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慈湖书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唯一号: 112531020220000314
机构名称: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慈湖书院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25/001
起始页: 0147.pdf
后置机构: 慈湖中学

机构描述

在中贯慈湖的长堤中,有一座飞檐斗拱、重檐六角的“师古亭”。“师古”嘛,还总得先“思古”,脉脉的风情,不由得叫人想起了“慈湖”的来历: “慈湖”姓“慈”,典出于东汉董孝子事。相传原郡县城(城山渡)的东北隅有一条溪流,水味十分甘洌。有个叫董黯(汉朝著名儒学家董仲舒的六世孙)的人,每天到这里汲水供奉老母,并筑室于溪旁,艰辛所至,母病竟愈……日子一久,不但董黯成了出名的孝子,连这条溪水也被人们取下一个温顺善良的名字——“慈溪”(俗称“董孝子溪”)。到了公元738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时,一位叫齐瀚的浙东采访史,在调整浙东部分州县建制时,把句章故地划为一个县,为了褒扬董黯的孝道,奏置“慈溪县”归明州管辖。 “慈湖”系人造湖,其名因人而称。南宋时,这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杨简(1141-1226),孝宗乾道年间进士,初官浙江富阳主簿。理学家陆九渊路过富阳与杨简相会,两人一见如故,问答甚相投机,遂定为师生之谊,为陆九渊入室四弟子之一。嗣后,杨简又出任温州知府。一到任,首先布告禁止娼妓,尊重贤士,郡县官尉有违者亦追究,纪律严明。有个当地土豪,建造宅第,障碍了官河,杨简亲自查看以后,当日即令拆掉,全城百姓为之欢踊,遂名此河为“杨公河”。后杨简又在绍兴等地为官,颇有政绩。理宗即位,进杨简为宝谟阁大学士,赐金带,诏入见,但他屡次以病退辞。以后,他索性隐居慈城,筑室湖上,宣讲性理之学,自署“慈湖书院”。从此,四方学者踵接影从,书院名声大震,世称杨简为“慈湖先生”,卒溢杨文元公。后人为纪念一代大儒,因改“阚湖”(或“德润湖”)为“慈湖”。南宋景定五年(1264),县令金昌年疏浚筑堤。 清乾隆年间,县令胡观澜再疏并建亭于堤间,额曰:“师古亭”。 从此,“慈湖”和“慈湖书院”联翩成了名。 “慈湖书院”有老新之分:杨简原筑室于谈妙涧旁,因而称“谈妙书屋”。此屋经明清修缮后,可惜因未鉴定为文物于1989年被拆除,拆后隐壁内的碑文显露,为时已晚,悔之莫及,这就是“老慈湖书院”。据考,杨公殁后,在此建祠以作奉祀;“新慈湖书院”是指宋度宗咸淳(约1271)年间于普济寺东侧重建的“慈湖书院”。两处故址都在慈湖中学校园内。 “慈湖书院”是“慈湖中学”的前身,每当谈起光辉校史的时候,人们往往追溯到“慈湖书院”和“慈湖先生”,赞扬其严谨的治学精神。 “慈湖书院”在浙江教育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据光绪《慈溪县志》载:当时除宁波慈城外,在平乐县长乐坊、绍兴嵊县北门内都设有“慈湖书院”,均系“慈湖先生”杨简作宰时的讲学地。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简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