按专业化分工生产,人丰布厂主要产棉贡呢、线呢。
  白织布 民国18年(1929),恒丰染织厂(恒丰布厂)在南门永春巷开业,是市内首家白织布生产厂,产哔叽、斜纹布等坯布,自行染色。1960年购置灯芯绒布机120台,产42/2X21灯芯绒100万米,为省内首家。1964年人丰布厂纯粘布投产,品种有纯粘纤哔叽、东方呢和粘棉(人造棉)等。1976年,境内布厂生产纯棉大提花贡缎。1988年后,人丰布厂、恒丰布厂大提花贡缎生产形成规模。
  棉制品 民国8年(1919),林梦飞在南门外开办大成毛巾厂,为近代市内首家棉制品厂。1949年5月,境内有马福记丝线号(公园路123号)、永盛丝线庄(镇明路565号)、慎泰全百货号(中山东路28号)、春生源制线厂(中山东路27号)、慎兴吉记百货号(中山东路26号)、永兴祥制线厂(中山西路238号)、德兴祥制线厂(中山西路249号)、宝兴制线厂(中山西路272号)等制线作坊。1953年,永宁桥堍建市毛巾生产合作社。同年,23家制线厂联营建东南线厂、光明线厂,后光明线厂等并入东南线厂(宁波线厂)。1957年,青石街建宁波棉毛纺织厂,后迁镇海团桥田湖。1958年,宁波线厂更新改造设备,生产双股染色木纱团。后析宁波线厂织带部建宁波制线织带厂(宁波织带厂)。1976年,延安棉织厂(原浙东棉织厂,后宁波床单厂)产床单坯布,次年产出口彩条印花、麻雀床单1.27万条,1979年出口达到25.50万条。
  印染
  纯棉印染 旧时手工印染作坊印染毛蓝、双蓝、玄色、漂白、蓝底白花棉布。后德国靛青染料倾销,土染料遭排挤淘汰。民国18年(1929),裕成棉布号经理王稼瑞于南门外永春巷创办恒丰染织厂设印染部,从业人数五六十人,日产光元色细布、条漂布万余米(三四百匹)。21年(1932)增置设备,日产全棉漂白花布三四千匹,产品有阴丹士林蓝细布、杂色富绸、元哔叽、浅色花布等百余种。抗战期间,染坊大多闭歇转产,抗战胜利后逐渐复苏。1949年5月,境内漂染、洗染作坊有正丰染坊(中山西路)、功茂仁记染坊(镇明路)、惠成染坊(偃月街)等近30家。1957年,宁波漂染厂(宁波第二印染厂)建立,加工漂染纱。1963年,恒丰染织厂玫红色灯芯绒为全国优秀产品。1983—1985年,宁波印染织厂、第二印染厂投产外销纯棉印染布,产品有纯棉大提花贡缎和漂白、杂色、印花绒布。
  化纤印染 1964年人丰布厂等提供的粘胶纱线、坯布,由恒丰印染织厂染整毛型粘胶印染布,为市内首批化纤印染产品。1985年,第二印染厂添设热转移连续印花机,始产涤纶长丝仿毛、仿绸印花布。
  化学纤维
  1974年,宁波合成纤维厂与宁波漂染厂涤纶车间合并,在北郊路建宁波化学纤维厂,产涤纶短纤维,1977年年产能力达到1500吨。1986—1987年,投资2715万元,扩建年产2000吨涤纶长丝、短丝纺丝缕工程竣工,短纤维纺丝和牵伸丝生产线投产。1990年产品有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维、涤纶弹力丝等,年产能力达到7000吨,年实产5000多吨。
  毛麻纺织
  毛纺 1968年,海曙羽毛厂用改造后的旧棉纺设备纺氯纶绒线,后易名为“宁波毛纺厂”。1974年,宁波合成纤维厂氯纶绒线车间并入,年产绒线150吨。1981年,宁波毛纺厂产毛腈混纺绒线、全毛绒线、针织绒线等。
  麻纺织 1985年,宁波东方毛麻纺织厂在段塘镇成立,产黄麻纱线,后转产。
  针织
  民国3年(1914),同生利百货店经理赵宇椿在县西巷创办美球丰记针织厂,产拉毛袜子,后产线、纱、毛绒袜,形成规模。15年(1926)产汗衫、纱衫、绒衫、桂地衫等数十个品种。至22年(1933),境内有美球丰记针织厂(石柱桥)、美星针织厂(县东巷)、明星织袜厂(冲虚观前)、淮阳针织厂(廿条桥)、三民针织厂(开明坊)、天纶丝袜厂(县前萧家桥)等。1949年5月,境内有胜利针织厂(西河街)、丰泰针织厂(呼童街)、周兴昌内衣厂(中山东路)、锦丰针织厂(国医街)、大禄针织厂(镇明路)等20多家。1955年,宁波袜厂(后宁波第二针织厂)在永丰路建立,产纱线袜、化纤弹力袜、卡丝袜等。至1958年出口绒衫4.32万件、棉毛衫6.84万件。1960年、1964年分别开办了宁波第三针织厂(新高路)和宁波第四针织厂(西河街)。1985年,宁波第二针织厂投资947万元,引进先进机械设备,产纬编涤纶面料、针织服装。1984年和1988年“新香”牌纬编涤纶面料、“金光”牌弹力绵纶三色花袜4次被评为部优产品。
  丝绸 南宋时,今丝户巷一带设丝纺局,生产贡品吴绫、交梭绫、大花绫等。明清时期,产深青宁丝、白生丝、平罗纱、白绉纱、青熟丝及绫、绸、缎、绢等。全祖望有诗载:“未若吴绫夸独绝,大花璀璨状五云。交梭连环泯百结,濯以飞瀑之赤泉。”民国15年(1926),县东巷开设华亚电力织绸厂,专织华丝葛、印度绸。还有紫微街通州绸厂、新街华经绸厂。其后多家绸厂开业,多前店后厂。后日本人造丝倾销,蚕茧产量下降,解放前夕,丝绸业衰落。1981年,宁波丝绸印染厂在段塘镇投产,为全市首家丝绸印染专业厂。至1983年,年产能力达到1400万米。
  服装
  民国14年(1925)后,奉化王才运等人从上海回甬开设的服装店,以城区三民公司、新衣业同业公会等较为显著。1955年,老市区建立服装生产合作社,次年创办宁波服装总社,承接百货公司及市民来料加工,生产普通服装、劳保服、蚊帐及杂件等。1960年,章耆巷宁波服装四社(宁波服装一厂)首产出口联邦德国绒布男衬衫5万件,出口苏联人造丝影条男衬衫6000件,外贸收购值达29.1万元。1965年成立宁波市服装鞋帽公司。1973年增设镇明综合社(服装五厂)、海曙综合社(服装六厂)。1977年,宁波服装一厂生产衬衫、睡衣、睡裤等,销往东南亚。此外有狮子街宁波服装二厂、中山东路宁波服装四厂、苍水街宁波服装五厂、洪圣巷宁波服装六厂。宁波服装一厂生产的“天一阁”牌连衣裙、“红灯”牌男衬衫曾被评为部优产品。
  第四节 冶金 建材
  金属冶炼
  大办钢铁 1958年掀起“大办钢铁”运动,开创宁波炼铁工业历史。9月成立城中(海曙境)钢铁生产指挥部,发动机关、街道、学校、企业、农村社队大筑土炉炼铁,有小高炉、三节炉、冲天炉等。搞“以钢为纲”、“钢铁元帅升帐”,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砸取和收集旧钢窗铁门、铁镬器皿作炼铁原料,用木材、煤球、焦炭、泥炭作熔炼燃料。所产烧结铁似铁非铁,能用者少。至1959年上半年,群众热情难以为继,大坯炉熄火拆除。“大办钢铁”以失败告终。
  回收提炼 民国时,居西门外异地渔民挖河道水下废铜烂铁,熔炼出售,俗称“扒沙”。1958年,西郊成立金属熔炼小组,淘炼冶铸机械工业垃圾中有色金属。其后孝闻街道金属提炼小组并入西郊金属熔炼小组,改名为“海曙西郊金属提炼厂”,收购机械行业扒口灰、炉仓灰、铜铅屑末角料熔炼成锭。1959年改称宁波金属提炼厂(西成桥南),熔炼铜锭、锡锭、铝合金。
  金属压延
  民国22年(1933),城区有铜锡店坊,多系前店后坊。1966年后,宁波金属提炼厂铜材车间生产再生、压延铜棒。1976年析铜材车间在西河街建宁波铜材厂。至1987年,生产能力达5500吨,实产4490吨。
  建筑材料
  砖瓦 1965年,南门段塘建宁波砖瓦一厂。1979年,砖瓦一厂建膨胀珍珠岩车间,1981年7月试制首批框架轻板预制构件成功。次年用框架轻板预制构件建槐树路化工宿舍楼,高6层,为省内第一幢预制构件试验楼。后又建老龙湾第二幢试验楼,因造价较砖混结构高未推广。1984年砖瓦一厂停办,厂基改建白板纸厂。1983—1990年,境内有涂泥制砖厂4家,产砖31700万块。
  防水材料 1958年在段塘镇建防水材料合作工厂,1963年改名为“防水材料厂”,产油毡原纸。1980年更换设备,产双幅纸。1981年产原纸8445吨,为省内产油毡原纸大户。1982年起,油毡远销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宁夏、黑龙江等地。
  非金属矿材
  玻璃 1958年,宁波玻璃厂试制平板玻璃未成,1966年产压花玻璃,至1971年累计生产60万平方米。后因产品滞销,改产玻璃瓶。
  玻璃纤维 1958年,宁波玻璃厂用煤灶熔化拉制玻璃纤维,至1961年累计产玻璃纤维纱135.20吨,其中有保温用粗纱,织造用细纱。
  第五节 食品加工
  粮油
  碾米 传统碾米手工操作,采用石臼、碾子、木碧或脚碓、水碓。稻谷破糙,以木誉为主。民国元年(1912),城区泰康、泰记米厂首用机器碾米,用蒸汽机拖动碾米机。14年(1925)前后,城区(包括江东、江北)有米厂40余家,最盛时有78家。1950年,专署粮食局在延庆寺建稻谷加工厂,为宁波首家国营米厂。1956年,私营米厂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1966年,公私合营米厂都转为国营。1978年推广米糠综合利用,榨油、制植酸钙,另制白酒。
  磨粉 清光绪年间(1875—1908)磨坊以牛力牵动磨具,生产通粉、鲜夫、切面。民国11年(1922),境内乙未街成立乾大机器粉厂,为浙江机制面粉业之始。16年(1927),鼎新街口办起恒顺面粉厂,采用美麦、澳麦和山东济宁白麦、苏锡杜黄,年产面粉12000包。
  榨油 旧时土法榨油,采用木车(油车),加工油菜籽、棉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濠河街通利源榨油厂用机器榨油,专产棉油,固定资本8万银圆,为省内资本最大油厂,号称宁波“三支半烟囱”中的半支。1950年,国家以租赁形式接办通利源油厂。
  罐头
  民国9年(1920),章林生与陈如馨在西门外马园开办如生笋厂,产“宝鼎”牌油炯笋、清汁笋等罐头食品。次年,“宝鼎”牌油炯笋罐头获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首次展览会金质奖章,15年(1926)获美国费城博览会特等奖,16年(1927)获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章,18年(1929)获中华国货展览会金质奖章。22年(1933),境内罐头食品厂除如生笋厂外,还有西门外恒生笋厂、顺生罐头厂、城区西门和生罐头厂、大陆罐头厂、滋生罐头厂和华新罐头笋厂。1954年仅存如生笋厂独家,1956年公私合营,改名为“宁波罐头食品厂M966年置真空自动封口机2台,1981年、1982年引进空罐生产自动线等主要设备,1987年引进大、小罐型电阻焊生产线,结束锡焊罐工艺。同年,投资1805万元扩建果蔬罐头车间。其间,“梅林”牌蘑菇罐头获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章、第十二届萨里玛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酒饮料
  酒 北宋城区产“双鱼酒”素负盛誉。明代绿豆烧(白酒)称佳。清乾隆七年(1742),城区开设楼茂记酱酒坊。清末,段塘有醇德酒坊。民国21年(1932),境内主要酒坊有陈生号(西门外行宫后)、太和顺记(西门马园桥下)、袁祥和成记(西门外)、郑公和成记、郑公和仁记(西门外筱墙弄)、祥和(西门外新河塘)、张晋太源记(西门外廿九房)、范宾利甡记(西门外后莫家漕)、范宾利(椅子漕)、范宾利兴记(西门外莫家漕)、榆茂(西门外东弄堂)、乾康成(西门外惊驾弄)、周生泰记(双池头)。1951年,城区10多家酒坊组成永生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次年,咏归路历生茂酒坊转为国营宁波酒厂。1958年,永生酒厂并入宁波酒厂,年产黄酒4851.93吨。1961年粮食困难,产量减至738吨。1972年,宁波糖果饼干厂啤酒车间建成,产啤酒203吨。宁波酒厂采用机械压榨,酿酒生产流程实现机械化。1981年,采用大罐发酵新技术,产量超过5000吨。
  调味品 1961年,宁波市酱品酿造厂分设鼓楼车间,后改为味华酿造厂。1987年,味华酿造厂装置酱油、米醋生产线,酱油机械装瓶流水线。
  饮料 民国14年(1925),城区同兴街开设北利汽水厂,生产碳酸饮料。1950年,宁波冷藏公司置2台汽水机,生产碳酸饮料。1957年建立宁波汽水厂,日产汽水600打,次年并入糖果饼干厂,至1983年年产汽水1475吨。
  冷饮品 民国28年(1939),宁波冷藏公司始产棒冰,至1949年产棒冰77.25万支。1959年宁波糖果饼干厂产冷饮品22.60吨。1980年,燎原食品厂产冷饮品87.50吨。1985年,冷藏公司和燎原食品厂引进冷藏制品生产线。1990年,冷藏公司产量达2431吨,燎原食品厂产量达3054吨,糖果饼干厂产量达702吨,以阿波罗冰淇淋、果酱夹心冰淇淋为佳。
  糖果 糕点
  糖果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城区同泰、万和、复兴、鼎崇兴等糖果饼干作坊产粽子糖、花生糖等。1949年,城区(包括江东、江北)有糖果作坊50家。1956年公私合营,组成甬江糖果厂、金星糖果厂、联盟糖果厂3家。1958年,3家糖果厂与国华、大康、伟大3家饼干面包厂合并成立国营宁波糖果饼干厂。同年,新建燎原食品厂(集体所有制)生产糖果。1965年,两家企业产糖果1336.60吨。宁波糖果饼干厂“马”牌酒芯巧克力、果仁巧克力、敦煌奶糖,燎原食品厂“燎原”牌金猴奶糖、橘型软糖、蝴蝶软糖曾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两厂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项、银奖7项、铜奖2项。
  糕点 民国21年(1932),和义路开办味果食品公司,产早茶饼干。36年(1947),东后街开设伟大饼干面包厂。1958年,伟大、大康、国华3家饼干厂与3家糖果厂合并成立国营宁波糖果饼干厂。1958年,糖果饼干厂产饼干1822吨。其后,因生产工艺落后,消费需求变化,外地产饼干进入,产量锐减。后糖果饼干厂、燎原食品厂关闭。
  第六节 造纸 印刷
  造纸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赵家荃在北门外集资创办通益造纸厂。民国17年(1928),城区(包括江东、江北)有造纸作坊13户。其后外纸输入,土纸衰落。24年(1935),朱瑜章于南门外澄浪堰独资开办大利纸厂。1949年,华伦造纸厂生产机制纸39.95吨。解放后,造纸工业逐步发展。1958年,市手工业联社建立黄板纸厂,生产瓦楞纸,后改名为“东风造纸厂”。1963年,宁波防水材料厂生产油毡原纸,至1981年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1985年,段塘镇宁波造纸总厂(后白纸板厂)建年产3.40万吨涂布白纸板生产线,列省市“七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1988年试产白纸板11118吨,改变了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印刷
  宋时,境内有官办、民间雕版印刷。明州公使库为全国十大刻书公使库之一,其刻本称“四明本”或“明州本”。如《攻魏先生文集》20卷、《宝庆四明志》21卷等。元代庆元路官刻本有《四明志》、《困学纪闻》等近20种。民间雕印有袁桶《清容居士集》、《玉海》等2404卷。明代范钦刻印书籍30多种,今天一阁存刻板数百片。清代刻印以志书为主,徐时栋烟屿楼刻印《宋元四明六志》。清末后石印、铅印(凸版印刷)渐趋发达,雕版印刷衰落。20世纪30年代,境内有华陞印刷公司(崔衙街)、美美印书馆(公园路)、章荣泰印刷所(县前),经营石印或铅印,或石印、铅印兼营。1949年11月,和义路建立宁波甬江印刷厂,1954年甬江印刷厂置胶版印刷机开始平版印刷(胶印)。1962年,海曙印刷厂投产,1965年甬江印刷厂生产扑克牌,1972年扑克涂塑上光成功,为省内首家。1984年,宁波彩色印刷厂扑克车间析出,在孝闻街建宁波扑克彩印厂,年生产扑克3.87万箩,至1990年扑克彩印厂出口产品产值260万元。
  第七节 化学医药制造
  无机化工原料
  1955年,车轿街应家弄新兴皂烛厂利用宁波榨油厂棉籽壳灰生产碳酸钾,后因原料断绝停产。1958年,宁波塑料厂在南门鄞奉路建年产300吨隔膜法电解烧碱车间,次年停产。
  有机化学产品
  1951年,南郊路泰山化工厂年产酒精216千克。1967年,咏归路宁波酒厂年产300吨酒精装制投产,后年产能力增至4500吨,1987年产商品酒精3199吨。1959年,宁波榨油厂建年产400吨糠醛装置,以棉籽壳为原料生产糠醛,后停产。1972年,宁波塑料厂以酒精为原料年产150吨低压聚乙烯装置投产。1984年,万安路宁波橡胶二厂引进挪威、德国设备,建年产1000吨聚氨酯软泡、260万平方米复合面料生产线。
  化学农药
  1958年,湖西警工路(现改共青路)筹建农药制药厂生产茶乙酸,后迁江北。
  椽胶制品
  工业制品1958年从事橡胶制品的上海回乡职工林祥庚等人合伙在咸塘街开办群力橡胶工业社,后改名为“宁波橡胶厂”,生产固定三角胶带等3种产品。1963年,仓桥橡胶小组生产橡胶密封件。1971年,宁波橡胶厂生产拖拉机轮胎、汽车轮胎,年产能力3000套。1981年生产建筑用震荡胶管3000米。
  日用制品1961年,宁波橡胶厂试产布面胶鞋,次年年产14.60万双。1966年年产解放鞋、松紧鞋等4种123.60万双。1979年年产布面胶鞋能力扩至600万双。1985年生产注塑鞋。1986年年产布面胶鞋能力增至1000万双,成为全国19家重点胶鞋生产企业之一。
  乳胶制品1958-1962年,宁波橡胶厂生产指套、医用手套等乳胶制品。1970年在西北街建立海曙区乳胶厂,产医用手套、卫生手套、输血胶管等。1978年后生产乳胶海绵、摩托车坐垫、乳胶圈等。
  医药
