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街区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17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街区管理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2
页码: 406-4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江厦街道的街区管理情况。
关键词: 海曙区 江厦街道 街区管理

内容

江厦街道于1992年成立城市管理科,2000年9月更名“城建管理科”。1998年成立受区城建局和街道双重领导的城建监察中队,2002年9月更名“海曙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江厦中队”(简称“城管中队”),实施街区管理。
  市容
  遵循宁波市创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工作部署,1984年始,开展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门前三包”工作,与辖区单位签订“责任书”(今称“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告知书”)约1700份。1985年成立受区市容监察队和街道双重领导的市容监察中队(2002年更名“海曙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灵塔城管中队”,2003年又随街道易名而名“江厦城管中队”,简称“城管中队”),负责市容市貌、卫生、“门前三包”等管理工作的同时,按照“违法必纠、执法必严、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原则,集中整治跨门营业、市场周边环境、街道整洁、店前秩序、车辆停放等事项,处理违章建筑(至2008年计拆约2204平方米)和各类不符要求的广告、灯箱等事件。1995年,市容管理实施“定人员、定地段、定时间、定任务、定职责”举措,单位小、人员少、无单独承包能力的单位,以联包或代包形式,配置专职保洁员(每2500平方米配备1名)加以处理。2005年,解放南路、开明街、中山东路、江厦街4条街(路)被宁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认定为市级市容环境卫生达标示范街(路)。2007年深化城市管理,破解疑难路段执法难点,江厦中队分别与月湖中队、鼓楼中队在两街道交界处相互配合的“二联动”执法。2008年,宁波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授予江厦城管中队“文明中队”称号。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工作始于2001年,通过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由街道1名环保普查指导员和各社区2名普查员构成,全队65人)、黑板报、告示栏、编写资料等形式宣传环保意义,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发动组织辖区单位、居民参与环保活动。据统计,至2008年,共编刊黑板报、告示栏80余期,印发环保宣传资料1.58万份。依托辖区小学实施环保教育,每年“6·5”世界环保日,开展各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2006年扶助狮子小区开展市首批创建环保模范小区试点工作,各社区设置灰、黄、绿三色垃圾箱,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发放环保垃圾袋800余只。监督小区各类汽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噪音和排气,维护环境洁净。辖区餐饮企业实行统一收运餐厨垃圾,监管油烟净化,好味道、万福堂、康克快餐、新五一、来必堡等10家餐馆率先安装油水分离器。专项整治新大世界市场噪音,取缔车载轧冰机和噪声超标轧冰机,减少扰民油烟和噪音。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副主任具体运作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指导生态环境创建活动。建立餐饮业台账,排污情况登记造册。查禁一次性塑料发泡餐饮用具,防治白色污染。查处违规排放污水事件,受理群众信访。街道于2004年获区委、区政府颁发的市容环境管理进步奖。
  卫生健康教育
  解放初期至街道成立前,卫生工作主要由受派出所管辖的居委会通过宣传、拟订制度、设置卫生竞赛流动红旗等方式,组织居民参与,改变街巷环境卫生面貌。1956年街道成立(时称“小街道”)后,发动居民大规模灭除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臭虫、蟑螂“六害”,并将卫生工作纳入街道城管职责。1979年区环卫部门派专管员进驻街道,处理解决卫生工作难点问题。1985年街道和居委会先后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爱卫会”),加强卫生工作领导和管理,小梁居委会(时属县学街道)于1990年获“全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1996年,率先实行垃圾袋装化,后在全市推广。1996年街道成立保洁中心,街巷保洁实行企业化动态管理,实行全覆盖的“集中管理、分块作业、适当调整、统一标准、完善考核”和每天18小时保洁的考核机制,街巷卫生面貌改观、品位上升。2008年围绕“和谐、效能”建设目标,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提升江厦星级卫生街道为主线,清理315幢居民住宅楼道和卫生死角,清除各种杂物100余吨。开展居民健康教育,邀请市第一医院或社区医院医务工作者举办各种卫生保健知识讲座6次、健康卫生教育30多次,刊发宣传健康卫生阅览栏等79期,发放宣传市容环境卫生的《告辖区单位和居民书》1万余份。组织居民和单位进行定期不定期消杀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发放消杀药物1478千克,发放捕蝇笼、毒鼠屋等药具580只,覆盖率达95%。街道于2005年获“市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获“市卫生先进单位”和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街道”称号。
  绿化
  协助市、区绿化部门养护辖区公园和路街延地的绿地、绿带、绿篱、绿化。宣传绿化意义,监管社区公共花草树木。20世纪80年代前,境内居民住房多为老式木结构,房宅鳞列,街巷狭窄,鲜有公共绿地,仅有绿化小品和居民依宅而植的爬山虎等藤本植物或盆景之类,而街道历年春季组织所种花木,长势不佳,经常出现“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绿化不见绿”现象。90年代,旧城改造启动,绿化工作列入新建小区重要内容,规定绿地覆盖率和绿化苗木品种,提升绿地档次。2006年,灵桥、小沙两小区列为绿化特色小区,做到及时增绿、改绿、补绿。辖区太阳广场(原称“森林公园”)重新布局之后,街道发动单位和居民认“领”、认“养”公园树木,落实养护责任,加强管理,开创单位和个体参与管理公园绿化之先河。2008年开展社区和辖区单位绿化特色小区建设和绿化升级活动,投资1.10万元进行垂直绿化,补种空地残缺花木,加强枯枝花木修剪护维工作。市广电集团出资5万元,改造和提升外环境绿化档次。街道于2003年获区绿化委员会授予的“街道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获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授予的“居民区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