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附属绿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09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附属绿化
分类号: TU986
页数: 7
页码: 278-28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区的绿化发展历程和现状。从最初的少量行道树到现在的林荫道、公园和绿带,绿化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单位庭院绿化也是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单位也积极参与绿化工作。
关键词: 海曙区 城区绿化 附属绿化

内容

区内原绿化用地少,民国时期仅濠河埠头一带有稀疏百余株行道树。1960年,解放北路种植首批行道树,以后各街道逐步扩种。从1996年至2008年,傍三江(甬江、余姚江、奉化江)一湖(月湖)一河(北斗河)辟绿带,依三横四纵(解放南路北路、镇明路、开明街,中山路、和义路、灵桥路、药行街)建林荫道,建成中山广场、月湖公园、三江口绿地、灵桥路沿江绿带、滨江大道和永丰路绿带等,组成“春花、夏荫、秋景、冬树”的绿化体系,成为三江六岸风景线的亮点和精品。
  道路绿化
  余姚江南岸绿带 位于姚江南侧,西北起自江滨公园,经解放桥脚通道,至新江桥南堍,全长1066米,宽3~5米,沿江驳墈,立水泥栏杆联以铁链。过新江桥脚通道即江厦公园,为三江口南岸最长绿带。1983年建解放桥至原江心寺段,长345米、宽10米,占地面积0.40公顷,植法国冬青、棕榈、香樟、杨柳近1000株。1988年延建原江心寺至甬东司巷,长555米、宽12~15米,占地面积0.70公顷,植树1400余株。
  长春路绿带 位于护城河段东岸,傍依长春路,北自板桥,南至柳汀街柳汀桥,长1235米、宽10米,占地1.10公顷。1985年拆除临时沙石上岸码头和沿河违章建筑,投资3万元,依地形成上下层,植树1400余株,隔以绿篱、紫薇、山茶花、美人蕉。道路两边隔三四步种植香樟,树大杆粗叶茂,四季常绿,遮天蔽日。
  西郊路绿带 位于西塘河北岸,依傍西郊路(环城西路),东自望京桥,西至苍松路苍松桥。1991年拆迁沿河民宅,投资3.70万元建成,长610米、宽3~9米,植树为主,开阔处筑花坛。
  机场路绿带 位于机场路海曙段,总长3200米,总绿地面积13.01公顷。2000年8月开工,10月中旬完工。机场路高标准绿化带按“市门第一路”要求建设,绿地率达75%。其中乔木7033株、灌木12876株、色块423361株,隔以绿篱、紫薇、雷竹、瓜子黄杨等。
  文化路绿带 位于文化路,2003年10月建成,绿化面积为0.21公顷。绿化工程讲究景观整体统一,栽有桂花、香樟、白玉兰、樱花、水腊球、蔷薇、瓜子黄杨,配以草坪。
  环城西路绿带 位于环城西路与董孝子路交叉口至段塘立交桥之间(三角地至段塘)。2000年8月开工,9月竣工。绿化总面积2.28公顷,以金叶女贞、水腊、瓜子黄杨为主,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大道主体色调清新流畅,与两旁精心装点的绿地浑为一体。配以黄色,起“画龙点睛”效果。
  蓝天路绿带 南起柳汀街,北接原有蓝天路,全长300米,绿化面积0.17公顷。2000年1月开工,5月竣工,属海曙区道路绿化“一路一品”样板工程,采用花坛、绿化相结合,花坛、座凳、小品相结合的模式,特色鲜明。
  丽园北路绿带 北与新星路相交,南连丽园南路,景观绿化带全长1248米,绿化总面积1.34公顷,2003年10月上旬完工。绿化景观隔离带色块以杜鹃、金叶女贞、红花檵木、黄杨等组成,种植各类灌木15.48万株,道路两侧共种植乔木393株,辅以小叶黄杨、女贞等灌木6.52万株组成色块,铺饰草坪6444平方米。
  高速公路和铁路绿带 2000年2月底至4月初,区政府组织实施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绿色通道建设,建设面积4.40公顷,种植苗木2.18万株,形成线、面结合和乔、灌、草结合的绿色体系。
  单位绿化
  单位庭院绿化为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有机组成部分。1990年,区内单位绿化覆盖率较高的有新芝宾馆74.4%、华侨饭店64%、高塘一村50.6%、市委党校48.7%、宁波中学46%、市第二医院41.65%、新芝幼儿园40%。高塘一村建有绿化领导小组,配专职绿化工人,被评为省绿化先进单位。1994年起,区内开展单位庭院绿化“上等级”和创建“园林式单位”活动。全区涌现一级园林式单位23个,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者2人;省级绿化先进单位11个、先进个人4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56个、先进个人21人,花园式单位14个;区级花园式单位12个,庭院绿化先进单位22个,垂直绿化先进单位15个,先进个人169人(次)。2006年,区园林式单位有新芝宾馆等65家,园林式居民区有天一家园等128个。2007年有区级园林绿化先进单位8个,区级园林绿化先进个人41人,区级园林式居住区1个,市级园林式单位2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市十五中学实验校区),市级园林式居住区3个(南都花城茶花园、南都花城桂花园、丽园馨都)。2008年有区级园林绿化先进单位8个,区级园林绿化先进个人36人,区级园林式居住区4个,区级园林式单位1个,市级园林式单位2个(中信银行大厦、宁波市市政照明管理所),市级园林式居住区1个(维科·水岸心境)。
