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社会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151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社会服务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4
页码: 369-3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海曙区鼓楼街道的社会服务情况。
关键词: 海曙区 鼓楼街道 社会服务

内容

鼓楼街道于1998年设社会事业科(后更名“社会事务科”),配置民政助理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和社教文体管理员。2001年4月增设社区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实施社会服务。
  拥军优属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进驻宁波,境地居民自发为指战员做(补)鞋、补衣、拆洗衣被和打扫卫生。民间有佳话说,一日居民帮助指战员拆洗衣被,不料气温骤降,为解决指战员御寒,居民立即筹借100多件棉衣,有的新郎也主动出借结婚穿的棉袍。部队缺少生活用具,居民闻讯主动送去。1951年后,拥军优属活动形成制度,每逢过年过节,居民群众有组织地为部队、军烈属挂匾额、贴春联年画,送慰问品(生活用品和食品)等。20世纪80年代,拥军除做好事、送慰问品,还为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先后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5期,培训官兵约120人次。1982年建立定对象、定单位、定内容、定时间“四定一条龙”服务网络,辖区37个单位216名有关人员分为4个服务组,为40多位烈军属服务,对此,市民政局于1984年全市推介。之后,市第二医院、中医院、区鼓楼医院相继推出军人和烈军属优先门诊服务项目,鼓楼医院还选派医生于每周四下午为烈军属上门诊病送药,鼓楼房管所优先为烈军属修缮房屋,街道科以上干部与22户烈军属结对上门排忧解难。90年代以来,拥军优属工作建立“三纳入”(纳入党工委、办事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和居委会年度考核的内容,“双拥”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二化”(工作制度化、机制网络化)、“一及时”(及时调整、充实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制度。开展由80多家单位提供基础设施,1242名志愿者主动参与军民共建文明街、军民联手文艺演出、军民互帮互学、军民与贫困学生结对助学等军民共建活动。组织慰问驻军和烈军属,2006年拥军慰问金计5.87万元,发放烈属抚恤金2.12万元,伤残军人补助金12.59万元,义务兵优待金26.30万元,在乡复退军人补助金1.50万元。2007年8月1日联手军分区举办军民共庆建军80周年运动会。2008年重点做好22户优抚对象工作,发放抚恤金、优待金、社会救助金计14.10万元。街道于1991年、2001年、2005年荣获“市双拥模范街道”称号。
  社会救助
  解放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者“三无”人员的吃、穿、住、医、葬等一直由政府给予保障,至2006年有“三无”人员21人,其中19人由政府集中供养,2人散居。1991年成立街道残疾人联合会,6月成立康复工疗站,46名残疾人通过工疗站康复指导,6名残疾智障者基本康复并落实工作,至2006年,34户残疾人家庭享受低保,12位残疾人通过自谋职业实现就业。1999年,街道成立慈善联络站。2003年建立街道慈善基金,30家单位和街道捐款10万元。2006年募集资金148.27万元,救助因突发事件而导致临时性困难的群体,每年救助50多人次,发放救助金3万余元。分类施救助学27人,发放救助金3.30万元。助困25人,发放救助金1.20万元。助医40人,发放救助金1.31万元。做好118户(221人)的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发放低保金49.37万元。2007年发放107户(206人)低保金40.90万元,副食价格上涨动态补贴3.68万元,13人次医疗救助金1.05万元,5户台风救灾金3万元,7户临时救助金2万元,以及35人次的因灾因病救济金2.70万元。募集慈善金33.40万元。8月初成立鼓楼街道慈善分会,“慈善一日捐”活动中,29家单位、5个社区13015人捐款18.74万元。当年慈善助学21人、助困41人、助医40人、临时急助44人,计3.59万元。爱心协会慰问、补助困难家庭464户,发放37.36万元慰问金和价值1.26万元的各类慰问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29家单位4915人捐款86.60万元,581名共产党员通过各种形式捐款外,又以“特殊党费”捐助58.80万元,共产党员干海宏个人捐款10万元,支援灾区群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13名民兵奔赴灾区参与援救,40人次民兵义务献血,支援灾区。当年还发放45人助医、36人助学、27人助困等救助金2.80万元,发放115户低保金43.57万元。街道于2002年获市首批“慈善之星”街道称号。
  就业和再就业
  创办街居企业,安排待业青年和闲散劳动力就业,至1979年,街道企业从业人数约2000人。后随改革深化,企业转制,下岗失业人数日益增加,2006年登记就业者2808人,男1611人、女1197人,其中文化程度低,无专业技术的男性50岁、女性45岁以上者占68%左右。街道于2003年成立再就业超市,建立帮困就业长效机制,落实诸如免税和减免管理费用等再就业优惠政策,开办就业培训6期,参与培训者210人次,另外还安排700多名下岗工人再就业。组建鼓楼街道平安服务社和凯通车辆管理服务社(属公益性劳动组织),136名失业者上岗。组织人员联系用人单位,开发辖区单位用人岗位868个,1279人再就业。2007年建立“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档案”,144人建档。走访283家用人单位,搜集3590个岗位,推荐822人就业成功。组织330人求职者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2008年获取就业岗位4657个,推荐1131人就业成功。街道5个社区均被评为区“充分就业”社区。
  社区教育