  中成药 南宋宝庆三年(1227),明州知府胡榘在城内创办官营惠民药局,制售中成药,“焙室烹釜,莫不毕备”。宝祐五年(1257),药局迁海晏楼扩建,增设销售铺14处,有府前班春亭都局、城内上马亭铺、南门大庙前铺、瓜亭铺、灵桥门铺等。元大德二年(1298)设药局于清澜桥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四明桥西即时亭重设惠民药局。清代废官营药局,兴民间药业。药行街有药行20余家,药店10余家,街由此得名。著名的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创办的寿全斋,道光十一年(1831)创办的香山堂,康熙元年(1662)创办的冯存仁堂,光绪七年(1881)创办的赵翰香居,均前店后坊,制售中成药丸剂、散剂、胶剂、丹剂、药酒等。20世纪40年代起,中药店铺渐减。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各家医药企业资金共41.90万元,其中冯存仁堂16万元、寿全斋8.60万元,两家占全行业资金的58.60%。同年建立市公私合营国药号制造部,1956年改名“宁波国药制剂厂”。1960年迁址鄞县梅墟,后并入宁波制药厂。1965年在药行街石板巷分设宁波中药制药厂。1972年与宁波化工厂合并,迁建西北街。
  化学药品 原料药:1959年、1960年,宁波制药厂(前身宁波农药制药厂,地址湖西警工路,后迁江北贝家巷,又迁江东东来坊,再迁北郊路。北郊路原属海曙境内,后划归江北区)生产呋喃西林、肾上腺素、对氨基水氧酸钠、口服水解蛋白,不久停产。后产口服葡萄糖、芦丁、柠檬酸铁铵等原料药、四环素碱、呋喃坦啶、消炎通、维生素C等。宁波油厂生产谷维素。制剂:清同治九年(1870),广东一教徒在甬创立西药房屈臣氏药房,开始传入西药。后开设天一信孚堂、积善斋等药房。民国13年(1924),奉化人孙志吕开办四明药局,后改四明药房,制剂有十滴水、复方氯仿酊、胃气散、疳积散等55种。1958年,宁波制药厂、市医药公司附属制药厂产片剂、酊水剂。1964年产片剂、粉剂、酊水剂。1969年,西郊路建的宁波工农制药厂产酊水剂、人丹、清凉油、服药水等。1975年迁址咏归路,后专产针剂。1984年易名为“宁波第二制药厂”,1990年针剂品种达35个,产量6291万支。
  第八节 工艺品制造
  骨木嵌镶
  在木器家具表面嵌镶用牛骨、象牙、螺甸(蚌壳)、黄杨木为原料的图案,这叫骨木嵌镶,它具有独特风格。清乾隆时这种工艺达到很高水平,进贡的八角茶几,至今保存在北京颐和园乐寿堂。民国时衰退,到1949年从业艺人多数改行。1962年,宁波工艺美术厂实验厂老艺人臧成芳传授技艺,嵌镶工业得以继承发展。1964年,骨木嵌镶工艺品开始出口,次年外贸收购额达到7万元。1973年,郑洪生等创作的《群芳雅集》落地嵌镶屏风,获省创作设计大会优秀奖,展出于香港“宋城”。此后创作的挂屏《百美图》、地屏《普天同庆》分获第三、第四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1985年,高级工艺美术师孙翼年等设计创作的金冠牌骨木镂嵌《西湖春泛图》大型组合博古橱,获第五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被列为全国珍品。1990年,骨木嵌镶等制品出口产值达458万元。后因开明街拓宽,工艺美术厂停办。
  朱金木雕
  木材经雕刻后贴朱金漆而成,又名“漆金木雕”。唐时朱金木雕已兴,宋代兴盛。民间结婚眠床,四周用朱金木雕,骨嵌、绘画作装饰,耗工巨大,有称“千工床”。新娘出嫁乘坐花轿,四周镶衬木雕楼台亭阁、戏曲人物,彩画镜片围屏,玲珑剔透,光彩夺目,誉为“万工轿”。1964年,宁波工艺美术厂经重点发掘,制作朱金木雕屏风,箱柜和朱金花板销往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澳门。1974年创作朱金大地屏《群仙云集》,正面雕赴蟠桃盛会的107位神态各异的仙人,气势宏大。
  漆器
  泥金彩漆融合绘图、雕漆于一体,有金彩漆、描金漆、沥金漆、脱胎漆、推磨漆5类,产品有屏、橱、椅、箱、桶、盂等,日用与欣赏价值兼具。1960年,市工业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实验厂(市工艺美术厂)生产泥金彩漆工艺品。后生产的咖啡桌、挂屏、电视机橱等大件泥金漆器出口。1979年,泥金彩漆立地屏风《红楼金钗》由日本商人购置收藏。
  刺绣
  宁波刺绣(宁绣)分金银绣、机绣和绣衣等,历史上与蜀锦、苏绣齐名,金银彩绣,又名“仿古绣”,与中国传统刺绣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赵朴初曾题赞:“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妙笔神针。”清光绪六年(1880),许朝阳、许朝松兄弟在大梁街开设许德来绣花作坊。1956年,许德来绣花作坊传人加入宁波绣花生产合作社(宁波绣品厂),次年创作的毛泽东绣像献给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代表会议。宁波金银绣艺术馆展出的代表作品大型金银彩绣《甬城元宵图》,把天封塔、城隍庙等甬城古迹,状元楼、缸鸭狗、升阳泰等百年老店和灯会抬阁、舞龙耍狮等传统习俗融会一体,使用了鲜花绣、网绣、盘金绣、盘银绣、打籽绣等20余种绣法,在第二届中国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夺得“天工艺苑杯金奖”。机绣,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用缝纫机替代手工绣花,生产枕套、床罩、被面、帐沿、窗帘、台布等产品。绣衣,是把宁绣工艺运用在服装上,在衣服前领、前襟、边口加上绣花装饰。1958年,宁波绣服厂加工出口绣绸、绣衣,品种有衬衫、连衣裙、睡袍、浴衣等。1982年,宁波绣服厂“牡丹”牌真丝绣衣、“百合花”牌化纤绣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草编
  望春一带,向有种植席草、编织草席和草帽传统。后金线草传入,一些人又兼编织金纺草帽。民国21年(1932),境内有大生软席厂(高塘墩)、宝星席厂(北门外)、金源记席厂(湖西)、明心席厂(西门施祥寺)、德大软席厂(柳汀街财神殿)等织席业厂家,有华孚、天森(西城桥)、联昌、泰丰(法华庵)、天隆(柳庄接官亭)、涌丰(白龙王庙)等草帽收购加工厂家。20世纪80年代,席草编制草帽渐减,草席厂转产或停办。
  戒装道具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咸塘街、纱帽巷一带有戏装制作坊。解放后成立的宁波绣品厂仍保留戏装生产车间,1981年制作的男蟒袍、男大靠、女披和戏帽4件产品,获全国戏装道具质量评比第五名。
  金银首饰
  民国时期,东门口、江厦街和灵桥门一带裘天宝、天宝公记、老天宝、宝成、宝庆、方聚元、方紫金、老凤祥、新凤祥、老庆和、老九霞等10多家银楼,都设有金银首饰作坊。解放初银楼转业,金银首饰停产。1961年建立宁波首饰标牌厂,承接民间金银首饰来料加工,后停产。
  第九节 其他
  日用器具
  金属制品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濠河头设仁和镬厂。1951年,老市区(包括江东、江北)有打铁铺182家,生产铁器刀剪等。1958年,湖西中营巷五金生产合作社年产揿钮20万粒。1965年,宁波铝制品厂产粗制铝茶壶,1969年产精铝茶壶。1979年,宁波铝制品二厂(即宁波铝制品厂)制成铝茶壶嘴十合一联机,改原手工10道工序为一次成型。1986年试制自鸣铝茶壶销往国外。此外还有高塘路宁波压力锅厂、西郊路铝器皿厂,生产压力锅和饭盒。
  玻璃制品 1957年,卖鱼路建立宁波玻璃厂,生产汽水瓶、罐头瓶、农药瓶等。1959年产民用灯泡。后析出设宁波灯泡厂,不久闭歇。1981年自行设计制造玻璃瓶罐耐内压试验机,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首家应用国产设备和仪器,实现玻璃料房自动化,日用玻璃制品、啤酒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5.15%。
  家具 明时有圆木业,制作木桶等器具。明末清初宁式木制家具做工精巧,享誉省内外。民国15年(1926),陈友仁在碶闸街开设兴泰昌沙发店。20年(1931),城区有木器作37家,多数集中在药行街。此外还有篾竹、藤器作、圆木作。1954年7月,五联木器工场改称“五联木器厂”,后易名“宁波木器厂”。20世纪60年代初,铝制品、塑料制品兴起,木制家具衰落。1965年,建铁器家具厂生产铁床。1972年,宁波木器厂生产卧房套装家具。后又生产钢丝折床、钢折椅。1985年引进美国粉末静电喷涂设备,取代油漆涂刷工艺。宁波木材家具一厂引进国外设备,产板式组合家具,圆木制品停产。
  塑料 皮革制品
  塑料杂品 1964年,长春路宁波塑料一厂生产全塑鞋(塑料鞋),至1978年,年产塑料鞋能力达500万双,成为省内最大生产塑料鞋企业。1984年引进意大利双色注塑机,年产塑料旅游鞋、运动鞋50万双。1971年始产杯、盒、盆、盘、桶以及保温瓶壳、带等日用塑料杂品。1976年,柳庄巷宁波塑料三厂生产合成革。
  皮鞋及制品 解放前城区有制革业,多为前店后坊或皮鞋作摊。解放后有老三进、同心等较大皮鞋店,参加公私合营宁波皮鞋业联产联销工场。1958年初,宁波制革生产合作社购置剖皮机、削皮机、打光机等设备,代替手工制革。10月,宁波制鞋生产合作社等并入,改为宁波皮鞋制品厂,生产皮鞋出口苏联、东欧。后因皮革资源紧缺,城区保留长城皮鞋厂、老三进皮鞋工场两家。1985年在濠河头成立宁波皮革制品总厂,与长城皮鞋厂、塑料皮件厂、合成革厂建立联合体。
  文化用品
  制笔 清光绪年间(1875—1908)日新街、车马弄开设鸿文堂、文品号等毛笔作坊。民国3—5年(1914—1916)灵桥门有夕照堂和三法卿三礼堂生产毛笔。1952年,私营制笔厂生产自来水笔。1954年,宁波制笔厂改产圆珠笔。1985年,宁波圆珠笔厂生产聚丙烯油管圆珠笔芯和直灌式圆珠笔等新产品。
  乐器 民国36年(1947),中山东路娄美声乐器店开业。1956年与赓和风琴厂等组成乐器生产合作社,后改名为“宁波金星乐器厂”,组装88
  键钢琴。1970年,湖西竹器社乐器小组并入金星乐器厂,1977年,产小提琴3万把。
  专记1
  通利源榨油厂
  宁波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和丰纱厂锭子响,太丰面粉灰烬扬,永耀发电灯笼亮,通利源榨油放炮仗,‘三支半烟囱’可怜相。”其中“一支半烟囱”就在海曙境内。过去有人嘲笑宁波在解放前工业落后,说它只有“三支半烟囱”。比起永耀电厂、和丰纱厂、太丰面粉厂等大工厂的烟囱,通利源榨油厂直径半米的铁管烟囱的确只能算半支。以现代眼光看,民国时期宁波的工业的确落后,与现在宁波的工业不可同日而语。但若以历史眼光来看,民国时期宁波的工业还是比较发达的。在浙江省,宁波工业规模仅次于杭州,是全省第二大工商业城市。海曙在宁波的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宁波是浙江省最早的商埠,附近各县农村普遍种植棉花,弹花、纺纱、织布等行业均较发达,是浙东手工棉纺织业的中心。鸦片战争之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洋货、洋布充斥宁波市场,一斤洋纱几乎等于一斤棉花的价格,使当时的宁波“巡行百里,不闻机声”,手工棉纺织业因此遭受沉重打击。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著名实业家严信厚联络专做日本生意的新生泰洋布店老板汤仰高,把湾头下江村(现属江北区)一个原来手工轧棉花的工场改建为机器轧花厂,称“通久源轧花厂”。每年从慈溪、余姚、镇海、上虞、绍兴等地产棉区收购大批籽棉,用船运至厂内,然后轧成被棉,大部分运往日本。面对轧花厂轧下的大量棉籽,宁波的民族资本家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对棉籽进行再加工,办起了通利源榨油厂,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和利润率。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宁波绅士张玉成等7人集资12万元,在城区南门濠河(今音乐公园一带)创办通利源榨油厂,购置了蒸汽机、柴油机各1台和发电机1台、锅炉4台、磨籽机2台、水压榨油机5台等设备,专产棉油,每年需原料棉籽15万担(一说每天榨棉籽10万斤),雇佣工人百余名。宁波的通利源榨油厂是浙江第一家机器榨油厂,当时通利源所产棉油杂质很多,消费者不爱吃。其时在江东有一家小油店,因购进的棉油没有销路,就把它放在角落里。有一天,棉油缸上面不经意放上了一包石灰。日久,石灰粉末漏进了缸里。过些天,有人要买棉油,店主拿掉石灰包向缸里一看,见缸里的棉油清澈如镜,状如市上供应的花生油。此后他从通利源进来棉油,如法炮制,以略低于市面上价格出售,生意很好。久而久之,通利源发觉别的油店棉油生意都不好,独有这爿小店生意很好,觉得奇怪。向店主打听,店主却不肯说出来。最后通利源出了高价,才把这套秘密弄到手,后加以改进,改用石碱代替石灰,取得了成功。以上是通利源第一阶段的情况。
  20世纪初,余姚人翁基初在宁波开了一爿宏大花庄。他看到通利源利用棉籽可以榨油,又想起家乡一带产棉区,都把棉籽当成废物,如果把这些废品都收购起来榨油,不但可以使农民增加收入,而且大大有利可图。于是就集资10万(一说80万)银圆,收购了原通利源榨油厂,并且购置地皮,建造厂房,添置机器,开设起新式的大型榨油厂,招牌仍叫通利源。翁基初当上第一任董事长。
  第二阶段的通利源聘请了徐荣生为总办(总经理),蔡臻诚为厂长。蔡为人沉默寡言,对业务很是钻研。他经常深入车间,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榨油剩下来的棉籽饼,没有出路,觉得可惜。于是就把这些棉籽饼,再进行一道加工,轧成粉剂,送到鄞西樟村,供作贝母田基肥,不取代价。经过一年试验,效果很不错,于是就大做广告。通利源棉仁粉就在宁波郊区农村畅销。
  徐荣生去世后,本来可以将蔡臻诚提升为总经理,但得不到翁基初的支持。蔡因此愤而离职。后来聘请杨容林为总经理,杨做了6年总经理,至宁波沦陷辞职。后又聘请上海大昌兴油厂老板张梅成为总经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通利源每年向棉区收购棉籽3000万斤,每百斤棉籽可榨油13~14斤,估计年产棉油约400万斤。当时食油价格便宜,因此400万斤棉油产值最多也不会超过30万元。榨油时间大约从中秋开始,到第二年端午结束。端午以后,还有一个月油菜籽可榨。其余的时间,停产修机。因通利源榨油厂是季节性生产,因此被称为“半支烟囱”。
  解放后,通利源榨油厂改名为“宁波油厂”。
  专记2
  宁波永耀电灯公司
  宁波市区最早发电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孙某投资1.40万银圆,在境内战船街创办了宁波电灯厂,4年后因经营亏损而停业。宣统元年(1909),宁波当地工商界人士顾元琛、戴瑞卿、王萌亭再次集资8.28万银圆,筹办了和丰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战船街旧址建成了装机120千瓦新发电厂。
  随着宁波对外开埠和工厂增多,虞洽卿发起成立的宁波永耀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为当年宁波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民国3年(1914)4月,永耀电力公司创办,公司董事长虞洽卿,经理周仰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它都是宁波电力工业的支柱。
  永耀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在余姚江和北斗河边置地11亩,收购了战船街和和丰电灯公司,还购置了1台50千瓦发电机和80马力蒸汽机,发电能力大大增强,扩大了市区的供电范围。民国8—26年(1919—1937),永耀电灯股份有限公司4次增股,5次扩建,单机容量从120千瓦扩至1200千瓦,当年总装机容量达到9520千瓦,年发电量984.20万千瓦时。虽然永耀电厂装机容量不到1万千瓦,与现代电厂相比较,实在太小了,可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它的烟囱是宁波最大的烟囱。日本侵华后,由于燃煤来源困难,永耀电厂锅炉曾改为烧柴薪维持夜间供电。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1953年12月,永耀电厂实行公私合营,1965年,宁波电网并入华东电网运行,改称为“宁波电力公司”。1983年3月,宁波电力公司发电厂停止发电。
  现在永耀电厂的原办公楼依然存在。该建筑坐北朝南,为中西合璧的3层建筑。面宽八开间,外墙原为清水实叠墙,方形水泥柱。在其平台屋顶上另建有一小型中式建筑,面宽、进深均为单开间,屋檐起翘,花格门窗。东侧朝南还建有一假山墙,与中式建筑同高。
  第二章 区属工业
