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区绿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094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城区绿化
分类号: TU986
页数: 21
页码: 271-29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海曙区的园林绿化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公园绿化的建设、管理和养护等方面。
关键词: 宁波市 海曙区 城区绿化

内容

1949年5月,境内园林绿化归属市园林处管辖。1964年,园林绿化实行市、区两级管理,海曙、镇明两区分别成立绿化队。“文化大革命”期间,养花种草被当作“封、资、修”横扫,中山公园珍贵盆景、花卉也被清除,乱砍树木、乱占绿地现象屡见不鲜。1984年10月,区园林绿化管理处成立。是年起,每年3月12日前后均举行植树节宣传教育和群众义务植树。1988年5月,园林实行市、区两级管理。嗣后,市、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实施三江口绿地、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中山广场、三江六岸绿化带等公共绿地建设项目,建成一批城市绿化精品,基本形成“三江六岸、一湖居中”的主体绿地格局。2000年把苑西立交桥至新星立交桥铁路沿线西侧作为义务植树基地,3月7—12日开展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参加单位20多家,4300人次,其中3月12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及区属机关250人在义务植树基地种植杜英1500株、夹竹桃2900株。是年5月,区园林绿化管理处撤销,7月成立海曙绿化养护中心。2002年4月,中山广场管理所与月湖景区管理所下放到海曙区,划归区建设局和区城管局共管。2008年6月底,药行街、环城西路(北段)增色增香改造工程竣工。12月,中山西路被认定为“省级城市街容示范路”。是年底,全区绿化总面积649公顷,绿化覆盖率37.79%,绿地率33.78%,人均公园绿地10.58平方米。
  第一节 公园绿化
  境内古代少人工园林绿化。盛唐时于城之西南隅辟日、月两湖。北宋时浚湖,环植松柳,居民得灌溉、饮用、休闲之便。历代官府内园、豪绅寓所,构筑假山水池、水榭亭阁、园林小品,多藏而不露。如旧道署独秀山、后乐园,天一阁假山庭园,紫金巷林宅小园,秀水街吴宅水榭等。民国16年(1927)后,以旧道署、府街、后乐园址建为中山公园,余姚江南岸永丰路辟江滨公园,月湖碧沚有私营茂盛花园。
  1951年,人民政府修复中山公园。1960年,月湖西畔烟屿一带建月湖公园。1990年,区内市级公园有中山公园,区级公园有海曙公园、江厦公园、江滨公园、儿童公园、月湖公园和马园公园等。1999年建造月湖景区一期工程,先后新建或改建南塘公园、濠河公园、永丰公园、白云公园、天封公园等。2001年,宁波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启动,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相应成立创建机构,加大了园林绿化建设力度。2008年底,区内有公园17座,总面积83.19公顷。
  公园简介
  中山公园 位于公园路北端,南距鼓楼360米,系宁波最古老的公园,其址历为州、府、路、道台衙门官署。元末方国珍据浙东,于此设府第。“五四”、“五卅”运动时为革命志士活动场所。民国16年(1927)夏,由严康懋、俞佐庭、金臻庠等35人为筹备委员,动工兴建中山公园,由市政府公务局设计,招工承筑,耗资11万余元,于18年秋竣工。公园占地面积4公顷,新建各式房屋21幢、亭台4座、牌坊2座、廊3个、桥5座。高大门厅两侧置门楼,门前堆缀假山掩景。园内三山鼎立,一水环绕。府山东卧,府后山北踞,独秀山(假山)中矗。进园主轴线,首立孙中山总理遗嘱碑亭(亭毁于“文化大革命”,1992年8月重建)。过小桥,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的景行牌楼。有八角铁铸闲乐亭。西侧傍池有书楼,楼下有阅报室,系移建县学孔庙尊经阁原建筑。再进为茶室。跨河有新桥(石桥)通新辟后园。经府后山脚十字厅,南向过桥,即独秀山,上有螺髻亭,下有清凉洞,九曲回廊连接方亭。1989年投资35万元,新辟后园(原动物园处),占地面积0.25公顷。亭、廊、轩、池、井(泉)连成一体,有适然亭、移运轩、舒山亭、泉。公园大门左侧为盆景廊。园内小河在独秀山前、尊经阁西汇为方池。另有两无名亭。公园初建时,文人雅兴,集为“八景”,称薛楼烛影、螺髻看运、春亭饮绿、剡曲舻声、梅坞鹤巢、柳移燕语、秋水濯缨、渔庄玩月,今多已不存。园内植树99种、3200余株(丛),有百年古树银杏、沙朴等。春天桃樱齐放,盛夏绿荫盖地,入秋金桂香飘,隆冬腊梅幽溢,历为城区游憩之地。此前,入园需购门票。1998年公园扩建,将中山公园与解放北路体育场连成一片,拆迁涉及居民288户,单位22家,总投资1亿余元,于11月竣工并正式免费向游人开放,更名为“中山广场”。
