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09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电
分类号: TU994
页数: 6
页码: 254-25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宁波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包括电厂建设和电网建设。
关键词: 海曙区 公用事业

内容

电厂建设
  境内电力工业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孙某在战船街创办宁波电灯厂,二十七年亏赔殆尽停业。宣统元年(1909),宁波当地工商界人士顾元琛、戴瑞卿、王萌亭再次集资银圆8.28万元,筹办和丰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次年在宁波电灯厂旧址建电厂,装置190马力柴油机配120千瓦发电机1套。民国3年(1914)4月,宁波永耀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耀电力公司”)成立,董事长虞洽卿,经理周仰山。永耀电力公司在余姚江和北斗河边置地11亩,收购了战船街和丰电灯公司,还购置了一台50千瓦发电机和80马力蒸汽机,次年2月发电。永耀电力公司投产后扩大了市区的供电范围,初期用电原不计分类,13年电费计费始分照明电、动力电,其中用于工业生产的动力电占13.6%。25年,永耀电力公司有发电机组4台,装机容量8220千瓦,发电量3300千瓦。民国8—26年,永耀电力公司4次增股5次扩建,单机容量从120千瓦扩至1200千瓦,当年总装机达到了9520千瓦,年发电量984.20万千瓦时。日本侵华后,由于燃煤来源困难,永耀电力公司锅炉曾改为烧薪柴维持夜间供电。1954年建永耀发电厂10千伏升压站,发电机直配电终止,以10千伏标准电压改造原供电线路。至1957年5月,境内2.3千伏和6.6千伏配电线路均升压至10千伏供电。1965年10月,华东电网110千伏上虞至宁波输变电工程建成,境内电网也随老市区电网并入华东电网。20世纪70年代后期,百万千瓦镇海发电厂一期至三期工程陆续建成投产,宁波发电厂(原属永耀电力公司)于1984年7月关闭,其机炉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及部分干部调往镇海发电厂。辖区内无大型专用电厂。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和宁波维科精华床单有限公司均有自备电厂。中华纸业公司自备电厂有2台机组,总装机容量7.84万千瓦,其装机容量为境内最大,除自用外,部分上网。年发电量42133万千瓦时,年上网电量116万千瓦时。
  电网建设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宁波电灯厂以发电机直配供电。民国4年(1915),永耀电力公司以0.22/0.38/2.3千伏配电线路向城区供电,设县前街、镇明路、西郊路配电间4处,降压成380/220伏,向西门外的商业区及火车站等地供电。解放后,城区用电逐渐普及,负荷增长,20世纪50年代逐步改造低压线路,换粗导线,木杆换为水泥杆,并实行自主管理。1955年5月,发电厂内建10千伏供电线路。1957年5月,发电厂配电线路改建为10千伏供电,取消发电厂直配线路。1980年9月,220千伏宁西变电所以13回10千伏出线向段塘、望春和西郊等地配电,同时将10千伏导线换大线径,区内供电电压趋于正常。1988年1月,南郊110千伏段塘变电所以10回10千伏出线,支援城区用电。2003年,区内各类配电线路107条,总回路151.02千米,配电变压器1693台,总容量95.31万千伏安。2008年末,区内有110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总容量为54.60万千伏安,10千伏变压器2164台,容量126.60万千伏安;10千伏线路131条,其中架空线路38条,长度95.26千米,电缆93条,长度306.69千米。此外,220千伏桑田变电所、潘桥变电所也向海曙区供电,其中220千伏桑田变电所转带110千伏中山变电所3台主变压器中的2台,220千伏潘桥变电所转带110千伏延庆变电所。
  输变电工程
  宁西输变电系统工程 位于西郊西成村,占地面积2.70公顷,与镇海发电厂电力输送配套,总投资747.20万元。宁西变电所规模为2台1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分两期建设。一期主变压器型号为OSFPSL-120000/220,电压220/110/10千伏,为1号主变压器,变电所由省电力设计院设计,省电力安装公司总承包安装,1978年下半年动工,1980年9月18日建成投运。1983年6月增容1台12万千伏安主变压器,型号为OSFPS3-120000/220,电压220/110/10千伏,为2号主变压器。1号主变压器设计为小油道,薄绝缘,由于220千伏侧电压分接头选择不当,于1984年调换与2号主变压器同型号之变压器,是年9月投运。至1990年底,宁西变电所有220千伏进出线4回、110千伏出线8回、10千伏出线13回。
  中山输变电工程 位于永丰路东侧,北靠余姚江,是市电业局第一座按无人值班要求设计的全户内型变电所。主变压器3台,型号SPZ8-31500千伏安,容量为3×31.5兆伏安,由宁波变压器厂制造。1996年1月投产,总投资2488.35万元。
  文化输变电工程 位于新芝路东侧,北靠高塘公寓,建在原35千伏北门变电所址上。变电所总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设规模最终为“三线三变”(3条进线带3台主变压器)。主变压器容量3×40兆伏安,线变组接线,第一期为“二线二变”(2条进线带2台主变压器),主变压器容量2X40兆伏安,10千伏出线最终为30回。按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采用分散分布或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所由220千伏宁西变电所110千伏出线供电。
  段塘变电所工程位于启运路,占地面积9191平方米,31500千伏安主变压器2台,投资766.76万元,于1988年1月投运。110千伏单母线带旁路接线,2回进线电源接自220千伏宁西变电所,线路长5.09千米,导线型号LGJ-240。另有出线1回联宁波变电所,解决辖区南片用电。