  1984年两区并建后,海曙区在加快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前提下,依托原有城区工业基础,加速乡镇企业发展,迈开了工业发展的步伐。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家,初步形成纺织服装、电气机械、电子信息、通用设备制造四大重点优势行业,其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8%,年生产能力超过亿元企业达到16家。如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鹿电池、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继电器产品、富茂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切割机、太平鸟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休闲服,其销售产值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七位。企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中国名牌称号企业6家,省级名牌称号企业11家,获得省级、市级技术中心称号企业分别为2家和6家。
  第一节 发展演变
  1958年在大办人民公社、大办工业的浪潮中,境内城区先后创办生产项目29个,安置从业人员1191名,创工业产值66.23万元,获利润95000多元,当年就回收区筹资金9万元,发给职工工资11052元,集体积累固定资产16000元。到1965年底,原海曙、镇明两区工业企业增加到36家,职工3859人,工业产值1338.80万元,8年增长19倍;实现利润159万元,8年增长15.70倍;固定资产176万元,8年增长100倍;缴纳税收118.38万元,发放工资总额113.60万元。
  1970年,原归口市各部门管理的工业企业重新由区管理,两区区委、区革命委员会采取“巩固、稳定、调整、发展”的方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冲击较大的企业进行整顿巩固,对有发展的企业进行稳定提高,对有前途的企业争取纳入国家计划渠道。尤其是1974—1977年,冷冻机、电热烘箱、农机钢球、医疗器械、节育器械、合金铝等50多种产品列入部、省计划,氨纶毛线、尼龙手套、民用布鞋、绣花线、小麦棉纱、劳工手套等40多种产品列入省、市地方产品计划。至1977年底,有独立产品200多种,企业44家,职工7635人。工业产值达到6462万元,实现利润1047.74万元,缴纳税金901万元,一年发放工资总额348.88万元,职工人均收入456元。尤其是原海曙区注重发展基础工业、计划产品和独立产品,工业基础扎实,经济效益超过市属工业和其他区工业。当时全市工业发展中有这样一句评价:“全民看宁动(宁波动力机厂是当时全民工业企业中发展最快的企业),二轻看东风(二轻东风机床厂即后来的宁波塑料机械厂),四区看海曙(当时海曙区的产值、利润不仅四区中最高,并且超过了当时市机械局的水平)。”1978年5月,原两区区办工业又全部上调市各部门管理,共上交工厂企业40家,固定职工6300多人,独立产品230余种,计划产值8000多万元,资产2500多万元。区属工业企业全部上交市管后,区级工业经济又成空白,仅留下109个街道、居民生产组,1098万元产值、年利润242万元的小集体经济。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市委号召城区政府发展集体经济,以安置城区劳动就业,加强城市服务,促进社会安定,并在财政与物资上作必要扶助。区属工业又从零开始发展。1983年底,区属工业恢复到55家,职工增加到5271人,工业产值达到2746.42万元,5年增长1.50倍,实现利润达到436.24万元,5年增长1倍,上缴税收250万元,发放工资总额297.30万元,固定资产达到580万元,定额流动资金达到672万元。原海曙区采取服务行业、基础工业、日用品工业“三平等”方针,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358万元增加到1983年的1342万元,增长2.75倍。原镇明区日用品工业产值从741万元增加到1400万元,增长89.47%。
  1984年1月两区合并,新海曙区成立,西郊乡和段塘镇也划为区辖。1983年底,全区城乡有工业企业102家,职工人数10330人,工业产值5623万元,实现利润1088万元。“七五”、“八五”期间,以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经济和优化产品结构,全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至1995年末,工业产值在400万元以上企业已经达到41家,产值4.40亿元,利润1845万元,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值和利润的45.10%和43.70%。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外向型经济粗具规模,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从1990年的1632万元上升到1995年的2.10亿元,增长11.60倍,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由1990年的8.90%上升到1995年的21.40%,增长12.50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加大技改投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着力发展一批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企业,扶持了太平鸟集团、京甬毛纺厂、德威正大等一批优势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为主体的工业格局。2000年,全区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5.95亿元,为1995年的2.80倍,工业外向度从1995年的21.40%上升到2000年的28.50%,提高了7.10个百分点。外贸自营出口值也由1995年的2452万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800万美元,增长94.50%。2000年,全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2.62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48.90%,实现利润8355万元,占全区工业利润的80%。“十五”期间,加快招商引资,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004年底,市属工业企业实现属地管理,海曙区共接受规模以上原市属工业企业38家。接收的企业有隶属于富邦集团的宁波(中银)电池有限公司、宁波市新乐电器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隶属于电子集团的有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宁波新容电气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隶属于维科集团的有宁波维科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另有宁波博洋纺织有限公司、宁波众鑫印染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也归海曙区管理。其后,海曙区以发展商贸和服务业为主,宁波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宁波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等分别迁往镇海、江北,宁波钢锯厂、宁波远东印务实业有限公司歇业,宁波东宇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转为规模以下企业,原市属规模以上下放工业企业只有33家还在境内。2005年底,全区共有工业企业777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52家。全年完成工业产值87.90亿元,比2004年增长13.4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6亿元,比2004年增长18.30%。实现销售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长17.90%,上缴利税总额6.50亿元。至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8.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79.77亿元。工业产品生产销售率达到99.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7.38亿元。
  第二节 工业门类
  纺织服装
  1984年两区合并时,纺织服装业有良友服装厂、天封针织厂、县学内衣厂、苍水服装厂、劳保针织厂等21家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有内衣、女式服装等。职工1525人,固定资产原值189.78万元,工业产值729.37万元,利润总额111.99万元。至2008年,有宁波太平鸟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博洋纺织有限公司、宁波维科精华床单有限公司、宁波东方宏业制衣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3家,完成总产值52.9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8.90%,成为海曙区加工企业中最大行业。
  电器机械
  两区合并时,电器机械行业有霓虹电器厂、电器配件厂、机电实验厂等5家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有电器配件、机电等。有职工210人,固定资产原值43.60万元,工业产值168.20万元,利润总额24.17万元。至2008年,全区有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宁波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富泰电气有限公司、宁波新乐电器有限公司等电器机械企业19家,完成工业产值101.3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6.20%。
  通用设备
  两区合并时,通用设备业有医疗设备厂、宁波衡器厂、天封仪表厂、东海冰箱厂等5家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有零部件、配件设备等。有职工424人,固定资产原值65.88万元,工业产值131.32万元,利润总额51.45万元。至2006年,全区有宁波恒威机械有限公司、宁波海曙富茂机械有限公司、宁波神乐电工合金有限公司、宁波开拓热处理有限公司等12家通用设备企业。
  电子与信息业
  20世纪90年代后,电子与信息产业兴起,区内有宁波新容电气有限公司、宁波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9家。
  金属加工
  两区合并时,金属加工业有宁波异型铜材厂、湖西五金厂、县学五金厂、江厦五金厂4家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有异型铜材、五金材料等。有职工423人,固定资产原值95.50万元,工业产值824.91万元,利润总额160.33万元。至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存1家海曙宏发塑料五金工具厂。
  印刷业
  两区合并时,印刷业有江厦印刷厂、海曙印刷纸盒厂、宁波晒图厂等5家集体企业,主营业务为纸制品及印刷等,有职工342人,固定资产原值49.20万元,工业产值194.97万元,利润总额35.22万元。至2006年,印刷企业有宁波市海曙白云快速印务有限公司、宁波雅宁印刷有限公司、宁波银行印刷厂等8家。
  化工橡胶玻璃制品
  两区合并时,化工橡胶玻璃制品业有玻璃仪器厂、橡胶制品厂、化纤配件厂、镇明树脂厂4家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有玻璃制品、橡胶制品、化工产品等。有职工121人,固定资产原值17.57万元,工业产值93.77万元,利润总额33.62万元。至2006年,区内已无此行业企业。
  轻工
  两区合并时,轻工业有宁波香料厂、化妆品厂、生活用品总厂、四明眼镜厂等7家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有眼镜、生活用品、香料、化妆品等。有职工761人,固定资产原值81.91万元,工业产值465.20万元,利润总额77.39万元。至2006年,全区有宁波市热力有限公司、宁波希拉里炊具有限公司、宁波腾龙拉链有限公司等22家轻工企业。
  第三节 都市型工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工业经济面临发展空间制约和产业结构调整双重压力,传统工业向都市型工业转变,迈出了都市型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工业产业转移
  因城市化推进,受拆迁改造和用地成本上升、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工业企业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工业企业外迁压力增大,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段塘街道、望春街道辖区内。据区经济普查统计,两个街道工业企业421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77%。其中工业经济对段塘街道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工业总产值、从业人员、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5项指标均处于全区首位。江厦街道、月湖街道、鼓楼街道等其他6个城区街道以服务业为主导,工业企业合计仅为82家,仅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15%。
  工业总部经济发展
  区政府贯彻执行“退二进三”政策,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一些有污染、能耗大、效益差的第二产业逐渐从主城区退出,原有土地用于发展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建立调整工业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重点扶持生产基地在外或部分在外,研发、营销和财务结算在区的企业。一些重点工业企业抢占先机,加速发展,成长为跨区域经营的大企业、大集团,涌现出博洋、太平鸟、维科、狮丹努等一批重点企业集团,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这些企业面对有限发展空间的制约,积极转型升级,探索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研发和销售、结算中心留在海曙,而生产基地外迁,为工业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
  都市工业业态形成
  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活动,促进区内企业与上海、长三角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全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工业设计企业。全区拥有GQY视讯、舒能光电等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富泰电子等3家市级科技型企业,维科精华集团等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狮丹努等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如“新芝8号”LOFT创意园汇集10余家专业设计企业,太平鸟、维科、博洋等纺织服装类企业的设计能力和影响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科创大厦等楼宇产业集聚优势凸显。全区逐步形成优势企业主导、设计机构密集、产业链条衔接良好的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助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太平鸟时尚女装公司、维科精华集团分别被评为宁波市创业创新综合示范企业和设计主导型工业示范企业,海曙区被评定为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基地。