  月湖景区 位于老城区西南侧,东起镇明路,南至三支街、长春路,西抵共青路、偃月街,北临迎凤街。月湖呈狭长形,圆处如满月,曲处似眉月。1998年实施月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投资6亿多元,次年6月工程全面动工,拆迁居民住宅3000多户,单位60家,面积达16公顷,清除湖底淤泥6.10万立方米,改造道路7公顷,2000年1月基本完工。建成后的月湖景区占地面积28.6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9.80公顷、古建筑面积1.50公顷、绿地面积13公顷、广场道路1.67公顷,种植花木119个品种,运用山石造型6万多立方米,整修堤坎570米,恢复并修缮原有“月湖十景”及古建筑外墙与屋面。在园林造景中,连通月湖及马衙漕,开挖月亮湾、菊花洲、水则、芳草洲4处水域,架设宝奎桥、芳草西桥、芳草东桥、花溪桥、花溪曲桥、风雨桥、映月桥、月湖桥,对月岛、菊花洲进行地形改造。月岛南区种植82棵银杏树,分别代表着82位宁波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月湖改造工程,体现“浙东水乡特色,江南园林风格,历史文化内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魏明伦为月湖撰写碑文《宁波月湖铭》,市政协主席徐季子撰写《月湖记胜碑》。2000年,月湖芳草洲举办市首届兰花展,共展出兰花300余盆。2006年,景区内再造桂花园,金秋时节,满园充盈桂花芳香。月湖景区成为市内重要文化保护区和重要标志之一。规划中的月湖二期(月湖西区)改建工程,建设面积53.40公顷,东临月湖,西濒护城河,南接火车站,北依中山路,为宁波现存最大和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
  江厦公园 位于奉化江西岸,南起灵桥,北至新江桥,处“三江(余姚江、奉化江、甬江)口”。原系城区繁华地段,店铺林立,有“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美誉。1949年9月遭国民党军队飞机空袭成废墟,除后来新建的人民电影院外,余多简易商舍、棚屋。1987年12月辟建公园,1988年6月竣工。公园南北长635米,占地面积2.62公顷,分南、北两园,江厦桥西堍有地道沟通。南园,灵桥至江厦桥,南北长465米,占地面积0.86公顷。园门在江厦桥西南堍,以古船风帆3幅作门标造型,白色大理石构建,赵朴初题写园名,两边风帆各刻中、英文《三江口简介》。园内块状布局,现代风格,有单体建筑23座。江厦画廊、A字形服务楼、V形双亭、三角形海鸥亭、半月形双曲棚架,交错而立。喷泉池中塑海螺少年渔民造型,草坪置少女和平鸽与鹿群雕塑。绿化和草坪面积占园地面积的58%,广场、园路占37%,建筑物面积占5%。各段主体花木有香樟、茶花、雪松、红枫、盘槐、马桂木,各色叶树,相映成趣。北园,江厦桥至新江桥,南北长170米,占地面积1.76公顷。入口右为草坪广场,左系沉降广场,主体建筑望江楼,楼形似船体,登楼望去,园东北甬江大桥雄踞,西北新江桥横架,南则江厦桥、灵桥显现,三江四桥尽收眼底,为眺赏三江美景最佳所在。南宋明州知州潘良贵曾于此处城楼上筑三江亭,有《三江亭》诗云:“登城忽睹三江水,快我平生万里心。”另有三棱锥体造型和不锈钢转球,矗立于占地面积118平方米的喷水池中,明快显目,象征三江口明珠闪烁。随着时代更新,对原已陈旧不和谐景观进行改造,园路滨江道,傍依长廊棚架,工程于2003年4月开工,6月竣工。绿地面积3600平方米,地坪、园道1545平方米,有花木48种,700余株(丛)。
  白云公园 位于城西范江岸白云庄东南侧,东至文台河,西接环城西路,南连白云小区,北至白云山庄别墅区、文苑风荷小区,占地面积2.66公顷,其中绿地与水域面积2.60公顷,是境内首座以再现郊野田园风貌、古朴野趣为特质的历史文化公园。2001年12月完成拆迁,共拆迁建筑物1.20公顷。2002年11月开工建设,次年2月竣工,耗资1833万元。建成后的白云公园设计风格突出,设置黄过草堂仿古建筑、仿古砖石影壁、水车、草亭等景物,保留并修缮原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祠庄白云庄古迹。
