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夫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潮涌城北》
唯一号: 112530020220000780
人物姓名: 陈谦夫
人物异名: 名:夏常;以:字行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20/001
起始页: 0164.pdf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80年
卒年: 1945年
籍贯: 慈溪丈亭下陈村

传略

陈谦夫,名夏常,以字行,1880年(光绪六年)出生于慈溪丈亭下陈村(今属余姚)。家中薄有资财,幼时入馆接受私塾教育,16岁时应童子试。17岁习商,次年又弃商就学,在宁波师从美国人费佩德博士补习英语,后进入江北岸教会学校——崇敬学堂、崇信书院读书,并于19岁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21岁时毕业,次年赴上海布茂林深造英文。期间又习古文、诗词,时常求教于同乡冯君木、魏友枋等,学业大进。 陈谦夫热心公益,具有强烈的社会情怀,其学生方子长誉之为“近世一位为社会服务,为桑梓造福的热心人士”④。确为中肯之言。早在清末光绪年间,时仅20余岁的陈谦夫即与袁履登、徐友亟联名上书当局,要求收回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警察权。期间尤值得称述的是他积极推动家乡的地方自治运动。1906年,陈谦夫为“谋自治发展,为他日立宪张本”,会集当地父老及有志之士在三七市药皇庙成立慈溪西乡公益社,并呈请浙抚及府县立案。“以鼓励合群思想结团体为标识”,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成绩斐然。成立之初即为蜀山农民陈国海申雪被衙役诬陷匿赃纵匪之冤。“其他如聘请演讲员,分赴各地演讲,以开通风气,遍设学校以培植后进;严禁赌博花会,以整风俗;..劝募浙路股份得巨款,以保国权。次第进行,不遗余力。然成效之卓著者,则端为树自治之基础也。办理三载,秩序井然,成绩斐然,合邑崇仰,称模范乡焉。及宣统三年金川乡自治会成立,因主持自治会诸人士,皆公益社之人选,自行将社解散。”1914年,袁世凯废地方自治,由自治委员接收自治会所办各项公益事业,自治会中无形于解散。但陈谦夫等人认为如此“难期尽善,有恢复公益团体协助之需要”,乃集合本乡公正人士,“组织金川公会”,“专以增进本乡公益,协助自治进行为宗旨”。公会成立以来,“对于卫生事业,就原有金川医院,逐渐推广。受诊人数日见加多。对于交通事业,则随时提倡修筑道路,计数年间本乡各村道路经公会提议修筑者不下四十余里。对于教育事业,以训练师资为要务,乃利用暑期,办理暑期教育研究会”⑤。其他如保管秋谷,治安防卫,保护民众,防止官兵勒索及测绘本乡地图等公益事项,不一而足。 1911年,辛亥革命运动兴起,陈谦夫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宁波光复后,担任宁波军政府交通部副部长,掌管通讯联络兼管电灯公司。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他担任江海关监督总署总务科长,兼财政部税务总署秘书。 陈谦夫认为:“个人欲求自己之快乐,惟有设法增进一群之幸福,..因个人与社会,如鱼之于水,水清则鱼生,游泳自得矣。”⑥正是抱着这个信念,他一生致力于家乡教育卫生和慈善公益事业。他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慈溪保黎医院、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基督教青年会、慈溪中学等,大力支持云华堂,为近代宁波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家乡人民还受惠于他的诸项善举。 受时代风潮与西方文化的影响,陈谦夫对教育的重要性有着高度的认识。他在《教育功罪论》中指出:“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教育。教育者国之兴衰强弱所由制焉。”为此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教育事业,并为此竭尽心力而乐此不疲。1911年冬,他与同乡何吟苡、何璇卿、叶叔眉、钱吟苇等讨论组织学会,开设学校,并提出“合一郡之力,集一郡之才”的办学方针。次年2月,效实学会正式成立(“效实”二字出自严复所译《天演论》三“物就天择,效实储能”),所设学校即以会名名之,并公推李霞城为会长,陈季屏为教育部长兼校长,陈谦夫为干事,筹备开学事宜。3月7日,效实中学正式开学。为补办学经费之不足,1914年,他商得慈西金川公会同意,捐助浙路公债票11000元,取其到期本息,为之挹注。1914-1925年间,他三度担任效实校长。在其努力下,先后集资建造了“铭三舍”、“集义舍”、“益三舍”、“集思舍”等一批学校教学与生活用房及设施,从而为效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他发起筹设慈溪县立初级中学,并担任首任校长。在秦润卿、杨省斋等慈溪籍著名人士大力支持下,学校于1934年8月开办并初具规模,至1941年4月被迫解散。该校尽管只存在六年零八个月,但在慈溪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期间,“先生乃仆仆沪甬间,募资兴建校舍,..不二年,懿安楼、怀德堂,已峨然矗立于北郊,与阚峰、慈湖相辉映。当图书馆、纪念厅正筹划创设中,而中日战争起,敌机横空,摧残文化,二十八年(1939年)六月朔,先生苦心之经营,竟毁于日人巨弹中”⑦。此外,陈谦夫还于1910年接办其父创办的丈亭龙东小学,1928年集资创办丈亭小学,1937年创办念慈小学,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于后来造福乡人不浅的慈溪保黎医院,陈谦夫也是居功至伟,并与之相始终,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10年,他会同慈城钱吟莆、钱吟苇兄弟发起创办保黎医院。1914年他被推为理事长,1937年担任董事长。1940年后,因院长宓石安辞职而自兼院务。次年宁波沦陷,医院陷入困境,为维持医院的运转,他奔波沪甬之间,与恶劣的环境周旋而煞费苦心。当时在经济上予医院很大支持的秦润卿曾撰文言及:“保黎医院之有今日,于赖陈谦夫与钱氏兄弟倡导于先,而冯芝汀等经济赞助,致力亦伟。惜冯钱诸君相继早逝,此后二十年中,全赖君独力主持,视院事一如家事。”⑧ 由于陈谦夫热心公益,闻名遐迩,慈溪及甬上许多慈善机构和团体都争相聘他为董事或名誉职位。对此,陈谦夫均力任艰巨,从不推托。特别是1937年起担任慈溪云华堂堂长,为这一慈溪最大的慈善机构的维持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起创办宁波基督教青年会是陈谦夫对地方社会的另一重要贡献。1917年,他与余德华、严齐富等联络当地官绅和中西人士数十人发起筹备宁波青年会并被推举为筹委会主任。次年宁波青年会正式成立,并推选陈谦夫为首任会长。宁波青年会成立后,在陈谦夫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展相当迅速。特别是1922年6月成立青年会服务团以来,“向社会作种种之活动”,深入到宁波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二三十年代的宁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俨然成为当时宁波社会事业的一个中心。1933年,宁波青年会成立十五周年时,各界人士纷纷认为其“对宁波社会之贡献、公益之建树”⑨而予以高度评价。宁波青年会的活动,对当时宁波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945年8月,积劳成疾的陈谦夫与世长辞,噩耗传出,社会各界同声追悼,为家乡失去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而深感悲痛与惋惜。钱罕有诗称颂他“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魏友枋说他:“志趣远大,计划精深,教育之先进,兼慈善家之令名,是城乡邦之典型。”

知识出处

潮涌城北

《潮涌城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近代宁波外滩研究包括历史沿革、经济社会篇、公共事业篇、慈善公益篇、文化教育篇、人物篇、文献篇、附录等情况。

阅读