  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中
  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的发展趋势,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重点行业形成以纺织服装、电气机械、电子信息、通用设备等为主导的发展格局。重点企业主要有狮丹努集团公司、博洋纺织集团公司、太平鸟集团公司、GQY视讯公司等。重点产品主要有服装、家纺、羊绒制品、继电器、大屏幕显示器、数控机床等。
  第四节 管理机构
  “文化大革命”期间,镇明区和海曙区工业管理机构分别为两区工业生产指挥组。1978—1983年底(两区合并前),工业管理机构调整为两区工业办公室。1978年,镇明、海曙两区区属工业全部上交市各主管部门管理。其后,市各主管部门又将区属企业主管权交还区政府。1984年两区合并后,区计划经济委员会(简称“区计经委”)管理全区工业,区乡镇企业局管理乡镇企业,后又成立区工业局等机构共同管理工业。2002年成立区经济发展局,成为区工业经济的主管部门。
  海曙工业局
  1986年1月成立海曙工业局,其前身是区计经委领导的“海曙区工业总公司”。到1986年5月底,全局有经批准登记开业的工业企业78家,其中挂公司牌子的6家,分别为工业总公司、成材工业公司、城实业公司、化工工业公司、广告公司、康华医疗电子设备公司。有固定职工4570人,固定资产1029万元,净值723.17万元,流动资产904.85万元。至1985年底,有厂区面积56071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44808平方米,加上1985年新征土地63亩计41958平方米,共有厂区面积98029平方米。
  海曙区乡镇企业局
  1984年4月成立海曙区农业委员会,并挂农林水利局、乡镇企业局两块牌子。1984年底,乡镇企业局迁至西河街124号。1991年,乡镇企业局成立党委,单独建立集体事业局,全面负责乡镇企业,工商直属企业也划归乡镇企业局管理。1994年撤销区乡镇企业局,全区乡镇企业的管理职能划归区农业经济委员会,并负责管理原农业委员会直属企业。
  海曙区计划经济委员会
  1984年4月成立区计划经济委员会(简称“区计经委”),在大梁街57号区政府大院内办公。1986年2月,区工业局建立,区属城区工业企业划归工业局管理。1987年9月撤销区工业局,扩大区计经委职能,原工业局所属工业企业均归属区计经委领导,同时区计经委迁至握兰巷2号办公。扩大职能后的区计经委是区政府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进行综合管理的职能部门,管理区属城区工业企业,对外接受市计委、经委、外经贸委、财办、体改办和其他有关专业局的业务指导,并行使相应职能。1990年8月,城区工业企业从区计经委划出,建立区工业局。区计经委是区政府经济工作的综合部门,其主要职责是:编制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掌握工业生产、商业销售等动态,检查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协调各经济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调节、综合平衡工作;研究经济体制改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纵横向联系;管理全区基本建设和工业企业挖潜、革新、改造,研究及确定新技术推广项目、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质量工作;负责能源管理;做好分管干部的考核、调配和任免;对归口局(办)负责指导等。
  海曙区经济发展局
  2002年,海曙区经济发展局(简称“区经发局”)成立,在宝善路57号办公,2005年迁至中山西路298号海光大厦办公。区经发局涉及工业经济工作的职责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和实施全区工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拟订有关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研究分析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和改革措施对全区工业经济的影响,提出促进区工业经济发展对策措施;负责全区工业经济的监察、预测和分析,研究分析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及运行情况,并针对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及时向区政府提出建议;负责全区工业企业扶优扶强工作、技术进步工作,组织制定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负责技改项目立项备案、审核上报引进设备的技改项目;指导全区工业企业管理,制定有关加强企业管理的政策意见并组织实施,负责申报工业企业划分类型等级工作,指导、帮助、督促工业企业扭亏增盈;负责全区工业行业管理的指导、协调,组织拟订行业政策和行业内部结构调整意见,组织开展行业调研、市场预测、综合分析及国内外技术经济信息的发布工作,联系指导各行业协会;负责开展工业品市场培育和建设、全区工业产业产品营销的预测和分析,开拓国内外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工业产品的展览(展销)活动,参与区域经济协调工作。
  第五节 企业选介
  宁波博洋纺织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4年(前身宁波永丰布厂,1958年创办),位于启文路157弄6号。20世纪80年代前从事织布行业,80年代中期开始外贸加工,90年代兼并宁波服装总公司、宁波第一服装厂、宁波第四服装厂、宁波达俊制衣有限公司、宁波华丰色织厂、宁波丝绸服装厂、宁波高碳石墨厂等10余家中型国有集体企业,成立宁波博洋纺织有限公司。1994年重新整合各分公司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尝试自主品牌经营之路,率先提出“家纺”概念,以家纺和服饰为主经营产业,以多品牌为核心,涉足投资、进出口贸易、加工实业等。“博洋”品牌为省著名商标、省知名商号、中国名牌产品。“唐狮”休闲服是国内休闲类服饰销量最大的一线品牌之一。集团所属另有走时尚路线的服饰“艾夫斯”、时尚女装“德·玛纳”、高端女装品牌“331ayer”、少女装品牌“华尔思丹”、时尚休闲鞋“涉趣”以及家纺板块“棉朵”、“喜布诺”、“艾维”等数十个品牌。博洋集团建立了融信息技术、品牌运营于一体的现代化营销大通道,国内拥有1000余家专卖店、2000多个销售网点。2008年,博洋集团国内品牌销售额达36亿元,实现利润9000万元,外贸出口1亿元,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第492位,市工业纳税50强企业。
  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
  原名宁波东方宏业制衣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5月,地址段塘启运路281号。主要产品为服装和面料,2005年,工业产值达到4.10亿元,纳税总额2340万元,有员工2600余人。公司为股份制集团型企业,享有进出口权,下属是宁波狮丹努服饰有限公司、宁波狮丹努进出口有限公司、宁波东方宏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宁波东方宏业针织有限公司、宁波海曙克鲁斯服饰制衣厂、鄞州宏业针织漂染有限公司、宁波鸿发织造有限公司7个独立法人单位。公司已成为融织造、染色、制衣、国际贸易为一体的集团型针织服装企业,赢得世界著名品牌ADIDAS、REEBOK、ZARA、H&M、S.OLIVE、LINDEX、C&A、CELIO、SEARS、ASICS、CAMPUS、UMBRO、OTTO、TCM、REITMANS等授权定点生产。2005年正式更名为“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7.56亿元,被评为市工业纳税50强企业。
  宁波太平鸟集团
  建于1989年,地址环城西路南段856号。以服装生产起步,1995年创立“太平鸟”品牌。集团成为以投资、控股、拓展为龙头,以时尚产业为目标,以“太平鸟”品牌为旗帜,以时尚休闲服饰为主体,以实业为基础的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现代企业集团。集团核心企业为投资、控股中心——宁波太平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成员企业及机构有:宁波太平鸟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太平鸟时尚女装有限公司、宁波贝斯堡服饰有限公司、宁波太平鸟职业服饰有限公司、宁波太平鸟进出口有限公司、宁波太平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宁波盛邦服装制造有限公司、宁波盛邦进出口有限公司、宁波中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城南二手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宁波同和医院、宁波大江印务有限公司、宜昌太平鸟集团有限公司、宜昌太平鸟服饰有限公司、宜昌太平鸟进出口有限公司。集团总资产8.60亿元,净资产3.20亿元,员工2700名左右,其中生产工人1600人左右,管理、业务、营销、行政服务人员1100人左右。集团从1996年始,列全国服装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双百强”单位,2000年起进入市百家重点企业、市百强企业、省百强私营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列。2001年6月,太平鸟被评为首届中国名牌(有效期3年),2002年,太平鸟休闲服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休闲服品牌”(第三:位)。2003年,太平鸟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认定。2004年,太平鸟再次被评为“中国名牌”。2008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2.60亿元。
  宁波京甬毛纺有限公司
  始创于1990年,总部和生产基地坐落在姚丰工业区,占地面积4.20万平方米,厂房2.50万平方米,是一家从羊绒选购、分梳、染色、纺纱、设计、纺织到成衣整理的工贸一体型企业集团。公司全套引进英国、意大利先进设备,选用优质材料,年产羊绒纱、丝绒纱、羊毛绒及其他混纺纱线600吨,各种品牌款式羊绒衫50万件。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公司年产值3亿元。各项经济指标跨入全国毛纺行业先进行列,被评为市三星级企业、省外汇业务样板企业、海关信得过企业、省最优经济效益企业等。公司董事长李玉祥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完成工业产值1亿元,销售产值1亿元,实现利润319.20万元。2007年股份转让。
  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纺织为主业,贸易、房地产、能源、投资综合发展的高效率、国际化产业集团。集团总资产45亿元,销售收入60亿元,出口创汇4.60亿美元。1998年,宁波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几十家企业经过资产集中、经营统一、产业整合的企业重组,创立宁波维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现代企业集团。2004年5月,为实现制度创新,集团更名为“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18.82亿元,营业收入98.48亿元(含房地产、进出口等),资产规模72.78亿元,纳税总额2.12亿元,连续6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以69.71亿元品牌价值继续荣膺中国品牌100强,入选“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2008年市工业纳税50强企业。
  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6年,前身为宁波继电器厂,位于启文路125弄11号,1990年正式更名为“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有面积25000平方米厂房,引进30多条生产线,继电器年产量超过6000万只,固定资产超过6000万元,年销售额超过1.20亿元。员工105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160余人,是中国最大的继电器开发、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主要研制和生产近百种各类继电器,应用于通信、汽车、自动控制、家用电器等领域,出口比例占70%以上。2005年完成工业产值1.20亿元,销售产值1.18亿元,实现利润467.70万元。2006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新技术企业,被省知识产权局授予“省专利示范企业”称号。2008年,“福特”牌继电器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7亿元,上缴利税980万元。
  宁波新乐电器有限公司
  前身为宁波洗衣机总厂,成立于1980年,地址鄞奉路661号。是首批获得国家生产许可证和自营出口权的企业,主要产品为“新乐”牌洗衣机。拥有总资产10亿元、25万平方米生产场地、1252名员工和215名专业技术人员。洗衣机年生产能力达300万台,共开发20个系列200多个型号的产品,各类中、高档机型,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销售服务网点遍布除台湾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地,并远销到东欧、南美、西亚、中东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浙江家电制造基地的主力军。公司建立的质量体系在1999年通过德国莱茵技术有限公司ISO9001∶1994认证,2002年再次通过ISO9001∶2000认证。所有产品均通过国家CCC认证,部分产品通过CE、CB、SASO等各种国际认证。2002年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并多次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2003年4月在行业中首批通过国家“5A”产品认定,2004年“新乐”牌洗衣机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完成工业产值6.27亿元,销售产值6.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70%和21.40%。
  恒威机械有限公司
  创建于1994年,地址前锋路7号,是一家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专业公司。产品有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注塑机、数控线切割机和数控电脉冲五大系列。企业总资产5亿元,
  有员工500多人,其中科技人员占30%,年产值3亿元。公司奉行“以人为本,铭求质量,科技兴厂,百年恒威”的经营宗旨,为员工提供大量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公司竞争力也得到极大提高。研制的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奖和重点新产品项目,部分性能填补了国内空白。2005年完成工业产值1.10亿元,销售产值1亿元,实现利润209.30万元。其后还推出了“恒威”牌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快走丝线切割、中走丝线切割、数显电火花、数控电火花机床、注塑机等产品。
