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区用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0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城区用水
分类号: TU991.31
页数: 5
页码: 250-25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宁波的水源和自来水供应历史和发展。过去,宁波的水源主要来自井水和雨水,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旧城改造,水井逐渐减少并被废弃。
关键词: 海曙区 公用事业 城区用水

内容

水源
  井水昔日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口口水缸和坛坛罐罐积存“天落水”(雨水),月湖水也成为生活用水。民国8年(1919)遇天旱,城区大范围掘地挖井,通宵吊汲井水,加矾澄清。偶有运水船入城售水,价贵,仅少数富户能购。1949年,老市区(含江东、江北)有公井412口、私井1764口。1955年,卫生部门管理海曙境内公井277口(其中江厦街道48口、苍水50口、县学24口、湖西29口、孝闻54口、西郊8口、仓桥33口、天封31口)。抽水摇杆自流井43口,分布在江厦街道9口(英烈街25号、药行街185号、应家弄32号、泥桥街25号、马鞍巷2号、十字井巷13号、滨江路2号、咸塘街294号等),天封街道13口(小沙泥街1号、孙祠巷20号、毛家巷3号、莲桥街86号50号56号、毛衙街6号和12号、塔前街20号、君子街31号、濠河街101号、大沙泥街63号、嘉佑巷、小沙泥街57号),苍水街道4口(县前街61号、体育场南门2口、开明街360号),县学街道7口(游河巷1号、萧家巷37号和87号、府城隍庙前2口、解放南路100号、惠政巷6号、仓桥菜场),孝闻街道10口(白衣巷28号、中医院门口、文昌街14号、尚书街72号、双桥街19号、呼童街83号、大桥街7号和39号、西河街60号等)。
  随着旧城改造,水井日减,绝大多数被废弃或停止使用。1987年,区内有深井40口。至2008年12月,为有效控制地面沉降,根据省有关文件规定,区内地下水井均已封存。
  自来水 随着近代工业在宁波萌芽,新的供水方式应运而生。民国15年(1926),宁波历史上第一家自来水公司“通泉源自来水公司”诞生。公司位于东后街64号(地址在今天一广场北侧楼群),由裘天宝银楼业主独资开办,以深井水为源。30年代初,因水质差(深井淤塞)而停止。23年9月,和丰纱厂董事长俞佐宸等集资10万元,在通泉源自来水公司旧址开办宁波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疏挖深井,新建50立方米铁制水箱水塔,建6立方米过滤池于地下室。25年元旦供水,32年倒闭。
  1955年3月,市人民政府筹建自来水厂,择址江东四眼硬附近,上游为东钱湖水源,次年8月水厂建成。1976年9月,南郊水厂建成投产,生产能力为40000吨/日,水源由皎口水库、亭下水库引入。1982年5月,南郊水厂简易平流池建成投产,日增产水3万吨,缓和了供需矛盾。1985年12月,南郊水厂6万吨/日扩建工程配套的800毫米厂管共1.80千米安装完毕;兴宁桥600毫米过江管道安装完成。1986年,宁波第一次实现全市供水联网。1994年7月,南郊水厂至苍松路管道通水。2000年开始拆除部分屋顶水箱,至2004年,区内尚有屋顶水箱2075只。
  供水
  民国15年(1926),通泉源自来水公司建成并供水,铺设管道至东门口一带,输水管道长度不足千米。民国25年,宁波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向外供水,用户221户、2500人,日出水能力2234吨,年供水4万~6万吨,管道长3500米,铺至东大街、江厦街、药行街等地段,并装太平(消防)龙头11只。宁波江东自来水厂建成后,1957年总表用户380户,居民公用给水站95处(以上数据包括海曙以外的江东和江北两区),药行街石板巷中药厂为第一家工业用水户。2008年底,区内日出水能力10.50万吨,实际居民用水户140898户,供水人口306556人(户籍人口数),工业用水7092户,月用水量130万吨,年用水量1560万吨。
  民国32年(1943),物价猛涨,每吨水价1.24元(约值20斤大米)。1963年1月1日起,用户水价从每吨0.20元降为0.16元,公用给水站从每吨0.16元降为0.12元。1979年3月,居民生活用水价从每吨0.13元降为0.08元。1990年11月21日,居民用水价由每吨0.13元调整为0.23元。1993年6月21日,居民生活用水为每吨0.31元,工业(单位)用水为每吨0.54元,商业、饮服业、建筑业用水为每吨0.65元,综合用水为每吨0.50元。2006年7月1日起调整供水价格。居民生活用水由每吨1.65元调为2.20元(含污水处理费0.45元),非经营性用水价由2元调为3.50元(含污水处理费1元),经营性用水由2.25元调为3.50元(含污水处理费1元),水环境影响较为严重的重工业用水由2.25元调为3.95元(含污水处理费1.45元),特种行业用水由6元调为10元(含污水处理费1元)。
