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个体工商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24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个体工商户
分类号: F713.3
页数: 2
页码: 547-548
摘要: 这篇文字主要讲述了宁波市古代境内商业的演变和发展,包括私人经营、海货交易、商业中心的形成,以及明清时期商业繁盛和民国时期个体商贩的登记管理。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个体商贩合并或转型为国营企业,而在1980年后逐渐恢复发展。可以将这篇文字分类为宁波古代境内商业的发展与个体商贩的变迁。
关键词: 宁波市 古代境内商业 私人经营

内容

古代境内的商业皆由私人经营,以海货交易闻名,唐宋坐商驻市,行贩寻集。明永乐间,准日本贡使和宁波商人免税互市,城内商业繁盛。清沿袭明代旧制,采用户籍管理办法,商人入“市籍”,手工业者入“匠籍”,并注明商人、工匠。至民国时期,个体商贩则由公安部门(警察局)登记管理,核发营业许可证。民国23年(1934),城厢有熟食、饮料摊贩784人,菜市场摊贩年平均820人。28年(1939),城内始有官办工商企业。35年(1946),海曙境内的北悦来巷、仓基街、灵桥路等地段集中设摊位64处。1949年6月,因国民党飞机轰炸,造成大批失业人员,难民以摆摊谋生,有的商号亦化整为零设摊,致摊贩骤增。8月,市摊贩整顿委员会成立,次年2月,市人民政府发布摊贩登记暂行规定和管理办法,划定场所,发放营业许可证1311户。1951年,老市区登记摊贩7518户(在境内居多,下同),行商790人。次年底有摊贩6157户(人),流动资金95691元,年营业额149万元;行商418户(人),流动资金87919元,年营业额507.87万元。1956年,老市区计有小商小贩7942户。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有406户公私合营,1502户组成合作商店37个,4766户组成合作小组369个。1958年“大跃进”时为改变个体商贩的所有制形式,大批个体手工业、小商小贩合并或转到国营、大集体企业。6月撤销合作商店、小商小贩供应网点940个,个体商贩仅存145户、173人。1961年起,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析出原并入国营、供销合作社、公私合营企业的小商贩3537人。1963年4月始,老市区登记个体商贩,年底核准登记8343人,其中合作商店5295人、合作小组2223人、临时商贩825人。有固定网点2334个、流动摊担928个,占商业网点总数的89.3%。“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商贩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遭取缔。1979年全市仅有个体工商业者552人,其中老市区182人。此后,个体工商业逐步恢复发展。1980年达4597户、4689人,营业额754.70万元。1983年贯彻“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方针,允许城乡居民和剩余劳力从事个体,并放宽批准权限,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简化登记审批手续,使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1983年10月,为维护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成立海曙个体劳动者协会(镇明区、海曙区两区合并前夕)。1984年4月,海曙区工商行政分局成立,个体工业商业由分局管理,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方针指引下,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拓展流通渠道,广开就业门路政策,个体工商户猛增,至2005年达到14555户,从业人员15158人。另据第一次经济普查时统计(2004年),境内个体工商户已达18643户,其中有营业执照的12882户,无营业执照的5761户,涉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批发业,饮食业,住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福利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他服务业14个行业。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