  宁波希拉里炊具有限公司
  宁波希拉里炊具有限公司系中外合资企业,位于启运路218号,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美元。公司专业生产真空不粘铝压铸炊具,采用世界一流的真空压铸设备及不粘喷涂生产线,是美国杜邦公司授权特许制造商。公司员工500人,年产600万只真空压铸系列炊具,是集开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炊具企业。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2.15亿元,销售产值2.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0%和10.20%。
  第三章 建筑业
  境内建筑业历史悠久。现存有始建于唐代的海曙楼(鼓楼)、天封塔、咸通塔,明代的天一阁和一批官第民宅,清代的林宅、超然阁、银台第、袁宅、居士林和位于大沙泥街的鲁班殿等,这些建筑均代表各个时期的建筑水平和风格。五口通商后,区内增添多幢西式建筑。民国时期,以钱业会馆为代表的会馆建筑代表了当时建筑水平。解放后,1954年建成民族宫殿式的市人民大会堂,1963年建造华侨饭店(现华侨豪生大酒店),1976年建成宁波剧院(现宁波逸夫剧院)。1982年,首座8层的交邮大楼落成,高32米。1984年,11层的市地方工业品展销楼竣工。1992年,中山东路17层的7号楼(一、三层为精品商厦)落成,获省建筑界最高奖“钱江杯”。同年,建成高19层的石油大厦,为宁波第一座纯商务高档写字楼。1996年建成35层的中农信大厦,时为浙江第一高楼。2005年建成的宁波检验检疫综合实验楼获鲁班奖,2008年建成的万豪中心(万豪大酒店)获鲁班奖,这些建筑都代表着当代境内的建筑技术水平。2008年,区内有高层建筑250幢,其中高层商务楼宇147幢,高层住宅楼宇103幢。
  第一节 勘察设计
  工程勘察
  古代,在工程选址踏勘、地质条件评估时,用手工工具进行简单的坑探、槽探,作基础验证。民国时期,一般民用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的地质勘探,仍多使用手工工具。20世纪50—60年代,工程地质勘察普遍采用“人推磨”、手摇小螺钻、三脚架手摇绞车等半机械化设备。1952年,市人民大会堂等工程建筑采用静压荷载板试验,取得地质资料。1955年使用能钻5米深度“麻花”钻杆钻探勘察。1958年组成专业勘察队,添置经纬仪、水准仪等,勘探用手摇钻探机,钻探深度达30米。应用球状阀门取土样机。1960年,宁波华侨饭店地基基础工程采用岩土工程技术,进行砂垫层承载力、挤压砂桩承载力与变形试验。
  20世纪70—80年代,工程地质勘察的设备逐渐更新,手段渐趋多样化,勘察单位配有标准贯入、动力触探、轻便触探、现场桩、土静载试验等机械化、半机械化设备。1984年后,工程测量应用高精度经纬仪、立座投影仪、激光地形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红外线光电测距仪等,采用聚酯薄膜测图。工程勘探应用各种型号的工程钻机和各类仪器设备。20世纪90年代,工程地质勘察多数勘察部门配有30型、100型、150型工程钻探机、液压钻探机和5吨、10吨的单、双桥静力触探车。数据采集、打印均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化设备。工程物探普遍应用跨孔波速、地震波、地脉动、无损测桩、深孔测斜等新技术。1990年,市农业银行大楼工程采用静力触探机,进深51米。迂回测试、三轴试验、高压固结试验等已普遍用于工程勘察。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一幢幢高层建筑的建成,对建设尖兵行业工程——勘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勘察手段上采用钻探深度达百米的“100型”钻机,20吨大型静力触探车,解决了深层土层的静探贯入,并配备微机采集数据,达到先进、科学和高效的目的。用波速试验提供拟建场地的地震效应参数。在野外采用十字板剪力试验求出软黏土抗剪强度及灵敏度指标,保证地基基础设计的可靠性。2001年,省内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南苑饭店建成。天一广场以及海光大厦、美乐门商城、天之海大楼等高层建筑,均采用这一先进的勘察手段和技术,并分别获省、市优秀勘察奖。2004—2008年,环城西路丽园尚都商业中心、宁波万豪大酒店、海曙城投公司大楼、中山路汇金大厦等建筑相继落成。这些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广泛应用新的勘察技术,深基坑大开挖等技术也在应用中获得提高。
  工程设计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建造的林宅,即前后连接5间二弄二进楼房,砖木结构,屋面为传统的两面坡小青瓦面,两边山墙为三层马头墙。民国时期,民间出现私人设计事务所和营造厂。当时中山公园、灵桥门市场等建筑已有比较完整的设计图纸。民国22年(1933),旅沪甬籍人楼姓房主在开明坊建造6幢两层(商品房)。25年(1936),和义路中段建造3层楼房,由2或3间共5个单元混合组成,单元大门沿街开,这是民国时期街面房的特色。
  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除住宅设计外,推广标准构件设计图(即GB图),注重实用,式样单调,砖木结构居多,少量砖混结构。市工人俱乐部、市第一医院门诊楼和浙东针织厂、宁波工艺美术厂车间等,代表当时设计水平和风格。1959年建造的屠园巷地、市级干部三层住宅楼,以一梯两户为单元,每户2—3间卧室或起居室,有厅、厨房和卫生间,铺木地板。20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排架、钢丝网水泥新结构。宁波华侨饭店代表当时设计技术水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设计建造一批内天井式住宅。20世纪70年代,设计代表性工程项目有宁波剧院、交邮大楼等。实施升板法、滑模法新技术,应用于市科技大楼(今二轻大厦)等工程设计。1976年已具备框架结构设计能力,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1978年推广省编制的78型住宅标准设计图集。次年起,住宅设计出现多种式样,挑阳台,除卧室、起居室外,有单独卫生间并安装卫生设备,改储粪池为化粪池。高塘一村住宅小区,10幢,以一梯4户为单元,2—3个单元组合成一幢,4—5层,幢间有走道分隔,两边设绿化带,为市老三区第一个住宅小区。20世纪80年代,建筑设计专业配套工种采用新技术。1984年后,建筑设计风格趋向多样化,从单一的住宅向综合小区发展,单一的条式建筑变成条、点结合。高塘新村发展至6个村,柳汀新村等一批新村拔地而起,式样、风格、色彩各异,学校、小游园、菜场、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渐趋完善。20世纪90年代后,建筑结构设计、计算,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区内出现一批有特色和地方标志性的工程。1994年,宁波长途电讯综合枢纽楼建成。2003年,双塔邮电通讯枢纽中心竣工和宁波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楼使用。2005年,市区第一个地下停车库在镇明路建成。2006年,中信银行金隆大厦、恒隆中心、天元大厦等现代化办公楼宇相继落成。这些建筑设计全部采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和绘图。工程领域多采用高层、超高层“剪力墙、框架结构”形式,大跨度的现代化预应力结构、地下支护新技术。在设计功能上,不仅把现代管理技术、智能化设施应用到宾馆、饭店、办公楼和医院,也在居民住宅小区广泛应用,如闭路数字电视系统、门禁视控监护系统、电话、电脑网络系统等。2006年后随着市政府“中提升”的战略布局,和义路和义大道商业中心、鄞奉路商业圈等项目开发,建筑设计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上均得到发展,干挂石材、玻璃、金属幕墙,网络智能化、太阳能、地源热泵、风冷式节能型中央空调、VRV智能变频空调等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普及,设计上也更追求生态、环保、节能、智能等同步设计理念,大空间结构、大板块地下室等设计技术快速发展。
  至2008年,区内有勘察设计单位24家。第二节 建筑施工
  早期,建筑施工由泥木作坊主操作,作坊多是独立手工业户,少数作坊主既是工匠,也是承建房屋的“作头”。作坊主揽活形式一是包工包料,二是典工制。民国21年(1932),城区发放建筑许可证。35年(1946)江厦街大东营造厂、中兴营造厂、南永宁巷李兆记营造厂、郎官巷万顺记营造厂等先后开业。
  1950年,区内有名字记载的营造厂有8家,分甲、乙、丙、丁4级。1951年7月,宁波公营建筑工程公司成立。1958年,市建筑工程公司组建设备安装队。1961年多次调整施工企业工程公司。1978年后,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业迅猛发展,但区内高层建筑多由省、市建筑公司承建。1991年,区内(注册登记,下同)有20多家建筑企业,但大多数企业从事单一的房屋施工,而有资质等级企业仅2家,企业规模小、资质低、装备差、管理弱。1996年,全区拥有建筑企业89家,其中有资质等级企业43家,在资质等级企业中有二级企业1家、三级企业18家、四级企业24家。企业的经营范围也从单一的房屋建筑施工逐步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向发展。2008年,全区拥有建筑企业近450家,其中有资质等级企业108家(含装饰企业),在资质等级企业中有一级企业6家、二级企业27家、三级企业63家、劳务企业12家。
  施工技术
  基础工程分浅基础工程和深基础工程。浅基础工程有块石(或浆砌块石)基础、砖砌基础、三合土基础、砼基础工程等。深基础工程即为箱形基础及各类桩基础。民间建筑沿用块石、砖、三合土作基础,对过于松软地基采用松木桩加固。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建筑物高度不断增加,深基础工程广泛得以应用,桩基础类型不断丰富,施工技术也不断创新。境内常用桩基类型有预制方桩、砼薄壁管桩、沉管砼灌桩、钻孔校灌注桩等。沉桩施工工艺有静压、锤击、静压震技、震动、钻孔等。1972年,市邮电局自动电话楼地下室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形基础,面积660平方米。1975年,市防空工程箱形基础采用沉井法施工,面积250平方米。1986年,华联商业大厦施工首次采用植桩法,预制桩长47米,避免预制桩挤压土壤影响邻近建筑物。2001—2003年,“荣安佳境”住宅小区采用薄壁预制管桩与“422”静压灌注桩相结合的基础施工方案,而“都市风华”3幢18层的高层桩则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桩径0.80米,入土深度达55米。2005—2008年,“青林湾”住宅小区高层部分按宁波地质情况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坑围护也采用多种施工方法,如“荣安佳境”等住宅小区采用围护桩与放松系数相结合施工,“都市风华”基坑开挖深度达10米左右,采用围护桩、止水带、锚杆放坡等多种施工工艺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墙体工程 据考证,春秋始有门、墙构造,并逐步发展到夯土为墙。民国时,墙体建筑有毛石墙、板条墙、实心砖墙等,20世纪50年代,实心砖墙增多,分单面清水墙和双面清水墙两种,一般建筑多采用单面清水墙。20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这些类型墙体广泛用于办公楼和工业厂房。20世纪90年代初,陆续推进墙体材料改革,外墙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黏土砖和多孔黏土砖填充为主,内墙填充多采用水泥多孔砖。2000年以后,部分住宅小区采用轻质混凝土加气块分隔,既美观又环保。墙体工程基本形成以多孔黏土砖、小型砌块为填充主体的局面。外墙采用双层真空玻璃,以达到保温节能要求。
  结构工程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有现浇整体性框架,横梁直柱连在一起,另一类为地面支撑立模成形浇捣,分件浇制、机械吊装、组合成形。1985年,市物资局8座钢筋混凝土连体水泥筒仓工程,采用液压滑模工艺,每座直径8米、高24米,水池容积1000吨,为当时市内最大连体滑模施工项目。次年,建造宁波洗衣机总厂混凝土倒锥形水塔工程,采用圆筒塔身滑模施工方法,顶层水池平地预制,然后整体提升,塔身高30米,水池容积100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批商业开发楼盘均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南都花城住宅小区等,高层采用框剪、剪力墙、框筒等结构,如宁波大酒店、中农信大楼等。2002年建造宁波音乐厅,主要采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
  屋面工程 分坡屋面和平屋面,传统屋面采用两面坡屋面,称“人字屋面”,四面坡屋面称“四檐落水”极少。现代建筑多采用平屋面,20世纪50年代初,屋面开始用小砖瓦窑所产青平瓦。1958年大批量使用红平瓦。20世纪60年代,厂房由小跨度木屋面转向大跨度混凝土屋面,普及T形屋面板、钢筋混凝土屋架。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屋架、预应力T形薄壁板等。1991年宁波影都屋面工程施工中,首次采用悬索屋面。屋面防水材料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新型的、冷施工的、无污染的涂膜防水和高分子卷材防水迅速发展起来。涂膜防水施工是将液态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的防水涂料,以刮板或毛刷涂布在防水基层上,经过常温交联固化形成一定厚度的橡胶状弹性涂膜,起到防水作用。2000年后,新型防水卷材发展迅速,性能优良的沥青基防水材料(如APP改性沥青等)、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如PVC防水卷材、涂料等)推陈出新,如“都市风华”、“中央花园”等住宅小区;丽园尚都商业中心、中山路汇金大厦等公建项目均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延长使用寿命。
  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就是在保证建筑体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的重点是加强建筑体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提高采暖、空调设备效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墙体、屋面隔热保温技术及产品,具有建筑节能效果的门、窗、遮阳台或其他附属部件等。2006年10月,市建筑节能工作正式启动,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等环节作了明确规定。区内“维科·水岸心境”住宅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工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新材料应用,实现建筑节能在50%以上,全面提升小区的科技含量及居住品质,成为宁波市首批节能小区、浙江省建筑节能项目、2005年中国节能典范。2008年1月竣工的和义大道滨江休闲工程(万豪大酒店)总建筑面积87232平方米,高度158米(41层)。工程建筑幕墙外装饰由压花钢化彩釉夹胶玻璃和中空钢化玻璃组合而成,屋面材料采用挤塑聚苯板,外墙景观照明采用韩国SIMA品牌的高亮白光LED光带,与普通照明器具相比,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使用寿命长和安全可靠性强等特点。办公楼部分空调采用VAV变风量空调技术,此技术可利用室外的全新风来消除室内热负荷,达到节能目的。2008年开工建设的宁波市第一医院原地扩建暨国际医疗保健中心和宁波段塘公交停车场工程均获得“2008年度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称号。
