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昌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二)》
唯一号: 112530020220001014
人物姓名: 梁家昌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23/001
起始页: 0251.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34年9月
籍贯: 宁波市江北区
非亲属: 虞福春

传略

梁家昌1934年9月生于宁波市江北岸。1959年9月,苏联莫斯科大学原子能系核物理专业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河北大学物理学与电子系,现任中国民航学院理学院教授、顾问,兼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教授,指导博士生。长期从事核物理应用与凝聚态物理研究工作,在溶液配位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及高新材料领域都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其中在热力学、动力学与量子化学研究配合物方面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GaInP2GaAs异质单晶薄膜结构与发光方面研究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年获中国老教授协会科技与教学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受聘任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研究所出版的国际著名杂志《应用物理学报》与《应用物理快报》评审、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客座教授。致公党成员,曾任天津市政协八届、九届、十届常委。 深深怀念虞福春先生 梁家昌 我在北大物研室(546信箱)跟先生学习时,曾希望向先生学习核磁共振,先生因在核磁共振研究中发现了化学位移效应而享誉世界。先生在给我讲授知识的同时,告诫我要按国家需要来挑选所学专业,以自身的经验教育我参加实验室建设是研究生学习的最好的途径之一。先生每周检查我做的读书笔记与实验室工作记录,以此来指导我的学习与工作。先生以身作则。回国后,他放弃了自己熟悉并有望取得更高成就的核磁共振研究,服从分配全身心投入实验核物理与加速器实验室的建设。有一次我向先生求教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测量与计算时,先生告诉我:科学院一位领导对先生说,当时未能让先生继续从事核磁共振研究是一个错误。 我从苏联回国后,先生欢迎我回到他身边去工作,但最后我被分配在物理系工作。我因回国后在苏联科学院杂志上发表了我在苏联做的工作的文章而要遭受处分之际,先生与胡济民先生为我做了很多解释工作。卢鹤绂先生时任上海原子核所所长,愿调我和我爱人去该所工作,并告诉我,北大人事处说我破坏了保密制度,希望我把此事解释清楚。为此,先生与胡先生为我致函卢先生解释此事。后来物理系的一位领导让我调到别的单位去工作,我向两位先生辞行,先生谆谆嘱我好好工作。在新单位评审教授职称时,先生为我写了一份非常详细的推荐材料。 先生是尊师爱生的典范。我对先生说,先生和黄昆先生是普通物理讲得最好的老师。先生说,他的老师萨本栋先生的普通物理讲得更好,他深深怀念萨先生。物理系杨泽森老师曾向我提及非常感谢先生对他的教导。我在做异质半导体单晶薄膜的工作时,先生让我向秦国刚老师请教,还告诉我,陈坚老师在电镜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爱人患风心病,先生让她多听听古典音乐,但告诫别听易使人激动的交响乐。先生推荐我做北大重离子物理所的兼职教授,我又获得了在先生指导下向所内老师们学习的机会。一次,先生让我去讨论一些事,因时间已晚,先生让我住宿,我按先生指点去中关村招待所。等我订好床位后回告时,先生家的阿姨告诉我,先生趁饭后散步之际也到该招待所给我订床位去了。后来,乐小云同志到该所读博士,我请她多多照顾先生的健康,先生倒让她带给我一大瓶多种维生素。 先生脑溢血突发,接乐小云同志电话后,我与小云及胞弟家惠一起去医院看望先生。此后常去医院看望,直至先生仙逝。先生严谨勤奋的治学方式与献身教学的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原载《物理实验》2004年第2期)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二)

《江北之骄(二)》

出版者:学苑出版社

本书收录54名专家学者的墨宝。这些文章体裁不一,内容各异,生动地再现了当代江北籍专家的理论风格和精神风貌。尽管他们的人生道路、专业领域不尽相同,但字里行间犹如碧空繁星熠熠闪烁,巍巍身影中散发出荡荡英气,那就是:敢闯敢立的开拓意识,求真务实的打拼精神,爱国爱乡的殷切情怀,正是有了这些精神,在事业上拼出一片新天地,为故乡赢得一片赞誉声。

阅读

相关专题

执教
职位
执教
职位
教授
职位
顾问
职位
教授
职位
教授
职位
院士
职位
客座教授
职位
评审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