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传统民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1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传统民居
分类号: TU241.5
页数: 2
页码: 293-29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海曙区的传统民居,包括明清民居和民国时期的民居。这些民居采用合院、堂前、明堂等形式,类型有合院式住宅、排屋式住宅和大型院落型住宅等。
关键词: 海曙区 住宅 传统民居

内容

海曙地处城区中心地带,传统民居根据气候条件和生产生活需要,普遍采用合院、堂前、明堂等形式,常见的类型有合院式住宅和排屋式住宅,总体布局多开敞通透,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普通民居多朝南或朝东南,排列紧密,多为连户拼建排房,前后隔弄布局。大型院落型住宅由若干进穿堂及两边对称廊屋组成,大门亦有北向的。清代留下的民居多为“前厅后堂、四明两廊”式。清末民初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民居多为“单向两弄双明轩”式。
  明清民居
  秦宅 位于桂井巷6号,明代建筑。宅主姓秦,生平不详。整宅由大门、正楼及两边厢房组成,占地面积710平方米。大门北向,梅园石门框,雀替雕花,幽雅古朴。正楼面阔九间,通面宽26.19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25米,前后有廊回环。梁架、柱础朴拙简雅。
  林宅(澹吾庐) 位于紫金街30号。原为清同治年间举人林钟嵩、林钟华兄弟住宅。由其祖父林廷鳌于嘉庆中后期开始兴建,历经两代。因其祖父别字“澹吾”,故又名“澹吾庐”。宅坐北朝南,前、中、后三进,东西两侧楼屋连接,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头门、照壁、二门、照壁、轿厅、前楼、中楼、后楼等组成,左右配以厢房。门楼、拱额、檐头、照壁、影壁、屋脊等处均饰以砖雕木刻,现尚存砖雕170余幅,石雕、木刻50余幅。砖雕大都为浮雕、透雕,内容多为人物故事和四季花卉风景,其中尤显精致的有“八骏图”、“耕织图”、“八仙过海”、“唐伯虎点秋香”、“太师少师图”等。宅西南隅辟有一名“兰亭”小园,藏有明董其昌、陈继儒跋的“兰亭序”帖石两方。
  民国民居
  李宅 位于县前街16号,民国时期建筑。宅主姓李,生平不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宅所归国家所有。陈毅、彭德怀、贺龙、郭沫若等老一辈领导人在视察宁波时,曾在此宅下榻。宅所由正厅、左右厢房组成三合院,占地面积99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面宽18.40米,通进深10米,用料坚固考究,门楼、拱额、檐头、屋脊等均装饰有四时花卉、曼陀罗云等精美雕刻,典雅别致。
  周宅 位于府桥街25号,建于民国12年(1923),宅主姓周,传为染料商。宅为中西合璧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80平方米。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前楼、后楼,其间以天井及墙垣相隔,以青砖砌成外墙,红砖作门、窗、屋角等边廓线,外观精美端庄,色彩明快,是一幢吸收外来建筑风格兼具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民居。
  朱宅 位于三支街48、54、62号,民国时期建筑。宅主姓朱。宅所由并列3幢有独立院落的主体建筑组成,均坐北朝南,以青砖外墙包围,平面布局颇为独特,为民国建筑中所罕见。占地面积7650平方米。三道具有古典欧式风格的三角形等列图案,装饰富丽堂皇。室内大都雕有曼妙的花朵,幽美若画。通向院落的拱券状圆门上缀有砖质匾额,古意盎然。全宅原貌保存较好。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钟嵩
相关人物
林钟华
相关人物
林廷鳌
相关人物
董其昌
相关人物
陈继儒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
彭德怀
相关人物
贺龙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秦宅
相关作品
林宅
相关作品
李宅
相关作品
周宅
相关作品
朱宅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