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住宅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10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住宅概况
分类号: TU241
页数: 1
页码: 29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海曙区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房屋发展情况。
关键词: 海曙区 住宅 住宅概况

内容

民国时期,境内居民房屋结构几乎全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因年代久远,长期失修,加上战争毁坏,质量和使用功能差劣。明清时期传统民居以秦宅、林宅等为代表,民国时期以李宅、周宅、朱宅等为代表。
  20世纪50年代“对城市私有出租房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直管公房占有率增大,房屋得到一定维护和保养。60—70年代,房管部门及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为解决居民、职工居住困难,建造不具备卫生设备等的低标准砖混住宅。70年代末80年代初,“见缝插针”建造带有阳台、卫生设备等的成套住宅。但未能从根本上改观居民住房质量差、设施缺、面积小的状况。据第一次全国城镇房屋普查资料记载,至1985年底,海曙住宅房屋总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17.40平方米。其中,国家直管公房175.10万平方米,占54.21%;居民私有房屋80万平方米,占24.76%;成套住宅房屋建筑面积55.70万平方米,占17.24%。
  80年代中期,区内建成高塘新村、马园新村、柳汀新村、柳西新村等卫生、阳台、自行车库等设施较为齐全的住宅小区。80年代后期,菱池、孝闻等住宅小区建成,随后狮子、新街、紫金、白衣、汪弄等住宅小区相继竣工。90年代起,住宅小区建设向城郊乡镇延伸,建起了联丰新村、钱家边、南苑小区等一批住宅小区,房屋结构、套型、设施质量进一步提高完善,砖混结构转变为钢混结构,多层住宅发展为高层、小高层住宅,普通住宅拓展为公寓式、单体、连体式别墅住宅。境内的太阳公寓、中央花园、白云山庄、京华苑在市区房产史上开创了住宅建设的里程碑。
  跨入21世纪,一大批市民喜爱的小区相继建成。天一家园、在水一方、南都花城、青林湾一期、东方威尼斯等成为市民理想、满意的居住小区。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居民拥有私有住宅房屋日益增多。据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区住宅房屋总建筑面积约为1042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33.90平方米,有直管公房6056套,建筑面积约33.80万平方米。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