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下管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08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地下管网
分类号: U17
页数: 22
页码: 228-24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地下管线的基本情况。包括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自来水)、燃气管、电力管线、中国电信管线、热力管线、综合电信管线及消防栓等。
关键词: 海曙区 市政建设 地下管网

内容

被称为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管线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地下管线主要包括: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自来水)、燃气管、电力管线、中国电信管线、热力管线、综合电信管线及消防栓等。
  雨水管、污水管
  自1982年起,区内排水、排污设施系统由雨、污水合流制逐步改建成雨、污水分流管道。(详见本章第三节“排水与排污”)
  给水管(自来水管)
  民国23年(1934)开办宁波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疏挖深井,建50立方米铁制水箱水塔、6立方米过滤池地下室。25年(1936)元旦供水,用户221户、2500人,日出水能力2234吨,年供水4万~6万吨,管道长3.50千米,铺至东大街、江厦街、药行街等地,并装太平(消防)龙头11只。1955年3月,市人民政府筹建自来水厂(位于江东区),上游为东钱湖水源。1972年建南郊水厂。1982年、1984年两次扩建,日供水能力10万吨,日产水13万吨,水源属鄞西水系,上游系皎口水库。2008年,区内给水管道总长510.50千米,其中最大管径1000毫米长5.40千米、500毫米以上管径长85千米、300毫米以上管径长98千米。
  燃气管道
  1994年10月,《宁波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出台,从新建小区开始铺设管道,分片实施,逐联网,实施市区燃气管道化。1995年10月,城市燃气管道建设拉开帷幕。同年11月26日,城第一个高层住宅公寓——太阳公寓点火成功,住户用上方便、清洁、安全的“自来气”,实现市区道供气史上“零”的突破。1997年,市区投入运行中压管线和庭院管线200多千米(包括江东、北区),管道供应拓展到宾馆、饭店、机关、食堂、幼儿园等公共用户。2000年9月,联丰人工天气站开工建设,次年5月调试点火成功。同年7月,海怡花园首次用上人工天然气。至2008底,总长度达到163千米。
  电力管线(电网)
  2000年9月,海曙区供电局成立,负责区内10千伏电力管线建设(220千伏与110千伏电力管线由市供电局送电运行工区管辖)。1989—2006年,区内主要道路大部分建有单独电力沟,现有电力沟以PVC双壁波纹管包注钢筋混凝土形式为主,孔数为4~24孔不等。1989年10月配合马园变电所出线工程建设,对长春路电缆沟(明沟)进行改造。1997年对中山西路一共青路段电缆进行改造。至2008年底,总长度达到306.69千米。
  中国电信管线
  1964年9月新建和义路,经开明街、中山路至解放路口、东门口通信管道,其中和义路至开明街口为12孔,由此分敷6孔至东门口、4孔至解放路口。此为市、区电信管道敷设之始。1972年9月,首条通信管道投入使用。1978年底,海曙区域仍以2条300对解放前敷设的水缆维持,通信能力低。1985年1月配合中山西路拓宽新建,通信管道和线路改路工程动工,线路、管道和配套建设随之展开。区内主要有配合鄞奉路、灵桥路、长春路拓宽的管道、线路工程。至2008年底,区内管道有人手井数18490(个),管道总长为563.80(管程)千米。
  供热管网
  集中供热代表一个城市的档次和品位,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集中供热用户主要有工业用户的化工企业、纺织企业和食品企业,以及民用公共建筑用户中的宾馆、商场、医院、学校、写字楼和部分高档居民住宅小区。采用集中供热,能满足热网沿线热用户的需要,并取代燃煤小锅炉运行,消除小烟囱对城市的污染。宁波市热力有限公司建立于1997年5月,海曙区集中供热主要由江东庆丰热电有限公司提供,供热管道过江厦桥后通向区内各用户,主要供热用户包括市政府、宁波大酒店、联谊宾馆、石浦大酒店等十几家,供热管径为DN400~DN150,供热能力为120吨/小时。2008年区内供热管网总长约6.30千米。
  综合电信管道
  2001年根据城建、规划部门规定,除电信外所有弱电行业在道路铺设地下管道时必须合建综合管道。综合电信管道包括移动、联通、铁通、网通、广电等弱电行业合建的地下管道。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自1997年从原宁波邮电局剥离以来,初期租用电信公司传输电路为传输承载。2001年开始建设自有的传输承载网络,敷设地下管道,地下管道基本以102毫米波纹管或PE管为主,局部过路部分采用100毫米镀锌钢管。除5条进出天宁综合机房管道以外,其余基本为与联通、铁通、网通和广电等其他运营单位一起建设的综合管道。综合管道内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原有管线以1~2孔建设规模为主,后调整为2~4孔建设规模为主。从2001年至2006年,区内20多个道路段落建设移动管道41管程千米。至2008年,区内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建设管道83.38管程千米。
  联通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简称“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主要承担中国联通在宁波地区的电信建设和业务发展,包括长话、市话、移动通信和数据等其他增值业务。现可提供IP多项业务、集团用户(VPN)组建业务、帧中继电路出租业务、INTERNET接入业务等。1997年1月正式开工埋设解放桥—和义路—望京路—长春路兴宁桥第一根4孔地下管道,同年4月竣工,全长12千米。随着工程建设不断推进,长途通信、IP数据通信、ATM宽带交换等新的业务领域迅速发展,数据通信项目正加快建设。现已建成宽带综合数据网络,可提供国际互联网、IP电话业务等各类数据业务。至2008年,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在海曙区域内地下管网总长度为83.65千米。
  铁通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为铁路和社会公众提供固定长途电话业务、本地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传真、电报业务、公共数据传送业务等。2001年5月铁通宁波分公司海曙区域地下管网灵桥路段开工铺设,同年6月竣工,管道长1750.30米。至2008年,铁通宁波分公司在海曙区域地下管道总长度57.23千米。
  网通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宁波分公司是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在宁波的分支机构,从事经营国内各类固定电话网络与设施(含本地无线环路)业务,经营基于固定电信网络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与通信及通信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设备生产销售、设计施工业务。公司于2002年12月注册成立,2003年7月正式对外开展业务。2001年5月开始在区内建设综合通信管道。至2008年,网通公司在海曙区段地下管网总长度为83.65(孔)千米。
  广播电视管网
  1993年,宁波有线电视台成立,随即开始铺设有线电视电缆线路。1995年开始铺设主干光缆(主要解决信号源问题)。1997年开始在市区新小区预埋有线电视线路。从1995年至2001年,市广电局(有线电视台)在区内敷设的地下管道基本上是单孔直径100毫米镀锌钢管,个别路段有80毫米、50毫米钢管,总里程约21.40千米。2001—2006年,广电局(2003年为市广播电视集团)在区域内已铺设综合管道(和其他通信运营商合建)约48.50千米。2005年起,宁波广播电视集团在现有的管道线路基础上开始数字电视普及工作,已完成数字电视转换20万户。至2008年底,区域内广电综合通信管道总长度约为75.80千米。
  消防栓
  民国15年(1926),宁波建通泉源自来水公司。23年(1934)开办宁波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25年(1936)元旦供水,铺设管道3500米,在东大街(现中山东路)、江厦街、药行街等地装太平龙头(即消防栓)11只。1956年,市自来水公司扩建后,在居民区街道开始安装地下式消防栓,至1958年安装百余只。2008年底,区内有消防栓1449只。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