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显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二)》
唯一号: 112530020220000989
人物姓名: 张宗显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23/001
起始页: 0047.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17年3月1日
籍贯: 江省慈谿县洪塘镇后张村(今属宁波市江北区)

传略

江省慈谿县洪塘镇后张村(今属宁波市江北区)医学家、主任医师、教授。祖籍浙。1917年3月1日(农历二月初八)出生在北京。1928年回原籍在洪塘镇上灶户弄定居。14岁在洪塘小学毕业后,先去上海五金行当学徒,后在无锡、上海、越南海防、香港和重庆等地的银行工作。曾就读于沪江大学商学院的夜校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预科。1949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七年制),并获得与该校建立联校关系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博士(M·D)学位,毕业后在该院病理科任助教一年,于1950年8月至1951年8月去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科进修并工作一年。后调回华西大学(院系调整时改名为四川医学院)任病理助教、讲师及病理生理讲师、副教授、兼任医学基础部主任、科研处处长和肿瘤研究所所长。1980年调浙江省肿瘤医院,任副院长兼肿瘤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 曾任四川省病理学会理事、四川省生理学会理事、成都市政协委员、浙江省生理科学会理事等。1984年被评为浙江省卫生厅系统优秀党员,1985年获省卫生厅系统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党员称号。1992年受国务院表彰为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专长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实验肿瘤学。1960年至1962年去苏联列宁格勒中央放射医学研究所及莫斯科中央输血研究所进修二年,于1987年去加拿大布列颠哥伦比亚省皇家医院、肿瘤研究中心及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及访问半年。自大学参加革命工作及毕业后至1989年离休共工作四十二年,后又被返聘一年。 通过浙江省卫生厅、省科协主持鉴定的科研成果项目有三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直肠腺癌体外培养细胞系HR8348;建立了国际联机检索属第二例的人盲肠癌细胞系HCE8693和建立了人直肠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株TMB92。“对急性放射病骨髓移植的治疗及其作用的体液机制”曾获1978年四川省委及省革委会重大科技成果奖,“人直肠腺癌细胞系HR8348的建立”获1985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获得浙江省卫生厅系统二等奖及多项浙江省科协一、二、三等及优秀论文奖。 曾任我国医学百科全书肿瘤分册的编委,合编过《病理学进展》等专著。在各类学术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人参对狗在失血垂死状态中的恢复健康的促进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58年11期)“实验性坐骨神经营养性溃疡”(中华病理杂志1959年1期)“狗急性放射病骨髓移植的体液机制(俄文,苏联放射医学杂志1963年8期),“一次及多次同种骨髓移植并用抗菌素对X射线照射家兔的治疗作用”(原子能杂志1965年1期),“MNNG诱发大鼠胃腺癌及其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中国科学英文版1981年3期),“阿斯匹林对MNNG诱发大鼠胃癌的协同作用”(英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1983年6期),“表面活性剂对诱发消化道肿瘤影响”(中华病理杂志1986年3期),“HR8348直肠低分化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中、英文,中国科学B集1986年11期)等等。其中“阿斯匹林对MNNG诱发大鼠胃癌的协同作用”一文在美国发表后引起世界医学界注目,先后收到德、法、苏联、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十多个国家的医学研究机构及专家来函索取该论文单行本。1984年,在上海主办的中日医学专家参加的“胃癌研讨会”上报告此成果后,与会日本专家给予极高的评价。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二)

《江北之骄(二)》

出版者:学苑出版社

本书收录54名专家学者的墨宝。这些文章体裁不一,内容各异,生动地再现了当代江北籍专家的理论风格和精神风貌。尽管他们的人生道路、专业领域不尽相同,但字里行间犹如碧空繁星熠熠闪烁,巍巍身影中散发出荡荡英气,那就是:敢闯敢立的开拓意识,求真务实的打拼精神,爱国爱乡的殷切情怀,正是有了这些精神,在事业上拼出一片新天地,为故乡赢得一片赞誉声。

阅读

相关专题

助教
职位
病理助教
职位
讲师
职位
副教授
职位
主任
职位
处长
职位
所长
职位
副院长
职位
所长
职位
主任医师
职位
教授
职位
理事
职位
理事
职位
委员
职位
理事
职位
编委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