  南郊水厂 地处苍松路478号,傍依西塘河、祖关山路。1976年9月建成,占地面积约5.70公顷,日供水能力4万吨。1982年和1984年两次扩建,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日产水13万吨,水源属鄞西水系,上游系皎口水库。1995年1月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的10万吨扩建工程动工,工程总投资5170万元,同年5月31日,平流池、回水池、清水池等工程建成投产。1996年投资600万元兴建水源防污工程,水质有明显提高,供水范围涉及整个海曙区及江东、江北、鄞州部分地段。2005年平均日供水22万吨,最高达26万吨/日。2006年,卫生部颁布生活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出厂水浊度在1.0NTU以下,水中余氯量小于或等于0.3毫克/升,南郊水厂出厂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2008年5月3日,南郊水厂更换了3个出厂阀门和1个厂内联络阀门。
  管理
  水质检测 南郊水厂实行三级水质检测制度,即由厂部化验、班组化验、在线检测三部分组成。检测项目有水温、气温、色度、臭味、肉眼可见物、浊度等21项。水源污染分为一般水源污染、较大水源污染和严重水源污染。一般水源污染应急响应预案:化验室加强浊度、色度、需矾量监测频次,随时掌握数据,提供处理方案,净水车间根据检测数据,加强净水工艺的管理,调整工艺参数,保证水质达到要求。较大水源污染应急响应预案:立即通过生产运行部查明其污染源,调整投药量及必要辅助剂。同时上报有关部门,查处责任单位,切断污染源。严重水源污染应急响应预案:水厂一旦接到污染报告或发现污染饮用水源时,立即上报总公司生产运行部、监测站,尽快赶到污染发生位置,对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站检测首先采取生物检测,即利用原水、净水厂沉淀池生物活动情况,同时对化学或毒理学指标进行检测,并通过生产运行部,调动其他水源、水厂进行供水,保证居民正常用水。南郊水厂水源是原水公司提供的北渡泵站混合水,河网水为备用祖关山河水源。原水公司故障停止供水,水厂用河网水。河网水是由皎口水库经内河流入。
  管道维修 1987年前,自来水管道维修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1987年成立宁波自来水公司海曙管理所。2005年4月成立区自来水分公司管理科,负责管道维修工作。在自然灾害、外界破坏造成水管爆裂时,以最快速度处理突发事件,缩短停水时间,确保区域内供水设施正常、安全运行。海曙区制订城市供水应急抢修预案。预案规定,在接到信息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抢修,并实行全天候(24小时)抢修工作制。应急抢修工作实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主要由管网管理科及所属综合班、养管班、抢修班和检漏组、表务组、管网组、信息专管组以及相关协管部门负责。2007年5月15日晚8时,环城北路道路拓宽施工段内DN600水管突然爆裂,分公司抢修队接报后火速赶到现场,及时关阀止水并组织抢修。同时组织送水车到停水区域居民区、学校往返送水,解决临时用水问题。经过17小时连续作业,次日中午12时恢复供水。
  节约用水
  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途径是加强区域水资源调配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技术水平。1986年7月,耗水万吨以上户纳入计划管理,对深井实行装表计量。1987年,海曙境内在用深井39口。2005年,区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成立,区长任组长,下设节水办公室,开展“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家庭”、“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2006年7月1日,对城市居民供水价格实行阶梯式水价,水价分三级,各级水价实行超量累进计价办法,级差分别为1∶1.5∶2,级价分别为2.1元、2.95元和3.75元。每户用水人口3人及以下的各级用水量基数为:第一级为17吨及以下,第二级为17吨至30吨,第三级为31吨及以上。每户用水人口超过3人的,每增加1人,每级月用水量基数可相应增加5吨。实行阶梯式水价唤醒了市民的节水意识,成为节约用水的有效经济杠杆。是年,段塘街道南都社区茶花园小区等7个社区被评为“节水型社区”,宁波大酒店等3个单位被评为“节水型企业(单位)”,俞信珠等13户居民家庭被评为“节水型家庭”。2008年,段塘街道南都社区桂花园小区、南门街道尹江岸社区荣安世家被评为“节水型社区”,宁波乐德士电器有限公司被评为“节水型企业(单位)”。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俞佐宸
相关人物
俞信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