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21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经济结构
分类号: F299.22
页数: 4
页码: 468-47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海曙区的经济发展历程。海曙区的经济以商业为主,但在1958年开始发展区属工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调整阶段。
关键词: 宁波市 海曙区 经济结构

内容

合并前的两区都属城区,没有农业,经济以商业为主。1958年起,两区区属工业起步,并获得很快发展。在经济结构中比重增加。1984年,两区合并,同时划入段塘镇和西郊乡,区经济结构始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并存的结构。三者比重,呈阶段性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始终较小;第二产业自身变化呈驼峰形,从小到大,其比重一度占据首位,进入21世纪趋递减,退居第二位;第三产业自身变化呈马鞍形,从大到小又趋于大,其比重从首位退居第二位,以后又重居首位。
  第一节 产业结构
  1958年“大跃进”中,区内办起29个生产组(社、厂),区办工业诞生,区属经济开始有了第二产业。1978年下半年,各街道居民区因陋就简办起商业和生活服务点,其中有餐饮、烟酒杂货、理发、洗衣、钟表修理、照相等行业,为区属第三产业起步阶段。1984年1月海曙区成立,并入西郊乡和段塘镇农村,区属经济有了第一产业。是年,全区农业总产值889万元,工业总产值6554万元,第三产业营业额5578万元。产业结构为第二产业最大,第三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小。1988年,原市属的208家商店划归区管理,第三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商业网点达800个,营业额达54089万元,超过工业产值17214万元的2.14倍,利润1484万元,与工业利润1514万元基本持平。至此,三个产业规模顺序发生根本变化:第三产业最大,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小。至2000年,农村耕地不断减少,农业萎缩,工业发展受制约,第三产业成为海曙经济的支柱。是年,第一、二、三产业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6%、28.98%和69.36%。据2004年国家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至2004年底,区域内第一、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第一产业2436万元,占0.12%;第二产业43.90亿元,占22.39%;第三产业151.95亿元,占77.49%。至2008年底,第三产业占83.37%。
  第二节 行业结构
  第一产业行业
  农业 作物有水稻、旱粮、经济作物。水稻历年种植面积1000公顷,总产量1万余吨。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至2006年仅40公顷,总产量359吨。旱粮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大豆、蚕豆、马铃薯等,其中以大麦较多,面积约66.70公顷。经济作物有蔬菜、席(蔺)草、油菜、瓜果等。席(蔺)草为西郊乡特产,种植面积从1962年的38.47公顷扩大到1995年的124.67公顷。徐家漕村被称为“蔺草村”。
  畜牧业 主要有养猪、养牛、养兔。养猪为传统副业。2002年存栏数达5万头。2006年全区畜牧业外迁。养牛以养水牛和黄牛为主,用作灌溉和耕作畜力。耕作机械化后改养奶牛。西郊乡有奶牛饲养专业户10多家,饲养荷兰奶牛270多头,年产牛奶1500余吨。
  渔业 主要有捕捞和育珠。境内有河塘面积103.13公顷。解放前多捕捞野生鲫鱼、鲢鱼、草鱼、虾蟹、螺蛳等,专业渔民很少。1953年,西郊、南郊两乡成立渔业合作组。1960年建西郊、南郊两个渔业队。60年代渔民年收入近120元。1979年增加到440元~900元。2003年,全区渔业收入20万元。此后仅有少量渔业。80年代渔民兴起河蚌育珠,到90年代初结束。
  加工业 郊区有粮食、席(蔺)草、畜产品加工。解放前,农民有手工加工年糕、汤团粉、粽子、米酒、稻谷脱壳等。20世纪60年代始建碾米厂。草编加工为传统手艺,品种有蔺草加工的草席(榻榻米)和金丝草加工的草帽等,远销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
  第二产业行业
  制造业 1958年大办工业,先后办起的工厂可归为29个生产项目,主要是服装、小五金加工等,创工业产值66.23万元。1977年,企业发展到44家,产值达6462万元。燎原食品厂成为区内第一个出口创汇企业。1978年,镇明、海曙两区区办工业全部上调划归市属各部门领导,区属工业经济几成空白,仅留下街道、居民生产组小集体经济。1984年加大发展乡镇企业步伐。至2006年,全区有工业企业77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拥有中国名牌称号企业5家。形成纺织服装、电气机械、电子信息、通用设备制造四大重点优势企业。纺织服装为主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2家,有宁波博洋纺织有限公司、宁波维科精华床单有限公司、宁波太平鸟有限公司和宁波东方宏业制衣有限公司等。电气机械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9家,有宁波新乐电器有限公司、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通用设备制造业有宁波德威机械有限公司、宁波海曙富茂机械有限公司等。电子与信息业有宁波新容电气有限公司、宁波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等。
  建筑业 境内建筑历史悠久。从始建于唐代的海曙楼、明清时期的庭院民宅到晚清民国的西式洋房,代表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水平。1996年建成中农信大厦,当时为浙江第一高楼。建筑行业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装饰等。至2008年,建筑施工企业总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22家,其中,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企业、建设部科技成果先进单位,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次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工程质量优秀企业”、“全国市级工程优秀企业”。建筑装饰企业48家,其中浙江森晟建设有限公司曾获浙江省“钱江杯”等奖项。宁波恒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曾被评为全国室内装饰优秀施工企业、优秀设计企业。
  第三产业行业
  主要有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业等。据2004年国家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产业各行业完成增加值151.95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40亿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77亿元,批发和零售业28.1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4.33亿元,金融业27.10亿元,房地产业27.25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52亿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3.94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98亿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48亿元,教育5.03亿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5.14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69亿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8.18亿元。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