  江滨公园 位于永丰路姚江畔,东南起解放桥,西北至华慈医院(原为华美医院,后为市第二医院),西南靠永丰北路,东北临余姚江,为市区第一个沿江绿地。民国37年(1948)春,鄞县警察局以监役劳力建公园,东起浸礼会(今永丰路18号),西至华美医院,当年完工。甬籍上海工商界人士捐款5500万元以及水泥、钢筋、坐椅等材料。双池巷口筑有木质牌楼,名“江滨公园”。园内种有500株法国冬青。1974年永丰路拓宽,原公园大部分被拓建为道路,遂投资18万元新砌江岸滩地造园5000平方米,总面积8000平方米,1978年3月完成重建。园内新建长廊、方亭、管理房等建筑物637平方米,沿江铁链栏杆500米,水泥园路1500平方米。1991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拨款42万元(未包括安置拆迁单位和居民住宅),扩建永丰路18号以东地段,拆除沿江单位9家、居民35户,建筑面积2610.50平方米,修建江塘360米,铺设园路1951平方米,种植各类乔灌木1200株,新增绿地和活动场地7000平方米,是年5月动工,当年竣工。2001年11月至次年3月,作为三江文化长廊建设工程一部分,并入永丰路沿江绿带改建工程,维修重建。
  宁波盆景园 位于尹江岸路南侧,祖关山河北岸,东接荣安世家与尹江岸新村,西邻南郊水厂、苍松路,占地面积7.41公顷,是区内唯一一座市属公园。原址系北宋乾德间(963—968)崇法寺,据传“四明佛祖”法智大师在此“坐关”圆寂,遂名为“祖关”。1954年初建为苗圃。1992年投资108万元,历时一年建成南郊公园一期,占地面积3.86公顷,是市内继动物园、姚江公园后第三座利用苗圃土地改建的公园。2001年4月投资1000多万元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扩建改造,命名“宁波盆景园”。整个公园分为盆景展区、热带植物展区、古典园林区、草坪广场休闲区。2003年,盆景园东侧新开辟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的茶花专类园。西侧建有老年活动中心、门球场等。园内植乔灌木160多种,21000多株,摆放盆景2500多盆。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可供晨练、健身、休闲娱乐、学习的绿色空间,也以其独特的景观风格迎接过往宾客。2004年,公园免费开放。2007年12月,盆景园、茶花园升级改造工程竣工并通过专家验收。茶花园改建工程位于原盆景园三期地块,绿地总面积1.50公顷。改建后的茶花园以观赏性的山茶、茶梅为主,另辅各类景观植物、花境,集观赏、休憩、科普于一体,是融茶花历史文化内涵于一园的茶花专类园。园内共种植茶花110余个品种、茶梅12个品种以I上.计21000余株。
  海曙公园 位于北斗河西岸,沿河而筑,呈带状,长768.60米,占地面积2.32公顷。西河街中隔,分成南、北两园。南园依后漕巷,1981年3月投资29万元兴筑,1983年10月竣工开放。长230米、宽25.60米,大门北向,有石垒大型假山作屏,建有喷泉水池、盆花房、双六角亭、四方亭。河旁植垂柳,草坪中塑熊猫、梅花鹿群,鹅卵石嵌铺地坪,置青石棋盘圆桌,花鼓形石凳,可供弈棋。北园西傍高塘路,1985年2月动工,1987年12月26日北园落成。1988年元旦竣工开放。大门前为圆池,进门俩少女戏环雕塑,临河园道长538.60米、宽32米。资助单位建方亭7座,内有新、乐两亭,双重檐凤凰亭。绿地面积占半,筑花坛、园林小品多处,绿荫入水,波光涟漪,环境宁静。2000年投资832万元对原公园进行改造,被列为城市形象建设项目。
  马园公园 位于柳汀街西端,占地面积1.013公顷,填吴家塘河段兴筑,呈带状形,是住宅小区柳汀新村配套公园。1988年5月动工,12月竣工,1989年元旦正式开放。园内建有门楼(后因柳汀街马路拓宽废)、六角亭、花架各一座,建筑面积404.50平方米;大型花台一组,面积615.75平方米;路面502平方米;树40种,2725株。总投资39.80万元。公园规划以自然为主,园内绿地以群植桂花、黑松、香樟为主体,六角亭周围种植桂花。园内道路曲折,铺有冰纹、方块、彩色路面,和谐自然。
  南塘公园 位于南苑小区南侧,南塘河西侧,占地面积2.76公顷。1996年筹资,1997年建成开放。全园以绿为主,点缀园林小品。植物配置充分考虑生态习性,配以大面积草坪,选用40多种植物品种,不同花期、色叶的乔灌木与低矮植物的色块组合,组成高低前后层次丰富的立体植物景观。开放当日,公园鸳鸯园和希望园内举行了首植纪念树活动,有12对新婚夫妇和19名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在两园种植了合欢和丹桂树,植树群众代表为公园竣工仪式揭碑。
  天封公园 位于大沙泥街内,毗邻城隍庙商业区。原属地内仅天封塔周边一带有零星绿化,还有部分民房、工厂。公园于1999年9月开工,同年底竣工,总面积5800平方米。属敞开式绿地,绿化总面积4497平方米。以草坪为主,配设凉亭、小池、石雕等园林小品。园内香樟、黑松、桂花等植物点缀其间,相映成趣。
