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晚清商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22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晚清商市
分类号: F719.7
页数: 4
页码: 480-483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宁波在鸦片战争后的商贸发展。清朝签订了对外开放的条约,宁波成为对外开放港口之一。各国商人纷纷在宁波开设洋行,带来了洋货和新技术,推动了本地工商业的发展。然而,鸦片贸易泛滥,给宁波带来了负面影响。宁波商业行业改组或重组,商行、棉织品、轮船、金融、保险业兴起。宁波的对外贸易形势看好,但由于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宁波作为对外贸易港口的地位并未充分发展。
关键词: 宁波 商贸发展 开埠

内容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鸦片战争后,清廷被迫签订辱国丧权的《南京条约》,翌年又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宁波列入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宁波开埠后,英国可在宁波设领事、管事,专理商贾事宜。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法、美、普鲁士、荷兰、挪威、瑞典、日本等国先后援引英国例,皆在宁波设领事或副领事。一些商人、传教士纷至沓来,企盼在宁波开拓事业。自此,宁波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出现巨大变化,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本土的自然经济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转而依靠国际市场,为国际市场组成部分。英、美、法、德、日等国商人先后在宁波开设洋行28家(多见于境地)。洋行、洋货入境,改变了本地从商人士思想,遂萌生新式工商业者,一批具有新技术、新设备的工业企业诞生。但是,开埠后英商乘机走私大量鸦片充斥市场。道光二十五年输入鸦片3650~4400箱,价值200多万两白银,占全国十分之一。光绪六年(1880),宁波经营土行(鸦片)的商家达32家。咸丰十一年(1861)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共输入鸦片213018担,年均6068担,占总进口洋货的55%,洋货进口与土货出口总值相差悬殊,致白银大量外流。由于洋布、洋纱在本埠倾销,使土布、土纱价值低廉,一些手工纺织业受到致命打击,造成“巡行百里,不闻机声”的局面。城内“洋广杂货店”或“五洋杂货店”(洋油、洋火、洋烛、肥皂、卷烟)占领市场。
  宁波开埠,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促进商业行业改组或重组。商埠日趋行业化,商行、棉织品、轮船、金融、保险业兴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贸易形势看好,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曾达50万元(除走私贸易特别是鸦片走私之外的正当贸易),外商输入的商品有大米、面粉、铁、毛织品、糖、火柴、卷烟等日用工业品。随着舶来商品输入,新兴的行业应运而生,报关行、转运行、堆栈及从事代客办理货物报关手续兼代理托运、装卸、仓库储存等业务盛极一时,仅海关收入税银16万两。至民国21年(1932),宁波有报关行21家,资本额30900元;转运行11家,资本额94500元;堆栈21家,资本额25800元。近代官方的洋务运动和工业兴起,机器设备的运用和新技术的引进,宁波出现近代商办工业。光绪十三年(1887),严信厚在江北湾头创办“通久源”公司,这是一家轧花厂,因该厂有大量棉籽无法处理,于是三十二年(1906)又在境内濠河头开设“通利源”榨油厂(今琴桥音乐广场)。这一时期的新式工商业,其行业和产品结构特征是集中与洋货竞争。民国3年(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宁波民族工业得以发展。其时宁波有五金业50多家(境地居多,下同),铜锡作坊(店)30多家,花麻业8家,土纸行业店(印刷)40多家,木器行业108家,染坊37家,席行20多家,典当行、提庄、衣庄40多家,银楼业10家,酒菜业140家,饴糖业10多家,彩行业(贳器业)90多家,集贸市场11家,可见境地商埠繁华景象。宁波首先开埠,理应在对外贸易方面占得先机,但浙海新关被外人控制,宁波、舟山一带海盗猖獗,宁波又地处浙东一隅,与腹地交通不便;且上海港崛起,毗邻上海的商客涌向上海,来宁波的外商甚稀,外商只在宁波设临时写字间和代理人。史载咸丰五年(1855),长住宁波的外籍成年男子仅22人,其中商人只有5人。以光绪十六年(1890)为例,宁波直接对外贸易进口洋货37.30万关平两,土货出口仅0.373万关平两,而同时宁波洋货进口总值为614万关平两,土货出口总值为488万关平两,可见绝大多数进口是通过其他口岸转运到宁波的。
  清时境地行业会馆盛行,城内药业兴盛,有药店50多家,川西、洋广、津北、禹毫等药材荟萃宁波,设“号”、“庄”,庄设公所。康熙四十九年(1710),药商集资在咸塘街重建药皇殿(百年前药皇殿曾设在冲虚馆旧址,名曰“连山会馆”),成为联络同乡情谊、解决药界重大问题、祭祀神农氏的场所(现为文物保护单位)。光绪三十一年(1905),宁波商务总会在绅商王月亭、吴葭窗、汤仲盘等倡议下成立,会所设在鄞城东后市茶场庙侧(即今苍水街)。后迁至今中山公园东侧新建的会所,新会所设施齐全为全省之冠,蒋中正、王正廷、宋子文署名为之庆贺。商会实行业董制,设总理(会长)、协理、议董、业董,这些职位需经地方官府委任。初始议董以上都是由有官衔的绅商充任,业董由各业领袖担任,商会经费由各地捐助。据民国元年(1912)统计,城内行业殿、会、馆或公所有19家。宁波设市,总商会遂改称为“宁波市总商会”。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