  第三节 建筑企业
  区内建筑企业
  1991年,区内(注册登记,下同)有20多家建筑企业,多数从事单一的房屋施工,有资质等级企业仅2家,企业规模小、资质低、装备差、管理弱。1996年全区拥有建筑企业89家,其中有资质等级企业43家(二级企业1家、三级企业18家、四级企业24家)。企业经营范围从单一房屋建筑施工逐步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向发展。2008年,全区有建筑企业450家。
  重点建筑企业简介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55年1月,是宁波建设集团的核心企业。公司有技术人员493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近200人。公司具有房屋建筑一级总承包施工资质,市政公用工程二级总承包资质。拥有各类施工机械与生产设备1500余台(套),总功率13000千瓦。公司年生产能力20亿元施工产值、1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资产总额3.58亿元,注册资金7000余万元。承建的宁波检验检疫综合实验楼、市高教园区大学图书信息楼、市工商银行新兴大楼分别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宁波市海关大楼等24项工程获省“钱江杯”优质工程。公司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全国建筑业领先企业、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和用户满意安装企业。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4年,技术人员400余人,资产总额8.09亿元,公司下设20余家专业分公司、子公司及区域分公司,是一家以市政施工为主营,具有市政、园林、公路、房建、监理等多项资质的企业。多项工程获国家、省市政府颁发的“鲁班奖”、“金杯奖”和“钱江杯”,多次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工程质量优秀企业、全国市政工程优秀企业。
  宁波住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始建于1978年,原系市建委直属国有施工企业。2005年晋升为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同时兼备建筑装饰、机电、地基基础、市政、消防、混凝土、金属门窗及防水工程等多项专业资质。2007年6月组建为宁波住宅建设集团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218万元,资产总值5.70亿元,有下属分(子)公司近20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2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220余名。
  华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6年5月,是以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集团型企业。具有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职称人员343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50人。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工程总承包三级、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二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年创利税2500万元以上,企业资产总值近4亿元。承建的“世纪城”住宅小区获“甬江建设杯”、“市文明标化工地”、“建筑结构优质工程奖”等奖项。象山港路获宁波市“甬江建设杯”优质工程奖、“象山县金象奖”。江西省乐平市206国道工程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工程”。先后获“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宁波市海曙区建筑施工明星企业”、“宁波市慈善之星”等称号。
  宁波明州建设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0年5月,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企业资质。以建筑承包施工为主,房地产开发、水电设备安装、水利、构件、地基基础、装饰、市政、园林多元经营的综合性实业公司。公司有职工11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约占40%,有各类大中型施工机械,能独立承建各类结构复杂和“高大难”的工业与民用工程。工程质量创优率保持在90%以上,先后有25项工程获得省“钱江杯”优质工程奖、宁波市优质施工“甬江建设杯奖”、“优秀工程奖”等称号。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省“双文明企业”、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省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海曙区重点骨干企业”等,曾连续4年被海曙区评为优胜施工企业第一名,连续3年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
  宁波市城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4年,为隶属于市城乡建委的国有企业。具有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职称人员144人。1998年实行改制,2002年12月改制完成,为宁波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股、经营者控股的独立法人单位。公司获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地基与基础专业承包二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三级、建筑装修装饰专业承包三级和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城市园林绿化三级资质。公司承接了维科集团、交通房产、宁房公司等品牌企业开发建设的房产项目,以及无锡、杭州、黄山等地的工程项目。曾主持编写了《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宁波市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暂行技术规定》。合作开发的“薄壁连续防渗帷幕技术”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历年被海曙区评为“明星企业”,获2005年度省建设建材工会“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浙江申永达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6年5月,具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9人。拥有主项资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二级,增项资质建筑智能化暂定三级及环保工程暂定三级资质。企业连续6年被区建设局授予“明星企业”称号,2006年度被评为“市优胜企业”。承建的北仑区人民法院、鄞州区体育馆、鄞州区人民政府、颐乐园二期等工程获得“钱江杯”,宁波军分区招待所工程获市优良工程奖。
  区外建筑企业
  区外建筑企业在区内承建工程项目是海曙建设的一支生力军。1984年12月,宁建一公司承建中山西路9层市丝绸大楼,高31.40米,建筑面积5636平方米,次年8月竣工。1986年7月温岭第二建筑公司承建南站东路10层市机电工业设计院,高34.30米,建筑面积4437平方米,1988年1月竣工。1999年11月,浙江华升集团承建马园路18层丰华名都,高60米,建筑面积41947平方米,2003年6月竣工。2000年12月,浙江中达集团承建鄞奉路12层南苑饭店三期,高57米,2004年4月竣工。2001年5月,浙江曙光集团承建文昌街18层香榭丽舍公寓,高57米,建筑面积48815平方米,2005年6月竣工。2007年5月,曙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和义路2号地块工程,框架2~4层,建筑面积124063平方米,2008年9月竣工。高档宾馆、办公大楼设计(含装饰设计)除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专业公司外,还有英国、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外设计公司来设计。
  第四节 建筑管理
  管理机构
  1984年前,原海曙、镇明两区分别设建设管理科,负责建筑企业行业管理。是年1月,两区合并,建立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85年更名为区“城乡建设管理局”,1997年2月更名为“区城市 建设管理局”,2002年2月改名为“区建设局”,把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功能划归新组建的区城市管理局。区内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由市建设委员会统一管理,分别设立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市建筑安装管理处、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对招投标工作、建管工作、质量与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1999年6月,海曙成立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办公室,对区计经委立项的工程项目进行执法监察。2001年8月实施对区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集体企业(含控股),投资金额在人民币20万~50万元(其中财政性资金10万~50万元)的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标,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办公室负责招标监督管理工作。2001—2008年,全区实行招标工程114个,中标造价8635.30万元。
  企业资质管理
  实施对企业资质规范管理。资质管理包括制定资质等级标准、认定核准企业资质等级,划定其经营范围3个组成部分。资质等级由国家建设部统一制定,主要包括企业的资历,技术管理人员的资格、数量、比例,拥有固定资产和专业设备数量以及生产能力。资质审核认定,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分级管理,区建设局负责辖区所有建筑企业的资质初审工作。1987年按国家建设部规定,对建筑安装企业资质全面复查,重新核定等级。1992年5月始,资质管理从“资质就位”转向动态管理的轨道,实行企业资质年检。区资质管理发挥“二传手”作用,即按照注册地的原则,对本辖区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申报、升级做好初审工作,做好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与服务。2001年,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出台,实行资质重新就位,企业在资质申报、升级时实行书面申报和网上申报相结合,资质管理制度更趋规范、完善。
  技术职称管理
  1990年前,区建筑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和中专以上学历的不足百人,没有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偏多。1996年,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组建工程技术专业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坚持以工作成就、技术水平、业务能力,适当考虑学历的原则,使从业人员基本取得与实际水平相应的职称。年底,全区89家建筑企业共拥有各类初、中、高级技术经济人员1118名,大量大中专毕业生不断充实区建筑业,成为建筑业中坚力量。2002年取消初评委,实行以考代评。区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取得技术职称的途径主要有3种:大中专毕业生首次定级,每年一次的全市建工城建专业初、中级职称考试,每年一次的全市建工城建专业中、高级职称评审。2008年,全区108家建筑资质企业共拥有初、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113名。
  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建造师执业资格管理)
  1996年,国家开始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2003年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规定:“取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资质核准,由注册建造师代替,并设立过渡期。”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制度向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过渡的时间为5年。2008年底,全区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318人、二级注册建造师535人、三级项目经理280人。
  职业资格管理
  1995年,省建设行业开始实行职工职业资格鉴定。市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负责实施宁波建设行业工人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建设行业工人职业资格鉴定的主要工种有:砌筑工、建筑电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防水工等。农民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在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被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聘用。聘用后,用工单位必须与农民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确保工资不被拖欠。
  安全生产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1996年开始,海曙实施安全资格认证制度,所有建筑业企业必须达到保证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对达到规定条件的企业颁发《安全资格证书》,持《安全资格证书》的企业,才能参加工程招投标,企业安全资格认证结果与企业资质年检相挂钩,对企业进行动态监管。2004年贯彻《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取消企业安全资格认证制度,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截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98家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1072人取得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行业教育培训