  永丰公园 位于永丰路姚江畔,南起华慈医院,北至宝丰闸,实为江滨公园越华慈医院沿姚江向西北延伸。绿带全长1529米,宽10~80米,绿地总面积5.50公顷。永丰路绿带作为三江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以低洼地改造为主,共拆迁住宅150户、厂家8户,计1.10公顷,耗资1569万元。2001年11月开工,次年3月完工。改建后的绿带设置静读少女雕塑,是休闲、读书好去处。北段有田螺姑娘雕塑,体现宝丰闸古人兴建水利遗址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田螺姑娘的美丽传说。绿带共植有各种植物25种,江边种植垂柳、桃花为主,春日时节,桃红柳绿,万顷碧波,让步行者感受江畔美境。
  濠河公园 位于灵桥路奉化江畔,南接兴宁桥,东临奉化江,西至灵桥路,北接报业集团大楼,为三江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的一部分。2000年8月开工,次年8月竣工。公园呈狭长形,长1625米,宽65~140米,占地面积约12.50公顷。以东西走向的濠河路为分界,分为一、二期工程,两期工程共拆迁住宅347户,总投资达2.80亿元。园内建筑1002平方米,有欧式风格为主的回廊、园亭等,植有各种植物49种。公园紧临琴桥,置音乐雕塑小品10座,建成初期曾称“琴桥音乐文化广场”。2003年底更名为“濠河公园”。
  天一阁园林 (详见第三十编“天一阁”)
  新芝公园 位于永丰路和新芝路交叉处的西南侧,紧邻西门医院,占地面积0.20公顷,1996年建成。2008年3月对原有公园进行整体改造,由新东方股份公司、宁波市拓展房地产开发公司、海曙幸福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是一项公益性改造项目。改造后的公园现代精致,既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表现“时尚、魅力、幸福”的主题,又满足了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需要。工程以“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休闲环境”为基本要求,拆除公园南侧临时建筑,对原有亭廊进行整改,重新调整铺设园路,增设果壳箱、坐椅等附属设施。公园北侧主入口的休闲广场与南侧的健身广场通过园路相连,改建成停车场一个。在绿化景观布置上,保留原有大树,新种植色叶景观树,配植灌木和四时花草,丰富了植物层次和花色。
  永丰库遗址公园 位于中山西路北侧,府桥街之南,西接鼓楼商业步行街区,东邻蔡家弄,主要包括1990平方米元代永丰库遗址和2140平方米的公园绿化以及相应的景观构筑物和陈列展示管理用房等。公园内种植各类乔灌木48种,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历史韵味的休闲场所。公园于2008年5月动工兴建,占地面积0.61公顷。永丰库遗址在地下深1.50米处,占地面积940平方米,库房墙体厚1.20~1.40米。总库房以隔墙分为四大间,每大间又以梁架区分成三小间。另有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水井、河道等配套设施。永丰库遗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大型衙属仓储遗址,也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标志性遗址,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广场绿化
  自1997年宁波第一个绿化广场——阳光广场冠名后,广场绿化建设速度加快。它区别于四周筑有围墙(栏)的封闭式公园,其性质仍属公园绿地范畴。境内有中山广场、阳光广场、太阳广场、天一广场、时代广场、天马广场、南站广场。
  广场简介
  中山广场 广场西起呼童街,东至解放南路,南临公园路,北至永丰路,总面积8.38公顷,其中建筑面积2.11公顷、绿地6.27公顷,广场园路1.25公顷,亭廊427平方米,假山4120平方米,河面3500平方米,喷泉水池2240平方米,草坪面积4.71公顷,乔木586株、灌木588株,色块绿篱5382平方米。广场由传统文化公园(原中山公园)、世纪之交广场和未来广场三个功能区组成。其中原公园的格局基本不变,门楼、景行牌楼、读书楼、独秀山、后山等得到妥善保护和修葺,重新延伸了九曲回廊,移建了总理遗嘱亭。对原有公园水系进行改造,改建6座园林小桥。把原府山(百鸟山)夷为平地,用黄石垒积成假山,下为地下停车场,上为门球场。明末民族英雄张苍水故居原地保护。世纪广场和未来广场位于原解放北路体育场址,由下沉式多功能广场、喷水池和不锈钢主雕“奔腾”等主体建筑组成。下沉式广场直径40米,面积1200平方米,由舞台和环形看台组成,可容观众数千人。东北隅保留明代宁波府学孔庙泮池遗址。西北角新建弧形构架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两层室内体育馆,馆旁有篮球场和网球场。近处建有儿童综合游玩设施,东、西两端置有由多种健身器材组成的市民晨练健身场地。