  区内闲置建设用地、征而未开发土地、建设项目竣工后周边闲置地、道路和形象工程用地实施临时绿化。闲置地临时绿化,以永久性绿地为标准,高水平设计,高标准施工,并在竣工后验收,落实养管单位。
  水体绿化
  2005年6月,北斗河水环境景观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为市第一个水体绿化工程。北斗河水环境景观工程南起西河桥,北至长安桥,全长630米,水域面积2.52公顷。绿化工程在材料选取、浮岛结构制作上满足行洪、排涝需要,选取适合宁波地域特点具有观赏性和经济型的植物。北斗河沿岸向水体中央依次布置出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所组成的生态系列,营造出自然、优美的生态水景。工程总计布置水面种植浮岛2860平方米,种植黄花鸢尾、千屈菜、再力花睡莲等各类水生植物近7万株,与工程配套实施的北斗河河坎垂直绿化工程同步通过竣工验收。
  友谊树
  自宁波市与日本长冈京市、德国亚琛市、法国鲁昂市先后结为友好城市后,来访的三市市长与宁波市领导人共种友谊树6株,其中香樟2株、竹柏2株。1983年10月6日,市长刘德焜、长冈京市长五十棲辰男在市人民政府大楼前合栽竹柏1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传孝、长冈京市议长今井藤一在市人大常委会大楼前合栽竹柏1株。1987年9月9日,市长耿典华、德国亚琛市市长库特·马拉恩格利在中山公园九曲回廊前合栽香樟树1株。1990年3月16日,市长耿典华、法国鲁昂市长勒卡尼埃在江厦公园南园喷水池前合栽香樟1株。2002年9月,宁波市与日本长冈京市友好友谊树在月湖景区内种植,象征着中日友谊常青。
  花卉盆景
  花卉盆景以宁波盆景园盆景最为集中,2004年4月20—25日在宁波盆景园举办宁波市第五届插花艺术展暨第三届盆景展览会,展出插花120盆、盆景150盆,还选择精品盆景50盆,参加在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省第四届盆景展览。家庭养护盆景成为城区居民的一大爱好。20世纪80年代初,盆花护养开始走进城区千家万户。随着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家庭盆花护养普及率逐年提高。2007年5月对区内居民社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养护家庭盆花普及率达到86.4%,平均每户3.4盆。区内以街道为单位举办过家庭花展和盆景展。自1988年11月以来,区园林绿化管理处、区绿化办公室分别在海曙公园、江厦公园及亚细亚商城等地举办花卉展、盆景展50余次。1999年,海曙区获市“茶花杯”奖。2003年5月,月湖景区园中园举办区第六届花卉盆景展和首届插花艺术展,插花作品获奖者代表海曙区参加6月中旬在亚细亚举行的省第四届浙江—静冈插花艺术交流展,获得二等奖1名、优秀奖4名。2006年9月11—25日,海曙区承办中国插花艺术大赛暨首届宁波花卉园艺术博览会。2007年3月,月湖景区绿化被市评为2006年度“茶花杯”园林绿化优质奖。是年10月1日至11月20日,市园林部门举办大型菊展暨首届模纹花坛展,在中山路沿线的主展区上,分时代广场、天一广场、阳光(太阳)广场、范宅、西门口5大区块54个景点。各区城管局、26家园林企业和7家房产公司等共7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参与,共展出菊花等总计近40万盆,品种多达1000余种,其中精选名贵菊花品种10个。区城市管理局组织参赛的“编钟”、“脸谱”、“走向辉煌”和“奥运五环”4个模纹花坛作品获金、银、铜奖和优胜奖,菊展类作品“双龙”获得艺术菊金奖。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德焜
相关人物
李传孝
相关人物
耿典华
相关人物
勒卡尼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余姚江南岸绿带
相关专题
长春路绿带
相关专题
西郊路绿带
相关专题
机场路绿带
相关专题
文化路绿带
相关专题
环城西路绿带
相关专题
蓝天路绿带
相关专题
丽园北路绿带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