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16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概况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2
页码: 390-3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的概况情况。
关键词: 海曙区 西门街道 概况

内容

西门街道位于海曙区西北部,东沿北斗河、北郊路相临余姚江,南起中山西路,西至萧甬铁路与望春街道毗邻,北至蔡江河与江北区接壤。办事处驻西湾路137弄16号。
  西门街道,以西门得名。西门,俗称“西门口”,史称“筱墙”。《晋书》载,东晋刘裕征调卫将军谢琰和辅国将军刘牢之,以拒自称“征东将军”的孙恩所率农民起义军,刘牢之筑以竹筱为筋的土垒于此,与孙恩交战。黄南三《三江亭赋序》也有“刘牢之讨孙恩来句章,营于三江口”记述。是故,后人则以遗垒“筱墙”命之。清乾隆年间,改称“鄞县东安乡白檀里潮音堂筱墙巷”。民国时期,改称“西郊镇公所”,且为所治,直至宁波解放前夕。西门历来为鄞县所属。境内江河交错,交通便利,为城西商贸集散要地。又以位于西北大门,为历代兵家进据宁波之陆上要冲。元至元十二年(1275),元军直扑宁波追逐南宋皇帝,袁氏第五代嗣孙袁镛率宋军狙击于西乡集士港长寿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境内诸多重大战事多首战于此。北宋灭亡,时任临安知府的袁子诚护送赵构南迁定居西门,民居宅群扩大,名家望族剧聚,尤以袁氏为最,素有“西门袁氏”之称。明永乐年间,袁氏第8代嗣孙袁珙报效明燕王朱棣有功,屡获嘉奖,建第造阁昭彰,声望四起,影响一方热土,遗有圣旨亭、柳庄、袁忠臣故居等人文史迹(现已不存)。
  解放后,宁波城区从鄞县析出置市,西郊镇划入海曙区公所管辖。之后,几经撤并,1956年2月建立西郊街道办事处,1960年4月改称“甬江人民公社西郊分社”,1970年7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西郊分社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7月),复称“西郊街道办事处”,1984年8月定名“西门街道办事处”。其间高塘新芝路一带新建高塘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等居民住宅小区。1987年4月,西门街道办事处调整为西门和高塘两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10月,两街道合一,复名“西门街道办事处”,有23个居民区。1993年以来,街道西湾路西段、翠柏北路北段的河浜、沼泽和相关稻田等地块,先后建成城区居民区。嗣后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以及地域相连原则,原有和新建社区撤并为文化、汪弄、龙柏、柳庄、新高、新芝、永丰、北郊、芝红、翠南、翠中、钱东、胜丰13个社区。泰安和天一(原泽民地域)2个社区划入望春街道。至2008年底,街道有常住居民24149户、67409人,暂住人口102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06‰,计划生育率99.26%,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为19260人。常住居民以汉族为主,占99.99%。另有回族、藏族、满族等13个少数民族119人。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裕
相关人物
谢琰
相关人物
刘牢之
相关人物
孙恩
相关人物
孙袁镛
相关人物
袁子诚
相关人物
赵构南
相关人物
王朱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西门街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