1999年5月,新西兰怀特克里市(宁波友好城市之一)赠送3座刻有图腾标记的毛利族雕柱,安装在广场同乐亭旁、张苍水故居前,高分别为4米和3米,为两市世代友好的象征。2003年3月,“孙中山先生纪念林”在新广场体育馆旁落成,在宁波的民革中央成员每年在此植香樟树,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双英亭”落成。集文化、体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休闲式中山广场,是宁波市广场文化活动的“龙头”,每年在此举行的群众性广场文化演出及展览活动达百余场(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2007年12月2日,宁波市“外来务工者节”大型广场活动在中山广场举行。
  阳光广场 位于市政府东大院南侧,南临中山东路,西接解放北路,东依厂堂街,占地8800平方米。1996年动工兴建,1997年2月落成,是宁波市区的第一个休闲广场。广场以市政府新大楼中轴线为界,分中央区、东区、西区。中央区原由3座花岗石雕塑组成,体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主题,2000年群雕整体迁至江东中兴樱花公园,原址改为升旗台。现有的升旗台为一直径60米的大圆台,高级汉白玉砌成。每天早上,国歌奏响,由武警战士在升旗台上举行升旗仪式。广场东、西区由6000平方米的绿地组成,草坪上桂花、海桐、构骨球等疏密相间、相映成趣。其中西区模拟山谷中潺潺溪流和汩汩涌泉,颇具动感。如茵的草坪上一尊青铜“母子相戏”雕塑,体现“和平、幸福、安宁”的生活。广场中心安装2环旱地音乐喷泉,水柱喷高可达13米,为广场又一特色景观。
  太阳广场 位于解放南路北端、东为老实巷,北邻中山东路,与阳光广场隔路相望,总面积1公顷,绿地面积0.9527公顷。2000年10月建成开放,为休闲式开放型绿地。广场以微地形起伏的常绿草坪为主,栽植特大规格乔木,并配有各类灌木及四季草花。广场内园路迂回曲折,步换景移,是市民、游客休闲和晨练的好去处。2006年6月全面改造,7月竣工。改造后的广场绿地中央大树参天、草坪通透、四周乔灌花草,季相变化丰富,榉树、银杏、桂花、樱花、杜鹃、栀子花等高低错落有致,八仙花、美人蕉、萱草等布置在绿色草丛中,构成立体绿色空间。广场四角各添一景:东北面以樱花、杜鹃等春景植物为主,西北面以紫薇、含笑等夏景植物为主,西南面以桂花、银杏等秋景植物为主,东南面以女贞、腊梅等冬景植物为主。改造后的园路保留了原有毛石板梅园石,周边增加抛光鹅卵石,园路旁增加休闲石凳,两侧种植麦冬,既方便行走,又美观大方。矮生百慕大套播黑麦草复合草坪,四季常绿。
  时代广场 位于三江口核心区域,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三江交汇处,也是城区中心。广场建造之前,当时宁波市最大的第一副食品商店以及钟表眼镜商店、状元楼等均位于此。广场于2000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为4.51公顷,其中建筑面积1.90公顷,绿化面积2.61公顷。12株高大挺拔的加纳利海枣树栽植广场中央,并有大型张拉膜休闲广场、电影节雕塑、喷泉、大草坪等景观。现为重要公共绿地和城市观光广场。
  天马广场 位于杭甬高速公路段塘入口处,占地面积7.50公顷,建筑面积0.50公顷,绿化面积7公顷,2000年10月竣工,为市区第一个交通绿地广场,大型旅游标志天马雕塑居于中央。初建时广场共种植白蜡、雪松、樱花等乔木372株,珊瑚、桂花、红枫、杜鹃、茶花等229株,并有湖面3700平方米、草坪6.60公顷。2003年“秋季增绿”,又种植香樟、黄山栾树、榉树、杜英等20余个乔木品种1400多株、灌木200多株,达到绿树成荫、浓荫匝地的景观效果。
  天一广场 (详见第九编“商贸”)
  南站广场 位于城区南侧南火车站前,改建工程于2003年12月完工。改造中拆除破旧商业建筑4公顷,整修周边保留的建筑立面。广场总面积5.85公顷,由地下和地面两层构成。公交车辆停靠西侧6000平方米的专用场地,其他车辆进入地下层上下客,出站旅客从广场地面疏散,人流车流互不干扰。地下层面积1.20公顷,设有220个停车位,4个机动车出入口、3个行人出入口和2个疏散通道。行人出入口各配有一对自动扶梯,其中候车室前2个行人出入口还安装供残疾人使用的垂直升降电梯。地下层顶部广场采用不同材质的花岗石铺装,局部种植高大银杏树或点缀小块绿地。广场中心区域呈椭圆形布置长约200米的带状喷泉,沿喷泉带设置12柱时钟灯柱,种植7棵加纳利海枣和16棵金桂,并在护城河畔开辟6000多平方米滨河休闲绿地。
  第三节 附属绿化
  区内原绿化用地少,民国时期仅濠河埠头一带有稀疏百余株行道树。1960年,解放北路种植首批行道树,以后各街道逐步扩种。从1996年至2008年,傍三江(甬江、余姚江、奉化江)一湖(月湖)一河(北斗河)辟绿带,依三横四纵(解放南路北路、镇明路、开明街,中山路、和义路、灵桥路、药行街)建林荫道,建成中山广场、月湖公园、三江口绿地、灵桥路沿江绿带、滨江大道和永丰路绿带等,组成“春花、夏荫、秋景、冬树”的绿化体系,成为三江六岸风景线的亮点和精品。