  1991年,区内有企业施工管理人员48名。至2008年底,组织全区施工员培训1192人,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培训1591人次。安全生产“台账”资料培训531人次,工人岗位培训4614人次。
  建筑业改革
  1984年5月先后实行工程招标投标、投资包干、施工企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劳动组合和用工制度等改革。
  工程招标投标 1984年5月,市政府批转市城乡建委《关于宁波市建筑业实行招标投标、百元产值工资承包责任制试行办法》。1985年1月,华联商业大厦设计招标,投标单位7个,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中标。1987年10月,市城乡建委颁发《宁波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试行)》,同时成立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2001年8月实施对区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集体企业(含控股)投资金额在20万~50万元(其中财政性资金10万~50万元)的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标。
  分配制度改革 1984年5月,实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建筑安装企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实施办法》,所有施工企业都实行按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工资含量随成本、工程质量、竣工面积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好坏而浮动。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按企业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建设银行根据企业前3年各项指标完成的实际数和工资开支范围,确定工资含量系数,一定两年不变。各企业的百元产值工资含量与竣工面积、工程质量、全优率、成本降低率4项主要技术指标挂钩,工资含量核定后由企业包干使用,奖金不封顶。1984年、1985年核定市第二建筑公司(今宁波市建设集团)、市住宅建设公司的工资含量为18.20元,1986年、1987年改为16元。每年结算时,按国家普加工资、补贴的规定,扣除料价系数折成1980年的不变价计算。企业内部非独立核算的包工队分配,由原来的综合超产奖励制度改为基本工资的30%~50%,同超额工资、奖金捆在一起,按系数分值评定,多劳多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基本工资。其他岗位的人员报酬也划分系数等级与岗位责任制相挂钩。20世纪90年代初,区内以国有建筑企业为主,出现了以结构工资、计件工资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工资体系。2000年以后,国有企业进行改制,企业基本成为民营企业,工资制度也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管理人员实行绩效工资,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将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工资和企业收益紧连一起。项目经理实行工薪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收入和项目成本控制完成情况挂钩。施工作业人员实行计日或计件绩效工资,依据作业量、施工质量情况确定。
  用工制度改革 1984年改革用工制度,国营施工企业逐步降低固定工的比例。企业根据生产任务需要,开始招用合同制工人。宁建二公司1985年招合同工43人。1986年、1987年分别有合同工583人、727人,合同工政治上一视同仁、经济上同工同酬,补贴其粮食差价,建立劳动保险基金,消除其后顾之忧。具有总包的施工企业,将任务分包给其他施工企业。分包的形式有包清工和提供劳务,部分或单项工程承包,包工包料。20世纪90年代初,施工企业大多使用农民工,自2005年后,鼓励施工企业成立劳务企业,使用成建制的劳务工人。2008年,区内劳务企业达到12家。
  区建筑业协会
  协会是由行业自愿组成,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自律性、非赢利性的社会团体。1986年,成立区集体建筑企业协会,有团体会员单位43家。2000年更名为“区建筑业协会”。至2008年底,协会有团体会员单位63家。
  第五节 中介组织
  造价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沿用旧的包工制度,没有统一的劳动定额。计划经济时期,工程造价管理多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及机械台班定额来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建设部先后发布《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等法规,工程造价管理的力度增大,造价工程执业资格制度及资格认定办法日趋完善。2008年底,全区已核准注册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7家,其中甲级资质2家、乙级资质3家(含暂定级)、丙级资质2家。
  招标代理
  2008年底,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全区已核准注册的招标代理单位14家,其中甲级资质2家、乙级资质1家、暂定级11家。建设监理
  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促进建筑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建设监理工作的发展,为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建筑市场业主、承包商、监理三方主体的形成,为提高工程质量、控制造价、确保工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底,全区已核准注册的工程监理企业12家,其中甲级资质7家、乙级资质3家、丙级资质2家。
  第六节 装饰
  建筑装饰行业属建筑业子行业。20世纪80年代初,建筑装饰行业从建筑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行业。2002年11月,区建设局将辖区住宅装饰业正式纳入建筑行业管理,建筑装饰企业的资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及行业教育与建筑业管理同步实施。装饰业从“马路游击队”、门面小公司逐步发展到规模化有资质的专业大公司。2008年,区内有建筑装饰资质企业46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2家、二级10家、三级34家。以浙江森晟建设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工程类装饰企业多次获省、市工程质量优秀奖。以宁波南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家庭装饰企业打造了一批家庭装饰品牌。
  古代装饰
  古建筑装饰工程,有木雕、砖雕、石雕、漆彩绘、堆塑、雕塑等。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出现西式框架装饰及材料、彩色玻璃、门面墙体浮雕等,其中天一阁保留明代的装饰风格,林宅是典型清代装饰,而秦氏支祠、钱业会馆、翁宅则是近代建筑装饰,各有时代特色。位于马衙街西段的秦氏支祠,其装饰工艺集木雕、石雕、朱金漆、拷作等民间工艺之大成,可谓宁波民间建筑工艺登峰造极之作。
  木雕装饰 唐宋时期,市区的官府寺庙已大量运用木雕、砖刻、石雕装饰。元、明、清三代,木雕装饰广泛用于宅第、寺庙及园林建筑中,品类有构架雕饰、门窗雕饰、顶棚雕饰、门面雕饰、牌楼雕饰、戏台雕饰等。其中朱金漆木雕戏台、梁枋、栏杆、门窗是境内特有民间手工艺,列为国家级文化遗产。
  石雕装饰 隋唐以后,在寺观、佛塔、宅第、园林等建筑上已大量运用。在元、明、清时应用更为广泛。石雕形式主要有门饰、影壁、亭台、石坊、塔幢、望柱、栏板、漏窗、匾额等。如国宁寺石塔(天宁塔)、石亭,僧人墓前的建筑雕刻、石柱、石碑等都运用石雕装饰。在近代出现西方样式。当代,在园林景观和寺庙建筑中石雕艺术盛行。
  砖雕装饰 砖雕与木雕、石雕合称建筑装饰“三雕”,乡土气息浓厚,造型朴实优美。砖雕广泛应用宅第、园林、寺庙建筑的门楼、门罩、影壁、花雕、围墙等部位。自汉晋至明清历代应用不绝,砖雕的表现形式类似木雕、石雕,分线雕、浮雕、半圆雕、透雕等。砖雕题材以古典文学、伦理道德、故事传记为主,也有“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以及动物、花卉、饰文和宗教内容。区内尤以天一阁、秦氏支祠、林宅等建筑中的砖雕最为著名。
  彩绘 海曙现存建筑彩绘多为明清作品。明清建筑讲究装饰效果,色彩装饰有相当地位。明代彩绘装饰重点部位由斗拱转移到梁、檩、枋等大构件上,并形成模式。清代彩绘分门别类,规制严密。天一阁、市政府北大院及民居在围墙、门楼、金字、马头墙等处多施水墨,亦见着色画者。
  堆塑、雕塑 堆塑艺术用于园林为多,以石灰、细砂为主要塑材,又称“灰塑”。匠人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善于构思布局,娴于借物取景,将堆塑艺术与古代建筑外观及园林山石的自然美融为一体,使人充分享受自然之美。如天一阁石狮、八骏图、麒麟图及城隍庙正脊龙头。20世纪80年代后,海曙的街、广场、公园、商场、公共场所及标志性建筑周围,先后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雕塑作品,多用水泥、不锈钢、铜等为主要材料,又称城市雕塑或园林环境小品雕塑。
  现代装饰
  20世纪50年代,外墙以清水泥浆勾缝,出入处以水泥灰粉刷拉毛,内墙刷白。60年代,华侨饭店采用水磨石,门楼圆柱采用雕花印板预制贴面,内墙刷白。70年代后期,室内装饰用花机印出各种花样,内墙涂料开始应用。平顶喷涂材料在一些较高档的餐厅、商厦、办公楼中选用,逐步扩大使用到一般居民住宅卧室内墙面,效果较显著。市食品冷库办公楼等首次推行外弹涂新工艺。80年代,装饰工程发展,外墙采用马赛克、建筑陶瓷马赛克,各式墙面砖、水刷石等,大厅贴大理石,内墙装饰有陶瓷壁面、粘贴墙纸(布)、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平顶装饰从木质平顶发展为轻钢龙骨吊平顶。墙面装饰采用钢窗钢门、铝合金门窗、铝质卷门、胶合板门、大玻璃门、茶色玻璃、反光塑料板、铝合金板等。亚洲华园宾馆采用棕色釉面砖装饰外墙面,内墙采用轻质隔墙。华联商场及东门口一带商场商店采用各色铝合金板和反光塑料板等装饰材料。90年代,新颖建筑装饰材料广泛应用,如外墙采用玻璃金属及石材幕墙装饰施工工艺。室内装饰采用镜面不锈钢等金属材料、金属墙纸、金属扣板吊顶、大规格抛光面墙地砖、异形石材、各种厚度的大规格玻璃、抗静电地板、各种木纹的饰面板材、木工用细木贡板等,如建设银行宁波分行大楼外立面全部采用外墙铝板幕墙和镀膜钢化玻璃幕墙组合,室内吊顶大量采用金属条板吊顶和方块吊顶。工商银行宁波分行大楼外立面采用石材干挂幕墙技术。2000年后,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重视,一大批污染型、能耗大的建筑装饰材料逐步退出装饰市场,节能型、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取而代之,在装饰工程中普遍采用,如强化复合木地板取代了实木地板,复合材料木门取代了实木门、塑料扣板吊顶及塑钢门窗在装饰工程中大量使用,双层中空玻璃、石材、金属板材幕墙也开始在大楼外立面中应用,如宁波万豪大酒店、宁波城投公司大楼等。
  设计与装备
  设计 装饰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综合运用现代物质手段、科技手段和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风格明显,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让使用者心情愉快,便于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室内外环境。装饰设计分为室外与室内两大类。室外分为外部装饰设计和建筑外部环境装饰设计。室内分为居住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和公共建筑室内装饰设计。20世纪80年代初,装饰设计开始起步,图纸设计以手绘为主。设计主要依附于施工,并为施工服务,企业为了承接装饰施工业务,基本不收取设计费。90年代受深圳等地先进设计理念的影响,装饰设计业发展较快,区内出现了一批从事家庭装饰、小型公共建筑装饰为主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企业,开始收取设计费,图纸设计以计算机操作为主。2000年以后,因各种大型公共建筑落成,为装饰设计市场提供更大舞台。装饰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各种表现手法、理念涌现,专业分类呈多样化,新型的设备、工艺、材料不断推陈出新。
  装备 装饰用机械设备主要分为木工用机械设备、泥工用机械设备、油漆工用机械设备以及金属玻璃工用机械设备。木工用机械设备包括木工锯刨组合机、气动钉枪、手枪电钻、锣机、积棱机、曲线机、双面刨床、电脑制版机等。泥工用机械设备包括云石切割机、云石磨角机、抛光机、红外线石材切割机、数控水刀切割机等。油漆工用机械设备包括空压机、涂料搅拌机、喷枪、电脑数控配色机、砂皮打磨机等。金属玻璃工用机械设备包括电锤、砂轮切割机、电焊机、氩弧焊机、电动吸盘、电动吊栏(幕墙用)等。检测设备有红外线水平仪、木材感应测湿器、短波红外线测距器等。
  材料与技术
  墙体装饰 分为外墙装饰和内墙装饰。20世纪90年代前,外墙装饰材料主要有面砖与马赛克饰面、幕墙外饰面、涂料外饰面、天然板材饰面、装饰混凝土。如建设银行宁波分行大楼外立面全部采用外墙铝板幕墙和镀膜钢化玻璃幕墙组合。内墙装饰材料有内墙涂料、陶瓷壁面等墙面装饰、粘贴墙纸(布)、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如宁波中国人民保险大厦室内办公室隔墙均采用轻钢龙骨隔墙及乳胶漆面层涂刷。90年代末至2006年,大楼外墙装饰材料主要采用外墙涂料、天然花岗石干挂、铅板干挂等。如1998年12月竣工的宁波海关大厦采用进口花岗石干挂,主楼外墙采用“美国大师”牌乳胶漆和铝合金,内墙采用爵士白大理石干挂和“美国大师”牌乳胶漆等。2008年竣工的宁波城投公司大厦,采用石材、玻璃幕墙干挂工艺。
  平顶装饰 20世纪80年代后,木质吊顶发展为轻钢龙骨吊平顶。轻钢龙骨呈倒“T”形,有用薄壁型钢镀锌而成,也有用铝合金压制而成。在宾馆、酒吧或其他文化娱乐设施中设置反射平顶的较多。如90年代南苑饭店室内吊顶均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基层及乳胶漆面层涂刷。至2006年,平顶装饰主要有U60、U50系列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成品铝板型平顶、铝格栅平顶、原木饰面平顶等。
  地面装饰 有水泥类地面、薄型硬木地板、塑料地面、塑胶地板、花岗石、地毯、原木地板、抛光砖块材地面和卷材PVC地面等。如宁波海关大楼室内地面均采用大规格抛光砖、复合木地板和进口石材铺贴;宁波大酒店、万豪大酒店等宾馆大堂一般采用抛光石材地面,客房地面铺设地毯;宁波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采用宜清洁且隔声的塑胶地板。
  门窗装饰钢门窗、铝合金门窗、PVC塑料门窗、塑钢门窗,金属玻璃幕墙、石材玻璃幕墙、纯玻璃幕墙等。如宁波中农信大厦室内外门窗均采用铝合金玻璃门窗系列,宁波中保大厦采用铝板与玻璃幕墙,宁波银泰大楼和万豪大酒店采用全玻璃幕墙。
  家庭装饰
  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原因,人们对住房要求仅停留在“居有所”阶段,家庭装饰概念淡薄。80年代中期,人们萌生了初级的装饰意识,但施工技术落后,一般都是手工操作,内墙采用墙纸、木板、瓷砖等材料,地面有木板、水磨石、小块瓷砖、马赛克等。90年代初,欧美、港台风潮冲击家庭装饰市场,家装公司大量出现。1994年4月,区内宁波恒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施工技术的提高,电动工具的应用,家具、门窗的工厂化加工,现场成品安装的推广,降低了家庭装饰噪音污染,减少了施工建筑垃圾。板材方面广泛采用薄板、水曲柳、枫木、红棒等,地面材料有大理石、花岗岩、抛光砖等。进入21世纪,家庭装饰设计队伍不断壮大,设计风格丰富多彩,如北欧风情、中式风格、现代简约、实用本色等,“绿色家装”成为装饰的主题.新型环保材料、简洁的墙面处理、文化主题墙装饰手段走进千家万户,尤其是油漆、涂料注重环保,厨房采用整体厨柜等。
