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优生优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9200202300000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优生优育
分类号: C924.21
页数: 3
页码: 108-1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1年以后,在宁波海曙区成立了一系列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并介绍了它们在宣传教育和婚育服务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成效。宣传教育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包括讲座、资料发放、标语制作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优生优育知识。婚育服务方面,开展了婚前检查和产前产后访视工作,并提供婚育四上门服务和优生三项检测等。
关键词: 海曙区 计划生育 优生优育

内容

1981年3月成立区妇幼保健站之后,又相继建立区妇幼保健网络、区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区“三优”(优生、优育、优教)中心学校(1998年更名为“人口学校”)和区家庭婚育保健服务中心等组织,负责指导实施计划生育技术和优生优育工作。
  宣传教育
  1981年,区妇幼保健站在落实“少生、养好”各项措施的同时,重点宣传育龄妇女围产期保健和新婚男女青年婚前检查知识。1983年10月始,区政府规定每年10月为计划生育宣传月,以讲座、编发资料、制作标语等形式宣传计划生育国策和优生优育知识,至2008年,共举办各类讲座940余次,编发各类资料41.2万份(册),制作各类大型标语牌(条幅)1840块(幅)。1987年,区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深化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知识、避孕节育方法宣传。1994年以西郊乡为试点,开展“少生优生、富裕文明、健康幸福”为主题的“新家庭计划活动”,翌年全面推广。“九五”期间(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主要以“新家庭计划活动”为载体,乡镇开展“三学三比”活动,街道开展“解难送暖”帮扶活动,传授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和生育技能,参与家庭达86%。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中心,通过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哺乳期、更年期“五期”全程教育工程、国策风景线工程、宣传资料精品工程、知识库进家入户工程、美在家庭世纪工程5个工程建设,创建一个新型社区生育文化体系,免费赠送新婚家庭生殖保健手册、举办育龄妇女“五期”保健讲座和组织计划生育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将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知识送至每个家庭。2001年启动新一轮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首倡男女平等、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的社会主义新型婚育理念,普遍开展男性生殖保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预防等知识教育,提倡文明健康生活。2005年针对取消婚检后缺陷婴儿增多情况,区婚姻登记处为办理结婚手续的新婚夫妇发放优生优育有关资料,区人口学校聘请市妇儿医院医务人员为新婚夫妇和孕妇讲授优生优育知识。2006年于中国宁波网天一论坛开设婚育保健互动论坛,《海曙区大众科普报》新辟人口计生专栏,组建专业婚育咨询师队伍等,向婚育家庭宣传新婚至产后的优生优育全程知识。2007年《婚育新风报》创刊,向适龄青年宣传婚育新风。2008年开展婚育文明福万家活动,组织参加省人口计生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汇演,选送节目《青春的童话》获银奖。
  婚育服务
  做好孕妇产前检查和产妇产后访视工作,1985年7月设置婚前检查门诊室,孕产妇保健工作列入管理范围。1985—1997年期间先后为14252名孕妇作产前检查(人均9.4次),为1059名怀孕12周前孕妇建立保健卡(建卡率51.03%),为近100名胎位异常孕妇纠正胎位(纠正率92.77%),对1402名产妇进行产后访视(访视率92.91%)。1993年实施宣传工作上门、避孕药具上门、访问孕妇上门、术前术后上门的婚育“四上门”服务。1998年,“四上门”服务改为新婚夫妇,孕前妇女,产后42天妇女,放环、取环、流产、引产妇女“四必访”,面授优生优育和避孕节育技能。2000年始,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落实优生筛查技术服务,联手区卫生部门在区妇幼保健站进行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筛查为主的优生三项检测,阳性者给予及时治疗,至2008年未曾间断。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以2008年海曙区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全志由概述、大事记、政区、地理环境、人口、城区建设、街道、经济系统地记述海曙区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海曙区
相关地名
西郊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