  道路绿化
  余姚江南岸绿带 位于姚江南侧,西北起自江滨公园,经解放桥脚通道,至新江桥南堍,全长1066米,宽3~5米,沿江驳墈,立水泥栏杆联以铁链。过新江桥脚通道即江厦公园,为三江口南岸最长绿带。1983年建解放桥至原江心寺段,长345米、宽10米,占地面积0.40公顷,植法国冬青、棕榈、香樟、杨柳近1000株。1988年延建原江心寺至甬东司巷,长555米、宽12~15米,占地面积0.70公顷,植树1400余株。
  长春路绿带 位于护城河段东岸,傍依长春路,北自板桥,南至柳汀街柳汀桥,长1235米、宽10米,占地1.10公顷。1985年拆除临时沙石上岸码头和沿河违章建筑,投资3万元,依地形成上下层,植树1400余株,隔以绿篱、紫薇、山茶花、美人蕉。道路两边隔三四步种植香樟,树大杆粗叶茂,四季常绿,遮天蔽日。
  西郊路绿带 位于西塘河北岸,依傍西郊路(环城西路),东自望京桥,西至苍松路苍松桥。1991年拆迁沿河民宅,投资3.70万元建成,长610米、宽3~9米,植树为主,开阔处筑花坛。
  机场路绿带 位于机场路海曙段,总长3200米,总绿地面积13.01公顷。2000年8月开工,10月中旬完工。机场路高标准绿化带按“市门第一路”要求建设,绿地率达75%。其中乔木7033株、灌木12876株、色块423361株,隔以绿篱、紫薇、雷竹、瓜子黄杨等。
  文化路绿带 位于文化路,2003年10月建成,绿化面积为0.21公顷。绿化工程讲究景观整体统一,栽有桂花、香樟、白玉兰、樱花、水腊球、蔷薇、瓜子黄杨,配以草坪。
  环城西路绿带 位于环城西路与董孝子路交叉口至段塘立交桥之间(三角地至段塘)。2000年8月开工,9月竣工。绿化总面积2.28公顷,以金叶女贞、水腊、瓜子黄杨为主,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大道主体色调清新流畅,与两旁精心装点的绿地浑为一体。配以黄色,起“画龙点睛”效果。
  蓝天路绿带 南起柳汀街,北接原有蓝天路,全长300米,绿化面积0.17公顷。2000年1月开工,5月竣工,属海曙区道路绿化“一路一品”样板工程,采用花坛、绿化相结合,花坛、座凳、小品相结合的模式,特色鲜明。
  丽园北路绿带 北与新星路相交,南连丽园南路,景观绿化带全长1248米,绿化总面积1.34公顷,2003年10月上旬完工。绿化景观隔离带色块以杜鹃、金叶女贞、红花檵木、黄杨等组成,种植各类灌木15.48万株,道路两侧共种植乔木393株,辅以小叶黄杨、女贞等灌木6.52万株组成色块,铺饰草坪6444平方米。
  高速公路和铁路绿带 2000年2月底至4月初,区政府组织实施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绿色通道建设,建设面积4.40公顷,种植苗木2.18万株,形成线、面结合和乔、灌、草结合的绿色体系。
  单位绿化
  单位庭院绿化为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有机组成部分。1990年,区内单位绿化覆盖率较高的有新芝宾馆74.4%、华侨饭店64%、高塘一村50.6%、市委党校48.7%、宁波中学46%、市第二医院41.65%、新芝幼儿园40%。高塘一村建有绿化领导小组,配专职绿化工人,被评为省绿化先进单位。1994年起,区内开展单位庭院绿化“上等级”和创建“园林式单位”活动。全区涌现一级园林式单位23个,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者2人;省级绿化先进单位11个、先进个人4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56个、先进个人21人,花园式单位14个;区级花园式单位12个,庭院绿化先进单位22个,垂直绿化先进单位15个,先进个人169人(次)。2006年,区园林式单位有新芝宾馆等65家,园林式居民区有天一家园等128个。2007年有区级园林绿化先进单位8个,区级园林绿化先进个人41人,区级园林式居住区1个,市级园林式单位2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市十五中学实验校区),市级园林式居住区3个(南都花城茶花园、南都花城桂花园、丽园馨都)。2008年有区级园林绿化先进单位8个,区级园林绿化先进个人36人,区级园林式居住区4个,区级园林式单位1个,市级园林式单位2个(中信银行大厦、宁波市市政照明管理所),市级园林式居住区1个(维科·水岸心境)。
  区内闲置建设用地、征而未开发土地、建设项目竣工后周边闲置地、道路和形象工程用地实施临时绿化。闲置地临时绿化,以永久性绿地为标准,高水平设计,高标准施工,并在竣工后验收,落实养管单位。
  水体绿化