  马园变电所工程位于长春路86号附近,是近市中心第一座110千伏变电所,占地1.79公顷,31500千伏安主变压器2台,为三相双绕组变压器,投资583.70万元,1989年12月投运。110千伏进线双回路同杆架设,电源由220千伏宁西变电所输入,线路长3.81千米,导线型号LGJ-185。变电所端不设断路器.只装隔离开关。10千伏单母分段接线,出线共20回,全部用ZN-10真空断路器,在宁波电业局尚属首次。
  电力供应
  生活用电电灯公司创办初期,主要向商号、居民供照明用电,同时顾及为数不多的路灯。为推广照明用电,永耀电力公司派技术人员到居民住宅宣传装用电灯知识,并规定用户使用电能表可向公司租用,照明用户逐年增加。民国23年(1934),宁波城区有表灯用户4800余户,包灯用户1580户。25年,永耀电力公司照明用户7300户,年照明用电量258万千瓦时,为全部用电量的67.89%。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路灯经费收入减少,难以维持,重又委托永耀电力公司代办。1949年,永耀电力公司供应区生活用电量216.48万千瓦时。1962年达603.47万千瓦时。1984年初,高塘排水泵站建成投运,装机总功率120千瓦。“七五”计划期间,群众生活改善,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家庭逐渐普及,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迅速。2001年,辖区有生活用电102012户,2006年有145204户,2008年达150273户。
  工业用电民国20年(1931)后,永耀电力公司动力电用户发展,以碾米、纺织为主。21年有动力电用户94家,用电量44万千瓦时,为总用电量的15%。以后数年间,城区工商业逐渐繁荣,纺织、食品等工业发展,工业用电量不断上升。25年,工业用电量122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32.1%。30年,日军入侵宁波,工业生产遭破坏,翌年工业用电量减至65.97万千瓦时。抗战胜利后,工业用电量在恢复中有所增加。2008年,辖区工业用电521户。
  用电管理
  安全管理 1950年,永耀电力公司在生产技术股内设兼职安全员。1954年起,安全生产由副总经理负责,设专职安全监察员1名。“文化大革命”中,电力生产安全制度受到冲击,安全组织流于形式。1976年后安全组织逐步恢复。1983年,宁波电业局下设用电管理所,在主任办公室设专职安全员1名。1998年,宁波电业局设安保科,有科长2名、科员3名,管理老三区电力部门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保卫(消防)工作。2000年撤销宁波电业局用电管理所,分设海曙、江东、江北3个供电局和1个计量所。此后,海曙供电局内设立安全科,兼顾安全和生产工作。2002年在安全科设专职安全管理岗位1名。以后逐渐形成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2007年7月19日下午,市区“大面积停电”实战演习在宁波第二百货商店进行,区政府领导、区应急指挥中心、公安局、供电局、江厦街道、城管中队、报社广电等多个单位以及众多市民参加此次演习。这是对市政府部门处理大面积停电事故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检验。
  设备维修 解放前,永耀电力公司变压器检修仅限于清洗和烘干。1953年后,变电设备定期检修,由发电厂电气分场负责。20世纪60年代中期,宁波电网联入浙江电网。“文化大革命”期间,设备正常检修制度无法保证,输变电设备超周期超铭牌运行;部分变电所主变压器采用强迫油循环和水冷却。1973年起,对以前建成的变电工程进行技术改造,逐项列入检修和更新改造。1989年5月起,宁波电业局对35千伏及以上设备检修,采用分区域管理,由检修队、工程队分别担负所辖区域中变电设备检修测试任务。输电线路检修由线路队负责。2000年成立海曙供电局后,由局属检修队、工程队负责执行。
  节约用电
  解放前,永耀电力公司电力供大于求,无节约用电宣传和措施。1954年开始宣传节电,重视提高功率因素。1960年,城区成立电力指挥部。1978年贯彻国务院节能工作指令,市区经济主管部门重新把节电列入议事日程。2004年,区成立有序用电办公室,主管节电工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能源供应紧张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的重要因素,节电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高层住宅的配电系统中,配电变压器损耗约占整个配电系统损耗的50%。电管单位采用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及台数,减少基本电费,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率,降低损耗,并根据负荷变化情况选择交流电动机调速方式降损节能。用电大户利用峰谷电差价,合理调整多时段用电负荷,提高电网机组运行效率。根据海曙区夏季不同用电缺口情况,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原则,按每1万千瓦为一级,建立五级有序用电预案,实行分级响应。如当网供电负荷缺口在1万至2万千瓦以下时,启动Ⅱ级响应,即在I级响应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全区各大宾馆、饭店、商场、娱乐场所等地的空调用电负荷,在早峰(8:00—11:00)、午峰(13:00—17:00)期间减半运行。机关及单位的室内空调在气温低于32℃时禁止使用。施工用电执行“停二开五”(即一星期停电两天供电五天)用电轮休。亮化工程(如霓虹灯、景观灯等)节约用电。鼓励居民关闭待机状态家用电器,养成节约用电习惯。2008年底,辖区内一户一表数量为150273个。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顾元琛
相关人物
戴瑞卿
相关人物
王萌亭
相关人物
虞洽卿
相关人物
周仰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