  装饰企业选介
  浙江名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5年3月,国家一级施工资质和乙级设计资质装饰企业。公司专业从事高星级饭店及高档商贸办公大楼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在册员工586人,专业技术人员46名,一、二级项目经理22人,专业设计师18人,注册资金1623万元,年施工产值2亿元以上。公司曾连续3年获“宁波市装饰行业优胜企业”、“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及浙江省装饰行业“十强”企业等荣誉,并在市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体系认证。公司先后承接杭州湾大酒店、浙江世博大酒店、浙江南国大酒店、宁波新金星宾馆等室内装饰,均创省优质工程,其中浙江大学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楼装饰工程获“钱江杯”。
  浙江森晟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具有各类技术、经济管理专业职称人员80余名,其中初、中、高级职称人员56名。现拥有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一级、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二级、消防设施施工二级、建筑智能化施工二级资质。2008年产值1.03亿元。公司先后被评为宁波市诚信企业、海曙区明星企业、宁波市优胜企业,并获“钱江杯”、“甬江杯”等多项工程质量奖。
  浙江宏宇装潢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具有各类技术、经济管理专业职称人员50余名,是一家专业从事室内外装饰设计、施工、安装的企业。公司拥有国家建筑装饰设计乙级、施工二级资质,主要承接宾馆、饭店、娱乐、办公楼等大型工程项目,先后承接了宁波石浦大酒店、宁海太平洋大酒店、温岭假日大酒店、北仑老板娘新光大酒店等装饰工程,2008年产值712万元。
  宁波南天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面向全国承接室内外装饰、住宅装饰、建筑环境装饰的专业工程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各类专业技术、经济管理人员115名,拥有国家建筑装饰设计乙级、施工二级资质。设计作品多次在中国室内设计大赛获奖,公司获“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浙江省建筑工程优秀装饰设计奖单位”、“浙江省建筑装饰(住宅类)优秀工程奖单位”等称号。2008年产值1952万元。
  宁波恒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金560万元,是一家以室内外装饰为主的国家建筑装饰设计乙级、施工二级资质企业,有各类专业技术、经济管理人员28名。公司连续3年被宁波市技术监督局、宁波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评为优质信誉企业,2005年度被评为全国室内装饰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室内装饰优秀设计企业。2008年产值1790万元。
  第七节 知名建筑
  境内拥有一大批古代和现代的知名建筑。古代如海曙楼(鼓楼)、天封塔、咸通塔(天宁寺塔)、天一阁、范宅、超然阁、城隍庙等。现代建筑如集购物、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宁波市首个园林式商贸广场天一广场,当今区内最高楼万豪大酒店等。这些标志性建筑是海曙甚至宁波的地标性建筑。其基本特征是人们可以最简单的形态唤起对于它的记忆,是城市的名片。2008年,浙江大学部分学生组成调查队,在宁波六区对“宁波人心目中的宁波标志”调研,天一阁、鼓楼、中山广场、城隍庙等知名建筑物脱颖而出,在项目中获得50.04%的支持率。
  古代知名建筑选介
  天一阁 位于今天一街10号。创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详见第三十编“天一阁”)
  海曙楼 又称“谯楼”,俗称“鼓楼”,位于中山西路公园路口。原为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韩察所建子城南城门。后梁开平三年(909)置明州望海军,称“望海军门(楼)”。宋建隆元年(960)改名为“奉国军门(楼)”,潘良贵书额。庆历八年(1048)置刻漏,鄞县县令王安石作《新刻漏铭》。元称“明远楼”,后毁于火。明宣德九年(1434)复建,前题“四明伟观”,背题“声闻于天”。万历十三年(1585)又重建,因取唐代杜审言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句,改名为“海曙楼”。后迭圮兴,清咸丰五年(1855),巡道段光清重建。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城高8余米,门道深16米,门宽5米,为拱形石构建筑,东北依城墙设踏道,可拾级登楼。楼五开间,3层檐歇山顶,拔高22米。民国6年(1917),宁波警察厅悬警钟(铜钟)于三楼明间,以报火警。19年(1930)建瞭望台、警钟台于其上,置大时钟1座。1990年政府拨款大修,沙孟海题“四明伟观”匾,二楼陈列“宁波城市发展史迹”。海曙楼面宽五开间的长方形基座,原为一段城墙,正中拱圆形城门,可走人行车。顶层正中位置,矗立着高6米多的正方形西式钟楼,为赴西方国家留学和经商的宁波帮“海归派”于民国19年(1930)建造,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的巧妙结合。1981年12月被列为宁波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封塔 位于大沙泥街,唐武后“天册万岁”和“万岁登封”(695—696)间建造,故名“天封”。原塔高18丈,约51米,六角形,相传建造时以堆沙垒高操作,周围留下大量沙泥,塔附近的大沙泥街、小沙泥街因此得名。郡人视为镇郡宝塔,战争时用作烽火塔。承平日,塔顶高悬明灯,照示水陆船只、行人,起航标作用。天封塔作为宁波城市象征久负盛名,历代名流登塔览胜,留下不少题咏诗文。元代董询《登天封塔》诗云:“拾级登危塔,天高手可攀。千寻环晓郭,朵云压春山。鸟伫栏边稳,云生脚底闲,十年今一上,临眺始开颜。”宋建炎年间(1127—1130)兵毁,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明暗13层,清嘉庆三年(1798)火毁外檐、平座和栏杆。民国24年(1935)重修。1957年维修,发现塔顶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弘俶造有青铜舍利塔1座,落款“乙卯岁记”(955)。1982年检查塔基,发现底层中心“地宫”石函,出土银殿、银塔等珍贵文物,银质地宫殿刻有绍兴十四年题记。1984年,塔身倾斜严重,壁裂,拆下塔身架大修,时塔高42.50米,发现宋、元朱墨书印模纪年砖百块及经卷等。1987年9月动工,耗资160万元,1989年11月竣工。重修后的天封塔高51.30米(连塔顶饰物),七重外檐,檐牙高啄。各层檐上四廊相绕,栏杆围护,塔身赭色,外檐黑色,古朴巍峨。1999年拆围墙辟天封公园。2001年,市文保所在第一层塔身内嵌入16尊罗汉像(采用花岗岩阴刻),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早期罗汉造像的变化与发展,成为宁波又一个弘扬和传播佛教的场所。天封塔是市区最高的古代建筑,具有宋塔玲珑精巧、古朴庄重之特点,为我国江南特有的典型的宋阁楼式砖木结构塔。1961年5月、1981年12月,均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咸通塔(天宁寺塔) 亦称“天宁寺塔”(西塔)。位于中山西路原明州子城旁,距鼓楼约210米,塔因踞天宁寺西而得名。天宁寺,唐代名“国宁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始建,北宋政和元年(1111)改称为“天宁寺”,现寺毁。寺前原建有两塔,清光绪年间左塔崩,存右塔。一块塔砖左侧有正书“咸通四年造此砖记”铭文,故称“咸通塔”。砖砌密檐式,平面呈正方形,边长3.20米,高12米,5层,逐层收缩,立面呈抛物线状。形小,乌龟状,俗称“乌龟塔”。壁厚76厘米,占地面积10.24平方米。每层用砖叠涩出檐,檐出较长。底层开门,上每层壁设龛,呈方形,窟窿顶。1995年随着中山路改造,塔被保护并进行维修,是年底竣工。该塔是江南现存最早的唐代方形砖塔,塔身古朴庄重,无柱、枋和斗拱,每层覆以层层密叠的腰檐,具有明显的唐代建筑特色。它典型地体现了江南唐塔凝重、含蓄的特点,对研究江南古城明州(即宁波)的环境坐标、唐代的砖结构建筑技术、制砖技术、宗教历史及唐代寺观规模等具有重要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郡庙 即宁波城隍庙,俗称“老城隍庙”。在县学街东端。明洪武四年(1371),知府张琪建。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总四进,两侧有配楼。南北纵轴,由正门、仪门、大雄宝殿、后楼、照壁、厢房等组成。原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现3800平方米。建筑壮观,制作规整,装饰华丽,自成一格。中间戏台,四周雕龙、凤、鹤、花草等图案,藻井由20排精雕细镂的木头拱紧密构筑,绘彩饰金,绕罗结顶,呈半圆形,系宁波著名匠师蔡象德所作。中进大殿面阔5间两弄,立柱用进口藻木,殿宇屋面采用硬山造,露台则为重檐歇山式。门外壁用清水磨砖,门前左右跨街筑条石起拱月洞门。保存明正统十一年(1446)《宁波府祭祀碑记》等碑碣27方。东首尚存宋井古迹。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钱肃乐、张苍水和董志宁等“六狂生”在此聚义抗清,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宁波府城隍庙作为庙宇,既有庙宇的共性,即“祭祀、议事、娱乐、贸易”四大功能,也有独特的个性。就祭祀来说,其祭祀内容的独特性就是新官上任的宣誓就职,这是其他庙宇所没有的。从明代始,朝廷规定,各府州县置城隍庙神并加以祭祀,每月朔日、望日,知县率僚属前往行参谒礼。新官到任前一天须宿于庙,翌日清晨着常服首祭城隍。20世纪80年代初,正殿两边穿斗结构间安置着4幅水粉画,西边有“岳母刺字”和“林则徐禁烟”,东边有“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均系民族英雄故事。城隍庙是宁波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商店林立,小吃遍布,成为了解宁波民间风情的一大好去处。
  现代知名建筑选介
  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原宁波华侨饭店) 前身为宁波华侨饭店,建成于1963年。1999年开工扩建更名为“华侨豪生大酒店”,为一家五星级大酒店。2005年竣工,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框架剪力墙结构,外装材料为面砖、石材。建筑风格是比较纯粹的法式古典风格,建筑体量因地势而成,注重比例、尺度推敲与材质选择,营造出华贵而浓郁的异国风情和商业气氛。
  市交邮大楼 当时各类建筑一般都在4~5层,宁波市交邮大楼开始突破这个高度,建成后成为当时宁波的第一高楼。大楼开工于1976年5月,1982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12547平方米,分东、中、西3部分,东、西部各为6层,高32米。1983年10月1日正式营业。
  富邦大酒店(原金龙饭店) 位于马园路,1987年10月开工,1990年5月竣工,25层、高83.90米,建筑面积28332平方米。前身为金龙饭店,2005年更名为“富邦大酒店”。整幢建筑呈X型,顶楼设有旋转厅。成为出入火车南站旅客眼中完美的制高点,与华联商业大厦一南一北同时占据甬城最高建筑的宝座达5年之久。
  天一广场 位于市中心繁华商业街中山东路南侧,东起车轿街,西至开明街,北沿中山东路,南临药行街,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于2002年1月,是围合式建筑群。主体建筑有22座欧陆风情浓郁的现代建筑群组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中央为35000平方米中心广场和6000平方米景观水域,同时设有总长200多米、喷高40米的亚洲第一音乐喷泉和高20米、宽60米的大屏幕水幕电影。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站式”购物休闲广场。广场由美国摩尔莫达设计师事务所和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引入城市设计理念,注重整体效果与周边环境协调。广场上所有建筑沿中心广场环形布局,南北以中山路口为轴线呈对称分布。、西南斜轴线从开明街路口直通三江口,形成强烈的现代气息。
  天一家园 位于环城西路侧,区内休闲、娱乐、商务、邮政等配套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建成于2001年7月。随着区政府“启动中心、开发两翼、强化基础”发展思路的确定,市中央商务区(CBD)规划的快速启动,如机场路沿线和环城西路南端的开发建设逐项开始,天一家园汇合周边的各大社区,成为中山路至CBD沿线一个新颖、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大社区。是宁波第一个集生态、运动、现代化于一体的新住宅精品工程,获得多种奖项。
  世纪城 位于孝闻街近中山路,海曙中心小学北侧。2002年4月建成,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由7座9层一梯两户板式建筑组成。波浪形屋面标志海滨城市的缤纷浪漫,气势恢弘,南北水景创造市中心住宅的园景奇观。首创起伏坡地式绿化,底层架空达5米,层高3米,电梯直达地下车库,人车分流。入选2001年“中国名盘”30强,获2000年全国社区环境金奖、宁波示范小区以及2000—2001年宁波市民“我最喜爱的十大楼盘”等荣誉。世纪城创造了当时宁波房产界两个第一:第一个市中心大型生态园林景观社区;第一个真正做到人车分流,电梯直达车库。
  青林湾 位于宁波城市(中心城)用地发展轴中端,大都市圈生活发展黄金地块,市级文化中心“三江文化长廊”始端,城市西部副中心,城市景观主轴上游。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是目前宁波规划建设中最大住宅社区。一期工程建成于2005年12月,采用西班牙式建筑风格,有联排别墅、多层及多层复式、小高层及小高层复式、高层及高层复式等多种类型。户型设计运用错层、多阳台、六角五窗主卧、走入式衣橱等手法,整体规划布局顺应地形、自然流畅,打破常见的南北向兵营式呆板布局,采用弧型半围合式布局,设计楼与楼之间的距离,体现环境美学艺术。青林湾工程获得“中国名盘”、“标志性名盘”、“2006年宁波城市标志性楼盘住宅金奖”、“首届宁波市优秀规划居住区”、“宁波市绿色景观小区”等称号。
  宁波检验检疫综合实验楼 位于宁波最繁华的中山西路与马园路交叉口,是宁波市国门大楼。总面积为3.60万平方米,高度133.90米,投资约2亿元。该大楼由主楼、副楼、连廊组成。主楼23层,副楼4层,地下1层。主楼为现浇钢筋砼筒框结构,采用钢筋砼灌注桩,于2001年10月25日开工,2004年9月28日竣工验收。2005年先后获宁波市“甬江建设杯”、浙江省“钱江杯”、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和义路滨江1号地块工程(万豪中心、万豪大酒店) 位于和义路与余姚江之间。建筑面积85819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24306平方米,框架核心筒结构,总高159.78米,地下2层,地上主楼39层,裙房3层,总投资5.10亿元。顶层设直升机停机坪。2005年6月开工,2007年9月通过竣工验收。是年获宁波市“甬江建设杯”奖,2008年获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