  2005年6月,北斗河水环境景观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为市第一个水体绿化工程。北斗河水环境景观工程南起西河桥,北至长安桥,全长630米,水域面积2.52公顷。绿化工程在材料选取、浮岛结构制作上满足行洪、排涝需要,选取适合宁波地域特点具有观赏性和经济型的植物。北斗河沿岸向水体中央依次布置出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所组成的生态系列,营造出自然、优美的生态水景。工程总计布置水面种植浮岛2860平方米,种植黄花鸢尾、千屈菜、再力花睡莲等各类水生植物近7万株,与工程配套实施的北斗河河坎垂直绿化工程同步通过竣工验收。
  友谊树
  自宁波市与日本长冈京市、德国亚琛市、法国鲁昂市先后结为友好城市后,来访的三市市长与宁波市领导人共种友谊树6株,其中香樟2株、竹柏2株。1983年10月6日,市长刘德焜、长冈京市长五十棲辰男在市人民政府大楼前合栽竹柏1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传孝、长冈京市议长今井藤一在市人大常委会大楼前合栽竹柏1株。1987年9月9日,市长耿典华、德国亚琛市市长库特·马拉恩格利在中山公园九曲回廊前合栽香樟树1株。1990年3月16日,市长耿典华、法国鲁昂市长勒卡尼埃在江厦公园南园喷水池前合栽香樟1株。2002年9月,宁波市与日本长冈京市友好友谊树在月湖景区内种植,象征着中日友谊常青。
  花卉盆景
  花卉盆景以宁波盆景园盆景最为集中,2004年4月20—25日在宁波盆景园举办宁波市第五届插花艺术展暨第三届盆景展览会,展出插花120盆、盆景150盆,还选择精品盆景50盆,参加在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省第四届盆景展览。家庭养护盆景成为城区居民的一大爱好。20世纪80年代初,盆花护养开始走进城区千家万户。随着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家庭盆花护养普及率逐年提高。2007年5月对区内居民社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养护家庭盆花普及率达到86.4%,平均每户3.4盆。区内以街道为单位举办过家庭花展和盆景展。自1988年11月以来,区园林绿化管理处、区绿化办公室分别在海曙公园、江厦公园及亚细亚商城等地举办花卉展、盆景展50余次。1999年,海曙区获市“茶花杯”奖。2003年5月,月湖景区园中园举办区第六届花卉盆景展和首届插花艺术展,插花作品获奖者代表海曙区参加6月中旬在亚细亚举行的省第四届浙江—静冈插花艺术交流展,获得二等奖1名、优秀奖4名。2006年9月11—25日,海曙区承办中国插花艺术大赛暨首届宁波花卉园艺术博览会。2007年3月,月湖景区绿化被市评为2006年度“茶花杯”园林绿化优质奖。是年10月1日至11月20日,市园林部门举办大型菊展暨首届模纹花坛展,在中山路沿线的主展区上,分时代广场、天一广场、阳光(太阳)广场、范宅、西门口5大区块54个景点。各区城管局、26家园林企业和7家房产公司等共7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参与,共展出菊花等总计近40万盆,品种多达1000余种,其中精选名贵菊花品种10个。区城市管理局组织参赛的“编钟”、“脸谱”、“走向辉煌”和“奥运五环”4个模纹花坛作品获金、银、铜奖和优胜奖,菊展类作品“双龙”获得艺术菊金奖。
  第四节 绿化管理
  1984年10月成立区绿化办公室,负责全区绿化管理。1994年10月成立区园林绿化监察队。
  1996年、2005年先后两次修改后重新颁布实施并出台《宁波市绿化收费办法》、《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区绿化办公室根据市“条例”、“办法”,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建设项目配套的绿地率进行指标审核、跟踪检查和验收,实行一票否决制。1999年,全区先后对1996—1999年实施并竣工但未经过绿化验收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绿化配套建设落实情况清理和核查,对没有按建设项目初会审时确定的绿地率指标进行配套建设的工程项目责成整改,对不能整改的项目,除补缴易地绿化费外,再予以处罚。2000年5月成立区城建监察大队。2002年体制改革后,城市建设及管理分设建设局、管理局、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局依法对城市园林绿化等实施管理。2007年,区城市管理局获市级园林绿化管理综合奖,海曙绿化养护中心三班获“区工人先锋号”称号。
  绿化规划