  以市民学校为阵地,根据不同时期政治形势,以多种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政治思想教育。2003年成立街道教育学院和各社区分院,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借用海曙中心小学、孝闻街小学、达敏学校等基础设施,进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教育,据统计,历年受教育者累计约35200人次。为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推进和谐社区文明建设,累计举办各类强身保健培训38期,参加者约2200人次。休闲娱乐培训30期,参加者约5600人次。环境保护、居民道德、时事政治讲座42次,参加者约7500人次。艺术培训28期,参加者约1400人次。会同辖区单位举办“美乐门”快乐大舞台、鼓楼街道票友群英会、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广场文艺演出。组建小交警队、护绿宣传队、环保小卫士分队等校外组织,开展文明素质教育。利用学生暑寒假,累计举办各种科学知识讲座45次,参加者约3800人次。益智健身活动80次,参加者约4800人次。青少年夏令营32期,参加者约1250人次。社区实践50余次,参加者约850人次。组织18位老干部、老革命校外辅导员,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60余次,参加者约7800人次。2007年组织青少年探访余姚红色堡垒红岭村等革命先辈足迹。街道于2005年、2006年连续获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的“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
  文化体育
  1981年,苍水、孝闻街道成立青少年俱乐部和体育联合会,利用节庆假日举办文艺汇演和太极剑、太极拳、乒乓球等体育比赛,选荐优秀节目参加市、区演出。1992年9月成立街道文化站,扩大场地,增加活动经费,次年10月举办江滨游园会、“海曙杯”中老年歌咏比赛、组队参加区第三届文化艺术节,获优秀组织奖。举办民间艺人、票友大家乐、越剧甬剧打擂台、五花八门大荟萃、魔术杂技、书画展、花卉盆景展、棋类比赛、风味小吃一条街、保健服务10个项目组成的票友群英游园会。2001年,各社区相继建立图书室、棋牌室、多媒体室以及配有健身器材的体育锻炼场地。组建腰鼓、扇子舞、合唱、秧歌、沙罐舞、花棒、越剧(京剧)之友社等群众性文艺团队和太极拳、木兰拳、地掷球、门球、健身球、柔力球等群众性体育健身团队,倡导社区居民利用早晚强身健体锻炼。1999年5月5日举办辖区合计18个驻军和地方单位、21个社区居委会、42个家庭500多人参加的街道第三届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会暨军民体育友谊赛。2006年,街道和社区组织文体活动52次,规模较大的有“戏曲之魅”、戏曲小品晚会、长征胜利70周年歌咏会、青少年“快乐24分”大赛等,参加者约16500人。2007年举办排舞培训3期,健身秧歌、汽(排)球、柔力球、健身球培训各1期,地掷球培训2期。组队参加区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6个赛项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举办第一届“鼓楼杯”门球邀请赛、乒乓球赛和中国象棋赛。是年,街道投资大型活动21.57万元,各种文体活动86.27万元。
  居家养老
  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至2008年达5345人,占总人口的19.70%。其中60~69岁2654人,70~79岁2018人,80~89岁634人,90~99岁39人。为此,街道历经努力,成立36人组成的“以老养老”老年服务队、8人组成的专职服务队、24人组成的义工队、108人组成的“百灵鸟”服务队,照料和服务各类老年人。2006年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结对帮困25对老人,家政服务1800余次,上门量血压300人次,精神慰藉625人次,提供生活用品服务363人次,特殊服务58人次。29名困难老人享受政府买单服务居家养老。同时建立1个老年人健康乐园、5个老年活动室、1个“红晚情”俱乐部、1个夕阳情话室、5个阅览读报室、2个绘画摄影室、2个棋牌室、3个健身活动室,定时免费向老年人开放,丰富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2007年投资20万余元,筹建25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苍水社区成立老年人怡然书画社,增添老年人生活乐趣。2008年,21位老年人享受政府买单服务,12名义工为老年人服务。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工作始于1979年,时无专职机构,仅有分管领导和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一封公开信》发表,1984年《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公布,计划生育工作纳入街道主要议事日程,制定并落实控制人口增长具体措施,少生优育逐步成为居民自觉行动。1985年配备计划生育专管员,计划生育工作日趋规范化、专业化。1990年,区委领导与街道主要领导签订计划生育责任状,实施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利益挂钩奖罚制度。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计划生育网络。1991年成立计划生育协会。1997年实行育龄妇女微机信息管理,计划生育服务进家门,跟踪服务育龄妇女,建立一年两次的查环、查孕、查病“三查”服务制度。街道和各社区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外来育龄妇女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发证验证、统一收费、统一教育、统一服务的“五统一”管理。200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计划生育工作出现区、街道、社区层层抓、人人抓新局面。2006年,10085名育龄妇女(其中外来育龄妇女3178人),计划生育符合率99.39%,综合避孕率98%,群众满意率99%,生育知识普及率95%,发放3025名独生子女奖励金2.96万元。2007年,75户家庭与婚育咨询师签约,签约率63%。苍水社区中农信楼宇成立计生协会,初婚185人,出生219人,计生符合率98.17%。2008年处理5例违法生育事案,签约128户新婚怀孕家庭,完成育龄妇女台账607人次,初婚273人,出生159人,计生符合率98.11%。街道于2005年获市委宣传部、市计生委授予的“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街道”称号,2006年获省人事厅、省人口计生委授予的“浙江省‘十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街道所属中山社区计划生育协会于2005年获“全国计生协村级先进集体”称号。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干海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