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作业模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10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作业模式
分类号: F299.275.5
页数: 2
页码: 303-30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海曙区在1999年前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效能低下、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等。
关键词: 海曙区 海曙模式 作业模式

内容

1999年前,区城建局环境卫生管理处(简称“区环卫处”)只对政府城市维护费拨款部分环卫工作进行管理与作业,没有履行全区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内部管理与作业混合,既是管理者,又是作业者,“大锅饭”加上“铁饭碗”,人浮于事,效能低下。政府在环境卫生工作上“越位”与“缺位”同时存在。构建“大环卫、全覆盖、动态化”格局后,环境卫生作业、管理步入良性轨道,达到作业高效、管理长效的状态。
  作业与管理分离 1999年改革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实行做管分离。区环卫处一分为二,原作业部分重组区环卫服务中心,原管理职能并入区城市管理部门。重新界定区、街(乡镇)、居(村)三级环卫管理事权,明确街道办事处及其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管理职能。街道保洁人员从社区居委会(村)中剥离,成立街道(乡镇)保洁中心。区、街道(乡镇)环卫服务(保洁)中心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参与道路、河道保洁和垃圾清运等作业,接受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三级考评,考评结果直接与经费挂钩。作业与管理分离使管理重心下移,构建起大环卫管理与作业体系,实现政府、社会、市场三方互动。
  全民参与 动员社会力量,让全民参与环卫建设,增加环卫资金投入,形成区、街道和乡镇、社区居委会(村)三级环卫资金保障体系。全区64个社区全部建立爱卫会,形成以爱卫会为龙头,社区城监执勤室、警务室参与,各辖区单位为网络的全覆盖社区环境共建体系。城郊以卫生村、镇创建为载体,推广支委联片、党团员联户的“双联”做法,发动群众美化村容村貌。
  动态保洁 一条道路由一家作业单位统一保洁,车行道与人行道合并计算保洁面积,解决城区主、次干道的车行道与人行道分别由两家单位保洁的弊端,形成保洁作业集约化。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村道路和河道水面全部实行动态保洁。主、次干道实行18小时动态保洁,背街小巷和居民区实行16小时动态保洁,农村道路实行12小时动态保洁,河道实行8小时动态保洁。同时采用“分钟考核制”,一类道路地面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二、三类道路不超过20分钟,街巷支弄和居民区不超过25分钟。清洁度做到“五个一个样”,即车行道人行道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检查不检查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实现管理长效化。河道保洁按原标准测算,每年需新增经费1000万元以上,而实际同比只增加投入360万元,达到高效运作。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