  1987年12月,宁波市第一个绿化规划——《园林绿化科技发展规划》出台。1990年制定了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1991—2000年)。2002年制定《宁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10年),确定以水系为纽带,融山、水、城为一体的“二、三、四、八、九”体系,即两条生态带、三江绿化景观轴、四大风景林地、八个城市绿色中心、九条城市绿带为主的生态绿地规划系统,对城市规划区内的植物物种多样化,以及古树名木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作了规划,并严格按《城市绿线规划》建设实施。海曙作为宁波中心城区,绿化规划与建设主要通过特色公园改造、绿化特色小区建设、街头绿地美化、垂直绿化、屋顶植绿等方式,营造绿叶花姿相映照的生态园林景观,并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工程,至2008年底,在垂直墙体上种植26.80万株藤本植物,总长44.50千米,实现了绿化由平面向立体拓展的目标。
  公开招标投标
  实行园林绿化建设、设计招投标,重大项目采用国内外招投标,邀请专家评审,同时通过方案展示,征集市民对方案的意见与建议。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上,实施园林绿地养护推向市场,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开进行部分公共绿地养护项目招标。养护招标采取对参与竞争的绿化养护企业的资质、信誉、人员结构、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和审核,对中标后未能履行养护与合同约定责任的企业,除按合同予以经济处罚外,情节严重的,实行市场禁入制,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建设项目配套的绿地率的审核、跟踪检查和验收实行一票否决制。2004年10月11日发布实施《宁波市园林绿化养护招标投标管理办法》。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宁波市园林绿化养护招标投标管理办法》,2004年发布的《宁波市园林绿化养护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常态化监管
  市相继出台城区绿地养护考核管理办法等20多个配套性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覆盖城区绿化管理各个环节的法规框架。同时,相继出台公园绿地、行道树、绿篱等技术标准,逐步形成前期审核审批、施工期跟踪、竣工验收一条线的园林绿化监督管理体系,实行常态化监督和管理。绿地养护管理采取市、区和企业内部三级考核体系,养护质量实行全程跟踪、指导与监督。2002年5月后,区内园林绿化管理单位由以往的园林监察转为行政执法,执法行为更趋规范化,同时也使执法督查制度化、监督体系网络化,绿化建设管理步入依法治绿的法制化轨道。对辖区内养护单位,区城管局以月度考核形式将考核情况反馈到各中标绿地养护单位,并依据考核实绩划拨养护经费。
  破坏绿化行为查处
  1992年起,绿化执法部门在区内开展城市绿化执法活动,坚持预防和制止相结合,通过经常性不定时执法巡逻,对各类违法、违规事件提前制止,构成违法违规者,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理。1999年9月,效实中学教师举报,该校在建房打桩时造成两株银杏毁坏(一死一损)。执法部门责令建筑单位补种相当规格的银杏10株并对其罚款9800元。2004年7月,位于三市路192号前的行道树被一家私营餐饮店主修剪、砍伐7株11处,被处以1040元罚款。2005年3月,位于望春路570号的15株树木被连根拔起。经查,为当事人叶某为建经营场所使用所为,当场责令叶某停止毁树行为,并对其处以13040元罚款。至2005年底,全区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事件83起,收取各类罚款105.2万元,赔偿款31.6万元。教育处理117起。依法护绿,使损毁绿化情况得以有效遏制。
  古树名木保护
  1995年8月,市政府公布第一批古树名木名录,区内共40株,其中一级保护2株、二级保护38株。根据《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绿化部门重点抓好旧城改造中古树名木就地保护工作。如永丰路一株古沙朴树,原先一直长在路边居民住宅内,区绿化办说服居民,拆除四周部分建筑物,给古树以生长空间,但生长环境仍不甚理想。2001年,区绿化办重新设计保护方案,结合道路整治,使古沙朴树得以受到较好保护。2005年,和义路万豪大酒店工地一棵百年银杏得到顺利移植与保护。2008年底,区内共有古树名木36株,其中一级保护1株,位于段塘吴家村;二级保护1株;三级保护34株。
  签订绿地认管责任书
  倡导人人爱绿护绿的良好社会风气,园林管理部门开展对绿地树木认养活动,签订公共绿地义务认管责任书。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